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87900000003

第3章 立心:听大师心灵本真独白(2)

有一次,弘一法师到弟子丰子恺家,丰子恺请他坐藤椅。他把藤椅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丰子恺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丰子恺就问为何这样谨小慎微。

弘一法师温和而自然地回答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会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即使是一只毫不起眼的小蚂蚁,在佛家眼中那也是一条生命,它与我们人类的生命是一样的,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也应该享有生命的权利和尊严。像弘一法师一样对小虫子,甚至草根都怜惜爱护的,还有曹源寺的一位滴水和尚。

滴水和尚十九岁时就上了曹源寺,拜仪山和尚为师,刚开始时,只被派去替和尚们烧洗澡水。

有一次,师父洗澡嫌水太热,便让他去提一桶冷水来冲凉一下。他便去提了凉水来,把热水调凉了,他先把部分热水泼在地上,又把多余的冷水也泼在地上。

师父便骂他:“你这么冒冒失失的,地下有多少蝼蚁、草根,这么烫的水下去,会坏掉多少性命。而剩下的凉水,用来浇灌,可活草、树。你若无慈悲之心,出家又为了什么呢?”

他于是开悟了,并以“滴水”为号,所谓“曹源一滴水”的故事,曹源既是曹源寺,也是曹溪的源头,这正是真禅的源头,即后来六祖慧能修过的曹溪。

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蚂蚁、一株还没有发芽的小草,都是有生命并且应该被关怀的。像弘一法师、仪山和尚一样悲悯众生的大德高僧,都有一颗对万物的悲悯之心,它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加饱满。长存一颗悲悯之心,不仅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更是对人生与自然的一种理解和顿悟。人与周围的事物和自然始终都是融于一体的,关怀它们,实际上也是在关怀我们自身。

季老曾经说过,人和动物有一种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有生存欲、食欲,为了温饱都会吃其他动物。不过,狮虎等野兽在吃其他动物的时候,它不会因为动物的惨号或哀求便感到同情,但人却不同。人常常会捏造一些必须吃动物的道理,为自己做好思想工作,但其中的确有一些人能够遏制自己的求生本能,表现出一定的良知和恻隐之心。正是这种恻隐之心,驱使着人们发掘自己内心的悲悯、同情、关爱,并且惠及他人。

关怀这世间一切具有生命的生物,做到这一点,你就拥有了慈悲心,是在做善事积善德。如同季老说的那样,多做慈善之事,性灵顿悟,也会成道德高尚之人。

真性情者皆心存仁爱

做一个有人情味的人,不管我们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这个“人味”都不能缺少。——季羡林

人生在世数十载,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方才塑造人的真性情。

当一个人回首往事,预见未来而不再困惑时,已是人到中年。岁月的点点过往已化为昨日的云烟,多少痴恨已消逝,无限凄凉上心头。唯一值得安慰的,就是在人所经历的人间情感中,那点“人情味”依然保持着恒定的温度。

季老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做人要有‘人味’。”从一位耄耋老人的本心出发,季老赋予了“人味”更多的含义,将它从单纯的情义上升到了“仁”与“爱”的层面。

在我国的儒家思想当中,“仁爱”被置诸高位,无上崇敬。《论语》有曰:“仁者,爱人。”何谓仁,即关爱他人。又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叫做“忠”;而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孔子称之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亦称之为“仁之方”,即施行仁术的方法。

仁爱思想讲究付出、不计回报,提倡扶危济困、尊老爱幼,古来受到儒家仁爱思想影响的先贤不计其数,不仅如此,他们的仁爱之道常能达到及人的程度。

诗人屈原在幼年时期就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当时正逢连年饥荒,屈原家乡的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时有沿街乞讨、啃树皮、食埃土者,幼小的屈原见之不禁伤心落泪。

一天,屈原家门前的大石头缝里突然流出了雪白的大米,百姓们见状,纷纷拿来碗瓢、布袋接米,将米背回了家。

不久屈原的父亲便发现家中粮仓中的大米越来越少,他很奇怪。

有一天夜里,他发现屈原正从粮仓里往外背米,便将屈原叫住,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屈原把家里的米灌进石缝里。

乡亲们知道了真相都很感动,纷纷夸赞屈原。

父亲没有责备屈原,只是对他说:“咱家的米救不了多少穷人,如果你长大后做官,把我们管理好,天下的穷人不就有饭吃了吗?”

