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8200000018

第18章 破译心理深处的学习密码(1)

才女的经验之谈——学习之后要及时复习

经典案例

初三(1)班正在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被同学们称为“才女”的小雪神采奕奕地走上了讲台。

“大家都说我聪明,其实不然,我和大家一样,我的学习靠的是不断地复习和练习,没有学习秘诀,只有熟能生巧。只不过我的学习方法和大家略不同而已。”

她顿了顿,接着说:“就拿英语来说吧,大家每天早晨都会在早读课上背单词、课文,学哪一课,就背诵哪一课,但是一下课就把什么都忘了,考试时还要加班加点,复习以前的全部内容。

“很多同学都很奇怪,我用来背诵单词、课文的时间可能比大家都少,为什么我能记住所学的内容,并且不容易忘记,考试前也不用费很多精力复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其实,我的方法很简单,只有四个字:及时复习。比如英语,在一节课就要结束的时候,我会用几分钟的时间大致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做到基本上理解所讲的内容,能记住多少就记多少。晚上睡觉前我会用大约5~10分钟的时间背诵当天学过的单词或课文,第二天早上我会再用5~10分钟的时间试图回忆并背诵这些内容。到此,两个10分钟并不很长,但我已经完全掌握了所学的新东西。到晨读的时候我会进一步复习,直到背得滚瓜烂熟。两三天之后、一星期之后、三星期之后,我都会再一次复习这些内容。同学们可能会很吃惊,复习这么多次,该要用多少时间啊!其实,每次复习只需用几分钟的时间,学习起来就很轻松。就这样,重复的次数多了,自然就不会忘记了。”

心理课堂

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如识记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

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但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在我们读书时经常有这种感觉,很多内容非常熟悉,但就是回忆不起来。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完全遗忘在患有失忆的人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对自己过去所有的事情都记不起来了,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患有失忆症的人连自己的亲人是谁都不记得了。

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临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永久遗忘在生命里更是经常发生,比如,小时候的一些事情,我们小的时候可能会记得,但长大以后也许记不得了,也没有心情去记了,便是永久的遗忘。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通过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

艾滨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例如,在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就达到了41.8%,而在31天之后遗忘仅达到78.9%。根据这个研究,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还将实验的结果绘成曲线,这就是著名的艾滨浩斯遗忘曲线(如下图所示)。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后来很多人重复了他的实验,所得结果和艾滨浩斯的结论大体相同。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这个规律就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最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心理视点

俄国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不要等墙倒塌了再来造墙。”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遗忘曲线应用的精髓:及时复习。遗忘规律要求我们学习之后要立即进行复习,加强记忆,并且以后还要再复习几次,但复习的时间间隔可以逐渐增加。比如学习的第一天后进行第一次复习,三天后再复习一次,下一次的复习则可安排在一周之后,以此类推。不管间隔时间多长,都要在发生遗忘的时刻及时复习、克服遗忘。

艾滨浩斯遗忘曲线是他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此遗忘曲线并不考虑接受试验个人的个性特点,而是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

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滨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自己的遗忘规律,在大量遗忘尚未出现时及时复习,就能收到巩固成绩的效果。

小考挺好的,大考就失常——走出詹森效应的怪圈

经典案例

某报曾经接到一位学生家长发来的“求救”邮件:“我的孩子即将参加高考。想想三年前孩子中考时的情况,我不由得忧心忡忡。三年前,我的孩子在班级乃至学校都是佼佼者,但他比较内向,心理素质较差。这个缺点给他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平时成绩很好,一到大考就一落千丈,中考成绩‘超低水平’发挥,只勉强考上了普通中学。孩子没办法面对这个现实,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消沉了许久。现在,三年过去了,我的孩子在这所普通中学表现很好,年年都获得‘三好生’称号。如果正常发挥,孩子上本科甚至重点都没问题,但如果改变不了心理素质差的毛病,成绩难以预料。我们真担心,在高考那种更紧张的气氛中,孩子能否承受得住。真希望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

还有一名学生,连续两年参加高考,均因在考场上过度紧张而落榜,而按平时的考试成绩,他是完全可以进重点院校的。第一次高考,考数学时,有一道题他平时没见过,因此紧张起来,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神情慌乱、双眼模糊看不清试卷,结果本来是特长的科目却考得一塌糊涂,最后以3分之差落榜。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他又走进了高考的考场。但一进考场,他又被笼罩在一种无形的紧张气氛中,明明会答的题目,甚至平时熟悉的题目都变得陌生起来,待走出考场才恍然大悟,结果又以7分之差落榜……

