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1400000023

第23章 情意切切,人脉绵绵(1)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

历来人们都认为,帝王之德,莫大于知人。人海茫茫,世事无常。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很难,正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历史上,孟子曾经为我们留下了一个著名的“相人”故事。

魏国的新王襄王即位了,第一次召见孟子,两人见面谈话的情形和内容,没有作客观的直接记述,只说孟子见过襄王以后,出来对别人说:这位新王,一眼看上去,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像个皇帝。孟子又补充一句说:等到接近他时,再仔细地看看,他一点谦虚之德都没有,一点恐惧戒慎的心里也没有。

“望之不似人君”这句话,后来便成了千古名言。看来孟老夫子不仅是一位不懈地推行仁政的思想家,还是一位识人高手。他给梁惠王的儿子梁襄王的评语:不像人君。可谓一语切中要害。

得人之道,在于识人。而识人之前,重在观人。观人重在言与行,识人重在德与能,不细观则不能明识,不明识则不能善用。只有知人才能善任,因为对一个人了解得越深刻,用起来就越得当,相处起来才能减少摩擦。

自古识人之难,在于知人知面不知心。南怀瑾先生也承认这一点,因此他讲到鉴识人品的时候,认为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看他内在的品德修养,是一件很难的事。虽然难,还是要去体味,毕竟识人是与人交往的基础。只有在对一个人的性格品质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决定与其相处的模式及关系的远近。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或谋之有道;而道相同者则引为知己。而这些都需要从识人开始。

清朝名臣曾国藩指派李鸿章训练淮军时,李鸿章举荐了三个人,希望曾国藩能授以官职。当李鸿章带着三人来见曾国藩的时候,他刚好饭后出外散步,李鸿章命三人在室外等候,自己则进入室内。

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请曾国藩传见三人。曾国藩摆摆头,说不用再召见了,并对李说:“站在右边的是个忠厚可靠的人,可委派后勤补给工作;站在中间的是个阳奉阴违之人,只能给他无足轻重的工作;站在左边的人是个上上之才,应予重用。”

李鸿章惊问道:“您是如何看出来的?”曾国藩笑答:“刚才我散步回来,走过三人身旁时,右边那人垂首不敢仰视,可见他恭谨厚重,故可委派补给工作;中间那人表面上毕恭毕敬,但我一走过,他立刻左顾右盼,可见他不够本分,故不可用;左边那人始终挺直站立,双目正视,不亢不卑,乃大将之才。”而曾国藩说的这位“大将之才”就是后来担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

曾国藩这种经由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以鉴识其品德与才能的方法就是识人,而非相人。“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是孔子告诉我们的简易有效的识人方法。

南怀瑾先生说,人之所以成功,自有他的气度,有优良的品质。而看人的气度是大是小,也如同鉴定东西的品质是好是坏一样,从外形上即可看出,从言谈举止间,即可看出,只是这份识人的才能也是需要一双慧眼和一点心思的。

在识人上,孔子也有自己的一套鉴人之术。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观察人,“视其所以”,看他的目的是什么;“观其所由”,知道他的来源、动机;“察其所安”,再看看他平常做人,能不能安于现实。一个人做学问,如果平常无所安,就大有问题。有些人有工作时,精神很好;没有工作时,就心不能安,可见安其心之难。

南先生认为,叟是有所逃避的意思,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三个要点来观察人,就没什么可逃避的了。看任何一个人为人处世,他的目的何在?他的做法怎样?再看他平常的涵养,他安于什么?有的安于逸乐,有的安于贫困,有的安于平淡。做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都可以做,因为他不会被事业所困扰。