自此屈原勤奋治学,成人后被楚王得知他很有才能,便召他为官,管理国家大事。他为国为民尽心尽力,为后世之人所称颂。

屈原所做的一切正是出于心中的“仁念”,其性情中的仁爱成就了他的千古美名。“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善良之于人性,就好像食物之于饿欲一般重要。只要心存善念,则风波不起,广施善行,则天下太平。不过,在季老眼中,“仁爱”有大有小,凡是对国有利、对人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益事就是大善;凡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利、对保持社会安定有利的事情可以称之为小善。善积而成仁,仁者则无敌。

蜀主刘备在临终前曾给其子刘禅下过一道遗诏,其中有云:“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与季老在《有为有不为》一文里提到的观点是一致的,季老认为有些事情是一个人应该去做的,即使很小的善行也要去做,只有小善积多才能成为利天下的大仁。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突然开悟。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在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面对偷窃的盗贼,禅师既没有责骂,也没有告官,而是以仁爱之心给他谅解,并以这份苦心换得了小偷的醒悟。禅师送了小偷一轮明月,这轮明月照亮了小偷的心房。给一个小偷以谅解,这是小善,却含大德。

在季老心中,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也是小善中的一种,小善多积才可成仁。自古以来,爱人者人恒爱之。唯有你对他人施予仁和爱,他人才会以德报德。不管你是贩夫走卒,还是高官显贵,唯有仁爱之心才能让你从容淡定、广结善缘,才更能显现你的情深意重。人生来便受父母之爱恋、兄姊之悌怜,情义仁爱是最早具备的情感和德行,它最能体现人情味,其乃人性中的无价之宝,我们自当珍惜。

一语为重百金轻

他说一位由穷乡僻壤乍到京城的穷学生的全部财产只有一个铺盖,能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托付给素昧平生的我,不亚于以身相许,是对我的极端信任。对信任,得认真对待。

——新华社记者唐师曾

《管子·枢言》曾写道:“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实守信的美德,伴随着一代代的中国人走过沧海桑田,经历雪霜磨砺,最终沉淀为民族的精髓。孔子也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如缺少车辕中关键部位的车一样,不能前行,又怎能处世?

季老一生都坚定地捍卫着诚信的尊严,但现实的尴尬却总是令他叹息不已。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因各种利益发生冲突,放弃了传统道德的信义,处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机关算尽。只要能赚到钱,哪怕什么有失承诺,为了把自己的荷包撑起来,朋友、亲人皆可以出卖,何必为了合同上那一纸条约而弄得缚手缚脚?于是人人变得不敢以真诚对待彼此,而总是用一种狐疑的目光瞅着对方,还要虚与委蛇地笑。

这些现实令季老颇为感慨,对此,他在多篇文章中提倡做人要讲信用。诚信是一个人安世立命的基本准则,是与人交往的前提,唯有遵守对他人的承诺,他人才会将心交于你,并且团结在你的周围,给予你存世的支撑。

南宋思想家朱熹对“信”推崇备至,他认为:“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诚信是传统道德的精髓之一,它与其他品德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就如土之于金、木、水、火的关系,相生相克,循环往复。如若没有诚信,其他的一切道德和行为皆会失去生、克,自然也就无法成立。

诚信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更是放诸四海皆准的人生真谛。墨西哥前总统福克斯就以其诚实守信的品质而受到国人的尊重,他做人的原则就是两个字:诚信。正是这样的人格品质,使他从一个普通的推销员成为一个国家的总统。

一次,时任总统福克斯受邀到一所大学演讲,一个学生问他:“在你从政的经历中有没有撒过谎?”福克斯说:“没有,从来没有。”大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有的还轻声笑出来,因为每个政客都会这样表白。他们总是发誓,说自己从来没有撒谎。福克斯并不气恼,他对大学生说:“孩子们,在这个社会上,也许我很难证明自己是个诚实的人,但是你们应该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诚实,它永远都在我们的周围。我想讲一个故事,也许你们听过就忘了,但是这个故事对我却很有意义。

“有位父亲是农场主。有一天,他觉得园中的那座亭子已经太破旧了,就安排工人们准备将它拆掉。他的儿子对拆亭子这件事很感兴趣,于是对父亲说:‘爸爸,我想看看你们是怎么拆掉这座亭子的,等我从学校放假回来再拆好吗?’父亲答应了。

“但是,等孩子走后,父亲因为疏忽,忘记了对孩子的承诺,就让工人们把亭子拆掉了。

“孩子放假回来后,发现旧亭子已经不见了。他闷闷不乐地对父亲说:‘爸爸,你对我撒谎了。’

“父亲惊讶地看着孩子。孩子继续说:‘你说过的,那座旧亭子要等我回来再拆。’父亲说:‘孩子,爸爸错了,我应该兑现自己的诺言。’

“于是,这位父亲重新召来了工人,让他们按照旧亭子的模样在原来的地方再造一座亭子。亭子造好后,他把孩子叫来,然后对工人们说:‘现在,请你们把它拆掉吧。’

