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2000000004

第4章 友情诗(3)

这首词上下两阙分别表现出新旧社会这两个不同的时代、两种不同的情景,两相对比,异常鲜明。与柳亚子那首只说了新社会现状的《浣溪沙》相比,这首词内容更加丰富,境界更加深远,可以说是略胜一筹。

妙香山上战旗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〇年十一月

颜斶齐王各命前①,

多年矛盾②廓无边,

而今一扫纪新元。

最喜诗人高唱③至,

正和前线捷音联,

妙香山④上战旗妍⑤。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毛泽东诗词选》。

附:柳亚子原词

浣溪沙

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演出《和平鸽》舞剧,欧阳予倩编剧,戴爱莲女士导演兼饰主角,四夕至五夕,连续在怀仁堂奏技。再成短调,欣赏赞美之不尽矣!

白鸽连翩奋舞前,

工农大众力无边,

推翻原子更金圆。

战贩集团仇美帝,

和平堡垒拥苏联,

天安门上万红妍。

题解

1950年9月,美国纠集15国军队,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侵入朝鲜北部。朝鲜位于我国东北部,与我国仅一江之隔,美国这样做,严重威胁我国东北的安全,面对美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气焰,中共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决心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到达朝鲜前线。

同年10月4日晚和5日晚,柳亚子接连两次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舞剧《和平鸽》,诗兴勃发,于是又写了一首《浣溪沙》,表达了自己反帝爱国的热情。同年11月,毛泽东读了柳词,被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此时,又恰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取得第一次战役胜利的捷报频传。在十分喜悦的心情下,他挥笔写下了这首《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注释

①颜斶齐王各命前:颜斶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隐士。《战国策·齐策四》记载,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愤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②多年矛盾: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柳亚子被蒋通缉,不得不流亡日本。1941年柳亚子谴责蒋介石发动反共的“皖南事变”,结果被国民党开除党籍,由此可见,柳亚子与蒋介石的矛盾已经持续了多年。

②高唱:高妙的词作,指柳亚子的那首《浣溪沙》。

③妙香山:朝鲜西北部山脉,主峰之名为妙香山。

④妍:美好,美丽。

赏析

这首词是毛泽东在1950年10月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后又一首写给柳亚子的唱和词作,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句,并且是以口头语写眼前景,说平常事,但是在这朴实无华的文字中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流露着诚挚、豪迈的感情。

词的上阕对坚持进步、主张与蒋作斗争的柳亚子表示了赞许,并对他的人格和骨气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也说明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开创了新纪元。

前两句活用典故,把柳亚子比做战国时期的名士颜斶,把蒋介石比做霸道的齐王,说明他们两个人各持己见,如同水火,长期对立,从而表达了对柳亚子坚持正义、不畏强权的赞许,对蒋介石独裁专制、骄横跋扈的谴责。“而今一扫新纪元”则说明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做主,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共商国是,像柳亚子与蒋介石之间的那种矛盾,如今已经不存在了,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下阙作者对柳亚子充满爱国热情的词作进行了赞颂,并表达了自己获得抗美援朝捷报后的无限欢喜。

起句“最喜诗人高唱至”,点明了“和词”的缘由,并且承上启下,既承接上阕“新纪元”的词意,又开启下文,转而写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最喜”二字,堪称全词之“眼”,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作者极度欢喜兴奋的心情。作者之所以欢喜,是因为旧社会的知识分子普遍存在崇美的思想,而柳亚子的词作却表达了他对美帝国主义的愤恨,这也表明他是站在广大工农群众这边的。

“正和前线捷音联”则是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战告捷,这份捷报正好与柳亚子的“高唱”同时而来,对于作者来说可谓是喜上加喜。

尾句“妙香山上战旗妍”一句,形象鲜明,极富情致,不仅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和自豪感,而且也预示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最后一定属于中国人民。

这首词从大处着笔,境界宏远,从旧社会说到新纪元,从新纪元说到妙香山,在短短的六句里阐释出战争与和平这样宏阔的命题,由此可见毛泽东那独特的思想和宽广的胸怀。

莫叹韶华容易逝——《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一九五五年十月

春江①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②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③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④可哀。

莫叹韶华⑤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⑥。

这首诗随信最早发表在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毛泽东书信选集》。原来没有标题,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为这首诗加上了现在的标题。

