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6800000108

第108章

贯集·杂证谟湿证

经义

《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太阴司天,其化以湿。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 短,小筋弛长。 短为拘,弛长为痿。汗出见湿,乃生痤痱。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湿气胜者,为着痹也。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百病始生篇》曰: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身半以上者,邪中之也;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也。

《太阴阳明论》曰: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调经论》曰: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营血泣,卫气去,故曰虚。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

《刺志论》曰: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

《脏气法时论》曰: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禁湿地濡衣。

《宣明五气篇》曰:脾恶湿。

《五癃津液别篇》曰: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阴阳应象大论》曰:湿胜则濡泻。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

《九宫八风篇》曰:两实一虚,犯其两湿之地,则为痿。

《五常政大论》曰:敦阜之纪,大雨时行,湿气乃用。太阳司天,湿气变物。太阴司天,湿气下临。

《六元正纪大论》曰:辰戌年,太阳司天之政,水土合德。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萎不收,濡泻,血溢。丑未年,太阴司天之政,湿寒合德,黄黑埃昏。

民病寒湿,腹满,身 愤, 肿。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雨。

《痿论》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

《脉要精微论》曰: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

《五营运大论》曰:湿伤肉,风胜湿。

《通评虚实论》曰: 跛,寒风湿之病也。

《五色篇》曰:厥逆者,寒湿之起也。

《长刺节论》曰: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

论证

湿之为病,有出于天气者,雨雾之属是也。多伤人脏气。有出于地气者,泥水之属是也。多伤人皮肉筋脉。有由于饮食者,酒酪之属是也。多伤人六腑。有由于汗液者,以大汗沾衣,不皇解换之属是也。多伤人肤腠;有湿从内生者,以水不化气,阴不从阳而然也。悉由乎脾肾之亏败。其为证也,在肌表则为发热,为恶寒,为自汗。在经络则为痹,为重,为筋骨疼痛,为腰痛不能转侧,为四肢痿弱酸痛。在肌肉则为麻木,为 肿,为黄胆,为按肉如泥不起。在脏腑则为呕恶,为胀满,为小水秘涩,为黄赤,为大便泄泻,为腹痛,为后重、脱肛、 疝等证。凡肌表经络之病,湿由外而入者也。饮食血气之病,湿由内而生者也。此其在外者为轻,在内者为甚,是固然矣。然及其甚也,则未有表湿而不连脏者,里湿不连经者,此其湿病之变,不为不多。故凡治此者,必当辨表里,察虚实,而必求其本也。

然湿证虽多,而辨治之法,其要惟二:则一曰湿热,一曰寒湿而尽之矣。盖湿从土化,而分旺四季,故土近东南,则火土合气,而湿以化热。土在西北,则水土合德,而湿以化寒,此土性之可以热,可以寒。故病热者谓之湿热,病寒者谓之寒湿。湿热之病,宜清宜利,热去湿亦去也;寒湿之病,宜燥宜温,非温不能燥也。知斯二者,而湿无余义矣。何今之医家,动辄便言火多成热,而未闻知有寒多生湿者,其果何也?岂寒热之偏胜,原当如是耶。

抑阴阳之显晦,察有易难也。且夫阴阳之理,本无轩轾,犹权衡也,此而不知,乌云明慧,创一偏之说,以遗患后人。则金元诸公,有不得辞其责者矣。

论治(共七条)

一、湿热证,必其证多烦渴,小水赤涩,大便秘结,脉见洪滑、实数者,方是热证,治宜清利。如热甚者,宜以清火为主,而佐以分利;热微者,宜以分利为主,而佐以清火,如四苓散、小厘清饮,或大厘清饮、茵陈饮之类,皆可择而用之。如果湿热之甚,或元气无损而兼秘结不通者,方可或行推荡。若无实结等证,则不宜妄行攻击。

一、寒湿证,凡诸病湿而全无热脉热证者,便多寒湿之属。盖水之流湿,本缘同气,惟湿中有火,则湿热熏蒸,而停郁为热。湿中无火,则湿气不化,而流聚为寒。故凡病内湿等证者,多属气虚之人。气属阳,阳虚则寒从中生,寒生则湿气留之。此阴阳之性,理出自然,有不必外中于湿而后为之湿也。此之变病,惟肿胀、泄泻、痰饮、呕吐等证多有之。病之微者,宜温、宜利、宜燥。如五苓散、平胃散、渗湿汤、六味地黄丸之类是也;病之甚者,必用温补,俟阳气渐复,则阴邪始退。如八味丸、理中汤、圣术煎,或佐关煎、胃关煎、薛氏加减《金匮》肾气汤之类,皆当随证加减用之。

