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6300000021

第21章 华枝春满悟人生(6)

弘一法师出家前,就已经在文艺界很有名气了,他长于书法金石,古文造诣颇深。在上海时他参加城南文社征文,参加三次,三次夺魁,时人颇慕其才。他还曾经留学日本,在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洋油画,同时学习音乐、戏剧、诗词、书法、篆刻等,而且都学得十分精通,得到了日本文艺家们的褒扬。回国后,适逢辛亥革命,一开始担任《太平洋报》编辑,并与柳亚子、胡朴安等创办“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后来接下杭州浙江第一师范的聘书,教授图画、音乐,先后七年,造就了一批艺术人材。其间又与叶舟、马一浮、吴昌硕等交游,加入西泠印社,博学多能,名重一时……这样的精彩人生,却被弘一法师用一个“佛”字一笔轻轻带过,应了世事繁华、如梦如幻这句话。

禅宗中有一句格言,“万物唯心造”。对于弘一法师来说,这是一个无善无恶、无爱无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表象、色相、成见等等,不存在一切束缚,因而他能来去自由,洒脱轻松。

龙门清远禅师为了让弟子们明白三界中一切虚幻不实,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位老和尚,自出家以来,数十年严守戒律,从未破过戒,整天提心吊胆,小心谨慎,唯恐一旦违犯戒律,死后坠人地狱。

一天晚上下小雨,老和尚从外面赶回寺院,为了抄近道,就走过一片茄子地。走着走着,忽然脚下踩着一样圆鼓鼓软辘辘的东西,伴随着“咕”的一声。天色黑暗,伸手不见五指,老和尚忙着赶路,没有细看就回寺里了。

老和尚感到是踩死了一只蛤蟆,肚子里分明还有许多卵子。他越想越惊慌,后悔不已,整整一晚都没睡好觉。那只被踩死的蛤蟆不时出现在眼前,还带数百只小蛤蟆向他讨还命债。?

第二天天一亮,老和尚就跑到昨夜经过的茄子地里查看,找来找去也没找到癞蛤蟆的尸体,只有一只被踩到开膛破肚的黄黄的老茄子。他感慨万分,做偈子说“梦是一个慌,本是心头想,蛤蟆来索命,踩烂茄子响”。

那和尚夜晚踩着的究竟是蛤蟆,还是茄子?如果说是蛤蟆,天亮去看时又是茄子;如果说是茄子,天未亮时又有数百只蛤蟆来向和尚讨还命债。茄子是存在的;而夜晚那数百条索命的蛤蟆也曾经有过,如梦似幻,哪个是假,哪个是真?

对于那位踩到茄子的老和尚来说,踩到蛤蟆的嫌疑已经消除了,可踩烂茄子的念头又挤进脑海,虚虚实实,假假真真,没有个放下的时候。《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梦者是妄身。幻者是妄念。泡者是烦恼。影者是业障。……”人心如果执著世间万物,就会有千种折腾,万般烦恼;人心如果随缘任运,人生就会处处自由,时时潇洒。

繁华如梦,人生如梦——不过一个梦,何必喜乐哀愁如颠似狂?

滴水佛音

1、佛眼清远禅师清远是宋代杨岐派禅师,嗣法法演,与佛果克勤、佛鉴慧勤同为法演禅师的徒弟,世称之为“三佛”。清远重实参实悟,主张“就已知归”,“履践修行”,“须是当人自作活计,莫听他人说”,“意在自明”,“只要诸人自契。”李弥逊《佛眼禅师塔铭》说他“不以见闻言辞辩博为事,使人洞真源,履实际。”清远禅师的思想在当时影响很大,受到丛林重视。《古尊宿语录》收录清远语录达八卷之多,即可说明其影响之深远。

2、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药师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趋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佛教徒相信,此佛誓愿不可思议,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现,眷属于此人临命终时,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读诵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挂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得以延生续命。

名利过度,如竹子开花

释迦牟尼成佛之后,回到他的故乡迦毗罗卫城传法。当时由于释尊本人德范的感召,加上净饭王的鼓励,于是当地引起一阵随释尊出家修行的热潮。在释迦王族中,释迦牟尼佛堂兄弟、生性傲慢提婆达多也出家为僧。

提婆达多从佛出家后,修行非常认真,但是进步不大。佛陀有“神足飞行”、“自在来往”等种种神通,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而且佛陀得到人们的尊重,供养丰厚。提婆达多非常妒忌,也很想拥有佛陀拥有的一切,于是他便向释尊乞求修得神通之道。因为他认为,大家之所有都尊敬佛陀,是因为他有神通。

