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61800000051

第51章 宋诗篇(19)

鉴赏:这是一首写实诗。起首两句叙事,紧扣诗题。时近黄昏,钟声在微茫的暮色中低沉回荡,气氛是冷清的,背景是昏暗的。全诗在首句幽暗的背景中展开。接着写在这深沉清寂的夜中,驶来了一叶像蓬草一样飘泊不定的孤独小舟。小舟停泊的地方恰恰是著名隐士严子陵垂钓的地方,更显得诗人的寂寞哀愁。次句一个“孤”字,点出了作者泊舟严滩时的羁旅孤愁。

三、四两句坐实“孤”字,画面仍然疏淡清冷。寥寥十四字,既渲染出严滩冷寂的夜景,又衬托出作者凄苦的心境。明月高照,对月怀人,然而这一轮皎洁的明月,有谁可以和作者分享呢?只有禽鸟似乎有知,可以和他共同分享素月的光辉。习习的晚风拂面而来,又有谁可以和作者一起吟咏呢?也只有芦叶似乎有知,可以瑟瑟作响地和他一起吟唱。两句中“与我”、“同谁”互文见义,写出了严滩四周的孤寂无依和作者的一片沉郁之思,真切动人。

五、六句进一层写出了作者的凄苦孤寂。渡口对面星星点点的渔火,三三两两的人家,笑语欢声从那里随风飘出,送进游子耳里,使游子倍增哀愁。这哀愁有如满江滚滚滔滔的流水,无休无止地向游子袭来,使人无法排遣。再加上从那里又传来婉转悠扬的笛声,简直使人愁上加愁。

末尾两句用鸿雁来表达作者绝望的心情。一阵清风吹散了天边的乌云;一群鸿雁排着“一”字飞来了。相传雁足系帛,能传书信。但作者身历国破家亡的巨变,孑然一身,形影相吊,已经失去了生活的欢乐和希望,故而无书可传。“休望”二字,写出了心情的绝望,语气决断,也极沉痛。不仅作者无书可传,而且作者本人就像天边的一只断线孤鸿。孤雁的凄惶无依,象征了作者羁旅飘泊的亡国生涯。鸿雁为候鸟,尚能南来北往地重返故园,而自己已无家可归,则身世的凄苦,更有过于孤鸿。全篇以“断鸿”自比作结,无限哀痛之情见于言外。

周密(1232-约1298),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四水潜夫、弁阳老人等,济南(今属山东)人,后居吴兴(今属浙江)。早年随父往来闽、浙,景定间,为临安府幕属,后监和剂局、丰储仓,为义鸟令。宋亡不仕。其词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亦能书画。有《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齐东野语》《云烟过眼录》等。编有《绝妙好词》。

野步[1]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2]。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注释:[1]野步:野外漫步。[2]翠:青绿色。

鉴赏:诗的首句写远景。漫步春日的郊野,处处可见到整齐的麦垄,那青翠的麦苗在春风的吹拂下一潮直立、一潮偏斜,仿佛大海的波浪一样。一个“翠”字点出麦色,也带出季节;一个“斜”字描摹动态,又照应了“风来”。全句色彩鲜明,动态宛然,乃心与景会、妙语天成的佳句。

次句写近景。春天是生命萌动、万物复苏的季节。沟中草根蕃孽、水草肥美,更有栖于水草中的新蛙争相欢鸣,噪声一片,让人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春天的气息。

三四句写细微景。作者以“羡”字领起,把描写的焦点集中到那一双双上下翻飞的蝴蝶身上。他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带着欣羡的主观感情描。绘,说连翩跹的彩蝶也为和煦的春风所陶醉,为野草花的鲜妍芬芳所吸引,以致沉醉花丛,流连不去。“烂醉”一词语新意丰,既传达出春天的草馨氛围与醉人魅力,描绘出蝴蝶追逐春色的如醉情态,也将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其实,岂止是蝴蝶“烂醉”,作者本人也已陶然醉矣全诗充溢着盎然生气,给人以触目皆新之感。诗境宛如画景,但似画又不同于画,赋予读者的是多种感官的审美感受。

