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7300000017

第17章 十年漫游,浮华若梦(3)

那当是一个温柔而宁静的夜晚,明月高悬中天,月光仿佛也充满了柔情。月越明,夜越亮,思念越是无处藏身。室内亮着昏黄的烛光,瑶卿双手托腮坐在窗前,也不知在想些什么,任由她的影子被摇曳的烛光映在窗上。光是有形的,所有事物的影子都是它的形状;思念也不是无形的,那些落在纸上的墨、吟在唇间的诗、噙在眼眸的泪,都是思念的形状。她铺开精致的苔笺,芊芊玉指握着以翠羽装饰的毛笔,开始写信。窗外一帘和风,一捧圆月,室内烛光摇曳,满砚相思。篆体也好,草书也罢,龙飞凤舞落在纸上,无非一个“情”字。

她的信写得用情,词人则读得珍重。虽是只言片语,但柳七自知其中有万千心事,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每一笔字迹又何尝不是心迹。读罢诗篇,他又把这薄薄的诗简用犀角卷轴卷好,妥善收藏在精致的锦囊里,当作宝物用心珍藏,但又不时会拿出来吟赏把玩,甚至“置之怀袖时时看”,看见那娟秀小字,仿佛美人千娇百媚的面容就在眼前。

瑶卿握管走笔,行云流水般铺陈情意;柳七贴身携带,揣在袖里,捂在怀中,唯恐怠慢了她的深情。一个身在花街柳巷,一个是漂泊浪子,却拥有这样互相爱慕又互相珍视的感情,并无妓女与嫖客间买笑贪欢的世俗味道。对这位通晓丹青翰墨的女子,柳七不仅还之以情,还给予了欣赏和尊重。

这一阕《凤衔杯》里,瑶卿的诗简是最重要的道具,万般情意由它传递,千种感慨因它而起。在那交通不便的年代,山长水远、天南海北的距离,实在不像如今一样容易跨越,见不到面容,听不到声音,不论痴情还是恨意,唯有书信才能寄达。鸿雁传书,青鸟探看,鱼传尺素,不知将多少痴儿怨女的痴怨传递到对方手里,或成就一桩花好月圆的佳话,或了却一段如同鸡肋的孽缘。

人生悲莫悲于离别,当重逢难期,一封书信已足够让人惊喜。

想来,那铺纸、研磨、舔笔、手书、封缄的繁复过程里,浓情犹如越陈越香的美酒,收信者一启封就不由得醉了。既然韶光的流转、至亲的分离、跨越不了的距离都是不可避免的,便不妨在漫长的路途中,以这千里外而来的素笺小字为伴。素笺掷笔处,相思成行,孤独也就不再是那么可怕的东西。

追悔当初孤深愿。经年价、两成幽怨。任越水吴山,似屏如障堪游玩。奈独自、慵抬眼。

赏烟花,听弦管。图欢笑、转加肠断。更时展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又争似、亲相见。

——《凤衔杯》

柳七在路上,看纷纭阡陌客往来田野,忙忙碌碌,又看白发垂髫向着炊烟袅袅的村庄而去,舟上渔夫,林中樵子,溪边浣女,各有各的归宿,不像人在客中的柳七,如风中落叶、水里浮萍,不知何时停留,也不知何处停靠。此时此刻,万千滋味莫若“悔”字更摧人心肝。

悔的是,不该轻易离开,一意孤行地走上这孤独的旅程,不但自己坠入寂寞的深渊,连对方的一往情深也轻易辜负。经年光景飞逝,纵然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身在异地的两人彼此牵肠挂肚,可是终难见面,最终也不过是“两成幽怨”。吴越之地的山山水水不是不美,青山如黛,碧水若绸,草木成画屏,流云作步障,正是游览玩赏的好地方。但有时候,有些风景,必须两个人一起欣赏才能领略其美好所在。风景不是最重要的,若陪在身边的是恰好中意的人,便是阴雨绵绵里,内心也有千阳灿烂。没有人陪他看风景,即使美景如画如诗如歌,柳七也懒得抬眼去看,且不如,继续踏上征程,让孤独占满孤独,让寂寞填充寂寞。