心理课堂

詹森是一名运动员,他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每次测试成绩都很好,但是他却连一枚奖牌也没拿过。这是因为他一到了赛场上就连连失利,根本发挥不出平时的水平。人们借此把那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竞技场上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名列前茅的学生在高考中屡屡失利,发挥异常,饮恨败,细细听来,“实力雄厚”与“赛场失误”之间的唯一解释只能是心理素质问题,主要原因是得失心过重和自信心不足造成的。有些人平时“战绩累累”、卓然出众,造成一种心理定式: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再加之赛场的特殊性,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厚望,使得其患得患失的心理加剧,心理包袱过重,被如此强烈的心理得失困扰,怎么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呢?另一方面是缺乏自信心,产生怯场心理,束缚了自己潜能的发挥。

心理视点

在考试中,如何才能避免“詹森效应”呢?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考试并不神秘,也并不可怕,它和平时考试一样,不仅是检验知识水平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心理素质的大考,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

第二,要平心静气,走出那狭隘的患得患失的阴影,通过积极的自我想象,体验过去的成功经验,以唤起自己良好的情绪。不贪求成功,只求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许多考试焦虑、紧张的学生经常对自己或别人说:“我在重要考试中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成功。”“如果我在重要的考试中失败,我就会没有价值,别人就会看不起我,我会很没面子。”“如果考不好,我的前程算是毁了。”这些话纵然能增强他们考好的决心,但也容易引起焦虑,不利于正常水平的发挥。要想避免“詹森效应”,在平时就应当注意矫正学生这些不正确的想法,使他们养成以平常之心对待考试的良好习惯,减少紧张情绪,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第三,加强综合训练,提高考试策略。平时小考针对的是部分知识,大考往往着眼于前后知识乃至各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学生需要加强对各种知识的整合理解和灵活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有效应对综合问题的策略。此外,还需要对以往大考的表现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寻找对策。

第四,家长和老师要保持平常心。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期望过高也可能给孩子带来压力,所以,应当调整过高的期望。应当明白,其实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而不仅仅是“你一定要考第一”等诸如此类的话。除此之外,家长和老师还应以平常心态去对待正式考试,否则,势必增加考生的心理压力,因为他们觉得如果考不好,会对不起家长和老师。

第五,正确地认识自己。纵看自己,平时成绩一直领先,基础扎实,一分耕耘会有一分收获;横看他人,他易我也易,我难他也难,何足为虑?还是听听一位高考生的心里话吧:“离高考还有一百天的时候,因模拟成绩忽高忽低,无法容忍学习成绩上的挫折,对自己没有了信心。后来,干脆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放手一搏,反而不经意地取得好成绩。以前总以为‘风云难测’,成绩好坏随机遇而变;如今细细想起来,失误还是自己的心理素质问题,得失心过重而自信心不足。”在这一点上,与詹森颇为相似。这位同学的话可谓中肯,道出了不少同学的心声。

考场是无硝烟的战场,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较量,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树立自信心,你最终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成绩为何总在10名左右徘徊——学习原地踏步时需转换学习目标

经典案例

小韦是某重点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他认为自己属于那种学习不很卖力又有些小聪明的学生。高一、高二学习马虎,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但成绩都能保持在班级10名左右,发挥较好时甚至能进入班级前5名。父母、亲戚、老师、同学都说他潜力很大,上高三后会进步很快,可望进入国内名牌大学,甚至可以向清华、北大冲刺。对此,他也颇感自负。

进入高三后,他真的洗心革面,抛弃以前的所有陋习,全身心拼了起来。可是,两个多月了,每次考试还是10名左右,最近一次考试排班级19名。这样的成绩,考清华、北大甭提了,就是进重点大学都有问题。家人着急,他自己也“头悬梁、锥刺股”,靠补品支撑着熬到深夜一两点钟。可是成绩并不呈上涨势头,而且一拿起书本头就嗡嗡直响,听课时也会莫名其妙地走神,注意力总集中不起来,好像有劲却怎么也使不上。小韦开始怀疑过去大家对他“聪明”的评价是对他的嘲讽,怀疑自己的潜力已挖掘殆尽。