“我认识这位父亲,他并不富有,但是他在孩子面前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学生们听后问道:“请问这位父亲叫什么名字?我们希望认识他。”福克斯说:“他已经过世了,但是他的儿子还活着。”

“那么,他的孩子在哪里?他应该是一位诚实的人。” 

福克斯平静地说:“他的孩子现在就站在这里,就是我,墨西哥总统福克斯。”福克斯接着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愿意像父亲对我一样对待这个国家、对待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

台下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伟大的父亲,用一座凉亭拆建的材质,筑造了一个小男孩心中的诚信大厦,也给他铺就了一条通往总统宝座的阳光大道。

诚信就如万有引力定律不可违背一样,是一条恒定的自然法则,违背它的人必将受到惩罚。季老提倡诚信,其实也正是在告诫那些与信用背道而驰且越走越远的人们,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最基本的底线,不可逾越。

中国有句古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管你是大丈夫还是小女子、一国之君还是贫民百姓,话既出口,就当践行,如此才能增加自己德行的厚度,成为一个守住自己人生底线的有德之人。

平常心:牛棚里的杂记,困境中的沉思

有时候,人生就如季老所言一样奇妙:你想走的路,有时无论如何也走不上;你不想走的路,不管有多少曲折,最终还是要走上。不论你走在一条怎样的路上,即便身在厄境,保持最快乐而单纯的平常心,所得也必然远远超过所失。

苦中不改其乐

我深深地感觉到,一个人如果失掉快乐,那就意味着,他同时也已经失掉了希望,失掉了生趣,失掉了一切。

——季羡林

从前,有两个人住在一座光秃秃的荒山上。

第一个人很悲观,一边叹气,一边在山脚下为自己修着坟茔。

第二个人很乐观,成天乐呵呵的,在山坡上种了很多绿色的树苗。

岁月悠悠,转眼过了40年。

第一个人老了,泪汪汪地打开坟茔的门,走了进去,再也没有出来。

第二个人却精神抖擞,在果树下采摘着金色的果实。

又过了许多年,第一个人的坟茔前长满了草,还有野狼出没。

第二个人的那座花果山前却花常开,树常青,满山闪耀着生命的辉煌。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在故事中,悲观与乐观的情绪都化为了神奇的种子,不同的是,悲观结出的果实苦涩,乐观结出的果实甘甜。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必然要面临不同的人生境遇,有时顺利有时坎坷,这再正常不过。然而,对待这些境遇时情绪积极与否,却决定了生活的质量与生命的色彩。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比尔·盖茨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比尔·盖茨的故事

    本书从比尔·盖茨的幼年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成为技术天才、商业巨人、世界首富的伟大历程,记录了比尔盖茨经过自己的艰难奋斗,终于登上成功的顶峰,创立了微软公司,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
  • 为蘑菇云升起而奋斗的钱三强

    为蘑菇云升起而奋斗的钱三强

    本书介绍了钱三强的生平,内容包括:更名立志、投师居里夫人、目击地球村的核裂变、25个字的求爱信、启明星故乡的星、世上只有母亲好等。
  • 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陈经纶传

    陈经纶传

    2011年秋,陈经纶先生把《陈经纶传》书稿送我,嘱多提意见。同年冬,嘱我为此《传》写“序”,说:“你是最了解我的人。”改革开放,陈经纶先生回乡,我与他在捐资建校办学中,结了缘,30年共事合作,不离不弃,天天通电话,可谓是“零距离”接触,我确实对他较为了解。不才的我,为《陈经纶传》作序,深感荣幸!
  • 笃爱

    笃爱

    一位值得宣传的充满苦难的普通妇女,一位能够感动中国的至善至真至美的坚强女性。她的人生之路应该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路标,她丰富的感人事迹应该得到宣扬、推介、学习、和思考。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建中幼儿园董事长马玉侠女士,现年60岁,原籍陕西省蒲城县。她12岁辍学,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2003年因伤病困扰,在卧床养病期间,她思索人生,拷问自我,转辗反侧,难以成眠,她不愿老而无为,虚度光阴,像许多人一样,忽突一日空手离开人间,遂突发奇想“我要写本书”。
热门推荐
  • 我夺舍了魔皇

    我夺舍了魔皇

    陈洛阳感觉自己穿越的姿势不对。穿越过来,居然把世间最顶尖强者,尊号魔皇的魔教教主给夺舍了。一般不都是有大能强者出意外,剩下顽强的一缕神魂不散,然后占据一个底层苦逼少年的身体,夺舍重生,接着一路逆袭,东山再起?又或者穿越穿到苦逼少年身上,得金手指开启成神之路?为什么我这节奏不对啊。现在周围全是大佬,我感觉我快暴露了。怎么办?在线等。急!
  • 冬喋

