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0800000002

第2章 你的明媚我的忧伤(1)

(一)婚礼是自由的挽歌

1988年,纽约的一份中文报纸登载了一篇报道:

“据《纽约时报》二十四日报道,近代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元配夫人张幼仪女士,已在上周六(二十一日)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纽约的曼哈顿寓所,享年八十八岁……”

张幼仪去世了。

她的离开,终于定格了近代中国文坛上一幅鲜活的情感画面,而那出被几代人评讲的,关于自由与爱情的现实剧,也仿佛随着她的离开,终于散了场。

张幼仪是这出戏中最早登台的演员,最后离场的角色,但她似乎从不是戏台上的主角。直到她谢幕的那一刻,也直到今天,她的名字仍然与“徐志摩元配夫人”的头衔形影不离。不能怪世人忽视幼仪的光芒,只是与她同台的徐志摩如同喷薄的朝阳般,太耀眼。生活在他周围的人,难免陷入他制造的阴影中。其实,不单是张幼仪,哪一个与徐志摩有关的女人,在被人提及时不带着一点儿徐志摩的味道?更何况是被徐志摩拿来,为“新思想”祭旗的张幼仪。

张幼仪最初上场的那一年是1915年。那一年,中国的飘摇与动荡与往年相比,或许并没有不同。每个人都在历史的航向上,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行。这一年,袁世凯正为了他的千秋帝国梦,紧紧攥着跟日本人签订的“二十一条”;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竖起了人权与科学的旗子;孙中山与宋庆龄刚刚在东京举行完婚礼;蒋介石的肇和舰起义并没有圆满的结果……

国是大家的国,家是个人的家。帝制,人权,科学,革命,这一切似乎都与海宁硖石徐家的婚礼无甚关联。若一定要说有关,也不过是这场婚礼多少受了些时髦的西洋观念的影响,脱离了中国传统婚礼的形式,是一场 “文明”的西式婚礼,没有“拜堂”。

十六岁的张幼仪纱裙曳地,那份被热闹的人群与欢乐的仪式催发出的兴奋、好奇与不安,化作红晕爬上了她的脸庞。尽管她有好几次忍不住想要打量身旁的丈夫,但婚礼的规矩与礼仪阻止了她的视线。年轻的新娘能做的,只是低顺着眉目,安静等待仪式的结束。

这场婚礼对于张幼仪来说,或许有点突然。在得知自己将要结婚的消息前不久,她才刚刚说服父母,送她去苏州的女子师范学校上学。尽管幼仪深晓,作为女人,自己的前途并不在家人的期望中,因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是牢牢扎在父辈的心里的女德标杆,千百年了,没有变过。但是,在她生命底质中,潜伏着一种特质,应和了汹涌灌进中国的西方新文化。这让她鼓起了勇气向父母提出上新式学校的要求。

在学校里受到西方教育的张幼仪,聆听了新的主张,但对婚姻的观念,她顺从了中国传统女子的另一种特质,父母之命。不过,确切点说,帮幼仪挑选夫婿的是她的四哥张公权。幼仪还记得那天,她的四哥兴冲冲地从外头回来,告诉她,硖石商会会长徐申如的独子徐志摩,一表人才,才气不凡。论人,他配得上张家的女儿,论家世,海宁首富徐家也配得上张家的显赫的声势。张幼仪,这个聆听了新思想的女性,此时听从了旧言论,甚至没有一点怀疑。

她的丈夫……张幼仪还是忍不住悄悄地将视线移向了身旁的徐志摩。与所有旧中国的婚姻一样,她在婚前与这个男人并没有交集。现在,她也只是看到一个清瘦的侧影。她的丈夫有圆润的额头,鼻子很挺,俏俏地立着,薄的嘴唇抿出温柔的线条。尽管她不了解他,但也并非一无所知。毕竟,徐家公子,硖石的神童,十三岁就写得一手好文章,有谁没听过呢?现在,他已经是燕京大学的预科学生了。他的学问应当要比自己好的,他的思想自然也超在自己的前面;将来,他还要留洋去的。所以,这时的幼仪最担心的,或许并不是丈夫的为人与前程,四哥疼她,替她看中的人不会有错。显然,她现在最在意的,是她能否跟上这个聪明而新潮的丈夫。