心理课堂

小韦同学所苦恼的问题是“学习努力了,成绩却上不去”。这种学习成绩在一个较长时期上不去也下不来,总在原地徘徊的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学习的“高原现象”。实际上,这种现象十分正常,它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阶段。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体验,在学习的时候,刚开始进步很快,可达到一定水平后却维持现状,学习成绩没有提高甚至有下降趋势,这时就出现了“高原现象”。

试想一下,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是否有过同样的停滞不前的经历呢?有关研究表明:词汇量的多少明显影响到我们阅读能力的高低。但是当掌握的词汇量达到3500~4500个的时候,就会出现第一次高原现象,平均滞留时间为8个月左右;达到6500~7500个时,出现第二次高原现象,平均滞留时间为12个月左右;当词汇量达到了9500~10500个的时候,第三次高原现象就出现了,平均滞留约18个月。

高原现象是学习成绩一时性的停顿现象,它与生理的极限和工作效率的绝对顶点是不同的。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在学习过程中都必然存在高原现象,例如,在布瑞安等人的实验中,被试的成绩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高原现象。那么,为什么会产生高原现象?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高原现象呢?

这是因为学习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其中既有促进的,又有阻碍的,两种力量相匹敌即产生这种现象。具体来讲,当学习一段时间后,好奇心已满足,学习兴趣不如刚开始的时候那样强烈,学习动力随之下降;也许是目前使用的学习方法已不再适应这一阶段学习的要求;也许是生理状况欠佳,精力不够充沛;也许是原来形成的知识结构网络不适合进行新的学习……诸多因素,致使我们的学习停滞不前。

心理视点

我们应该怎么克服这种高原现象呢?

第一,合理调整大脑中贮存的知识,使之条理化,以便在进行新的学习时可以顺利地提取出来加以运用,并可迁移到其他方面。

同类推荐
  • 你的素质决定你的年薪

    你的素质决定你的年薪

    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员工的素质才是真正制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可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就是员工素质的竞争,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提升员工的素质作为当务之急。在企业中,员工能否获得较高的薪酬,获得企业的青睐,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不仅受能力、机遇、人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员工自身素质的制约.员工只有修炼自己,完善自己的职业素养,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高素质的员工,才能获得自己理想的薪资待遇。每个员工都要记住:工作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年薪也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 我没疯,我只是与众不同

    我没疯,我只是与众不同

    这真是一个疯狂的世界,有那么多看似“不正常”的人在手舞足蹈,精神病人的世界也许我们不懂,但实际上,没有谁生下来就愿意自己“有病”,生活的背景、家庭的教育模式以及遗传的因素,都可以左右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如果我们深入探索一下,看到了他们那些反常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本书选取了24个不同的类型故事进行讲述和深入的剖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那些不被关注的,缩在阴影里的一群人的生活和心理。事实上,精神病患者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多彩,充满单纯的美好。
  •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此卷包含七部分内容,是弗洛伊德关于美学方面的重要论著。《戏剧中的变态人物》(1942)以精神分析观点解释了戏剧活动。《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1907)揭示了压抑、幻觉、梦的形成。《作家与白日梦》(1908)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幻想活动。《达·芬奇的童年回忆》(1910)介绍了达·芬奇童年以来的感情生活,分析了其性心理的发展,阐释了他的艺术与科学活动的心理起源。《米开朗基罗的摩西》(1914)阐释了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摩西这一艺术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928)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艺创作。《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1926)指出了精神分析技术不是神秘的,更不是医生的专利。
  • 20几岁要懂点心理学

    20几岁要懂点心理学

    这本《20几岁要懂点心理学》共分十八章,全书内容丰富全面,技巧实用,可读性强,以理论联系实际,以事例为佐证,贴近现实生活,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及其在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应用,教你学会应对各种心理学困境,洞悉人性;掌握快速透视对方内心、迅速赢得他人喜欢、获取对方信任和赞同、让他人心甘情愿帮忙的心理技巧。同时,书中介绍了最有用的经典心理学定律,让你打破思维定式,走出竞争困境,学会利用心理力量赢得幸福与成功;色彩心理学将带你走进色彩的世界,认识色彩与心理学的神秘联系,透过色彩斑斓的表象认识周围的世界并看透背后的真实。
  • 犯罪现场调查

