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85700000010

第10章 揣着明白当糊涂:消费与经济学(1)

大瓢为什么无用——使用价值

【轶闻趣事】

《逍遥游》讲了一个“大瓢无用”的故事。

惠施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粒大葫芦种子,我把它种了下去,没想到培育出来的葫芦太大了,竟然能在里面存放五石粮食。我想用它来存水,可是这皮太脆,没有力量承受;我把它剖开当瓢用,可是它太大,没有水缸能够容纳它。它太大,大到了无所适用的地步,所以我一生气,就把它给砸碎了。”

庄子笑笑说:“以我之见,不是瓢大而无用,而是先生不懂得如何使用。您没有听说过吗,过去宋国有一个人,善于配制不龟手的药,正因为有这种技能,所以他家世世代代都在从事漂洗纱絮的工作。有一位南方的客人听说这件事后想花百方金子买他家的药方,这个家族的人聚在一起商量起来。大家都说:‘我们家世世代代从事漂洗纱絮工作,一年下来顶多不过挣几方金子。现在只是出卖不龟手的药方就能得到百方金子,这么好的事情哪有不做的道理呢?’于是便把药方卖给了人家。那位客人将这个方子献给了吴国的国王。后来,吴国与越国进行水战,用这个方子制药,涂在手上防冻裂,而越国将士却个个皮裂指肿,难以使用兵器,被吴军打得大败而逃,最后只好向吴国献地乞降。同样一种药方,作为一种不裂手的技术,并没有发生变化,可是一种人用这漂洗纱絮,而另一种人却能用它扩展疆域。这是在使用方法上的区别呀。现在先生有一个可放五石粮食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剖开做成小舟漂浮于江湖之上,而却在那里为其没有用处而犯愁呢?”

【经济学聊天室】

庄子重点论述了大瓢的使用价值,大瓢不能存放粮食,不能当普通的瓢用,但是仍旧有它的使用价值——可以做成小舟。

简单来说,使用价值就是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如粮食能充饥,衣服能御寒。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之一,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形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空气、草原等自然物,以及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我们为什么要购买某种物品,其背后的原因在于这种商品具有某种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一切商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之一。任何物品要想成为商品都必须具有可供人类使用的价值;反之,毫无使用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成为商品的。

实际生活中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物品的使用价值总是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因而是在人与物之间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中产生的,离开了这种关系,物品就无所谓使用价值。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一种商品时,的确只对该种商品的具体的有用性感兴趣,即看中的只是商品的具体的使用价值。消费者之所以购买粮食,是因为粮食可以满足吃的需要,之所以购买衣服,是因为衣服可以满足穿的需要。

通常情况下,同一事物蕴涵着多种使用价值;同一使用价值又可由多种事物表现出来;同一事物对于不同使用主体可表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事物对于同一使用主体在不同使用时间或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又可表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价值是不同于交换价值的:首先,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交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其次,使用价值是永恒的范畴,交换价值只有在商品上才能得到体现。再次,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交换价值的存在为前提,而具有交换价值的物品必定具有使用价值。最后,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获取交换价值,商品消费者是为了获取使用价值,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二者的矛盾。

使用价值反映了事物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大千世界里各种事物以千姿百态的使用价值为人们所喜爱,构成了人们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内容,人们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这些事物的使用价值。

【知识链接】

使用价值度量的基准尺度

(1)使用价值度量的基准尺度(食物能量):将特定的产地、品种、耕作方法、贮运方法、等条件规定的大米(或面粉),定义为使用价值度量的基准尺度。

(2)使用价值度量的第二基准尺度(贵金属):由于某些贵重金属(如黄金、白银等)具有较稳定的物理与化学特性、较好的可分割性和易贮运性、较高的使用价值密度等优点,因此可作为使用价值的基准尺度的替代物,即“第二基准尺度”,来弥补基准尺度的不足。

(3)使用价值度量的第三基准尺度(货币):选取一个使用价值基准尺度的法定货币符号作为第三基准尺度,来代表使用价值的基准尺度或第二基准尺度,如人民币元、日元、美元等。

房子买贵了为什么还如此高兴——消费者剩余

【轶闻趣事】

在南北朝时,有个叫吕僧珍的人,世代居住在广陵地区。他为人正直,很有智谋和胆略,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而且远近闻名。因为吕僧珍的品德高尚,人们都愿意和他接近和交谈。

同时代有一个名叫宋季雅的官员,被罢免南郡太守后,由于仰慕吕僧珍的名声,特地买下吕僧珍宅屋旁的一幢普通的房子,与吕为邻。一天吕僧珍问宋季雅:“你花多少钱买这幢房子?”宋季雅回答:“1100金。”吕僧珍听了大吃一惊:“怎么这么贵?”宋季雅笑着回答说:“我用100金买房屋,用1000金买个好邻居。”

