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63200000010

第10章

经。何以故至波罗蜜 赞曰。次生不放逸第二惭愧处。文中征释有何所以不惊怖等。即说此人为希有耶。谓由此经有三胜上故。使闻者不惊怖等为希有也。一胜余契经故。谓于六度所诠义中。唯诠慧度为导等故。即颂七义中胜余修多罗。二能为大因故。大谓佛果菩提涅槃。由此所诠无分别慧。以能出生法报佛故。即七义中大因义也。依斯二义故。经说言如来说第一波罗蜜等。能诠所诠皆殊胜故。言即非者破取相心。三诸佛同说故。即余本言彼无量诸佛亦说第一波罗蜜。即七义中清净义也。由佛同证此清净理。如其同证亦同说故。此经即有如是胜上二乘。今能不惊怖等而为信持。汝等菩萨云何放逸不勤修也。前第二文已劝味着利养懈怠诸菩萨等生惭愧已。今此复令不起精进放逸菩萨生于惭愧名第二处。既说此经有七种因胜舍身福。是故菩萨应当舍离懈怠利养。而常精勤修胜因经

经。须菩提至忍辱波罗蜜 赞曰。次下第九离不忍苦障。即第十三忍苦住处。断其第八经成苦果等断三种疑心。依经修行忍辱之行。前供养处。令依此经而行供养成福资粮。离懈怠处。令起精进。举经胜益。而为劝勉劝励。虽成须能忍苦。若修行时不能忍苦。即有退转便成障碍。忍有三种。能除三苦。一谛察法忍。于二空理审观察故。不见生死流转苦相。能发大心求无上果。二安受苦忍。由能安受寒热等故。不见疲乏老病等等苦。能发精勤克成上果。三耐怨害忍。由能忍耐他怨害故。不舍慈悲无苦恼相。能广摄化速成大果。即由初忍能起后二。由察空理无怨等故。若心起于我法等相见有苦想。不起此者便乐流转。或乐住寂不发大心。不耐疲乏不起精进。见怨害苦而生退心。便于佛果而成障碍。而诸菩萨不能依经。离我人相起三忍故。返疑此经能招苦果。若谓舍身苦身心故。因果俱苦故。福劣者依经行行遭寒热等亦苦身心。云何福胜。由执故不能依经而起忍。由疑故不乐起忍之经。今欲断彼疑执之心令其依经成忍行故。故说割截无我人等。无著约除执障名离不忍苦障。天亲就断初疑名断经成苦果故。依无著离不忍中文分为四。一如所能忍即是忍体。二明忍相及生忍处。三如忍差别即种类忍。四明对治不忍因缘。此初也。文中二句。初句令如所证真境而行能忍。谓如所证法无我理起前所说三种忍度。皆依真境而能起故。忍体即是无嗔勤惠。如所证境无嗔等故。故前标云。如所能忍由依真境而行真忍。即是波罗蜜清净善根体。是故经云忍辱波罗蜜。后句令如所证真境离其忍相。由离相故。即是彼岸德不可量。是最胜义。能离我相及嗔恚相无苦恼相。不但无苦并有慈悲共乐和合。由是等故经言即非忍辱等也。既如所证行离相忍。是故论云如所能忍。既由有此离相忍故。依经苦行而是其善故。天亲论颂此义云

能忍于苦行  以苦行有善

彼福不可量  如是最胜义

离我及恚相  实无于苦恼

共乐有慈悲  如是苦行果

如前彼福不可量等等。皆是此中依经苦行所得苦果故。故虽行忍而有忍度。不同舍身而有苦果

经。何以故 赞曰。下明忍相及生忍处。于中有二。初征后释。此初也。于何处故而生忍相。既令生忍。而复言非何以故也

经。须菩提至割截身体 赞曰。下释有二。初明生忍处。后正明忍相。此初也。然生忍处有其三种。谓于他处起怨害忍。于寒热等起安受忍。于法我等起谛察忍。此中应明三忍生处。下忍相中应明三忍。而能所起唯耐怨者。以文略故举初显后。显于昔时作忍辱仙。被斗诤王割截身体能忍此苦不生嗔心故。但他人所怨害处即耐怨忍所生处也

