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0400000012

第12章 为什么喜羊羊和灰太狼不可能成为朋友

——交友中的心理诡计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的一生总得有几个知心朋友。不过,交朋友也要懂得一些心理诡计,因为交到好的朋友能够在人生路上相互扶持,使生活变得轻松;而交到坏朋友或者直接伤害到你,或者将你带入生命的歧途,给你的人生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另外,如何与朋友相处,也需要心理诡计,以免伤害到对方,使友谊出现难以弥补的裂痕。

黄鼠狼的礼物——敌人向你示好,先看他的目的

化敌为友的事情不是不可能,但在此之前你要先弄清对方的目的,看其究竟是出于真诚还是别的原因,否则贸然接受他的礼物,最终可能会让你占小便宜吃大亏。

心理寓言

鸡国被狡猾的黄鼠狼偷袭过几次,鸡们开始反省自己的保卫措施。有一天,鸡王、鸡后召集众鸡开了一次大会,决定由五六只成年鸡轮流担任保卫部长,一天24小时值班。保卫部长的任务是站在鸡舍门外,发现黄鼠狼的踪影就“咕咕”地叫,向主人和其他鸡报警。这项措施实施之后,效果非常明显,一个月过去了,鸡国再也没有丢过一只鸡。

鸡的高度团结让黄鼠狼非常头疼,虽然家里多少有点“存粮”,但坐吃山空,经过一个月的折腾,仓库已经连根鸡毛也找不到了。黄鼠狼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一天,野山猫受黄鼠狼之托,把山里的草莓、蘑菇、野石榴等送进鸡舍。野山猫说:“黄鼠狼大哥一直非常牵挂大家,特派我来给大家送礼。黄鼠狼大哥说自己以前不懂事,对大家多有得罪,现在打算洗心革面、重新做动物,还望众位鸡邻居海涵。”众鸡对野山猫敬若上宾,托它向黄鼠狼大哥问好。

黄鼠狼心里有了底。第二天,它分别秘密拜访鸡王、鸡后和各个保卫部长,每去一次,都只提一份礼,说是给对方拜个早年,还嘱咐对方不要告诉别的鸡兄弟,以免它们眼红。得到礼物的鸡非常高兴,连忙点头答应。

几天之后,黄鼠狼出现在对面山上,保卫部长甲装作没看见,鸡王、鸡后也不再过问当天的治安情况;又过了一天,黄鼠狼到了离鸡舍三十来米的地方,保卫部长乙也视而不见,鸡王、鸡后装聋作哑……一个黑夜,黄鼠狼跳进鸡舍,见鸡就咬,当鸡王想起向主人报警时,自己的喉咙已被黄鼠狼用牙齿咬住了。

诡计点拨

正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当你的敌人或对手向你伸出和平之手的时候,理应冰释前嫌,化敌为友,但在此之前你一定要看弄楚对方的目的,看他究竟是不是还有什么别的企图。在这则寓言故事中,鸡王、鸡后,以及那些鸡保卫部长们就是没有看清黄鼠狼的真实面目,被小小的礼物蒙蔽了眼睛,把黄鼠狼当成自己的朋友,从而丢掉了性命,这实在是非常可悲的。

另外,即使之前不是敌人,我们交朋友也要看对象,真正的朋友应该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持,坦诚以待,有情有义,彼此交心包容,这样的朋友才能够长久,才能够“患难见真情”。相反,那些建立在物质利益基础上的友谊则纯粹是一种价值利用,遇到困难不仅不会拉一把,反而会落井下石,趁机捞一把。这样的故事在那些由富贵走向落魄的人身上不断重演着。更为可怕的是,当这种物质性的友谊发展到极端,就会以损害对方,最终实现自己的利益需求为目的,这个时候,如果认不清“朋友”的真实面目,就会栽大跟头。这样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比如那些腐败分子凭着手中的权力,欣然接受别人送上门来的贿赂,甚至和这些送礼的人称兄道弟,将其视为知己,结果锒铛入狱,不仅收的礼物被没收,连自己本来拥有的也被剥夺了。

