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09600000002

第2章

后序

建安本

朱熹

右周子之书一编,今舂陵、零陵、九江皆有本,而互有同异。长沙本最后出,乃熹所编定,视他本最详密矣,然犹有所未尽也。盖先生之学,其妙具于太极一图。通书之言,皆发此图之蕴。而程先生兄弟语及性命之际,亦未尝不因其说。观通书之诚、动静、理性命等章,及程氏书之李仲通铭、程邵公志、颜子好学论等篇,则可见矣。故潘凊逸志先生之墓,叙所著书,特以作太极图为称首。然则此图当为书首,不疑也。然先生既手以授二程本,因附书后。祁宽居之云。传者见其如此,遂误以图为书之卒章,不复厘正。使先生立象尽意之微旨,暗而不明。而骤读通书者,亦复不知有所总摄。此则诸本皆失之。而长沙通书因胡氏所传篇章,非复本次,又削去分章之目,而别以“周子曰”者加之,于书之大义虽若无所害,然要非先生之旧,亦有去其目而遂不可晓者。如理性命章之类。又诸本附载铭、碣、诗、文,事多重复。亦或不能有所发明于先生之道,以幸学者。故今特据潘志置图篇端,以为先生之精意,则可以通乎书之说矣。至于书之分章定次,亦皆复其旧贯。而取公及蒲左丞、孔司封、黄太史所记先生行事之实,删去重复,合为一篇,以便观者。盖世所传先生之书、言行具此矣。潘公所谓易通,疑即通书。而易说独不可见,向见友人多蓄异书,自谓有传本,亟取而观焉,则浅陋可笑。皆舍法时举子葺缀绪余,与图说、通书绝不相似,不问可知其伪。独不知世复有能得其真者与否?以图、书推之,知其所发当极精要,微言湮没,甚可惜也!熹又尝读朱内翰震进易说表,谓此图之传,自陈搏、种放、穆修而来。而五峰胡公仁仲作通书序,又谓先生非止为种、穆之学者,“此特其学之一师耳,非其至者也”。夫以先生之学之妙,不出此图,以为得之于人,则决非种、穆所及;以为“非其至者”,则先生之学,又何以加于此图哉?是以尝窃疑之。及得志文考之,然后知其果先生之所自作,而非有所受于人者。公盖皆未见此志而云云耳。然胡公所论通书之指曰:“人见其书之约,而不知其道之大也;见其文之质,而不知其义之精也;,见其言之淡,而不知其味之长也。人有真能立伊尹之志,修颜子之学,则知此书之言包括至大,而圣门之事业无穷矣。”此则不可易之至论,读是书者所宜知也。因复掇取以系于后云。干道己丑六月戊申、新安朱熹谨书。