林景熙(1242-1310),熙一作曦,字德阳(一作德旸),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咸淳七年(1271)自太学生授泉州教官。历礼部架阁、从政郎。入元不仕。有《林霁山集》等。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1]

林景熙

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

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2]。

注释:[1]山窗:山野草屋之窗。故朝:已亡故的王朝,这里指南宋。封事:指古代下级官吏向上级上书言事时的密封奏章,一般都是涉及边防战事等国家机密的才要求用封事。封事稿:写有关于封事的文章、文稿。[2]防秋疏:这里指南宋王朝大臣有关抵御元军入犯的封事稿。疏通书,指书稿、奏章。防秋,秋高马肥时中国北部边疆少数民族常常乘机内犯,因而内地统治者要在秋季加强边防,称为防秋。障:抵挡。

鉴赏:这是一首抒情诗。前两句写景。首句点明所处之地。“偶”表明作者常年在四处漂泊,只得以孤云为偶,以孤云为伴。南宋灭亡之后,作者备尝亡国之痛。他一个人势孤力薄,既然不能图谋匡复社稷,便只好远离人烟,遁迹世外,誓不与新的元朝统治者合作,“伴孤云”正是作者忠贞品格的真实写照。次句写明所处之时。“欲雪”和“炉红”表明寒冬来临,四山都要飞雪了,地炉也烧得红红的了。“欲雪”上应诗题中的“新糊”之举,又与“炉红”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把外景“四山欲雪”与内景“地炉红”鲜明地映衬出来。在这样一个严寒包围的温暖小屋里,在远离嚣世的寂静山居内,似乎可以恬适安坐。但实则不然,作者思绪难平,孤臣孽子之心耿耿于怀。

后两句即事抒情。作者忽然发现新糊的窗纸上写有加强秋防、以抗御人侵的奏章,这是何人所为呢?这里的设问语句,意在提起读者的注意力,而不是真要寻找那位写“防秋疏”的大臣。接着,作者指出,像这样重要的机密奏章,怎么当时不见用于朝廷,现在反落到用做挡北风的糊窗纸!朝廷如此不重视防卫,国家焉得不亡?“却与山窗障北风”,寓意非常深刻。表面上看,作者未动声色,款款道来;但细细吟咏,便可感到其中包含了多少悲愤,多少感慨。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1]。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2]。

注释:[1]馀思:怀旧之思。此处指作者在南宋灭亡之后,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恩,同那种多愁善感的“怀旧悲秋”有着本质的不同。[2]汀:水边的平地。

鉴赏:这是一首抒情诗。

首联破题,点明时间是“清秋”,地点在“溪亭”。全诗以溪亭为中心,逐一描绘四周的清秋初月之景。诗人徙倚溪亭,观览秋景,怀想旧君故国的情思纷披不断,直到太阳落山了,还在那里徘徊不下。读者若不了解“馀思”的含义,就不能真正领悟到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心理状态。

颔联起承,紧接首联。在“月初白”与“酒半醒”的迷蒙状态下,用参天的高树和拂面的微风来表现诗人的高洁品格和悠悠孤愤。写树、写月、写风,说高高的树巅挂着一弯洁白的初月,在微微的秋风吹拂之下,诗人的酒意已醒了一半。这里“月白”切接上联“日暮”,“酒醒”呼应上联“馀思”。当此之时,诗人心绪不宁,“馀思”萦绕,难以抒怀,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状态,不正说明他借酒浇愁的悲愤之情吗颈联写情。诗人用“独行”穿“字和一个”数字用得非常生动,将诗人复杂矛盾的心情注入到形象鲜明的画面上,隐现着诗人对现实生活和乱离时代的忧愁。

