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8600000022

第22章 你是人间四月天(1)

【21】 星落风起君未来

林徽因由于身体一直不好,所以有一段时间来到香山休养,在山上静养的日子时常有朋友来探视,令习惯了热闹的林徽因不至于冷清。来者有文坛上的朋友以及一些社会名流,其中有冰心、凌叔华、沈从文这样活跃文坛的作家,也有金岳霖、张奚若、罗隆基和张歆海、韩湘眉夫妇这些不在文坛圈内的朋友。徐志摩应该是来得最多的一个,他写信告诉陆小曼:“此次(上山)相见与上回不相同,半亦因为外有浮言,格外谨慎,相见不过三次,绝无愉快可言。”后人今天当然会知道,这话仅是哄哄陆小曼而已,在保存至今的文献里,留下徐志摩上山痕迹就不止三次。说绝无愉快,无非是担心妻子多疑。

小病怡情,大病伤身。古人的总结总是不错的。林徽因静心养病期间,也使她因病得福——有了较多暇余阅读她喜爱的文学书籍。晚上,一卷在手,伴着灯光,痴痴地阅读。有的时候,她也小调皮一下,林徽因对梁思成感慨:看到她这个样子,“任何一个男人进来都会晕倒”。丈夫故意气她:“我就没有晕倒。”聪明的林徽因糊涂一时,没想到此话说错了对象,因为配听此话的当是丈夫以外的男人。

香山的清幽环境确实使徽因的身体复原很快。香山的也当算作是林徽因诗作的发祥之地。她留下来的最早的几首诗都是那时在这里写成的。清静幽深的山林,同大自然的亲近,初次做母亲的快乐,好友间的交流,都激起了她写诗的灵感。

下山那天,徐志摩和沈从文等平日里相处甚近的朋友们陪了梁思成去接她,并在北京图书馆办了一桌宴席,给林徽因接风。看到林徽因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徐志摩很高兴;当林徽因问到他近日生活的时候,他却只有,声长叹。原来,他母亲不久前刚刚病逝,而父亲与小曼的关系也很糟糕,加上小曼生活比较奢侈,常令他入不敷出。浪漫在现实面前,显得是那样的捉襟见肘,令志摩颇有些无力感。

善解人意的徽因其实在这之前也听说过一些关于志摩的近况,只是没想到会如此严重。她像往常一样,柔和地对他加以宽慰。

宴席结束的时候,一群朋友拉上他们去看京戏,徐志摩对林徽因说:“过几天我回上海一趟,如果走前没有时间再来看你,今天就算给你辞行了。”

林徽因说:“11月19日晚上,我在协和小礼堂,给外国使节讲中国建筑艺术。”

“那太好了,”徐志摩兴奋起来:“我一定如期赶回来,作你的忠实听众。”

可是,欢乐的日子不久却因为一件大家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笼上了一层阴影——关于志摩的。接下来的故事,显得是那样的戏剧化,以至令人们几乎不敢相信。在一本林徽因的传记中,曾以电影画面般的笔法描绘了这一令人伤心的事件经过:

11月19日晚,协和小礼堂灯火辉煌,座无虚席。

十几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专业人员济济一堂,听林徽因开设的中国古典建筑美学讲座。当穿着珍珠白色毛衣、深咖啡色呢裙的林徽因,轻盈地走上讲台时,所有的眼睛为之一亮。这位27岁的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的风度和美丽,让他们顿生惊羡之感

她标准的牛津音如空山流泉,响起在人们耳际:“女士们,先生们!建筑是全世界的语言,当你踏上一块陌生的国土的时候,也许首先和你对话的,是这块土地上的建筑。它会以一个民族所特有的风格,向你讲述这个民族的历史,讲述这个国家所特有的美的精神,它比写在史书上的形象更真实,更具有文化内涵,带着爱的情感,走进你的心灵。”

