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09400000009

第9章 乙集(4)

温公曰。古者天子七月。诸侯五月。大夫三月。士踰月而葬。今五服年月。敕王公以下皆三月而葬。然世俗信葬师之说。既择年月日时。又择山水形势。以为子孙贫富贵贱愚贤寿夭尽系于此。而其为术又多不同。争竞纷纭。无时可决。至有终身不葬。或累世不葬。或子孙衰替妄失处所。遂弃捐不葬者。正使殡葬实能致人祸福。为子孙者。亦岂忍使其亲臭腐暴露而自求利耶。悖礼伤义无过于此。然孝子之心虑患深远。恐浅则为人所挨。深则湿润速巧。必求土厚水深之地而葬之。所以不可不择也。或曰。家贫乡远不能归葬。则如之何。公曰。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无。子游曰。有无恶乎齐。夫子曰。有母过礼。苟无矣。敛手足形还葬。悬棺而窆。人岂有非之者哉。昔廉范千里负丧。郭平自卖营墓。岂待丰富然后葬其亲。或在礼未葬。不变服。食粥。居庐。寝苫枕块。盖悯亲之未有归。故寝食不安。柰何舍之出游。食稻衣锦。不知其何以为心哉。世人又有游宦没于远方。子孙火焚其柩收烬归葬者。夫孝子爱亲之肌体。故敛而藏之。残毁他人之尸。在律犹严。况子孙乃悖谬如此。其始盖出于羌胡之俗。浸染中华。行之既久。习以为常。见者恬然曾莫之恠。岂不哀哉。延陵季子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孔子以为合礼。必也不能归葬。葬于其地可也。岂不犹愈于焚毁乎。又曰。昔者吾诸祖之葬也。家甚贫不能具棺椁。自太尉公而下始有棺椁。然金银珠玉之物。未尝以锱铢入于圹中。将葬太尉公。族人皆曰葬者家之大事。柰何不询阴阳。此必不可。吾兄伯康无如之何。乃曰。询于阴阳则可矣。安得良葬师而询之。族人曰。近村有张生者。良师也。数县皆用之。兄乃召张生许以钱二万。张生野夫也。世为葬师。为野人葬所得不过千钱。闻知大喜。兄曰。汝能用吾言。吾畀尔葬。不用吾言。将求他师。张曰。惟命是听。于是兄自以己意处岁月日时及圹之浅深广狭道路所从出。皆取便于事者。使张生以葬书缘饰之。曰。大吉。以示族人。族人皆悦无违异者。今吾兄年七十九以列卿致仕。吾年六十六。忝备侍。从。宗族之从仕者二十有三人。视他人之谨用。葬书。未必胜吾家也。前年吾妻死。棺成而敛。装办而行。圹成而葬。未尝以一言询阴阳家。迄今亦无他故。吾尝疾阴阳家立邪说以惑众。为世患。于丧家尤甚。顷为谏官尝奏乞禁天下葬书。当时执政莫以为意。今着兹论。庶俾后之子孙葬必以时。欲知葬具之不必厚。视吾祖。欲知葬书之不足信。视吾家。

程子曰。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美恶也。非阴阳所谓祸福者。地之美者。则其神灵安。其子孙盛。若培拥其根而枝叶茂理固然也。地之恶者。则反是。然则曷谓地之美者。土色之光润。草木之茂盛。乃其验也。父祖子孙同气。彼安则此安。彼危则此危。亦其理也。而拘忌者惑以择地之方位。决日之吉凶。不亦。泥乎。甚者不以奉先为计。而专以利后为虑。尤非孝子安厝之用心也。惟五患者不得不谨。须使他日不为道路。不为城郭。不为沟池。不为贵势所夺。不为耕犂所及也。一本云。所谓五患者。沟渠道路。避材落。远井窑。按古者葬地葬日。皆决于卜筮。今人不晓占法。且从俗择之可也。

穿圹

温公曰。今人葬有二法。有穿地直下为圹而悬棺以窆者。有凿隧道傍穿土室而撺柩于其中者。按古唯天子得为隧道。其它皆直下为圹而悬棺以窆。今当以此为法。其穿地宜狭而深。狭则不崩损。深则盗难近也。

