登陆注册
5102600000047

第47章

自下十六品。即一持。第三菩提分法熟。此一持。十六品中。大分为三。即论云。略说菩萨若所学处若如是学若能修学依。旧远法师云。自下发心持有二。初之五品。明所学法。次十一品。明其学行。今曰不然。依此论云。有三种所学处。即前五品所学之处。是第一。若如是学。即第六一品。明如是学损学法。当第二也。若能修学。即余十品。明能学人行。当第三也。初所学处。有五品七法。七法者何。如文自列。五品者何。束七为五也。云何束为五。谓自他利品。真实义品。威力品。成熟有情法自佛法品。菩提分法品。第一第二合为一。束五六二法为一故。但名五品。此开七法。应别处彰。今于自他利品首开者。以从菩提分法持首列也。菩提分法持。从最后品。持得为名

论第一解纯共自他利中。初明纯自利。欲明自利。先明自利障法。谓诸菩萨。于纯自利利他。乃至不越随顺菩萨仪故。此中有二。初明所应断法。即违越之法。不顺菩萨仪者应知应断者。是第二明所应修学不越学处随顺菩萨仪者。应勤修学。且总明所断所学二法竟。自下别明自利障法。有八随义应知

论云第二略解自利共他中云。若诸菩萨或悲为首或为回向无上菩提及为生天于一切时修施忍等乃至自利共他者。此中意。由起悲拟利他。故求菩提。为利他故。生天利物。教化众生。非如前应断中。执天为胜乐。求生天。今为他物生天。即以悲为首故。修施忍等。求菩提乐生天。皆乐利他故。名自利兼他

论云又除如前所说诸相其余一切等。乃至菩萨于此应勤修学以来。此中翻前自利障。应准名自利。今论云。翻前名自利共他利者。若独翻自利障。唯行自利行。应唯是自利。以自利是障。菩萨不为。今意明言。坏兼物故。虽翻自利。亦有利他义。障中亦尔。若唯望自利行。即唯自利障。若言欲兼物。亦有他利障故。下解他利共自中云。又除如是前所说诸相。其余一切与彼相违。所有利他诸菩萨行。当知皆名利他共自。即翻前以邪见。修施以无因果见。犯戒离正行。为人说法。二法唯利他障。为利他兼自。此亦应是翻纯利他障。为纯利他行。今解意。有兼物之义故。虽翻障行通自他。上下二文相似也。菩萨以利他为本故。唯利他及共自他利非障。若自利者。是障纯利他行中有三。一为利物故。舍色还生欲。二为利物故。以顺先所得神通十方教化。三已圆满果故。自更无求。唯为利他。作大利益神通事等。解此三讫。勤学令断前二法。二法者。即前翻中二法者是

论云利益种类自他利者。谓一法自行。令他行自他一种行一法。故名种类。四法受。谓此他世乐苦。共为四句。名四法受。论乃合第三第四二法双明 问曰此中明自他利种类。何故第一第四法。受此他世俱非利益。皆是苦受。此中明耶。义曰。菩萨不以第四法受。为利益自他。若此行无利益自他故。菩萨不为之意也。第五种类中。有涅槃及涅槃法等者。以得涅槃。世间出世间之自利兼人是。此第五因举前第二第三事乃泛明。第一第四意不取。又以四法受法自利。知可行不可行故。亦兼与人。亦知可行不可行。自他俱知可行者。行不可行者。不行故俱为利益

论解五种乐中。略出体性。言因乐者。以三法为体。谓顺乐果业。及根尘二法。能生顺乐受触者。此三是因乐体。即通五蕴性。以通取顺乐果业故。相应共有皆因乐体。通五蕴为体。二者受乐。即喜乐受。通漏无漏。为受乐体。三苦对治乐。如文。谓寒热等苦息所。生起乐觉。即以慧为苦。对治乐体。又苦无之处。义说为此乐。非实有体。以下文中。自当简释。即随所得或通五蕴。是此受体四受断乐。即以想受灭定为乐体。即是厌心种上立灭定。灭定位中。所有厌心种子。皆此乐体。论云以定为乐体故。五无恼害乐。论有四种。一出离乐。即出家人。下文结云能随顺故。即随菩提乐也。二远离乐。谓初禅中所得离生喜乐。即以受数为体也。三寂静乐。文言二禅以上诸寻伺息名寂静乐。即以第二禅以上定。为此乐体。以除寻伺故。亦以慧为乐体。四三菩提乐。即正觉。谓无分别智乐。或通取后得智。为此乐体。以断惑得此智。所得无为涅槃乐。是此乐收。为证寂灭故说寂灭。从心心所收。乃五乐体性也。又此五乐皆是有为。不明无为故。不取涅槃寂灭乐也

