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6400000005

第5章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1)

禅之本义:言语道断,以心传心

禅与佛教本是一体,在佛教代代相延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传承而逐渐衍生出佛教的各部派,禅宗是其中一支,但这并不意味着禅宗只传承了佛法的一部分。事实上,佛法似海,万千河流从此出,又奔流至此,这一滴海水和那一滴海水的不同实际上很难区分。禅宗出自佛教,本质上又归于佛教,它所传承下来的,是整体的佛教。

修习佛法的人都知道,禅是不可说的,禅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禅宗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而绵延至今,所以在禅宗公案中关于“禅是什么”的问题一向没有明晰的答案。禅是一种无上的境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好像你不入苦海,就永远不知道苦海有多深;不抵天堂,也永远无法知晓天堂中有怎样的风景。禅也是这样,只有心向往之,体力行之,终得悟之,才能品尝出其中滋味。然而,修禅之人悟性不同,所能到达的境界也会不同,所以修持禅法既需要个人的努力,有时候也离不开他人的点化,不得已还得借助语言来阐释什么是“禅”。

圣严法师从三个角度对“禅”做出了解释:禅是修行的一种方法;禅是智慧,既微妙又耐人寻味;禅是所有的现象。

禅是一种精神上的修行方式。印度的禅宗希望修行者能够通过集中精神进入入定的状态,从而抛却烦恼与妄念,获得解脱。印度的禅学大师们还为信徒指引了很多禅定的技巧与法门。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是僧稠大师常常用来教导他人的“四念处”,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通过打坐、诵读、忏悔等方式都可以进入禅定的状态,但是实现精神上的修行并不一定要求人必须执着于这种外在的形式。

有一位名叫薛简的居士向六祖惠能禅师请教:“现在修禅的大德们常常说,若想觉悟必须坐禅习定,难道真的只有这样才能开悟吗?”

惠能禅师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身体原是一具皮囊,坐禅也不过是一种修禅的方式。打坐无法成佛,就像磨砖不能成镜一样。

马祖道一出家时年级尚幼,他一心想通过坐定而得佛法,于是整日里在寺中坐禅,既不外出,也不接待来访者。怀让禅师听说此事后就找到道一,问他终日坐禅究竟为了什么。

道一说:“为了成佛而坐禅。”

怀让禅师二话不说,捡起一块砖头开始专心致志地在地上磨了起来。

过了许久,道一终于忍不住道出了心中的困惑:“你在这里磨砖做什么呢?”

怀海禅师说:“做镜子。”

道一忍不住笑道:“磨砖怎么能做镜子呢?”

怀海禅师盯着道一的双眼,反问道:“坐禅怎么能成佛呢?”

道一顿悟。

坐禅只是一种进入禅定的途径,假使之为坐禅而坐禅,即使枯坐成骨,心不曾抵达禅的深处,成佛的愿望也不过是空梦一场。

禅既是一种精神上的休息,也是一种不可言喻的智慧。禅开人心智,助人成长,使人感悟到世界的和谐,心境的清澈,生命的圆融。一旦你能够放下所有对于观念的执著,放下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那么就能够得到佛陀的真正智慧,也就达到禅的最高境界了。禅是一种智慧,却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百丈怀海禅师曾对一位比丘这样说:“和我说话时,请不要用你的嘴、喉咙,或者是嘴唇。”这既是说明了禅法的难以言喻,更是提醒信徒挣脱所有外在的束缚,随心所至,缘性而发。

禅是智慧,既存在于人的内心,又存在于一切外在之中。世间法就是佛法,一切现象中皆有禅机。一粒沙中看世界,一朵野花见天堂,处处有佛法,事事含禅机。只要有一颗孩童般单纯的心灵,有一双敏锐的发现的眼睛,就能够在自然天地世间百态中发现真正的禅。

一条小鱼非常向往浩瀚的大海。终于有一天,它拦住了一条从自己身边游过的大鱼,兴奋地问道:“我常常听别人说起关于大海的事情,我今天决定了要游到大海中去,请问,我应该朝哪个方向游呢?”

大鱼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惊讶地说:“你的周围就是大海啊,你不是一直生活在大海之中吗?”

