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7800000008

第8章 说到,做到

时刻提醒自己,荣誉已成过去

我在中国佛学院对学生讲:“你们要时时提醒自己,原有的荣誉和成绩已经成为过去,一切都要从新开始。”人常犯的毛病是,将过去所得到的名声、成果背在身上,放在心里,时时不忘以此标榜自己。这样的习惯很不好。

过去的事就过去了,即使过去真的获得了很大的成功,那代表的也是过去的那个你,与今时今日的你没有多大关系。若是时时刻刻把原有的名誉挂在嘴边、心上,那就很难再放低自己的姿态,摆正当下的位置,取得继续前进的动力。

人总是习惯于将任何事都分个轻重高低,与人相处时也总讲究个身份地位,论资排辈,乃至于工作、学习、娱乐,处处都要有输赢胜败,名次排位,所以大家难免会将这些东西看得很重,放不下,以至于时刻都想要争得头筹,争不到就苦恼失望。

与熟悉的人聊天时,他们总是喜欢提及我过去的一些经历,言语间对我多有夸赞,而我只是默默倾听,有关以往的种种,皆不愿多提。过去的早已过去,提它做什么,和尚虽老,此身此心尚在,生命尚未终结,那就必须继续往前路行进,继续去完成此生的价值。若一直沉浸在过往的成就当中,总是回头去看此前的人生,就很容易被那些成就束缚住,限制了未来的发展。

我见很多老人,退休无事可干,喜欢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说话时动不动就是“想当年如何如何”,把以前的辉煌拿出来讲,也不管听的人是不是爱听。这就是在心理上把自己的前路封死了。有些人可能认为,人老了,做不成什么事了,可是这世间仍有许多人,身老而心不老,趁着生命还在,尽力为世间社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的晚年生活,比之无所事事,要好得多了。

老人尚且如此,年轻人就更当如此。在人生的路上,每个人都会逐渐收获很多,这些收获有的会成为更进一步前行的积淀,有的却会成为人们的绊脚石。为什么这么说呢,假如你在心理上把这些收获放下了,只从事上去用它,那它就是你的垫脚石;如果你时时把它放在心上,它就会影响你对未来的判断和规划,因为你会将以前的荣耀当作未来前进的参考,这样一来,进步的空间就小了。

把过往的成绩放在心上,还会使你背负着过重的压力和负担,从而令当下的信心发生动摇。总想着自己过去站在多么高的位置上,你就害怕今时今日会失败,会退步,会在人前失掉面子,结果做事情就束手束脚,不敢放胆去干。

同时,它还会令你产生自满的情绪,从而失去继续前进的动力,也会失去闯过人生荆棘的拼劲和勇气。轻易地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那么,你在心理上就停滞不前,觉得当下的困境闯也可以,不闯也行,抱着这样无所谓的心态去做事,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最后什么事也做不成,只能抱着已有的成就困守一生。

真正明智、清醒的人,他知道自己若想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敬,实现人生的价值,就必须不断完善己身,站得更高,走得更远,而不是处处标榜自己、处处炫耀自己,把名次、地位当作自己的标志。

和尚对佛学院的学子们寄予厚望,所以希望他们不要被现有的荣誉和成果绊住脚步。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每一个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人。重要的是能够时刻检视自己,是否怀着自满的心,是否已经停止了前进的脚步;同时也要放下已有的成功,不论过去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在心态上都得保持住一颗平常心,将所有的成就当作寻常事一般对待,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也不能有任何的骄慢心理,要把自己摆在低处,时时存一颗从头开始的谦和心,在行动上则要从零开始规划,从当下的每一件小事开始努力。

想要争强、争气,不可只争一时,而应争千秋万世的风景;不可只看当下的成绩,而应看一生的成就。那些站在原有的成果上,止步不前的人,往往只会成为一个笑谈。

放下半调子聪明

《楞严经》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一切法皆是语言、表相的东西,只有假相、假名,并无实质的意义。好比一件衣服,是由布料构成,布料又是由丝线构成,丝线是通过很多的因缘聚合,最终才变成了一件衣服,所以衣服虽然命名为“衣服”,实际上只是因缘聚合的结果,从根本上来讲,并没有衣服这种东西。

这世间有很多事物,都不能够光从文字和言语上去理解,只通过文字语言去理解,肯定会有偏差。宋代的雪窦禅师写过这样一首诗:“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一见便生擒。可怜猎犬无灵性,只向枯桩境里寻。”一只兔子横躺在一条路上,老鹰冲下来就把兔子叼走了。可是猎狗却没有灵性,只向枯树根的空洞里拼命寻找。

这首禅诗是在说学禅的人,很多时候都只知道参话头,参公案,就像猎犬一样,只向枯桩境里寻找。如果是大智慧的人,就会像老鹰一样,一下子就把兔子叼上去了。什么意思呢,前者是执著于表象,反而离觉悟的境界越来越远,后者则是看穿了本质,所以能够一下子就触到事物的真相。

