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8200000012

第12章 跟踪儿童成长的轨迹(1)

珍珍爸爸的困惑——婴幼儿的反射运动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经典案例

珍珍满月之后,原来消瘦的脸庞变得白白嫩嫩的,每当她醒的时候,爸爸都要跟珍珍玩上一阵。

“珍珍,爸爸在这儿呢!”只见爸爸手里拿着小手电筒在珍珍身边晃来晃去。珍珍本来正在吃奶,现在却转过头来寻找光柱,等看到了光柱,又转过脸去继续她的“工作”了。

最令爸爸困惑的是,有一次他想痒小珍珍的脚底,没想到小珍珍不但不笑,而且还张开那可爱的小脚趾,像一张小小的芭蕉扇。爸爸哪里知道,珍珍还不会笑呢!

别看珍珍很小,但手可有力了。如果你把笔放在她的手心,她会紧紧地握住,要从她手中把笔拿出来还得费一定的力气才行。

珍珍还特别贪吃,有时候妈妈用手指在她的小脸颊上轻轻一动,珍珍便会扭过头来吸吮妈妈的手指头,而且吸吮越来越有力、越来越有节奏。

其实,如果你托住珍珍的两腋,让她脚底碰地面,她还会作出迈步的动作,就像大人走路一样;而如果你把她横着托起,珍珍的四肢就会作出类似游泳的动作呢!

心理课堂

〖JP+1〗心理学家经过对婴幼儿上述动作的长期研究,发现类似珍珍的这些动作几乎每个婴幼儿都存在,而且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几乎是一致的。他们把这些与生俱来的活动方式称为无条件反射,也就是,婴幼儿不用任何学习,只要刺激条件一成立,他们就会作出这些动作。这些反射是神经系统固有的遗传反射,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其实,它们在人类进化发展中起过积极的作用,只是有些反射已经失去意义了。

珍珍具有的这些反射活动,有些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意义,比如小珍珍把眼睛转向光源的定向反射,还有吮吸反射等,它们是婴幼儿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一些反射就没有实际的生物学意义,出现一段时间后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今后如果需要,就必须重新学习才能掌握。比如痒脚底时,脚趾呈扇形张开(称为巴宾斯基反射),这种反射会在出生后大约8个月到1岁时消失。不信你可以痒自己的脚,看脚趾还会如扇形般张开吗?

根据生理和心理学家的统计,这些反射至少有27种之多,包括觅食反射、抓握反射(又称达尔文反射)、围抱反射(又称莫罗氏反射)、游泳反射、正支持反射(包括行走反射、爬行反射)等。霍罗威茨研究表明,这些反射既是为了儿童早期生存的需要,也是正常神经发展的基本标志。许多证据显示,如果某些反射缺乏,或者不在一定的时间内消失,这可能表明儿童患有某种病症,而且更严重的是,这些病症多是由于大脑受到损伤而导致的。因此,这些反射活动在临床有诊断价值,可用来进行小儿智能发育检查。目前在一些国家,有不少人利用婴幼儿先天的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训练婴幼儿游泳和提早行走,已有一定成效。

心理视点

新生儿反射动作一览

名称特点

觅食反射用手指或乳头轻轻地触碰孩子嘴角附近的面颊,孩子就会转头张嘴,并作出吮吸动作。酣睡着的婴幼儿一般没有觅食反射。

眨眼反射轻轻触碰婴幼儿的眼睫毛或对着孩子的眼睛轻轻吹一口气,婴幼儿就会表现出眨眼行为。

吮吸反射用手指或其他物体轻轻触碰新生儿的嘴唇,或者把其他什么东西塞进孩子的嘴里时,婴幼儿就会作出吮吸动作。吮吸反射将延续到若干年以后。有观察者指出,在熟睡中的儿童,甚至成人身上也还能发现这种具有原始生存意义的吮吸反射。

强直性颈部反射当婴幼儿仰躺在床上时,其脸部会转向一侧,摆出击剑似的姿势,伸直一侧的手臂和腿,弯曲另一侧的手臂和腿。有人认为婴幼儿经常喜欢伸出的那一只手可能就是他的优势手,这种反射在出生3个月后消失。

抓握反射当用手指或小木棒去触碰婴幼儿的手掌时,他就会握起拳头或使劲抓住手指或木棒不放,其抓力足以把孩子的身体悬挂起来。这种反射在出生后2~3个月消失。拥抱反射手托婴幼儿,脸朝上,然后迅速下降,婴幼儿会伸直双臂,然后缩回紧贴胸前,握紧拳头。出生一个月内这种反射表现最明显,大约在5个月之内消失。行走反射刚出生的婴幼儿被人托住腋下,让他光脚站在桌上或床上,孩子就会作出看上去很像走路的动作。该反射大约在2个月内消失。