附:周世钊原诗

七律随从毛主席登岳麓山

滚滚江声走白沙,飘飘旗影卷红霞。

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

故国几年空兕虎,东风遍地绿桑麻。

南巡已见升平乐,何用书生颂物华。

题解

1955年6月,毛泽东回到湖南长沙视察工作。在少年同窗好友周世钊等人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重游了湘江和岳麓山等地,陪同的老友周世钊回来后,写下《七律·从毛主席登岳麓山至云麓宫》

一诗,记述了他与毛泽东同游的情况。二人分手后,周世钊将此诗和其他几首诗抄寄毛泽东。10月4日,毛泽东给他回信说:“读大作各首甚有兴趣,奉和一律,尚祈指正……”毛泽东奉和的诗作,便是这首《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周世钊(1897~1976年),字悖元,别号东园,湖南宁乡人。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新民学会成员。1927年,毛泽东走上井冈山从事革命斗争,周世钊则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他们走的道路虽然不同,但二人一直情意拳拳,肝胆相照。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湖南省省长等职。他与毛泽东常有书信来往,并有诗词唱和。

注释

①春江:指湘江。

②绿洲:指橘子洲。因其景物苍翠,在春天时呈绿色,所以称“绿洲”。

②尊前:酒席前。尊同“樽”,古代的一种酒器,这里指酒杯。

③鸡虫事:唐代杜甫有《缚鸡行》一诗,“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④韶华:美好的年华,指人的青年时代。

⑤赫曦台: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岳麓书院。朱熹曾称岳麓山顶为赫曦,所以后来称山上的台为赫曦台。清朝时因为山上的台已被毁坏,所以将原“赫曦台”匾额悬于岳麓书院“前台”,由此更名为赫曦台。

赏析

这首诗是毛泽东写给周世钊的“和诗”,与周诗不同的是,毛泽东并没有顺着周诗的思路去歌颂太平盛世,而是以轻快活泼的文字抒发了自己和家乡老友之间浓浓的情意以及与其久别重逢后的喜悦。

首联“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作者旧地重游,先是在湘江流连,然后又重登岳麓山,可见其游兴非常浓。出句“春江浩荡暂徘徊”描写了作者与友人一道畅游湘江时愉悦的心情,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所以他们只能做短暂的停留。对句“又踏层峰望眼开”写作者和友人又登上年轻时不知登临了多少遍的岳麓山,站在山顶放眼远眺。

那么,作者登高后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颔联给出了我们答案。“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这两句描写了作者登山后极目远望所看到的自然景色,从而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绿色世界。这种美景虽然可见但却难以言表,可是作者却把它写得非常轻松、自然、美不胜收。

前四句描写完风景后,作者由景生情,开始抒发自己的感慨。“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这两句写作者与友人在山间把酒临风,畅叙友谊,回忆往事的情景。朋友们现在全都健在,今天又都聚到一起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国际那些像鸡虫得失一样渺小的事件又算得了什么?人们为这些小事而钩心斗角实在是太可悲了。作者在这里把国际事件通过朋友的谈笑联系在一起,既增添了诗的内涵,又表现出他博大、宽广的胸襟。

尾联“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这两句既是对友人的勉励,同时也是作者的自勉。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哀叹韶华易逝,流露感伤之情,但是作者却告诉友人:“不要感叹青春流逝得太快,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些好友不是又重新聚在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的赫曦台,所以我们要保持青春的朝气,振奋精神,从而再作出一番事业。”

这首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叙游览,谈友情,自然亲切,轻松乐观,可以说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友谊之曲。

我欲因之梦寥廓——《七律·答友人》

一九六一年

九嶷山①上白云飞,帝子②乘风下翠微③。

斑竹④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⑤波涌连天雪,长岛⑥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⑦,芙蓉国⑧里尽朝晖。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

