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8500000017

第17章 风雪一夜入人间 (2)

她毫无后顾之忧地回到了上海,信心百倍地投入了工作和创作之中,然而她的身体并不好转,精力也差,于是她开始抽烟。一个抽烟的女子,总是令人容易联想到寂寞与桀骜。苍白着飘逸而来的烟圈,给她身上染上了一些神秘色彩。其实她只是为了提神罢了,烟叶虽然苦涩,能令她从短暂的沉沦中恢复清醒。她同当时其他许多出名的女作家不同,张爱玲是奢靡的,华丽得如同一袭织锦的长袍;林徽因是清秀的,仿佛是幽幽清池里开出的一支白莲;而苏青是世俗的,喜滋滋地留恋人世,几乎同它融为一体了。唯独丁玲,是清醒又坚定着的,她从不修饰打扮自己,夜夜的创作,几乎将她变成了隐居的女道士。

另一位女作家白薇曾劝说她放弃这样的生活,如此生活,未免是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她劝她离开上海,去一些地方教书,这对她的身体,是很有好处的。白薇是一片好心,丁玲亦是坦然受之,然而她还是摇了摇头,苦笑着拒绝了这份好意,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什么性格,也明白自己并不适合当先生,她决不能放弃她的这支笔。

倘若丁玲愿意教书,那么她早就会服从母亲的安排,在家乡附近寻觅一所学校。她是从正式的师范出来的学生,找这样一份工作并不艰难。如若当初她接受了这一切,就不会后今日的半生流离,也不会受这些苦难折磨。或许,可以在学校附近寻一处清静的庭院,无需太大,只要有一棵茂密的树,一个能够仰望天空的小院,一张石桌一张藤椅。雨后天气晴朗,便蜷在藤椅中望望遥不可及的蓝天,泡一壶碧螺春,沐浴洁净茶香。人生在世,静无波澜地这样过下去,与世无争,仿佛妙极好极。

可她终究不是这样安静的女子,她不能像她们一样,悄无声息地在画楼西苑中盛放,在春深好景中无忧成长,最终倒落在静好辰光中。这样的人生,或许圆满,或许令人艳羡,却不是她要的。千百般好的事物,不是她想要的,她便不爱,也不要。她渴望的,是另一种有伤痕的人生,有缺陷的圆满,会受伤,会疼痛,会流泪痛哭,却轰轰烈烈,一如史书上记载的千军万马,奔腾烟尘。那是她的战场,亦是她的圆满人生。

人生不息,她的战斗就永生不息。当时,不轨用心的人们,到处散播着不实的谣言。他们说,丁玲已经逃到了俄国,或者是她叛变了革命,已经被被捕了。甚至还有说她已经被当局枪决身亡的消息。这些谣传,令她烦不胜烦。当局别有用心,既然不能给她死亡的威胁,就让她生活更加艰难。为了避免更大的伤害,丁玲干脆搬到了更隐匿的地方,她许久不曾出现,甚至令许多人都以为她当真已经被捕身亡。铺天盖地的白色恐怖中,这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然而消息传出来,便更加人人自危了。

秘密里,她同地下组织的联系更加密切了。在也频被捕之前,他是即将动身前往江西的,于是丁玲也向党组织提出了这个要求,但这个要求经过组织慎重考虑之后,却要求丁玲留在上海,主办组织上要求的一个刊物。此时的上海,由于左联五烈士的离开,文学上,便没有了更大的力量,他们更希望丁玲能出面主办一份刊物,重新将希望带给那些有血性的青年们。

当时的中国文坛,有名的女作家并不多,冰心暂时因病停止了创作,另外一些女作家,或是沉溺于词曲研究,或是潜心山水画作,而丁玲的坚持,令她在青年人当中闻名遐迩。每次她去大学的演讲,都是受到极大的热烈欢迎的。这样的情况下,由这位年轻的女作家来主办这份《北斗》实在是最好不过。

在组织的安排下,丁玲便不再前往江西,而依旧留在上海,将这份实际上是“左联”机关刊物的《北斗》办得有声有色。她再一次找到了自己的战场,开始走出失去丈夫的悲痛。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她是豁达的,明白人生旅程中,不会有人总是陪伴自己一生一世。正因为她爱他,所以应该以更美的姿态,更好地活着。

烟水蒙蒙,他终究成为了她的心上,一颗永不褪色的朱砂。丹青绘不出,唯有刻骨铭心过的爱,才能与心底留下如此深刻的记号。时光消逝,那个在过往里与她温柔同行过的年轻人,他的温润笑意,他曾握紧自己的手心,他曾在眉间落下的柔软亲吻,终究消散成云烟。她花了很久才走出这段阴霾,仰望晴空,默默地许下心愿,愿来生,你我还能相遇,今生已经无悔,来生也愿意重逢。她想,此刻她是真正成长了,往后的路,没有他的庇护,她也能走得很好。