经。我于尔时至寿者相 赞曰。下明忍相。于中有二。初顺释后返显。此初也。由于彼时无我等故。身相既离他相。亦无不见苦恼。而可嗔恚故能起彼耐怨害忍。如瑜伽论菩萨地云。若遇他害应作是思。此我先业应合他害。今若不忍更增苦因。既为苦缚。岂成自爱。作是思已应修五想。一摄受想。二亲善想。三唯法想。四有苦想。五无常想。此于他害不生我相。即五相中唯法相也。由修无我唯法相故不报彼怨生初忍也

经。何以故 赞曰。下返显中文复分二。初征后释。此初也。何所以故知。于彼时无我等相

经。我于往昔至应生嗔恨 赞曰。此释也。嗔由我生。若有我见应生嗔恨。恨依嗔立。怀恶不舍结怨为性。嗔恨既无明无我相故。行忍时无我等相

经。须菩提至寿者相 赞曰。下明忍差别。即种类忍。言种类忍者。此五百世相续苦忍。是前割截极苦忍类。或五百世生生常行前后相似故名种类忍。非一故名为差别。忍辱仙人者即慈悲仙人也

经。是故至三菩提心 赞曰。下显对治不忍因缘。不忍因者。即三苦想。由有苦想便不忍故。三苦想者。一住流转苦想。二住众生相违苦想。三住乏受用苦想。由初想故见流转苦。不忍生死不发大心。便不能起谛察法忍。由次相故见怨害苦不能忍耐。众生违便不能起耐怨害忍。由后想故见有所乏。不能忍受寒热等等。便不能起安受苦忍。今为对治此三想故。生谛察等三种胜忍对治三想。即分为三。初治流转苦因缘中。文复分四。总标别释重成结劝。此初也。然三苦忍有总有别。总苦谓初流转苦想。由不谛察二空理故。见生死苦见相违害见乏受用。由此不能发菩提心。常处生死忍流转苦故。彼论云。未生第一菩提心者有是过等。总忍谓初谛察法忍。由能谛察二空理故。不见生死不见疲乏不见他害。由此乃能发菩提心共证菩提。同出流转故。彼论云。以无我相而能发心修忍行等。别苦忍者。谓即此余二想二忍各依境生。各离相故。今此欲令离总苦想故。以总忍而为对治。故说应离一切诸相发菩提心。即以谛察无我理故。能离我等三种苦想。发心修行忍波罗蜜故。天亲论而作颂云

为不舍心起  修行及坚固

为忍波罗蜜  习彼能学心

上二句问下二句答。为者依也。依何等故心不舍菩提想。依何等起行相而修行。依无我等忍波罗蜜而能发心。亦以无我而能修行行得坚固。是释经言离一切相发心义也

经。不应住色至触法生心 赞曰。此别释也。若执色等以为实有。便起希求追恋悭惜更增流转永处生死。安能离相而发菩提。为遮此等故。劝不住色等生心

经。应生无所住心 赞曰。次重成中文复分二。初顺成后返遮。此初也。既住色等而生其心增流转苦。不能发心。若欲发心出生死者。是故应生无所住心

经。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赞曰。此返遮也。前令不生色等心故。故劝应生无所住心。非谓更住无住心相。若有住无住相者。亦是生心即为非住。以真住者都无住故。若无住者契真理故。即此真理。是佛菩提。若心住于色等相者。彼心不住佛菩提也

经。是故至色等布施 赞曰。此结劝也。是有住者。即非忍故。故佛前说诸菩萨心不应住色而行布施。既住色等非真布施故。住色等亦非真忍。是故其心应无所住

经。须菩提至如是布施 赞曰。次显对治众生相违苦因缘中。文有其三。初正对治。次令信受。后遣执着。初中复二。初总标对治。后别释所以。此初也。虽复发心不住流转。若有众生相违苦想强生忍时。便起劳倦而生退转。不能常度菩萨发心行施等行。本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当如是不住众生相违苦想。而行施行生相违时勿生嗔恨。而强行忍当生退转。只因不住能利众生故。于此事相皆应远离故。论依此而作颂云

修行利益生  如是因应识

众生及事相  远离亦应知

经。如来说至即非众生 赞曰。此别释所以也。文中四句。初二句明无我相。后二句明无法相。由诸菩萨不了众生实无我法见相违害。今欲治彼故说二无。既无相违。宁生苦相。论依此义而作颂云