正因如此,张幼仪的心里对二哥张君劢的感激,在今天涨到了顶点。二哥在她三岁那年解开了家人裹在小幼仪脚上的厚厚白棉布,放开了她的小脚。所以今天,她有了一双大脚。尽管这双大脚曾被家里的婆婆,姨妈,姐妹们很是嘲笑了一番,但大脚代表着“新式”呢。所以,今天的她站在这场西式的婚礼上,与西装革履的丈夫,看上去才能如此般配。

张幼仪此刻庆幸她有一双大脚,可她没有想到的是,她这位思想解放的丈夫从一开始,就没有将她的那双大脚放在眼里。就是到后来,也没有。

徐志摩不时瞅瞅身旁的新娘,想起两年前,父亲递给他一张姑娘的照片,说那是他未来的妻子。照片里的张幼仪看不到特别的好,但也不难看。只是生得有些黑,嘴唇似乎也厚了一些。其实,幼仪长着一张典型中国少女的脸,圆润而柔和,沉静的眼里刻着大家闺秀应有的大气端庄。可徐志摩没由来的一阵嫌恶。

他知道,这是父亲精心的安排。徐家的生意,张家的声望,门当户对,天作之合。但他并不满意这样的安排。这与他在学堂里学到的自由精神相距太远。如果这桩婚事被安排在十年以后,徐志摩也许会高喊着:“我要追求爱的自由与婚姻的权利。”并拒绝父母送给她的新娘。但此刻的他,没有。

也许是他的理想与追求还不够坚韧,也许是父母的命令与张家显赫的声势一起制成的牢笼太坚固,总之,那天他只是将自己的不满,变成了下垂的嘴角,吐出了一句:“乡下土包子。”他与所有中国包办婚姻中的男人一样,甚至没有花时间去了解未来妻子,便用自己的妥协,将张幼仪日后的生命轨迹,扯进了自己的命运航道中。

这是一场西式的文明婚礼,却脱胎于一场旧式的中国礼制。这或许是徐志摩在面对这次婚姻时,最大的心结。这个结,不但捆住了他与妻子的情感交流,更捆住了他理想中的自由,捆住了他进化成新青年的通道。他觉得,自己尽管穿上了西装但却与自己的灵府如此不搭调。新式的衣装,与这骨之里的旧,让自己显得这样滑稽。

徐志摩与张幼仪一起向“旧”妥协了。在那样一个新旧交错的年代里,徐志摩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将要对抗的东西究竟是何等深刻,或许他同样没有意识到,当他妥协的那一刻,他与“小脚”的女人并没有质的差别。但徐志摩毕竟曾立志,要“冲破一切旧”。只是在他还没有找到冲破的方式时,一切就在他毫无准备的思想里发生了,而他灵魂的一部分仿佛还留在北京的锡拉胡同里。那里,住着蒋百里。

蒋百里是徐志摩姑丈的弟弟。他在早年留学日本期间,结识了当时因戊戌变法失败而流亡海外的梁启超,并拜梁启超为师。回国后,蒋百里时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他的身体里流淌着尚武的血液,怀抱着爱国的热诚。更难得的是,学贯中西的蒋百里,在作为一个军事家的同时,在文学与史学方面也有极高造诣。他的《国魂篇》、《民族主义论》等长篇论文立论独到,文辞流畅,颇有梁启超之风;而他的书法也深具晋人气韵。

徐志摩在1915年考上燕京大学预科班时就住在蒋百里家。平日里,徐志摩与蒋百里谈时事,聊文学,评历史,讲政治;他敬蒋百里,爱蒋百里,虽然蒋百里长徐志摩十四岁,可徐志摩与他甚是亲近,无话不谈;他徐志摩口中最亲的“福叔”。与蒋百里的交往,让当时的徐志摩在思想上趋向政治。在一次闲谈中,蒋百里曾对徐志摩说:“青年有了真才实学才能展鸿鹄之志,救国救民。你何不与他们一起出洋去,学西洋之长为己所用。”

这话正说到了徐志摩的心里,此前,他已经有了留洋的想法。当初,他之所以报考了燕京大学的预科班而非本科,就是因为当时的燕大预科班注重外语的应用,学成之后可以尽快地留洋;此番,加上蒋百里对他的影响,徐志摩更是觉得他在北京的求学生活充满了奋斗的热情。他在锡拉胡同与学校图书馆两头跑,埋头在西方新思想中,闲暇时与友人聊聊戏剧界的“菊选”,别人爱梅兰芳,他独爱杨小楼;兴致到了还会跟朋友打打网球……

