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87900000020

第20章 立学:习先生求知为学之道(4)

修改稿样的工作一直进行到中午12点。整个下午的时间,他用来摘记备忘录和写信,在信上和朋友们探讨艺术上的问题。

吃过晚饭,他要对晚饭以前的一切略作总结,更重要的是,对明天要写的章节进行细致缜密的推敲,这是他写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晚上8点,他放下了一切工作,按时睡下了。

巴尔扎克精确地计算自己的时间,毫不浪费,数十年成就了他的《人间喜剧》。伟大著作是汗水和时光凝结的精华,是那样善良动人。时间,对于懂得它意义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珍惜时间的人永远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总是在浑浑噩噩地浪费生命。

时光的流逝如天上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无人能力挽狂澜,令时光回转,那种无情离去既无比残酷、又让人莫可奈何。它能让英雄成须叟,发白如丝,也能让美人成老妪,容颜垂暮。它是一把无情的刀,在每个人的脸上留下深刻的岁月印痕。

元代戏曲家高明在戏文中写道:“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时间的流速的确难以估计,莫可名状。树枯花谢,仍有再青再红之时;燕子归去,仍有春回之日;人的生命结束,恐怕再难有“翻身”的时刻。犹如朱自清所说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了。当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

孔子曾立川上,发出无限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正是日更月替、时间无止、从不等人的真实写照。前人为了让我们懂得时间的珍贵,留下“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谆谆告诫。即便是黄金,也买不回半分时光。我们每个人都是挣扎在时间洪流中的一粒粟,无法挣脱,若是不想随波逐流,便绝不能把宝贵的光阴虚掷,应抓紧每分每秒。面对流水无情般的岁月,季老认为我们能做到也只有“一寸光阴不可轻”,才不致让弹指间消逝的生命变得索然无味。

不要让灵感与自己擦肩而过

闭门造车,焉得出而合辙?别人的文章不读,别人的观点不知,别人已经发表过的意见不闻不问,只是一味地写去。这样怎么能推动学术的前进呢?

——季羡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看山,变化多端,意境无穷。有人说,写文章便要有苏轼描写山的意境,若是直白陈述,刻板说理,毫无新意,就好像空嚼白饭一般无味。季老做了多年的学者,写过不少文章,也非常赞同写文章应有创新、有韵味的观点。他认为,大部分的著作当中,字里行间是能找到新意的,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也很有新意,这些新意会给人们很多启发,一些人会根据启发实现再创作,写出更有创意的书籍和文章,由此,新意也就变得生生不息,人们的创造性见解也便不断。

人在治学时需要这种创新精神,其实做任何事情,创新都不能少。然而,常有些人因为固守陈规,将自己规定在一个范围内,最终反而埋没了自己的才华。

清朝乾隆年间,有两位书法家。一位是刘石庵,他极认真地模仿古人的笔墨,要求每一笔每一划都酷似某位书法家,后来他竟连哪一笔是自己的,哪一笔是他人的都搞不清了。而另一位是翁方纲,他不仅苦苦练习,还要求每一笔每一划都不同于古人,追求自然活泼,不拘一格。在当时,翁方纲的书法备受人们喜爱,因为他敢于创新,追求新的书写手法,而刘石庵的书法却无人问津。

其实,古人的优秀诗词、书法、绘画等作品之所以能流芳百世,是因为他们敢于创造自己的风格。颜真卿创造颜体,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的先河,苏轼成为豪放派的鼻祖。他们的诗词歌赋、墨宝国画正是由于他们敢于创新才流传下来,乃至为今日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显而易见,创新对于任何人、任何事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是一切新事物的来源。大部分人在做事情的时候都不想流于世俗,然而,创新的灵感并不容易找到。季老说,创新有时候是天上掉下来的,但这种灵感绝不是人人都有的,而是善于思考和观察的人才能得到。