要看透这世间的真相,不能只看表象,而应该透过表象,去看实质。可是,这世间种种,岂是轻易能够看透的?别说大家,和尚看了八十年,也不敢说看穿了多少。只是偏有这样一些人,懂了些道理,半调子聪明,便以为自己生了智慧,处处都要表现出这种“智慧”来。平常大家朋友之间聚会,其中就总会有几个高谈阔论之人,这样的人只顾着表现自己,认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是最好的,最正确的,所以喜欢对别人的言行指手画脚,也很少去听别人说话,很少去理解别人的观点和想法。

聪明的人容易依赖这种聪明,也很容易被这种聪明蒙蔽双眼,因为当聪明只浮于表面时,人就会很浮躁,总想着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获取什么好处,而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是这样。

我们看从古至今那些开悟的大德,他们并不向别人宣称自己觉悟的事,也不会把自己放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上,更不会利用自身的智慧去谋求私利。身边的人一看,很平常啊,怎么就开悟了呢?其实,真正的觉悟就是这样,一点也不浮夸,它超越了语言所能表达的界限,所以,得道的高人往往很缄默,什么也不说,因为说什么都是多余,他们只是把智慧留了下来,用它去为众生度脱苦厄。

现在的社会上也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修养、有智慧的人,取得了很多成就的人,他们总是很平实,而那些半桶水成就的人,自认为聪明的人,才会像跳梁小丑般聒噪不已。智慧和聪明的区别就在这里,沉得下去,对自己的人生有清醒的观照,能够恰到好处地应对外界,这是一种智慧;要是做人很浮躁,脑子很混沌,眼睛只看得见功利,只看见那些对自己有益的部分,这就只是自以为是的聪明。

聪明最多换来一些小利,要真正把握人生、命运当中最重要、最本质的部分,从而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人生、改变命运,还得靠智慧。

明朝有位名叫袁了凡的人,他有一种“顺天应命”的人生态度,认为一切都是注定的,不需要刻意追求。有一年,他去拜访一位名叫云谷的禅师。云谷禅师对他说,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修养内心,增进品德,就可以改变命运。袁了凡告诉禅师,按算命的说,他自己考不上进士,而且没有儿子。云谷禅师问,“你自己想想,你能考到进士吗?应该有儿子吗?”

袁了凡想了很久,说“不应该”,并承认他自己性格上有很多缺点,性格急躁,心胸不开阔,不能容人。有时还仗着聪明来压别人,任性,说话不注意。脾气也不好,又喜欢喝酒,喜欢彻夜游玩,不保养身体等。他认为这都说明自己德行不够,所以不应该有福气。云谷禅师说,“你今天既然已经知道自己的错误,就可以改正……务必要积德,务必要宽容,务必要有爱心,务必要爱惜身体。”袁了凡接受了他的教导。在佛前做了忏悔,并且表露心愿,发誓要做三千件善事,以报答天地祖宗。后来,他的性格大大改善,命运也越来越好。

聪明并不等于智慧,袁了凡也很聪明,可是如果没有云谷禅师的点拨,他很可能一辈子就这样庸庸碌碌过活,一事无成。

其实真正有智慧的人,没有一定要做什么,也不一定非要表现什么,他不会自以为有智慧,只是能够对生活不起烦恼,恰到好处地应对处理外界的各类人事。而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对这种聪明机巧引以为傲,甚至想要用聪明才智来为自己谋取私利。他们常常烦恼缠身,弄不清自己真正的目标和需求。

什么叫恰到好处地应对外界?就是说心里有谱,什么样的人事都看得清,看得透,所以应对起来知道分寸。比方讲,一个人好好地工作、生活,结果有恶人来害他,扰乱他的工作和生活,造谣生事,毁谤他,或者在他前行的路上给他制造阻碍等等,这个时候,他却只是安安静静地应对外界的扰乱、议论、阻碍,很冷静,很沉着,不管对方出于什么目的,基于什么样的理由,他都能够自然而然地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容忍并消化掉对方的恶意,不给自己制造苦恼,也不给对方制造更多传播恶的机会。

如果是那些半调子聪明的人,很可能就会想办法去报复对方,以牙还牙,他们只顾着应付眼前,无暇顾及将来,不知道这样的行为会造成更大的麻烦:一方面,他们活在自己睚眦必报的狭隘当中,并不快活;另一方面,他们的行为和心念也会招惹来更多的恶,让未来的生活陷入更多的烦恼中。

所以说,能够恰到好处地应对生活,这是一种智慧。若能放下半调聪明,专心去修养智慧,然后用智慧来指引人生,就能少走弯路、歧路。

一步一步,不能乱走

佛教常劝世人要“活在当下”。所谓“当下”就是指:你现在正在做的事、待的地方、周围的人;“活在当下”就是要你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些人、事、物上面。