“视其所以”,是指要了解一个人,就要看他做事的目的和动机。动机决定手段。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苏秦为扬名于天下而“锥刺股”,易牙为篡权而杀子做汤取悦于齐桓公。我们要看他做什么,更要看为什么这样做,要透过荷叶看到藕。如果我们仅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我们对人的认识又有多少呢?齐桓公被易牙所谓的忠诚所感动,结果落了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观其所由”,就是看他一贯的做法。君子也爱财,但君子和小人不同,小人可以偷,可以抢,可以夺,甚至杀人越货;君子却做不来,即使钱财如同身旁的鲜花随意采撷,他也要考虑是不是符合道。有时候不在乎做什么、做多大、做多少,而要看他怎么做,官做得大,却是行贿得来的,钱赚得多,却是靠坑蒙拐骗得来,都为人所不齿。

“察其所安”,就是说看他安于什么,也就是平常的涵养。比如心浮气躁,比如急功近利,比如眼红心跳,比如一有成绩就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比如一遇挫折就垂头丧气、怨天尤人,等等,都是没有涵养的表现。这样的人,做事有可能半途而废,交友有可能背信弃义。只有踏实安静而不被身外之物所包裹的人才能有所成就。想想吧,越王勾践如果没有静心,怎么能卧薪尝胆?司马迁如果沉不下心,宫刑的痛苦还不缠绕终生,哪还有什么心思写《史记》?韩信如果没有静心,早成为流氓的陪葬品,还能帮助刘邦成就霸业?静心是在寂寞中的坚韧,在困苦中的达观,在迷离中的坚定,在庸常中的高贵,在失败中的自信,在成功中的沉稳。有如此品质的人,谁又能怀疑他呢?

用这三点去识人,又怎么不能够把人看明白呢?孔子连说了两遍,孔子似乎在肯定,又似乎在提醒人们做到这点又是多么不容易!

由此可见,识人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这就要求我们在识人的时候要识其本质,同时还要注意其优点和缺点。每个人都具有交往的天性,希望在人际交往中能够规避陷阱,游刃有余,而且都想在人生中交到益友,邂逅知己,这一切当从识人开始。

同行者,未必同路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段著名的历史故事——管宁割席。

管宁与华歆本是从小到大的好朋友,恰同学少年结伴读书。一次,两人一同在园中锄菜,地上有块金子,管宁视而不见,继续挥锄,视非己之财与瓦砾无异,华歆却将金子拾起察看,仔细想过之后又将金子丢弃了。此举被管宁视之为见利而动心,非君子之举。还有一次,两人同席读书,外面路上有官员华丽的轿舆车马经过,前呼后拥十分热闹,管宁依旧同往常一样安心读书,而华歆却忍不住将书本丢到一边,跑出去看了一下热闹。此举被管宁视之为心慕官绅,亦非君子之举。于是,管宁毅然将二人同坐的席子割开,与华歆分坐,断了交情,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

故事被载入《世说新语》的德行篇。事情很小,而且是人们容易忽略的细枝末节,但正因其小,足见当时的士大夫、读书人品评他人与约束自己的尺度与交友之严,见微而知著,因小而见大。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孔子说,有些人可以一起学习做人做事,一起经历人生,一起长大;年少时一直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但却没有办法和他同走一条道路,不一定能共同成就一番事业。两人思想目的不同,便没有办法共同相谋。虽然并不一定反目成仇,但却没有办法讨论计划一件事,只好各走各的路,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南先生进一步解释:有些朋友可以与之共赴事业,却无法共同创业,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事,在有些人身上无法实现。而另一些朋友可以共同创业,却无法共同守业,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当他的手中握有权力,反而会让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们且不评论管宁的做法是否正确,但其中的道理却发人深省。当朋友间所追求的东西差别悬殊时,朋友很有可能在以后的路上会分道扬镳。因此,朋友未必能够一路同行,有的朋友可以一起学习、一起创业,然而随着人生经历的变化,有时也会在一个关键问题上出现分歧,使友情破裂,追求各自不同的人生。

