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6400000008

第8章 禅海蠡测(2)

悟——拨云雾,见青天

一路行走一路歌是一种人人向往的境界,一路行走一路愁却是大多数现代人的常态。

步履匆匆,以至于忽视了路边美景;身在花丛,却嗅不到满园芬芳。古人说“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禅门语“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细沙中包含的那一方世界,野花中蕴藏的那一座天堂,你是否看到了呢?

生活中禅机无处不在,无处不可修行,万物皆是如来,只怕人不“悟”。

佛教的悟是“觉”的意思,有三个层次:小乘的自觉,大乘的菩萨或者觉他,佛的自觉、觉他、觉满。小乘的自觉指个人破除了诸种烦恼,而不再在生死轮回之中接受苦报,从开悟修到彻悟;大乘的觉他指菩萨不仅自断烦恼,而且广度众生;佛的悟指断了烦恼,度了众生,自利利他圆满究竟。

相比之下,禅宗的悟又有所不同。圣严法师分析了两者的区别:佛教所说的悟有顿、有渐、有深、有浅,禅宗则属于顿悟;佛教的悟是一悟永悟,而且是彻悟,禅宗则需悟了又悟,重重突破。

人的慧根不同,所受的障碍不同,悟的程度不同,境界也会有深有浅,悟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曾经悟过的人才知道悟真正是什么。

有一则著名的公案,出自宋末江西青山惟政禅师的《上堂法语》。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乃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后世对这段公案的解释颇多,从中可以窥探到悟境的端倪。

有一位僧人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于是去向一位禅宗大师请教。

大师解释说:“最先的状态和最后的状态是相似的,只是在过程中截然不同。最初,我们看到的山是山,最后看到的的山还是山。但是在这过程之中,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为什么呢?”

弟子摇头不知。

禅师继续说:“因为一切被你的思维、意识搅乱了、混淆了,好像阴云密布、云雾缭绕,遮住了事物的本来面目。但是这种混淆只存在于过程中。在沉睡中,一切都是其本原;在三昧中,一切又恢复其本原。正是关于世界、思想、自我的认识使简单的事物复杂了。”

弟子自以为明白了禅师的解释,于是叹气说:“唉,这么说来,凡夫俗子和开悟者之间也没有什么区别嘛!”

“说得对!”禅师回答,“确实没什么区别,不过是开悟者离地六寸。”

开悟者“离地六寸”,自然和站在地上的凡夫俗子有所不同,他们离地的过程正是不断修行的过程,“离地六寸”的位置也正是悟后的境界。在尚未修禅之时,我们眼中看到的是一个物理化的世界,山水就是山水,世间一切历历分明,存在即为合理,不需要做任何的探讨与解释;在第二个阶段,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禅修之后,禅定过程中的澄明境界与清净修为常常会令人产生幻觉,认为世间一切不过是过眼浮云,浮光掠影般闪过,如梦如幻,极不真实;第三个阶段,禅修得悟,人已经达到了自由境界,身体和灵魂已实现了独立、清澈和自在,一切无可无不可,山水就是山水,与我无碍无牵绊。

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越是追求得紧越是会陷进难以自拔的泥潭。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开悟的过程本身就是目标。开悟不是有形的财富珍宝,不是将手掌攥紧就可以掌控的,既需要个人努力地修行,也需要顿悟的机会。顿悟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但这之前长期的修行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佛法的人既要好好研习佛经,专心参禅打坐,还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树立正见,只待时间一到,自会水到渠成。

在南山脚下有一座寺庙。庙前有一块荒地,年复一年地荒着,甚至连野草也不长。寺中僧人每每经过,从来都不曾转头看上一眼。

一日,庙中来了一位双目失明的和尚,他偶然听到身边僧众谈论到这块荒地,于是就放在了心上。从那之后,他便开始拎着锄头摸索着在荒地上忙碌,翻地、浇水、播种、施肥。日复一日,参禅念佛之余,和尚总是会出现在荒地上,在其他僧人的嘲笑声中,他播下的种子竟然奇迹般地发芽了。

其他人非常诧异,不知道为何瞎眼和尚播下的种子居然发了芽。

后来,花苗的嫩芽抽枝长叶,一夜春风过后,荒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芳香四溢。寺中僧众清晨走出庙门,瞬间惊呆了。

几十年后,这位双目失明的和尚成为了受人敬仰的一代禅师——心明法师。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一片荒地,不去打理,荒地自然寸草不生。而一旦开始用心去经营、去管理,只待一夜春风,心灵的荒漠也会成为美丽的花园。生活中总有层层迷雾遮蔽着我们的心神,一朝开悟,就会发现原来曾经的阴霾之上都是同样的湛蓝天空,那时候再回首一路寻找的旅程: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莲心禅韵:

慧根: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悟性、灵性。心为万法源,心经的智慧是大智慧,智慧的功能来源于心。心是智慧体,也是智慧根,简称慧根。