提婆达多不了解,佛陀拥有神通和他受人敬仰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佛陀有大般若的智慧,他是以最伟大的人格来感化一切众生。佛陀拒绝了他的请求,开示他,神通并不是万能的利器,不能解脱轮回之苦。要注重内心的修行,启迪内在的智慧,觉悟人生宇宙的真理。

提婆达多求佛不成,就向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及神通第一目连以及大迦叶请求,求他们教他神通,但是这三位贤者也都拒绝了他。

提婆达多并不死心,去找他的亲弟弟,在释尊身旁担任侍者的阿难。阿难在佛弟子当中,号称为“多闻第一”。他所听闻的佛法数量之多,为其他弟子所无法企及,神通的修习法当然也是他所熟悉的。

阿难本个性温和,当时也尚未证得阿罗汉。他对于哥哥求教的动机,并未多想解,就一五一十地将听闻到的神通修习法教给提婆达多。

后来提婆达多在阿难处学得神通,勤加练习,终于学会了上天入地的神奇本事。此刻,他对佛陀的妒忌之火煎熬着他的心,他迫不及待地鼓惑摩揭陀国的阿阇世王子,使王子迫害父亲取得王位。阿阇世王成为了新国王,给予了提婆达多在各个方面的支持。

阿阇世王给了提婆达多超越人们想象的供养:每天一早一晚,阿阇世王都以五百辆宝车到提婆达多那里礼敬,每到吃饭的时间,阿阇世王还会供上五百尊食器的美味佳肴,同时,还有五百比丘追随在提婆达多的左右,一起受到阿阇世王的供养。

佛陀的弟子们把提婆达多的情况告知佛陀,佛陀说:“你们不要羡慕提婆达多,这样隆重的供养会害了他,就如同竹子开花、骡子怀孕,最终会给自身带来毁灭。”佛说了一个偈子:

芭蕉若结子,竹苇生其实。

如骡怀妊时,斯皆还自害。

利养及名闻,愚人所爱乐。

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

提婆达多的欲望越燃越热,甚至想要取代世尊。他大闹竹林精舍,甚至将一位比丘尼活活打死,犯下了杀阿罗汉的重罪,最终堕入地狱。

名与利的供养真的是越多越好吗?未必。在佛祖看来,过于优渥的供养如芭蕉结子、竹子开花,不但于修行无益,反而会毁坏正法。所以,修行人不要太在意物质的享受,那只会给修行带来阻碍。

弘一法师把佛祖的偈子收入《晚晴集》中以自省,个别字句略有差异:“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法师自己还以身作则,教导学僧们遵守戒律,众所周知,他的修行生活极其俭朴。

弘一法师从不贪图世俗的享乐,他的弟子刘质子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

“先师人山初期,学头陀苦行,僧衲简朴,赤脚草履,不识者不知其为高僧也。中期身体较弱,衣服稍稍留意。晚年身体更弱,乃命余代制骆驼毛袄裤,以御寒冷。先师所用僧服,大都由余供奉。尺寸函开示,照单裁制。回忆先师五十诞辰时,余细数其蚊帐破洞,有用布补,有用纸糊,坚请更换不许。人闽后,以破旧不堪再用,始函命在沪三友实业社,另购透风纱帐替代。为僧二十五载所穿僧服,寥寥数套而已。”

法师在南普陀时,每个月都会寺中僧众诵戒一次,要求他们在吃、住上力修“头陀行”(即苦行)。有一次,他对僧众们说:“诸位请看我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民国九年在杭州时候,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给我的。又诸位有空,可以到我房间里看看,我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又有一把洋伞,也是民国初年买的。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请人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了。简直可尽我形寿受用着哩!又如吃东西,只生病时候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从不敢随便乱买好的东西吃。”

摆脱了物欲的控制,才能使心灵得到历练,获得绝对的自由。学佛如此,生活也当如此。俗语说,翅膀上挂满金子的小鸟飞不起来,一个人对物质的需求过多,就如同乱花渐欲迷人眼,看不清生活的真相。放下名誉利养,不沉湎于愚人爱乐的生活,才能品尝生活的真滋味,享受生命的真快乐。