刻志石

用石二片。其一为盖。刻云某人之墓。其一为底。刻云某人讳某字某某州某县人。父某母某。某年月日生。某年月日终。某年月日葬某地。以二石字面相向而以铁束束之。埋之圹前近地面三四尺间。虑异时陵谷变迁。或误为人所动。而此石先见。则人有知其姓名者。庶能为掩之也。

坟高四尺。立小石碑于其前。亦高四尺。趺高尺许

温公曰。按令式坟碑石兽大多寡虽各有品数。然葬者当为无穷之规。后世见此等物。安知其中不多藏金玉耶。是皆无益于亡者。而反有害。故令式又有贵得同贱。贱不得同贵之文。然则不若不用之为令矣。文公曰。今按孔子防墓之封。其崇四尺。故取以为法。用司马公说别立小碑。但石须阔尺以上。其厚居二之一。圭首而刻其面如志之盖。乃畧述其世系名字行实而刻于其左。转及后。右而周焉。妇人则俟夫葬乃立。面如夫亡志盖之刻云

三虞祭。葬之日。日中而虞。或墓远。则但不出是日可也。若去家经宿以下。则初虞于所馆行之。郑氏曰。骨肉归于土。魂气则无所不之。孝子其彷徨三祭以安之。葬时奠而不祭。但酌酒陈馔再拜而已。虞始用祭礼。卒哭则又谓之吉祭遇

卒哭

檀弓曰。卒哭曰成事。是日也。以吉祭易丧祭。故此祭渐用吉礼。三虞后刚日卒哭

祔祭

檀弓曰。殷既练而祔。周卒哭而祔。家礼用卒哭明日而祔

小祥 〔朞而小祥〕

自丧至此不计闰凡十三月。古者卜日而祭。今止用初忌以从简易。郑氏曰。祥吉也。大祥放此

大祥 〔再朞而大祥〕

自丧至此。不计闰凡二十五月。亦止用第二忌日祭

禫 〔大祥之后中月而禫〕

自丧至此。不计闰月。二十七月。文公曰。间一月也。郑氏曰。澹澹然平安之意

温公曰。士虞礼中月而禫。郑注曰。中犹间也。禫祭名也。自丧至此凡二十七月。所谓中月而禫者。盖禫祭在祥月之中也。历代多从郑说。今律勑三年之丧。皆二十七月而除。不可违也。文公曰。二十月祥后便禫。看来当如王肃之说。于是月禫徙月乐之说为顺。今从郑说。虽是礼宜从厚。终未为。当

祭礼畧

时祭〔用仲月〕

孟春下旬之首。择仲月三旬各一日。或丁或亥

温公曰。王制大夫士有田则祭。无田则荐。注祭以首时。荐以仲月。今国家惟享太庙用孟春。自周六庙濮王庙皆用仲月。以此私家不敢用孟春

高氏曰。何休曰。有牲曰祭。无牲曰荐。大夫牲用羔。士牲用豚。庶人无常牲。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鴈。取甚新物相宜。凡庶馐不踰牲。若祭以羊。则不以牛为馐也。今人鲜用牲。唯设庶馐而已

文公曰。凡祭主于尽敬爱之道。诚而已。贫则。称家之有无。疾则量筯力而行之。财力可及者。自当如仪

冬至祭〔始祖〕

程子曰。此厥初生民之祖也。冬至一阳之始。故象其类而祭之

立春祭〔先祖〕

程子曰。初祖以下高祖以上之祖也。立春生物之始。故象其类而祭之

季秋祭〔祢〕

程子曰。季秋成物之始。亦象其类而祭之。继祢之宗以上皆得祭。惟攴子不祭

文公曰。某家旧时时祭外。有冬至立春季秋三祭。后以冬至立春二祭。始祖之祭似禘。先祖之祭似祫。于理似僣。觉得不安。遂已之。至于季秋依旧祭祢

忌日祭

文公母夫人忌日着黔墨布衫。其巾亦然。问今日服色何谓。曰。岂不闻鴽子有终身之丧

墓祭

三月上旬。择日而祭之

文公曰。古人无墓祭。唐人亦不见有墓祭。但是拜扫而已。或问墓祭祭后土否。曰。就墓外设位而祭。冠婚丧祭。四礼之废已久。是可哀已。按季氏居家必用。初卷畧载文公家礼。其意甚善。又按秦氏。本不载。别载孙氏荐飨仪范。今观文公家礼。非可妄损益。近世士大夫家能行之者。详见本书全帙。于祭礼一条。孙氏家仪。亦可参择用之。故并存于后