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千金买邻”的典故,

【经济学聊天室】

“1100金”的价钱买一幢普通的房子,相信任何一个经济人都不会做出如此选择。但是宋季雅却认为很值得,因为其中的“1000金”是专门用来“买邻”的。也就是说,“1100金”符合宋季雅的消费期待。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引出消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所愿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在西方经济学中,这一概念是马歇尔提出来的,他在《经济学原理》中为消费者剩余下了这样的定义:“一个人对一物所付的价格,绝不会超过,而且也很少达到他宁愿支付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因此,他从购买此物所得的满足,通常超过他因付出此物的代价而放弃的满足,这样,他就从这种购买中得到一种满足的剩余。他宁愿付出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是这种剩余满足的经济衡量。这个部分可以称为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愿意出的最高价格并不一定等于供求双方决定的市场价格。消费者剩余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的实际支付

举个例子来说:

在一场纪念猫王的小型拍卖会上,有一张绝版的猫王专辑在拍卖,小秦、小文、老李、阿俊四个猫王迷同时出现。他们每一个人都想拥有这张专辑,但每个人愿意为此付出的价格都有限。小秦的支付意愿为100元,小文为80元,老李愿意出70元,阿俊只想出50元。

拍卖会开始了,拍卖者首先将最低价格定为20元,开始叫价。由于每个人都非常想要这张专辑,并且每个人愿意出的价格远远高于20元,于是价格很快上升。当价格达到50元时,阿俊不再参与竞拍。当专辑价格再次提升为70元时,老李退出了竞拍。最后,当小秦愿意出81元时,竞拍结束了,因为小文也不愿意出高于80元的价格购买这张专辑。

那么,小秦究竟从这张专辑中的得到什么利益呢?实际上,小秦愿意为这张专辑支付100元,但他最终只为此支付了81元,比预期节省了19元。

这节省出来的19元就是小秦的消费者剩余。一般来说,在购买商品时,每个购买者都希望以低于自己支付意愿的价格买到商品,而拒绝以高于支付意愿的价格购买该商品。而宋季雅之所以愿意出“1100金”购买房与吕僧珍比邻的房屋,是因为“1100金”仍是在自己的可接受价格范围内。

消费者在买东西时对所购买的物品有一种主观评价。这种主观评价表现为其愿意为这种物品所支付的最高价格即需求价格。决定这种需求价格的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消费者满足程度的高低,即效用的大小;二是与其他同类物品所带来的效用和价格的比较。

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来衡量消费者购买并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所得到的经济福利的大小。消费者购买和消费物品或劳务是为了得到经济福利,一种物品或劳务给消费者带来的消费者剩余越大,即市场价格越低于消费者愿意出的最高价格,消费者就越愿意购买;反之,如果市场价格高于消费者愿意出的最高价格,那么消费者就会认为购买该物品或劳务不值得,或者说消费者剩余为负数,那么消费者就不会购买。

在市场经济中,很多商家为了让自己赚取更多的利润,会尽量让向消费者剩余成为正数,于是采取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购买商品。

【知识链接】

支付意愿

是指消费者为购买某件物品而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它用来衡量买者对物品的评价是多少。一般来说,在购买商品时,每个买者都希望以低于自己支付意愿的价格买到商品,而拒绝以高于他支付意愿的价格买该商品。

生产者剩余

是指卖者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得到的价格减去卖者的成本。如电影公司提供一部电影的成本是5元,可票价是20元,那么生产者剩余是15元。生产者剩余是衡量生产者所得到的额外利益。

价格越高为什么越要去买——吉芬商品

【轶闻趣事】

美国人罗伯特·西奥迪尼写的《影响力》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处旅游胜地,新开了一家售卖印第安饰品的珠宝店。由于正值旅游旺季,珠宝店里总是顾客盈门,各种价格高昂的银饰、宝石首饰都卖得很好。唯独一批光泽莹润、价格低廉的绿松石总是无人问津。为了尽快脱手,老板试了很多方法,例如把绿松石摆在最显眼的地方、让店员进行强力推销等。

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徒劳无功。在一次到外地进货之前,不胜其烦的老板决定亏本处理掉这批绿松石。在出行前她给店员留下一张纸条:“所有绿松石珠宝,价格乘二分之一。”等她进货归来,那批绿松石全部售罄。店员兴奋地告诉她,自从提价以后,那批绿松石成了店里的招牌货。“提价?”老板瞪大了眼睛。原来,粗心的店员把纸条中的“乘二分之一”看成了“乘二”。

【经济学聊天室】

按照正常的供求规律,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但是为什么绿松石的价格贵了一倍,却为什么销售一空呢?原来供求关系也是有例外的。我们不妨了解一下价格上升,需求量上升的商品——吉芬商品。