我们平日里坐禅便是如此。和尚当初向学僧讲解规仪,说“行、住、坐、卧,行如风、立如青松。行步如雁行,一行一行地不能乱走。坐如钟,如释迦牟尼佛一样打坐,双腿一坐,两手结弥陀印,眼观鼻,鼻观心,头不能摇来摇去,眼不斜视。坐如钟,像一口钟,稳稳当当地,不东倒西歪。”

这些规仪体现出来的一个道理,就是要注重当下,在当下修行。行住坐卧,都要静定于当下,然后在每一个当下里去体悟禅境。离开了“当下”,这一切的规仪就失去了意义。制定规矩、仪态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打坐,为什么要有规定的姿态?这都是为了参禅修行。比如,打坐是人的身心最平衡的一种姿态,所以打坐可以静心,可以入定。如果身体在这里行住坐卧,心却飞向了别处,根本就不在当下,那也用不着这么多规矩。

任何修行都必须在当下完成,假如说,我们总是把修行的成果寄予未来,那么,当下的修行也就不会有任何收获。不能够怀着平常的心态,一步一步,规规矩矩往前行,我们的步伐就很容易变得乱七八糟,从而影响到将来的发展。

唐代的文益禅师去参访著名的桂琛禅师,感到没有什么收获,便向他辞行。桂琛禅师把他送到了寺门口,指着院中一块石头说道:“你平时常说‘三界唯心’,你且说说,这块石头是在心内,还是在心外?”文益说:“既然三界唯心,自然是在心内。”桂琛说:“一个四处行脚的出家人,为什么要在心里头安放一块大石头呢?”文益无法回答,便放下包裹,留在寺中继续参禅。一个多月来,文益每次呈上心得,桂琛都予以否定。直到文益理尽词穷,桂琛才告诉他:“若论佛法,一切现成。”这一句话,使文益恍然大悟。

若论佛法,一切现成。佛法就在眼前,就在脚下,不用向远处、深处追溯寻求,若眼前脚下的佛法尚不能领悟,更远处、更深处的又怎能为你所领悟?我们身处的每一刻都在不断地流逝,成为过去,然而未来终究无法提前到来。就像走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做事也必须从眼前入手,按部就班地做。

不要总想着一口吃一个胖子,也不要漠视当下的时刻,好高骛远。人生是有限的,能够占有的时空也是有限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能够做的事也是有限的,所以,做事时,只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的应当是当下的事,既要做好,又要做对;有所不为的事则是牵系过去,担忧未来。

没有人能够越过这一步,直接到达下一步,除非他愿意接受上一步的孱弱无力,愿意让上一步的不完美影响到下一步的完美。生命的意义只能从当下的这一步上去寻找,如果我们不反求当下,就永远摸不准生活的方向。将全部的精力都贯注到此时此刻,才是度过人生最好的方式,因为每一个此刻都会引导和影响下一刻。失去了此刻,就等于失去了未来;把握此刻,才能创造出未来的财富。

人的一生,收获的季节只有一季,大部分时间应该都是属于孕育、生长和蕴藏的季节。所以,大部分时间都需要等待和忍耐,需要持平常心,一步一步,慢慢前行。无论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了多少困境,出现了多少叫人难以忍受的失败,也不必灰心,因为只要你的每一步都没有偏离,都用心地去走了,收获的那一季就总会到来。

别因懒惰浪费了天生的本钱

和尚有一句话,道出了行动的重要:“人学便知道,不学亦徒然。”很简单的话,很简单的道理。去学了,就能知晓“道”,若不去学,就没办法了。很多事情,做与不做,其结果必定不同。即便做了之后失败了,败得很惨,那也比完全不去做的人多了一份失败的经验,而这样的经验可以让你从此避免犯相同的错误,这不是相当于比别人多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么。

可惜,世人遇事,推三阻四找借口、懒得去做,害怕失败而不敢去做的居多,勤奋去做,主动迎难而上的人却很少。与之相反,这世间无欲无求的人很少,满心追求,想要获取成就的人却居多。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是:尽管很多人都想要成功,而最终有大成就的人却只是少数。

原因显而易见。不去做,害怕失败不敢去挑战,拿什么资本去成功呢。无论大家的目的是什么,是求升官发财,还是求功名利禄,或者是求福报、求智慧,都必须先有付出的准备。这里的付出,不仅是付出时间、精力,也是付出觉悟和决心。如果做事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一个恒常的心态和行动,就不可能成就大事。

虚老曾开示我辈:“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易者,只要你放得下,信得实,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难者,就是你我怕吃苦,要图安乐,不知世间上的一切有为法,尚且要经过一番学习,才能成功,何况我们要学圣贤,要成佛作祖,岂能马马虎虎就可成功。