一百多年前,医生们虽已经能够进行外科手术,但是死亡率依旧非常高。明明手术很成功,伤口却很容易发红发肿,化脓溃烂,最后痛苦地死去。医生们搞不明白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怎么防止感染。

英国医生李斯特是一个很出色的外科医生,虽然他的外科技术很高,但也无法防止病人手术后的感染,经常眼睁睁地看着病人死去。苦恼的李斯特一直在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其他外科医生不同的是,他的目光并没有仅仅局限于外科手术这一狭小的范围内。有一次,李斯特看到法国出版的一本生物学杂志,里面有一篇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探讨生命起源的论文。论文中讲到巴斯德通过大量实验证明:生命不是无中生有,是空气中的生命孢子进入的结果。有机物的腐败和发酵也是微生物进入的结果。

这篇文章表面看起来与李斯特的外科手术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李斯特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他想:病人伤口的感染化脓,不也是一种有机物的腐败现象吗?这个看不见的微生物世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肯定影响着外科手术。

依据这种思想,李斯特在手术之前严格地洗手,将手术器械严格地煮沸,在伤口上用煮沸过的纱布包扎,以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感染伤口。后来他又寻找到一种杀灭细菌的药剂。运用这些办法后的手术,死亡率大大降低。就这样,李斯特从一篇表面上看来似乎毫不相关的文章中受到启发,创立了消毒外科学。

李斯特看书之后得到了灵感,发现了消毒在手术当中的重要性,他的创新精神显然有迹可循,完全是通过书本知识和实际经验相结合总结而来的。

一个毫无灵感的人,只是一个毫无新意的灵魂,他的心仿如一潭死水,波澜不起,最终只能渐渐被时光的泥淖拉入历史的洪流。而充满灵感的灵魂,则如春笋沐浴细雨,茁壮成长。每个人的行动模式是有限的,但他的思维是无限的,只要勤于思考,灵感常常不请自来,它会使你跳跃事物的表面而直接见到其本质。

季老说,现在人们总是强调创新,却对如何找到创新思维从不考虑,其实只要勤于观察,多思多想,广泛联系,放开自己的想象空间,灵感就会在面前闪动,你一定要在此刻抓住它,记下它,即便它在眼下对你无用,也不等于未来它不会为你带来新的生机。

为学之志:老来弥坚,勤修德慧

季老用一生来诠释了学习的道理:学习为收获知识,明晓道理,修养品德,并且具备坚定的信念和节操。懂得这个道理,便能专心致志、老老实实、勤勤恳恳,无浮躁与虚伪,对世间的事物皆能以真善美待之,也就能服务于社会、民生乃至国家。季老虽年华老矣,仍勤修德智,并寄希望于年轻人,希望人们能通过学而得到智。这是一个老人诚挚的劝诫。

钓沽名者无贤士

季羡林先生是中外知名的学者。知名,这“名”是实之宾,与有些人,舍正路而不由,也就真像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不同。可是这”实”,我不想说,也不能说。因为他会的太多,而且既精且深,我等于站在墙外,自然就不能瞥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国学大师张中行

季老每一次提到治学的问题时,都强调要有“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何谓“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与其用死板的概念去解释,不若用反面教材来得让人记忆深刻。对于人来说,学术是绝对不能没有的傍身之物。因为学术能够推动人类的精神和物质文明的进步。有人认为学术是老老实实的东西,不能掺半点假。季老却指出,如今有很多人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或者沽名钓誉地创造新学说或新学派,而后篡改研究真相、伪造研究数据。这些人都被季老称作是“地地道道的学术骗子”。

自古至今,世上的学术骗子有很多,沽名钓誉者不在少数。有些人通过学问来提高自己的名誉和地位,还试图通过其来为自己获得利益。古往今来,最善“沽名钓誉”以求名利的人便是卢藏用。