假名及阴事  如来离彼相

诸佛无彼二  以见实法故

言假名者即是我相。众生我相但假名故。言阴事者即是法相。五阴体事为法相故。由佛证实故。说二无无我相故。说一切相即是非相无法相故。一切众生即非众生。如此释经顺论意故

经。如来至不异语者 赞曰。此令信受也。即断第九道非作因疑。令信此经。依而行忍。前令作依经修供养行当成福果。持说经时应离懈怠及须忍苦。以是佛因应勤受持速成佛故。故说应无我法等相忍彼众生相违苦等。而诸菩萨未离执心。不堪依经行忍行故。不欲信受离相违行。返疑此经非为佛因。若证果中有言说道可说此经为佛正因。令我忍苦而持行之。既证果时。离言说道。云何令我忍受勤苦而为持说非因经耶。今为令知经。是佛因断彼疑心令修忍行故。说四语令其信受。论依此义而说颂云

果虽不住道  而道能为因

以诸佛实语  彼智有四种

谓证果时虽复不住言说之道。而言说道亦能为因得佛果也。则以诸佛有四实智。依实而语无虚妄故。言真语者。总说俗谛为显世谛。是虚妄相唯修实智。是真实故。言实语者。别说俗谛。谓说小乘四谛之行。此苦集是烦恼行。此灭道行是清净故。言如语者。总说真谛。谓法无我第一义谛。是说大乘平等法故。言不异语者。别说真谛。授记三世。依真修行所得之果。记住无住行及当果净非净故。不作是释。两论相违。名有义者。宁成会释。其不诳语译者。妄加论及余经皆不举故。故天亲论而说颂云

实智及小乘  说摩诃衍法

及一切受记  以不虚说故

既于四境如义而说不颠倒故。应信修行

经。须菩提至实无虚 赞曰。此遣执着也。闻前所说真语等故。虽生信受而名为得如言执故。返成其失。显佛所说。虽无虚妄。而亦不可如言执取。为遮显此说无实等。谓言说者。但是假诠法本离言言非是法。但是随顺彼证实智。如言可取法非有故无实。离言智证法不无故无虚。法既离言言非法故无实。而能随顺得证智故无虚。论依此义而作颂云

随顺彼实智  说不实不虚

如闻声取证  对治如是说

经。须菩提至则无所见 赞曰。次显对治之受用苦因缘。即断第十证如不证疑。令作经起安受苦忍。前虽令离相违苦相。若心住于乏受用想。亦不精勤数生退转。而诸菩萨心有所住不契真如。有苦想故返疑真如不遍时处。圣人若以真如得名。此一切时一切处有。而人何故有得不得。而证真者如何要以不住心得住者。不得由住故。虽修而契证。由疑故不修无苦之因。今欲断彼疑住之心。令具证如而起真忍故。说心住为入闇等。无著约令不住名治乏受用苦想。天亲就断疑情名证如不证。疑文中有二。初法喻明无智妄住。后法喻明有智不住。此初也。谓真如理万德皆圆无住。内证则无所少有住。外念即为所之由。诸菩萨心有所住无明染故。不见真如。由此便于现在世中见乏受用而生苦想。凡所修行求当乐果。若尔岂唯现乏生苦当果亦乏苦想。不亡真如。既实遍于时处。智人不住心净故。得愚者住法染故。不得如人入闇。则无所见不见真故。而见现乏。设于当果宁免苦耶。如彼愚人投闇觅物无所见。得始终乏故。故心住着。即是所治乏受用因应离之。故天亲论遣疑颂云

时及处实有  而不得真如

无智以住法  余者无智得

经。若菩萨至见种种色 赞曰。此有智证如不住。于相即能治行。若诸菩萨不住于相。出无明夜心清净故。便证真如种种德用。既于现在无乏苦相。所行施等不求当果。当果不乏何所苦耶。如有智人而有惠目智日光照见种种物。随见而用始终何乏即心无住。是能对治故。诸菩萨应无所住。而能发生真安受忍勿于受用生乏苦想。所行施等求当乐果。论依此义故说颂云

闇明愚无智  明者如有智

对法及对治  得灭法如是

颂初二字总举二喻。对法即是能对治惠如目及日。对治即是所对治障如所入闇。得灭法者证真如理如破闇已见种种色。余文可解

经。须菩提至受持读诵 赞曰。次下第十为离阙少智资粮。即第十四离寂静味住处。断第十疑中。校量经胜令持生惠。劝舍味定。前三住处满福资粮。初行供养正修福因。次修因时少欲勤进。后精勤时忍而无退故。前三文成其福行。下修智因亦三住处。初离静处劝舍定味持续为因发生三惠。次离动处恐证道时生喜动慢而为智障。后教授处外求良缘除所得心得成证智。由此唯前文亦三。假信行地中多修禅定。恐生味着成所传故。而不能修智惠资粮。如何克成无上大果。故为除此寂静味故。而显持经殊胜功德。令其修行离味着障。无著约其所除障名离寂静味。天亲就能除法名校量显胜。文分有二。初明五种殊胜功德。以生三惠。后我念过去。下重释五中。第二福聚。初中有五。一佛念亲近。二摄取福德。三叹法修行。四天等供养。五能灭罪障。初中复二。初所修法行。后叹佛忆念。此初也。谓有菩萨一向专修等持作意。不欲持经返疑持经。得何福德。本就何业故。论依此疑起颂云