“可是我并没有看到大海啊!”小鱼甚至比大鱼还要吃惊。

“海在你里面,也在你外面,你生在海里,长在海里,最后也还是会归于海里。大海包围着你就像是你包围着自己的身体。”大鱼淡淡地说完,摆摆尾巴游走了。

庄子说:“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如同这条身在海中却不知海是什么的小鱼,我们生活在禅法的海洋中,却常常不知道禅为何物,总想跳将出去,耗尽一生苦苦寻觅,殊不知禅其实就存在于一切现象之中。

禅不可说,要以心感悟,禅无形迹,要牢牢把握,从大千世界中发现禅的真谛,从自然天地中感悟禅的清澄,从心灵深处体验禅的圆融。

莲心禅韵:

马祖道一(709-788):唐代著名禅师,也是在佛教中以俗姓称祖的得道高僧。在成都净众寺从金和尚出家,开元年间到达衡岳,在怀让禅师的点拨下开悟,后广授门徒,开一代宗门。

公案:本义是官府中判决是非的案例。后来禅宗中将历代高僧的睿智言论记录下来,以作为对修行者的指示,久而久之便成为了一种思考的对象,或者禅宗修行者的座右铭,对修行者开悟具有很大的帮助。

四念处: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它在身、受、心、法这四个处所,以不净、苦、无常、无我四法的正念,而生起智慧的观察,从而破除我们执著的净、乐、常、我四个颠倒。

禅之观念:提升自我,消融自我

宋代名士苏东坡与金山寺的的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与佛印一起参禅打坐,苏东坡问佛印和尚:“佛印禅师,您看我打坐的样子怎么样呢?”

佛印回答说:“很庄严,就像一尊佛一样!”

苏东坡听后面露笑容,非常高兴。

佛印反过来又问苏东坡:“学士,您看我的坐姿如何呢?”

苏东坡向来喜欢和佛印开玩笑,自然不能放过这次嘲笑他的机会,于是马上回答道:“禅师啊,您的坐姿,像是……像是一堆牛粪!”

佛印禅师并未生气,反而微微一笑。

苏东坡看到自己的嘲弄竟然令睿智的佛印无以作答,非常高兴,回家后眉飞色舞地向妹妹讲述了这件事情的始末。

哪知道天资聪慧的苏小妹听过此事之后,竟然非常严肃地对苏东坡说:“哥哥,难道你还以为自己赢了佛印禅师吗?其实你已经输了。禅师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如佛;而你心中有牛粪,所以才讥讽禅师为牛粪。”

苏东坡顿时哑然,方知自己的愚昧。

苏东坡之所以会去嘲弄佛印禅师,是因为对自己的羞耻心过于执著,以至无法消融,被人称赞就眉开眼笑,嘲笑了别人,在表面风头上压过了别人就沾沾自喜。

学佛的过程,是通过认识自我、消融自我以达到自我成长、自我提升的目标。提升的真正终点意味着开悟,而这个过程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个人对自我的清醒认识,认识自我又是为了消融自我。

圣严法师说:“自我是最难消融的。这是最可爱、最坚固,也是最讨厌的东西。”每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其他人产生交集,在接触过程中,很容易犯自我中心的错误,用自己的的价值观对他人的言语、表情、行为做出评判,甚至会自我揣测他人的心理,由此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摩擦,发生冲突。通过禅修,人能够实现自我消融,将人消融到人类社会中,进而消融到无上的禅的境界,实现从忘我到无我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实现是需要方法的,圣严法师将其分为观念思想上的消融和方法技巧上的消融。由于覆盖众生,使众生不能明了正道的贪嗔痴慢疑以及人生五欲等心理活动的阻碍,才产生了“我”以及“我”的执著。这些心理活动存在于人的观念之中,只有将之去除或者放下,才能实现观念上的自我消融。

有一位中年人,常常觉得生活压力太大,而自己肩上的担子很沉重。因此找到一位老禅师向他求教解脱的方法。

老禅师给了他一个背篓,然后让他沿着一条河岸边的小路朝前走,并嘱咐他每走一步,要从河边捡一块石子放进背篓中。

中年人虽困惑不解,但是依然还是按照老禅师的指引去做了。石子很小,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什么感觉,可是随着篓中石子的增多,中年人的脚印越来越深,步子越来越慢。他气喘吁吁地背着一篓石头回到禅师身边,禅师问他:“这一路走来,你有什么感觉?”

