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6300000054

第54章 岑参(2)

随后,诗人再深化一步,马身上的汗水把雪融化,腾腾蒸发着水汽,再冷却结成冰碴挂在毛皮上,帐幕中砚台里的水已经结了冰,将军欲拟写文书时发现难以蘸笔挥毫。这些描述使引人联想到将士们强大的忍耐和承受力。长期厄境锻造出的军容严整,训练有素,坚毅勇悍,如此的军伍必定无往而不胜。

第三层写战胜敌人的信心。“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匈奴的骑兵如果探知我军如此强大有战斗力,一定会胆颤心惊。料想他们也只是在远处打探消息,不敢以短兵相接对战决胜。最终敌军会闻风丧胆远远遁去,胜利属于大唐雄师。

全诗的艺术特点鲜明。首先是语奇。诗人用“莽莽黄入天”来形容黄沙遮天蔽地,气势雄浑而沧桑;用一川斗大石头被吹得满地乱滚来形容风吹猛烈,怪异奇特,扣人心弦;“夜不脱”、“面如割”、“砚水凝”等都语义新奇,形象生动。

其次是气壮。大将出师,三军夜行,刀戈相拨,寒风凛冽,马毛汗蒸,冰砚草檄,决战虏骑,势不可屈,一连串的壮阔意境铺陈,气壮山河。若不是作者有丰富的边塞体验和一片爱国的热情以及与边关主帅的相知相契,便无法写得如此酣畅。

再就是情真。诗的语言直白,但感情深挚,洋溢着热情。写境物写得极其严酷,写人写出了百分豪气,写战事写出了十足信心;渲染寒酷而不致人低沉,铺叙艰难而能壮人胆志,字表谀合而暗含勉戒。

【大师导读】

这首诗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其中除首二句外,都是三句一换韵,而这三句又是每句押韵,和寻常的隔句押韵,或成双数换韵,大不相同。但是它的声调并不急促,读了也很顺口。这是因为所押的韵是平仄声相间着的缘故。

——喻守真

川,本义是河流。沿着河流两岸的平原,称为“川原”,也简称为川。“行”是歌行的行,不是行走的行。《走马川行》是这首诗的正题,是歌曲名;《奉送出师西征》是副题,是诗题。

——施蛰存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①落。

羽书昨夜过渠犁,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②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释】

①旄(máo)头:即“髦头”,昴星的别名,旧时以为“胡星”。

②虏塞:敌方要塞。

【赏析】

与《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相同,本诗也是岑参为同一战事赠给封常清的作品。《走马川行》通过进军的艰难赞扬军士的勇毅和必胜信心,本诗则直接描绘战场的氛围和气象。

前六句写大战之前两军遥相呼应的对峙状态。“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作者以一种丝管轻吹的笔意发起诗的开端。月黑之夜,轮台城上角号呜咽,预示着战事将临,而北方的天际旄头星宿悄悄下落,边塞的夜曲,苍凉而雄浑。古人认为天上旄头星宿预示着胡人的旺衰,旄头明耀预示胡兵兴盛,而“旄头落”预示胡兵败北。诗的开头就隐含了唐军此去必胜,对出征的吉祥祝愿藏于字里行间。

此时此地压抑的战争氛围是缘何而起的?反推回叙,原来是因为“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此前接到军情报告,知悉匈奴的单于已经带领大军入寇,到达了金山的西面。

敌人来犯,因而才日夜响起警报的号角。不仅如此,“戍楼西望烟尘黑”,登上戍楼已经能够望到西方敌军营地升起的烟火了。这样的紧迫军情,我方当然要有所准备,事实上已经“汉兵屯在轮台北”。一在金山西,一在轮台北,军处两地,遥见狼烟,对垒之势已成,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中间八句是对两军对战境况的描写。由于是奉送出征之作,对两军作战只是虚拟的描绘并非战后的追述。在此,作者先对军容尽量夸张渲染一番:“上将”四句把出征的场面和气势描写得极其宏大。领军大将拥着节旄要去西征,大军在朝阳中随着笛鸣声启程,中军及偏师进军的鼓声如海潮般隆响,三军将士齐声大呼要把阴山掀翻移动。

“三军大呼阴山动”,雪海也要搅它翻涌,阴山也能将其掀动,这浩大的气势必将所向无敌。但是作者并没有就此收束全诗向封大夫表示祝贺,而是笔锋一转,“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这是在提醒将士们绝不能自满轻忽,因为“兵气连云屯”的敌人也十分强大,他们也是有备来侵的。

“战场白骨缠草根”一句更是警策和提醒,新战死的人不可能马上变作白骨,此处诗人要暗示的是这场战争并不轻松,前面是古往今来边塞无数将士倒下的战场,残酷的边疆战史需要拿来作借鉴,军威大盛也不要轻敌。