于何法修行  得何等福德

复成就何业  如是说修行

前三句问。后一句结为答。初问故经说云当来之世。于此经等法行有十。此略举五。一受。二持。三读。四诵。五为人说。谓文字中以其总持初受后持。于义理中以其广闻初读次诵。为持故受。为诵故诵故读。然读与诵二论开合对文背向。无著分二俱广闻故。天亲合一。此前四法行为自淳熟故。外从他闻便生闻惠。内持不妄得生思惠数数思惟。乃至修惠。第五法行为化众生。论颂云

文字三种法  受持闻广说

修从他及内  得闻是修智

此为自淳熟  余者化众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舞魂

    舞魂

    如果能在另一个世界找到幸福,那么穿越又有何妨?如果只有为你亲手带上耳环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终身的依靠,你又会选择谁呢?一个是拥有绝世武功冰冷孤傲的前朝皇子,隐姓埋名只为报国仇家恨;一个是温柔执着的突厥王子,只愿为一人倾心;一个是手握重兵的护国将军;一个是指腹为婚的内定夫君。谁才是为她戴上耳环的人呢?又有谁能陪她舞尽此生?小蓝要开新坑了,《双面夫君》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小蓝在这里鞠躬了!
  • 精灵宝可梦kl

    精灵宝可梦kl

    在这里,你会继续看到小智与宝可梦的羁绊,当然了,值得一提的是,小智已经是青年了,他会与女朋友莎丽娜一起冒险哦!
  • 青春原来那样美好

    青春原来那样美好

    这一部,记录着每个人的成长更是把青春中的幻想,甜蜜,叛逆和懵懂无知的爱情记予书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为倾狂

    我为倾狂

    女白领穿越到仙侠世界,成为大佬身边的一只小白狐,身受重伤而奄奄一息的她,被大佬治疗好后,竟“恩将仇报”!“啊啊啊!哪个天杀的弄得?敢如此糟蹋掌门的药田!”一个头上扎着丸子头的娃娃脸女孩,站在药田边气的直跺脚……
  • 周易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周易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在深入考得到有益的启发。了解诸子之学中的深切智慧,也可以增强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 我会看官气

    我会看官气

    《骆泽华》《八荒之地》《金冠紫雷蟒》《须弥戒》《斑纹虎妖》……———————————啧啧!这人的官气怎么这么浓烈?莫非是“微服私访”的皇帝?不等骆泽华心中暗自震惊,只见门后又高傲的走出一只小萝莉——哟!面前这个亭亭玉立、精灵调皮的小萝莉发流散如瀑,纤腰一束,玉腿轻分……这么傲娇嘚瑟干啥哈?嘶!她的官气怎么也这么的浓郁?这可是紫气,她这么小的年纪,怎么会有这么强的官气呢?莫非她是……
  • 红楼新梦之苦命裙钗

    红楼新梦之苦命裙钗

    眉间胭脂,本是有命无运之物,一朝换身,红楼风起云涌!苦命女魂穿红楼,一曲红楼新梦,一世裙衩风流!大西国天命六十八年,甄英莲(香菱)在被N次拐卖后,转辗到金陵省。现代女大学生梦入红楼变身英莲。这是一个苦命女逆袭的故事。
  • 烛天武魂

    烛天武魂

    “王彦章在此,谁敢与我一战!”豪杰当生,庸碌当灭!世有武魂,唯有激发血脉得到认同才能召唤武魂!武魂唯一!一旦被召唤除非宿主死亡,再无召唤可能!武魂可以加速武道领悟、继承成名战技!武魂附体更能具现魂装斗战无双!王超!本是学生,十年前怒发冲冠为红颜,手刃诱骗未成年少女的左道人渣,被判入狱十年!十年后王超出狱,适逢异界入侵地星,一场波澜壮阔的大幕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