中年人喘着气说:“大师,我觉得自己越来越累;篓里的石头太多,我都要迈不开脚步了。”

禅师说:“我们每个人来到世上的时候都背着这样一个空篓,每往前走一步就捡起来一样东西放了进去,所以才会觉得越来越累。

中年人问:“大师,请您开示,我应该怎样做才能轻松一些呢?”

“那你觉得怎样做你的背篓才会变轻呢?”

“把背篓里的石头拿出来。”

老禅师笑着点了点头:“那么,你愿意把你的名声、财富、事业拿出来一些吗?”

对于很多人而言,正是由于不愿舍弃,不忍舍弃,才会背负着自己的种种欲望和妄念前行,无法实现自我的消融,就更谈不上解脱了。仅仅从观念上消融自我是不够的,还需要身体力行,从方法的实践到身心的体验,求得证悟。

圣严法师主张通过“炼心”和“破心”以完成实践中的自我消融。炼心即通过修行,把“散心”的我变成“专心”的我,实现身心的统一,内外的统一,前后念统一;破心则是通过默照禅和话头禅的方式将“有我”的心粉碎。在“破心”的过程中,不论是曹洞宗提倡的默照禅,还是临济宗主张的参话头,都并不局限于固定的形式、环境,而最好是让自我消融在当下中,让自我消融在佛号中。

用惭愧的心,智慧的心,包容的心,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无边佛法,无边慈悲,完成自我消融。

莲心禅韵:

默照禅:默照禅就是守默与般若观照相结合的禅法,以打坐为主,其提倡人是曹洞派的宏智正觉禅师。“默”指沉默专心坐禅;“照”指心性的清洁。

话头禅:由临济派的大慧宗皋禅师大力提倡,参禅时,在公案的一个字或一句话上下功夫,广受中国佛教信徒欢迎,与默照禅合称宋世的禅门双壁。

执著:佛经术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懈,不能超脱。

禅之心意:佛本多情,普度众生

佛本多情,时时惦记着天下苍生。修禅者的心境,是以慈悲之心,普度众生。佛法中的慈,是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而悲则是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二者合称为慈悲。在圣严法师眼里,慈悲是佛法的开端,也是佛法的精髓。

释迦牟尼佛终生修习慈悲并体现慈悲,佛陀出家即是因为慈悲心,在其传法度人的一生中,他的慈悲心就像是环绕周身的清新空气,从来不曾远离世间所有的生灵。

释迦牟尼外出,看到一只饥饿的老鹰正在追捕一只鸽子。

鸽子向释尊寻求救助,释迦牟尼慈悲心起,便把鸽子藏在了怀中,并请求老鹰放过这只可怜的鸽子。老鹰生气地说:“你救了它的性命,而我却会因为没有食物而被饿死。难道这就是你出家人的慈悲吗?”

释迦牟尼淡然一笑,说:“我既不忍心看到无辜的鸽子被伤害,也不忍心看到无辜的你被饿死,既然如此,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于是,他割下自己身上的肉喂鹰,换得了鸽子的性命。

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慈悲心使佛陀能够坦然地舍弃自我,救护众生。佛陀舍生取义,普度众生的精神也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向佛之人。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有一个乞丐到寺院里找到荣西禅师,向他哭诉说家中妻儿已经多日不曾进食,眼看就要饿死了,不得已来请求禅师的救助。

荣西禅师听到这些慈悲之心顿生,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但是自己身边既无金钱,也没有多余的食物,他左右为难地环顾四周,突然看到了准备用来装饰佛像的金箔,于是他对乞丐说:“把这些金箔拿去换些钱,再给你的妻子孩子买些食物吧!”

乞丐离开之后,一直站在旁边的弟子终于忍不住怨气,对荣西禅师说:“师父,您怎么可以对佛祖不敬呢?”

荣西禅师心平气和地对众弟子说:“我之所以这么做,正是出于对佛祖的一片敬重之心啊!”