著名小说《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在当时,他的家坐落在摩里略镇,而他的客厅是同时代法国作家龚古尔、都德、莫泊桑、梅里美等利用星期日经常聚会、讨论的地方,是一个文艺家和思想家的集中地。后来,福楼拜家的客厅里又多了一个新面孔,这就是被后世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的屠格涅夫,他的小说语言纯净优美,结构简洁严密。作品充满诗意的氛围和淡淡的哀愁,给人无尽回味。《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见到了侨居法国的屠格涅夫后,向他倾诉了自己对他的才华、人品的无限仰慕及对《猎人笔记》的高度赞赏。自此,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屠格涅夫也成了福楼拜家里的常客。

然而,屠格涅夫并不因为他们之间的友谊而改变他对都德著作的评价。在他看来,都德是他们圈子里“最低能的一个”,但他只把这个看法作为内心的一个秘密写进心爱的日记里。1833年,屠格涅夫因脊髓癌病逝了。当都德无意间发现了这个秘密时,感到万分意外,就像迎头挨了一记闷棍似的,他感慨地说:“我始终记得他在我的家里,在我的餐桌上,怎样温柔热情地吻着我的孩子们的事,我还收藏着他写给我的无数亲切可爱的信件。但在他的那种和蔼的微笑下却隐藏着这样的意念。天哪!人生是怎样的奇怪,希腊人的所谓‘冷酷’两字是多么的真实!”

这种友情的幻灭当然使都德很伤心,但在屠格涅夫方面,却并无他的不是之处。因为他将友情和作品分离了:他对都德,甚至对他的孩子有友情,但是不满意他的作品,所以才在背后说出那样的话。如果不是为了友谊,屠格涅夫也许当面就向都德说了。这样一来,都德早就和屠格涅夫绝交,也不至于有死后的幻灭了。

人生就像是一台戏,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台词和意图也不尽相同。当你感觉到跟对方的差异时,要看对方是不是能够成为你的朋友,也或者对方值不值得你为了守候这份友情而付出。如果确定对方可以是很好的朋友,那么即使有一点差异,也要学会保留,学会尊重;如果确定彼此不是同路人,没有什么相处的必要,那么就应该大胆地割舍掉这份情谊,不做无畏的挣扎。

现代社会常常喜欢讲究交际,仿佛认识的人越多,这个人越有影响力。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蜻蜓点水的认识千万人,不及推心置腹的几个人。专心对你的朋友,尽管这段路不一定同行,但是要懂得珍惜,要懂得尊重,懂得维护属于你的那一份心灵上的情感依托。

大智若愚,泰然处世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老子用比喻的方式向人们讲述了“中空无用有大用”的道理。南怀瑾先生讲解说,古代造车,车轮至关重要,车毂的中心支点是一个小圆孔,由此向外周延,共有30根支柱辐辏,外包一个大圆圈,便构成一个内外圆圈的大车轮。对这种以30辐辏合而构成的车轮来讲,没有哪一根支柱算是车轮载力的重点,因为30根平均使力,根根都发挥了特定的功能而完成转轮的使命,无所谓哪一根更重要。可是它的中心,却是空无一物,既不偏向支持任何一根支柱,也不做任何一根支柱的固定方向。因此才能活用不休,永无止境。

能够承担任重道远负载的车毂,之所以能够活用不休,是因为有一个支持全体共力的中心圆孔,圆孔中空无物,因而能够承载多方力量,轮转无穷。这就是无用之用的大用,无为而无不为的要妙。

南怀瑾先生进一步说,透过车轮的自然法则,人们便可以了解修身成就的要诀,即中空无物,任运于有无之间,虚怀无物,合众辅而成大力。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制作陶器,必须把泥土做成一个防范内外渗漏的周延外形,使它中间空空如也,才能使其在使用时,随意装载,达到效果。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看似无用,却是有大材,老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真正的大用看似无用,实则是抱愚藏拙。这种人常常能包容一切人的长处,而自己却以“无用”的面目示人,比如汉高祖刘邦,三国的刘备,水浒的宋江,无用之人揽有识之士,天下英雄尽入我囊中,皆是深谙此道。