孙氏荐飨仪范

序畧曰。先王之制祭礼也。不欲数。数则烦。不欲疏。疏则怠。君子濡春露履秋霜。必有凄怆悚惕之心。是故春禘秋尝。夏商相袭。周公以禘为王者之祭。易名曰祠。而鲁人始杀而尝。闭蛰而烝。至于春以韭卵。夏以鱼麦。秋以豚黍。冬以稻鴈。虽庶人不得废时荐也。经曰。祭从生者。盖视子孙之为大夫为士为庶人也。传曰。祭从先祖。又重于子孙改作也。礼固不敢轻议。酌古参今。唯其宜。唯其称。或庶几焉。故取上士祭飨之时。传古士庶人之礼。着孙氏荐飨仪范。实取有田则祭。无田则荐之义。虽贫窭衣食不充。亦可求仁者之粟力行之。所以标显孙氏者。犹唐范传正时飨仪行之于家。使子孙奉以周旋云尔。绍兴三年孙伟叙

时月第一

正月朔旦。三阳交泰。万物发生。乃人道报本反始之时。为一岁初祭

春荐。以清明节日

夏荐。以五月五日

秋荐。以九月九日

冬荐。以冬至日。并岁旦一岁共五祭

世俗以冬至后一百五炊熟不火食。以待清明改火。谓之寒食。盖晋风因介子推。逃文公之禄。文公焚山久而成俗。今河东士民以枣面为炊饼。贯柳枝于户上。号曰子推。遂变为寒食节。天下往往不以为非。汉并州剌史周举尝作文辨之。久而难变也。俚儒又缘开元拜扫之仪。于是日野祭。尤违典训。亦数百年矣。今之清明日为春荐。四时荐飨并寝。若子孙得路归守丘墓。则在家荐飨毕。诣神道洒扫展省。【城外望拜扫除墓左右芜秽外望再拜而退不携酒馔行】

自汉至唐。臣庶飨祭。皆避孟月。或以二分。或以二至。或以社。或以蜡日。社与蜡唐人固尝论其失矣。但上世以来。多用岁旦冬至为合祭。八节为荐新。疏数又不常。亦有故辄废。率不合礼。今于四时折中。以传禴祠烝尝之义云

版位第二

唐诸家祭仪。皆用开元礼。文武官六品以下。达于庶人。祭于正寝。国朝士族相因。凡登朝籍。皆得祭三世。伟家祭三世。亦数十年。古之朝天子者。谓之大夫。盖今之朝臣也。固当尊祖矣

古者士大夫皆有家庙。既虞则作主。刻官封名氏。今以祭寝之礼参酌。以栗木作牌子。高一尺三寸半。曾祖曰曾大考官封。妣曰。夫人某郡某氏。祖曰大考官封。妣曰。某郡某氏。父曰显考官封。妣曰某郡某氏。匣而藏之。遇荐飨则俟排办讫。祭主捧而置于几。祭毕复藏之其匣。于正寝侧室奉香火。旦朝之【谓晨兴盥栉罢冠带入室上香肃拜而退】眉山。刘氏曰。虞者既葬返哭而祭也。盖未葬则柩犹在殡。既葬则返而亡焉。则虞度其神气之返。于是而祭以安之。且为木主而托之。以凭依焉。故谓之虞主。尝求之传注。谓天子九虞。以九日为节。诸侯七虞。以七日为节。大夫五。士三。由是言之。既葬而虞。虞而卒哭。降杀有等。自春秋末世。大夫僣用诸侯七虞之礼矣。后代循习莫究其义。而世俗遂以亲亡以后。每七日必供佛饭僧。以为是日当于地府见某王者。吁。古人七虞之说。乃如是哉。故世之治丧者。未葬则当朝夕奠。朔望殷奠。既葬则作主虞祭。不必惑于浮屠斋七之说。庶乎可谓祭之以礼矣