附:乐天宇原诗

九嶷山颂

三分石耸楚天极,大气磅礴驱舞龙。

南接三千罗浮秀,北压七二衡山雄。

东播都庞越城雨,西嘘大庾骑田虹。

我来瞻仰钦舜德,五风十雨惠无穷。

为谋山河添锦绣,访松问柏谒石枞。

瑶汉同胞殷古谊,长林共护紫霞红。

于今风雨更调顺,大好景光盛世同。

题解

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的老友、林业专家乐天宇带领科研小组在湖南九嶷山进行科学考察,考察完毕后,他与同在湖南做社会调研的周世钊(时任湖南省副省长)、李达(时任武汉大学校长)会合。因为他们同为毛泽东的早年好友,所以自然想到毛泽东,于是就商定送几件九嶷山的纪念品给他,并附上有关的诗词作品。乐天宇送的是墨竹和一幅画,画上有他自己所作的《九嶷山颂》,周世钊送的是一幅内有东汉文学家蔡邕的文章墨刻,李达送的是一支斑竹毛笔和自己写的一首咏叹九嶷山的诗词,毛泽东收到这些礼物后非常感动,于是欣然提笔,写了该诗作为答谢。

注释

①九嶷山:也叫九疑山,在湖南省南部宁远县城南六十里,因为山上有九个峰,而且形状都很相似,所以得名。

②帝子:古代女子也可称“子”,这里指传说中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也就是舜帝的两位妃子。

③翠微:指青山。

④斑竹:又名“湘妃竹”,茎上有紫褐色斑纹,产于湖南潇湘流域。

⑤洞庭: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⑥长岛:湖南长沙湘江上的橘子洲。

⑦我欲因之梦寥廓: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⑧芙蓉国:指湖南省。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诗篇。作者在诗中借用美妙的神话传说来描写湖南特有的山水风光,从而抒发了对社会主义的颂扬之情,因此这首诗既是新湖南的赞歌,也是新中国的赞歌。

诗一开篇就把我们带进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神话世界。“九嶷山上白云飞”写的是湖南的九嶷山,它有着哀怨和动人的神话故事:相传历史上有名的舜帝,南巡时就死在湖南,葬在九嶷山。“帝子乘风下翠微”一句紧承“九嶷”而来,写的也是一个与九嶷山有关的神话故事:传说舜帝死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随后追至,因为悲痛而投湘水而死,变成湘水女神。作者通过这两个美丽而哀怨的神话故事,使他笔下的湖南呈现出神奇瑰丽的美妙景象。

颔联紧承“帝子”写出。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描写了湖南人民今昔生活的巨大变化。出句“斑竹一枝千滴泪”,写帝子因当时追寻帝舜的时候,因为相思而痛苦流泪,以致滴竹成斑,一枝斑竹包含着千滴心酸的眼泪,那洞庭、潇湘一带,斑竹丛生,遍地皆是,不知道有多少悲哀的眼泪,这句象征了旧社会湖南人民的苦难,说明那是一个充满悲伤的时代。对句“红霞万朵百重衣”则一反悲伤之状,同样是帝子,在人民步入新社会后,竟然身披闪烁着光辉的红艳艳的云霞飞下山来,这与“千滴泪”形成鲜明的对比,象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乃至全国已经变成一个色彩绚丽的社会。由此可见,作者在这里并不是简单地引用神话传说,而是根据抒情的需要,赋予神话新的含义。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颈联写作者在湖南的所见所闻,洞庭湖上涌起滔天的白浪,湖南人民高歌惊天动地的诗章。作者在这里借景抒情,通过对洞庭湖壮丽景色的描绘,歌颂了家乡人民意气风发,高歌猛进的建设热情,这是作者对家乡和家乡人民的高度礼赞。

同类推荐
  • 随想录(全五册)

    随想录(全五册)

    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本书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书中痛苦回忆;他在书中深刻反思;他在书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书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 词境浅说

    词境浅说

    《词境浅说》是朴学泰斗俞樾之孙、红学大师俞平伯之父、近代诗词大家俞陛云的代表作。书中不仅从曲调、格律、词境等方面对选词加以笺释,更兼钩沉史迹、感怀词人,以极具诗意的笔法阐幽发微,“申其义而畅其趣”。
  •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本书是部自传体散文。作者沈复以简洁生动的文笔描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他的婚姻爱情生活、家庭变故、闲情逸趣、山水游记等。文章浑然天成,独树一帜,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性格气质和美学品位。读来有一种“乐而不淫,衰而不伤”的境界,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
  • 曾巩集