论云言因乐者谓二乐品诸根境界若此为因顺乐受触者。此言因乐者。即与乐为因。名为因乐。谓根境二法能生乐受故。名为二法。是乐因也。又根境亦能生顺苦受触。今取生顺乐受触之根境。根境在乐受位中者。是故有品言。又释。二乐品者。即乐自性中。有漏无漏乐为二也。又身心乐为二也。今文中言根境为因。能生漏无漏身心二种。二种乐也。不以根境为二。但以为因。意举所生之果。谓漏无漏乐。取能生之因。根境为乐因也。又二乐品取。如前漏无漏身心等果。二兼取因。根境二为二乐品也。虽举果乐。意取因乐

论解第二受乐中云。由前所说因乐所摄三因缘故等者。三因缘即根境二。及顺乐果之业为三也。更别解。取如前别义中

论解简诸乐是自性非自性中。简第四断受乐中云。然依胜义诸所有受皆悉是苦住灭定时此胜义苦暂时寂静故名为乐者。此中灭定是无漏故。前加行心亦是无漏。而言所厌是苦者。远从所厌有漏为语。如彼无为。其实无间道已得想受灭无为。后久时方得彼定。于得定时。却从前无间道时所得故。名想受灭无为。今此亦尔。定是无漏加行非有漏。从远所厌为名。名为厌苦。虽远心亦是有漏善。以胜义理故亦是苦。又同想受无为者。是大义

论云诸余所有无恼害乐等者。谓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是随顺菩提乐故。是菩提分故。能引菩提乐也。如前可知

论云当知所有现法当来可爱果业所摄因乐。乃至是所宜者于诸众生即应授与等者。此中释前五乐。应思择可与不可与众生义。若第一因乐中。取顺乐果业。第三第四第五之乐。应一向与众生不应思择。其因乐中。根境二品。及第二受乐。应观可与不可与方与众生。此中有妨。如第三苦息除乐。有一众生。先为贫苦。不获造罪。菩萨为息除苦故。授与财宝。既获财宝。乃至放逸造诸罪等。岂不授与。此乐时能生诸罪。能生诸染。又无恼害乐中。出离乐。寂静乐。是色界定。亦通有漏。是有为法。若授与众生。众生得之不废。虽生色界起贪定味。不学内法。计为涅槃。后还生恶趣。众生得之。非无有罪。非无有染。何故不同受乐。观彼众生可与不可与。乃言于诸众生一向授与耶。又乐受自性中。通漏无漏。何故不言有漏者。简择思惟无漏者。一向授与如彼因乐。顺乐果之业。一向授与。根尘因乐。即不授与。此因乐有二种。有与不与受乐。既有二种。亦应与不与。远师云。顺乐之业。摄彼决定应与者故说之。决定饶益。即有众生起顺苦业。菩萨不授。若起顺乐业。决定应与故。彼受乐中无漏受者。摄彼决定。应利益者不能尽故。不得偏说。所作无量故。如四禅决定应与者与之。无漏受不然 问若有根熟。欲入见谛。堪与无漏者。亦是决定。何故不与。前解非也。义曰。若约实理。受自性中亦得。如因乐分别。但以有性无性别故。无漏受不应一向与。又可入一地。不可入地。别故不应一向说授与。设令入地人。一向应授以与。不令入相对故。故合为例。若尔断受乐。无恼害乐。如何通。答思惟漏无漏。别受性故。以何不同因乐。体有三种。得作分别。又断受乐等一向授与。唯约今得人。即知已显无漏受。亦令授与。以文影显故。不说受乐也第三十六卷