同类推荐
  • Appendix to History of Friedrich II of Prussia

    Appendix to History of Friedrich II of Pruss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陪李郎中夜宴

    陪李郎中夜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还丹显妙通幽集

    还丹显妙通幽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茶寮记

    茶寮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沧海渡平生

    网游之沧海渡平生

    一剑凌沧海,一剑傲平生。一剑破万法,一剑摧五岳。我有一把剑,沧海渡平生。万古长夜,唯我剑,一缕光!日月苍穹、星河大海,皆不过,一剑而已!朋友,你没看错,这就是网游小说的简介!
  • 假如时光不记得

    假如时光不记得

    【治愈文】 记得之前看过一篇帖子问“什么时候你发现你不爱那个人了?” 明明问不爱的人,我脑子却闪过和陈默的点点滴滴,最后才是慕夙。 我笑了一下抿唇回帖:当成长停止时,当对方从不顾及你的感受时,当我觉得那不是爱情而是矫情的时。 刚发出去,陈默就从厨房探出头问我吃不吃土豆,我说,“吃。” 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我忍不住笑了。 只有遇上才知道,成长所有看似残酷的过往,都是带我走向他的捷径。 你终会遇见一个人,站在那里,就足以让你心动。 PS:严禁抄袭!改写!融梗!必究!(微笑)
  • 一贱钟情

    一贱钟情

    她抛爹弃友跑了大半个地球,在即将结婚的暗恋对象的别墅前大嚎表白,最后流落异国街头被陌生男子拎回家。于是他和她成为了史上最诡异的搭档,专司拆人姻缘,挖人墙脚。一个是外表温润内心奸诈,一个是性格固执思想别扭。兜兜转转,是他先沦陷?还是她先迷失?
  • 瘟疫门

    瘟疫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那支插在玻璃瓶里的垂丝海棠啊

    那支插在玻璃瓶里的垂丝海棠啊

    讲述女主毕业后进入职场并遇到真爱的故事
  • 活力之源:地球能源大盘点(科学新导向丛书)

    活力之源:地球能源大盘点(科学新导向丛书)

    本册《活力之源:地球能源大盘点》一书从独特的视角切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各种新能源的基本知识,演绎了能源的发展史,用生动的表达方式描绘了能源的知识。书中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发展状况,并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资源状况、利用原理与技术做了介绍。
  • 乱世玲珑劫

    乱世玲珑劫

    因着相同的命运,他们长街相遇。鞭长缱绻,剑过柔情。两世深情,相约白首。他们,终究能否挣脱既定的命运?恩怨纠葛,他们能否冲破层层束缚,还彼此最初的誓言?碧海青天易变,永存的是相见的倾心。
  • 血释奇缘:我是吸血鬼

    血释奇缘:我是吸血鬼

    她在磨难中成长,学会爱。 他只想守着她,防止她逃跑。 “大哥哥你的血好好香”“我的血很好喝?”“嗯,还可以。”“……”拐回家好了当老婆好。女了主前期是个呆萌懵懂天真,善于扮猪吃老虎。后期霸气酷酷如"女皇"。他君源夜,人人都害怕的心狠手辣的魔鬼。奈何遇上了她,一颗冰冷的心却忍不住为她融化。 她在,他守,她跑,他追。他言:“小血儿,遇见你是我活着的意义。你是我的劫。我愿为你一生受戒”逃跑失败……某只被缠得炸毛的小女人“什么活着的意义,没遇见我,你就死了哈。什么我是你的劫,劫色就有。受戒,呵呵,戒个屁,老子就不信你戒得了” 小血殊:作为一只吸血鬼,她怎么总是被追,某男怎么不怕被吸干。 走遍天下,长生不老心古墓,凶险恶煞古都,神秘海底宫殿,万物生长尼埃森林。
  • 猫咪情缘

    猫咪情缘

    汤小米今天三十二岁,名副其实的齐天大剩,人漂亮不说,是非也多,这是非多的女子,自然也是无人问津,招来的也都是嘲笑的白眼。这不汤小米又升职了。企宣部的经理荣升为鼎盛集团的副总经理,这任职通知一下,又引起来轩然大波……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