再定太极通书后序

南康本

朱熹

右周子太极图并说一篇,通书四十章,传旧本遗文九篇,遗事十五条,事状一篇。熹所集次,皆已校定,可缮写。熹按先生之书,近岁以来,其传既益广矣,然皆不能无谬误。唯长沙建安板本为庶几焉!而犹颇有所未尽也。盖先生之学之奥,其可以象告者,莫备于太极之一图。若通书之言,盖皆所以发明其蕴,而诚、动静、理性命等章为尤着。程氏之书,亦皆袓述其意,而李仲通铭、程邵公志、颜子好学论等篇,乃或并其语而道之。故清逸潘公志先生之墓,而叙其所著之书,特以作太极图为首称,而后乃以易说、易通系之,其知此矣。按汉上朱震子发,言陈抟以太极圚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先生。衡山胡宏仁仲则以为种、穆之传,特先生“所学之一师,而非其至者”。武当祈宽居之又谓图像乃先生指画以语二程,而未尝有所为书。此盖皆未见潘志而言。若胡氏之说,则又未考乎先生之学之奥,始卒不外乎此图也。先生易说久已不传于世,向见两本,皆非是。其一卦说,乃陈忠肃公所著;其一系词说,又皆佛、老陈腐之谈。其甚陋而可笑者,若曰;“易之冒天下之道也,犹狙公之罔众狙也。”观此则其决非先生所为可知矣。易通疑即通书。盖易说既依经以解义,此则通论其大旨、而不系于经者也。特不知其去易而为今名,始于何时尔。然诸本皆附于通书之后,而读者遂误以为书之卒章。使先生立象之微旨,暗而不明;骤而语夫通书者,亦不知其纲领之在是也。长沙本既未及有所是正,而通书乃因胡氏所定章次,先后辄颇有所移易,又刊去章目,而别以“周子曰”者加之,皆非先生之旧。若理性命章之类,则一去其目,而遂不可晓。其所附见铭、碣、诗、文,视他本则详矣,然亦或不能有以发明于先生之道,而徒为重复。故建安本特据潘志置图篇端,而书之序次名章,亦复其旧。又即潘志及蒲左丞、孔司封、黄太史所记先生行事之实,删去重复,参互考订,合为事状一篇。其大者如蒲碣云:“屠奸翦弊,如快刀健斧。”而潘志云:“精密严恕,务尽道理。”蒲碣但云,“母未葬”;而潘公所为郑夫人志:乃为“水啮其墓而改葬。”若此之类,皆从潘志。而蒲碣又云:“慨然欲有所施,以见于世。”又云:“益思以奇自名。”又云:“朝廷躐等见用,奋发感厉。”皆非知先生者之言。又载先生称颂新政,反复数十言,恐亦非实。若此之类,今皆削去。至于道学之微,有诸君子所不及知者,则又一以程氏及其门人之言为正。以为先生之书之言之行于此亦略可见矣。然后得临汀杨方本以校,而知其舛陋犹有未尽正者。如“柔如之”当作“柔亦如之”,师友一章当为二章之类。又得何君营道诗序,及诸尝游舂陵者之言,而知事状所叙濂溪命名之说,有失其本意者。何君序见遗事篇内。又按濂溪广汉张栻所跋先生手帖,据先生家谱云:濂溪隐居在营道县荣乐乡锺贵里石塘桥西,濂盖溪之旧名。先生寓之庐阜,以示不忘其本之意。而邵武邹敷为熹言:“尝至其处,溪之源委自为上下保,先生故居在下保,其地又别自号为楼田。而濂之为字,则疑其出于唐刺史元结七泉之遗俗也。”今按江州濂溪之西,亦有石塘桥,见于陈令举庐山记。疑亦先生所寓之名云。覆校旧编,而知笔削之际,亦有当录而误遗之者。如蒲碣自言:初见先生于合州,“相语三日夜,退而叹曰:‘世乃有斯人耶’”!而孔文仲亦有祭文,序先生洪州时事曰:“公时甚少,王色金声,从容和毅,一府尽倾”之语。蒲碣又称其孤风远操,寓怀于尘埃之外,常有高栖遐遁之意。亦足以证其前所谓“以奇自见”等语之谬。又读张忠定公语而知所论希夷﹑种﹑穆之传,亦有未尽其曲折者。按:张忠定公尝从希夷学。而其论公事之有阴阳,颇与图说意合。窃疑是说之传,固有端绪。至于先生然后得之于心,而天地万物之理,鉅细幽明,高下精粗,无所不贯,于是始为此图,以发其秘尔!尝欲别加是正,以补其阙,而病未能也。兹乃被命假守南康,遂获嗣守先生之遗教于百有余年之后,顾德弗类,惭惧已深,瞻仰高山,深切寤叹。因取旧衮,复加更定,而附着其说如此。锓板学宫,以与同志之士共焉。

淳熙己亥夏五月戊午朔、新安朱熹谨书。

通书后记

朱熹

通书者,濂溪夫子之所作也。夫子性周氏,名敦颐,字茂叔。自少即以学行有闻于世,而莫或知其师傅之所自。独以河南两程夫子尝受学焉,而得孔、孟不传之正统,则其渊源因可概见。然所以指夫仲尼、颜子之乐,而发其吟风弄月之趣者,亦不可得而悉闻矣。所著之书,又多散失。独此一篇,本号易通,与太极图说并出程氏,以传于世。而其为说,实相表