非梦

我时常会想,什么时候的人,在世人眼中,姿态最为完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答案,正如千人千面。而以我之见,当一个人,俯首,垂眸,专注安静地去竭力完成某一事情的时候,最为美丽震撼。这是一支莲花竭力生长,刺穿沉厚淤泥,浮出水面,绽放瞬间风华的专注,是清澈的流泉,日夜不息地奔流歌唱,终将嶙峋怪石磨平的坚持,是春燕往返数千里,穿梭于年复一年的寒暑,跋涉迁徙,最终于江南小桥屋檐下落幕的圆满。

当一个人认真专注起来,目光只落于手中唯一要完成的事上。一颗心,只为眼前此事丰盈。满身血肉,仿佛也只为之而存在。此时,未免是太过迷人的一刻。有时,吸引一个人,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语言,太多绚丽的浪漫,只需要一刻专注的心,就足以打动任何固执清高的灵魂。丁玲之于《北斗》所付出的,亦是如此。

这份刊物,如同它自身的名字,北斗七星,清晨时分还依稀明亮的星辰,在黑夜里更是照亮了许多黑暗虚无中的人生。它不止照亮了那些疲敝的灵魂,更照亮了丁玲自己的灵魂。之前的丁玲,是疲惫的,唯一支撑她的信念就是到江西去,接受丈夫留下的工作,完成他未竟的遗址,令他九泉之下能得以瞑目。组织却像是她的另一位母亲,甚至比她自己更了解她,明白她的力量,所能胜任的任务,并非只在江西。

主办一份杂志,作为主编,手头上的琐事大大小小加起来,足够令丁玲焦头烂额。然而她并未退却,反而感到异常充实。累虽然是累极了,可正是这样的忙碌,令自己每晚都能酣然入睡,并不像从前,辗转反侧,亦久久无法进入梦乡。也是趁着这个机会,她见到了自己年少时分,就十分崇拜的鲁迅先生。

年少轻狂时,无法无天的我们,有没有突然就狂热地崇拜,爱上谁?或许这场崇拜的最初,只是路过某个站牌,瞬间入眼的大幅广告牌上的美丽面孔;或许是低潮时分,街角某处不经意间里,流淌出的低回婉转的音色;又或许,是哪个流光幻影的荧幕上,舞榭歌台,落尽万千繁华后,夜深人静梦回时,唯独流转于心头的某个身影。

痴狂的爱,往往始于一瞬之间。对于崇拜,对于偶像,或许爱就爱了一生,或许在日后成熟之后,某个一念之动里,就释然了。而我想,这个年轻的女子,对于鲁迅先生的崇拜,应是前者。而鲁迅作为当时的文坛泰斗,丁玲是很早就开始关注这位脾气刚硬,言语犀利的先生了。他的文章,她少年时就时常坐在树下,静静地凝视过每个字句,每个符号,似乎想透视这些文字,去透视先生的人格与灵魂。她为他笔下的铿锵激情而感动,为他语言中沉重又无可奈何的苦痛而感同身受,为他所塑造的那些悲哀人生悲哀魂魄而身临其近,同受其哀。她在他的文章里汲取力量,如同当时许多青年那样。

之余她,这是一个永远不可忽视的存在。是青春过后留下的长久记号,也是生命旅程里不可遗忘的绚丽风景。所以当她知道自己有机会能见到鲁迅先生时,她不由地激动起来。眼前的先生,同她想象中的有所出入。他今年已经五十岁,这位到了知天命之年的中年人,个头并不高,容貌消瘦,目光却坚强,自信,深邃有力,这容易令人忽略了他原本不高的个头,而觉得他是一位能够顶天立地的男子。丁玲想,大约也只有这样的先生,才能写出那样嬉笑怒骂又沉痛哀婉的文章,刺穿心脏的痛快与犀利。

丁玲此行是为了《北斗》的版画而来,先生拿出了许多版画,以供选择,并且仔细地向她解释了来源蕴意。最后,他们选了一支珂勒惠支夫人的木刻。先生曾与柔石共事,那位年轻人,同胡也频一样,都是“左联五烈士”中的一位。这段渊源,未免令她想起了也频,然而又想到自己是在做他喜欢的事,若他能看见,必然欢喜。《北斗》没有发刊词,唯有一段先生在木刻画之下写下的说明,然而能有这段说明,就足以举足轻重。

不久后,《上海时报》刊登了沈从文的《记胡也频》。她原先也想给他作一个转机,然而每每提笔又重新放下。伤口虽早已凝结成薄薄的痂,可如若由自己亲手揭开,不免疼入骨髓。如同一场幻梦,这个名字,千回百转,又出现她眼前。余痛并不是那么容易忍受的,她只能用更多的工作麻木自己,身体疲惫至极的时候,便什么都不再想,不会出现。