末联写景。诗人用渔歌和孤灯来进一步衬托自己凄凉孤寂的心境。不知从何处传来一声声凄婉悠长的渔歌,打乱了诗人的冥思遐想。举目四望,只有隔着水面的对岸平地上,闪动着一点若明若暗的灯光。此情此景,使人倍添孤寂,蕴含了诗人对国破家亡、飘泊无依的悲痛之感。

梦回林景熙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1]。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注释:[1]梦回:从梦中回到现实,即梦醒。砧声:捣衣服的声音。砧,捣衣石。

鉴赏:诗的上联重在写情。首句即以“梦回”破题,表明不是写梦境,而是写梦醒。作者以“梦回”衬托幻境旋灭,极言现实生活中的异乡飘泊之苦。美梦乍醒,即看见愁云涌起,“荒馆”、“月笼秋”顿使全诗弥漫在一片悲怆的气氛中。次句承接首句写美梦乍醒时又听见不知从何处传来捣衣服的“砰砰”声,更唤起作者“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愁苦心情。砧声和客愁相对,有很深的含意。妇女秋夜捣制衣裳,是为远足的爱人做准备吗?这种离愁别恨只能引人愁肠万转。

下联重在写景。在辗转难眠的深夜侧耳细听,屋外连一丝风声都没有,但却听见田里莲叶在沙沙作响,原来还有没睡觉的水鸥在寒冷的秋水里寻找食物。“无风”、“叶响”是对立的矛盾现象,怎么解释呢?原来还有水鸥跟自己一样未能入眠。“未眠鸥”正是作者境遇的自况,寄托了他的弦外之音。

谢翱(1249—1295),字皋羽,晚号宋录,又号唏发子,福安(今属福建)人,后迁居浦城(今属福建)。元兵南下,率乡兵投文天祥,任谘议参军。入元不仕。曾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天祥被害于大都,作《西台恸哭记》。有《唏发集》,辑有《天地间集》。

秋夜词

谢翱

愁生山外山,恨杀树边树。

隔断秋月明,不使共一处[1]。

注释:[1]隔断:隔绝、遮断。

鉴赏:诗的第一、二句作者为了表现胸中的“愁”和“恨”,不是采取怒发冲冠式的直接表露,而是借物寓怀,以一种环境衬托的比喻手法,巧妙地用“山外山”、“树边树”的视觉形象引发国破家亡的愁怨和遗恨。这里的“山”、“树”,不仅指自然的“山”、“树”,更寓意元兵占领的一片浑浊世界。山、树本来赏心悦目,然而在亡国遗民眼中,只能勾引起无限的愁和恨。

第三、四句紧承一、二句,诗人设想,如果眼前的山和树能够隔断秋月的光明,照我就不照他,照他就不照我,使我和他“不共一处”。这样以含蓄的手法揭示出自己与元朝统治者“不共戴天”的主题。读者不要把诗人在月色如银的秋夜进发出的愁恨,仅仅看作个人的恩怨,而应看作是南宋人民针对元朝统治者发出的反抗心声。虽然想隔断秋月的光明,事实上却是不可能的,但不愿与新的统治者“共一处”的态度是十分坚决的,气节是十分坚贞的。

同类推荐
  • 吃饭

    吃饭

    孙小中将他装饭的瓷缸从马宏伟的手里接过来,然后,很认真地向瓷缸里面望了望,他发现自己的稀饭比其他同学的浅一点。于是,孙小中没有立即喝稀饭,他将瓷缸放在饭桶边,然后用眼睛看着马宏伟。这是1979年10月末的一个早晨,星期一,男生宿舍门口。此时,正是合肥市郊区七十里镇中学吃早饭的时间。按照学校的规定,学生们进入高一之后,就必须住校,吃饭以小组为单位。孙小中是高一(2)班的学生,属于这个班的第二小组。
  • 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