精彩的开场白,立刻爆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林徽因娓娓而谈:“漫长的人类文明历程,多少悲壮的历史情景,梦幻一般远逝,而在自然与社会的时空演变中,建筑文化却顽强地挽住了历史的精神气质和意蕴,它那统一的空间组合、比例尺度、色彩和质感的美的形态,透视出时代、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哲学、宗教、伦理、民俗等意识形态的内涵,我们不妨先看北平的宫室建筑。”

林徽因停顿了一下,下意识地用目光扫视全场,没有她所期待的那张面孔。上午她曾接到徐志摩由南京打来的电报,讲他将搭乘“济南号”飞机到北平,下午3点派辆汽车到南苑机场去接他。梁思成租了一辆汽车去南苑机场,结果等到4点半,人仍未到,汽车只好又开了回来。

来协和小礼堂讲演以前,她还与思成说:“志摩这人向来不失信,他说要赶回来听我的讲座,一定会来的。”

徐志摩是11月11日回上海的。那天,徐志摩搭便机先到南京,当晚住在张歆海家里,与张歆海、韩湘眉夫妇一起讨论人生与恋爱,通宵达旦,第三天,张歆海、韩湘眉送他登车去沪。

一进家门,徐志摩就与陆小曼大吵了一架。志摩的心更加冷了。这次回来,他给小曼带来不少画册、字帖、宣纸、笔墨,满心指望小曼能够改掉恶习,沉浸在艺术氛围中,造就一番事业,没想到小曼一如故我。志摩不想把关系弄僵,只好探访故友,消愁解闷。

到家的第二天早晨,他便去拉斐德路拜访刘海粟,看了他从欧美带来的新作。中午,在罗隆基家吃的午饭。15日,他的学生何家槐又来看他,两人兴奋地谈了一天。因他一心想着赶回北平,听林徽因的讲座,感到无论如何也要在17日离开上海。

林徽因讲着:“北平城几乎完全是根据《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规划思想建设起来的。北平城从地图上看,是一个整齐的凸字形,紫禁城是它的中心。除了城墙的西北角略退进一个小角外,全城布局基本是左右对称的。它自北而南,存在着纵贯全城的中轴线。北起钟鼓楼,过景山,穿神武门直达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然后出午门、天安门、正阳门直至永定门,全长8000米。这种全城布局上的整体感和稳定感,引起了西方建筑家和学者的无限赞叹,称之为世界奇观之一。”

林徽因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中国的封建社会,与西方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的封建概念,基本上是中央集权,分层次的完整统一着。在这样的封建社会结构中,它的社会特征必然在文化上反映出来,其一是以‘礼’立纲,建立封建统一的秩序,这是文化上的伦理性;其二是以‘雄健’为艺术特征,反映出封建大国的风度,试想诸位先生、女士站在故宫的午门前,会有什么感受呢?也许是咄咄逼人的崇高吧!从惊惧到惊叹,再到崇高,这是宫殿建筑形象的感受心理。”

她讲得很流畅,很生动,听众也平心静息,生怕漏掉一个字。讲话的时候,林徽因不停地用眼睛望着门口,她期待那个身影的出现。

17日晚上,当徐志摩即将离家的时候,陆小曼问他:“你准备怎么走呢?”

“坐车。”徐志摩回答。

陆小曼说:“你到南京还要看朋友,怕19日赶不到北平。”

“如果实在来不及,我就只好坐飞机了,我口袋里还揣着航空公司财务主任保君健给我的免费飞机票呢。”徐志摩说。

“给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许坐飞机。”小曼着急了。

“你知道我多么喜欢飞啊,你看人家雪莱,死得多么风流。”

“你又瞎说了。”

“你怕我死吗?”