《老子》中提到一个问题:“爱民治国,能无知乎?”这个问题,初看起来既矛盾且有趣。既然要爱民治国,肩挑天下大任,岂是无知无识的人所能做到的。历史中所记载的黄帝或者尧、舜,都是神武睿智,或生而能言,或知周万物,哪里有一个无知的人能完成爱民治国的重任?然而,南先生说,老子此处并非明知故问、故弄玄虚,而是另有深意。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这是在说明真是天纵睿知的人,绝不轻用自己的知能来处理天下大事,而是集思广益、博采众议,然后有所取裁。“知不知”与老子思想学术中心的“为无为”异曲同工,所谓知者恰如不知者,大智若愚,才能领导多方,完成大业。而英明神武之人,能成永世而不朽的功业,恰恰也正因为他善于运用众智而成其大智。

同类推荐
  • 教育宗旨

    教育宗旨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自省

    自省

    财主和拉撒路是《圣经》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讲述了敬虔之人和不敬虔之人截然相反的结局。那么文学大师约翰·班扬如何看待这个故事呢?本书就是他的细细品味,文风一如从前,朴实无华却又字字珠玑。
  • 人际沟通与说话艺术

    人际沟通与说话艺术

    本书是“职工培训”丛书中的一本,通过具体的、生动的事例教会员工,尤其是新入职的员工如何与同事交往、与上级交流、与合作伙伴谈判,通过提高说话技巧来提高自己个人魅力和工作能力,为在职员工的职场交流提供借鉴。
  • 50个决定你一生的做人法则

    50个决定你一生的做人法则

    做事先做人,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无论是成功企业家、知名学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都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为什么做事先做人?到底做事为先还是做人在前?这本书从一个人如何成功的角度,仔细分析了做事和做人之间的关系。
  • 感受名人智慧(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感受名人智慧(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以翔实的资料,有趣的意境和诙谐的语言,展示了中外名人与众不同的人生,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受他们独具魅力的智慧,是一本启迪思想、丰富知识、提升心智的青少年励志读物。每一个好故事,都会带你种下完美人生的种子。还等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知识的海洋,让我们一起进入阅读吧!
热门推荐
  • 摄政王的拽丫头

    摄政王的拽丫头

    小白版简介:啥?她穿越成了婴儿?赚了赚了,连本带利地赚了啊!啥?三岁的她对二十岁的他一见钟情?这个这个…啥?他是腹黑多金,权倾朝野的摄政王?利用咱聪慧的现代大脑,追!啥?摄政王爱的是她的母亲…秦子曰,爱情有如西天取经,路途漫长,妖魔甚多,但终会修成正果。简洁版简介:一个活泼浪漫的小女娃爱上有权有势的黄金单身汉并用尽手段追求真爱的YY故事。一个有权有势的黄金单身汉在不断抗拒不断纠结矛盾的过程中无意识成就了一个女娃扬名盛世的传奇。女娃和单身汉在进攻与防守,失陷与抵制失陷,心动与抵制心动中以角色互换游戏为基础的长期拉锯大战。秦子很负责地说,文非小白,女主有个变强的过程。-----精彩片段一-----云静烨面上依旧是一片冷意,他指了指地上的那包金子,“这就是你所谓的喜欢?为了找个人,随便挥霍上千个平民一生的吃穿用度,本王告诉你,你的那点喜欢,连一个铜板都不值!”长乐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对着在场的人一字一顿地道,“我徐长乐宣布,这个男人是我的,他云静烨是我徐长乐的男人!”----精彩片段二-----“云静烨,如果你是那个王子,你会拿着一只水晶鞋于茫茫人海中,寻找灰姑娘吗?”长乐娇柔地声音小心翼翼地响起。云静烨看着外面的天色,知道时辰不早了,随口答道,“这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啊,再说,普天之下,脚的尺寸相同的女子又有多少?”----精彩片段三-----三年的军旅生涯,让云静烨身上多了几分豪迈之气,融融细月竟也能给他添上几缕沧桑之感,“长乐,我的年纪足以做你的父亲。”那不像是拒绝,更像是一种感慨。“云静烨,我的年纪足以做你的女人!”长乐踮起脚尖贴上他的唇,义无反顾地埋入他的怀中。※※※※推荐秦子新文※※※※《唱罢凰朝》※※※※推荐朋友的文※※※※《二嫁》【痞子龙】《-养女成妃-》【风言染】《吾乃,当家鸨母》【熊丫头】《重生之王牌女友》【蝶雨蓝梦】
  • 命中

