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7400000012

第12章 开头和结尾(1)

写一篇文章,预备给人家看,这和当众演说很相像,和信口漫谈却不同。当众演说,无论是发一番议论或者讲一个故事,总得认定中心,凡是和中心有关系的才容纳进去,没有关系的,即使是好意思、好想象、好描摹、好比喻,也得丢掉。一场演说必须是一件独立的东西。信口漫谈可就不同。几个人的漫谈,说话像藤蔓一样爬开来,一忽儿谈这个,一忽儿谈那个,全体没有中心,每段都不能独立。这种漫谈本来没有什么目的,话说过了也就完事了。若是抱有目的,要把自己的情意告诉人家,用口演说也好,用笔写文章也好,总得对准中心用功夫,总得说成或者写成一件独立的东西。不然,人家就会弄不清楚你在说什么写什么,因而你的目的就难达到。

中心认定了,一件独立的东西在意想中形成了,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原是很自然的事,不用费什么矫揉造作的功夫了。开头和结尾也是和中心有关系的材料,也是那独立的东西的一部分,并不是另外加添上去的。然而有许多人往往因为习惯不良或者少加思考,就在开头和结尾的地方出了毛病。在会场里,我们时常听见演说者这么说:“兄弟今天不曾预备,实在没有什么可以说的。”演说完了。

又说:“兄弟这一番话只是随便说说的,实在没有什么意思,要请诸位原谅。”谁也明白,这些都是谦虚的话。可是,在说出来之前,演说者未免少了一点思考。你说不曾预备,没有什么可以说的,那么为什么要踏上演说台呢?

随后说出来的,无论是三言两语或者长篇大论,又算不算“可以说的”呢?你说随便说说,没有什么意思,那么刚才的一本正经,是不是逢场作戏呢?自己都相信不过的话,却要说给人家听,又算是一种什么态度呢?如果这样询问,演说者一定会爽然自失,回答不出来。其实他受的习惯的累,他听见人家演说这么说,自己也就这么说,说成了习惯,不知道这样的头尾对于演说是并没有帮助反而有损害的。不要这种无谓的谦虚,删去这种有害的头尾,岂不干净而有效得多?还有,演说者每每说:“兄弟能在这里说几句话,十分荣幸。”这是通常的含有礼貌的开头,不能说有什么毛病。然而听众听到,总不免想:“又是那老套来了。”听众这么一想,自然而然把注意力放松,于是演说者的演说效果就跟着打了折扣。什么事都如此,一回两回见得新鲜,成为老套就嫌乏味。所以老套以能够避免为妙。演说的开头要有礼貌,应该找一些新鲜而又适宜的话来说,原不必按照着公式,说什么“兄弟能在这里说几句话,十分荣幸”。

各种体裁的文章里头,书信的开头和结尾差不多是规定的。书信的构造通常分做三部分:除第二部分叙述事务,为书信的主要部分外,第一部分叫做“前文”,就是开头,内容是寻常的招呼和寒暄;第三部分叫做“后文”,就是结尾,内容也是招呼和寒暄。这样构造原本于人情,终于成为格式。从前的书信往往有前文后文非常繁复,竟至超过了叙述事务的主要部分的。近来流行简单的了,大概还保存着前文后文的痕迹。有一些书信完全略去前文后文,使人读了感到一种隽妙的趣味。不过这样的书信宜于寄给亲密的朋友。如果寄给尊长或者客气一点的朋友,还是依从格式,具备前文后文,才见得合乎礼仪。

记述文记述一件事物,必得先提出该事物,然后把各部分分项写下去。如果一开头就写各部分,人家就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了。我曾经记述一位朋友赠我的一张华山风景片。开头说:“贺昌群先生游罢华山,寄给我一张十二寸的放大片。”又如魏学洢的《核舟记》,开头说:“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不先提出“寄给我一张十二寸的放大片”以及“尝贻余核舟一”,以下的文字事实上没法写的。各部分记述过了,自然要来个结尾。像《核舟记》统计了核舟所有人物器具的数目,接着说“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这已非常完整,把核舟的精巧表达得很明显的了。可是作者还要加上另外一个结尾,说: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了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由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这实在是画蛇添足的勾当。从前人往往欢喜这么做,以为有了这一发挥。虽然记述小东西,也可以即小见大。

不知道这么一个结尾以后的结尾,无非说明那个桃核极小而雕刻极精,至可惊异罢了。而这是不必特别说明的。因为全篇的记述都在暗示着这层意思。作者偏要格外讨好,反而教人起一种不统一的感觉。我那篇记述华山风景片的文字,没有写这种“结尾以后的结尾”,在写过了照片的各部分之后,结尾说:“这里叫做长空栈,是华山有名的险峻处所”。用点明来收场,不离乎全篇的中心。