游泳反射把一个不满6个月的婴幼儿俯卧着放在水里,他就会表现出看上去很协调的游泳动作。游泳反射大约在6个月左右消失。

巴宾斯基反射用手触摸婴幼儿的脚底,他的脚趾会张开成扇形,而且腿也会朝里弯曲。该反射在6个月左右消失。

爸爸与妈妈的争执——提前训练有时不一定会奏效

经典案例

涛涛学走路似乎比别的孩子迟一些,同龄的孩子已经走得稳稳当当了,他才刚刚开始学步。因为他身体平衡能力发展得慢一些,他的妈妈怕他摔倒,就有意减少他学步的时间,认为反正人长大早晚都会走路,多练少练没关系,孩子走路是“船到桥头自然直”,到了年龄自然会,练不练本身意义不大。而爸爸却不这么认为,爸爸认为应该抓紧时间让他学习走路,否则就会落后于其他孩子。为此夫妻俩起了冲突。

心理课堂

那么,到底要不要涛涛练习呢?其实,人类有许多与生俱来的能力,一个人成长到特定的年龄阶段就会掌握那个技能,走路也是一样。

从能力发展的过程来看,不必让孩子提前“预习”什么,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法则之一。但是,事情还有另一个侧面,正如心理学家吉布森所说,渐进的训练对未来的学习体验具有积极的效果,我们不可能让婴儿学习他无法体验的东西,却可以渐进地训练和积累,培养他学会怎样去学习。

同时要指出的是,动作训练不仅依赖于后天的学习,也依赖于先天的成熟条件。如果忽视先天的成熟条件而进行动作训练,也许会导致不良的后果。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1880~1961年)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成熟,另一个是学习。在两者之中,他更着重于成熟。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形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由此,格塞尔得出的结论是: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

格塞尔做了一个很著名的实验——双生子爬梯。在这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双生子从48周起每天进行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到第52周时,他才能熟练地爬上5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进行爬梯训练,而是从53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结果发现两周以后,第二个双生子不用成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

格塞尔的这个实验表明,儿童的心理主要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自然成熟理论),儿童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教育不能改变发展的主要时间进程,只有在儿童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育才能使发展有所加快。人为地任意提前训练,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内占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这种优势并非自然形成,不一定能长时期地保持下去,并且还可能影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因此,对儿童来说,一切学习都要建立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心理视点

心理学专家指出为了婴儿的健康成长,不要过早地学走路。婴儿时期的生理特点,骨骼中的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容易变形,尤其是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整。如果过早地让小儿学走路,身体的重量必然会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负担,时间长了容易使脊柱和下肢变形,形成驼背、“X型腿”和“O型腿”,影响了体形的健美,还容易形成扁平足。

正常情况下,6个月大的孩子,可以自行翻身,自已能稍坐一会儿,大人扶着腋下有迈步的动作;到7个月时,小儿开始会爬行;8个月时小儿爬行已较灵活;9~10个月的小儿逐步会站立,扶着东西可蹒跚地走步;到1岁时可以独立走步。有的小儿运动功能的发育可能比以上规律稍早些或稍晚些。

此外,学说话、学动作模仿等,也都必须选择最适宜的时间,不宜操之过急。

眼不见,心却在想——儿童思维发展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经典案例

欢欢5个月了,此时她手脚的动作和视线之间的变化比以前更协调了。这天,爸爸跟她一起玩。爸爸拿着刚买的布娃娃逗她,她会顺着视线伸出小手作出抓取的动作,并伴有急切的“嗯呀”声。但是,当爸爸把布娃娃藏到背后的时候,欢欢就放弃了,不再去搜寻,视线又重新回到了爸爸的脸上。当爸爸把布娃娃从身后拿出来的时候,欢欢“咯咯”地笑了,并伸手去拿。

7个月时,即使爸爸把玩具藏在身后,欢欢也会试着推开爸爸,努力想拿到那个看不见的玩具。此时,欢欢已经意识到“看不见的东西”依然存在。

心理课堂

在生活中,大多数儿童都表现得跟欢欢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她)会开始寻找“看不见的东西”,这就说明,儿童此时已经开始有了“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客体永久性的概念最初是由皮亚杰提出的,指的是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例如,我们知道:各个客体都是相互独立的物理实体,共存于同一个空间;不管有无生命,客体的存在独立于我们与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独立于我们与它之间所可能存在的各种心理联系。因此,我们能区分施加于客体的动作(如看到、听到或触摸到它等)和客体的物理存在,即便失去了与它的行为联系,但我们并不认为它会自动消失。我们也知道,即使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客体仍可能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总之,成人拥有一个不言而喻的客体观念,知道其他客体与我们一样真实和“客观”,都是在共同的空间中占据一定体积的存在物;客体的存在和行为,均从根本上独立于我们与它们之间的知觉和运动联系。