菩萨:指已经觉悟的众生,“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即开悟之后又以觉悟他人为己任,在佛教中地位仅次于佛,是协助佛弘扬佛法,拯救众生的人物。在古印度,菩萨一般是男子形象,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菩萨逐渐演变为温柔慈祥的女性形象。现在在信徒之中影响比较大的菩萨主要是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分别代表悲、智、行、愿而被称为四大菩萨,是中国佛教徒菩萨信仰的主要内容。

空——风过疏竹不留声

风从竹林中穿行,风过之时,竹叶随风而舞自然簌簌有声;雁从清潭上飞过,雁过之时,清澈潭水中必倒映雁群身影。但风落、雁过之后呢?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无论喜怒哀乐,还是悲欢离合,长长短短的因缘际会之后,一切皆空。诸法都是空相,飘然而过不着痕迹。常人将出家修佛称作遁入空门,四大皆空,如去如来,无遮无碍,是为空。

福州市鼓山涌泉寺被称为“闽刹之冠”,这座寺庙山门有一副对联: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这副对联的由来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关。在该寺的山门外有一条青砖铺砌的小路,路旁是参天大树,路上常常会有很多落叶,但由于山门直接对着山坡口,所以山风直吹过来,路上的落叶就会被吹走,而不需要寺中僧人再做打扫;福州地区,夏秋交际台风频发,寺中的山门经常会被狂风吹垮,几经修葺之后问题也得不到根本的解决,索性后来就不再设寺门,而以空门迎接四方信徒。

正如涌泉寺以空门笑迎万千信徒,佛门亦是如此。佛门即空门,悟极返空,既然众生都在苦苦求索着“空门”真谛,佛祖自然不会将门关闭,而是大开佛门,只待有缘人。空是悟后所抵达的一种境界,悟来悟去终是空。根据否定的对象,可以将“空”分为两种:一种是我空,即小乘佛教中人无我的观点;另一种是法空,即大乘中法无我的观点。这种观点依然无法将“空”的概念述说完整,圣严法师则通过对其意义的阐释来具体地说明了什么是“空”。

一是无常。空并不是指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而是指不能永恒、虚幻而难以捉摸,随时变化才是“空”,只有空才是不变的真理,理解了无常,才能放得下心中的执著。

二是无我。人的烦恼多来源于常常以自我为一切的中心,人为了维护“我”以及“我的”所属物,而陷入无穷无尽纠缠中,既和外界争执,也和自己较量,心中太多牵绊,以至于无从解脱。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连“我”都不存在,又何苦执著?放下,忘记,抛却,才是悟到空的途径。那空又是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存在呢?

石恐禅师和西堂禅师是师兄弟,经常在一起参禅。有一次,石恐禅师开玩笑地问西堂禅师:“你会捉虚空吗?”

没想到西堂禅师马上毫不犹豫地回答:“会!”

石恐惊奇地问道:“怎么捉?”

西堂禅师用手在空中抓了一下,说:“就这么捉。”

石恐摇了摇头,说:“你不会捉,不是像你那样捉的。”

西堂不服气地反问道:“那师兄你说应该怎么捉?”

石恐一把拽住西堂的鼻子,痛得西堂大叫:“师兄快放手!这个‘虚空’会疼的。疼死了,鼻子要被你拽下来了!”

石恐禅师松开师弟,笑着说:“必须得这么捉虚空才行。”

西堂摸着红肿的鼻子,笑呵呵地对师兄说:“多谢师兄的指点!”

故事的最后,西堂悟了,这时候他才真正捉住了虚空;石恐禅师告诉了他一个真正的事实:我们唯一能抓住的实际的东西其实也是虚空的,实有其实是虚空的另一种表现。

圣严法师所理解的空,并不是指一切都没有,而是说人可以努力地去促成某事,但是一旦成功或者失败之后,都不需要放在心里,也就是“君子事来而心始观,事去而心随空”。因此,禅宗能够将世俗哲学中相对立的“空”与“有”这两种状体融在一起——真空妙有,“真空不空而空,妙有非有而有”则是对这种状态最好的解释。

赵州禅师曾经说过一句禅语:佛是烦恼,烦恼是佛。众弟子不解,纷纷前来询问:“禅师你说佛是烦恼,那么佛在为谁烦恼呢?”

赵州禅师说:“佛在为芸芸众生而烦恼。”

弟子又问:“怎么做才能免除烦恼呢?”

赵州严肃的责问弟子:“免除烦恼做什么呢?”

还有一次赵州禅师看见一个弟子在礼佛,就打了他一下,问:“你在做什么?”

弟子不知自己犯了什么错误,惴惴不安地回答:“我在礼佛。”

赵州斥责他:“佛是用来礼的吗?”

弟子顿觉十分委屈:“禅师,礼佛不是好事吗?”