自下品中。大文第三。明因摄果摄自利利他。即于因果中。皆有自利。兼他行故

论云一者异熟因异熟果二者福因福果三者智因智果者。准下文中异熟因果等。别明福智因果等。合明别明。异熟因果中有三。一正明异熟体。此异熟体。勘下信言大势具足。未必皆是无记之果。但于果时有增上果。或等流果名为果熟。若在地前。唯有漏善业感。若在地上。亦通用无漏为滋业。又若异熟无记果。唯是有漏。在地前摄。通有地上。若增上等流果。如信言大势等在地上。通漏无漏。以在后得智起故。如是等是异熟体。二明异熟因者。准下文有八种。若在地前。唯有漏善业。若在地上。通漏无漏。若感有漏果者。此因名有漏。若感无漏果者。此因名无漏。是名第二异熟因。第三明异熟果者。不是前业所感之果名异熟果。即异熟体是业所招。名异熟果。得异熟已依异熟体。起诸身语等行。是异熟之果。即异熟体为因所发身语等为果。此果在地前地上。皆得通有漏无漏。准义应知。是名中之异熟果。第二通合明福智中亦三。第一先明福智二种体。二明福智二种因。三明福智二种果。以六度摄福智。为福智体。多少文违至文自解。通地前地上。通漏无漏。其福智因。亦通漏无漏地前地上。即能生福智之因。其福智果。即依福智所起利物利生等。为福智果。此若因若果等。皆唯是善通漏无漏。余至文当释。第一解异熟中。第五信言具足云。众所信奉断讼取则不行谄诳伪升称等。乃至信言具足。第六有大名称流闻世间。乃至大势具足等者。此中非以无记法为异熟体。以从先因所生。今得等流果。以从先因生故。于异熟中明。以此文知。通在无漏地上得有。又知异熟中通善性等

论解因中。云慧施光明鲜净衣物名形色因者。言形者。非形显之形。若形显之形。即有光明。显色因感形色果义。故知形者。但是身形之形。以通显色为因故。又同聚故。即以显色为因。感形色者何违也。故形或是形显之形

论解大势具足因中。意者。以供养三宝尊长等。发弘誓愿。愿中当来世。摄持种种功德。致于自身中。由此供养发愿等为因。当来感大势具足。是此中意也

论解人性具足中。云由二因缘施他人性者。谓他妇女乐自形丈夫将转根失男根者。菩萨劝彼摄护令不转根。又为说法。令彼女人及丈夫。因菩萨劝故。不乐女身当得男身。转根者因菩萨劝故。得不转根。名施他人性论别解三因缘中。第三田清净云。当知略说能正发起如是加行及正安住此加行果名田清净者。谓无间常委所作。发此加行时。及得随地等。摄前加行所希之果。乃至以佛为前前所希之果。此加行等若因果。皆堪能福田故。名田清净

论第三解异熟果中。形色具足果谓。乃至凡所发言无不听用者。此如异熟中信言具足何异。若此果依彼异熟而生。但依彼所生。即是果何必要有所属。以形色端政故。人皆信用。又前信言中。于升称等无差违故。所论升称事。无不信受。今以形色端政故。所说之法人皆信受。故有不同。非即一言两处明信

论解自在具足果中。云能以布施摄诸众生等者。问何故异熟大财大朋大属。皆自在具足。今果中但言大财为果。答曰。前实作法有大朋等。今以四摄事。配信言大势具足故。唯布施无大朋等。故不相违

论大势果中。亦有出言。皆为信用。但以所因别故。言皆信用随因亦别论。若诸菩萨自有力。能不善安处所化有情。彼于自事不随顺。作如是于他所作利益。不名炽盛等。准前卷。唯自利。是菩萨障纯利他菩萨事。今此亦尔。若自有能未能化有情。于自事中。不名随顺于他。不名炽盛。若自无能善能安处。所化有情能化他故。是菩萨事随顺而作。以自无知无力能故。于他不名炽盛等。以有智慧力能。成熟彼物故。名为炽盛

论云福有三种谓施戒忍智唯一种谓第六度精进静虑通福智分者。如余处文。又前五是福。第六是智。又云前三是福下三是智。今并于此。总有三文相违者。如实前五为福。第六为智。是今此处约遍策为论。故通二分。又前三是福理定。后三是慧者。以精进静虑。通策慧故。随慧收。隐策福故。不说通福遍策之义。如文可知。如对法第二卷抄会

