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61700000029

第29章 祖咏(4)

尾联“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诗人感慨自己老病,无法相从,间接地表达了诗人的出世思想。唐人许多酬赠诗中,往往在陈述了对对方的仰慕之后,立即表达自己希冀引荐提拔之意。然而王维此诗,却一反常见套路,别有一番避俗从雅的艺术效果。

积雨辋川庄作[1]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2]。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3]。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4]

注释:[1]积雨:久雨。辋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2]空林:疏林。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这里指蔬菜。黍:这里指饭食。饷东菑(zī):往田里送饭。菑,开垦了一年的田地,这里泛指田亩。[3]朝槿:也叫木槿,落叶灌木,其花早开晚谢,古人以为人生无常的象征。露葵:即绿葵,一种绿色蔬菜。[4]野老:指作者自己。

鉴赏:这首诗是王维在隐居辋川蓝田期间所作。这首诗便是其中代表作之一。全诗意在描写积雨后辋川庄的景物,叙述隐退后的闲适心情。

首联描写怡然自乐的田家生活,乃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迟”字不仅写出连日的雨天使得树枝与空气都极潮湿,烟火不易燃烧,而且形象地表现出在这样潮湿的空气中,烟气上升徐缓滞涩的画面。后一句“蒸藜炊黍饷东菑”,写村妇正忙着蒸藜炊黍为东边田里劳动的男人们送饭,点明了烟的由来。

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描写了广漠平畴,白鹭飞行,深山密林,黄鹂唱和,积雨后的辋川,画意盎然。“漠漠水田”、“阴阴夏木”,构成一片青绿的背景,而“白鹭”、“黄鹂”为这片青绿描上几笔白色与黄色,色彩极为鲜明,似乎还能听到“黄鹂”婉转的啼叫。“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已足诗味,前缀“漠漠”、“阴阴”四字,更觉气象万千,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

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描写了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早开晚谢之木槿而悟人生之短。栖松林,食露葵,以避尘世之纷繁。这两句诗强调了“静”、“清”二字,这也正是诗人退隐和闲适生活的写照。

末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诗人自称,这里连用两个典故。一见《庄子·寓言》:杨朱从老子学道时,旅店中的客人都争相给他让座;学成归来后客人不再让座,却与之争座为乐,说明杨朱此时已无心机,与人无隔膜了。二见《列子·皇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亲近,互不猜疑,每日有百来只鸥鸟与他相游。一天,他父亲要他把海鸥抓回家去,他再到海边时,鸥鸟都在天上飞舞,不肯停下。说明他心术不正,破坏了与鸥鸟的关系。两典正反结合,抒写了诗人淡薄名利的心情。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静观所见之景,后四句写诗人的隐居生活,将辋川的山中风光与自己的隐居生活相结合,形象鲜明,韵味清远,表现了诗人与世无争、自然淡泊的自由生活。

鹿柴[1]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2]。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3]。

注释:[1]鹿柴:“柴”通“砦”,“砦”通“寨”,即栅栏,篱障。鹿柴是辋川的一个地名。[2]但:只。[3]景:通“影”,指日光。

鉴赏:这首诗作于王维隐居陕西蓝田辋川别业时,是王维后期山水诗代表作。鹿柴是辋川的一个地名,是王维当年常游历的地方。

诗里表现的是鹿柴附近山林中傍晚的幽静景色。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好像非常喜欢用“空山”这个词,比如“空山新雨后”、“夜静春山空”。在这些诗句中,“空”往往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什么也没有”,而含有“寂静、空明”之意。这首诗中也是这样,既有人语,山非是“空无一物之山”,而是“空寂之山”,可见,这里的“空”字是为了强调山的宁静。既然是写山“空”,为何又写有“人语”呢?一个人处于这样一片寂静的深林之中,周围什么声音也没有,突然,远远地传来几声人语,再细听听,似乎又没有了,只剩下长久的空寂——那样的几声人语不是更能提醒人身边的那份空寂么?在这里,诗人以有声来反衬无声,那无声更能渗入人心。这里是从声的角度而言。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是写景。一束夕阳的余晖透过密林的缝隙,射在林中的青苔上。深林本已是阴暗,而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一分阴暗。但在突出阴暗的同时,诗人笔下却闪出一缕斜照,投射在青苔之上。这样的写法其实与上句相近,仍是用了反衬手法。阳光本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可是这是夕阳的余辉,已不再有太多热度;再者,在密密深林之中,周围是大片的阴暗,被大片阴暗包围着的小小光斑不是更显得弱小,从而也更突出周围阴暗的强大了么?这是用有光来描写无光。