“所以第一要有坚固心,因为修行办道的人,总是免不了魔障。魔障就是色、声、香、味、触、法等尘劳业境,这些业境就是你我的生死怨家。故每每许多讲经法师,也在这些境界中站不住脚,这就是道心不坚固的原因。次之则要发长远心,我们人生在世,造业无边,一旦要来修行,想了生脱死,岂能把习气一时放得下呢?古来的祖师,如长庆禅师坐破蒲团七个,赵州八十岁还在外面行脚,四十年看一‘无’字,不杂用心,后来大彻大悟,燕王和赵王非常崇拜他,以种种供养,至清朝雍正皇帝,阅其语录高超,封为古佛,这都是一生苦行而成功的。”

这世上的事多是如此,怕吃苦,图安乐,世事便难行;若你下得了决心,断得了惰性,忍得了折磨,世事便易行。总之,你若以懒惰的借口让自己过得安逸,无所事事,到头来整个世界都会变成你的阻碍;相反,若你肯自己给自己设置阻碍,不放松,不拖延,那么世界反而会给你让路。

古人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总把该做的事推到明天,给自己找很多的理由,很多的借口,最后无非就是蹉跎了生命。回顾人生,没有哪一天活得真实、富足。这样的人与民间传说中的一种鸟很像,这种鸟叫寒号鸟。寒号鸟要搭窝,天冷的时候,它想着,我要搭窝我要搭窝,光想不做,到了天热的时候,就把搭窝的念头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只顾玩乐,等到天气又变冷的时候,还是没有窝住。

人有时也是这样,没钱的时候,没有成就的时候,总想着要努力,要挣钱,可是决心永远停留在口头上,行动上却不去做,到最后,仍然没有钱,没有成就,只能去羡慕别人。

有些人可能觉得,努力地去做事很累,容易把身体累坏。人常说,身体是本钱,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切事业、成就都无从谈起。但是,如果你们以为让身体养尊处优就是在保护身体,这就错了。就像机器很久不用会生锈一样,身体太久不用也会出毛病。正常地使用身体,不仅不会损害健康,反而有助于健康。

每个人的一生中,时候一到,色身就会被无常毁坏,既是如此,在此之前就要好好利用它,让它无愧于来世间走一遭。我们生就这副色身,不是为了让它享尽安逸,而是要让它来帮助自己实现此生的价值。所以,千万别因为懒惰,浪费了天生的本钱。

但是,和尚也要提醒一点,懒惰固然不可取,过分的劳累也不行。现代生活中,工作压力很大,常常发生一些人因过度操劳而猝死的事,大家也要警惕。不过,话说回来,身体的健康可以用心来调,心态调整好了,身体自然不会出毛病。

什么样的心态不好呢?这要分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方面,假如说,你整日什么也不干,一事无成,又满心的追逐,对别人满心的艳羡,成日活在妄想之中,不去靠行动改变现状,却也不甘于现状,这样当然就不可能有好的心态;另一个方面,如果你的能力有限,身体的步伐跟不上欲望增长的速度,想要的东西又很多,无论如何也不肯停下追逐的脚步,这样心态也不可能平衡。

相反,如果你树立一个目标,每天都勤奋做事,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有成就感,没有遗憾,没有悔恨,也没有对于未来不切实际的妄想,心态自然就好,身体也自然康健。

指望结果,本身就是一种烦恼

在谈及学道之事时,和尚告诉众人:“若能学得一分便有一分功德,学得十分,便会威仪堂堂,功德巍巍。”和尚的意思是勉励大家要勤学,多学,但决不是为了让大家在学习的时候,时刻去计算自己学得了几分,有了几分的成果。

成佛是这样一个过程,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要去修行,但是,若在修行的过程中,总是指望结果,那就是给自己制造烦恼。内心时时被成佛的结果所束缚,也就谈不上解脱。

做任何事情,在还没做成之前就先指望结果,这就是一种烦恼。你总在想结果好不好,好的话能给你带来什么,不好的话,结果又会如何伤害你,这样一来,还有什么心思去认真做事?有时候,我们去做一件事,花费了巨大的心血,自然而然就会期待有好的结果,可是,世事难料,付出的努力不一定能换回同等的回报,倘若结果不好,那心理上的落差就可想而知,受到的打击恐怕也就更大。

你们看,这就是自寻烦恼。假如从一开始我们就只是一门心思去做事,不去想结果,那么无论结果是好是坏,就都不能够动摇到我们做事的决心。以前佛陀去度众生,尽力地帮助众生,试想他若是期待众生的回报,或者期待众生在经他帮助之后统统都能离苦得乐,走上正路,那他恐怕就不能够在这条路上坚持这么多年了。因为这些期待有可能会落空,一旦落空,就会有失望,一失望,就容易沮丧,结果影响到做事的状态,甚至还有可能丧失做事的信心。所以众生虽然千差万别,有的可能一下子就能觉悟,有的却反反复复,有的懂得感恩回报,有的却会恩将仇报。而佛一概不问不管,他只是尽自己的全部努力去做,不因任何事而动摇。