“怕什么!你死了大不了我做风流寡妇。”

18日凌晨,徐志摩匆匆起身,怕误了火车,顺手抓起一条又短又小的西装裤子,连腰间的一个破洞也没注意到,就胡乱套上,又顺手拎起那只从不离身的皮箱子,乘早车到南京去了。

在火车上,他买了一张报纸,报纸上正好登载着北平戒严的消息。糟了,她的讲演听不上了。转而他又想起,张学良或许正在南京,干脆搭乘他的“福特”专机去北平。于是下车后他先到张歆海家去问情况。

林徽因喝了口茶,继续讲着:“‘左祖右社’是对皇宫而立言。‘左祖’指的是左边的太庙,‘右社’指的是右边的社稷坛。‘旁三门’是指东、西、北面各两座城门。日坛和月坛分列在城东和城西,南面是天坛,北面是地坛。‘九经九纬’是指城内南北向与东西向各有九条主要街道。而南北的主要街道同时能并列九辆车马即‘经途九轨’,北京的街道原来是宽的,清末以来逐渐被民房侵占,越来越窄了。所以你可以想象当年马可·波罗到了北平,就跟乡巴佬进城一样吓蒙了,欧洲人哪里见过这么伟大气魄的城市!”

这时,一位使节站起来问:“对不起,林小姐,请允许我提一个问题,马可·波罗同样来自一个文明古国,那里有古罗马角斗场和万神殿,整个古罗马文化,都可在同时代建筑中找到投影。他来到中国的元大都,究竟是什么东西把他震撼了?”

林徽因笑了笑回答:“吸引了马可·波罗的是中国建筑中,表现出人和天地自然无比亲近的关系。中国传统的建筑群体,显示了明晰的理性精神,最能反映这一点的,莫过于方、正、组、圆的建筑形态。方,就是刚才我讲过的方九里,旁三门的方形城市,以及方形建筑、方形布局;正,是整齐、有序,中轴、对称;组,是有简单的个体,沿水平方向,铺展出复杂丰富的群体;圆,则代表天体、宇宙,日月星辰,如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不过中国的建筑艺术又始终贯彻着人为万物之灵的人本意识,追求人间现实的生活理想和艺术情趣,正是中国的建筑所创造的‘天人合一’,及‘我以天地为栋宇’的融合境界,感动了马可·波罗。”

听众中再次爆发出热烈掌声。

当徐志摩赶到张歆海家时,张歆海夫妇和朋友到明孝陵灵谷寺去玩了。于是他便去金陵咖啡馆吃茶,然后到在硖石长大的同窗好友何竞武家闲坐,何竞武原名陆何坤,生于1894年,后入保定军校4期步兵种,参加过北伐战争,后任处长、副师长、平汉铁路局长、西北运输司长,授国民党中将,1962年病逝于香港。何竞武说:“张学良现在北平,他的飞机一时还到不了南京,你只好坐火车去了。”

何竞武家离飞机场较近,故对张学良专机情况很清楚。徐志摩插进衣袋里的右手,突然触到一张硬纸片,他这才想起原来手上还有一张保君健送他的免费机票。他说:“我明天搭乘邮件飞机,当天准能赶到北平。”

何竞武说:“邮件飞机明早八点起飞,我家离飞机场很近,今晚你就睡在这里吧。”

“好吧,那我晚上再到张歆海家去一趟。”徐志摩说。

他9点半钟到了张歆海家,张歆海夫妇参加一个宴会还没回来,两个小孩子已经睡着了。他独自一个人烤火、吸烟,和那只名叫“法国王”的猫玩耍。感到无聊了,他便给杨杏佛打电话,把杨杏佛召了来。

晚上10点多钟,张歆海夫妇回来了。歆海一见到志摩,便亲热得拥抱在一起。韩湘眉注意到徐志摩穿着一件又短又小,腰间破着一个窟窿的西装裤子,徐志摩像螺旋式的转来转去,想寻找一根腰带,引得大家大笑,他自我解嘲地说,那是临行仓促中不管好歹抓来穿上的。大家又说了一阵笑话,韩湘眉忽然问:“Suppose Something Happens Tomorrow志摩!(明天会不会出事)?”