弟子忿忿地说:“这些金箔本来是用来装饰佛像的,可您就这样送给了乞丐,我们要用什么来装饰佛像呢?难道这就是你对佛祖的敬重之心吗?”

荣西禅师正色说:“平日里你们诵读的经文,修习的佛法都到哪里去了?难道没有真正理解吗?佛祖慈悲,割肉喂鹰,以身饲虎都在所不惜,我们怎么能为了装饰佛身而置人性命于不顾呢?”

人与人能够互尽心力,互相照顾,实在是世间最快乐的事情之一。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修成正果,但每个人都有能力慈悲。圣严法师教导信徒们,即使自身无法将慈悲修到佛祖那样的程度,也应该将慈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同类推荐
  • 禅道与人道

    禅道与人道

    本书是在深刻领会禅学精义,拜读佛教思想的基础上,对古今传承的禅的故事、禅的思悟、禅的智慧,进行了深入的发掘,撷取其中对现代人生颇具开悟与启迪的哲理名言与精思妙论,与实际生活融汇贯通有机结合,加以浓缩概括和精要点评,使读者阅读后产生一种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触动,从而为自己的未来人生做出积极有益的选择。全书共分十四章,以活泼生动的体裁,对禅道做了简要的概述,以发人深思的议论,对人生的轨迹做了精要的评析。
  •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 禅学与净土

    禅学与净土

    《禅学与净土》主要讲述禅学,禅与现代人的生活,禅堂的生活与清规,禅者云游与参访,从风趣洒脱谈禅宗的人物,从教学守道谈禅宗的特色,从衣食住行谈禅宗的生活等等。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 黑弥撒:末世信仰与乌托邦的终结

    黑弥撒:末世信仰与乌托邦的终结

    本书为英国著名学者约翰·格雷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和震撼力的著作。在书中,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各种预示末世宗教与乌托邦的由来及发展,并对这些曾造成人类巨大灾难的激进思想的实质进行分析和评价。此外,作者还尖锐地批判了当今美国盛行的新保守主义思想,指出它是现代末日预示荒谬言论的最新表现,最终也将破灭。
  • 静心·与心灵对话

    静心·与心灵对话

    静心的修习在于独抒灵性的思考,这并不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不是说树立一种好的模式,然后跟着去做就行了。正如东施效颦的可笑在于东施只知道西施捂着自己的胸口楚楚可怜,样子很美,却不知道这种美是因人而异,不可复制的,同样的动作发生在她身上就显得很丑。盲目去模仿别人,会失去自己应有的特色,所有对于他人的成功和经验,只能借鉴而不可照搬。
热门推荐
  • 守一座时空城

    守一座时空城

    她喜欢站在城坡上,听得城镇之下,响起古老而又悠远的钟声。那钟声徘徊在我和她之间,带着一股淡淡的梅花香。她会吟颂那些我不知名的诗句,使我听着她的声音,不会感到冷清。我想,如果,时间停留在这一刻,我就可以一直沉溺在这片梅香之中了。
  • 为政善报事类

    为政善报事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生理探谜

    生理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
  • 我一个人保卫地球

    我一个人保卫地球

    那一年,位面征伐开启。那一年,黑暗盛世降临。敌人,是横跨诸天万界,存续万古的文明。往前一步,是尸山血海;退后一步,是万丈深渊。刘辰要做的,就是保卫这片繁华热土,寸步不让。
  • 南渡录

    南渡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时空侦探事务所

    时空侦探事务所

    在17世纪的伦敦,在27世纪的新纽约,不论何时何地,时空侦探静候你的到来。我们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只要你付出足够的报酬。现在,委托人。你有什么麻烦?
  • 喜欢你时一如既往

    喜欢你时一如既往

    在十九岁那年花逾莫名奇妙有了一个退伍回来继承家产的未婚夫,自此花逾与他结下不解之缘,过起了不像两口子的生活,他不允许她去做其他工作,还把她绑到公司去上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次级天道

    次级天道

    你以为天道全是神秘侧的吗?不不不,我就一只科技侧的天道,注意是只。而且,我感觉自己就要被它们发现了,会不会有被抹除,怎么办,挺急的,在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