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8100000052

第52章 你能不能赚大钱:理财中的经济学诡计(1)

为什么GDP增长,你的收入却没有上升

为什么不用替打破的玻璃难过

一日,经济学家坐在桌前看书。妻子在擦窗户。小儿子非常顽皮,在街上玩的时候,用石头扔妈妈,没想到一不小心,将刚擦好的玻璃打碎了了。妻子非常生气,抓起孩子就要打。经济学家突然喝道:“为什么要打孩子?他打碎一块玻璃,却能让装玻璃的工人有活干,能让玻璃厂多生产一块玻璃,能增加一个工人的工资,增加了国家多少的GDP啊。”妻子听了非常生气:“那我呢,我辛辛苦苦擦的玻璃就这样被打碎了,我岂不是白忙了?”经济学家答道:“本来你擦玻璃对GDP就没什么贡献,也没什么好难过的。”妻子听后,险些晕倒。

孩子打碎玻璃,带来经济的增长,妻子擦玻璃却对经济没有任何贡献,这道理从何说起?按照经济学家的解释,家里的门窗玻璃被打破了,的确是一种财产损失,但因过后要修理,安上新的玻璃,于是家里就会增加开支,构成需求,从而创造了新的GDP,刺激了经济,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而妻子的家务活动,因为没有挣到薪水,因此对GDP的增长没有贡献。

怪诞的解释方法,让人觉得有些不解。难不成以后应当鼓励孩子多砸几块,鼓励妻子做家务收费(通过收费服务而增加GDP)?黑色的幽默,不禁让人困惑起来。但经济学中确实有这样的道理。在灾难经济学中,有一个词语叫“破窗效应”,就是来形容灾害对经济产生的多重作用的。

破窗效应是指由于灾害导致经济受到损失,但在这之后为了救灾以及灾后重建,会导致投入的增加,从而对经济产生拉动作用。

在这里,打碎玻璃的行为,就像是一种人为的“灾难”,它虽然会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但由于“灾后重建”会拉动需求,反而成了促使经济发展的好事。尽管有些讽刺,却的确存在这样的效果。西方的一些经济学者还利用凯恩斯关于乌托邦社会的假设来说明这点。

乌托邦国已经一片混乱,整个社会的经济陷入衰退之中,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们无家可归,饿殍遍野……这个时候,一名经济学家向政府建议说:“我们应该在这时创造一个经济发展的契机。例如,一场人为的灾难或许会带来好的结果。”

尽管人们半信半疑,但还是听从了这一意见,要在城市中制造一个人为的破坏——在市中心的道路上挖一个很大很大的坑。

于是,经济学家要求雇用200个人来执行这一任务。很快,200人就购买了200把铁锹,这样,生产铁锹的企业、生产钢铁的企业、生产锹把的企业相继开工了,接下来工人开始上班、吃饭、穿衣……随后,交通部门、食品企业、服装企业也相继开工了。大坑挖好后,政府又雇用200人将这个大坑填埋上,这样又需要200把铁锹……死气沉沉的市场逐渐复苏了。经济恢复之后,政府通过税收,偿还了挖坑时发行的债券,一切又恢复正常,人们再次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乌托邦的故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些滑稽。人们在经济发展缓慢时,就为自己制造一些“灾难”,这符合逻辑么?何况,现实中真正的灾难留给人们的痛苦,恐怕要远远超过这些经济的发展吧。

以我国为例,我国第一次全面研究“破窗效应”就是在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的时候。当时洪水对长江中游地区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同时又恰逢亚洲金融危机,国家经济面临很大的压力,经济增速迅速放缓。就在这个时候,有学者提出不妨利用“破窗效应”,通过抗洪救灾及加大灾后重建的力度来拉动内需。此方法一出,就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政府立即转变人们的悲伤情绪,制定了整套的扩大需求、刺激经济的政策。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最终,我们战胜了洪灾,在经济上也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重新回到了快速增长的轨道。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于2008年11月5日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

一年之后,这个一揽子计划政策效应初步显现。2009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达到7.7%,“全年‘保八’增长毫无悬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抵御各种冲击的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GDP表示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这代表一国的经济实力和财富,是人民福利增加的基础。没有GDP的增长,绝不可能有福利增加。追求GDP是各国政府的共同目标,这是没有错的。但经济的总量增长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收入都有所增长。

42岁的焦光书是贵州省平坝县乐平乡清峰村村民。“种粮食不挣钱,家里的收入基本靠打工。”他说,“去年收了一千斤苞谷、一千斤稻谷。苞谷基本用来养猪,稻谷只够吃,基本没卖。苞谷地间种了油菜,收了700斤,卖了一千来块钱。可这三亩地的投入就要一千多块。”

“我只有用打工挣点养猪的饲料钱,补贴家用。”焦光书由于没有技术,只能在平坝县城工地上做点小工,每天50元。

2009年村里危房改造后住上了新房,政府给免费建了沼气池,省掉了做饭的煤炭钱,不过家里的纯收入不会超过两千元。“一是村里搞危房改造,外出打工少了;二是2009年毛猪价格跌了,从往年的8块3掉到4块9,2009年卖了三头猪,只卖得三千来块,比往年少了两千多块。”

焦光书家庭一年中较大的开是每月需要交付的十七八块钱的电费,还有洗衣粉。“洗衣粉一年下来要四五十块,算是我家很大的支出!”