    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

    民国时期,中华大地扰乱不堪,内忧外患,政党林立,明争暗斗,局势动荡,人民身陷水深火热之中。在乱世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不知多少扑朔迷离的奇案。作者从浩瀚的民国史料中选取了广受关注的十四个人物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悬疑案件,带读者一起挖掘其背后隐藏的秘密,还原民国时期动乱的历史,重新解答这些不解之谜。重重疑云,惊心秘闻,一部部诡异档案勾连缠绕,呈现出一幅生动鲜活的民国画卷。
  • 黑孩儿

    黑孩儿

    浙江缙云县东门外七八里有一农村,地名赵家塘,村中只有赵、徐两姓。赵家乃宋宗室赵炳之后,上辈都是朝中官宦,因是世家大族,子孙良莠不齐。徐家也是耕读世家。两家本有姻亲,望衡对字,昔年交往甚是亲密。自从清兵入关,换了朝代,赵家改事异族,文武都有,威势甚大。徐家因懔亡国之痛,弃士归农,并不许子孙再出做宫,只是耕读不许偏废,书仍要读。人各有志,起初倒也相安。年岁一久,赵家觉得徐家都是乡农白丁,自恃贵官绅富,渐渐轻视,断了来往……
  • 卖兔子来哟美帝兔

    卖兔子来哟美帝兔

    在那个荒唐的年代,农民的自留地、小块地、掏坡地都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养猪、养羊、养鸡等家庭副业也被当成资本主义的尾巴限制了。其限制的养殖指标大抵是:三户农民允许养一头猪、一户农民只允许养两只羊和三只鸡。超过了,就会批你斗你捆你打你甚至拽着你去游大街。这一限制,就真把农民给坑了。请有良知的人们来想一下,如果只靠这一点养殖和从队里分来的那点少得可怜的粮食(好年景一口人能分到二三百斤粗粮,赖年景只能分到一二十斤),农民的生活将如何维持下去?
  • 忧伤的西瓜

    忧伤的西瓜

    本书是青年作家安昌河的短篇小说集。分甲乙丙丁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均有一个不同的主题。四个主题虽然各各不同,但是仍有共性,死亡与孤独贯穿始终。作者深刻思考人们的生存现状,再用别具一格的构思表现其生存状态。语言陌生化,情节陌生化,离我们的生活似乎很远,然而深入地读进去,会发现小说中的人物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稍微回溯一些年代,你就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热门推荐
  • 人生三道茶全书

    人生三道茶全书

    本书由清涟、雅瑟编著。饮茶的艺术,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品茶的三种境界:一苦。人生之始,苦字当头。面对苦境,我们唯有学会忍耐并让岁月浸透在苦涩之中,才能体味出生活的原汁原味,才能对人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二甜。当我们经过岁月的磨砺,奋斗时埋下的种子便会发芽、成长,直到最后硕果累累。当我们在明月清辉下品尝甜美的果实之时,我们又怎么能不感到由苦到甜的这份快意?三淡。人的一生,会经历太多的事,想“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就需要达到一定的境界。这种境界需要苦的浸泡,甜的滋润之后,方得平静恬淡的身心。
  • The Last of the Plainsmen

    The Last of the Plainsm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复兴梦工厂

    复兴梦工厂

    “四眼子!”“瞎子!”“幸福哥!”鼻梁上的一副近视镜,让外号接踵而来!只因他天真无邪!华复兴偶然间梦入天机,意外得到一副上古神器幻化的眼镜,拥有神秘莫测的能力。办梦工厂,引领科技,落后就要挨打的鞭策,让不可能变得可能,从此开启了一段梦想人生!
  • 何如