当然,朋友之间需要一些物质往来,比如请客吃饭,对方手头紧时尽可能地接济一把,但是友谊的基础建立在物质之上就会变质,最终必然会因利益而损害对方。因此,交友之前一定要看清对方的为人,务必杜绝“物质友谊”。

受伤的山羊——是朋友还是伪君子,你要弄清楚

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些伪君子,他们以朋友的面貌出现,却在你困难之时躲得远远的,等事情过去之后又埋怨你有困难不找他们。对这样的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心理寓言

夕阳西下,彩霞满天。山坡上的一群羊已经回家,还剩下一只山羊在那里玩,可能是初夏的晚景太美了,它忘记了回去的时间。突然,一只狼从树林里蹿出来,扑向山羊。这山羊也不示弱,勇敢地跳起来,用角拼命抵抗。战斗愈来愈激烈,狼怒吼着,羊也嘶叫着。但是,狼毕竟太凶猛了,山羊越来越吃力了,只得向邻居们发出求救声。

这时候,牲畜们都在朝家里走去。听到求救声,牛从树丛间向这个地方望了望,发现是狼,便翘起尾巴,扬起四蹄,奔下山去。马低头一看,发现是狼,也一溜烟地跑向村子。驴停下脚步,发现是狼,悄悄地溜下山坡。猪经过这里,发现是狼,身子一板,冲下山坡。兔子经过这里,发现是狼,箭一般地逃进村子……

山下的茅屋门前,一条狗听见山羊的呼唤,急忙奔向山坡——比疾风还快,从深草丛中一跃而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咬住了狼的脖子。狼疼得直叫唤,趁狗换气时,仓皇逃向森林……

第二天,山羊靠在墙边养伤,周围挤满了前来探望的邻居。牛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的角足可以剜出狼的肚肠!”马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的蹄子可以叫狼粉身碎骨!”驴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一声吼叫,就会把狼吓得魂飞魄散!”猪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一嘴拱去,可以叫狼摔到岩下!”兔子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跑得最快,可以叫人来援救!”

在这闹闹嚷嚷的一群动物中,唯独没有狗。

诡计点拨

若将人分为三类,可以分为:君子、小人和伪君子。君子可交,小人可敌,唯独伪君子不易辨识。因为他们常常以朋友的面目出现,却你在遇到困难时弃你于不顾。在你摆脱困境时,他们又会蜂拥而至,为你送来“真诚的”祝福,甚至于还会埋怨几句:有困难怎么不找我啊?

在这个寓言中,牛、马、驴、猪及兔子,就是伪君子的代表,它们在山羊遇到狼的袭击时躲得远远的,等事件过去之后又来放马后炮。对于这样的人,应当学会吃一堑长一智,千万不可深交,更不能在遇到困难时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以免延误了自己的时机。相反,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结交一些像狗这样的君子,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得到及时有力的援助。

一块面包的交易——利用互惠心理,建立长久的友谊

在人际交往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即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这就是互惠原理。正是由于互惠原理的推动,人与人之间才产生了友谊。

心理寓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有一种特种兵,他们的任务是深入敌后去抓俘虏回来审讯。当时打的是堑壕战,大队人马要想穿过两军对垒前沿的无人区,是十分困难的。但是一个士兵悄悄爬过去,溜进敌人的战壕,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了,因此这种兵的作用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巨大的。有一个德军特种兵,以前曾多次成功地完成这样的任务,这次他又出发了。他很熟练地穿过两军之间的地域,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敌军战壕中。

一个落单的士兵正在吃东西,毫无戒备,一下子就被缴了械。他手中还举着刚才正在吃的面包,这时,他本能地把一块面包递给对面突然而降的敌人。这也许是他一生中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了。德国特种兵忽然被这个举动打动了,他没有抓这个敌军士兵回去,而是自己回去了,虽然他知道回去后上司会大发雷霆。

诡计点拨

也许你会感到奇怪,这个德国兵为什么这么容易就被一块面包打动呢?其实,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一般来说,一个人得到别人的好处或好意后,就想要回报对方。虽然德国兵从对手那里得到的只是一块面包,或者他根本没有要那个面包,但是他感受到了对方对他的一种善意,尽管这善意中包含着一种恳求,但毕竟是一种善意,是很自然地表达出来的,正是这种善意在一瞬间打动了他。他在心里觉得,无论如何不能把一个对自己好的人当俘虏抓回去,因为这可能会要了这个人的命。