徐志摩顽皮地伸出了右手掌,他说会看手相,他的生命线特别长,不会出事的。

韩湘眉又说:“志摩,说正经话,总是当心一点好,驾机的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志摩回答:“不知道,没关系,I always want to fly.(总是要飞的)。”

韩湘眉又问:“你这次乘飞机,小曼说什么没有?”

“她说我要出了事,她做风流寡妇!”

“ALL widows are dissolute.(凡是寡妇都风流)。”杨杏佛打趣说。

说罢,大家都笑起来。

接着他们谈朋友,谈国事,谈徐志摩此后的北平生活。夜深了,他们才依依惜别。到了门口,徐志摩回过头来,像长兄似的在韩湘眉左颊上温柔地吻了一下。没想到这竟成了他们的永诀。

“‘面朝后市’也是对皇宫而言,”林徽因接着讲,“皇宫前面是朝廷的行政机构,所以皇帝面对朝廷。‘市’是指商业区,封建社会轻视工商业,因此商业区放在皇宫的后面。现在的王府井大街,是民国以后才繁荣起来的。过去地安门大街、鼓楼大街是北平为贵族服务的最繁华的商业区。前门外的商业区原来是在北平城的西南,元朝的大都建在今天北平城的位置,当然与金旧都有联系。

这种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棋盘式格局,城市总体构图,整齐划一,而中南海、景山、北海,这三组自然环境的楔人,又活跃了城市气氛,增添了城市景观的生动感,这是运用规划美和自然美的结合,取得多样统一,正如古罗马角斗场的墙壁,随着椭圆形平等轨迹,而连续延伸,建筑的圆形体,显得完整而统一,但正面效果上,因为各开间采用券柱式构图,形成了直线与弧线,水平与垂直,虚面与实面的强烈对比,这是运用几何手段,求得建筑美的多样统一。但这种美不是形象的,而是结构的。它的艺术魅力因顿悟而产生,其结果却是伦理的,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同类推荐
  • 为乐趣而读书

    为乐趣而读书

    读书之乐乐何如?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为乐趣而读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谈论读书方法,有的分享读书之趣,有的回忆书海琐事……不一样的文字,一样的纸墨情结。一起走进这个书海世界吧,聆听作者独步书林的内心独白,体会畅游书海的真正乐趣,感悟书籍之于人类精神世界的独特魅力。
  • 情断无人区

    情断无人区

    本书收《雪山无雪》、《拉萨跪娘》、《昆仑女儿树》、《情重昆仑》、《一个大学生在西藏的故事》等17篇散文。是什么吸引一个年过60的老作家100多次闯入“生命禁区”?奇特环境里的奇特爱情;进藏路上的惊险故事;还是几代驻藏官兵在特殊生存状态下的各种事迹。
  • 享利四世(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享利四世(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一部,被看成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亨利四世和他的王子们与反叛的诸侯贵族进行殊死斗争的过程。莎士比亚突破传统历史剧多条线索交织发展的网状结构,采用了两条线索平行发展的结构——以亨利四世为代表的宫廷生活线索和以福斯塔夫为代表的市井生活线索。
  • 解放海口(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海口(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描述了解放战争中,为解放海南,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纪录了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戴望舒诗文选

    戴望舒诗文选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魏尔伦的译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引起轰动,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出版。本书为作者的代表作.
热门推荐
  • 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缘起仙魔