王维不仅精通诗画,同时擅长音律,在这首五言绝句中,他以音乐家对声的感悟,画家对光的把握,诗人对语言的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的境界,令人回味悠长。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1]。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1]幽篁:深密幽暗的竹林。

鉴赏:这是王维《辋川集》二十首中的名篇。它表达了诗人隐居辋川时闲适的淡薄生活。

作者借用一个相当典型的场景来表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幽篁,指幽静的竹林,诗人仅用两个字便烘托出一个清新出尘的环境。作者写景并不是仅仅为了写景,他在这样的环境中加入了自身的活动——独坐,弹琴,长啸。这三个动作也是高雅脱俗之士所常有的。这里并没有多作刻意的描画,仅用了三个简简单单的词,但是一个潇洒自在的隐士形象已是跃然纸上。而长啸这一动作的使用尤为精彩,在那样的深夜中,静谧的深林里,隐隐地有几声琴声,间或一声清越的啸声划破夜空,是何等潇洒出尘的意境。这里是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里作者又引入了一个新的意象——明月。在这里,皎洁的明月不仅仅是一个象征高洁的意象,烘托着诗人的形象;在这里,它更像是和诗人志同道合的一个友人,在幽林中陪伴着诗人。一个“来”字将明月写活了,月儿好像是有意识地参与诗人的活动呢。细读这一句,似乎可以瞥见诗人的情怀:我高雅出尘的情致在世间得不到理解,但是有什么关系呢?自有高洁的明月明白我,以明亮的月光安慰我、陪伴我。这一句仍是用了反衬的手法,以深林的黑暗来反衬明月之亮洁,明月更加显得明亮。

这首诗共四句,在遣词造句上,非常平淡无奇。但是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一个清新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并使环境的形神与诗人的隐逸的情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天衣无缝的感觉。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1]。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2]。

注释:[1]柴扉:柴门。[2]年年:一作“明年”。王孙:贵族子孙,此指送别的友人。

鉴赏:这是一首送别名篇。与一般送别诗不同的是,它并未刻画离亭饯别、执手相看、依依不舍的场景,而是别出心裁地选取了与友人别离后的一个细节。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送别友人后,作者自己慢慢地回到住处。时已近暮,诗人回到家里,轻轻地关上柴门。这两句平淡如白话,但看似平淡的字里行间却隐含着汹涌的感情。有过送别经验的人都知道,送别最黯然销魂的那一刻,并不是离人动身,看着离人渐行渐远的那一刻,而往往是送别归来的那一刻,感觉离人似乎还在身边,而其实“他”已然远去,那种孤寂与失落,远胜送别之即的伤感。王维正是以诗人敏感的心捕捉到这种感受并用一个简单的动作“掩柴扉”加以表现,从中看出诗人别后的落寞与黯然。诗中交代送别归来正是“日暮”时分,夕阳西下,暮色袭来,令诗人又添几分伤感。在这里,写景为气氛做了极好的铺垫。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一个“绿”却是用得意象飞动。这两句是写诗人送别归来的心理活动。回到家里,他不禁想起,明年春草绿了的时候,友人会不会归来呢?这句话本来应该在送别之际问的,却没有问,友人已远去,这句话又浮上心头,有一分欲说还休的情致。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两句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刚刚送别,就盼望明年能再相聚,情意之深可想而知。正是因为“归期难必”,所以“离思方深”。这两句主要是采用直抒心声,以情语成文的表达方式,抒发了朋友之间的情深意长。

这首诗题为《送别》,并无一字写离别情态,而别时的依依不舍与别后的无尽想念已是见于言外;字字明白如话,令人回味无穷。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1]。

注释:[1]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鉴赏:王维的《杂诗》三首是一组描写游子思妇相思之情的五言绝句,意思互有关联,此乃其二,主要表达游子的怀乡情怀。

本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久居他乡的游子,这一点从头两句的两个“故乡”中可以感知到。在他乡忽然遇到来自故乡的友人,一下子激起无限思乡之情。多么想多知道一些故乡的事呀。于是,“我”便急切地问开了——“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两个“故乡”叠加,打破一般小诗用字忌重复的常规,发语自然,反而表现出一种问话的急切,进而令人感受到乡思之殷切。“应知故乡事”这一句表意上近乎啰嗦,隐含着的仍然是那么急切的思乡之情——甚至是一点点的担心,你不会不知道吧?所以在问话里,便先把“不知道”的可能给堵死了。这种心态有些近乎孩子气,然而却是非常准确地还原了生活的本质状态。