    曾巩集

    《曾巩集(套装上下册)》以《元丰类稿》为主,收录了现存曾巩的全部诗文,计诗410首,文752篇,是目前收录曾巩诗文最为完备的本子。《曾巩集(套装上下册)》是“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之一种。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散文创作上,他的散文以“古雅”、“平正”见称,讲究章法的严谨和布局的分明,叙事、议论委曲周详,节奏舒缓平和,用词朴素有分量,思致清晰,独具风格。《曾巩集(套装上下册)》据清代顾松龄刻本为底本,以元代丁思敬刻本为主要校本,较为全面详尽。
  • 死不旋踵

    死不旋踵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据统计,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年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仍有两亿多,农业每年因旱灾大面积绝产达2.3亿亩。可水资源的浪费现象,达到了令人无法理解、无法忍受的地步!戴北春,黑龙江省绥棱县城的一个柔弱女子,却因职业的敏感,在生死绝望中,对“生命之源”——水,有着超前意识。
热门推荐
  • 我能看见属性点

    我能看见属性点

    故事发生在大灾变之后的岁月里。人类对于基因锁和脑域的探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有越来越多的人打破自身限制,掌握了超自然的力量。......这个世界对梁乐来说,是个崭新的开始。跟他一起到来的,不仅有人前显圣的野心,还有一个带着“努力值”的神秘系统。自从那天能看到自己的属性点之后,梁乐逐渐走上了一条不当人的不归路......
  • 理所应当我爱你

    理所应当我爱你

    小时候,“我希望有个哥哥,可以每天哄我开心”“你看看我怎么样?”“好啊,你会一直陪我嘛?”“当然”长大后,他终究还是走了,呵男人既然当初离开又何必回来呢难道真是命中注定的嘛?(本书有一点点小虐,但大部分都是甜的啦)
  • 孩子不自立父母怎么办:有效解决孩子问题的50个对策

    孩子不自立父母怎么办:有效解决孩子问题的50个对策

    现在许多孩子不能自立,其责任更多在于父母,因为父母过于娇惯孩子。不自立的孩子无法面对社会的纷繁芜杂,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所以,从现在开始打破为孩子建立的“安全圈”,开始培养孩子多方面自立的能力。本书列举了50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帮助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让孩子成长为独立自强、身心健康的人。
  • 是否还来得及说爱你

    是否还来得及说爱你

    霍廷曜,若有来生,我绝不会再爱你了!两年后,两人举办了隆重的婚礼。婚礼上,新娘怀孕了。霍廷曜心生无奈。看来,他这辈子是没办法平安无事的举行婚礼了。
  • 素履子

    素履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替婚娇妻:莫少宠妻入骨

    替婚娇妻:莫少宠妻入骨

    为了获取巨额利益,亲人跟相恋多年的男友联手设局换婚。一场契约,她嫁给莫家传闻瘸腿,性格乖张的男人。新婚之夜,他咄咄逼人:“你们林家是觉得莫家好糊弄呢,还是觉得我是一个残疾,所以就敢拿你来搪塞我?”她大着胆子反驳:“你要是不要我,我就出去跟别人说,你是因为残疾,才退婚的!”
  • 病榻寤言

    病榻寤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押往京师的贡米

    押往京师的贡米

    天启六年,后金努尔哈赤亲率十三万大军,渡过辽河,犯我大明;而江南遇涝灾,农田颗粒无收,陕西遭大旱,赤地千里。内忧外患,官绅横行,强人出没,百姓啼饥号寒,嗷嗷待哺。熹宗皇帝把遮放宣抚司的贡赋由“毫木西”稻米改作“毫木西”稻谷,魏公公魏忠贤的一道手谕也通过兵部传到了遮放土司府:着速将《毫木西栽培要略》撰毕,即刻呈送京师。朝廷要把“毫木西”良种分发到江南受灾的县、府种植,帮助灾民灾后重建;《毫木西栽培要略》也将由朝廷刊刻后,发至江南受灾的县、府,指导人们栽培。
  • 困在回忆里爱你

    困在回忆里爱你

    男朋友背信负义,不是她的错,04年海啸,她生存了下来,却眼睁睁的看着男朋友被海水吞没,再也没有回来。这场海啸,牵扯到周边本没关系,却缠绕上许多纠结不清的人。人人都说人情债难还,其实命债,更是这辈子永远还不了的,她只想要一份简单,能携手去民政局领一个红色本本的爱情,五年后,她终于找到了,可是,却只能困在回忆里思念。那个曾欺骗她的人在外面一直等待,却再也等不到她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