唐代的时候,有个叫司马承祯的人,在都城长安南边的终南山里,住了几十年。他替自己起了个别号叫白云,表示自己要像白云那样的高尚和纯洁。唐玄宗知道了,想请他出来做官,却被他谢绝了。于是,唐玄宗替他盖了一座讲究的房子,叫他住在里面抄写校正《老子》这本书。后来他完成了这项任务,到长安会见唐玄宗,见过玄宗,他正打算回终南山去,却碰见了也曾在终南山隐居,后来做了官的卢藏用。

司马承祯与卢藏用说了几句话,后者抬起手来指着南面的终南山,开玩笑地说:“这里面确实有无穷的乐趣呀”!原来卢藏用早年求官不成,便故意跑到终南山去隐居。终南山靠近国都长安,在那里隐居,容易让皇帝知道并请出来做官。不久,卢藏用果然达到目的。司马承祯想对他的这种行为讽刺一下,便应声说:“不错,照我看来,那里确实是做官的‘捷径’啊!”

卢藏用与司马承祯二者稍作比较,高下立见。由二人身上可以看出,大部分欲寻求“终南捷径”者多是沽名钓誉的人。所谓沽者,买也;钓者,用饵引鱼上钩。沽名钓誉就是指用种种手段骗取名誉的现象。

季老对于学术界受到学术骗子的污染着实感到痛心,面对时下人人皆奉遵“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宗旨,季老颇感悲凉。他也不知该如何能改变这种现象,唯有用自己的笔来抨击现实。

其实,无论是治学,还是做人,都容不得“骗子”和“沽名钓誉者”,这些不贤之士早晚有暴露或遭殃的一天,圣人孔子便有这样的先见。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子西的人,做事重名誉,甚至常常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名誉。孔子对弟子说:“谁能够去劝导一下子西,使他不再沽名钓誉?”

子贡说:“我能劝他。”于是,子贡就去劝说子西,子西却不以为然。

孔子说:“不受功利所左右,才能胸怀宽广;保持本性而不动摇,才能保持住纯洁的品行。内心不正直,做事也就不能正直;内心正直,做事才能正直。子西恐怕还是难以避免灾祸。”

果然孔子所预言,不久楚国发生内乱,楚国的大夫白公逃到了吴国,后来子西把他召回楚国。不久之后,子西发动叛乱,结果被杀,落得个惨淡下场。

对于我们来说,为人、治学,都无“终南捷径”可图。如今天下之大,通讯之快,想沽名钓誉、找到当官发财的捷径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有句俗语说得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时间也能洗净虚而不实的东西,若是沽名钓誉,仅以能说会道来蒙蔽世人的眼睛,很快便会被人揭露,落下骂名。季老说,为免落得遭到万人唾骂的境地,做人为学还是讲点良心得好。

岂是一个“犟”字了得

季老进入清华后,首选专业是什么呢?大家可能猜不到。季先生想读的居然是数学系。一个数学考了四分的人,居然想报数学系。季先生又一次表现出自己绝不服输的犟劲。

——季老“关门弟子”,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

不肯服输,不愿服老,季老的这股“犟劲”,让他的老师、朋友、同学和弟子都记忆犹新。季老刚进入清华大学时,学校规定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专业,一开始可以到各个专业去试听。季老哪个都听了,觉得每个都有意思,后来竟然生出想报他最不擅长的数学专业。他在自传当中写道:当时的自己实在有点不自量力。

但是季老这股绝不服输的精神,已经令拜读他自传的读者记忆犹新。看季老的文字,暖暖的、深情的,同时也隐隐透着一股不易察觉的犟劲,字里行间,完全可以看出季老不畏惧、不退缩的天性。对他来说,困难越大,问题越多,他就越“不信邪”,越要攻克它。

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遇困难就畏惧和退缩,就轻易放弃。困难时时会有,即使有时真的遭遇较大失败和挫折,也要永不言败,只要精神不倒,就有重拾自信和成功的机会。

春秋时期,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骁勇善战,武艺高强。一次,他出去办事,在回乡的途中,遇到一条大江,他乘坐一只木船渡江。木船刚到江心,突然波涛汹涌,江水中蹿出两条恶蛟,一下子从左右两边把木船团团围住。船停住了,不能再往前行驶。次非赶忙问摇船人:“过去木船要是被恶蛟缠住,船离开的几率有多大?船上的人还能不能活命?”