若说人生当从结果上论英雄,那等于是歪曲了人生的意义。结果是什么呢,每个人的人生最终都会走向同一个结局,那就是死亡,不管最后你是有钱没钱,有名没名,这些金钱和名誉都会成空。若以死亡而论,恐怕谁也不是英雄。有钱的若这一生都吝啬成性,谁也没有接受过他的任何帮助,那他的人生也就谈不上成功;没钱的如果这一生都乐善好施,将自己所拥有的财富都用于帮助他人,回馈社会,那么最后哪怕他身无分文,也不能够说他失败。

人生理所应当是一个过程,是由每一个当下所连结成的过程,生命的意义就在这过程当中。大家应该注重的是这个过程中的意义,而不是一心把眼光投向未来,忽略当下要做的事,放松当下的努力。人生在世要注重眼前,不要一心盯着成功看,结果忘记了眼前该做的事情,等到失败了再来抱怨上天没有给自己机会。机遇是平等的,关键是看能不能在机遇掠过眼前的时候能够一手抓住。如果你的精力贯注于眼前,那就能抓住机会;如果你的眼光一直看着未来,那么机遇就只会从你眼前偷偷溜走。

每个人的前途就像是一次旅行,不仅仅要求目标和详细的计划,还要有一步一个脚印的执行力,所以幻想美好的结果没有用。不骄不躁,用心做好手头的事情,充实的人生便是成功的。

古人讲的尽人事,听天命,就是这个道理。尽人事,你得把自己全部的能量都发挥出来,切实地去努力,听天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之后,结果如何,就得看天命了。这里的天命并不是迷信上天的力量,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所谓的因缘和合,用古人的话来讲就是天时、地利、人和这样的外在力量,外在的力量并不是不可改变,它可以用内在的力量去改变,所以听天命实际上是在尽内在的最大力量之后,再把结果交给外在的力量去决断。

不要让结果成为压在自己心上的一种烦恼,而应该让它成为一种自然而然到来的结局,或者,所有的结果也不过是人生当中的一个过程,无须对它太过在意。好的结果连结的很可能是下一次失败的起点,不好的结果却有可能是下一次成功的起点。在一个狭隘的时空范围里论成败得失,真是大可不必,不如只是尽心尽力去做事,无论每件事的结果如何,都把它当作人生财富的一部分。

光讲不行,要靠实际功夫

世人有一种毛病,很多事情都喜欢拿到嘴边来讲,讲得天花乱坠,落实到行动上,却是一场空。和尚身边有一位居士朋友便是如此,每回听他讲话,都觉得他想法很多,也很好,却始终不见他的行动,也就没有相应的成果拿出来,有时他还问和尚,为何自己什么事也干不好。和尚告诉他,不是干不好事,而是你根本没有去做,讲的太好,行动力却太弱。

光讲不行,讲的那是假的,是空的,要靠实际功夫。佛子的修行,必须要说到做到。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要这样子,讲得到行不到,不如不讲;讲到就要做到,才是修行。古语说:“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一丈虽长,却是假的;一尺虽短,却是实实在在的,相比起来,自然是后者好。

“认真做人,认真持戒。若欲参禅,当访明眼善知识,久久亲近,将一件生死大事挂在眉头;若欲听教,当访高明家师,时时请益;若经旨义理不明,当废寝食,手不释卷;若是回家去,应当侍奉师长,事事承顺,不可违逆;若抚训幼徒,当教之事上接下,出入礼节;若处静室,非仁德之人,不可互相往来。须先自己脚踏实地,然后自能感发,十方檀越信心恭敬。”这是和尚在一篇文章里所讲,也是和尚一生所秉持的修行之道。佛法是需要修证的,一个人去修证、实践佛法不一定能成佛;但一个不去修证、实践的学佛者则绝不可能获得解脱。

临济在黄檗禅师门下,行为精纯专一。睦州首座问他:“你到这里多少时间了?”临济回答:“三年了。”睦州又问:“你参问过老师吗?”临济回答:“没有。”睦州告诉他:“你去问问住持和尚,什么是佛法的大义。”临济就去问了,话音未落,黄檗就打他。回来后,睦州问他:“你问得怎样?”临济答道:“我话还没有说完,和尚就打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睦州说:“你还没弄清楚,再去问问吧。”临济又去,黄檗又打。就这样三度发问,三度遭打。

临济心灰意冷,对首座说:“承蒙您慈悲为怀,鼓励我去问佛法。也感谢住持和尚不吝赐教, 只恨我太愚钝,不能领会深义。我只好离开这里了。”首座说:“你就是要走,也应该去向和尚告辞。”于是,睦州首座先到黄檗那里为临济说好话:“三次向你问法的那个和尚,非同常人,如果他来告辞,你要指引他一条路。”临济去向黄檗告辞时,黄檗告诉他:“你今后别的什么地方也别去。只要去大愚和尚那里就行了。他一定会指点你。”

