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6300000025

第25章 王维(3)

“随意春芳歇”,这“随意”二字向来无人注解,大家都忽略了。其实这个语词的意义和现代用法不同。它是唐宋人的口语,相等于现代口语的“尽管”。

——施蛰存

·使至塞上

单车①欲问边②,属国过居延③。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④逢候骑⑤,都护⑥在燕然⑦。

【注释】

①单车:一辆车,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②问边:指慰边塞官兵。

③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④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⑤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⑥都护:官名。唐朝在边境设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都护负责辖区事务。

⑦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赏析】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受唐玄宗之命往边塞慰问官军。王维当时的官职是“监察御史”,诗题中的“使”即指此。唐玄宗的这次任命,虽以“慰边”为由,但事实上却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因此诗人在诗中流露出飘零孤寂之感。

首联作者开门见山地交代了地点,事件:“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本联意为:“我”只带着少量随从出塞慰问官军。大唐边疆辽阔,一直延伸到居延一带。“单车”表明诗人此次行程所带的随从很少,这与他的御史身份其实并不相符。因为此行是王维受朝廷排挤的结果,所以他对“问边”一事实是不情愿。这也便解释了为何他作为“监察御史”出行而只有少量随从跟随。

诗人开篇便向读者透露了他的失望与落寞,接下来颔联的描写便是从这种情绪中生发而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并不是单纯描写边塞景物,而是诗人以“蓬”“雁”自喻,写自己如飘零的蓬草一样来到边塞,像大雁一样来到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作为御史,诗人用象征游子的蓬草与大雁自比,可见其心境郁卒。

首、颔联诗人用低沉的笔调书写了他的行程。诗行至此意境沉郁,但颈联中,诗人的笔调忽然拔起,诗的色彩也明亮起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对大漠风景的描述:放眼望去,辽阔的沙漠中有烽烟直上,黄河边上悬着浑圆的落日。这两句看似信手拈来大漠常见意象入诗,实际独具匠心。

“大漠”、“长河”画面开阔,铺开雄浑意境。在这样的背景中,烽火台上的“孤烟”就格外引人注目,成了画面的重心。“直”字体现了烽烟的特有的劲拔之势,也将大漠烽烟与其他种类的烟,如“炊烟”等作出了区格。

“长河”也是大漠特有的景象。因为沙漠平旷,没有山峦阻隔,因此“长”不仅仅指河流的长度,更是指其特有的蜿蜒不断的姿态。“圆”字也十分精当地传达了苍莽大地,山河吞吐日月的雄姿,令画面更添瑰丽。

颈联两句在描写自然壮丽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此时心境的开阔。原本心情阴郁的诗人,看到广阔雄壮的自然之景,心境似乎比先前开朗一些。但烟虽直,但“孤”,圆日瑰丽,可也是夕阳残照,因此孤独落寞仍是诗人的主要情绪。

尾联写诗人行至萧关时,恰好遇到侦察兵。他向诗人报告说:“都护此刻正在燕然山。”诗人在人烟稀少的异乡好不容易“逢”一人,但却没有与对方有更多情感的交流。对方只是冷漠地向他报告情况而已,诗人心中的落寞失意可想而知。“都护在燕然”也暗示此时边塞仍有战事。这一情况令诗人更加惆怅。

诗歌的重点是对边塞风物的描述。诗人巧妙地把自己的失意与寂寥之感融入景物中,因此画面苍凉。王维炼字精当,尤其颈联字字珠玑,生动而准确地传达了大漠风景的神韵,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水平。

【大师导读】

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

“大漠”“长河”一联,独绝千古。

——徐增《而庵说唐诗》

“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后人全讲炼字之法,非也;不讲炼字之法,亦非也。

——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

“大漠孤烟直,长江落日圆”十字,是一幅好画,但比画表现得多,因为这两句诗中的“直”“圆”是动的过程,画是无法表现的。

——朱自清

颈联二句,气象极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抓到了西北高原的特色。“孤烟直”,“落日圆”,表示天气平静,无风无云,也是沙漠上的气候特征。

——施蛰存

历来盛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决非偶然。这几笔雄健粗放的线条,不仅勾勒出沙漠上无边的壮丽景色,也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强烈盛叹,以及因它而变得无限开阔的胸襟。