叙述文叙述一件事情,事情的经过必然占着一段时间,依照时间的顺序来写,大致不会发生错误。这就是说,把事情的开端作为文章的开头,把事情的收梢作为文章的结尾。多数的叙述文都用这种方式,也不必举什么例子。又有为要叙明开端所写的事情的来历和原因,不得不回上去写以前时间所发生的事情。这样把时间倒错了来叙述。也是常见的。如丰子恺的《从孩子得到的启示》,开头写晚上和孩子随意谈话,问他最欢喜什么事,孩子回答说是逃难。在继续了一回问答之后,才悟出孩子所以欢喜逃难的缘故。如果就此为止,作者固然明白了,但是读者还没有明白。作者要使读者也明白孩子为什么欢喜逃难,就不得不用倒错的叙述方式,回上去写一个月以前的逃难情形了。在近代小说里,倒错叙述的例子很多,往往有开头写今天的事情,而接下去却写几天前几月前几年前的经过的。这不是故意弄什么花巧,大概由于今天这事情来得重要,占着主位,而从前的经过处于旁位,只供点明脉络之用的缘故。

说明文大体也有一定的方式。开头往往把所要说明的事物下一个诠释,立一个定义。例如说明“自由”,就先从“什么叫做自由”入手。这正同小学生作“房屋”的题目用“房屋是用砖头木材建筑起来的”来开头一样。平凡固然平凡,然而是文章的常轨,不能说这有什么毛病。从下诠释、立定义开了头,接下去把诠释和定义里的语义和内容推阐明白,然后来一个结尾,这样就是一篇有条有理的说明文。蔡元培的《我的新生活观》可以说是适当的例子。那篇文章开头说:

什么叫做旧生活?是枯燥的,是退化的。什么叫做新生活?是丰富的,是进步的。

这就是下诠释、立定义。接着说旧生活的人不作工又不求学,所以他们的生活是枯燥的、退化的,新生活的人既要作工又要求学,所以他们的生活是丰富的、进步的。

结尾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天天作工求学,就是新生活的人;一个团体里的人能够天天作工求学,就是新生活的团体;全世界的人能够天天作工求学,就是新生活的世界。这见得作工求学的可贵,新生活的不可不追求。而写作这一篇的本旨也就在这里表达出来了。

同类推荐
  • 我喜欢这世界,也喜欢你

    我喜欢这世界,也喜欢你

    《我喜欢这世界,也喜欢你》——收录了庐隐创作的经典散文和小说。这些作品有的反映青年人不甘醉生梦死的苦闷,有的反映知识女性在情感世界中的徘徊、感伤,有的反映黑暗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生存困惑。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寻到庐隐“游戏人间”的踪迹,“飞蛾扑火”的勇气,同时也可以听出一个挣扎在时代车轮碾压下的女性的怨诉与哀吟。
  • 逃亡

    逃亡

    本书是前苏联戏剧大师布尔加科夫的剧作集,是国内首次成规模地翻译引进。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这位戏剧大师的现实关怀和“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本书共收入七部剧作:《土尔宾一家》《卓伊卡的住宅》《紫红色岛屿》《莫里哀》《伊凡·瓦西里耶维奇》《逃亡》《巴统》。
  • 细雨慢煎一壶春

    细雨慢煎一壶春

    人生离不开吃喝玩乐,也少不得起居劳作,而不同地方、不同人群、不同年岁之人,生活情形是不同的。当我们细细观察那被普通人司空见惯的世俗生活时,从民风民情中可以探求到其中蕴含的许多奥秘,那其实是很有兴味的。本书收选了周木斋、夏丏尊等多位民国学者文人和人生有关的小品文。“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一派闲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一片逸趣。生活需要清闲,需要情趣。我们不赞成“浮生如梦”的消极人生态度,但也不主张劳劳碌碌地为个人名利而活,尤其是要远离那种为谋取个人功利而不择手段的污浊环境。培养品性,陶冶情操,往往就是从宁静致远的“闲”中得来的。让我们一起和大师品下午茶,语人间世事百态。
  • 阿来:空山3

    阿来:空山3

    藏族青年拉加泽里为改变贫弱状况,放弃学业和爱情,走上伐树倒卖木材的道路。聪明的藏族青年游走在致富的玄机里,金钱使机村人陷入疯狂,在价值观混乱的年代,对与错困惑着新一代机村人。繁华小镇云雾般消散,信念,恩仇,斗争,疑惑,一如斯人远去,苍山已老,人何以堪。
  • 痛并明白着:一个渐冻人医生对生命的温情凝望