英国学者罗伯特·吉芬19世纪在爱尔兰观察到一个现象:1845年,爱尔兰爆发了大灾荒,虽然土豆的价格在饥荒中急剧上涨,但爱尔兰农民反而增加了对土豆的消费。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吉芬,就把吉芬发现的这种价格升高而需求量也随之增加的经济现象叫做吉芬现象,简单地说就是越买越高。

而爱尔兰的土豆吉芬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在饥荒这样的特殊时期,面包、肉类、土豆的价格都上升了,但人们的收入大大减少,更买不起面包、肉类,相对便宜的土豆便成为人们的首选,这样对土豆的需求反而增加,使得土豆的价格增长比其他食品类的价格增长更快。

单就一种现象而言,天底下到处都有吉芬商品或者吉芬现象。很多“北漂”的人们选择在北京城郊结合部租房子住,但是那里的居住环境比市区要差,交通也不太便利,其房屋的性价比也比较低,房屋一般比较简陋。但是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乡结合部,其背后的原因就是,虽然城乡结合部的租房价格不断上涨,但相比主城区而言价格还是比较便宜,对于刚刚在北京立足的年轻人来说,选择在这里租房还能享受到相对便宜的房租,哪怕房子的性价比并不高。

其实在股票市场上也存在吉芬现象,如某一种股票价格上扬的时候,人们都会疯狂抢购这种股票。而当一种股票的价格下跌的时候,购买这种股票的人反而很少,拥有的人也希望尽快抛出去。人们越高越买,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股票价格升高,说明投资者有利可图。

经济学家认为,吉芬现象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反常现象,是需求规律中的例外,但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人们无法回避的。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吉芬现象总是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当年的爱尔兰,人们越高越买是人们在贫困中为了维持生存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在非常灾难时期,人们越高越买是出于一种恐慌心理,害怕以后价格会涨得更高。而一些首饰、服装、礼品等,人们越高越买则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价,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吉芬现象还常常被商家利用。比如在“非典”时期,个别商家就是利用了人们的恐慌心理,哄抬物价。为了适应人们送礼的需要,商家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了高价礼品,价格越高,越能够显出对送礼对象的高度重视。于是中秋节出现上万元一盒的月饼,饭店里出现数十万一桌的饭菜也就不足为奇了。

【知识链接】

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 需求量随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上升而增加的商品称为正常商品。需求量随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上升而减少的商品称为低档商品。

同类推荐
  • 经济学不是教你诈

    经济学不是教你诈

    最见怪不怪的生活案例和最意想不到的趣味解读,为你揭开日常生活中鲜为人知的经济学秘密和潜规则。
  • 订阅:数字时代的商业变现路径

    订阅:数字时代的商业变现路径

    数据显示,年轻人现在每天看视频的时间已经超过电视。YouTube平台每天的视频观看总时长超过10亿小时,这个数字还在增长。数字视频牢牢占据着人们的注意力。数字时代如何实现创意变现?视频平台如何提升自己的品牌认知和广告号召力?想要在这个庞大的媒体生态中占据流量入口,你需要先了解YouTube。在过去的10年里,互联网视频平台YouTube已经像60多年前的电影、广播和电视的发明一样,深刻地改变了媒体和娱乐产业。长期以来,媒体行业主要依赖三种收入来源:广告、交易和订阅。而订阅服务在智能手机的推动下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成为移动经济的主导商业模式。YouTube作为订阅模式的探索者,如何推动内容创新,视频分发的逻辑是什么,如何增加订阅,如何取悦广告主又不让粉丝反感?这本书是了解数字时代新型商业模式的第一手资料。
  • 把房子彻底说清楚

    把房子彻底说清楚

    涉足地产十五年老总决定退出江湖,誓把房子这玩意彻底说清楚。一本让中国购房族欣喜若狂热切追捧的奇书。一本让地产商炒房团咬牙切齿恨不得跨省追捕的牛书。房老祖从方方面面揭示中国地产的重重黑幕。以简单通俗,诙谐有趣的文笔,一节节地掀开隐匿层层的神秘行业面纱。本书共分为五大部分:选房、买房、验房、贷款、投资。物业等。每一部分加入鲜为人知的黑幕与许多真实案例……
  • 笑话中的经济学

    笑话中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学问。具体说来,就是研究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如何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在各种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际条件的制约下,选取代价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那种选择。本书可谓是雅俗共赏。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可以借助一个个笑话所蕴涵的道理,轻松地理解原本“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满足“学点几经济学知识”的愿望;对于经济学的专业人士来说,读这本书则可以增加一个新的认识角度——原来经济学也可以如此“演义”,如此“娱乐”,权当闲暇之余的休闲阅读。
  • 可持续发展目标使用手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可持续发展目标使用手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可持续发展司为帮助各级政府(国家、地区政府和基层政府)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而编写的手册,参考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相关经验,为各国更好地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指导性原则。
热门推荐
  • 商治天下