其实,这个德国兵不知不觉地受到了心理学上互惠原理的左右。得到对方的恩惠就一定要报答的心理,就是互惠原理,这是人类社会中根深蒂固的行为准则,正是在这种行为准则的推动下,人与人之间才产生了友谊。如果一个人帮了我们一次忙,我们也应该帮他一次;如果一个人送了我们一件生日礼物,我们也应该记住他的生日,届时也给他买一件礼品;如果一对夫妇邀请我们参加了一个聚会,我们也一定要记得邀请他们到我们的聚会上来。这就是互惠原理的作用。

可以说,互惠原理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法则,它是各种交易和交往得以存在的基础。由于互惠原理的影响力,我们感到自己有义务在将来回报我们收到的恩惠、礼物、邀请,等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如同坐跷跷板一样,不可能永远固定某一端高、另一端低,而是高低交替。一个永远不肯吃亏、不肯让步、不愿与别人互惠的人,即使赢了、占到了不少好处,从长远来看,他一定是输家,因为没有人愿和他玩下去了。互惠原理是我们在与朋友相处时不可缺少的一门艺术。

蝎子与青蛙——远离“有毒”之人,你才能不受伤

如果你发现朋友中有人经常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最好尽快敬而远之,要知道,他们今天可以去损害别人,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也会损害你。

心理寓言

有一只蝎子来到河边,它想渡到河对岸,去找它的好朋友毒蛇,可是它不会游泳。这时,一只青蛙游了过来。蝎子恳求青蛙将它渡到对岸去。

青蛙不肯,对蝎子说:“假若你半途中蜇我一口,我不是没命了?”蝎子说:“我要是蜇你,自己不也没命了?”

青蛙听了有理,便让蝎子爬到它的背上。游到河中央,青蛙突然觉得背上被狠狠地蜇了一口。青蛙剧痛难忍,慢慢向河中沉落,它痛苦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蝎子说:“对不起,我实在忍不住了。”

诡计点拨

季羡林先生在一篇名为《坏人》的文章中有一段很著名的话:“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这则寓言恰巧就是季老这句话的注解。蝎子作恶实际上是身不由己的,它们在作恶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作恶。这种理念运用到我们日常交往当中,就是离那些“有毒”的人远一点。这些人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对你很好,甚至很讲义气地帮助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伤害你。他们的本质是“恶”的,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像蝎子一样,蜇你一口。比如小偷,即使自己决心要痛改前非,手还是会身不由己地伸进别人的口袋。与这样的人做朋友,无异于引狼入室。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有毒”呢?季老在文章中还说道:“记得鲁迅曾说过,干损人利己的事还可以理解,损人又不利己的事千万干不得。我现在利用鲁迅的话来给坏人作一个界定:干损人利己的事是坏人,而干损人又不利己的事,则是坏人之尤者。”可见,损不损人是评判一个人“有毒”与否的标准,故而我们在生活中就要注意观察了,看你身边的朋友是否有损人利己,乃至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一旦发现,务必要敬而远之。也许你会说“他又没有损害我的利益”,可是他现在会损害别人,你又怎么能断定将来的某一天他不会将“毒刺”扎在你身上呢?

孔雀的困惑——暴露自己,换取友谊

一个对于自己的私生活讳莫如深的人,是不可能交到真正的朋友的。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要学会适当暴露自己,这样才能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心理寓言

在百鸟当中,孔雀是最擅长交际的一个,长得也非常漂亮,但它总是感到孤独。它很羡慕其他鸟儿三五成群,有说有笑的样子,好像亲姐妹一样,它身边虽然总是有很多熟人,但没有一个可以真正交心的朋友。

为什么呢?孔雀身边的众鸟们都表示,它太神秘,谁也不了解它。曾经和孔雀关系很亲密的斑鸠也说,刚开始和它一起交往时,感觉它非常活泼开朗,但时间一长,就发现它很神秘。

原来,孔雀一直对自己的私生活讳莫如深,也从不和别人谈论自己,每当别人问起时,它就把话题岔开,怪不得其他的鸟儿都觉得它神秘呢!

