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8300000012

第12章 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壁,号濒湖,晚年号濒湖山人。出生在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城东门外瓦硝坝一个世医家庭里。他呕尽毕生精力所撰写的《本草纲目》一书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对中国乃至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幼年起,李时珍便遍尝了人间生活的艰难。他们兄妹三人加上母亲张氏都靠他父亲一人养活。李时珍的童年几乎有大半是在药炉子旁边度过的。直到十几岁以后,李时珍的身体才慢慢好起来,他开始读书识字和参加一些户外活动。

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位富有医疗经验的名医,医学造诣颇高。受其父影响,李时珍从小就对草木虫鱼的学问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有时李言闻还把他带到山里,教他了解药材生长的情况和辨别各种药材。公元1531年(明嘉靖十年),14岁的李时珍由其父陪伴前往黄州应科试,中了秀才。但在后来的三次乡试中,李时珍都名落孙山。于是李时珍正式向父亲表示了放弃科举应试、做一名救人治病的医生的决心。从此,李时珍便跟随其父开始了他的医学生涯。

到明代,中医的发展已有了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一整套体系。李时珍不但苦读各种医学典籍,善于继承前人的医药财富,而且非常注意积累医疗经验,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

他用百部、使君子、槟榔等药,治愈小儿食异癖。他认为这属于寄生虫病的一种。在总结投药数量时,李时珍认为药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因此,投药治病,除了对症下药外还要剂量得当,比如巴豆是泻药,但用的得当反而能治泻病,他用这种方法治好了令许多人痛苦不堪的溏泻病。

不耻下问,虚心请教,注重观察分析,善于钻研思考也是李时珍的医术迅速提高的重要原因。

李家本是当地世代名医,加之李时珍自身的勤奋努力,不久便成为名震荆楚的优秀医生。38岁那年,武昌楚王朱英俭的儿子得了重病,经过多方治疗仍未见效,最后闻名请李时珍去医治。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后,朱英俭的儿子病情逐渐好转。朱英俭非常高兴,任命李时珍为“奉祠正”,兼管王府良医所。

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命四川名医唐慎微对《本草》加以修改、增补,史称《证类本草》。该书收藏药物1558种,附药方3000余个。人们一直对这本书推崇备至。

李时珍对《神农本草经集注》、《唐本草》及《证类本草》等药物学方面的巨著都一一进行了认真仔细的阅读和研究。一方面他敬慕前人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发现了这些著作中还存在一些理论上和观察上的错误,有必要加以整理和纠正。

再则,从宋代修订《证类本草》到李时珍生活的明代,历史又前进了500多年。外药的输入,加上金元以来药物学方面诸种流派之间的争论使医药理论得到较大的提高。再者,民间惯用药方的遗失也必将尽快补上。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加以整理,写入新的药著之中,这个重担就落在了李时珍肩上。

基于以上的认识,年仅二十几岁的李时珍立志把旧的药书加以整理、补充、写出一部分类更加详细的药物学著作。但他心中十分清楚,要重新修订《本草》,力求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并非易事。为此,他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准备工作。

为了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李时珍查阅了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医学名著和各种《本草》。

除了仔细精读各朝《本草》外,李时珍还广泛阅读了各种医著、方书等,如《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张仲景伤寒论》、《扁鹊方》、《华佗方》、《张仲景金匮五函方》、《唐玄宗开元广济方》、《天宝单方图》、《宋太宗太平圣惠方》等二百七十七家。并对这些著作中的内容进行了审查、核对、分析、判断。在大量阅读医药典籍的同时,李时珍还翻阅了许多古今经史和稗官小说。

大约在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礼部命令各地举选医学人才集中到北京,以补充太医院的缺额。湖广保送了一批著名的医生,李时珍也是其中之一。

李时珍到了北京后,虽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但太医院丰富的藏书,来自海内外的各种药物,使他获益匪浅。他还多次到药王庙仔细辨识铜人模型的人身腧穴,熟悉了人体所有的腧穴及各经络的理路,为他撰写《奇经八脉考》等书打下了基础。太医院的寿药房、御药库也是李时珍经常光顾的地方,在那里他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各种药物一一加以比较研究,积累了辨识药物的丰富经验。

李时珍在太医院时,几次向朝廷申奏要求支持他编修《本草纲目》一书,但都如泥牛沉海毫无反应。于是他托疾辞去了太医院的职务,踏上了南归的道路,决心自己独立完成编纂《本草纲目》的工作。

编纂一本规模宏大的药物学著作单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当撰写工作开始时,李时珍把搜集到的材料按自己制定的分类方法,逐条进行编写,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感到困难越来越多,最使他感到茫然的是许多药物的形状和生长情况在古人的书籍里往往模糊不清,有的甚至互相矛盾。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李时珍终于认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惟一的途径是深入民间,采制标本,搞实物考察。