    痛并明白着:一个渐冻人医生对生命的温情凝望

    本书是一个35岁的医生的自传。35岁不是写自传的年龄,但作者说“我真的不知道我有没有那个‘福气’活到日落西山,我更不知道我果真有幸活到白头苍苍时,是否还能动得了笔,写得了字。”她是一个22个月时就被确诊为肌肉萎缩症的患者,是一个一出生就注定了要残疾一生的人。但她实现了自己当一个医生的理想。在人们的眼里,她是一个传奇,是一部励志的大书。她却说她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勇敢的行为,只是在命运的安排下尽量过好自己的生活而已。由于作者是一个医生,她对身体的痛苦和生命的体验异常细腻、敏感、丰富、独特,笔下展现出了人的生命之美,其中对于理想的追求的描写,对于生死的感悟更是感人心魄。这是一本难得的生命教育之书。
热门推荐
  • 碎片都市

    碎片都市

    我有一座可以携带在身上的和地球城市一模一样的碎片都市,他承载着未来。你想要的一切,我都能在里面找到!
  • 从周日到周六

    从周日到周六

    袁丽在厨房里烧菜,刘欣在厨房里给老婆打下手。有一搭没一搭的,袁丽又开始嘀咕起来。“不该让他这么早上学的,真不该!”“是啊!”“你以为他是个神童?你以为他是我们那时候?一家几个孩子,爸爸妈妈顾不过来?学习好不好全看自己的造化和水平。哪像现在?一家就一个孩子,谁不超前教育?谁不望子成龙?现在……都是你,非让他提前上学,拼音根本没接触过,会几个加减法有什么用?”“是啊,是啊!”。“你没看陈老师那表情,好像我们家的峰峰是蠢材一个呢。她说他连写一行空一行都不懂!”
  • 好魔驾到

    好魔驾到

    来到一个新世界,老天爷打赏了林蒙一个BUG般存在的系统!从此,林蒙成了个全能型天才!等级提升对于他而言,是比家常便饭还要简单的事情!仿制盗版,只要有了模板,一个呼吸便能复制出无数!在上一世烦恼的事情,在这一生都不再是问题!只是林蒙,在一些问题上显得有些儿直!
  • 妖魔搜集员

    妖魔搜集员

    以凡人之躯体,以凡人的智慧和力量行走诸,收集和研究妖魔鬼怪的力量《神探蒲松龄》:幼年树妖一只,血鸦一只《山村老尸体》:河底怨鬼一只九叔僵尸世界:中国,西洋不同年份极品僵尸若干……
  • 幽明游记

    幽明游记

    幽明路异,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非偶然也
  • 我爱你,我有罪

    我爱你,我有罪

    唐小染说:我的执念太深,如果我活着,却不能够拥抱你,我会疯的。每个人都有执念,唐小染的执念就是沈慕衍。唐小染太执着,执着就变成了执念。而执念,伤人又伤己。沈慕衍说:那个女人死了好,我们去喝一杯庆祝。醉酒的他,却问好友:我是不是错过了什么很重要的东西?“是,你错过了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只因为你是沈慕衍而爱你的傻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范村菊谱

    范村菊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灰黄时代

    我的灰黄时代

    大师是如何养成的?“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季羡林先生就此奠定了他少年时代的生活基调。然而,这个时期的生活学习经历却给了他无比深刻的影响,从回忆的细致程度,细至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和感情的真挚,念兹在兹、历历如昨,都可以看得出来。尤其年少失怙、寄人篱下、流转奔波……这些特殊经历更是造成了贯穿一生的影响,值得每一个敏感的心灵细细体味。从季羡林笔下一片灰黄的童年生活和早年经历,追溯其人生足迹,展现其学术形象之外柔和童真的一面。
  • 雄兔眼迷离

    雄兔眼迷离

    这些王侯将相千古事,成了,便是名留青史,碑拓北邙。不成,无非小丑跳梁。选错分类了,看言情的先退散!没得穿越,没得重生,没有金手指,没得人设,什么都没得,所以也没得订阅!节奏很慢,文字也乱,十万字的坑在百万字填,读起来需要花时间。可以骂我,不要骂角色,他们又没得脑子,做啥全靠我瞎编。没花钱的不要骂,毕竟我又不抖M。加钱可以骂狠点,毕竟乙方不需要尊严。主角是个倒霉鬼,男1到男N都不爱她,单纯字面意思,不对任何脑补负责。我还想再写点啥,但字数不允许了,就这么着吧。
  • 星与愿存

    星与愿存

    叙述了以封兮与白曦晨的校园爱情故事为线索,回忆美好的青年时期,表达对美好的生活和爱情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