诡计点拨

生活中有一些人是相当封闭的,他们总是对自己的事情闭口不谈。不过,这种人不一定都是内向的人,有的人话虽然不少,但是从不触及自己的私生活,不谈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的人是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要想与别人成为知心朋友,就必须表露自己的真实感情和真实想法,向别人讲心里话,坦率地表白自己、陈述自己、推销自己,这就是自我暴露。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知心朋友比较多,虽然他们外表看起来不是很擅长社交。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样的人一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为人真诚,渴望情感沟通。他们说的话也许不多,但都是真诚的。因此他们有困难的时候,总能有人来帮助,而且很慷慨。

有的人虽然很擅长社交,在交际场中如鱼得水,他们却少有知心朋友。他们习惯于说场面话、做表面工夫,交朋友又多又快,感情都不是很深。他们虽然说很多话,却很少暴露自己的真实感情。其实,人人都能直觉地感到对方对自己是出于利益需要,还是出于情感而来往。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对情感的需要,就好像对食物的需要一样,是与生俱来的。而情感纽带下结成的关系,要比暂时的利益关系更加牢固。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应该至少让一个重要的他人知道和了解真实的自我。这样的人在心理上才是健康的,这也是实现自我价值所必需的。事实证明,太少的自我暴露和太多的自我暴露,都会引起环境适应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一个从不自我暴露的人不可能与他人建立起密切的关系,而总是向别人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人,会被他人看适应不良的自我中心主义者。

那么,这个自我暴露的尺度应该如何把握呢?心理学家认为,理想的自我暴露是对少数亲密的朋友做较多的自我暴露,而对一般朋友和其他人做中等程度的暴露。而且,你也不一定要说出你的秘密,在不太了解的人面前,你可以交流一些生活中的并不私密的情感,既给人亲近之感,又不会让自己处于不安全的境地。

事实上,自我暴露与喜欢紧密相连,人们喜欢那些与自己有相同自我暴露水平的人。如果某人的自我暴露比我们暴露自己时更为亲密详细,我们会因害怕过早地进入亲密领域而产生焦虑,因而,只有适当地自我暴露,才能收到理想的交往效果。关于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把握。

颜回偷吃——交友交心,不要被表面所蒙蔽

在交友过程中,千万不要轻易地用“亲眼所见”来对一个人下结论,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考察,这样才能真正认识一个人,从而把握与其结交的程度。

心理寓言

据说,孔子走到陈国和蔡国之间的时候,穷困不堪,连野菜汤也喝不上,七天没有吃到一粒粮食,只好在大白天里睡大觉。

他的弟子颜回找到一点米,把它放在甑里煮。过了一会儿,饭快熟了,孔子看见颜回偷偷抓甑里面的饭吃。

饭熟之后,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装作没有看见刚才那件事的样子,站起来说:“刚才我梦见祖先,要我把最干净的饭食送给他们。”

颜回连忙说:“不行,刚才有灰尘掉进甄里,把饭弄脏了一些,我感到丢掉了不好,就用手把它抓起来吃了。”

孔子听了感慨地说:"我所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还是不可相信;我所依靠的是自己的脑子,但脑子有时也靠不住。你们要记住,了解一个人确实不容易呀!”

诡计点拨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连他都说知人不易,何况其他人呢?因此,我们要结交一个人,要想知道他的真正为人,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观察,而不要总是相信“眼见为实”,从而被自己的眼睛蒙蔽。所谓“日久见人心”,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都不要对其妄下定论,要学会长时间观察。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真正的奸诈之人往往善于伪装,乍看之下让人觉得他是正人君子,一旦涉及自身利益,他的本来面目就暴露出来了,对这样的人离得越远越安全;相反,有一些正直的人,由于秉性耿直,不懂得那么多人情世故,很可能会得罪别人,但到关键时候,他必然会慨然相助,这样的朋友走得越近就越安全。