李时珍的足迹踏遍了蕲春一带的山山水水,近的如缺齿山、远的如丫头山、大的如紫云洞、小的如朱家洞,都成了他奔走访问的对象。他对山中的甘菊、苦参、紫苏、苍耳……及土蜂、蟾蜍、竹难、野猪等都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研究。

为了采制有价值的标本,彻底弄清楚古人所述的各类药物,李时珍到过武当山采药,也去过盛产药材的摄山、茅山、牛首山等地。他登山梁,下河谷,踏原野,去水乡,足迹遍布湖广、江西、江苏、安徽等省。

在寻访四方的过程中,李时珍交了一大批民间朋友,并从他们那儿得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来的知识。他遇农民,便问五谷的生态和属性;逢渔夫,就打听鱼虾鳖蟹的捕捉和食用;见到猎人,则询问野兽飞禽的生活习性和药用价值;碰到樵夫,便聊起植物的形态与采摘季节;向药农请教药材的采集和泡制;向果农了解瓜果的种植嫁接和品种滋味。通过广泛的请教和亲身实地考察,李时珍纠正了许多前人的错误观点。

为彻底弄清药物的功效,李时珍常以身试药,有几次甚至差点中毒身亡。

经过大半生的艰苦耕耘,1578年(明万历六年),一部详实而完备的医药巨典——《本草纲目》终于编写成功了,当时李时珍已是61岁的老人了。为了《本草纲目》的出版发行,他不顾年迈体弱,千里迢迢赶到当时全国出版业的中心南京奔走呼叫寻找出版者,但却未如愿以偿,最后只得惆怅回乡。直到1596年(万历二十四年),《本草纲目》才在南京刊行,史称金陵版。但李时珍已与世长辞三年有余了。

《本草纲目》凡190余万字,52卷,整部书层次分明,条理井然,既是一部药典,又是一部医著和方书。

《本草纲目》不但纠正了以往历代《本草》中的谬误,还增加了374种新药。

《本草纲目》还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植物志,其中对植物的形态、培植、分类、鉴别等的记载清晰有条、生动易懂。李时珍把1000多种植物分为五部三十类,而且对每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各种植物之间的区别也描写得十分细腻、准确和生动。

《本草纲目》对动物的研究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收载了水禽32种、园禽23种、林禽17种、山禽13种、家畜类28种、野兽类38种、鼠类12种、寓类怪兽8种。

《本草纲目》还收载矿物276种,对许多金属和化合物的产地、形色、采掘、区分方法都做了精细的叙述。此外还详细阐述了化学药物的性能及蒸馏、升华、结晶、沉淀、烧灼等制作方法。

《本草纲目》刊行后,立即受到人们的欢迎,风靡全国,争相传阅。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本草纲目》先后传至日本、朝鲜、法国、德国等国家,陆续翻译成日、法、德、英、俄、拉丁等文字大量出版,深受世界各国重视。西方人称之为东方医学巨典。李时珍为中国及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同《本草纲目》一起永远载入了史册。

同类推荐
  • 自信(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自信(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针对当代少年儿童应具备的十种素质,把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按关键词归类,精编成《诚信》、《自信》、《创新》、《道德》、《协作》、《细节》、《独立》、《责任》、《节俭》、《执著》共十本故事集。每个故事后设计有“换位思考”与“成长感悟”小栏目。用以充分调动孩子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给孩子们以无限启迪。书中故事娓娓道来,插图生动有趣,可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收获知识。
  • 星座有心语:读懂星座的50篇奇幻美文

    星座有心语:读懂星座的50篇奇幻美文

    据说,星座的故乡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在那里,牧羊人过着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每到夜晚的时候,闪烁的星星便成了牧羊人最好的伙伴,牧羊人一边守护羊群,一边遥望着夜空中如街市上明灯一样的繁星,他们将较亮的星星互相连接,将随意连接而成的形状联想成各种动物或人物的形象,结合神话故事为它们命名。在指南针还没有出现的时代,星星就是船员和冒险家最忠实的向导。人们将一年分成十二等份,然后给每个时间段都分得-位“守护神”,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十二星座”,也就是“黄道十二宫”。 除了这十二宫之外,其他星座则根据它们所在的位置、出现的时间以及一年中的最佳观测时间,分为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星座。
  • 哪位才子能考100分

    哪位才子能考100分

    本书精选中国历史上36位才华横溢的才子,通过考卷的形式,以档案、个人自述、综合测评、古今闲话、趣闻大播报等多个活泼有趣的互动板块,全方位展现他们的一生。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百部世界名著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百部世界名著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丛书共12册,它内容健康、有益,形式新颖、独特,把人类几千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智慧与知识介绍给广大的青年朋友,集经典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
  • 科学大探险:世界之地大冒险