    命中

    《命中》是诗人杨献平的一本诗集,诗人通过自己的创作,构建了“南太行”文学地理,同时军旅生涯和西北的生活经历也赋予了诗人独特而苍劲的写作风格。整部诗集风格统一,关注生活中的事件,眼光落在当下,是一本质量较高的诗歌作品集。
  • 江湖不正常人士事故

    江湖不正常人士事故

    江湖一群奇人,有世外高手,也称自己是神仙的,这些奇人傻的傻,疯的疯,惹出了一些怪事谜案,其中不乏与一个叫章丘越的宗师和他的徒弟段段有关,故事的发展就由这两个人做个开头吧。
  • 力庄严三昧经

    力庄严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后:甩掉男主的99种姿势

    快穿之后:甩掉男主的99种姿势

    裴歆顺利地结束了自己的快穿生涯,系统也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治好了她的眼睛。她终于不再是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瞎子了!欺辱她的继母,拎不清的父亲,极品的亲戚们,直男癌晚期的未婚夫君,不怕,排好队,她一个个来收拾调教。……等等,她以前攻略过的男主们怎么一个个都找上门来了?这个看着她欲言又止,那个对着她欲语还休,还有脾气暴躁地直接怒斥她不娶何撩。系统不是说一切都是虚构的吗?所以她才敢放心浪的……系统呢?系统你敢不敢出来!
  • 九曜斋笔记

    九曜斋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在哈佛的最后一堂课

    我在哈佛的最后一堂课

    一位哈佛老教授,将毕生的智慧留在书中,作为赠送世人的礼物。霍华德是哈佛商学院的传奇人物,然而,有一天,他的生命之钟卡了一下,这位传奇人物差点因心脏骤停而长眠于哈佛的那片被精心修剪过的草坪上。人们猛然发现,必须把霍华德的智慧留存,于是,有了这本经典、充满人生智慧的书。他是一位老师,一位长者,同时,他也拥有富可敌国的资产。他洞察商业社会的秘密,全世界一流的企业家在遇到重大决策的时候,会选择去倾听霍华德的意见。霍华德不但拥有人生的智慧,还具备惊人的商业眼光,《我在哈佛的最后一堂课》为大家带来霍华德创造富足人生的十四个实用策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玄风战帝

    玄风战帝

    我恨,偷秘法,惹仇家,丹田废;我悔,家族灭,孤星现,苦伶仃;危在旦夕,因祸得福;获秘法,遇神兽,老天重开眼;众仇家,待我神功成,去喋血;玄风起,战帝荡群魔,扫寰宇。
  • 逆星火

    逆星火

    逆天的人,一直都有。 飞向天空的蝼蚁,注定会毁灭在烈日的炙炎中。那是人们认定的真理。但是如果有一天,蝼蚁的数量足够多,多到足以隐天蔽日,情况是否会有不同?数千年来,人们行走在诸神的统治下,浑噩度日,不知那遥远天空之上,还有没有更遥远美好的风光。从今日起,我们这些匍匐在地上的蝼蚁,将抬起头,向天空进发,我们不愿意再活在压制之下,我们要让天空为我们颤抖,要以身填满那虚伪的光明,熄灭那虚伪的烈阳,让我们自身燃烧的那星星火光,汇成新的光明。逆世而生,逆天而行。我们将是燃烧天际的紫焰,我们燃烧自己,烧出一片广阔无垠的光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