滴水佛音

1、日光菩萨又译作日光、日光遍照、日曜等名。日光菩萨的名号,是取自“日放千光,遍照天下,普破冥暗”的意思。此一菩萨持其慈悲本愿,普施三昧,以照法界俗尘,摧破生死之暗冥,犹如日光之遍照世间,故取此名。日光菩萨是药师佛的左胁侍。与右胁侍月光菩萨在东方净琉璃国土中,并为药师佛的两大辅佐,也是该佛国中无量菩萨众的上首菩萨。日光菩萨与药师佛的关系甚深。在久远的过去世,电光如来行化世间时,有一位梵士,养育二子,因苦于世间之浊乱,乃发菩提心,誓愿拯救病苦众生。当时的电光如来甚为赞叹,劝梵士改名为医王,二子改名为日照,月照。这位蒙受电光如来咐嘱的梵士,成佛之后就是药师如来。两个儿子也就是两大胁侍。当时的日照,就是后来的日光菩萨。

2、月光菩萨还译作月光、月净、月光遍照等名。月光菩萨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之右胁侍。月光遍照菩萨与左胁侍日光菩萨并为药师如来的两大辅佐。在药师佛的无量菩萨眷属里,他与日光菩萨是位居上首的最重要菩萨。两人都位居补处,秉持着药师如来的正法宝藏。关于月光菩萨的本生事迹,也与日光菩萨相同,都与药师佛有密切的关系。在久远的过去世,当电光如来住世时,有一梵士养育两子,一名日照,一名月照。梵士发心利乐有情、拯救浊世众生,其二子也随喜而发愿供养。梵士成佛之后,即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二子中之月照,就是月光菩萨。

不要把执着变成固执

马祖道一在衡山怀让禅师那里参学时,很勤奋地盘腿坐禅,雷打不动,心无旁骛。时日久了,并不见什么成效。

怀让禅师有心开悟他,就问:“你坐禅是为了什么?”

马祖道一说:“坐禅是为了成佛。”

怀让禅师于是拿了一块砖头在庵石上磨。

马祖道一非常惊讶,问:“师父,您磨砖头干什么?”

怀让禅师说:“我想把它磨成镜子。”

马祖道一更加吃惊了,说:“砖块怎么能磨成镜子呢?”

怀让禅师微笑着回答:“砖块既然磨不成镜子,那坐禅就能成佛吗?”

马祖道一说:“那么怎么样才对呢?”

怀让禅师说:“这道理就好比有人驾车,如果车子不走了,你是打车还是打牛。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的形式。如果是学坐佛,佛性无所不在,佛并没有固定的形相。在绝对的禅宗大法上,对于变化不定的事物不应该有执着的取舍,你如果学坐佛,就是扼杀了佛,如果你执着于坐相,就是背道而行。所以,坐禅不可能悟道成佛。”

马祖道一恍然大悟。

马祖的“执着”并没有对他的开悟有什么帮助,相反使他在“坐禅”这一谬途上做了许多无用功。执着是好事,能够克服困境,使生命达到超越自我甚至超越前人的高度。但是,如果方向不正确,无异于缘木求鱼,过分的执着只能形成阻碍而非助力。砖块怎能磨成镜子呢?古代的镜子是金属做成的,经常打磨才会有光亮,能映照出更清晰的人影。可是做镜子的前提是要有光亮度好的金属,砖块显然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苦修,向来不是开悟的捷径。

同为修道,弘一法师选择的是律宗。律宗严于律己,很多人会误解,弘一法师此举是磨砖成镜,坐禅成佛。

弘一法师要弘扬律宗,与一段生活经历有关。想当法师将要出家的时候,有一位住在北京的朋友写信劝告他,居然说:"听到你不要做人,要做僧去……"法师当时听到这样的言语,感到十分痛心。他把这件事跟大家说了,然后就警策大家:"出家人何以不是人?为什么被人轻慢到这地步?我们都得自己反省一下。我想这原因都由于出家人太随便的缘故,就闹出这样的笑话来。至于为什么会随便呢?那就是由于不能深信善恶因果报应和诸佛菩萨灵感的道理的缘故。倘若我们能够真正深信——十分坚定的信,我想就是把你脑袋砍掉,也不肯随便的了。"可见,弘一法师选择律宗的原因,与执念无关,意在纠正佛教中的不良风气。

执念不单单指做事一条道走到黑,死心眼,更多的指的是一种心境。觉悟是超脱自我的大境界,挣脱自己的执念编织的茧,超脱自我的藩篱,才能真正觉悟。

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

“好庄严,像一尊佛!”

苏东坡听了非常高兴。

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道:“学士!你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样?”

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马上回答说:“像一堆牛粪!”

佛印禅师听了也很高兴!