后两句才是对“故乡事”的正式提问。渴望知晓的“故乡事”有好多,家人健康?友人安好?山川景物、风土人情是否依旧?可是这些,“我”都没有问,而是选取了一个似乎无足轻重的问话:“寒梅著花未?”你来的时候,我家窗前那株梅花开了没有呢?不从最关心的家人问起,而问起梅花,看似反常,其实细细想来,却也不然。有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一种心态,越是关心的事,可能反而是越怕说出口,只好问起看似不相干的梅花来。这样的一种反常很容易引起读者的思考:为什么呢,这株梅花是否有什么独特之处,是往日美好生活的见证抑或其他?这些,“我”都不再说了,全诗戛然而止,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绮窗,寒梅,构成一幅古典而精美的画面,让人禁不住联想,那梅下或有佳人如玉?或有佳节之聚?——梅花在这里成了往日生活的一个见证。在这里,游子对于梅花的记忆,反映出游子浓厚的乡情,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全诗皆用口语,真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经过艺术的提炼,表达了丰富的情意。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1]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2]。

注释:[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相思木所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2]采撷(xié):采摘。

鉴赏: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流传于世者非常多,王维的这首《相思》便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作品之一。据唐范摅《云溪友议》言,安史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赠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由此可知,此诗作于安史之乱爆发之前。

这是一首借助咏物而遥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抒发对友人眷念之情。起句“红豆生南国”,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南国也是友人所在之地,想起了红豆也就想起了友人。第二句“春来发几枝”以设问寄语,衔接自然。这样的一句问话是意味深长的,明里是问红豆发了几枝,暗地里却是在说相思几许?第三句“愿君多采撷”,仍在和友人对话。一句殷勤叮嘱,是在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咐友人勿忘相思,背里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不说自己相思,反嘱别人相思,相思之重又添一重。最后一句“此物最相思”是对前句“多采撷”作的解释。这一句行文自然但又巧夺天工。一方面它回扣诗题,“相思”且与首句“红豆”(红豆别名相思子)相应,有回环曲折、反复咏叹之美,又关合相思之情,一语双关,婉曲动人。此外,两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多”、“最”准确表达了诗人奔放的内心情怀。

这首诗巧妙地借助红豆来比喻,委婉含蓄地表现出了深长的相思之情。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思绪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同类推荐
  • 白云山纪事

    白云山纪事

    本书以新中国成立前的旧社会为背景。描写了白云山地区劳苦大众集体抗粮与国民党政府作斗争、当地游击队队员铲除恶霸,打击反动势力等真实故事。小说深刻揭露了国民党统治时期官匪横行,人民生活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同时又颂扬了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队的机智勇敢顽强不屈的革命斗争精神。小说真实地反映老一辈革命者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出生入死、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教育后人不忘过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 雁儿在林梢

    雁儿在林梢

    丹枫如雁儿般翩然回巢了,这个受江淮和碧槐极力栽培,而在英国学戏剧的小姨子学成回国了!由于碧槐的早逝,江淮不禁与丹枫堕入情网,另一方面丹枫从姐姐朋友谈话中猜测姐姐的死并不是心脏病那么单纯,而是江淮另外喜欢上别的女人,为了查出姐姐的死因,于是有化名为晓霜,接近江淮的弟弟江浩,把江浩迷惑得团团转,周转在兄弟俩之间。难道丹枫认为碧槐的死应该由江淮负责吗?而她准备化身为挟有复仇使命,且频频戏弄两兄弟的“黑天使”吗?
  • 我不能不杀你

    我不能不杀你

    西瓜还没有成熟,奎屯河畔的连队就发生了一起凶杀案。对连队来说,这是连队有史以来的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连队每天都发生事,婆媳吵嘴,两口子打架,丢鸡骂街,寡妇偷汉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但像杀人,两口子被杀的案子,在连队还是第一次,几十年来的第一次。被杀的是秋姐和她的男人。对秋姐的男人安呼噜被杀,人们议论的不多,好像一块泥巴扔进水里,没起波浪就化了。但是对秋姐就不一样了,说什么话的都有,而且还谈论了很长时间。尤其是连队上的男人们,他们惋惜痛苦。他们叫喊着要是抓住凶手,最低也是五马分尸,零砍碎砸也不解恨。而女人们却不一样,有了些幸灾乐祸的高兴。
  • 流浪的女儿

    流浪的女儿

    这是一部非虚构散文,带有自传性质,是一个农村女孩子的成长史。在书中,小女孩三岁丧母,随父亲长大成人直到出嫁。作者以饱蘸感情的笔墨,描叙农村的贫困生活,自然和人文环境,生产生活,民俗民情,互相交织在一起。其中,父女俩相依为命的种种场景,憾人至深。
  • 人工天才

    人工天才

    天才棋手、超级球星、知名科学家相继死亡,迷雾重重中大学化学教师通过人工智能获得超能力,成为化学界的天才,但当一切真相大白时,他的生活将被完全颠覆。
热门推荐
  • 全球御兽