福叔劝他留洋时的神情还在眼前,杨小楼的腔调似乎都萦绕耳边,燕京大学图书馆里的墨香还都能闻见,怎么一转眼,自己就与这个不认识,不爱的女人站在一起了?做梦一样。父亲频频的电报是催命的符,那些“男大当婚”“识大体”“有利家业”的话是魔咒;祖母最疼自己,可她殷殷的期盼却把她那份深厚的荫慈变成了最重的包袱。于是一切就这样发生了。其实徐志摩心里清楚,与张家的联姻,不过是他的父亲在为独子规划前程的棋盘中,落下的一颗棋而已。

父亲徐申如是个精明的商人,他的一生都在用精准的眼光打造生活中的一切。在他所有的实业中,有两件事最值得骄傲:第一件,是他在1908年联合了海宁的绅商,克服了重重阻力,硬是让拟建中的沪杭铁路生生拐了个弯,穿过了硖石,成就了海宁硖石地方几代人的福祉;第二件,便是儿子徐志摩。别的不说,单单是他为了让儿子的书法水平有所长进,便将当时的上海寓公,后来的“伪满洲国总理大臣”,著名书法家郑孝胥,聘作儿子的书法老师。这次,尽管儿子已经与张家小姐有了婚约,尽管他本应让儿子尽早将张幼仪娶进门,但他仍然顶着张家人的反对,亲自将儿子送上了北京最好的大学。可以说,这个精明的父亲在儿子的培养上,同样用上了他敏锐的经商头脑。现在,父亲觉得是时候让儿子回来成亲了。

张家现在的名望不一般。看中自己儿子的张公权是当时的浙江都督府秘书,将来大有作为;而他的兄长张君劢则是有名的法学家,与梁启超过从甚密。徐申如再次以他精准的眼光,准确地预见了未来的张家兄弟在中国未来的政界与财经界中,呼风唤雨的地位。与这样一个有钱权有名望有修养的上流社会家庭联姻,徐申如没有再拖延的道理。于是,给儿子拍几封电报,对他进行几次动情的说理,徐申如便为他自己谋回了一个好儿媳。

这种境况下的徐志摩,挣扎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他成了那个变革时期的精神缩影。或许很多东西可以在朝夕间改变,但也有许多东西无法轻言抛弃,比如孝道。这一点,即便是在他走出硖石,跳进那些欧洲思想家行列的那一天,也仍然无法割弃。

但他仍然得做些什么。于是,一场热闹的婚礼之后,他选择了冷漠。

(二)一个人的婚姻

冷漠,是这场婚姻唯一的韵脚。它的第一个音节奏响在张幼仪死寂的新房里。新婚之夜,洞房的花烛下,徐志摩一句话都没有对幼仪说,幼仪也不知该用什么,来打破她与这个陌生丈夫间的沉默。后来,徐志摩离开了,躲进了奶奶的房间。只是,他的行动力仍是敌不过长辈的希望。几天后,徐志摩在佣人的簇拥下,踏进了新房。

两年后,张幼仪怀孕了。关于这一点,浪漫的诗人有自己的解释,他说:“爱的出发点不定是身体,但爱到了身体就到了顶点;厌恶的出发点,也不定是身体,但厌恶到了身体,也就到了顶点。”

徐志摩并没有因为肉体而将他对幼仪的爱推到顶点,相反,他对张幼仪的厌恶,却因肉体达到了顶点。有一次,徐志摩在院子里读书,忽然觉得背痒,于是便唤佣人帮忙。一旁的张幼仪想,这样的事情何必佣人动手,于是便凑近了替丈夫解痒。可是她没有想到,徐志摩仅仅用一个眼神,便拒绝了她的献出的好意。那个眼神轻蔑,不屑,冰冷刺骨,多少年以后,张幼仪回想起来,仍然不寒而栗。

幼仪其实是个很好的太太,但凡认识她的人总是对她印象极佳。时人曾评价张幼仪:“其人线条甚美,雅爱淡妆,沉默寡言,举止端庄,秀外慧中,亲故多乐于亲近之……”徐志摩的好友梁实秋也说:“她是极有风度的一位少妇,朴实而干练,给人极好的印象。”幼仪也是个很好的儿媳妇。她在徐家克守着一个好儿媳的本分:她帮着公公徐申如操持庞大的家族生意,照顾婆婆,管理徐家的下人,家事人际操持得井井有条。为了照顾公婆,她甚至放弃了继续上学的机会。婚后的幼仪曾经写信给苏州女子师范学校,表达了继续学习的愿望。但校方提出,幼仪必须重新修业一年,修满两年课才能毕业。新媳妇要离开公婆两年,这对幼仪来说实在难以接受。于是,她从外面的世界退回了硖石的老宅。幼仪的大脚并没有带她踏出自由的脚步。