    犯罪现场调查

    本书选取了FBI办案史上轰动世界的21件大案,直击一线犯罪现场,通过对案发现场的层层剖析,对嫌疑人的深入调查,对案件背后故事的深挖,全方位还原了惊心动魄的案发经过,让读者在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案情中,体验酣畅淋漓的烧脑破案思路,从而成为真正的破案高手。本书适用读者:对犯罪和推理破案感兴趣的读者;警察、法官、检察官、狱警、律师等职业群体。
热门推荐
  • 纸片生物

    纸片生物

    二维文明的科学家无论如何努力,也难以一窥三维世界的真相,可这个二维宇宙对三维世界来说,居然只是一个用来二向化的实验场地。我们的世界会不会也是这样?
  • 太极英雄传

    太极英雄传

    主人公杨露禅(公元1700年—1872年)字露禅,别号禄缠,名福魁,直隶永年县人,年轻时慕河南温县陈氏拳名,往投陈长兴门下学太极拳。他天资颖异,秉性坚毅,终于尽得陈氏拳法之秘,次与陈家诸徒较量武功,皆败之,师惊其才,遂飞授秘术。数年后,以能避强制硬之力见长,“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人称“治绵拳”。后至京师,任旗营武术教习,名震朝野,有“杨无敌”之称。曾与董海川较手,名望极高。其子班候、健候,自幼秉父教,均卓然成为名拳家。
  • 萌妃甜妻:冷王的俏娇丫头

    萌妃甜妻:冷王的俏娇丫头

    她与他梨树下想见,便从此沦陷。那年她身中剧毒,他为她寻遍名医,却不想将她推入水深火热之中。那年她昏迷不醒,他在床边后悔自责。昏迷中她总是做一个奇怪的梦,梦里男子看不清长相,却异常熟悉。待她醒来,不过数日,他却要娶她人为妻。她一怒之下不辞而别,远走他乡。到底是前世的纠葛还是命运的额轮回?“为什么……你还不来……我就在这儿……等你……”恍惚中,她又听到了那微微的呼唤
  • 独佳闪婚

    独佳闪婚

    格霏霏趴在住处阳台上观察,楼下新来的保安小哥哥腿长颜值佳还很上进。“小哥哥。我们交个朋友,谈谈人生。可好?”“不好。”“小哥哥。我洗衣做饭,你洗碗拖地。可好?”“好吧。”2月14日那天,《钻石杂志》爆料,本国第一总裁脱单!闺蜜哭天喊地向格霏霏诉苦说她被国民老公抛弃。格霏霏开导闺蜜:“这男人手上的戒指,不贵。他肯定是开皮包公司赚得没你多,还到处欺骗无知少女。更可恨的是,他的名字居然和我老公名字一模一样。”......
  • 诸葛亮传奇

    诸葛亮传奇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国家陷入了分裂割据局面。一介布衣刘备,自称是汉室血缘,中山靖王刘胜以后,流离失所,戎马终身,最后在诸葛亮的全力辅佐之下,才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 挑担茶叶上北京

    挑担茶叶上北京

    《挑担茶叶上北京》是刘醒龙的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从题材、人物形象到艺术风格等方面,反映出刘醒龙中篇小说很多共通的特点。刘醒龙热衷乡土题材,他的中篇小说多关注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存状态,以一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作为主人公,突破非黑即白的人物形象设定,血肉丰满,充满生活气息,在艺术创作上有着明显的现实主义的风格。
  • 真实电影

    真实电影

    在真实电影里,去跑,去跳,去做一个华丽的倒挂金钩!
  • 半妖红颜

    半妖红颜

    李诗梦,爹娘被杀,一门惨死,流落人间,潦倒度日。一朝变化,再临风口浪尖。不求高居人上,不求长生不死,只求报了血海深仇。一不小心,竟重振了轩辕门?!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勃列日涅夫时代

    勃列日涅夫时代

    本书像一幕史诗大剧,一幕幕活剧给读者带来前苏联由“升平”到衰败的真相和启发。苏联解体之后,当年严密封锁、讳莫如深的秘密档案次第开放,使得本书所涉及的史料丰富而翔实,加之作者作为作家和政论家,独具敏锐的目光和洞察力,对人物、事件的分析、评判深刻而独到,颇富参考价值。作者是新闻记者出身,文笔生动,冷峻幽默,让人在沉思中兴味盎然。本书俄文版出版于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