江南处处是风流,这娇艳缠绵的风月江南,怎么会任由一代才子就这样寂寞路过。烟花巷里管弦呕哑,声声入耳,如大珠小珠滚落玉盘;章台路上如云美女,个个芙蓉如面柳如眉。穿行买笑,也盼着清脆悦耳的弦管能驱散心头的阴霾,可挣扎再三,空虚的快乐散后更觉断肠之苦。独在异乡的寂寞,唯有故人能抚慰一二;相思的惆怅和忧伤,除了故人谁还能解分毫?便在这种时候,故人的丹青妙笔、远来的信笺书简,才是及时雨。可是,时展丹青,频看书信,能慰藉了一时,终于还是勾连出更沉重的心事:“又争似、亲相见。”

所谓“见字如面”,其实是无法相见时自我宽慰并宽慰对方的无奈之语。阅丹青翰墨,知万千心事,又能如何,终不如能两两相望,拥她入怀。

浅山瘦水中的流浪

流浪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冲动,并非轻狂少年才有的情怀。或是为了逃避眼前的痛苦,或是为了充盈空虚的生命,或许仅仅是好奇异乡的风景,或许只是为了圆一个流浪的梦,就这样轻易告别,决绝出发,从此山长水远,归期无定。流水淙淙,舟楫不停,马蹄笃笃,尘土飞扬,这是一条漫长的漂泊之路,除非流浪的心愿熄灭,否则这条路将很难走到尽头。

柳七是缘何滞留在了异乡的风景里呢?仕途不济的痛苦,未必比独自漂泊更苦;被文人相轻和被权贵嘲讽的辛酸,也不见得就比衣食冷暖无人问津更令人苦恼。可他还是挥一挥手,就把向往了数年的汴京甩在了身后。无数年轻士子和白发书生仍然越千山趟万水,只为闯入这象征权力与富贵的圣地,柳七则逆向而行,将自己放逐到汴京以外。

没有人阻挡风的去向,也没有人能遮蔽漫天的阳光,更没有人能阻拦一颗随风而去、向光而行的心。热爱流浪的人,从根本上来说,他们行走的动力是对生命的热爱,想把这份滚烫的情怀释放给郊野的草木、路边的花簇、潭里的游鱼、远方的雾霭,甚至到了空荡荡的山谷,也会留下悠远的回音与这寂寞的山谷为伴。心灰意冷固然不可掩饰,但只是针对仕途而言,纵使岁月将青丝染白,皱纹爬上了眼角眉梢,柳七的心里依然停驻着那个因“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而醉倒的少年。他浪迹漂泊,虽孤独凄苦,依然执迷于南国风光。途经他乡风景的盛放与凋零,虽是个旁观的路人,也可有千滋百味的体会,或喜或悲,都是生命的馈赠。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夜半乐》

舟行数日,时走时停。天寒岁暮,绝非出行的好时机,又有聚拢在天际的阴云预兆着马上将至的风雪,黯淡天光相阻,还是散不去词人正浓的游兴。孤舟行走在茫茫江上,就像漂浮在浩瀚水面上的一枚落叶,形单影只固然可怜,却也别有一种坚强凛然的气概。扁舟离岸远行,渡过万壑千岩,绕开礁石险滩,终于来到绍兴的若耶山下。“越溪”也叫若耶溪,传说西施曾经在这条溪边浣纱,因此又叫浣纱溪。佳人芳踪已消失在历史洪荒里,途经此地的后人也只能留下一声叹息作为哀悼。

冻云欲雪,水深路遥,还有重重山峦幽壑相阻,即便如此他依然扬帆奋进,眼前一番景象倒也没有辜负了他的浓厚兴致: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江上往来的商贾旅客相呼相闻,坎坷的旅途陡然变得平顺,寂寥的行程添了三分生机。黯淡冻云似乎也被这惬意景象驱散了,词人心情更是畅快,船帆也顺风鼓涨,船只犹如鸟雀一样轻快地驶过了南浦。

从离江渚到过南浦,行程中难免有千般艰辛万般不易,柳七没有多提,反而是他那饱满的兴致、高涨的气势一再呼之欲出,足见“乘兴”二字实在不假。既然已在路上,就不妨纵情享受沿途风光,即便灰暗甚于光亮,艰辛多过惬意,只要有一颗懂得欣赏的心,这一路就总会有所收获。

便如柳七一路行去,渐行渐缓,他翩翩立于舟上,闯入眼帘的一簇烟村让人心旷神怡。水乡之地少不了迷迷蒙蒙的水雾缭绕,一座傍水的小小村落朦胧绰约,引人神往。村落中当有座酒馆,虽不见屋舍,但迎风招展的酒旗已出卖了它的位置,吸引着江上行客停舟靠岸,在异乡小酌几杯,寻三分停留的温暖。