    缘起仙魔

    一个是被师傅捡回来的婴儿,因为在一片桃花林中发现了她,当时漫天飘落着桃花的花瓣,漂亮的就如九天之上飘下了桃花雪一样。当时师傅着她一脸欢笑的看着天上飘下的花朵,师傅为了应景就为他取名花落雪,并把她带回门派教她修仙法,教她便是非细心抚养她长大,对她更是慈爱有加,是她为如掌上明珠。一个是魔门魔主之子,在魔门里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魔主为他取名萧莫寒。只是奈何他对权力和修炼跟本不感兴趣,虽有天资之身,整日确不呆在魔门修炼,却出魔门到俗世之中抚琴作画,对外也从来不说自己是魔门少主,以至于除了魔门上下,外界竟无人知道他就是魔门少主。一位是修仙门派资质奇佳的女弟子,一位是喜欢抚琴作画的魔门少主,可是就因为他们二人引起了一场仙魔两派的纷争,到底结果如何,且看缘起仙魔。
  • 家有妖孽

    家有妖孽

    她网上购物不是第一次,可是碰到这马子离奇的事情还真的是头一遭。你说送个礼物就送个礼物吧,干嘛送人偶玩具?你说送人偶就送人偶吧,干嘛还整个活的?神马?妖怪!“你刚才亲了我一口,现在又把我看光了,你要对我负责。”“老婆我要跟你一起洗澡…老婆过来一起睡觉,老婆,亲亲。”“老婆,这是你可爱的亲爱的挚爱的老公给你做的爱心便当哦。”“老婆,这是你的男朋友吧?你好,我是她老公。”谁能告诉她,这到底是神马情况?她不要玩偶当她的老公啊!
  • 夜访斯蒂安

    夜访斯蒂安

    丝芙妮是一只十八世纪的吸血鬼,她遇见了另一名身份诡异的吸血鬼青年伊尔加美什。引诱、猜忌、帮助....经过一次场场事件,一次次奇遇,那一双晦暗不明的黑眸逐渐吸引了她的视线。他的过去似乎永远是个迷。
  • 仙门女将修炼手册

    仙门女将修炼手册

    因为一次出任务时遇紧急状况,司空瑾发现自己到了另外一个地方,不过对于她来讲,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女扮男装当将军,撩小姐姐都不在话下,一不小心还顺手当上了修仙第一世家家主,仙术鬼道一起修炼也是没问题,无奈身后某个矜贵俊美的男人对她穷追不舍,干脆把人也拐回家。她当将军的时候,总有人每天跟她说:“将军,陛下说他没有您吃不下饭。”等她离开后再回归并当上修仙世家家主以后,又有人天天来告诉她:“家主,家主夫人说您不在,他寝食难安。”司空瑾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总是在身后粘着自己的那个男人了,一个身份高贵的男人,干嘛老是跟着她,于是司空瑾又开始考虑怎么带着俩娃翻墙跑路,当然,最后还是被某人逮了回来:“家主,司空家家规里面似乎有规定不能翻墙。”司空瑾:“……怎么哪哪都有你?”
  • 医行天下

    医行天下

    繁星点缀着广袤的夜空,如玉盘的皓月当空洒下银辉,照亮这一方天地。此处是楚国与唐国的交界处——万兽山。传闻万兽山乃当世灵山,山内动植物吸天地之精华,但凡植物均枝繁叶茂,动物种类繁多复杂。据说,这万兽山内的动植物皆是世间难求的良药。也正是如此,世间痴迷医术之人、严重伤患的家属、牟取暴利的商人络绎不绝地前往万兽山。但几百年来,能进得万兽山深处且成功走出去的人,寥寥无几……
  • 被天道追求的我每天都在怀疑人生