    全球御兽

    天元历元年,伴随着天地灵气的复苏,那些仅存在于神话中的异兽逐渐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之中,驭兽师这个神奇的职业就此诞生……陆宇一觉醒来发现世界大变。蔚蓝的天空中不知名的灵兽吞云吐雾萦绕出一片云海,广阔的大地上不断出现着各种奇异的生物,那些神秘山川秘境之中更有着神话生物的传说。这片原本自己熟悉的世界上突然产生了一个自己不怎么熟悉的职业——驭兽师。从此陆宇有了一个伟大的目标,他要成为一名伟大的驭兽师。
  • 杀手,请莫醉了

    杀手,请莫醉了

    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庸杀手,一个平平淡淡的卖酒少女。一个黯然的月夜,见证起二人命运的交错……
  • 泼妇招夫

    泼妇招夫

    穿越到异界,爹不亲,娘不爱,下头还有五个妹妹,古代超生队是有,可要全都是女孩,就不被人待见了。家里堂兄弟多,可尽欺她们没有兄弟,爹娘怕没有人养老,早早的巴结别人家的孩子,属于放养的孩子伤不起,特别是还要照顾这一干小屁孩子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太家常便饭了,生活怎么可以这么悲崔!于是穿越过来的有喜怒了,吃不饱,只要能入口的,都让她找了出来,穿不暖,小本生意可以做,只要六姐妹齐心,这日子还是过得风风火火的。只是,为啥这些三姑二大姨的,个个都争做媒婆了?她这泼妇不是无人问津的吗?还有,这些最是无耻的堂兄弟,说的是人话吗?什么叫她们只是赔钱货,迟早都要嫁出云,她们东西都要他们的?最最可恨的,明明她们这一干姐妹的努力,怎么到了父母的嘴里,就变成他们的产业了!她陆有喜就要守住家业!女孩就不是传后人了吗!于是,村姑的招夫行动开始了。被一干恶狼般的亲戚吓狠了,陆有喜的招夫对像,必须要满足第一个,那就是无父无母,无不良亲戚!想像太美好,结果招了个家里尽是兄弟的曾一鸣。原因无他,人家兄弟多,保准家里的亲戚占不到甜头!相公人是穷,不过看他志不穷的份上,她就接收了。
  • 走进化学探究室

    走进化学探究室

    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技能的重要途径。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 异界之超级帝王系统

    异界之超级帝王系统

    吕尘重生在天罗大陆。叮!超级帝王系统开启。哈!哈!哈!且看我争霸这天罗大陆。
  • 毒医世子妃

    毒医世子妃

    召陵王朝有一女,心狠手辣,凡是她看不顺眼的,不是毁容就是瘫痪,不是断手就是断腿,成为恶名满贯的大小姐。王府世子也出名,不过是以病弱闻名,天生的药罐子,吃药比吃饭还多。太后乱点鸳鸯,皇帝一道圣旨,将两个毫不相干的绑在一起,称天赐良缘。安清染浅笑盈盈,“世子爷,您这身子,还是戒色的好。”夙夙言璟,“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恶意

    恶意

    一宁自诩聪明,却不当心误入“拉吧”,还误撩了有“女朋友”的她……江城:撩我么,我撩“女朋友”的时候,你还不知在哪个山头当猴子呢!“无意而为的恶意,算是很坏的事情吗?”如果做了很坏的事情,还能得到幸福吗……
  • 城塞(全集)

    城塞(全集)

    关原之战结束后,德川家掌握天下大权。丰臣家自丰臣秀吉死后,逐渐衰败,至此已如困兽。德川家处心积虑,想要一举扫平丰臣家的势力。小说主人公小幡勘兵卫以德川家间谍的身份进入大阪。丰臣家年轻的主公秀赖由母亲及其侍女团操控,对德川家怀有强烈的敌意。在德川家的蓄意挑衅和安排下,丰臣对德川宣战。对德川家心怀不满的各地浪人纷纷云集大阪城,其中不乏能征惯战的名将和勇士。历史的两股激流,终于在此遭遇,将裹挟着的各色人物推上风口浪尖。
  • 诸天宿主群

    诸天宿主群

    收一群宿主做小弟,我们的口号是:谁动我手足,我穿他衣服,谁想穿我衣服,我就灭他全族!
  • 和亲王妃

    和亲王妃

    和亲,向来都是国家用来停止战事的最好的方法,而被用来和亲的女子往往都是选自王公大臣之家,在冠以公主的封号遣送入别国。这些女子的命运最后会如何却是不得而知。或许她们会在战事再起时被当作替死鬼先杀之而后快,或许她们会被送入军营成为军妓,和亲女子的命运向来都是悲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