GDP是一个总量指数,没有反映出人均收入状况。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随着GDP增长会出现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象。这时,GDP增加反而会引起人民福利的下降。GDP也好,人均GDP也好,都无法反映收入分配状况,从而出现“富裕中的贫困”这种不正常现象。

为什么汇率能让你吃到免费的午餐

美国和墨西哥的边境生活着一群农民。他们中大多数人老老实实地种地。但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他仅仅是依靠20美元就过上了小康生活。

每天,这个农民在早上起来后,先在美国这边的酒店花2美元买一杯啤酒和一盘牛排。吃完后,他就带着18美元来到墨西哥。此时,时间已经差不多到了中午。他在当地银行按1:3的汇率,将18美元换成54比索,然后拿出6比索,在当地饭店继续喝一杯啤酒,吃一盘牛排。等到了晚上,他再拿着剩余的48比索回到美国,根据此时国1∶2.4的汇率,换成20美元。这样,一天下来,他就白白享用了啤酒和牛排。……一年多了,他一直重复这样的行程。

这个农民怎么能平白无故地吃到免费的午餐?其中的秘密就在于他机智地运用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汇率。早上,农民在美国花费2美元后,来到墨西哥——即中午,此时,因某些因素影响,墨西哥的货币价值被低估,因此一美元能兑换3个比索。等到农民晚上回到美国,随着外汇因素的变动,墨西哥的货币币值上升,于是一美元只能兑换2.4个比索。看农民在这一天中的行为——他先选择投资价值被低估的比索,再回到美国,获得比索上涨后带来的利益。可见,是两国的汇率变动为他买了单。

不要以为农民的行为既可笑又不切实际。那些经常在汇率市场上投机的冒险家们会告诉你,现实正是如此。每一天,汇率都会因为诸多因素不停变动,农民的行为完全可行,更何况,那些外汇市场上的投机家们做的不都是这类营生?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其实,根据经济学中的概念,汇率主要是利用于两国的贸易之中。因为当两国要进行效益时,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必须要规定一个固定值,即汇率,当这个汇率固定好后,人们就会按照它进行交易。

在故事中,两国采用的都是间接标价法。即都是以1个单位的本币来做标准。接着,我们看到,汇率通常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商品和消费的变动。(因为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都是按本国货币来计算成本的,)于是,聪明的农民,就利用这一点,将两国中间的贸易变成了对个人有利的一项交易活动——根据美国和墨西哥之间在早晚的汇率差异而为自己赚取了一份免费的午餐。更确切地说,他利用了国际经济学上的套利活动。

按照经济学的常理,汇率下降时,将会引起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上涨,对外国出口的便宜,而汇率上涨时,他将导致进口品的价格降低,出口品的价格升高。而物价水平将会直接将汇率变动的影响传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从此角度看,汇率的变动不仅仅是政府调控国际贸易情况的重要因素,对民众经济生活的影响也不可小看。所以,日后的汇率政策在制定时,政府更应深重地考量,它的变动会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些什么?

在工商银行宽敞的银行外汇交易大厅中,小林正扬头观看报价大屏幕上不断闪动的外汇牌价,突然肩膀被拍了一下。

“小林,好久不见呀!”回头一看,陈俊满面笑容地站在身后。

“是啊!最近老是不见你,在忙什么呀?”

“这不,‘十一’前去了趟东南亚旅游,上周五回来当天就赶上美国公布的非农业就业人口数据低于预期,弄得非美货币全线上涨。”陈俊边说边坐了下来,“我在1.2330进的欧元,还不错,1.2400跑了。这不,周二欧元又跌下来了,所以过来跟你聊聊。”

“噢!”小林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说,“周二欧元下跌主要是前期获利盘高位回吐,加上欧元区数据不好。不过现在正好接近了前期上升通道的下沿1.2300,短线应该有一定支撑吧。”说着话,两人一齐抬头看起了报价。

过了一会儿,看着欧元上下不停地波动,陈俊又有些跃跃欲试了,他说:“欧元RSI指标三次下探50后均掉头向上,短线再进点儿欧元是不是还有机会?”