    何如

    故事开始的那一年有人抢走了她的木鱼,有人教她抚琴,有人把她照顾的很好,那时她像个公主,甚至公主都曾羡慕过她。后来她有了很多朋友,甚至有了一个想为他快些长大的人。那时也有一个人把她盖了一层又一层的玄布之后狠狠的压在心底,之后在未见过阳光。岁月浅浅,可这是关于一个岁月深处,拨云绕雾都不可见其全貌的故事。若当初不曾相识,琴曲奏予她人,你可愿意?你打下这万里山河,何处不觅为我抚琴之人?
  • 高情商,掌控完美情感

    高情商,掌控完美情感

    女人情商越高,活得越恣意。这是一本专为处在情感、婚姻迷茫期的女性打造的高情商情感修炼手册。本书对众多案例进行深度剖析解读,精心凝练出高情商情感技巧,手把手教你解决关于冷暴力、情感保鲜、安全感缺失、喜新厌旧、忽冷忽热等一系列的情感问题,是每个女人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幸福情感指南。只有提高情商,做一个聪明的女人,从容面对爱情和婚姻,才能收获完美爱情和婚姻。
  • 六角街灯

    六角街灯

    本书是一部极具哈尔滨情味的史诗性作品。十九世纪末叶,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哈尔滨作为一座国际大都市崛起于东北亚的心脏地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俄国爆发国内战争,哥萨克士兵谢苗退居哈尔滨。他解救了正处于饥饿濒死困境中的俄罗斯贵族之女薇拉,与之结为夫妇,在哈尔滨菅草岭开办牧场,饲养奶牛。他(她)们作为第一代哈尔滨俄侨,开创了哈尔滨乳业的先河。二人生活虽贫苦,但自由豪爽、优雅高贵的气质不改,为保存俄罗斯国宝受尽艰辛。六十年代初,二人再次漂泊,远赴澳大利亚,不幸感染登革出血热,双双身亡。
  • 遗失的古国

    遗失的古国

    中国虽然是个有史学传统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尚书》、《春秋》、《左传》等著作,尤其是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中原王朝就开始流行史书传世。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了解了祖先的生活和历朝历代每位国王、每位大臣的生平事迹,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原王朝高高在上和古代交流的有限性,使得封建王朝历代史书编纂者,对于边陲小国记载甚少。也许是因为史官们不了解,也许是因为史官不屑了解,总之,历代史书中对于这些古国的记述都是非常粗略而又不全面的。正因如此,使得很多古国完全消失而不为人所知。
  •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他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回忆录、心理读本……收罗有《我与地坛》《生死疲劳》《我们时代的写作》《中国在梁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士人风骨》《洗脑术》《身体密码》《植物看得见你》等,每本好书都潜藏一个新的天地,等着你一同踏上探险之旅。
  • 薛定谔之猫

    薛定谔之猫

    据资料显示,中日战争中是没有关中国战俘的战俘营的,中国战俘都是直接杀了或者送去做苦力。唯一的战俘营在沈阳,只关押欧美战俘。故事发生在1940年初,抗战爆发三年以后,正是中日抗战拉锯期,以雷子为首的八名战俘成功逃出日军战俘营,进入了战俘营旁巨大的原始森林山脉。战俘怀着喜悦和对未知前途的忐忑,在森林中不断深入,可迎接他们的却是一系列诡异的遭遇:没有活物的环境;异常漫长的白昼与黑夜;沉满腐尸的水潭;潜伏在身边的吸血怪物;以及一个不应该出现在原始森林中,却又确实存在的神秘机构……战俘营伪军军官邵德带领几个日军士官和一个排的伪军紧随其后进入这片森林,所遭遇到的各种奇怪现象也接踵而来:与外界离奇地没了联系;士兵接二连三死亡并消失。而紧跟着战俘逃亡路线,越来越多不可以解释的疑团出现。在这追捕过程中,邵德发现整个战俘逃亡事件与三年前同样发生在战俘营的另一起事件竟惊人般的雷同!并近乎绝望地察觉到自己和这一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自己与正被追捕的战俘雷子,和三年前同样逃出战俘营的战俘曹正等人正在慢慢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