    被天道追求的我每天都在怀疑人生

    本书原名《谁要和天道谈恋爱啊》 片片樱落,翩跹误入轩窗,跌在静默诗卷处,染了浅浅墨香。女子掂起花瓣,置于指尖,漫不经心地应和着屏幕那端的女声。——“风姐姐,精卫怎的怒气冲冲地回了山海秘境?”女子轻笑,说道:“大概是与河神吵架了吧,最近降雨的确不少。”——“哦,原来如此。对了,托特前两天和我抱怨说你不肯卖给他东西呢,为什么啊?”抚了抚泪痣,女子笑言,“亲爱的,告诉他,什么时候把智商税交了,我这‘琳琅’就什么时候扫榻相迎。”——“哈哈,好的,若是这样,那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那原本一派安闲的女子神色一变,来不及向对方解释,她挂断了视讯,转身欲走,但……“风近蕖。”女子回首,摸了摸鼻梁,干巴巴说道:“那个,你回来了啊……”来人嗓音低沉,语气平淡,素来冷峻的容颜却柔和了下来,“嗯,回来了,我的归处。”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随花瓣飘荡在风里,女子弯了眉眼,“欢迎回来,还有……”“我的荣幸。”
  • 太上清静元洞真文玉字妙经

    太上清静元洞真文玉字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以晓入梦

    以晓入梦

    天启大陆的核心学院,中州学院,是跳板?是责任?亦或是最基础的存在?
  • 腹黑世子闲凉妃

    腹黑世子闲凉妃

    那一日她喝下了母亲亲手送上的毒药,血染红了衣襟,滴下了一滴倩泪,看着那个满眼愧疚的女人轻声叹息“如有来生,只愿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和一个可以倾心的爱人!”黄泉路上她没有看见幽魂,没有看见奈何桥的孟婆,也没有看见所谓的彼岸花,只有一块三生石。她在那里轻轻的刻上:求一良人,一座木屋,一壶清茶,一树桃花,陪我从青丝三千变成白发苍苍。后来三生石开出了一道门,她走出去,走出了一场盛世繁华。那个皓月国纳兰府的纨绔大小姐纳兰汐死了,那个一碗毒药送上黄泉路的浅言却活了。成了那个纳兰汐。这个纳兰汐不再追着名满天下的九皇子跑了。不再为了霓裳阁的一匹布和其他小姐争的头破血流了。不再成天将纳兰府弄得鸡飞狗跳了。不再在那红倚楼上丢人现眼了。她每日只求一曲轻弹,一茶轻饮,一塌浅眠,就此平静终老。怎奈那日春雨缠绵,往日那个陪在自己身边叽叽喳喳的小丫头跪在那雨里,被那鞭子抽打着。怎奈三里桃花因那高堂之上的帝王,一句戏言染满了鲜血。怎奈那个成天唧唧歪歪的老头子为了救自己,剜下了自己了的心头肉。却只有一句“你能活下去就好!”那一日纳兰府的旁系被逐出京都永生不得回归。那一日她对着那个高堂之上的君王怒目而视“为君者,为的是天下苍生幸福安康,为的是太平永世。不知君王血洗这三里桃花林,是明君之为,还是昏君之为?”那一日她从来到这个异世流下了第一滴泪,看着那个脸色苍白的老头子“放心吧,我会没事的,纳兰府的人从来不是好惹的!”于是那一天红倚楼上那惊鸿一舞,她惊艳了世人于是那一天皇家宴上她的那句“我不嫁不爱之人。”扬名天下。于是那一天皇家密杀,她一身红衣竖立于纳兰府前,血战一晚,护了身后那一缕温情。那一日皇家晚宴上他白衣灼华,入了她的眼。那一日他执帕轻拭她的脸,近了她的身。那一日桃花树下,他折一枝桃花插入她的碧发,进了她的心。那一日他已重权在握,即将为王,却为了救她独闯敌人的牢狱,最后暗算身亡。她才知早已将他爱入骨髓。她一步一叩一跪上玉山,血染红了千里路,只愿求得那隐世之人救他一命。玉山之上她最终失血过多昏倒。这一睡便是一月。再次醒来他静坐在床前温润的看着她。她喜极而泣“我就知道你不会死!”他搂着她,心疼的为她拭泪“我是死了,但是我看见那三生石上,有一个笨女人写着:求一良人,一座木屋,一壶清茶,一树桃花,陪我从三千青丝走至白发苍苍。我又怎能忍受你的愿望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