送征之作不能尽都是颂辞。以下两句又加写气候的寒冷,风是急的,雪片是阔的,“石冻马蹄脱”,石头冻硬竟能将马蹄臼落,环境的严酷,战争的艰苦不言而喻。作者此处的目的并非渲染战争的恐怖,而是对艰难现实的正视,说明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知己知彼。

末四句主旨是呼应奉送出征的主题。“亚相勤王甘苦辛”,封常清于天宝十三载以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在汉代此职相当副宰相,因而岑参诗中称封常清为“亚相”。“誓将报主静边尘”,突出了封常清为国守边的忠心和必胜的决心,并带有预祝凯旋之意。结尾两句是颂扬之辞。“今见功名胜古人”,封常清自幼读书,两次入朝为官,安史之乱前曾取得赫赫边功,岑参对封常清是由衷赞佩,不存半点阿谀逢迎之意。

全诗顿挫抑扬,结构紧凑,张弛有度。描写、烘托、象征、想象、夸张等手法多样,具有很强的艺术穿透力,并兼具历史的厚重感和浪漫的气息。

【大师导读】

这首诗虽重在送行,但就篇中叙述看来,却旨在西征,希望他“静边尘”而立功名。

——喻守真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赏析】

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考证,此诗作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的途中,是一首思乡之作。

岑参在天宝八年远赴西域,行程中恰遇回京的使者,且对方又是故人。一去一返,两相对比,不由得让人黯然伤神,因而他一边请故人捎信回长安告诉家人自己平安,一边泪流满面用衣袖擦拭:“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他向东遥望那故土长安,只觉西去的路漫漫长远,泪水流下擦湿了两袖,可汩汩的泪还是没有流完。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在马上相逢没有纸和笔写成书信,只能拜托故人传个口信回去向家人报一声平安。拳拳思家之情跃然纸上。此时他该是“泪已干”,不再悲,并决定了放下思乡的包袱远去戍边。三、四两句处理得简单直截,但简截中寄寓着一片深情,也表现了诗人开阔磊落的胸襟。

岑参二十岁入京求仕,三十岁考取进士,先后两次去边塞,度过了六年戎马生涯。岑参一生的志向可表作两端,一是通过边陲建功来求取功名,另一个心愿则是报效国家。他曾自言:“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基于此,岑参一生作为皆积极而奋进,边塞诗也都昂扬大气。既然“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似乎就不应像此诗中“泪不干”。不过也正是如此,才显出了诗人的至情至性。“奉王事”不等于无家事,“不为妻子谋”不等于心中无念妻子,同样,岑参因思家而落泪并不代表他勤于王事的心志不坚。

此行是岑参第一次西去万里,远离家乡告别亲人去从军的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频频回首怀念家园,另一方面远去戍边立功报国的决心又十分坚定。但顾家和报国定然不能两全,西去报国是他最终坚持的选择。

语言朴素明快,但意味深远悠长,是本诗的极大特色。虽寥寥数语非常直白,却如浓酒一样醺人欲醉,盖因苍茫古道上那擦肩而过的口信让人揪心,又得益于诗人平实中见真情的表现功力。

【大师导读】

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说出,后人蹈袭不得,所以可久。

——谭元春《唐诗归》

叙事真切,自是客中绝唱。

——唐汝询《唐诗解》

不必用意,只写得情景真耳。

——宋宗元《网师园唐诗解》

望断乡关,泪渍双袖。“平安”二字,仅于马上报之,衰年作客,情何以堪。

——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

奇才奇气,风发泉涌。

——方东树《昭昧詹言》

这首诗是平平直直的叙述,没有寓意,全用赋的手法。因为所叙的事实深刻地表现了边塞征人的怀乡情绪,尽管是质朴的素描,也仍然很能感动人。

——施蛰存

同类推荐
  • 论语今读新解

    论语今读新解

    本书的译注始于2006年,历经六个寒暑。原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原文作为底本,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经文及注解《论语》的有关著作,对个别章节和标点做了适当调整。
  • 秦约诗文集:外三种

    秦约诗文集:外三种

    本书收入四种崇明地方名人著作。《秦约诗文集》是辑录了秦约的诗文作品;《海运奏疏》收录了沈廷扬关于开海运的多封奏疏;《求己堂诗文集》是清末崇明诗人施彦士的作品,乃合《求己堂诗集》与《求己堂文集》而成;《沈汝梅诗文集》则是辑录了民国著名教育家沈汝梅散见于地方报刊的诗文作品。四种著作并收入了辑录的相关生平传记资料。
  • 茶经续茶经

    茶经续茶经

    《续茶经》模仿《茶经》体例,亦分三卷,篇目分为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等十个门类。本书介绍了茶的源、茶叶采制的用具、茶叶的采制、制茶工具,煮茶的用具,煮茶的方法、茶的饮用等十个门类。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 洞山岕茶系