——陈贻焮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赏析】

这首是一首五言绝句,题为送别,但却未对依依惜别的情景加以描绘,而是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角度和场景来作为着墨点,可谓另辟蹊径、匠心独运。

“山中相送罢”开篇即写到相送已罢。常规的离别诗本应在此句中描写情深意笃的送别场景。而诗人在此处却用了一个看似无味的“罢”字将这一场景一笔带过。接句“日暮掩柴扉”又只讲到送别归来,诗人轻掩柴扉。诗人再次将送别后的心情剪去,而只留“掩柴扉”这一情境。

一、二句时空跨越幅度较大,在蒙太奇式的结构中留下了大量的空白。这些空白的留给读者想象空间:送走友人后,“日暮”之中独行的诗人当觉失落、怅惘。是他在“掩柴扉”之后的又有何种心绪?一个“掩”字也令人想到诗人的落寞神态。正是通过这种留白,诗人将原本复杂的离别情绪凝练于十字之中,笔墨经济,余味深长。

后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中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一句化出。文中原意为叹游子久去不归,这里是说明年春天来临的时候草必定变绿,但友人却不知能不能归来。

这里除了离思之外,还包含着诗人内心的思想斗争,更可能是缘于与友人对仕途的看法产生了争议。但是二人才能禀赋相似,意气相投,因此希望友人能早日得悟,返归山林。

摩诘作诗,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看似平凡的素材。虽然朴素、自然,但情感真挚,意境悠远,读起来别有一番韵味。本诗即将这种风格演绎得淋漓尽致。

【大师导读】

所送别者,当是驰骛功名之士,而非栖迟泉石之人。

——俞陛云

做五绝诗,虽只寥寥二十字,看似容易,其实在这二十宇句,立意要不寻常,造语要任自然,前后章法要相连贯,并且还要有一种“余韵”,就是意思不可说尽,字句不求深奥,每个字无论抒情写景,总要个个字站得住,个个字能打动读者的心弦,才是一首好诗。

——喻守真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物寄相思的五言绝句,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确实是诗人为眷怀友人而作无疑。李龟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安史之乱时,流落江南一带。

首句点明红豆生长的地区,也是朋友所在之地。红豆生于南方,果实红润浑圆,如珊瑚般晶莹,南方人常用红豆作为镶嵌的饰物。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女子,她的丈夫死在边疆战场,她便哭死于树下,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红豆为“相思子”。唐诗中常常用红豆来隐喻相思之情。所谓“相思”,不仅局限于男女情爱,亦可以用在朋友之间。

“春来发几枝”一声轻问,春天到来,红豆的枝桠又发了几只呢?这句承接得十分自然,设问的语气也显得分外亲切。对友人关怀的心绪自然而然地流露于字里行间。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意为:希望你多多采撷,因为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此物最相思”是作为补充的理由来解释为何“愿君多采撷”。诗人寄意于对方“多采撷”红豆,其言外之意是:“希望你看见红豆,就想起关于我的一切。”意在暗示远方的朋友一定要珍视互相之间的情谊,语言诚挚动人。

全诗中主要的关键字是“相思”和“君”。 “相思”之情,人皆有之,相思的对象有可能是任何人。而“君”,指的是作者最在意的一个人。“相思”于“君”具有很强的对象性和专一性,情有所专,情有所真。它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挚情谊。“劝”,“最”同“君”、“相思”组合在一起,诗人内心的情感就曲折完满地表达了出来。这种表达方式,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将诗的境界转化为读者的自我境界。

整首诗丝毫未表露相思之情、离别之意、尽管作者柔思满怀,却仍然只字未提。相反,却句句话不离红豆,情感超脱于物象之外,萦绕于读诗人心中,将相思之情表达得无形却有神。

【大师导读】

直举胸臆,不假雕锼。

——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睹物思人,恒情所有,况红豆本相思物,愿君多采撷者,即谆嘱无忘故人之意。

——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

以发问起,即不觉直率,三句承上转放,四句结出相思正意。

——喻守真

这里可以说是爱情,可以说是友情,也可以说乃是乡情,它涵有非常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又不流于一般化,这乃又都表现为盛唐诗歌深入浅出的普遍特色。