赵州禅师又打了他一下,说:“好事不如无事。”

烦恼不必放下,因为对于佛祖来说,本就不曾提起;礼佛本是好事,但与其惦记着礼佛这个过程的本身,倒不如将这个念头抛却,为消除众生烦恼而忙碌却不认为这是烦恼;为开悟而修行却忘记本在修行中。

芸芸众生,或反复,或执着,或超越,或沉沦,都逃不过一个空。

莲心禅韵:

四大皆空:佛教用语,古印度把地、水、火、风为“四大”,后随着佛教的发展,用来形容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虚空的,无论是人身,还是佛法,都是空。后世常常把看破红尘、超然脱俗的状态称为“四大皆空”。

入空门:佛教以观察诸法“空性”为入道的法门,故称“空门”。信徒在佛陀的教导和指引下,开启智慧,净化人生;寻找生活的真谛,寻求解脱之道,找到自己的清净法身即为遁入空门。

同类推荐
  • 道德经说什么

    道德经说什么

    樊登读书会百万听众订阅。西安交大韩鹏杰教授精研数十年,以魏晋时期天才学者王弼注解本《道德经》为依据,以独有的“以经解经”特色,用幽默风趣的讲解方式,带给读者一个立体的《道德经》,并用形象生动的例子和自身厚重的国学素养,进行逐章逐句解读,重点讲解书内《道经》“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贵德”“反者,道之动”;《德经》“以下为基”“大象无形”“福祸相依”等核心思想,力求深入浅出,让读者全面了解《道德经》的思想与智慧,感受中华文化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引领读者感受国学文化的智慧。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热门推荐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第21次是国家公祭

    第21次是国家公祭

    1994年12月13日,南京创新性地在历史上首次举办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仪式,此举开创了如何举办群众性纪念抗战期间遇难同胞活动的先河,在全国抗战类博物(纪念)馆范围内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此后的20年时间,江苏省暨南京市先后用佛教、文艺、烛光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还曾经把纪念活动办到美国旧金山,并且多次邀请国际友好人士来宁参加和平集会,在海内外产生一定的正效应和积极影响。从2014年开始,连续20次的12月13日地方性纪念活动,将演变为国家公祭。本书详细介绍这一活动个中经历,揭示由量变到质变的全过程,披露其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 品质与修养(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品质与修养(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俗话说:美色好看,美德感人。所以品质与修养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优秀的品质加良好的修养就等于美德。《品质与修养》针对在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底蕴、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加以研究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很具现实指导意义。全书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材料丰富翔实,经验之谈让读者感悟,适当的理论化又让读者得以升华。
  • 大哥大嫂求不虐

    大哥大嫂求不虐

    某日“二姐,有人说要和你抢大哥!”某女邪魅一笑,从背后拎起一根棍子“弟兄们,走,姐带你们砸场子去!”“我倒是要看看是什么样的女人敢和我抢男人!”次日“二姐,大哥今天又被桃花缠上了”“让他自己解决!”某男瘪了瘪嘴“媳妇不爱我了,刚刚那个女人碰我手了!”某女:“靠!不能忍,我的人,谁都不准碰!”霸气御姐爱上扮猪吃老虎的腹黑男,谁又技高一筹?本文偏搞笑风,也偏沙雕风,绝对的宠文,建议不带脑子,和朋友一起分享食用效果更佳哟~
  • 绝对叛逆

    绝对叛逆

    尚城唯一的女少爷,她抽烟、喝酒、打架、赌钱。应该是人人避而远之,却偏偏又让人情不自禁靠近。 她的青春,是纸上的婚约,亦或是天大的阴谋。 书友群:346407146,敲门砖为书中任意一个角色。
  • 转生成哥布林

    转生成哥布林

    德罗斯原是异世界的一个十阶魔法师,食物链顶端的男人。寿命即将结束之时,德罗斯疲惫的闭上了眼睛。他已经悟透了强者是孤独的这一句话了,现在他要将这该死的孤独舍弃,陷入舒适的长眠。然而,德罗斯没想到,他刚刚闭上眼睛就感到头晕目眩。他只好睁开眼睛。双眼睁开,整个世界都变了!他居然变成了一只哥布林!
  • 特工皇妃:上神强撩,宠上天

    特工皇妃:上神强撩,宠上天

    月下寒风兮兮,皇城最高屋脊处坐着二人小丑:女皇,找小丑有何吩咐?女皇:闭嘴小丑:……小丑抬手,啪!响指响彻夜空。接着皇城内烟花四起瞬间点亮皇城上空。正面,烟花打出几个大字:女皇可有心事?
  • 故事会(2015年4月上)

    故事会(2015年4月上)

    一个深夜,我接到朋友的电话。她哽咽着告诉我,她又一次失恋了,痛不欲生……我给她讲了《世界奇妙物语》中的一个故事:一个姑娘叫玲子,她有个青梅竹马的男友。这天,玲子在一家餐厅刚坐下,突然“刷”的一下,周围的人全不见了,玲子吓了一跳。这时,一个老人出现了,手里还端着两份玲子喜欢的蛋包饭,说:“玲子,好久不见!”
  • 天降大任于你我他也

    天降大任于你我他也

    神,世界的顶点。白鸣天带着一个球开始了漫漫成神路。
  • 重生之莲花池

    重生之莲花池

    白明溪重生回到六年前。决心摆脱那个满嘴爱她,却在结婚后半年就将女人带回家的男人……咦,这个莲花池空间是怎么回事,莲花露水能治病,池水可化石为玉。然而莲花池真正的秘密却是……重生回来,扫清极品,摆脱渣男,原本以为能够过上想要的生活……然而道路在她重生的那一刻,已经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