“不好说,周四美国就要公布8月份贸易赤字数据,我觉得数据公布前吸纳欧元有点儿冒险。”小林俨然一位分析师,不停地指点着小齐。

“那还是用老办法?”

“对!周四晚上8:30公布数据,8:25在欧元现价上方20点挂止损单买欧元。”

“就这么办最稳妥!”陈俊坚定的说。

似乎是习惯,老秦和小齐总是经常这样在银行相遇,然后一起讨论汇市行情。

小林曾经是银行的职员,一直在汇市中摸爬滚打,经验丰富、心态平和,最近几年在汇市上一直保持着大幅盈利。陈俊早年做生意也算得上是暴发户,悟性高、上手快,在汇市上屡试不爽之后如今已是“弃商从汇”,小林说,如今投资也是一种时尚。两人就这样相遇在京城的汇市大厅,还成了一对朋友,两人经常感叹,这都是汇市促成的渊源呐。

以前,一般人对外汇市场的了解仅是一个外币的概念,然而历经几个时期的演进,它已较能为一般人了解,而且已应用外汇交易为理财工具。汇率理财,简单地说,就是在低价的时候买进某一币种,而在高价的时候抛出去。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声音也再次响起。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中,投资者其实可以利用一些好的币种和投资产品来提升手头外汇资产的收益。

为什么CPI能告诉你钱值不值钱

有人曾经列举了30年前的1元钱与现在的1元钱之间的区别:

30年前,1元钱能做什么?

交一个孩子0.6个学期的学杂费(一个学期1.6元),治疗一次感冒发烧(含打针),买20个雪糕、7斤大米、50斤番茄、20斤小白菜、20个鸡蛋,到电影院看5次电影,乘20次公交车?

现在的某个不特定时间点,1元能够做什么?

乘公交车1次(非空调车)、买2个鸡蛋,夏天买0.5斤小白菜、0.8斤番茄、0.7斤大米,看病挂号1次(最便宜的门诊),缴纳小孩学杂费的1/800,看0.05次电影。

为什么我们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简单地说,是由于物价(CPI)上涨了,钱不值钱了。所以一块钱买的东西会越来越少了。

2009年11月12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2009年1至10月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显示:10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2.3%,降幅比9月份缩小0.2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降幅缩小。从环比看,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9月份上涨0.3%,连续4个月环比上涨。1至10月,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1.7%,降幅比1至3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

经济危机之后,普通居民对物价的感觉是更贵了,CPI恐怕是大家谈论最多的经济词汇了。确实,我们周边的很多朋友,不管他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他的年纪是长是幼,甚至连英文字母都不认识的老大妈,也在谈论CPI。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大家对CPI的关注归根结底还是对日常生活所需品的价格变化,比如说猪肉的价格变化、面粉的价格变化、蔬菜的价格变化等的关注。那么CPI能如实地反映出老百姓最关心的日常生活费用的增长吗?

同类推荐
  • 管理:下一个50年

    管理:下一个50年

    《管理--下一个50年》以管理:下一个50年为主题,文章包括未来50年的管理思维、战略师需要什么:智者的思想碰撞、从生产力角度看增长前景、经济增长前景展望:罗伯特·索洛访谈录等。作者为麦肯锡全球各分支机构的董事和顾问等。
  • 华尔街金融真相

    华尔街金融真相

    人人都说华尔街是玩阴谋的地方,他们制定游戏规则,通过金融工具上演一场合法的赌博,而结果输的总是你。陈思进说,华尔街就是吃你钱的地方,而且是冠冕堂皇地掠夺财富。
  • 经济学改变你的生活

    经济学改变你的生活

    超给力的经济学:改变你生活和工作的经济学笔记;最实用的平民经济学:看懂经济现象的平民武器。一本专门为普通人量身定做的关于经济学常识的通俗读物,让你轻松获得经济蛋糕中属于自己的那一块,赶紧来阅读吧。
  • 老百姓身边的经济学

    老百姓身边的经济学

    老百姓的住房梦为何难以实现?为什么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涨工资为何总是那么难?为什么老百姓不敢花钱?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一个个老百姓身边的问题,一个个关乎生计的百姓事,却蕴含着不同的经济原理。本书从小处着手,以经济学的角度剖析老百姓身边的事儿。
  •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本书介绍了金融危机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如何退出扩张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如何控制已然不可避免的泡沫,如何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进行结构调整,如何解决高房价问题,如何解决失业问题,如何解决老龄化问题,如何推动下一步的改革,“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如何避免主权债务危机,如何避免二次探底,如何改革全球金融体系;中国崛起时代,“中国与世界”之间,如何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如何懈决人民币升值问题,如何进行海外投资,如何解决即将到来的中欧、中美经济;中突,如何与全球经济互动,如何让自己的崛起之路更加顺畅——这一系列问题,作者都作出了自己的判断。
热门推荐
  • 无止尽的穿越