裹,大抵推一理、二气、五行之分合,以纪纲道体之精微,决道义、文辞、禄利之取舍,以振起俗学之卑陋。至论所以入德之方,经世之具,又皆亲切简要,不为空言。顾其宏纲大用,既非秦、汉以来诸儒所及;而其条理之密,意味之深,又非今世学者所能骤而窥也。是以程氏既没,而传者鲜焉。其知之者,不过以为用意高远而已。熹自蚤岁既幸得其遗编,而伏读之初,盖茫然不知其所谓,而甚或不能以句。壮岁,获游延平先生之门,然后始得闻其说之一二。比年以来,潜玩既久,乃若粗有得焉。虽其宏纲大用所不敢知,然于其章句文字之间,则有以实见其条理之愈密,意味之愈深,而不我欺也。顾自始读以至于今,岁月几何,倏焉三纪,慨前哲之益远,惧妙旨之无传,窃不自量,辄为注释。虽知凡近不足以发夫子之精蕴,然创通大义,以俟后之君子,则万一其庶几焉。淳熙丁未九月甲辰,后学朱熹谨记。仪封张伯行云:此序晦庵先生最后集解图通书而作也。先生始集通书,莫考其年,据先生序云:“长沙本最后出,乃熹所编定,视他本最详密,然犹有未尽云。乃于干道己丑﹙一一六九年)”覆较旧编,为建安本。至淳熙己亥﹙一一七九年),凡十一年,复加更定,为南康本。又八年丁未﹙一一八七年),重为注释,而是编始定。今本一以此为正,而是序特列于首,诸序跋次见于后。

延平本

朱熹

临汀杨方得九江故家传本,校此本,不同者十有九处。然亦互有得失。其两条此本之误,当从九江本:如理性命章云“柔如之”,当作“柔亦如之”。师友章当自“道义者”以下析为

下童。其十四条,义可两通,当并存之:如诚几德章云“理”曰“礼”,“理”一作“履”。慎动章云:“邪动”,一作“动邪”。化章一作“顺化”。爱敬章云:“有善”,此下一有“是苟”字。“学焉”,此下一有“有”字。“曰有不善”,一无此四字。“曰不善”,此下一有“否”字。乐章云:“优柔平中”,“平”一作“乎”。“轻生败伦”,“伦”一作“常”。圣学章云:“请闻焉”,“闻”一作“间”。颜子章云:“独何心哉”,“心”一作“以”。“能化而齐”,“齐”一作“济”,一作“消”。过章,一作仲由。刑章云;“不止即过焉”“即”一作“则”。其三条,九江本误,而当以此本为正:如太极说云:“无极而太极”,“而”下误多一“生”字。诚章云:“诚斯立焉”,“立”误作“生”。家人睽复无妄章云:“诚心复其不善之动而已矣”“心”误作“以”。凡十有九条。今附见于此,学者得以考焉。

同类推荐
  • Lizzie Leigh

    Lizzie Leig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疏并序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疏并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咏慵

    咏慵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画禅室随笔

    画禅室随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Father and Son

    Father and S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押往京师的贡米

    押往京师的贡米

    天启六年,后金努尔哈赤亲率十三万大军,渡过辽河,犯我大明;而江南遇涝灾,农田颗粒无收,陕西遭大旱,赤地千里。内忧外患,官绅横行,强人出没,百姓啼饥号寒,嗷嗷待哺。熹宗皇帝把遮放宣抚司的贡赋由“毫木西”稻米改作“毫木西”稻谷,魏公公魏忠贤的一道手谕也通过兵部传到了遮放土司府:着速将《毫木西栽培要略》撰毕,即刻呈送京师。朝廷要把“毫木西”良种分发到江南受灾的县、府种植,帮助灾民灾后重建;《毫木西栽培要略》也将由朝廷刊刻后,发至江南受灾的县、府,指导人们栽培。
  • 阿斯兰魔法纪