——林庚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这首诗一题为《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饯别的名曲广为传诵,名曰《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诗人在首句“渭城朝雨浥轻尘”中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以及环境气氛。渭城早上下了一会儿雨。尘土被雨水浸得湿润。“浥”为湿润的意思。“浥轻尘”表明雨下得并不大,另外也展示出原本尘土飞扬的大道因微雨而洁净清爽的样子。

接句“客舍青青柳色新”描写客舍延伸至不见尽头的驿道,驿道两旁的柳树郁郁青青。客舍,是羁旅者在外的居住之地;杨柳在唐诗中也常作为离别的象征。这两件事物是作者有意关合送别而特地选取的。“轻尘”、“青青”、“新”这三个词语,声韵轻柔、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诗人选取极平常的景色入诗,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恰当的自然环境。

前两句写景,三四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便转入抒情。这两句的重点在描写惜别时诗人与友人的情感交流。诗人劝朋友临行前再饮一杯,因为出了阳关后,身边便再无朋友相伴。

句是提到的“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尽头,与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自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往西域的交通要道。阳关以西是荒莽的西域,因此“西出阳关”在唐人眼中是一件伴随着艰辛的壮举。诗人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一是在试图延宕离别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片刻,二是希望这杯酒能能载着诗人深情厚谊,伴着朋友踏上前路,包含着诗人对远行者的体贴关怀之情。同时,“劝君更尽一杯酒”将惜别的千言万言浓缩于酒中,语虽平实,但情感丰富。

诗人用直白平实的语言,道出世间最普遍的离情,情感真挚深厚。

【大师导读】

更万首绝句亦无复近,古今第一。

——刘辰翁《唐诗品汇》

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

送别诗要情味俱深,意境两尽,如此篇真绝也。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只体贴友心,而伤别之情不言自喻。用笔曲折。

——刘宏煦《唐诗真趣编》

此诗与朝雨裛尘,客舍柳青,已现一种愁惨景象。不待下文临别赠言,已觉黯然销魂。

——喻守真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五言绝句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第一首,被公认为描写静境的名篇。开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一联,对仗整齐自然。诗人用“人闲”二字即指山中无人事烦扰,远离车马喧嚣,也点明诗人闲静的心境,心境怡然自得。正因环境静谧,诗人愈发觉得春山格外空旷,加之诗人心境平和,所以他对大自然的声音和动态的事物十分敏感。因此,即便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但他仍然能感觉到春桂的花瓣纷纷散落。因“人闲”而知“花落”,因“花落”而感“夜静”,困“夜静”而觉“山空”。意境环环相扣,一气蝉联而下,具有一种流动的音乐美。闲静的心境和春山静谧的气氛,既互相契合又互相作用。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一轮明月破云而出,白色的月光洒落山林,惊动了栖息于涧中的山鸟。鸟惊,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亮出现也惊动了它们,这正表明春山寂静到了极点。音回空谷,既打破了春山的寂静,同时又使春山愈发显得清幽空寂。“山谷”的寂静与“鸟鸣”的喧闹一静一动,相辅相成。这种“以动显静”和“以声写静”的艺术手法让全诗充满了雅致的美感。

王维在许多诗中都创造了“空”、“静”的意境,这首诗亦是如此。诗人用花落、月出的动态,来衬托出春山月夜之静。最后一句,又用鸟啼之声来打破春山之静。寓动于静,寓声于静,愈见其静,描绘出深刻的幽静境界。全诗静境优雅而不枯寂,动境生机盎然。

同类推荐
  • 四书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四书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本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名句”丛书之一。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五经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中,遴选部分代表名句,分主题原文呈现并有白话文注释,配以精美书法作品,附传统经典名篇全文及生僻字注音,同时定向邀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及汉语言文字造诣的书法教育家、清华大学德艺双馨的师生校友、社会各界实力派书法名家书写主题内容,经典名句、传统丹青、中文释义三位一体,以传统艺术形式承载民族优秀文化思想。
  •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致同治1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热门推荐
  • 明伦汇编人事典百岁以上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百岁以上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卢一萍中短篇集:最高处的雪原