客体永久性实验

心理视点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最初的婴儿分不清自我与客体,客体对儿童来说只是忽隐忽现的不稳定的知觉图像,儿童不了解客体可以独立于自我而客观地存在。儿童只认为自己看得见的东西才是存在的,而看不见时就不存在了。当客体在眼前消失,儿童依然认为它是存在的,这就是皮亚杰所称儿童建立了“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的建立标志着儿童已把主客体分化开来(年龄约在1周岁),完成了“哥白尼式的革命”,即从以自我为中心变为把自己看成是无数客体中的一个。

哪里的牛奶多——儿童的守恒概念是逐步发展的

经典案例

4岁的贝贝看到妈妈在厨房里忙,便走了进去。在厨房的桌子上放着完全相同的两瓶牛奶。她看到妈妈打开其中一瓶,把里面的牛奶倒进一个玻璃杯里。她的眼睛滴溜溜地转,目光从那只仍装满牛奶的瓶子转回到杯子。这时妈妈突然记起她在一本心理学书上读到的情况,便问:“贝贝,是瓶子里的牛奶多呢,还是杯子里的牛奶多?”贝贝的回答却出人意料,她指着仍装满牛奶的瓶子奶声奶气地说:“这里的牛奶多。”

心理课堂

假如你只有4岁,那你也可能会跟贝贝有一样的答案。因为一般来讲,7岁左右的孩子才能明白同一液体不管倒到什么地方,体积都是不变的。贝贝只有4岁,如果她只是一般的小孩,当她看见瓶子里的牛奶比杯子里的牛奶液面高很多,她会认为是瓶子里的牛奶较多。

守恒实验:儿童还没有形成液体的守恒概念

皮亚杰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如上图所示,向儿童呈现两个一模一样的瓶子,两个瓶子中装有相同数量的液体。在儿童认为两个瓶子装有相同数量的液体后,实验者将一个瓶子中的液体倒入一个比较高但比较狭小的瓶子里,并问:“这个瓶子(较高的一个)里的水与这个瓶子里(比较矮的瓶子)的水一样多、较少还是较多?”4、5岁的儿童经常说较高的瓶子里的水比较多,而7、8岁的儿童已认识到液体的数量没有变化,尽管知觉外表发生了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答案呢?皮亚杰认为,那是因为4、5岁的孩子只注意到高瓶子里液体的高度超过了矮瓶子,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事物变化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维度,不能同时注意事物变化的两个方面或两个维度,因而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下图所示的实验,阐明了物质守恒(物质的数量并不因为其形状或排列的变化而改变)。用五角星进行的实验表明的是数量守恒(认识到所呈现的客体数量并不因为对客体的重新排列而改变)。在典型的数量守恒实验中,先向儿童呈现两排一模一样的五角星,在儿童同意两排五角星的数量是一样的之后,将其中一排摊开。4、5岁的儿童可能会说较长的一排五角星比较多,因为他们专注于一个维度(长度),并且使用的是知觉线索而非逻辑原则,而7、8岁的儿童则能够在心理上逆转运算(移动五角星使其恢复原来的长度)、去中心化(既考虑长度也考虑密度),并且能够使用同一性原则推论出重新排列并不改变一排五角星的数量。

守恒实验举例

心理视点

儿童掌握各种守恒的顺序表

守恒类型基本原理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问儿童

数量守恒(6~7岁)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两排五角星一样多吗?“B行多”(不守恒)“一样多”(守恒)

同类推荐
  • 心理效应与思想工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心理效应与思想工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作者精选136个社会认可的心理效应,从思想工作的角度作出扼要的提示,并提供了经典实验和精彩案例,对思想工作者有实际的指导和帮助。
  • 异类之脑:解码天才与恶魔的行动、思想、心理

    异类之脑:解码天才与恶魔的行动、思想、心理

    关于异类人生、奇特心理、疯狂大脑与神秘历史的关系,你了解多少?罗伯特·卡普兰是澳大利亚著名心理学家、法庭辩护医师,他以名声显赫或恶名昭彰的历史人物为对象,探索这些“非正常人物”的大脑结构如何对其心理疾病产生决定性影响,最终改变了他们的一生,甚至人类历史的轨迹。从达·芬奇到梵高、弗里达,从开膛手杰克到国际间谍、希特勒,从超级作家到亿万富豪、超级骗子……罗伯特·卡普兰对这些机具争议性的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这些对历史造成极端影响的人物都有着超乎寻常的大脑。而且,“变态”的大脑造就了“变态”的心理,进而导致了常人所无法预知的人生走向。罗伯特·卡普兰写就的《异类之脑》这本书,既是一本关于“异类个体”的传奇,又是一本关于“异类大脑”的总结,更是一本关于“异类心理”的探秘。通过罗伯特·卡普兰的缜密梳理,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脑科学新知,发现大脑状态与人类思想、行为的息息相关,见证大脑左右人类历史的神奇力量。
  • 心理学与口才技巧