    洞山岕茶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自然课

    自然课

    本书《自然课》是彝族青年散文家吉布鹰升的生态散文集,有着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民族风。作者以瓷实的文字,展现大凉山地区独有的美丽传说,纯朴的当地人,以及令人神往的自然风光。文字间透漏着“自我精神的回归”的哲学韵味。作品对生态环境、社会转型期村庄的变迁,以及当代彝族人的生存境况十分关注。
  • 大顺宝藏

    大顺宝藏

    传说,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兵败后,将“九驴十八担”的金银珠宝藏在了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一段历史就此落幕,但想寻宝发财的人依旧前仆后继。
  • 逍遥道决

    逍遥道决

    上一世,我身手不凡,世人敬仰,诸子百家,无一不通。这一世,我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声色犬马,无一不懂。从此天上地下,唯有我叶一飞,逍遥自在,无法亦无天。
  • 雪中悍刀行

    雪中悍刀行

    这个江湖,有武夫自称天下第二一甲子。有剑仙一剑破甲两千六。有胆小的骑牛道士肩扛两道。但一样是这个江湖,可能是江湖儿郎江湖死,才初出茅庐,便淹死在江湖中。可能对一个未入江湖的稚童来说,抱住了一柄刀,便是抱住了整座江湖。而主角,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透!临了,喊一声:小二,上酒~
  • 繁华落尽只为等你

    繁华落尽只为等你

    沈姰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她竟然被婆婆老公,断送了婚姻!
  • 部族

    部族

    作为生活在澳大利亚的阿拉伯裔家族“巴特亚当”的子孙,巴尼还不能理解家族与外界的文化差异。他的枕头下放着《古兰经》,喜欢玩乐高,卧室门外挂着猫王的挂毯。七岁的巴尼懵懂地观察“亚当之家”里三代人错综复杂的关系;九岁的巴尼担心叔叔婚礼上来自远亲的威胁;十一岁的巴尼悲伤却欣慰地目送祖母的去世。部族中发生的事情让巴尼逐渐明白,他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一代人,他应该在探寻本民族的独特性,在追怀家族历史变迁中找寻真正的自我。
  • 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

    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

    在广大的通讯员队伍中,有些人没有受到过正规的新闻专业教育,他们工作热情高涨,但对新闻理论和新闻报道采访写作规范缺乏系统的学习,对我国的新闻纪律和新闻职业道德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加强对新闻通讯员的正确引导,通讯员有意识地自学,对于提高新闻通讯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新闻理论素质和采写业务水平,显得十分重要且紧迫。在这种形势下,《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的出现,就显得十分及时了。
  • 还能不能好好约个会

    还能不能好好约个会

    一次约会,彻底改变了方想的人生。方想苦笑:咸鱼做不成了,还是努力变强吧!
  • 小约翰

    小约翰

    《小约翰》堪称“《小王子》姊妹篇”,是19世纪末风靡欧洲的经典哲理童话,鲁迅称誉为“无韵的诗,成人的童话”,并为之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主人公小约翰,与一位名叫“旋儿”的精灵为伴,在奇幻的大自然中漫游,并一心寻找寻求一本“解读人生疑问的大书”,后来怀着对人类的爱回归现实生活。小约翰的奇妙旅程和漫漫求索,是少年成长的寓言,是用美丽幻想传达的痛切体悟。这个文采和哲理兼备的优秀童话,一开始的色调是美丽而温和的,后来转为哀愁而冷峻,结尾又复明丽而积极向上,却又带着忧思和悲壮,正象征了人从童年到成年的历程。小约翰与宇宙同在,他的爱超越了人、神、动物、植物、性别。爱是万物的本质,小约翰是永恒的少年。
  • 长相思(全集)

    长相思(全集)

    何谓相思?思而不得,最相思。相爱是两个人的天长地久,相思却是一个人的地老天荒。桐华唯美大气爱情经典之“山海经纪”系列完结篇。上古时代,神族、人族、妖族混居于天地之间。盘古大帝仙逝后,战火频起,经过数万年的变迁,大荒逐渐形成了中原的神农、东南的高辛、西北的轩辕,三大神族,三分天下。轩辕黄帝雄才伟略,经过和神农族的激烈斗争,统一了中原,可一切矛盾犹如休眠的火山,随时会爆发。清水镇上的小医师玟小六无意中救了一个几乎半死的叫花子,却不料此人竟是世代经商的涂山世家的公子涂山璟。玟小六的身份也不是普通医师这么简单,在此期间,玟小六又结识了神农义军将领相柳,并和自小分离的表哥玱玹重遇,几人之间的牵绊日益加深,最终也影响了整个大荒的命运,谱就一曲荡气回肠的相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