摇船人吓得一个劲地摇头:“碰上这两条恶蛟的船,没听说有幸免的。”次非“唰”的一声抽出了宝剑,坚定地说:“我一定要叫这两条恶蛟变成江底的一堆腐肉朽骨!如果我放下武器,爱惜自己的生命,那么,我活在世上还有什么价值呢?”话刚说完,只见他纵身跃入水中,与恶蛟进行搏斗。

经过一番生死较量,两条恶蛟逐渐浮出了水面,江水也被染成了红色。原来是次非斩杀了双蛟,他平安地从水里钻了出来。

同类推荐
  • 科学家论语

    科学家论语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文献与研究》编辑部自2007年以来,以“世事评忆”为题,陆续编发了我国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有关论语,引起读者的高度关注。这些科学家人都亲历了中国近现代目前许多重大事件,对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旧与新、落后与进步、曲折与胜利等有切实的感受和对比。因此,他们在评忆、论语中对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知识分子、中国科学家的责任的看法,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思考等,有其独到和深刻之处。为此,我们将李四光、华罗庚、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钱伟长、袁隆平等人的评忆内容,以《科学家论语》为名,结集出版。
  • 卫国英雄:邓世昌(青少版)

    卫国英雄:邓世昌(青少版)

    卫国英雄丛书,将中国历史上在抗击外敌战役中荣立功勋、威名远扬的名将事迹做以介绍,将中国古代名臣名将独有的思想气节,转化为民族共享的文化力量。在当代中国正经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戍边卫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亟需宣扬,卫国英雄的形象更需要深入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中。本套图书面向青少年读者群,配以手绘插图,装帧精美,作品版本经典,作者均为相关领域研究专家,是值得收藏阅读的人物传记读本。陈明福所著的《卫国英雄:邓世昌(青少版)》以白描笔法,讲述了邓世昌成长经历、抗击外敌的气壮山河故事。?????????????????????????????
  • 马云:我的世界永不言败

    马云:我的世界永不言败

    本书全面讲述马云从出生至今五十年间的奋斗历程,展现一个商业传奇人物的精彩故事。首批披露马云创业前默默跋涉的艰难岁月、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他的喜好、性格,甚至直面其心境。马云的一生充满曲折与励志色彩,又极富传奇,50年间,跌宕沉浮,起起落落,一直贯穿其间的是他永不言败的坚韧理念。从两次高考失利到进入大学校园,从四处求职无门到终于当上老师,从创业初始无人相助到公司逐步走上正轨,从力排众议创建中国黄页到经营阿里巴巴帝国,从淘宝危机到赴美上市……
  • 世事纷纭说赖琏

    世事纷纭说赖琏

    大陆解放之后,赖琏长时间待在美国,办过报,教过书,但都不是很如意。1953年,他进入联合国秘书处工作,任中文组组长,做起了一名国际公务员,1967年退休,应台北《中国时报》之邀,为国际问题专栏撰稿,1978年定居台湾,受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1983年逝世。对于自己在联合国工作这一段经历,赖琏写有一些回忆文字,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对一些世界政要的描写,他用白描的手法写他们,往往寥寥几笔,一个人物就生动的浮现出来,甚至还有几分漫画的色彩,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 陈一坚自传

    陈一坚自传

    陈一坚是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飞豹”战斗机重大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的决策者和总设计师。《陈一坚自传》通过陈一坚本人及其50多位同事、亲朋的回忆,以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报刊、杂志、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宣传报道,生动、真实地再现了一位矢志航空报国,命运坎坷、成就卓著的飞机设计师的成长历程和多彩人生。 本书对于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历史沿革、关注中国造“冲天飞豹”前世今生的航空从业者以及广大军事爱好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热门推荐
  • V.S.奈保尔精选套装(共8册)