    阿斯兰魔法纪

    天神血洗阿斯兰大陆,帝国的战士们奋勇抵抗,在神秘法师伽柏利带领下终战胜天神,人们在伽柏利的帮助下开启了全新的魔法纪元。而我洛华,不会辜负母亲为我求来的后门,势必要成为万人敬仰的大法师,解开天阶传说的真相!
  • 奔月舞

    奔月舞

    八月中旬傍晚最后一缕金色的阳光从屋檐落下,喧嚣了整日的集市渐渐安静下来,然而清水河畔的画舫上却开始张灯结彩,迎接一年一度的中秋盛宴。微波粼粼的水面倒映着舫上繁华的彩灯,从河面拂过的清风中带着奢靡的香粉味和女子们娇柔的笑声。清水河畔有一处歌楼,名为“一等堂”。这里不仅是清歌雅乐之处,而且还是一个有名的美女窝。早有“天下美女尽出一等堂”的赞誉将其推上遥不可及的尊崇地位。为了帮舞姬们抬身价,一等堂的惯用办法就是故弄玄虚,所以就连许多常年流连于此的人都不曾亲眼见过一等堂中红牌的真容。
  • 王牌夫人实力上位

    王牌夫人实力上位

    第一次见面,是她从天而降,随后暴力开打公子哥。于是提出了要求,“私人保镖,薪水你开。”“薪水?”“钱。”“二十万两!”“成交。”莫同:“???”这是啥情况,白少居然主动邀请女人当私人保镖?……“和我结婚。”站在旁边的莫同,惊愕又怪异,白总,你的求婚开场方式不对啊?!“嗯!”莫同:“!!!”卧了个大槽,现在求婚都那么简单的么?
  • 善文化宝典

    善文化宝典

    张刚忍编著的《善文化宝典》是善文化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收录了关于“善”的名言一百句、“善”的故事一百篇,用这种方式来宣扬“善”,使更多的人通过图书了解“善”、认识“善”、践行“善”,对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 秦先生苏炸了

    秦先生苏炸了

    意外重生后,苏卿然没有想到,那个世界的‘出轨’丈夫居然也重生了过来。“苏卿然,我没有出轨!”“抱歉秦先生,已经和我没有关系了。”这辈子,苏卿然发誓,她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绝不再沉迷小情小爱。可那个曾经的商业神话,却陷入了情爱无法自拔。“苏卿然,你要什么我都给你。”“苏卿然,你说过你会爱我一辈子的,别离开我。”“苏卿然,我可以把心掏出来给你看,只要你嫁给我。”……苏卿然终于忍无可忍,“够了秦先生,我们已经做过了一世夫妻,你还不满足?”俊美的男人自嘲一笑,“不满足,不然我怎么会为你殉情而来……”
  • 末世剑皇重生

    末世剑皇重生

    [重生末世]末世爆发10年后……凌昊是个普通的大学生,由于末世的改变,他成了龙魂特种部队的一员,精通狙击枪和各种剑器,重生后,凌昊带着末世10年的记忆会不会成为人类的王者呢?“我,一定会保护好家人”
  • 天生闲凉

    天生闲凉

    穿书的大房嫡姐,重生的隔房庶妹,被剧情推动体弱多病的身体,时不时还要吐一口血……
  • 胁门

    胁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李开复:一堂死亡课

    李开复:一堂死亡课

    李开复似乎天生有种调动舆论热情的能力。他一直以科学家的理性和精准设计着自己的人生程序。从科学家到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从网络大V到青年导师,他走马灯似的变换着形象。然而再精密的程序都会出Bug——他没算到自己会与死亡交手。如今从癌症中逐渐康复的李开复,在褪去包装后,重新反思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