此时的丁玲,战斗意识已经十分强烈了。多年的战争与火,将这个曾柔弱无依的女子,磨炼成了坚强勇敢的女战士,她可以冲陷在前线,如同最勇敢厉害的先锋,将面前所有阻挡自己的荆棘,都一一劈开,开辟出一条足以供万千人奔赴新生的道路来。她抛弃了原有的闲适人生,如同遁入红尘一般,决然无悔地遁入了这场战争。

除了担任《北斗》主编的工作之外,这位勇敢的女战士,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左联”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她自传中记叙的那样,她参加了“九一八”后,在上海举行的反日游行,即使作为一名年轻女子,亦是身先士卒,她不怕生死,无惧烽火。她亦是充满激情地去参加各种演讲,不知辛苦一般地,奔波在各个大学之间,那是她的阵地,也是她的战壕。作为当时极有名气的女作家,她宛如一个传奇,充满神秘的传奇,在那些学生眼中,她是遥不可及的,即使她写的莎菲和梦珂,都是他们生命中最亲近熟悉的人,然而对于丁玲本身,他们之前,并不了解她,他们也就更想去探究她。正如年少时,丁玲希冀通过那些冰冷而滚烫的文字,了解鲁迅先生一样。

那些学生邀请了她,热烈欢迎她的到来,听完她的演讲之后,才发觉这并不是一个难以接近的女子。尽管她才过了半生的人生,已经传奇曲折得超出他们的想象。当时的小报上经常讲她抽烟,行为落拓,不拘小节,不在乎自己的形象,也不顾忌他人想法,仿佛是一个孤傲冷淡的人。然而,不曾亲眼见过的事情,总是真真假假,难以分辨。他们眼前的丁玲,穿着皮大衣,踩着高跟鞋,梳着齐耳的短发,整个人利落干净,加之她的坚定神情,和铿锵讲演,看上去便是十分赏心悦目的人。

她的演讲,并不是侃侃而谈的,也不是一些苍白的激励话语,而是散漫的,交谈式的,甚至还会叹道自己的父亲,是如何喜欢马,如何在马身上,将他的纨绔,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方式,更容易接近那些年轻人的内心。她不是神探上高不可攀的神,而只是一个最普通寻常的世人,如同邻家的姐姐,温柔细心地聆听他们急切而不知出口的话语。这种毫无拘束的谈天,更有利于心与心的融合。

这种演讲,并不是纯属政治演讲的。她并没有刻意将年轻人们引导进政治倾向中,而学生们的热情出于意料的高涨。或者,这就是一个属于青春的时代,任何人,都应该在这个时代里,问一问苍茫大地,主沉浮,如同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此后漫长的时光中,他们也未曾忘记她。在他们的青春里,丁玲是一个光辉熠熠的存在,证明他们也曾热血飞扬,青春年少,也曾为了奔赴新生,赴汤蹈火。在那样年轻的时候,她就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去影响一代人的梦想,甚至是日后的人生道路。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她比她小了一辈,出名时,甚至比丁玲还年轻,然而她的文字中,并没有丁玲那般,令血液都可以沸腾的力量。旖旎的温柔乡固然令人沉醉,然而在那样的乱世中,唯有奋起一搏的坚强勇气,才能新换一个太平盛世。

不久之后,丁玲就向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这是她许久以来的梦想,当她向当时在文委工作的阳翰笙提出要求之后,原本以为还会受到一些波折,只因世上好事多磨的道理,她在苦海中沉浮太久,所以当凡事轻而易举时,未免不敢置信。因此,当阳翰笙微笑着回答她很好的时候,她愣了一愣,觉得有些不真实。

上海这个永无黑夜的城市,即使处于乱世,也犹如尘世中孤独的岛屿,犹自孤冷,犹自繁华。这座年轻而又沧桑的城池,承载了太多的恩怨情仇,每块城砖,每个转角,每一滴江水,都有太多故事的残留。这里是丁玲除却真实的故乡之外,第二个眷恋的故土,她自此成长,成家,也在这里找到了她苦苦寻觅的归宿。人生来就在寻觅最终的家园,这是一个永恒的,贯穿人生的梦想。那不是一座真实的城池,却是一个永久的天堂。只要一息尚存,一心尚在,就不会为任何烟火摧残,因任何世事而沧桑。

同类推荐
  • 血脉与回望

    血脉与回望

    回望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生长痛”,用尽可能温和的方式,表达所观察和理解的世界。《血脉与回望》,收录散文作家王月鹏近年创作的以作家在胶东半岛四十余年间的青少年生活和工作见闻为主题的系列散文作品。
  • 军统特务实录