幼仪是公婆眼中的好媳妇,甚至可能是许多人眼中的好妻子,但她却不是徐志摩心中的好太太。在徐志摩眼里,幼仪嫁过来以后很少笑过;她办事主动,有主见,有主张,就像《红楼梦》里的薛宝钗。但徐志摩要的,是一个能与他的思想共呜,与他的浪漫情调合拍的女人;她的妻子应该有思想,有个性,应该是个开放,新潮的新女性;但张幼仪只是宝山县首富张家的小姐;她的偶像是《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她的人生在徐志摩的眼中,始终沾染着铜臭;她的角色在徐志摩看来,不过是纠缠于家业中,翘着双腿对下人的指手划脚的管家婆。因此,张幼仪无论再怎样地温顺体贴,恭俭礼让,她在徐志摩眼中,也不过是旧婚姻的傀儡,旧制度下的陈旧女性。这个妻子于徐志摩,不过是个“守旧”的代名词,平庸而乏味地立在了浪漫与自由的对立面。他与她的思想,分明是站在时间的两端,空间越近,心灵越远。于是,一座旧式婚姻的围城困住了两个人。

同类推荐
  • 米米的春天

    米米的春天

    米米趴在庄博士的耳边,担心地问:“庄博士,您说太阳有一天会撞地球吗?”庄博士噙着泪,看着米米天真的大眼睛,轻声说:“不,不会的,米米。太阳和地球是好朋友!”米米把钱塞到庄博士手里,站起身,从路边摘下一朵金黄色的小花,用手指按到亮光光的头上,一丝微笑在嘴角荡开……仿佛她戴着的,不是一朵花,而是整个春天。
  • 凡人皆有一死

    凡人皆有一死

    清明将至,每年这个时节关于“死亡”的话题便显得不可回避。一名白事师傅目睹了各式各样的死亡故事。凡人皆有一死,但面对死亡的态度却不尽相同。“凡人皆有一死”,没错!这是《权力的游戏》里面一句经典台词。这句话太深奥不能细想,可能越是简单的道理,我们越是搞不明白吧……在死亡面前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日子依旧会推搡着我们往前走。可经常走着走着会发现,这个地方不久之前好像走过了。有的人管这叫“迷路”,而我觉得是“领悟”。如果生命日常的继续是个催眠大师,那死亡他会时不时推醒在尘世间昏睡的人们。“大了”,在天津准确的读音,“了”是三声。是天津人对婚丧嫁娶组织者的一个称呼。
  • 另一个世界

    另一个世界

    2000多年前被楚国消灭的鸠鹚国真的消失了吗?50年前一次挖水库,无意挖出的食人蚁,再次将人们的目光指向了在历史中神秘消失的鸠鹚古国。
  • 竞选(中国好小说)

    竞选(中国好小说)

    在银行结算部默默奋斗十几年的林溪,在受到原本不太瞧得起的同事冯宜群升职的刺激后,决定抓住单位中层干部竞选的大好机会,为自己谋一个新的职位。林溪原本自信满满,认为凭借自己的业务能力、资历和人脉可获得高升,但在竞选过程中却发现,事情并不如她想的那样简单。原本相处甚好的闺蜜团也渐生缝隙,而高层的领导更是打起了自己的算盘……到底在这暗地里充斥着钩心斗角的竞选中,林溪是否能够如愿呢?
  • 故事经典

    故事经典

    《微型小说·故事经典》精选了近百年来中外著名作家创作的经典故事微型小说。正如契诃夫说:“故事越单纯,那就越逼真,越诚恳,因而也就越好。”这些名篇佳作在情感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成就,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欣赏性,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拥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作品不仅能使我们感受到名家的丰富情感、高雅兴趣和创作魅力,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学习和研究世界微型小说的范本,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热门推荐
  • 她是我心爱的一首歌

