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7300000070

第70章 对联趣事(7)

那意思是你和书院的人,连秤都不如,不能知轻识重,竟敢挂“楚有材”的匾。黄良辉抬头看见一个农妇正在推磨,也随口应答:

磨大、眼小,齿嶙嶙,可吐细吞粗。

巡官一听,湖北人果然出口不凡,很有才气,便和颜悦色地说:“这块匾少了一个‘惟’字,我要禀报朝廷,重新颁发一块。”这么一说,黄良辉就让他们走了。据说后来朝廷果然赠了一块“惟楚有材”的匾给他们。

两袖清风

王尔烈从江南主考回来,嘉庆登极继位,召见王尔烈说:“老爱卿,家境如何?”王尔烈同答:“臣家里依然是几间草房,半藏农器半藏书;几亩薄田,一望春风,一望雨啊!”嘉庆说:“老爱卿为官清廉,朕是知道的。这么办吧,你别在京城呆着,到安徽铜山那儿铸钱吧!”王尔烈在铜山三年,又回到京城。嘉庆见王尔烈回来就问:“老爱卿,这回足以度余年了吧?”王尔烈一听就笑了,说:“臣仍旧是两袖清风,一无所存。”嘉庆摇摇头说:“老爱卿,此言未必是真吧?”王尔烈这才回手一掏,从袖里甩出三个铜大钱,一个是“当十钱”,一个是“五铢钱”,一个是“嘉庆同宝”,三个铜钱磨得溜光锃亮。因为这三个铜钱是王尔烈掌管铸钱炉的时候用的钱样子,每天拿它去检查质量,老攥在手里,所以,三个铜大钱磨得溜光锃亮。嘉庆一看,连连点头称赞,说:“老爱卿如此清廉,真可谓‘实王’。”就这样,嘉庆皇帝封王尔烈为“老实王”。有人给送了副对联:

双肩明月;

两袖清风。

这时候王尔烈已是年逾花甲,嘉庆派人去东辽阳给他修盖了一座御赐翰林府。王尔烈回到家一看,是前层院十间,后层院十间,东西两厢配房。以后王尔烈把前居院十间正厅做了义学馆。

门联添字问叛徒

明清之际有位著名人物洪承畴。他是福建南安人,万历进士,祟祯时任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山西、陕西、四川、两湖的军务,深得重用。他自己也感到皇恩浩荡,决定肝脑涂地,报效朝廷。在自家门上,撰书一副对联: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由此更得到朝廷的信任。崇祯十四年(1641年)他率八总兵,统辖十三万人,与清军大战松山而兵败。第二年,松山陷落被俘至沈阳。后来降清,做了大学十,是清朝统一天下的重臣之一。当时,人们把清军人关,看成是异族人侵一般,思想上还以明朝为正统。有人十分鄙夷洪承畴,在他家门对联上添了“矣”“乎”二字: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出句为感叹句,下句成了疑问句,实际上是无疑而反问。

郑板桥上任

郑板桥到山东潍县上任那天,潍县城内张灯结彩,鞭炮齐鸣,迎接新任县官的到来。可是郑板桥来到衙门前没有进门,却吩咐手下人在墙上凿洞。一会儿工夫,墙上凿了十个铜盆大的洞,从外面一直能看到里面。这时,有个人低声问道:“大人,好好的墙壁,为什么凿这么多窟窿?”郑板桥笑道:“我听说从前一些官吏,敲诈勒索百姓,弄得百姓叫苦连天,我要把留在衙门里的那种腐败官气放掉,所以要凿些窟窿,透一透气!”凿好窟窿之后,他立即叫人在衙门口贴一张醒目的告示:本官日夜受理状子。接着郑板桥又亲自写了一副对联:

黑漆衙门八字开;

有钱没理莫进来。

于是,喊冤的、告状的百姓络绎不绝,他一直忙到大天亮。由于郑板桥判案公正,百姓称他青天大老爷。

自画像

郑板桥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堪称二绝。一天郑板桥的一位好友笑着对他说:“您才思敏捷,出口成对,为自己写一副联语吧。”桥并不以为是玩笑,立即认真地写起来: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管梅无两百枝。