于是,临济直接去找大愚和尚。大愚问:“你从哪里来?”临济答:“从黄檗那里来。”大愚问:“黄檗有什么话语?”临济答:“我三次去问佛法大义,三次都被师父打了。不知道我有没有过错?”大愚说:“黄檗是求成心切,这么婆婆妈妈的,为了帮助你悟法,弄得自己都累死了。可是你还到我这里来问错没有错。”临济一听,豁然大悟道:“原来黄檗的佛法也不多啊!”大愚一听,一把揪住临济道:“你这尿床鬼,刚才你问有错没错,现在又说黄檗佛法没多少,你明白了个什么道理?快说!快说!”临济却不答话,直朝大愚的肋部打了三拳头。大愚推开他说:“你的老师是黄檗,悟不悟不关我的事。”

临济回来,把事情的始末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黄檗,黄檗听完便说:“大愚这老鬼真饶舌,等将来我一定要痛打他一顿。”临济便说:“等什么,要打现在就打。”说完,便挥拳朝黄檗打去。黄檗大喝道:“你这个癫和尚,竟敢在虎口拔牙!”临济便大喝一声。黄檗明白,临济是真的觉悟了。

临济禅师开辟临济一宗,他修佛的过程中经历许多,哪像嘴上说一些公案,背几首禅诗那么容易?实事需要实干。佛法需要自己去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修成正果。那些只知道一味谈玄,不思进取的人,永远也不会有成就。

据说从前有个和尚问文益禅师:“您是如何修行的呢?”当时文益禅师的回答是:“步步踏着。”“步步踏着”,这四个字平实淡然,却有着重大的意义。人走路时都是一步一步向前走的,脚下踩得很实在,心无二念,才是修行之道。

一步一个脚印,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明日才有收获。好高骛远,总想着一步登天,是无法有所成就的。空话、漂亮话谁都会说,重要的是去行动、去实干。理想勾画得再美,也不如做好眼前的一件小事。做好一件事,便是朝成功迈进了一步。要使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都有所作为,就要从当下此刻开始,抛却幻想,脚踏实地,一步步为理想而奋斗,让每一步都留下坚实的脚印。

所有的智慧都是修来的,多修就多得,少修就少得,不修就无得。这是我修行一生的经验之谈,如今我是老了,你们年青要悉心体会啊。只学而不行是不好的,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

求快不求深,成不了大器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比喻,说身心浮动的人好比滚动的石头,滚动的石头无法长出苔藓,从而也很难成为坚固不移的磐石。现代人在为人处世时,往往缺少耐心,在一个地方住太久了就开始厌倦,读书读久了也不耐烦,工作时间不长就计划着跳槽。

你们看庄子描述的大鹏鸟,它在飞到九万里高空之前,都要有静待大风的耐性。人在做事之前,也需要沉潜下来,培养自己的气度、学问、能力,将自己修炼得像大海一样深广,这种修炼必定是一个寂寞而孤独的过程,但也唯有耐得住寂寞和孤独,方能在养深积厚之后,一飞冲天。

凡事欲速则不达,越是急于求成,越难以成功。但人们总认为等待太耗费时间和生命,不是在等待中失去希望,就是被等待耗尽了理想,消磨了斗志。如果说成事真有捷径的话,那就是等待,在等待中养精蓄锐,静待时机到来。有时,即使有实力,也不一定能做成事,因为成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即恰当的时机和位置,以及贵人相助。

所以,着急也没有用。因缘没有成熟,就必须要静待成熟的时机。现在的人为什么这么着急要取得成果呢,无非是因为功利心太重,就连佛门中的修行,也时常有人问我怎样才能尽快出成果。我只告诉他们,用三年时间修来的智慧,可能遇到一件事就垮了;用三十年时间修来的智慧,才有可能应对万事。就像树木一样,三年的木材能用来做什么呢?若是长足了三十年,三百年,那境界自然就不同了。

求快不求深,成不了大器。如果急于求成,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那么很可能就会被眼前的利益所束缚,失去大志,如此一来,所取得的成就也只可能是浅薄的成就。成功是没有直达电梯可乘坐的,要做成大事业,一定要一步步来,否则,即使你凭借运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你自身的修养、能力和智慧不够,也守不住这些成果。

所有的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如果每一步不能实实在在地踩出脚印,路也就不会成形。在做事的时候,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以为可以花最小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成果,也不要幻想着一步到位。每一件事情都是需要按部就班地去做,即使启程的时候慢一点,行进的过程中慢一点,只要是切实地在前进,没有走弯路,这就比胡乱前进要好得多。

慢慢来,不用着急,一心急,事情反而做不好,结果浪费更多的时间。古人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很朴素的真理,只有多花点功夫去把刀磨快,才能砍出更多的柴。可惜如今的人,往往渴望快速成功,所以很多人都产生了投机取巧的浮躁心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欲速而不达,不仅赔上了更多的精力,也赔上了养深积厚的时间。

人们常说成功太高,难以企及,实际上只是因为耐不住成功之前的卑微和寂寞。付出了一点努力,立刻就要求见到成果,立刻就想要成功,这是很多人身上都有的毛病。这样的人,会在失败的时候怨天尤人,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败因。昔赵州和尚年过八十,道行深厚,却仍然不辞辛劳,外出行脚,这可以说是对自身修行境界的一种无止尽的追求。今人与之相比,实在汗颜。