一、寒湿之气中于外者,此与内生之湿自有不同,宜温而兼散。如五积散、平胃散、加味五苓散、不换金正气散之类主之。

一、寒湿之证,凡气令阴寒,及阳气不足之人,多有其证。而丹溪谓六气之中,湿热为病者,十居八九,亦言之过矣。

一、治湿之法,凡湿从外入者,汗散之。湿在上者,亦宜微汗之。湿在中下二焦,宜疏利二便,或单用淡渗以利小便。

一、治湿之法,古人云宜理脾、清热、利小便为上。故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此固然矣。然湿热之证,多宜清利;寒湿之证,多不宜利也。何也?盖凡湿而兼寒者,未有不由阳气之虚,而利多伤气,则阳必更虚,能无害乎?但微寒微虚者,即温而利之,自无不可。若大寒大虚者,则必不宜利。此寒湿之证,有所当忌者也。再若湿热之证,亦有忌利者,以湿热伤阴者也。阴气既伤,而复利之,则邪湿未清,而精血已耗。如汗多而渴,热燥而烦,小水干赤,中气不足,溲便如膏之类,切勿利之。以致重损津液,害必甚矣。故凡治阳虚者,只宜补阳,阳胜则燥,而阴湿自退。阴虚者,只宜壮水,真水既行,则邪湿自无所容矣。此阴阳二证。俱有不宜利者,不可不察。

一、湿证之见,凡黄胆、肿胀、泄泻、痰饮、呕吐、痹痛、淋秘之类,皆有湿证。当于各门详察治之。

述古(共二条)

《金匮要略》曰: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缓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湿家,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不利者,死。若下痢不止者,亦死。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治法曰: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 汤主之。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痛,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附子汤主之。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陈无择曰:脾虚多病湿,内因酒面积多,过饮汤液,停滞腻物,烧炙膏粱过度,气热熏蒸,浊液不行,涌溢于中,此湿从内作。外因坐卧湿地,雾露阴雨所客,澡浴为风所闭,涉水为湿所郁,郁于表腠则发黄。故经云: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肤筋脉,此湿从外生。可见内外所感,皆由脾气虚弱,而湿邪乘而袭之。故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为病。

湿证论列方

五苓散(和一八二) 四苓散(和一八七) 麻黄加术汤(散二) 平胃散(和十七) 茵陈饮(新寒八) 桂枝附子汤(热三十) 五积散(散三九) 六味丸(补百二十) 防己黄 汤(和一七六) 胃关煎(新热九) 佐关煎(新热十) 白术附子汤(热二九) 圣术煎(新热二五) 渗湿汤(和一七四) 大厘清饮(新寒五) 金匮肾气丸(补一二四) 理中汤(热一) 小厘清饮(新和十) 甘草附子汤(热三十) 八味丸(补一二一) 加味五苓散(和一八四) 不换金正气散(和二一)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散四)

论外备用方

除湿汤(和一七七 身重痛) 神术汤(和三九 风湿脉紧) 调中益气汤(补三一 湿陷)湿郁汤(和二六六 风湿) 败毒散(散三六 风湿) 参附渗湿汤(热一二二 寒湿痹) 胃苓汤(和百九十) 活络饮(和二七七 风湿痛) 羌活胜湿汤(和一七八 身尽痛) 白术汤(和二六 风湿脉缓) 肾着汤(热一二九 寒湿腰重) 清热渗湿汤(寒百十一 湿热) 圣散子(散四三 风湿)

贯集·杂证谟黄疸

经义

《经脉篇》曰:肾所生病为黄胆。

《玉机真藏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时之时,可汗而发也;或痹不止,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弗治,肝传之脾,病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

《平人气象论》曰:溺黄赤,安卧者,黄胆。已食如饥者,胃疸。目黄者,曰黄胆。

同类推荐
  • 明宫史

    明宫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极拳论

    太极拳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Elusive Pimpernel

    The Elusive Pimpern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

    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杨维桢集

    杨维桢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中国历史上的奸与诈

    中国历史上的奸与诈

    本书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向大家展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奸诈之人,及其所做的奸诈之事。希望它能帮大家认清奸诈之人的嘴脸,给大家带来做人方面的启迪。
  • 优秀员工主动工作的24堂课