这副联语,确是郑板桥的自我写照。他对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总愿意虚心求教于别人;而对封建官场的歪风邪气却决不随波逐流。因此,他虽做官,却处处关心民众,不逢迎拍马,终于被罢了官。这副联语出自他自己的手笔,维妙维肖地活画出郑版桥虚心好学、刚直不阿的高风亮节来。

入木三分

有一次,郑板桥把自己写的一些诗作送给朋友看,并附了一首诗,诗中写道:“我诗无部曲,弥漫列卒伍;顽石乱木根,凭君施巨斧。”求他的朋友用巨斧来砍削他诗中的顽石乱木。郑板桥特别珍视别人的批评意见,他曾写过一副对联:

隔靴搔痒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他认为那种靴靴搔痒式的庸俗捧场没有益处,而实事求是、中肯直率的批评却很可贵。鲁迅对这副对联极为赞赏,曾特地手书此联赠日本汉学家增田涉。

孔明赵云合庙联

清末,某地新建一间孔明、赵云合庙,请来甲、乙两位学究分撰庙联甲学究先写了关于孔明的上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

联中把孔明一生的主要事迹,全部概括出来了,并用上了一至十的数目字,可以说是独具匠心的一联。乙学究看后,苦思良久,表示可以对上,但要求把“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紧缩为“七擒六纵”,甲学究同意了。这样,乙学究也就写出了下联:

抱孤子,出重围,匹马单枪,长坂桥边,数百千员上将,独我扰能保两全。

赵云的事迹不多,这联突出写他最有声色的“百万军中藏阿斗”的故事,并巧妙地用千、百、单、两、孤、独、重表示数量的语词作对,也不失为难得的佳联。

临死还在对句

清初方楘如,号朴山,浙江淳安人。康熙年间考中进士。他博学多才,工于古文,与桐城的方舟、方苞,并称“三方”。

他还很善于作对联。据记载,他晚年病重,学生们都来到床前与他告别。有两个学生离床比较远。其中一个学生小声地问:“有人出了个对句,我不知该怎么对?”另一个问:

“什么句子?”先前的学生说,是这样的对句:

水如碧玉山如黛;

方楘如正在弥留之际,听见他们的谈话,奋力睁开两眼,似乎要说什么。学生们围过来问老师还有何指教。方楘如费了很大的力气,说了句:

云想衣裳花想容。

说完,就去世了。

一百春联

清代康熙年间,福建安溪的李光地才学出众,直做到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是朝廷的重要大臣。一年春节前,康熙皇帝让李光地做100副春联,替换皇宫的旧联。李光地明知不是容易事,又不敢推辞,心里直发愁。

他的四弟李光坡,正好从家乡到北京游览,知道哥哥的愁事,笑着一拍胸脯,说:“兄长请宽心,这事包在我身上好了。”

一连几天,李光坡天天出去游览京城名胜,把春联的事,丢在脑后。眼看快到除夕,该向皇上交差了,李光坡一副都没写,可把李光地急坏了:跟皇上说话不算话,可是欺君之罪呀!李光坡说:“别急!我已经想好了。”提笔便写了一副,说:“已经全写完了。”哥哥心想:你才写了一副,还有九十九副呢!一看弟弟的春联,光地放心了。原来写的是:

地下七十二大贤,贤贤易色;

天上二十八星宿,宿宿皆春。

李光地拿给皇上,康熙一看:72加上28,正是100,以一当百,连连夸奖:“奇才!奇才!”

从天而降

清代康熙年间,贵州出了一位才子,姓周,名起渭,字渔璜,号桐野。他中进士,人翰林院,官至宫詹学士,是颇有名气的诗人。这年,他名气还未这样大,便担任浙江的主考官。消息传出,浙江考生议论纷纷。他们听周主考是贵州人,便很瞧不起这从“蛮夷”之地来的人,进而推测他肚子里也未必有多大学问,也许只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尤其那些高才生更放心不下:主考若是庸才,很可能埋没了自己;即使考中,尊个大草包当座师,也脸上无光。于是,考生们商议,考官一到,给他来个下马威,让他当场出丑,滚出浙江。等周渔璜的轿子到了试院,考生们“恭恭敬敬”站立两厢欢迎。一个考生代表,虽是抱拳,却是昂头,高声问道:

洞庭八百里,波涛涛、浪滚滚,宗师由何而来?