另外,在这个世界上,被冤枉的滋味是很难受的,尤其是被自己最敬重的人冤枉。因此,一旦我们的朋友犯了什么错误,也不能妄下结论,认定他是一个坏人,从而与之绝交。要从头至尾弄明白、弄清楚,然后做出决定。

中国古代有一个“管鲍之交”的故事。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俩一起做生意,分钱财,管仲多拿,鲍叔牙不认为管仲贪财,因为他知道管仲贫穷;管仲曾经替鲍叔牙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管仲愚蠢,他知道办事需要运气;管仲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没有才能,他知道管仲是没有遇到时机;管仲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管仲胆怯,他知道管仲家里有老母亲;管仲服侍的公子纠在争夺王位中失败了,管仲被囚,鲍叔牙不认为他没有气节,而是认为管仲不以小节为羞。后来,鲍叔牙又推荐管仲为宰相,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管仲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但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牙能了解朋友。

在这里,鲍叔牙就是不通过表面现象来看待朋友的典范,他了解管仲的真实品质,不为其看似恶劣的行动下定论,这正与孔子“不用眼睛看人”的主张不谋而合。

高价买邻——选择邻居,选择一种生活状态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对一个人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在买房、搬家之前,先考察一下邻居是个什么样的人,这决定了你们是成为朋友,还是成为敌人。

心理寓言

南朝有个叫吕僧珍的人,生性诚恳老实,又是饱学之士,待人忠实厚道,从不跟别人耍心眼。吕僧珍的家教极严,他对每一个晚辈都耐心教导、严格要求,所以在他家形成了优良的家风,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待人和气、品行端正。

南康郡守季雅是个正直的人,他为官清正耿直,秉公执法,从来不愿屈服于达官贵人的威逼利诱,为此他得罪了很多人,一些大官僚视他为眼中钉,总想除去这块心病。最终,季雅被革了职。

季雅被罢官以后,一家人从官府里搬了出来。到哪里去住呢?季雅不愿随随便便地找个地方住下,他颇费了一番心思,四处打听,看哪里的住所最符合他的心愿。

很快,他就从别人口中得知,吕僧珍家是一个君子之家,家风极好,不禁大喜。季雅来到吕家附近,发现吕家子弟个个温文尔雅,知书达理。说来也巧,吕家隔壁的人家要搬到别的地方去,打算把房子卖掉。季雅赶快去找这家要卖房子的主人,愿意出1100万钱的高价买房,那家人很是满意,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于是,季雅将家眷接来,就在这里住下了。

吕僧珍过来拜访这家新邻居。两人寒暄一番,谈了一会儿话,吕僧珍问季雅:“先生买这幢宅院,花了多少钱呢?”季雅据实回答,吕僧珍很吃惊:“据我所知,这处宅院已不算新了,也不很大,怎么价钱如此之高呢?”季雅笑了,回答说:“我这钱里面,100万钱是用来买宅院的,1000万钱是用来买您这位道德高尚、治家严谨的好邻居的啊!”

诡计点拨

中国人自古就有择邻而居的传统观念,从孟母三迁,到季雅买邻,无一不是这种传统观念在现实中的展现。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择邻而居呢?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人际交往的心理。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都希望周围的人与自己有共同语言,能够彼此交流,这样才能使矛盾减少,融洽产生。就像季雅一样,他宁可出高得惊人的价钱,也要选一个好邻居,就是因为他希望自己每天出门碰到的是一个和自己一样正直的人,试想,如果他的邻居是一个贪官或者小人,那么彼此之间必定看不惯,从而摩擦不断。

另外,我们需要择邻而居,还因为邻里间会互相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邻居的影响力仅次于家庭内部,一个爱读书的邻居可能会使周围的许多人都爱读书,而一个爱赌博的邻居则可能使周围许多人都去赌博。

总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邻居就是选择朋友,即使在现代社会,我们也要树立择邻而居的理念,在买房、搬家之前先考察一下你的邻居是什么样的人。

小男孩与小乌龟——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

对待朋友应该将心比心。那么,怎样才算是将心比心呢?实际上就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考虑对方的利益,这样一来,对方也会站在你的立场上,考虑你的利益。