    她是我心爱的一首歌

    那夜,两人深醉。他盯着她白嫩的耳垂上,染着一抹红,就像鸡蛋白涂了迷人的胭脂。她扬眉,问:“你是看上我了?”“看上倒没有”“那是?”“我是爱上你了”武力少女黎清歌,误把当红男星初慕言的保时捷当作出租车,赖死赖活非要他送自己回家,而后吐了一车。再后来,她成了他的经纪人,为他手撕心机婊,智斗腹黑男。他为她,与天下为敌,只为护她周全。他成为影帝那天,典礼上,他在万众注目下,对她单膝下跪,深情脉脉道:“歌儿,以后,你的拳头,只属于我一人,好不好?”一记柔拳打在他胸膛,她眉眼流转:“这一记,你享用得可还好?”
  • 华娱从1980开始

    华娱从1980开始

    吴见夜一睁眼,回到了1980年,成为了后世赫赫有名的燕京电影学院78班的一员!于是他开始了牛X的生活!
  • 重生之门:傲娇帝后哪里跑

    重生之门:傲娇帝后哪里跑

    穿越的,都是差不多现代嗝屁了的。安晓仰天长望,泪流满面,想着跟前恨不得亲手捏死她的几人,顶着不受宠的帽子,拼不了爹就只能拼脑子了。“爷,太子妃把你的千年鲫鱼给抓去炖了!”笔墨弹飞,叶子青一张黑脸,去收拾那正悠哉吃鱼的主仆两,恨不得掀了桌子。隔日。“爷,太子妃把那苏良娣给打了。”某人的脸已经不黑了。“给太子妃送几瓶消肿的药膏去。”“嗯?爷,被打的是苏良娣啊。”“我知道。”叶子青眼一瞪,薄唇一勾,微微笑着。小二子一边拿着药膏一边往太子妃那边去,嘴里嘀咕:“爷最近可变得真奇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英雄学院之HERO

    我的英雄学院之HERO

    六月是花落花开的季节英雄的世界伴随着凋零和绽放荣耀和争斗寻觅的路途名为迷茫漫漫前路去留时间在述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她的少年郎

    她的少年郎

    一场凶杀案引出一个女人的一生。林漠带着她走向光明,又带着她走向死亡。如果所依仗的坍塌了,余下的要如何存活?
  • 药神要成仙

    药神要成仙

    魔族联合妖界企图占领人界,天帝命药神下界平息战事,但没有想到的是半路遭到了魔族和妖族的偷袭,导致神体陨落,沦为一个乞丐,最后通过修炼,返回神界的故事
  • 办公室风声

    办公室风声

    五星大酒店,唯一“申奥”良机!管理层两大派系针锋相对,办公室暗涌危机。机密资料大量外泄,内忧外患,每个人都在演戏!孰真孰假,谁才是老鬼?风声鹤唳,职场新秀夏商竟破格提拔,机会还是阴谋?她如何才能在派系斗争中生存?如何才能应付对手打压和同事搞鬼?如何才能不穿小鞋,不背黑锅,不做炮灰?看《办公室风声》,职场无往而不胜!
  • 大航海物语

    大航海物语

    汪洋世界,无尽之海。群星的位置在星空中缓缓移动,深海的城市中,海神正在长眠。窃取海神力量而来的魔药,绕过世界漏洞制作而出的秘宝。这个世界似乎有着诸多不合理之处。而世界的主角,正缓缓接触真相。ijj&iijufyhxtstsydydydydjcycjffujfhdydydydyyddtdydydytdtxtxtdtdtyxufycuxhfycycycufyufyfyuffufyygiuggucjgufuugufyfufuyfufufuyfyccyufyufuffuufufufufufufuffufuufuvuvuvuuvuuvuvuvuuuuyfyfyfuy
  • 每个世界我都疯狂加戏

    每个世界我都疯狂加戏

    叶鸩:是原本的我不够优秀吗小信信?系统:不!小鸩鸩!你在我心里是最优秀的!叶鸩:那为什么要让我维持人设嘤嘤嘤系统:……本系统也很为难啊——叶鸩:小信信!我宣你!系统:小鸩鸩!本系统也爱你!叶鸩:你愿意为我赴汤蹈火吗!系统:傻孩子,当然愿意啦!叶鸩:我要开外挂!要金手指!系统:……小鸩鸩乖,咱不要——叶鸩:小信信,你会一直陪着我吗?系统:会的,只要本系统的数据库不被重置叶鸩:那要是重置了呢?你就会忘了我吗?系统:嗯(气氛一时有些说不出来的味道)叶鸩:我开玩笑的那么严肃干嘛哈哈哈哈哈哈系统:小鸩鸩你要吓死本系统啊,滚一边儿玩去!叶鸩:好嘞!——欢迎收藏评论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