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不要去挑剔结果;没有把自己身上的毛病看清楚,就不要忙着去抱怨别人,抱怨命运。面对人生路上的困境和挫折,不要心浮气躁,恨不得马上解决掉,要沉得下心来,冷静地去面对。有时候,困难之所以很大,看似不可克服,是因为我们自身还不强大,能力还不够,所以要沉下心去修炼自己。

眼前每一件不起眼的工作,是否都用心对待;身处荆棘中的每一步,是否都耐心隐忍地走过;看不到未来的处境下,是否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每一次难堪的困境,是否都咬紧牙闯过去了——这些都需要大家去扪心自问。在原地踏步的时候能保持冷静、理智和自信,看清周围的形势,并安下心来磨练自己的本事,涵养自己的器量,这是改变困顿处境的关键。

什么造就了我们去世时的模样

佛教讲生死轮回,是说死不是一个人生命的终结,它只是这一段(今生)生命过程的结束,下一个(来生)过程随之即起。今生如何取决于前生你所做的业,而今生的业又决定了你的来生;如此今生的业,报在来生;来生的业又报在再一个来生……循环往复,生死轮回。如果你在今生做得很圆满,做得如法如佛,当你面对死的时候,就好像如影随形,有什么样的今生就会影射出什么样的来世。今生做了好事,下一生就可以进入三善道(天、人、阿修罗);如果罪孽深重,就会沦入三恶道(地狱、恶鬼、畜牲)。

佛教把生死讲得很透彻,但它并不是要劝人去死,而是劝人好好地去活,去安顿自己的生命。当你用一种很清醒、很智慧的态度看待死亡,就知道人有“来”的一日,就必有“去”的一天,生死是逃不了的两重关卡,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会去思考,如何活才能无愧于这场生命。

只可惜,大多数人都看不透,都是贪生怕死的,都要离苦得乐,避祸趋福。活着的大多数时候,人的内心都为外物所遮蔽、掩饰,用浮躁的心情在世间行走。生下来,因不能为所欲为而号啕大哭;上了学,因不能痛快玩一场而屡屡大发脾气;上班了,因为不能发迹而唉声叹气;到老了,一事无成却贪生怕死。每过一天,很少会想到要把这一天过得如何有意义,如何快乐,只顾着盘算、权衡,只顾着为自己的利益得失或悲或喜。

这样去活,能够活出什么意义来呢?当我们站在人生的尽头回顾一生,是希望自己满心欣慰满足,还是愿意满心的悔恨遗憾?是我们一生的所作所为,决定了去世时的模样啊。每个人都该问问自己:“我这一生到底做了什么?”大家来到世间,都有需要完成和学习的东西,也需要发现人生最宝贵的事物,并为此贯彻始终。认真地活,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神会禅师前去拜见六祖,六祖问他:“你从哪里来?”神会答道:“没从哪里来。”六祖问:“为什么不回去?”神会答:“没有来,谈什么回去?”“你把生命带来了吗?”神会答:“带来了。”“既有生命,应该知道自己生命中的真相了吧?”神会答:“只有肉身来来去去,没有灵魂往往返返!”慧能拾起禅杖,打了他一下。神会毫不躲避,只是高声问:“和尚坐禅时,是见还是不见?”

慧能又杖打了三下,才说:“我打你,是痛还是不痛?”神会答:“感觉痛,又不痛。”“痛或不痛,有什么意义?”神会答:“只有俗人才会因为痛而有怨恨之心,木头和石头是不会感觉到痛的。”“这就是了!生命是要超越一切世俗观念,舍弃一切尘想与贪欲的。见与不见,又有什么关系?痛与不痛,又能怎样?无法摆脱躯壳的束缚,还谈什么生命的本源?”慧能又说:“问路的人是因为不知道去路,如果知道,还用问吗?你生命的本源只有自己能够看到,因为你迷失了,所以你才来问我有没有看见你的生命。生命需要自己把握,何必问我见或不见?”神会默默礼拜合十。

人的生命只属于自己,于他人而言,只存在着羁绊的关系,任何人也无法替我们来决定命运。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都是自己生命的主宰者,主宰着生命的繁华与清净、优雅与从容、美满与幸福。别人不能替我们而活,也不能替我们承受死亡之苦,一切的决定权都在自己而已。

来到这人世间,我们是要发挥自己的价值,投入到人群当中,融入到社会当中,发挥着自己的热量,把此生过得了无遗憾。生命的意义由自己决定,大家不妨从现在开始,好好想一想,你希望自己去世时是怎样的模样?想好了之后,就从此刻开始认真地去活,去安顿自己。千万不要以为现在为时还早,你根本就不知道大限会什么时候到来,所以,一切都从此刻开始,不要再推脱。