一面在微风中闪闪飘动的酒旗,对流浪者来说也是巨大的诱惑。温酒一杯,除了驱散岁暮天寒,还能驱散旅途的寂寞。对走南闯北的人来说,在每一处驿站的停留固然是为了休息,也是为了寻得可谈笑风生、一话家常的人,即便只是店中人、邻座客,也能成为温暖的来源。此时,柳七之前饱涨的游兴已渐渐冷却,又生出了一番淡淡的温馨。在这平和而安详的氛围里,水面夕阳低垂,光照趋暗,渔人鸣榔离去,已是日暮归家时分,不知一簇烟村里哪一束闪烁的烛光是在守候他的归来。

悠远的鱼榔声在辽阔的江面上久久回荡,掠过浅滩处的枯败残荷,掠过岸边的衰败杨柳,不知将飘荡到多么遥远的地方。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原本催人神伤,但在柳七眼中它们不过是陪衬,愈发衬托出岸边浣纱少女的青春活力。她们三三两两结伴还家,路遇过路的行人时,慌忙躲避,却又含羞窃窃耳语,不知是在羞怯地讨论这路人少年的模样,还是想起了自己那漂泊异乡的情郎。

这首《夜半乐》是柳七羁旅词中的扛鼎之作,也是宋词长调里的佼佼者。既然是羁旅词的典范,必是情景并丰的佳作,柳七在上中两阕把途中所经所见描摹得历历如绘,有开有阖,然后把深厚的情感留到了下阕。羁旅词中最常见的情怀,一是望月而生的乡愁,一是迎风而起的相思。乡愁迭生,大抵都是伴着泪的,相思的滋味却丰富很多,有苦还有甜,有泪也有笑。

男女相思历来是古典诗词中常写常新的题材,但无论在柳永之前的以温庭筠、冯延巳、韦庄为代表的花间词人,还是与柳永同时期的晏几道、欧阳修,写这一题材时都习惯以女子口吻表达离愁别绪,主人公的行迹不出闺阁庭院,无外乎见花谢而思君,见月升又念郎,盼他归,怨他不归,爱与怨杂糅作一团,犹如乱麻。柳七则不同,柳词中写女子相思的篇目也不在少数,但多是代女子立言,表达对负心者、寡情人的怨愤。许是出于真性情,许是他发自内心对相交女子的尊重与爱惜,柳七从不羞于表达自己对远方佳人的爱慕与思念。

流浪者是以梦为马、御风而行的,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也没有确定的归期。当他在天涯海角成全着自己漂泊的执念时,只苦了那执着守候他归来的人,日复一日做着久别重逢的梦,醒来却知久别不假,重逢不定。

柳七在看到含羞躲闪的浣纱少女的一刹那,就想起了远在杳杳神京的佳人。他自己沉溺在浪迹萍踪的生活里,酸甜苦辣独自品味也别有味道,享受自由也承受寂寞,所谓“一个人怕孤独,两个人怕辜负”就是如此了。他轻率地离开了绣阁里的佳人,“绣阁轻抛”,像个绝情者一样绝尘而去。可归根究底他非但不是薄情寡义的人,还天生是个多情种。纵使一时狠心离去了,对旧人旧时旧事仍然念念不忘,但既已出走,山山水水、弯弯绕绕的路途,再不会如他手中翰墨一样容易掌控。

一朝转身,回望时烟雾缭绕已不辨来路,更不要奢望隔日就能折回起点,约定的归期就如井中月窗上花,既然不能当真,岂不就是谎言?也不知柳七离开时,究竟是认真许下了归期,还是明知前路坎坷只好做了敷衍,只知他在此时长叹岁晚难归,离怀惨恻,远望着汴京所在的方向,茫茫一片虚无,只有一只离群的鸿雁破空而过,叫声凄厉且悠远,惹人不由洒下两行清泪。

日暮天长时,远方的牵挂纵然能温暖他,也能刺痛他。下阕短短几行,内容诚如唐圭璋先生所言:“初念抛家漂泊,继叹后约无凭,终恨岁暮不归。”前文铺陈的开阖之笔、温馨情怀一概被打破,他在叹息也是在忏悔,叹他的脚步在流浪,他的心却偶尔又想靠岸,悔当初“绣阁轻抛”,负了深情。