    冬喋

    界分天地,世分阴阳。古往今来,英才辈出,圣贤齐聚,最终也不过是徒作嫁衣。即天道无情,那要天何用!封天台上众神聚,踏破天荒造世人!
  • 婚姻之殇

    婚姻之殇

    妻子彻夜不归为了什么?是为了工作和事业,还是另有其他?面对妻子的各种难以启齿的行为,他为什么选择坚守婚姻?这其中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作为心理咨询医生,面对风韵犹在的富婆以及青春美丽的少女,他会有怎样的举动?一切交织而往,室息感、罪恶感,他该何去何从?
  • 青涩之时遇见你

    青涩之时遇见你

    青春本是美好,而她的青春静好时光却被一连串发生的意外所打破。一个平凡人生的坎坷与不安,弱小的心灵、未成熟的心智却在一夜间感受到人世的冷漠与凄凉。无助地哭泣,哭声响彻整个安谧的人间夜晚。一夜之间,拥有的全部失去,对于十八岁的她来说,厄运夺走了她后半生的幸福与微笑,痛苦贯穿着接下来的人生。失去了家人,上苍派来了一个拯救她于水火之中的他承担起她的一切苦痛。痛与快乐,是痛还是幸福,对于她来说是水与火的一生。如果可以,多么想了结此生。如果可以选择,她不想生而为人,至少不想像一个骷髅一样存活与世,她已经没有灵魂,她的魂魄随着那些沉入海底的骨灰一起逝去,她的皮囊是肮脏、污浊的,她连看都不想再看一眼。虽然如此,但命运让她遇上了一个爱惜、珍视她一切的人。在他遇见她之时,他的性格狂妄、不羁,他喜欢她,用一切的方式来吸引她温和又或者透露着可爱的轻蔑的目光。而当他得知她遭遇的种种不幸,他更加坚定地选择了守护与责任,他把她的一切都承担在自己的心里和肩上。从遇见她那一刻起,他的心从未变过。
  • 皇上娇宠小毒妃

    皇上娇宠小毒妃

    苏璃,21世纪素手神医,莫名穿越,成为左相千金丑女。人前,她是胆小自卑,懦弱无能的千金丑女。人后,她是翩翩公子,俊美不凡,扮猪吃老虎的神医禄公子。她前世是孤儿,今生却有从未体验过的亲情,父母疼爱,兄长宠爱。她就此一生,只想守护这份亲情。从未想过,成亲,相夫教子。然,一场宴会,众人都嫌弃,厌恶,辱骂他,她看不惯众人的嘴脸,对他伸出援手,承诺下嫁于他。她以为这场婚姻,不过是姐姐照顾弟弟,弟弟依恋姐姐,罢了。而,让她没想到他才是最会扮猪吃虎的人。身份揭开,她与他交易。她帮他解蛊毒,他护她全家周全,事后还她自由。可,她忘了,他永远是最腹黑那个。他护她,宠她。
  • 最强吃软饭系统

    最强吃软饭系统

    吃软饭?不丢人,你还没有这个能力呢?不服,你吃一个我看看。
  • 三分管人 七分做人

    三分管人 七分做人

    管理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领导者要想做好管理,在管人之前就要先学会做人,一切要先从自我的修炼与提高开始。
  • 武行至尊下

    武行至尊下

    皇陵大陆,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在皇陵大陆的南边有一个死亡森林,这里每天都有无数的人进入其中。在这死亡森林中究竟有什么秘密,让无数强者向往却又充满敬畏。在前往死亡森林后,祁松又踏上了冒险之旅。一路上冲破艰难险阻,寻找着自己的强者之路。在旅途中,收获了友情和亲情。一个边陲小镇的少年,在前行的路上无所畏惧。
  • 快穿任务之系统你有毒

    快穿任务之系统你有毒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接班人,文明礼仪的执行者,沐黎表示:穿越,那都不是事儿,可是……为毛原本应该带我奔跑在康荣大道,带领我登上人生巅峰的系统,好像和我想象中的有那么一丢丢不一样啊!
  • 大唐最强道君

    大唐最强道君

    一个落魄的生活失败者,穿越到唐朝,一步步成为武道最强者,尔后因缘际会,修仙大乘,成为万仙至尊的故事。大学时沉迷于金庸武侠世界,十五本书翻来覆去看了许多遍,而今,转眼毕业多年了,写这本书初衷乃是纪念自己一去不返的热血青春。本书中后期武功属于高武范畴,本应分类到仙侠或者玄幻,但武侠梦终究得圆,所幸这些分类都不矛盾,不管成绩如何,会百万字完本,请放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