    无止尽的穿越

    由于不知道接下来怎么改简介,所以我就随便改一下好了。反正这是穿越文。。。然后是作者自嗨的。。嗯,有剧毒。。。这是书友群,欢迎大家加入讨论哦779691956
  • 梅宝有片竹林(中国好小说)

    梅宝有片竹林(中国好小说)

    梅宝田和刘西荞两位留守老人在乡村发生的一系列悲喜剧。梅宝田不满儿媳妇总是在刘西荞家看电视,叫刘西荞“爹”,不满孙女叫刘西荞“爷爷”,于是他处处和刘西荞作对,他甚至怀疑儿媳妇和刘西荞有一腿。为了打击刘西荞,他联合外乡人来找茬。谁知有一天晚上,梅宝田亲眼看见外乡人和自己儿媳妇在做苟且之事,梅宝田悔不当初……事情败露,梅宝田的儿媳妇带着孙女豆豆和外乡人一起私奔。梅宝田给刘西荞道歉,二人重归于好,可是仍无法找回出走的儿媳妇,两位老人心情落寞,在乡村里凄凄惨惨地相守、生活……
  •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2010年由杨钦欢总策划,何建明、程贤章主编的《〈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评传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徐坤、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中国治水专家对百名作家参与治水史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治水史诗(套装上下册)》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纪实价值。
  • 重生之杀手女王逆袭记

    重生之杀手女王逆袭记

    前世,她以杀手为生,至死没有名字,空留代号:Z。今生,她从军营崛起,“慕长安”这个名字陪伴了她一生。前世,她无亲无故、无牵无挂,对手倒是不少。今生,她有亲有友、更有了他,对手依旧不绝,只是有了软肋也有了铠甲。遭背叛重生,过往尽断,却还是纠缠。“沐下,我的东西,即使再不喜欢,我不点头,没人能拿走,包括你,这是我教给你最后一课。”慕长安年轻时候的“无忌童言”,让某个觊觎的男人眉头紧锁又心花怒放,他不动声色、步步为营,让两个人从此“纠缠”了一生。前世杀手为生,今生军营崛起,身份调换,却都是做的人命买卖。不过前者只为杀人,后者多为救人,今生不走黑路,走军途。
  • 苏轼文集3

    苏轼文集3

    苏轼作品集,历代有不同的编法。大致说来,主要有诗集、文集和诗文合集三种编法。
  • 驿动的村庄

    驿动的村庄

    作品所描写的农村生活是历史的,八爷和枯心柳像一块被岁月雕琢的石碑矗立在牛家庄村口;它又是现实的,日益发展的新形势,时刻影响着和改变着牛家庄人的思想观念;它更是将来的,作品中从丈量测绘牛家庄的这块土地开始,这里的人们就开始沸腾了,时代前进的步伐浪潮般汹涌而至,人们各自在这块黄金宝地上纷纷登场亮相,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至此故事在您的关注下将一步步推向高潮,最有看点最精彩,甚至催人泪下的场景将渐渐被作者揭开神秘的面纱。感谢您在庞大的创作群体中有幸关注了我的作品,我会一丝不苟把故事给您讲完,让您陪伴我一起来触摸时代的脉搏,感受智慧和坚强的农民是怎样活着的,而他们就在你身边,和你一样都有着美好的梦想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为了中国梦他们和您并肩在路上,为这个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 沉沦:郁达夫小说集

    沉沦:郁达夫小说集

    本书辑录了郁达夫的经典小说篇目《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彩石矶》《她是一个弱女子》《迟桂花》等。郁达夫以惊人的取材与大胆的描写,开创了一个自我暴露的新的题材领域和中国浪漫抒情小说的先河,笔调新颖,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与现代精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盛清

    盛清

    一个三朝后宫女人的故事。从懵懂无知的稚嫩少女到老谋深算的后宫太后,这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 陌上花开之素素动人

    陌上花开之素素动人

    她生的俏丽,有一种清水出芙蓉的气质。墨黑的发被高高的束起,没有人想到绑着的竟是她的武器——凤霞鞭。原来她不仅仅是白府里的千金小姐,也是响彻江湖的墨蝶。冷面的她竟为了他甘愿失掉一半的功力。难道是为了逃婚,骄傲的她竟愿意跟随着他做婢女,为他指点江山,却没想到自始至终卷入了一场阴谋之中。善良的她能否逃开?他冷明夜与她相遇是在一片潇湘竹林中。尽管深受重伤,他内力深厚的他,在她面前依旧勾起魅惑的笑容,不想却惹得她恼怒。一鞭挥下,是将二人紧紧拴在一起,还是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