同类推荐
  • 工匠精神: 企业制胜的真谛

    工匠精神: 企业制胜的真谛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书稿解读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即企业的每一名员工不仅仅要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更要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全书共分为六章,通过事例对工匠精神进行分析论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读性强,适合企业员工培训使用。
  • 赢在高考心情

    赢在高考心情

    世界本来就是一朵微笑的花,高考也是。但是偏偏有些人就将它们视作魔鬼、梦魇。懂得欣赏,才能有所得。当你对它们微笑,才能看到它们的美好。高考原本就不是什么炼狱,而是一场风景。也许终点并不是最重要的,当你享受这场磨砺带给我们的种种给予,你就会最终走到你想到达的地方。享受现在吧,享受这本书为你带来的心灵的盛宴吧!
  • 你不努力,谁能给你想要的幸福

    你不努力,谁能给你想要的幸福

    本书通过45个故事,告诉年轻的女孩,要独立、自强、自信,人生路上有荆棘、也有鲜花,不管生活给了什么,都要微笑面对,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我们无法改变世界,就设法改变自己,用一个好心态,去坦然迎接生命的考验。
  • 在任何场合都能说对做对

    在任何场合都能说对做对

    《在任何场合都能说对做对》分为“说话”和“做事”两部分。说话部分聚焦于训练说话的态度和方式,态度要真诚,说话要婉转,讲究分寸和策略,争取做到话语既出即到位,一句话就能打动别人。做事部分则聚焦于指导做事的方法和技巧,如不轻信各种场面话、打破思维定式、善于变通和创新等,在充分展现自我能力的基础上,让别人知道你是一个有能力、做事大方得体的人。《在任何场合都能说对做对》所提供的说话办事技巧涵盖工作、交友、恋爱等各个方面,因而可以帮助你更加自信地在任何场合说对做对。
  • 成大事必备的148个成功法则(上)

    成大事必备的148个成功法则(上)

    由于所处环境和生活背景的不同,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也各不相同,然而殊途同归,目标都是一样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书收集了大量中外成功人士的例子,并对他们的成功经验加以分析研究,从而总结出了确保你人生成功的148个法则。遵照这些法则,一步一步完善自我,你就会逐渐实现你的成功之梦。
热门推荐
  • 我在废土玩科技

    我在废土玩科技

    二十二世纪各国投入大量资金打造一款名为《末日余生》的游戏,背景设定:“地球出现能源危机各国为了生存发动战争,最后引出了核战...”游戏刚一问世就引起了世界的轰动。
  • 都市之神级练气士

    都市之神级练气士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平静的世界表面下,暗潮汹涌,诸夏的和平,是靠无数人呕心沥血换来的。这里,有手持加特林的狼人。这里,有开着战斗机的吸血鬼。这是有传统力量跟现代武器的碰撞。在这里,华夏要称王。我叫凌开,我在黑夜里守护光明。只要生命不息,我的战斗就不会停止。警告:这是一本很容易上瘾的都市文,观看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ps:小树已写过两本五百万字的小说,从无断更记录,人品保证,请放心收藏。
  • 英雄比较忙

    英雄比较忙

    灵气复苏的地球,人类遭受诸多灾难,人们的该如何选择?人性中的善良最初是否是真的?和谐发展生存空间,人类面对另一个类似地球的资源空间该如何应对?人类的面对困难,及与其他种族又该如何对待其关系?欲知详情……别问了,看书吧!这是一本很不负责的小说,由于简历太难写,作者此处剩略……500个字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这是一个披着奇幻皮的都市灵气复苏类的小说……无奈鸭书友群:559709141
  • 爱似有天意

    爱似有天意

    季少一恨陆天意陆天意只能为当年的一切忍耐那股无形的力量一直牵着他们让他们渐行渐远也让她的人生走向黑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太暗,还好有你

    世界太暗,还好有你

    家暴瘦弱女学生VS身高188肌肉甜品师我在黑暗中看到了你,在我错误的时光里这是一个关于爱与救赎的故事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你逆着光,向我走来,光恍了我眼,你晃了我的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余生不过我陪你

    余生不过我陪你

    黑化蠢萌的二货安然深爱自己的小竹马萧慕轩,而萧慕轩却在吃醋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 九界天变系统

    九界天变系统

    开局捡个便宜媳妇。装备全靠...什么?你说我是九界救世主?不不不,我只是一个会抠666的小叼毛。(本作品是我第一次写小说,肯定有非常多的不好地方,希望各位看官见谅,本书不无敌,也不后宫。希望各位看官喜欢。)
  • 源始高武

    源始高武

    神秘古树现孤岛,孕育翩翩一少年。源始大陆,武者的世界!在这里,强大的武者一拳轰碎山河,一脚踩出湖泊,都不过尔尔 。 而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一种人,他们天生就拥有属于自己的天赋能力,被世人称之为天之骄子! 而武青居然可以吞噬妖兽,掠夺天赋能力! 当众多天赋能力集于一身时,武青就是那天骄中的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