    军统特务实录

    “ 军统”,是国民党的主要特务机构之一。其势力分布渗透到全国各地,乃至驻外领事馆,专门对进步团体、人士从事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秘密活动。虽然它暗杀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在抗日战争中有一定的功绩,但这些功劳也难以掩饰其反人民的本质。
  • 祖先图腾故事

    祖先图腾故事

    远古时候,世界混浊一片,没有天,没有地。那时候,只有创世主——迦萨甘。迦萨甘四肢兼具,五官齐全,长相和人差不多,有耳能听,有眼会看,有舌头可以讲话。迦萨甘先创造了天和地。最初,天只有圆镜那般大,地只像马蹄一样小。迦萨甘把天地做成三层:地下层、地面层和天空层。后来,天和地各增长为七层,而且在慢慢地长大。
  • 王小波散文(插图珍藏版)

    王小波散文(插图珍藏版)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自二〇〇五年始,我们在此基础上先后选出二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第二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六种,作为第三辑出版。本丛书每册二十万字,另辅以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可谓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 我的梦树开满了花

    我的梦树开满了花

    《我的梦树开满了花》收录了作者五年来创作的散文精品,涵盖其读书、写作、生活、旅行和交游等方方面面。“人生也是一棵梦树,我们一腔天真地在上面结满了梦疙瘩,那些梦境像花儿一样,开开落落。”
热门推荐
  • 极品悍女六小姐

    极品悍女六小姐

    她,修真界奇葩,紫溟拥有者,据说得紫溟者,方能一统六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遭至六界至尊轰杀,灵魂被吸入黑洞,附身于灵武大陆四大家族的夜家六小姐身上。她,灵武大陆夜家六小姐,五个月能言,六个月能走,七个月就开始识字,六年看遍夜家藏书,奈何身中剧毒,导致全身经脉堵塞,无法吸收灵气,更不能修炼斗气,被家族抛弃。父母身陨后,毒发身亡,与修真界奇葩的灵魂融合。当两者灵魂融合,一个全新的紫落现身于人世,将会掀起怎样的浪潮?将以何种姿态立于六界之上?
  •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余年来,在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收获丰富,成就显著,《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文学期刊,《宁夏艺术》《民族艺林》《宁夏群众文艺》《塞上文谈》《宁夏歌声》《民族之歌》等专业性、综合性文艺刊物,以及省、市级报刊学报等发表的文艺作品和具有一定学术性的述评文论成千累万。
  • 哪儿不是漂零

    哪儿不是漂零

    那人被层层叠叠的覆盖着,回忆比遗忘更苦,我终于在漫长的回忆里认出了你,可我只能无言的望着你,把我最好的爱给你。 十三年了,还没寻找够吗?柏拉图真的存在吗?还在当少女吗?又是为了什么学不会婉转承欢?非要变成一条滑手的鱼。为什么你说都是漂零? 那一瞬的犹豫,是为了他吗?而他又在哪呢?
  • 史上最后一只龙

    史上最后一只龙

    做为人类历史上的最后一只龙,我想说,就算你们交上了许多“贡品”,一溜地跪下来跪拜我也是没有用的,我只负责卖萌。唉……但是看着你们住的茅草房,吃的是生肉,连烧个火都不会,是一群还围着树叶群的野人,本龙也只能大发慈悲的出手了。等等,我不会变食物呀,我是说我要带你们一起“自力更生”。且看一只龙如何带领一群野人在蛮荒时代里建设现代化村庄,走上白富美的泰康大道。******新书《捡到祖宗1000岁》,敬请收藏。寒冰曳QQ群:696117213
  • 异地空间

    异地空间

    借助能在地球和异世界穿来穿去,主角推动了自己所在异界国家科技的发展,在这万国争霸各种族独立的大陆上站住一席之地。主角难道仅仅只想站住一席之地吗?不,我要统一!
  • 陈家子墨—第一季—刀剑枕梦

    陈家子墨—第一季—刀剑枕梦

    这是一个年轻的锦衣卫的江湖故事,故事很长,我慢慢写,你慢慢看……
  • 人间慈话

    人间慈话

    爱情是不是也有规矩?可是遵守了又如何?墨蓝的天空,我知道,今夜你属于我。
  • 一念花开锁清思:林徽因

    一念花开锁清思:林徽因

    《林徽因:一念花开锁清思》是“倾城才女”系列中的一本,主要讲述 了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一生。作者以林的感情经历为线索,较为完整地展现了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和婚姻,以及坊间传言的林徽因与徐志摩、金岳霖的 感情纠葛,同时也较多的涉及了林徽因在文学和建筑上的成就,并折射出她所生活的时代的影子,是一本比较全面的讲述林徽因生平的评传。
  • 释氏稽古略

    释氏稽古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梅香长醉

    梅香长醉

    我去过人生三千,喝了无数酒,却不及你这一处梅香绵绵使人长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