    心理学与口才技巧

    本书全面系统地揭示心理学在口才技巧中的运用,指导读者把握好沉默的分寸,把握好说话时机、说话曲直、说话轻重和与别人开玩笑的分寸,把握好调解纠纷时和激励他人时的说话分寸,懂得怎样问别人才会说,怎样说别人才会听。
  • 爱的金字塔

    爱的金字塔

    本书是一本讲述如何实现高效的亲子沟通、培养完美的亲子关系,如何从改变自己的思维、态度出发最终改变自己、也改变孩子的亲子教育书。书中结合了两大心理疗派——萨提亚家庭治疗和NLP技术,以NLP模式去探求一种全新的亲子沟通技巧与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找出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和孩子的心理发展模式,从而可以让家长们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亲子沟通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作者为中国首批国际认证NLP导师、中国首位女性时间线治疗师、美国催眠治疗师专业评审委员会授证催眠治疗师。
  • 别说你懂孩子的心

    别说你懂孩子的心

    《别说你懂孩子的心》就是一把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这本书将明确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千万不能怎么做。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无论对孩子还是对你,都是一件幸事!
热门推荐
  • 神级紫荆花牧场

    神级紫荆花牧场

    苦逼的都市保险销售员因为一个神奇的外挂空间,让他从此摆脱了对人低三下四的日子。在美帝买个大大的牧场,创建世界最顶级的美食基地。带着心爱的人探险,发现世界最顶级的旅游胜地。晋阳的口号:想吃世界最好吃的牛肉,来紫荆花牧场;想玩世界上最顶级的沙滩,来紫荆花牧场;想看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来紫荆花牧场;想看世界上最顶级的赛马,来紫荆花牧场。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紫荆花牧场没有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史记故事(导读本)(上册)

    史记故事(导读本)(上册)

    在《史记》的世界里,有明智的君主,有昏庸的帝王,有贤惠的后妃故事,也有残酷的宫廷秘密,还有很多形形色色的臣子和原本不为人知的小人物。在《史记故事(导读本上)》里,你会看到很多有趣的故事,它们会带着你感受几千年前的世界,让你在故事中体验不同的人生,变得更加聪明睿智。
  • 美味才能养生

    美味才能养生

    美味是人类漫长进化过程中与食物形成的默契。只有美味才能滋养我们的身体和精神。美味带给我们的最初冲动打开了通向健康的第一道秘门。几乎所有的美味都来自我们日常饭桌。食物是最好的药。阐释药食同源的博大精深。这样吃,吃出长寿,快乐养生。小麦、大米、肉类、素菜,甚至是调料,每日食用,却有被人忽视的妙用;我们如今的很多病症是源于瞎吃,我们应该遵循老祖宗用生命遴选出来的饮食清单。万物生长有时,智者顺时而取。让食物吃饱饭——充分吸收天地精华与养分,让食物颐养天年——瓜熟蒂落自然熟透,这样才能吃出健康。
  • 快穿女配牵线术

    快穿女配牵线术

    何欣买了系统测试版,进入游戏世界帮助男女主达成HE结局,而主角们总会出各种小状况。眼看任务即将失败,何欣欲哭无泪,急需一个推力。奇妙的是——“推力”他来了!来得悄无声息,来得出乎意料,来得……让她脸红心跳?————————1.全文一对一。2.以游戏世界剧情为主,后期感情戏增加。3.总得来说,是一个平平淡淡夹杂着青春气息的故事。
  • 碧源深深

    碧源深深

    碧源深深描写的是从二三十年代至一九九四年之间,清城朱家所发生的变迁,剧情跌宕起伏,情节险象环生,人物性格各异,敬请期待。
  • 九劫岭

    九劫岭

    你相信梦里有世界吗?你相信梦里有奇遇吗?请让我把你带入梦里的世界,里面一定有你想要的答案。这篇小说引用了中国古典道家神话,与佛教故事,相互串联。文语跳跃性大,百般感悟,自有心意相通。让我们一同遨游,人界、灵界、妖界、冥界、神界、魔界、仙界、佛界、修罗界、天人界。这世界其实很小……
  • 传授三坛弘戒法仪

    传授三坛弘戒法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时光,恰好

    时光,恰好

    明明,是你先动了心;最后,却是我动了情。我宁愿从未遇见过你,现在也不必一直流泪想要忘记。
  • 诡话缠身之人

    诡话缠身之人

    重生一世,叶轩脑中多出了一本金色之书,某一天,他进入了一个奇怪的现实中,同时,他也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