    科学大探险:世界之地大冒险

    布瓜博士的伟大发明——时空飞碟。它可以带着主人到任何想去的时间和地点。乐乐淘和小猴搭乘着时空飞碟来到上个世纪初的埃及,见识到了金字塔的神秘力量、法老咒语的威力和木乃伊的诡异;接着他们又通过时空穿梭机来到秦皇陵、莫高窟、进入恐龙时代,解密百慕大三角……
热门推荐
  • 镜中离人

    镜中离人

    刘笙和安子卿的爱情,有过刻骨铭心,也有过始乱终弃。刘笙曾想成全安子卿游园惊梦的梦,然而却将她送给了旁人;回念刘笙的安子卿,回到南京之时,刘笙迫于革命党的压迫,娶了亲。恰逢抗日战争爆发,安子卿跟随队伍做了战场的护士。再见到刘笙的时候,已经是时隔多年,安子卿见到刘笙的时候,是在战场上,一眼瞬间,所有的美好尽在眼前,然而战争以及宋茗的复仇还是将两人分开了。新中国成立,刘笙再见到安子卿的时候,刘笙已经失去了双腿,安子卿不再芳华,在北平落寞的戏台上,安子卿唱着那出游园惊梦,最终重逢。
  • 京城四少

    京城四少

    冷清秋被金燕西当众拒绝了皇帝的赐婚,连累她声名扫地,拖到二十芳龄,无人问津!套用一句广告词:“四少在手,谁与争疯?”<br/><br/>&nbsp;&nbsp;&nbsp;
  • 重生浴火凰妃

    重生浴火凰妃

    【原名《浴火重生:恶魔五小姐》】前世,渣皇与她的嫡妹狼狈为奸,害她儿子夺她后位对她用遍酷刑后放火烧死她。浴火重生,她从地狱归来!伪善的渣女,让人抢她的男人毒的她儿子毁她的容撕下她伪善的面具!负心的渣男,让人送他绿帽夺他皇位送他下地狱……
  • 途中:谢阁兰中国书简

    途中:谢阁兰中国书简

    一百年前,法国外交官、诗人维克多·谢阁兰三度来华。写作具有世界范围影响的名著《碑》、《勒内·莱斯》等;其在华期间写给夫人的书信亦成为文学史上珍贵的资料。当代诗人庞培以此契机重回民国之初的华夏时空,虚构并模仿书信作者当时的情感、口吻和初识东方的奇妙目光,为读者寻回失落的往事,宛若时光的墓碑。这是一部内容丰富,构思奇特,形成当代新诗鲜明风格的有趣文本。
  • 一个人的岁月

    一个人的岁月

    本书是著名作家顾艳的散文集。本书内容丰富,除了第一辑是作家对个人日常生活的描绘以外。其他各辑中,或追慕古人且与之对话,或面对今人而生动描绘,这是打破了时间的隔阂贯通起古今的心领神会;或从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殿堂里吸收精神资源,或走万里路感受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承,这是打破了空间的隔阂营造其繁茂的精神家园。在这些看似五光十色的感悟碎片中,建构了作家独居生活的时空观念与精神坐标。
  • 尼采诗选(孙更俊译丛)

    尼采诗选(孙更俊译丛)

    德国思想家尼采(1844-1900)不仅通过他的哲学思想,也通过他的诗作本身影响德国当时和后来的诗人。他那具有新的韵律的诗歌,使他成为德国新诗歌的开拓者之一,并被认为是德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诗富于音乐的谐和,充满自我深省的激情,形象丰富,格调不凡,并有象征、讽刺、反论等表现的特色。
  • 宋词是一朵情花

    宋词是一朵情花

    《宋词是一朵情花》:宋词就是开在绝情谷的绚烂情花,我们都中了她的。拈一朵情花,呷一口词香,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十余位资深教师倾心审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民国旧事嬿九记

    民国旧事嬿九记

    午醉醒来一面风。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晏九九只想经营她的小生意,乱世中求得一方净土。就算这十里洋场暗流涌动;名门贵胄叱咤风云,怎么算那都轮不到她这一个小小的草根女粉墨登场。可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她晏九九不但成了“宝藏”,而且......还有那个凭空出现的大表哥!根本就是只不择手段设计她老狐狸!而景施琅只觉他放养了这么久的爱宠终要收心好好圈养着。“嗯....我的小狐狸...快到圈里来.....”“......”(PS:建议大家从第一卷第48章开始看,前篇拟作外传。)
  • 百里啊白莲啊

    百里啊白莲啊

    小姐姐有鱼塘嘛?如果有我可以进去看看嘛?鲨鱼不会惹事情的哦。朝夕相处的人竟是敌方的领头,一朝改朝换代,目睹亲人被流放不知何地。是死是生未知,在一个地方徘徊了一百年之久。终于可以轮回,桥边喝汤发生意外被带去做任务。从此带着她家的统儿小菊闯荡小世界~小菊:哇,这女的怎么那么难搞啊!月颜扛着四十米大刀:有咩?某人:乖,那么危险快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