叹如何,悔又如何,他已出发。如柳七这样的性情男子,除了放浪形骸的自由,他的肩膀并不想扛起更多,爱上他就须得体谅,体谅他时而任性,时而疯狂,时而亲密,时而远别。

爱上这样一个流浪者,总会习惯了寂寞,纵使秋日未结这世界就被霜雪染白,也要倔强地为他保持最后一抹绿意,这条路注定是辛苦的。他在浅山瘦水里流浪漂泊,她在千里之外浅了微笑,瘦了腰身。岁月清浅,依然掷地有声,爱却沉默无言,静候流浪的人归来靠岸。

别来岁久,旧人何处寻

柳七在苏杭一带游历了很长时间,直到公元1029年左右,他才因漂泊疲困,辗转回到汴京。重新踏上这阔别已久的土地,柳七在某一瞬间恍然也有归家的感觉。他已经四十六岁了,人生大半已去,他在异乡漂泊的时光远远超过了在崇安度过的岁月,其中最重要的光阴多是以汴京为舞台,他爱过恨过想过念过的人也大多生活在这里,所以,不知从何时开始,他和这座城市已经血脉相连。

每每离开,兜兜转转,终究还是会回来。久在他乡,他乡也如故乡。当年离开时,飒飒秋意把偌大汴京晕染出了三分凉薄,一去经年,待他此刻归来,汴京正值春暖花开,蜂飞蝶舞好不热闹。

花发西园,草薰南陌,韶光明媚,乍晴轻暖清明后。水嬉舟动,禊饮筵开,银塘似染,金堤如绣。是处王孙,几多游妓,往往携纤手。遣离人、对嘉景,触目伤怀,尽成感旧。

同类推荐
  • 蒋公的十二门徒

    蒋公的十二门徒

    广州陆军讲武学校于1923年底在长沙招生,湖南革命青年陈赓被共产党组织看中,推荐他去报名考试。考试时,与陈赓并排而坐一同考试的是宋希濂,俩人很快就攀谈起来。1924年春,黄埔军校正式筹备,陈赓与宋希濂皆被录取,讲武学校也全校并入黄埔。陈编入黄埔第三队,宋被编入第一队。陈赓担任队长,是军校里的活跃分子。当时有一句顺口溜:“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三人并称“黄埔三杰”,蒋介石因有如此优秀的学生而自豪,但他们大搞派系斗争也很让蒋校长头痛。
  • 私立高等教育:全球革命

    私立高等教育:全球革命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与一般的论文集不同,本书是一批世界各国有志于私立大学研究的学者上个世纪末期至本世纪初共同撰写的一本论著。全书收集了56篇论文,加上序言、引言、结语和项目介绍,差不多近60篇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本世纪初世界各国私立大学发展的现状、特征和主要问题。
  •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人重视品茶,使用茶具也彳艮考究。茶具的好坏,对茶汤的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有直接影响。中国古代茶具种类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各个时期的茶具精品折射出古代人类饮茶文化的灿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历代饮茶史的全貌。茶与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同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适合大众阅读。
  • 说东道西

    说东道西

    本书中收录了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大家的散杂文。他们以"世界民"自居的全球意识,站在平等、独立的角度,体现了他们爱的博大情怀。同时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幽默感,这些幽默包孕着慈爱与温馨,包含着苦涩,这样的幽默,丰厚而不轻飘,既耐品位,又引人深思!
  • 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

    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

    《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撷取了余秋雨二十余部名作中嘉言妙语的精华,分为五个部分:史识、斯文、翰墨、此生、行旅,分别涵盖余秋雨对史识(含哲学、美学、思想、政治、历史、宗教);斯文(含文明、文化、学术、教育、读书、写作);翰墨(含文学、艺术、戏剧、书法);人生(含社会、人生、家庭、爱情、友情、乡情);行旅(含城市、建筑、旅行、风景)等五个方面的思索,深厚的人文学养叠加过人的语言才华,集中展现余秋雨独有的人文创见。
热门推荐
  • 玄皇道主

    玄皇道主

    玄黄道秘三年,金乌国毁于万雷轰顶之下,亿万国民死伤殆尽,天地大劫自此而降。此后百年,劫祸殃及一界,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然而,就在所有目光无暇顾及的金乌国废墟里,一个异界生灵茫然穿越而来,附身到最后一位阳神血裔身上,开始了他的逆天救世之旅。
  • 那些伤不起的年轻人