    卢一萍中短篇集:最高处的雪原

    本套书为纪实文学大家卢一萍作品,共包含18册,以雪域荒原为背景,既描绘出壮丽广阔的边疆气息,也生动写出不畏艰险的军旅生活。人类与自然的博弈,是渺小与伟大的融合,自然灾害与行军征程的互相映衬,刻画出铮铮铁骨和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分别为《哈巴克达坂》《雷场》《巴娜玛柯》《新兵班》《最高处的雪原》《幽默记》《在喜马拉雅南麓》《铁翼飞旋》《为了爱,达巴并不遥远》《吾甫浪巡逻》《猛虎连长付立志》《一对登上世界屋脊的猪》《蓝色士兵》《七年前那场赛马》《如歌军旅》《白色群山》《光荣牺牲》《荒原情歌》。
  • 我的零食有异能

    我的零食有异能

    魂穿异世,少年身怀夷族血脉,被人族所排斥受尽人情冷暖,看尽世间人心开启系统,以恶制恶,以善待善一边忽悠、一边碰瓷、顺带敲诈用尽手段守护族人、亲人、爱人我的人没有下限,但我的心有根红线PS:这是一个关于守护的故事,正如我们每一个人一样,守护心中的挚爱。PS:此书已经没有推荐,所以我也可以不为数据所困,静下心来,认真写好每个情节,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 等我到第三空间

    等我到第三空间

    这是一部悬疑言情小说,包含科幻玄幻元素。故事主要以女主人公冰瞳的视角展开,展现了第三空间的神秘与独特之处。第三空间的主人朝影是个看起来温和的人,声称经营第三空间是为了成就第一空间不完满的情人,其实只是为了掩盖他,想要吞并第一空间,扩大第三空间的野心……为了不让第一空间的人有所察觉,朝影杀掉了第三空间爱情网的签作者阿珍……熟不知……伴着阿珍的意外死亡,冰瞳的感情决堤而来,当她意识到自己再次爱上朝影时,在真相和朝影之间,她会如何抉择?
  • 热武侠

    热武侠

    一点星火燃起广阔原野,寂静百年的天朝上国从此沸腾起来。金戈铁马,龙蛇起舞,又一个武侠的大时代从此拉开。(数群:312700689)
  • 斗罗水浒传

    斗罗水浒传

    始于斗罗,终于水浒。最好的斗罗大陆同人文,最好的水浒故事的重新演绎。本书已签约,不太监。欢迎喜欢和有建议的朋友加入我的书友群剑舞南天,号码:165864175。我是武松,我的武魂是酒,对,你没看错,就是酒。修炼遇到瓶颈了怎么办,喝点酒;打架受伤了怎么办,喝点酒;打架打不过怎么办,不怕,喝点酒再打,没有什么事一坛酒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两坛。本书水浒一百单八将都拥有独特的武魂和星将技,熟悉的英雄好汉,演绎更精彩的玄幻世界。
  • 大探险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探险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探险是人类对世界的许多重大发现的必由之路,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一种天性。许多大探险家不仅对人类做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精神对后人,尤其是对青少年更具巨大的激励作用。
  • 吾乃大皇帝

    吾乃大皇帝

    “父皇,想灭高句丽不过弹指之间。”“父皇,这我们征服全世界吧。”“父皇,吐蕃又送金银珠宝来了,儿臣要不要收呢?”“父皇,以后宣布圣旨,就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吧”“……”“好好好……”李世民高兴的抚着胡须说道。
  • 仙神冥

    仙神冥

    天地苍茫,曾经那个以肉身镇神的少年,重新睁开了眼,苏醒了过来。睁眼的那一刻,苏醒于陌生,记忆模糊,修为全无,真真成了一个凡人模样,甚至连名字,都记不清了。“我是谁……”“你是,姬云……”注:此书为前传,正传筹备中,敬请期待。
  • 甜蜜宝贝:总裁,举高高!

    甜蜜宝贝:总裁,举高高!

    “baby,做我的老婆吧!老公会疼你的”“滚粗!老娘不喜欢你这样的!不就是长得帅点,有钱点吗?”“不是,我是真心的,嫁给我吧!我们已经有宝贝了!难道你想他一出生就没爸爸?“”嘿嘿!,他的爸爸在后面排队呢?想当他的爸爸,请先排队,谢绝插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