    商治天下

    公交坠江,灵魂出窍,张钺穿越到了大汉吕后初年,且看他是如何以卓越而独特的经济学视角,助推文景盛世。
  • 十年陆北情笙

    十年陆北情笙

    “如果有一天我把你忘了怎么办。”“倘若真的有那么一天,我把最重要的你忘记了。我想我肯定会后悔,那一定不是我愿意的。但,我请你不要为了那样一个不负责任的我,回头。我希望你可以像曾经没有我的时光那样,好好继续自己的生活。”十年之前,顾笙笑遇上了一个如春风般的少年;十年之后,时间定格在了那张少年绝美的笑靥。她盛装出席婚礼。却被一场车祸夺去了她最重要的一部分记忆;睡梦中,脑海里不断的回荡着心痛的一幕:“陆北凛你不是说过,这辈子最爱、最想娶的女人是我吗?怎么你要失言了?”她微笑着,动人的妆容下掩盖着一张痛彻心扉的脸;目光平静的注视着新郎新娘交换戒指后,头也不回地离开教堂。
  • 秦牧散文

    秦牧散文

    秦牧是当代杰出的散文大家,本书精选了作者散文佳作57篇,包括《社稷坛抒情》《古战场春晓》《叭儿狗与仙人球》等,全面体现了作者散文创作的概貌。
  • 穿越丹炉的修行生涯

    穿越丹炉的修行生涯

    当法器版本的加特林被陈天昊炼制出来的时候,他知道,这个修行界要被他玩坏了。群号:715544437(欢迎来炼丹)
  • 为清官

    为清官

    一朝祸来,裕家被奸人构陷,引得圣上大怒,满门抄斩。裕家9岁稚子,早年拜师学技,幸得逃过此劫,却只能隐姓埋名。他发誓,他一定要洗净裕家冤屈,还裕家一个公道。他在这条路上奔波的时候,他发现,之时间太多腌臜事了。“民间有申不完的冤,世间有平不完的怨。”那又何妨?这苍穹上再污浊又怎样?我定会尽此生全力还这苍穹上,原有的清明。
  • 倾歌令

    倾歌令

    三月十三。坊间传言倾歌令丢失的日子,与玄僧预言的半分都不差。一道素光,十九岁孤女苏倾穿越瑞朝,误打误撞与传国宝物惹上千丝万缕牵扯,千年岁月如梦过,只贪与子渡红尘。一骑青尘,公子温润如玉,雍容气度之下心机百转步步为营,鹿洲四月荼靡香梦,花事已尽却逢君。为寻倾歌逍遥江湖,他人情事如灯火,反照亮自己前行之路。可愿将心付与,此生相誓?倾歌令是世上最好的东西,亦是世上最坏的东西,或者世上最好,最坏的东西,到头来都只是虚无。苏倾,我们此生,不虚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别让求职卡在面试上

    别让求职卡在面试上

    面试是一件大事。能否得到喜欢的工作,能否进入心仪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你的事业,甚至一生。而成功的面试,则是这一切的开始。 本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针对如何进行职业选择与规划,如何做好面试准备,如何提升个人形象力,如何表现良好的礼仪修养,如何灵活应对面试题,如何展示个人特质,以及如何更好地把握面试机会等面试问题进行了总结,并辅之以诸多面试案例以及名人名企用人观、招聘实例,为广大求职者提供了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的面试指南。 无论你是求职“菜鸟”,还是职场“大虾”,我们都希望本书能够给予你指导和借鉴,帮助你克服面试时的畏惧和困惑,避免面试中的常见错误,有的放矢地提前准备,提高面试应对水平,在面试中更好地发挥,成功实现自己的求职梦想。
  • 被风沙掩埋的归路

    被风沙掩埋的归路

    仲秋时节,三塘湖戈壁上黑色沙砾被太阳晒得能烤熟鸡蛋、烙熟大饼。我身上的汗昼夜难干,一天不擦身,手就能搓下来一层油泥。地处三塘湖盆地的老爷庙海关路口,有位身穿蓝色蒙古袍、头戴小礼帽、脸膛跟戈壁上沙砾一样黝黑、嘴唇干裂得流血、年近八旬的老人,手里拿着一块木牌,每天蹲在毫无遮挡的烈日下,从早晨一直蹲到太阳落山。木牌上写着黑字:我名叫刘万顺,家原住新疆镇西汉城北街魁顺巷赵家大院,民国三十六年(1947),拉骆驼离开家乡去包头,返回途中在风沙里迷路误入外蒙古。
  • 人间青山路

    人间青山路

    短篇整理合集人间悲与痛世间情与爱你爱的人我爱的物皆在人间青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