    那些伤不起的年轻人

    有时候内心的小怪兽会跳出来撩骚我们的神经:只要饿不死,辞个职又怎样?去铁马金戈肆意闯荡,去天马行空人生豪放,说不定最终会创造所有人想也想不到的轨迹呢?作者以犀利诙谐、跳脱活泼的笔触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身边那些非典型励志青年的精彩爆笑故事。内容跳脱有趣,情节饱满生动,文风犀利诙谐,杜绝狗血和鸡汤式的转弯,告别千篇一律、温吞枯燥的说教。一则则鲜活生动、麻辣犀利的非典型奋斗故事,令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受到启发。
  • 极道甜心大追捕

    极道甜心大追捕

    战国学园统一后改名为大秦学园,大秦学园新学生会主席胡亥为人阴险,把大秦学园搞得一团糟。项羽不顾大明星的身份,选择再次回到大秦学园,虽然此时的学园已经没有曾深爱的她,但项羽身边却突然出现了一个叽叽喳喳的小助理虞妙弋,元气少女虞妙弋认定自己就是项羽命中注定的虞姬,发誓不追到项羽决不罢休,从此小乌鸦虞妙弋对项羽展开了一系列的围追堵截。在新的大秦学园里,刘邦、张良、韩信等风云人物齐登场,学生会长争夺战在大秦学园里悄悄地拉开帷幕……而小乌鸦虞妙弋能否在这纷纷扰扰的学园里捕获到项羽的真心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之反派在干嘛

    快穿之反派在干嘛

    系统发现,自己好像绑定了个了不得的宿主。喂喂,说好了崩坏位面会被天道抺杀的呢?怎么啥事没有?宿主作天作地无极限,只有他:"小酒儿,快来呀!"顾酒:"??滚蛋!"看书的小可爱们谨记,这是酱酱第一次写文,恳请大家宽容。酱酱会加油的!
  • 冰法王座

    冰法王座

    巨龙咆哮,大地颤抖。消失万年的神灵逐渐隐现。寒冷的北方,被驱散许久的兽人族开始凶相毕露。而曾被击败的西方异教徒,也不安分起来。就连隐居多年的精灵族,也有了自己的野心。在这波澜渐起的时代,一位来自南方的小贵族,冷眼旁观着纷乱的人类诸国和周边虎视眈眈的异族。清秀的面孔上冷冷的吐出一句话,臣服亦或是死亡。我自笑坐中央,镇压周边。高举王座,升起神国。PS:简介无能,看完十章,老白不收藏算我输。PS:群,325600210
  • 梦兮梦兮

    梦兮梦兮

    他和她都是豪门世家,一个富可敌国,不可一世,一个倾国倾城,温顺如猫。是甜蜜情深还是互相伤害,他说,沈安清,你乖巧又可爱,我们很合适。他说,沈安清,无论以后怎么样,你得是我的妻子。
  • 校庆进行曲

    校庆进行曲

    两山之间挤挤挨挨地躺着数行铁轨和一排平房,再从平房的两端向两头延伸一道围墙,将站内站外隔开,这便是望川县火车站。下了火车,虽看不到站外的景物,但站外的声响却听得一清二楚。除了锣声、鼓声,还有广播喇叭声,叫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袁放一听就乐了,对我说:“肯定是欢迎我们。”我们是回来参加母校八樟中学的五百年校庆的。果然,一出车站,迎面就见一幅大红横幅,上面写着金黄大字:归来的游子们,母校欢迎你。横幅下面及两旁站满欢迎的人群,将锣鼓擂得震天巨响,将手高举又飞又扬。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王阳明为臣智慧

    王阳明为臣智慧

    《王阳明为臣智慧》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分析王阳明的权谋与智道,研究并探讨他的思想理论,通过王阳明做官时的韬光养晦、荣辱不惊、居安思危、中庸之道等各个方面,告诉了读者如何左右逢源,并建立一个强大的人脉网,如何在危机来临时应对自如等等,进而在官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王阳明为臣智慧》还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王阳明在仕途之路上的种种遭遇,深刻剖析了王阳明的心学智慧。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王阳明的权谋之道,而且也看到了在王阳明的影响之下,他的众多弟子与同僚们因与王阳明的接触而发生的仕途上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