心理寓言

有一个男孩,在生日那天收到了爷爷送的礼物,是一只可爱的小乌龟。男孩非常喜欢它,总是试着与它玩耍。然而,小乌龟却害羞似的一下子就把头和脚都缩进了壳里。男孩便用棍子捅它,想把它从壳里赶出来,小乌龟丝毫未动。

爷爷看到了小男孩的举动,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不要这样对待乌龟,你要学着将心比心啊。假如你的伙伴也这样对你,你还愿意跟他玩吗?”还没等男孩说话,爷爷就把小乌龟带进了屋里,放在暖和的壁炉旁。不一会儿,小乌龟觉得热了,伸出了头和脚,缓慢地爬起来。

诡计点拨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将心比心。那么,怎样才算是将心比心呢?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将心比心其实就是换位思考。所谓换位思考,就是要把自己设想成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多时候甚至需要暂时放下自己的切身利益,去满足别人的利益。其实,利益在很多时候是互相关联的,你能考虑别人的利益,别人也会考虑你的利益。也就是说,要想和小乌龟成为好朋友,就要站在小乌龟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小乌龟跟人一样,也需要温暖,只有给它温暖,它才能接受你,与你做朋友,而棍子只能增加它的恐惧,使它更加疏远你。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把沉重的铁锁挂在门上,有一个人拿着一根铁棒去敲打它,不管用多大的力气都打不开。这时另外一个人来了,他拿出一片小小的钥匙,往锁孔里一放,一拧锁就开了。等别人走了,迷惑不解的铁棒问小钥匙:“为什么我用那么大的力气都打不开,你轻轻一下就打开了呢?”小钥匙的回答是:“因为我懂得它的心。”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将心比心”,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朋友,而不是更多的敌人。可以说,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对方会感觉到自己被尊重了,才愿意和你交朋友,愿意和你交流、沟通。

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换位思考是一个“移情”的过程,要站在他人的立场,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他人。遗憾的是,许多人的换位思考却缺少了“移情”这一根本要素。他们或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别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场上去想别人“应该”有什么想法和感受,或是想当然地假设一种别人所谓的感受,这样的换位思考其实仍局限于自己设定的小圈圈之中,无法体验他人真正的感受和想法。只有真正地“移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类推荐
  • 弗洛伊德9:自我与本我

    弗洛伊德9:自我与本我

    此卷收录四部分内容。《超越快乐原则》修正了弗洛伊德早期的本能学说,第一次提出人存在着死的本能与生的本能,并把这两种作用相反、同时并存的力量的斗争视为整个生命运动历程的决定者。《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系统论述了关于“群体的本质就在于它自身存在的力比多联系”的理论。《自我与本我》谈及意识、前意识、潜意识,阐述了自我从本我、超我从自我分化的过程。《抑制、症状与焦虑》是弗洛伊德对压抑与焦虑及心理防御机制关系理论进行修正与补充的主要论著。
  • 在终点相遇

    在终点相遇

    我们过去的人生经历塑造了我们当前的思维模式。我们会用这种思维模式来思考某件事,看待某个人,解决某个问题。大多数时候,当我们这样做时,事情恍然大悟,他人可以理解,问题迎刃而解。然而我们在一生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事、一些人、一些问题,让我们觉得“事情怎么会发展成这样?!”“这个人怎么能这样对我?!”“方法怎么就行不通?!”事实上,作者认为,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制造了我们的问题,而我们又在用惯性思维解决问题。如果我们能换个思维模式看问题,问题将不再是问题。在本书中,作者结合心理学家弗洛姆关于人性的思考、埃利斯的ABC理论、埃里克森关于身份认同的观点,并融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带我们踏上了一场无意识探索之旅。
  • 活学活用心理学

    活学活用心理学

    如果你是老板——活学活用心理学,你就会通过了解员工的心理和需要,适时地调整管理方式,给予员工恰当的关心和尊重,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挖掘其潜能,使之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效益;如果你是父母——活学活用心理学,你就会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变化,适时地调整教育策略,对孩子提出积极的期望,在奖惩孩子时也能恰到好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如果你是员工——活学活用心理学,你就能尽快地转变角色,融入职场,化解各种矛盾,在职业生涯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 好心情离不开心理学