    V.S.奈保尔精选套装(共8册)

    共收录《大河湾》、《游击队员》、《米格尔街》、《自由国度》、《幽暗国度》、《重访加勒比》、《失落的黄金国》、《康拉德的黑暗我的黑暗》8部作品。奈保尔的作品在政治与文化上的内涵极为丰富,他的创作兼具敏锐的叙事和严正的审视,驱使我们直面那些被掩盖的历史存在。
  • 封天神帝诀

    封天神帝诀

    一代神帝,笑傲群雄,遭受背叛,含恨陨落,重生归来,横扫万界!书友群:791784878
  • 锦绣绒华

    锦绣绒华

    一代贤后贺兰明珠在随皇上东巡途中骤然病逝。然而一夕醒来她重生于江南富商之女汪岐兰之身。父母双亡,家有富产,还有一个潜力股未婚夫。这一世是谋小康安乐,还是纵横商海,抑或妻凭夫贵,还是重回后宫?汪岐兰说,我要好好的活,看尽这人间锦绣。
  • 潘司空奏疏

    潘司空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穿小萌后

    清穿小萌后

    【新书《苏妲己的直播生涯》连载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本文1v1,宠文哟!)苏婉纯穿越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成为了乌拉那拉氏,也就是历史上雍正未来的嫡福晋!趁着离成亲还有一年的时间,苏婉纯开始了逃婚之路。奈何,苏婉纯逃得越快,四爷追的越紧!苏婉纯一脸郁卒的问:“四爷,你能不能放小女子一条生路呢?”腹黑四爷望着她:“自打订婚那天起,无论你逃到哪里,我都会找到你。”苏婉纯:“算你狠!”呜呜呜……我要自由,我不要嫁进皇宫!!!可惜啊,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苏婉纯在逃跑的过程中,居然对胤禛产生了好感,这可真的是天雷滚滚啊!!四爷淡定的表示:有好感不行,我要你全心全意的爱上我!
  • 不问正邪生而为他

    不问正邪生而为他

    一生,只为那个少年而来,为他公子翩翩,为他年少意气,为他谈笑肆意,为他行走于乱世仍胸怀天地。穿万水,过千山,他依然是那个少年,纵心染血污,纵遭世人唾骂,纵他有理由翻覆这人间千万次。曲尽,人散,万物变,抬手间,还是那柄剑,还是那坛酒。十几年来,楚月瑶一直不明白,为何自己会被困在纪余欢这个名字中出不来,这命运当真可笑,难道她便是为他而生。后来,她陪着他惩奸除恶几番生死,她陪着他历经家破人亡,他牵着她的手护她于身后,即使最痛的时候,他仍气息不乱:“瑶儿,退后。”她想,还好,还好,楚月瑶,你可以为他而来。楚月瑶是挽月谷主的明珠,清丽高冷,世人难见几面。后来她成为纪夫人的时候,常跟着夫君出席各种场合,那时大家才知道,纪夫人的口头禅是“夫君~夫君~我不管!”
  • 龙序

    龙序

    龙鳞?鲜血?以及,另一个的我?昔日登冠神之冕,弑万灵以戮血!今我锁命亡魂,死而辄转。我不是甘于从令的人,理解为逍遥也好,自私也罢。我姓龙,从不孤身一人!
  • 仙帝归来九重天

    仙帝归来九重天

    九重天仙界至强仙帝——北辰仙帝因获传说中的至尊宝物,不慎被仙界众大能得知,被围攻致死,不料在万年后,北辰竟然重生于异世大陆,这一世,又将会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
  • 修真之超级兑换系统

    修真之超级兑换系统

    被雷劈后华为灰烬,以为就要翘辫子,哪知穿越了!本身是废材的少爷一下子化身成为天才?为什么?因为一切功法都可以兑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