周渔璜早就风闻浙江的考生不同寻常,今日一见,果然如此,这分明是出对子要试试考官的才学。只见他笑容一敛,凛然答曰:

巫山十二峰,雾霭霭、云重重,本院从天而降!

一群考生顿时目瞪口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一齐长揖到地,口呼“拜见宗师”。周渔璜说声“免了”,大摇大摆进了考场。

鸡鸣鸟叫

有一天,老师教完课领着周渔璜在学校外面闲逛,一边走一边聊。忽然,老师的诗兴大发,他要和渔璜对对子。这时,正好学校外面有一个农民家的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地叫个不停。老师便以此为题出了一句“像声”对,即以母鸡的叫声人联。出的联是:

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

老师要求周渔璜也以“像声”对应,道出下联。周渔璜不慌不忙地看看四周围,他忽然听到路旁的树上,几只小鸟在欢快地叫着,叫的声音特别好听。周渔璜高兴极了,他仔细地听,发现小鸟的叫声极像“酒醉酒醉”,便马上有了下联的联句。他看着老师,指着小鸟说:

小鸟上枝,“酒醉酒醉”并无半杯。

老师点着头,一阵欣喜,连声夸赞他答得好。

桃李门

彭文勤,清代学者。少年时不贪恋风花雪月,立志读书向上,曾在书房里题了一副对联: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木;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有志者事竟成。彭文勤学有成就,赴京考试名列前茅,被派到浙江去当考官。在他的官邸,仪门内外都栽有桃树和李树,牌楼门额就取名为“桃李门”。他有感于眼前的清景,提笔写了一副对联。

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

国家期得士,桃李无言。

这副对联写出了培育人材对“天地”“家”的重要性。

演戏无益

清朝有个徐本,康熙年间得中进十,乾隆年间当了礼部尚书这样的高官。他的父亲徐潮也当过尚书,父子两人做官时都很能体察百姓疾苦,提倡树立好的民风,因而,徐家在家乡是很受人尊敬的。徐本告老还乡,回到浙江钱塘(杭州),正赶上社事。这是民间以演戏为主的风俗。本来在冬闲时演演戏是好事,但如没有节制就会出许多问题:趁人们看戏去了,小偷、流氓大肆活动;戏台上挂灯,行路人打灯笼,家里无人看管炉灶,火灾也多有发生;各村演戏互相攀比,浪费许多钱财和精力。徐本想,总这样下去不是好事,要想个办法劝说乡亲们才好。为演戏,杭州城设立了许多戏场,听说徐大人回来了,都争相请徐本写戏台对联。徐本便给他们写了一副:

防贼防奸防火烛;

费钱费力费工夫。

还写了一个横匾:“戏无益”。众人见了,知道徐大人的一片好心,大家一商量,社事便停了,戏也不再演下去了。

下联有对倍伤心

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戴名世进京赶考。乘船过河时,船上人都在议论一个木匠犯法的事,说这木匠为县衙造了好多木枷,谁成想用到自己身上了。老艄公看见戴名世书生打扮,就给他出了一个对子:

木匠造枷枷木匠;

戴名世听了,觉得此联出得很巧,便一路思索,直到船靠了岸,也没想出来下联。后来,他考中进士,选了翰林。按说,这学问够大了,可“枷木匠”这对子还没对出。戴名世出了本书,叫《南山集》,书中引述了南明抗清事迹,被人告密,说他有“复明反清”的野心。于是,他被刑部拿问,人了“文字狱”,竟被判了死刑。临刑时,康熙皇帝派了一位翰林去监斩。戴名世被绑赴刑场,甚觉冤枉,又见另一位翰林前来监斩,想到自己也是翰林,不觉泪水夺眶而出。这时,他忽然想起“木匠”那个对子,联想此时此景此身,终于有了下联:

翰林监斩斩翰林。

眼看就要命归西天,有了对句,反而更加伤心了。

惟以不贪为宝

清朝有一位镇江知府,到任后,把官厅修建得焕然一新,大宴宾客,并请当时的诗文大家吴鼒(zī)撰题楹联,吴鼒不假思索,立即拈笔直书上联:

山色壮金银,惟以不贪为宝;

从字面上看,是把镇江的名胜金山银山组织到句子里,实际的含义则为:此处虽是个富庶多产的肥美之地,但来此做官的,可千万别起贪心。寓意很深,可惜他信笔写出上联后,一时却对不出下联。当时,旁侧有位姓郭的士子脱口对出:

江流环铁石,居然众志成城。

铁石,是指不国时东昊孙权在镇江所筑的铁翁城。从字面上看,也是组织了镇江的占迹为句,但却包含了这样的意思:你可要认识到老百姓团结起来的力量!这样,整副对联就不仅是劝戒,也是一种有力的警告了。

师生谐对

有一年春天,李调元和他的父亲李化楠及老师赵亮到郊外去春游,他们走到一个叫百花渠的地方,赵亮老师看见有人正在碾米,便拉过调元的手说:“你看见这碾米的情景了吧,我出一联,你能对吗?”李调元恭敬地说:“老师,您说吧。”

老师马上出了一句上联:

一木压滚调圆(元);

李调元一听,知道老师把自己的名字用谐音法嵌入到句子中,便想怎么才能答下联呢?真巧,他猛一抬头,看见远处半山上有座古庙,古庙门前杆上挂着一盏九朵莲花彩灯,于是,他想起怎么答来了。他笑嘻嘻地答道:

两石夹柱照(赵)亮。

李调元的爸爸听了心里很高兴,但觉得小小的孩子直接叫老师的名字,太不礼貌了,就故意责备李调元说:“你怎么这么没礼貌!”赵亮老师并不生气,他笑着说:“这样好,老师和学生的名字一起人联,多好呀!”

现成对联

清朝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李调元被调到南方,任广东学政二年。其间,搜集民歌民谣,进行了大量的采风工作。

同类推荐
  • 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在场的每一位都跟我一样,非常关心中国的前途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冠军文化。(2)中国的每个知识分子应该不断地思索:中华文化,这个曾经是冠军的文化是不是能够再度辉煌起来,又变成一个冠军的文化?(3)一个强势文化指的是什么?强势文化指的无非就是经济基础好。所以,我们必须努力,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我们的社会、政治、经济、组织现代化。即使这样,我们还要努力,争取自己文化的核心价值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到那时,我们今天的讲坛所追求的冠军这个奖杯就会有机会回到我们的手中。
  • 以孝励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励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通过对旌表制度的源流与流变、旌表的方式与流程、旌表的事例与作用的论述,以使读者能够对古代孝与旌表制度有一个更为详尽的了解。但愿读者通过本书,丰富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接受民族精华的洗礼,冲破世俗偏见的误区,更加理智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善待父母子女,和谐家国关系。
  •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人们把世界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心中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把文字中最精妙的语言称为诗句,把最动人的画面和最能激发人的想象的言外之意称为诗情。人生最激情澎湃的一刻,是诗;人心最美丽的邂逅,是诗。
  •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维笔下幽怨凄凉的别绪,千百年来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弦,也使人们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
  • 史前再现:半坡遗址(文化之美)

    史前再现:半坡遗址(文化之美)

    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征程中,有一个极重要的时代——新石器时代。陕西半坡遗址,则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的典型代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本书从半坡遗址的各方面,探讨中国黄河流域原始氏族社会的性质、聚落布局、经济发展与文化生活,为我们展现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的繁荣昌盛,以至向父系氏族制过渡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热门推荐
  • 仙妻饶命