    好心情离不开心理学

    《好心情离不开心理学》适合18—35岁的年轻人阅读。它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作者对生活的观察,让人在“看热闹”的同时,又为心理学能产生的力量而深深震撼,从而增加了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并且在每个章节的最后部分,为大家追求幸福的生活提供了实用、可操作的行动指南。
  • 伤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伤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武志红之后,又一位亲密关系心理学研究者——沈万九,从事亲密关系心理咨询师已有7年,本书是他从业的经历感悟的凝集,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出心理问题和科学的解决方式。作品从爱、家、孤独、生命四个方面,探寻我们应当如何面对自己无可逃避的伤口。本书写给每一个女人,和她的男人们。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公主不是香饽饽

    公主不是香饽饽

    出嫁的的四公主和五公主,一个禁止驸马纳妾,听闻外室有孕,亲自把人鞭打到落胎;另一个则是恨不得驸马多多纳妾,自己在外设置别院养了男宠,近日还传与僧人过从甚密……众大臣一听皇帝有意给自己的八公主寻驸马时,各个避之如牛鬼蛇神。温柔善良的小白兔八公主,却成了全城最愁嫁的姑娘。偶然撞见暗恋多年的小白兔居然躲在树干后偷看别的男人,老狐狸终于按耐不住出手,一步步的让小白兔走向自己爱的圈套。
  • 天运医尊

    天运医尊

    青梅竹马为何投怀送抱。我这张盛世容颜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广大女性和平相处。“你们这些肤浅的女人,为什么只看中我的脸,难道我的才华就无人能欣赏了吗?”
  • 重生异界之全能魔法师

    重生异界之全能魔法师

    “我是天才全能魔法师?”林宸重生醒来,发现身怀系统金手指,扬言要成为大陆最强的男人!“传说中的终极元素使?”“问题不大,别着急!看我分分钟突破给你看!”底层逆袭,全能魔法,系统加持,俘获女神!大陆最终的灭世之战,林宸说:皆如浮云!
  • 狂魔焚天

    狂魔焚天

    太古洪荒,凶灵遍地。然,洪荒的核心之地,迷雾重重。传说其中隐藏无数至宝,甚至有永生之秘。无数强者因此闯进核心之地,意图夺取至宝和永生之秘,可都尽数陨落。唯有一人以微末之力走出核心,但却被人判下通敌叛族。为此他强破禁锢,从头开始,只为洗清罪名!
  • 我的心在你世界搁了浅

    我的心在你世界搁了浅

    每一个孤单的孩子,都是散落在天涯最美的花。新晋青春作者素之烟,特别书写失孤少女的边缘爱情她是一艘被遗忘的小船,漂泊在艰难的尘世里失孤是一生无法抚平的残酷,被爱是世界上最无望的奢侈,颠沛流离的青春,寻找一个柔软的心尖搁浅,等日出日暮,潮涨潮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冰揭罗天童子经

    冰揭罗天童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Wives and Daughters(I) 妻子与女儿/锦绣佳人(英文版)

    Wives and Daughters(I) 妻子与女儿/锦绣佳人(英文版)

    Wives and Daughters is a novel by Elizabeth Gaskell, but When Mrs Gaskell died suddenly in 1865, it was not quite complete, and the last section was written by Frederick Greenwood. It is first published in the Cornhill Magazine as a serial from August 1864 to January 1866. The heroine, Molly is a daughter of a professional man. She is an attractive and rather unworldly young woman. Her father sends her to stay with the Hamleys of Hamley Hall, a gentry family. Molly forms a close attachment with Mrs. Hamley, who embraces her almost as a daughter. Molly also befriends the younger son, Roger. Molly is aware that she would not be considered a suitable match for the sons of Squire Hamley because of her status. However, she has always preferred Roger's good sense and honourable character and soon falls in love with him. Unfortunately, Roger falls in love with other girl. Molly is heartbroken, and struggles with her sorrow and her knowledge that that girl lacks affection for Roger.
  • 关于我的那些梦

    关于我的那些梦

    完成任务,升级!任务失败,销毁!快穿文,新人作者,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