禅师被自己喻为牛粪,竟无以为答,苏东坡心中以为赢了佛印禅师,于是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

同类推荐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王阳明佛教观研究:“同异”与“是非”之辨

    王阳明佛教观研究:“同异”与“是非”之辨

    王学不是“阳儒阴释”,而是儒学的一种新形态;它与佛教禅宗相似或相同是因为两者都把“道”内在化了。同时,它也不是“儒体佛用”,确切地说,它是“儒因佛缘”,即它是在“成为圣人”这一儒学的动因中生发出来的,佛教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只是起了助缘的作用;经过改造的佛教因素成为王学的有机成分,但不是核心要素。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热门推荐
  • 神治时代

    神治时代

    天界大战,如来战败,悟空神隐,众神泯灭,宣告着神治时代的结束,三道众生迎来人治时代。
  • 你在高原(共10册)

    你在高原(共10册)

    《你在高原(共10册)》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系列之一。《你在高原(共10册)》是一批五十年代生人的故事,这一代人经历的是一段极为特殊的生命历程。无论是这之前还是这之后,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这些人都将是具有非凡意义的枢纽式人物。整个汴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景致尽收眼底,气韵宏阔;而就局部细节上,哪怕是一个人物的眉眼表情,又都纤毫毕现。这特点在这部小说中也有鲜明的体现,错综复杂的历史、宏大的故事背景和众多的人物,展现了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某一地域的面貌,而在具体的细节刻画和人物摹写上,又细致入微、生动感人。
  •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江湖之首

    江湖之首

    这个江湖,有武夫自称天下第二;有无情剑客的侠骨柔情;有人和魔的旷世之恋;有贪生怕死的小道士最后一刻救了天下人;有逃跑比主子还快的老仆。同样,这个江湖,可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刚出茅庐就死在了江湖。可能,对于一个未出江湖的稚童来说,有一把剑,就是有了整个江湖。而主角,一剑把这个江湖捅漏了天!临了,潇洒离去。这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江湖,也是一个感动热血的江湖!这就是他们的江湖!
  • 顾往

    顾往

    故事层层叠叠,回忆周而复始,有的时候,总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不管我在中间如何的挣扎徘徊,始终也无法走到出口,有时候总是在想,如果我不参军,会是怎样的结局,是不是她就不会死!是不是我们会幸福美满?我总是一个人坐在阳台,想了又想以后才缓过神来,可惜、没有如果。
  • 中国近代史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中国近代史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近代是中国历史上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段时期的历史,本书以专题讲义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中层社会、股市兴衰、风俗流变、乡村建设、灾荒人祸等十五个重大问题。不仅在选题上让人耳目一新,而且兼顾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社会等各方面,力求反映中国近代史的不同层次与面相。
  • 我在异界开挂的日子

    我在异界开挂的日子

    一朝穿越,孟太浪带着神秘阴阳鱼开始了异界开挂的日子,一路杀伐,一路铁血,走过沧海桑田,击穿历史真相,败尽世间一切敌!最终逍遥九州,自在天地,从人人鄙夷的烂泥阿斗,成长为端坐九天的帝君,看天下沉浮,踏万人枯骨!
  • 上海多云,有时有雨

    上海多云,有时有雨

    研究生毕业以后,林烟霏选择留在上海做一名离婚律师。过了三年平淡、窘迫的日子以后,一个突然而至的电话打破她所有的平静。随后,事业停滞不前,和多年闺蜜方殊可反目成仇,陷入和方邺可的姐弟恋不能自拔,又沉溺在宋梁煜的爱和包容中难以取舍,而父亲隐藏着家庭变故的秘密又突然去世……身负家庭和自我双重使命的林烟霏,在遭遇了一连串的阴谋、坎坷和挫折之后,逐渐揭开了命运的底牌……
  • 弑神龙帝

    弑神龙帝

    他,废物的时候常常被欺负,失去尊严。有了实力之后,他找回了自己的尊严,但是他也才知道,这个世界上本就不公平,别人为了得到自己的功法,害得自己家破人亡,不得不逃。当自己的有强大的实力之后,却得知自己的敌人是如此的强大。不过自己却没有因为别人的强大而胆怯,自己一步步的壮大,把强大的敌人踩在脚下,自己对自己的敌人彻底抹杀。神来弑神,龙来屠龙。
  • 深夜神秘小杂货店

    深夜神秘小杂货店

    王峰捡到黑色卡片后,命运发生了改变……种子研究师,武术超级大师,医学泰斗,生物研究师,神级厨师,神眼师,画家,钢琴宗师,歌神,种种职业加持在一个人身上。武夫,忍者,吸血鬼,变异人,围绕魔都市的宝藏,车马芝,这是一个经济和武者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