    仙妻饶命

    天庭第一捣蛋鬼一朝下凡来到现代,白莲来陷害,渣男找上门。反正在人间无聊,那她就来一个灭一个。仙铃在手,法术我有,神器不缺,至于美男嘛……喂,那个谁,你别过来。在天上,他是高高在上的龙族太子,在人间,他是才貌俱全的商界翘楚。而她,总能使他的生活一路火花带闪电。是日,她怒火中烧。“键盘、榴莲、玻璃碎,你挑一样。”他在门外敲门。“你饶了我吧,最多我将上古绝学传授给你!”两个月后,她将一张验孕单砸他脸上。“告诉我,这是哪门子绝学?”【本故事纯属虚构,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 逍遥道决

    逍遥道决

    上一世,我身手不凡,世人敬仰,诸子百家,无一不通。这一世,我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声色犬马,无一不懂。从此天上地下,唯有我叶一飞,逍遥自在,无法亦无天。
  • 中国科技史

    中国科技史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文明大厦的主要基干,是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如果说中国古代文明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便是缀满枝头的奇花异果,为中国古代文明增添斑斓的色彩和浓郁的芳香,又为世界科学技术园地增添了盎然生机。这是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中外许多学者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之后,为我们描绘的一幅真切可信的景象。
  • 玄荒帝纪

    玄荒帝纪

    张然皮过了头,打开灵气封印,迎来灵气复苏,还一不小心成为了整颗星球的星主。无敌于世的他在乱世中逍遥淡定,殴打凶兽,调教古神,一步一步地……在原地踏步。但是幽深无际的宇宙却有着更为恐怖的存在……
  • 深渊何处恋曙光

    深渊何处恋曙光

    左胤:“我不打女人,你走吧!”慕芯莜:“少废话,你要是输了马上离开我的地盘。”婚后,左胤:“你只能是我老婆。”慕芯莜:“我很忙。”后来,她动了心。慕芯莜:“原来你爱了我那么多年。”左胤:“时光没有辜负我。”她是柏林军校毕业苛刻教练,他是冷漠混沌少爷,也是霸道宠妻狂魔。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分离的酸楚,重逢时的故作轻蔑,仍然绕不过这道坎,磕磕绊绊,爱恨纠缠,仍然逃不过这道劫。深怨情劫,爱恨别离,无怨无悔,只为待君归来。人生漫漫,最苦不过等待,缄默一切,我心待君。
  • 再忙也能做个好妈妈

    再忙也能做个好妈妈

    当80后、90后妈妈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育儿主力军的时候,这批普遍受过高等教育的妈妈们开始更多关注新的育儿法,而不是将老一辈的育儿理念一成不变地继承下来。于是,很多父母会在学习育儿的过程中接触到一个在育儿书、媒体、网络等地方出现频率相当高的词——敏感期,很多诠释敏感期的书籍、杂志铺天盖地冲入父母的视野。
  • A Bundle of Ballads

    A Bundle of Balla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日一,你死定了1

    龙日一,你死定了1

    当粗线条的富家子被“完美小姐”的假象所蒙蔽,当帅气执着的龙日一对古灵精怪的张静美一见倾心!这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一场天旋地转、鬼马百变的爱情闹剧拉开了序幕。被绑架到直升机上可以忍,被逼到法国餐厅约会可以忍,甚至被迫签下卖身契约也可以忍,“忍者静美”表面上对龙日一唯唯诺诺,可暗地里身为“爱面一族”的她早就恨得牙根痒痒。为了重获自由,忍辱负重的张静美悄悄地展开了调查。她努力搜索,小心跟踪,历尽艰辛终于捉住了龙日一的小辫子。正当她以为自己即将摆脱黑暗迎来新生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突然发生了……
  • 侯门嫡女如珠似宝

    侯门嫡女如珠似宝

    和顺侯府在接连生下七个嫡子之后,终于有了嫡女。对此,老侯爷给全家做出了指示:宠。给我使劲儿宠。全家上下齐心协力一起宠。刚一出生的王姒宝对自己穿越到一个全家都疼爱的侯府那是相当的满意。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咱姓王,还排在了第八位。王小八!叫谁嘞?咱是王家大小姐。
  • POEMS

    PO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