    优秀员工主动工作的24堂课

    主动工作,提升个人的品牌价值;自动自发,走向卓越的行动法则。选择一份工作,就是选择一条前进的道路,这条道路要凭借我们自己去开拓进取,主动承担事业中的荣誉和挫折,将它们视作工作中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不要逃避,不要退缩,主动承担,勇于进取!
  • 妖孽皇妃

    妖孽皇妃

    来自异界又如何?不过是个稚嫩的女孩儿!除了会用“你妹”抱怨她没有任何的优势。不是冷血的特工,没有赤手取百人性命的能力,可是,谁不想活下去呢。少年相识?对不起,我看不出青梅竹马的情谊在哪里,可是这张脸,谁来告诉我是怎么一回事!以心相许?对不起,你的心意我未能看得清,我不知道怎么办,谁来告诉我我做错了什么!倾世之恋?对不起,我只想叫你做那筑郦陵!造阿房!修长城!的绝世昏君!方能解我心头之恨!你没有听说过秦始皇?我来教你!可是谁说过,这世界,就是不能让你如愿。是啊,若能如愿以偿,她怎么会穿越到这样一个没有电脑没有手机的地方,若能如愿以偿,她怎么会经历这么多才懂得爱…片段:“皇上,不好了!”一个小太监急匆匆地闯进来。“大胆!皇上在此如此无礼!”身边的侍卫出声呵斥。那个明黄色的身影却迅速窜到门口,“可是瑶儿出了事?”“不是贵妃娘娘,”小太监的声音颤抖着,“是芊昭华,她的孩子没了…”刚刚还急冲冲的某人淡定地坐下喝茶,声音冷冽:“朕不是说过,后宫之事,若不关乎瑶贵妃,不准进这议政殿么,你可是活够了!”小太监扑通一声跪下,“奴才不敢忘了皇上的吩咐,只是这事也关乎贵妃娘娘…芊昭华说,说…说是贵妃娘娘下毒害死她的孩子,在碧秀宫里吵着要皇上去给他做主…奴才这才斗胆来请皇上…”“是么…那便传朕旨意,芊昭华目无尊上,出言污蔑,着褫夺封号,打入冷宫,瑶贵妃无端蒙冤受辱,赐北海夜明珠一对,翡翠镯子两对,金钗一打以压惊”
  • 白云山纪事

    白云山纪事

    本书以新中国成立前的旧社会为背景。描写了白云山地区劳苦大众集体抗粮与国民党政府作斗争、当地游击队队员铲除恶霸,打击反动势力等真实故事。小说深刻揭露了国民党统治时期官匪横行,人民生活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同时又颂扬了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队的机智勇敢顽强不屈的革命斗争精神。小说真实地反映老一辈革命者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出生入死、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教育后人不忘过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 为你写诗

    为你写诗

    民国名人是名副其实的风流一代,其婚恋故事更是长久以来后人关注探索的焦点。他们留下了大量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又自然流露出学识趣味的情书,这些文字便成为一份岁月的动人遗赠。名人们的日常生活、心灵世界在其中得到了最至情至性的展现。
  • 海贼之亡者意识

    海贼之亡者意识

    我喜欢交换,特别是好人,因为我不善良,没人不犯错,但我不会坐以待毙,我知道这个世界很大,我才是真正的我,没人能替代,除了我…
  • 第十五年冬至

    第十五年冬至

    冬日太冷,吃块甜饼可好?阅读须知:1.没有存稿。2.更新不定。
  • 青青何磐草

    青青何磐草

    那个长满青杠树和松树的大山,住着一群小孩,他们嬉戏。玩闹,成长。几年如诗如画的农村生活,一段永生难忘的记忆。
  • 幕后的人偶师

    幕后的人偶师

    天下就是一盘棋局,所有人都在里面扮演者自己的角色。而她。在棋盘之外。隐藏在国家高层的阴谋家,S级超凡者,组织的首领,皆如人偶般在她指尖起舞。呐,成为我的人偶吧!【本书所处的世界为异世界,文中任何地点人物与现实世界无关,请勿擅自代入。】
  • 上海男人

    上海男人

    于凯终于明白:儿子竟然比自己还成熟,自己年轻时做事从不在乎别人说三道四的作风,为了自己的目的从不受任何道德规范束缚的心态,儿子已经全盘潜移默化地继承过去了,甚至还发扬光大了一番,那就甭指望能说服他回心转意了。既然如此,那就决定离开这里吧。只是想到自己折腾一生,到头来竟是一无所有,不免很是沮丧。但转念又想到:其实谁不是这样呢?最后把自己逐出这个世界的,还不正是自己的儿子吗?至于夫妻,过去不是有句话说得明明白白吗?“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到来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