论解依静虑通修慈是福不言施等者。在散心故不说。又显文唯有无妨

论云是故二种于证正觉虽俱是胜而于其中等者。二种谓福智也。略简异熟。非正证菩提因故

论解第四现法自利中。云又诸如来现法涅槃所有世间及出世间等者。此中意。谓如来证涅槃。世出世法。菩萨并成熟之。以智为首故。名为自利。若以悲为首。如前所说。诸自利行名为利他 问曰何故前卷说自利是障。今名自利是菩萨现法也。答今此自利。实兼利他。以智为首。以悲为首。在义别故。义说自利。非一法中。有唯自利。若前障者。于一法中。唯有自利。无利他故。不同彼障也

论曰若于欲界能获他世财宝具足自体具足等。乃至修习后法自利利他者。此中意。谓欲界死。还生欲界。或生色界。色界死已。还生欲界。所得自体财宝。又现忧苦。俱修善因。于当来世。获善果故。故他世自利利他也

论第五毕竟等门中。云若诸烦恼一切永断若诸所有八支圣道若此为依获得世间善法是名毕竟等者。如无学身中。因无漏八道支力增上缘。生有漏善法。名毕竟也。唯此生故。已至极果故真实义品

同类推荐
  • 庄子翼附录

    庄子翼附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拳变馀闻

    拳变馀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山中寄诗友

    山中寄诗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竹庄诗话

    竹庄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碱水喻经

    佛说碱水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暴力老妖

    暴力老妖

    新书《史上最强岳父》已上传!从书圈点来的毒草们,开喷吧!
  • 影视专业高考完全攻略

    影视专业高考完全攻略

    具体来说,艺术文化类专业包括编导、戏文、文管三大类,具体又分为广播电视编导、影视学、戏剧影视文学、影视编剧、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的考试内容一般包括文艺基础知识、面试、影视评论,此外编导类专业还包括影视基础知识、电视纪录片评论等内容,戏文类专业还包括叙事散文写作、戏剧故事写作等内容,文管类专业还包括文化热点分析、文化产业常识等内容。
  • 冥界之中

    冥界之中

    冥界,没有妖魔鬼怪横行,它同人的世界一般,只不过更新奇,更多样。其中世界设置与现实世界不同,请不要代入,因为都是我编的(虽然也有参考现实生活),很多没有考查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欲望城市

    欲望城市

    21世纪美国最成功的时尚潮流都会喜剧!它不仅荣获2002年艾美奖最佳喜剧类的电视影集,并且禅连三届金球奖最佳电视影集、最佳女主角奖;四位纽约美女每天都充满麻辣“性话题”的欲望城市,五花八门、充满色欲及女人私密的话题,让全世界为之尖叫、疯狂!
  • 末世血液

    末世血液

    极北之地说发生的一切到底是因为什么,北云殇这么能够得到什么,北云裳又会如何对待北云殇与北云雪?何为牢笼,又如何打破?这一切是千年前的布局还是。。。。
  • 太和风云

    太和风云

    公元四至五世纪,中国历史历经三国两晋,进入南北朝时期。当时南朝宋政权掌握在刘姓皇族之手,而北魏的政权由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拓跋部人掌控。北魏初期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历时百余年,后来第七位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史称拓跋宏。拓跋宏在其祖母冯太后的引导下,力主发展经济,实行民族团结,推崇汉文化并广传佛教,使北魏在文化上,民族团结上达到空前繁荣,而后又实行了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对推动社会发展,延续中华文明,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剧讲述了北魏中期的一段故事。旨在使后人记住这一段不应被忘却的历史。故事从北魏第五位皇帝文成皇帝的去世说起。
  • 灵魂遗梦

    灵魂遗梦

    一本世代流传的无名书,记载着祖上几代的故事和一些离奇古怪的事情,家乡那棵神秘的老树似是和她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牵连,鹰雕玉、罗盘和残缺的地图,让二十出头的她开启了寻找之旅,寻找身世,寻找答案,关于几千年沉睡的灵魂,她不断探索,几生几世的恩怨,皆为因果,诡异神秘的天空下,隐藏着雪域之中遗留下来的梦。
  • 火影之千寻者

    火影之千寻者

    一个在千万般,寻找黑暗中光明希翼的少年,握世人生死,转世间轮回,独创“念"之血继,带着最初幻想,此后,纵横火影,遨游忍界。
  • 无盐女:不做下堂妻

    无盐女:不做下堂妻

    藕断丝连的青梅竹马,彼此伤害的举案齐眉,神秘的蓝颜知已……算计、争斗、厮杀!疑窦重重,步步惊心……当真情来临时她却心生猜疑,“我本无盐女,今生不做下堂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