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10600000029

第29章

今天,我们联系三位圣人、大师讲的,联系他们的言论,他们的认识。我们再来看看,我们是不是玩积木的心态?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按部就班地去钻那些名词术语,我们没有钻进概念的迷宫。我们是顽童,我们在玩什么?玩积木,把哲学的名词、概念都当作积木来玩。《易经》说:“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易经》也是一种玩。这就看出,我们还是用玩的心态吧,不要太拘泥了。但是说回来,玩也要按规则玩,按游戏规则玩,瞎玩不行。还是要遵循一定规则的,没有规则,游戏怎么玩?

第三部分“三念”与“三性”之《金刚经》为道经典(2)

谁能见如来?

《金刚经》里有两首著名的偈子。一首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又如电,应作如是观。”经中认为自然现象中,凡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都是“有为法”,法是法则,是自然现象。这些有行为、有形色的物和法则怎么样呢?经中用了形象的比喻,比喻成梦、幻、泡、影、露、电等,并说,我们应该这样去观察,去理解。老子、爱因斯坦说的与这个比喻一模一样,还是玩玩而已,不当真,我们所观察的世界,都不是真实的世界,是变化莫测的。

又一首偈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意思是说,如果有人把我当成形象的偶像,想祈求我保佑,这人就是行邪道了。你看,释迦牟尼佛太伟大了,他为了觉悟人生,把自己也当成了教材,当成了“露”和“电”,也是变幻的、虚假的,真实的在每个人心里,是你心里的智慧之光。

我的智慧再大,那是我的,代替不了你,我只能像你们的老师那样,在课堂上教教你。但是上考场还是你自己的事,一点都不能依赖我,关键的时候,在考场上,还要靠你自己的智慧,靠自己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最后一句“不能见如来”,成了这一篇的总结,说得太简明、太伟大了。如来,如其本来。如来是神吗?不是。是人吗?是。但不是某一个人,是每个觉悟了的人。觉悟了什么?觉悟了自然的本来面目,万事万物的本性、本质,而不是现象。四句联起来说就是,如果你们只看表面现象,是观察不到真实的世界的,是见不到“如来”的。

我最尊敬的恩师第一次开示我说:“佛教不是迷信。”所以我把佛教当作文化,当作一门学问钻研;他老人家每次出国访问回来,都与我谈起《金刚经》,教诲的还是那句话:“佛教不是迷信”。

其实我发现,许多不信佛教,却口口声声自称“唯物主义者”的知识分子,就有很多人迷信。认为“观察到的东西才是存在的”,就是一种迷信;认为观察到的是世界的全部,也是一种迷信。有了这种迷信,就不能见如来。如来者,如其本来。事物的本来是观察不到的。爱因斯坦虽然不是佛的弟子,但是他见到了“如来”,如来很高兴,亲自授他“广义相对论”秘法(众笑)。

第四部分为道的哲学命题之为道的正题——肯定

认知与表述

正、反、合,本来是黑格尔提出来的正题、反题、合题,都是哲学的命题。我们当然不是围绕黑格尔的这些命题讲正、反、合,这里也不引经据典。

我讲“为道”这个题目,应该是不拘一格,不去拘泥一种模式来讲,这里我提出一些我自己思考的东西,提供给大家在学习中去求证,也就是提供一个参考吧!

正、反、合这三个字本身的含义并不深,就“正”来讲,它与反是相对的。合呢?在一正一反里面必有一合,形象来说两个人在那里争吵,争论不休,他们的争论题目:一个是正的,一个是反的,另外出现的就是“合”来调解。这里,我想从圣人、伟人给我们的提示上来谈谈我的看法。

最近我们读《易经》,诵《金刚经》,读孔子的《论语》这些著作,还读了些哲学家的言论、科学家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的言论有许多从表面上都有些一正一反的东西在里面,好像刚刚把一个问题肯定了,回头又将它否定了,否定后又将它肯定,前面已经在第十讲中讲过了,这里就不去重复它的原文。我只讲这是为什么。

我个人认为,这些圣人、伟人、大师们不是逻辑混乱,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是很全面的,他们是不断纠正我们这些常人的思维,在他们的思维中间,已经对自然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知,而且是非常到位的。但他们要将所认知的东西表述出来。一个是现有的语言有其局限性,没法表达得很准确;第二个,我们这些听的人、学的人也没法去理解得那么全面,那么准确,所以他们不得不用一种否定——肯定——否定之否定,肯定之肯定——这种形式来使我们不至于偏向。

就像一个刚刚学步的小孩,他学步的时候是两边晃着,他这样的晃荡,大人必须两只手在旁边护着,是不是这样?你不护着,他就会摔跤或跑边。我认为是这样。因为他们都是导师,导师引导我们的方式,是正说一句又反说一句,实际上还是一个东西。他并不是一会儿把你向左引,一会将你向右引,其实并非这样,实际他还是把你向一个方向上引。圣人的这种引导方式有时也是一种无奈。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他只能做到这一点,才不会使我们走偏,或还在原地踏步。这些是我的个人看法,我们读古人书,读圣人书,读科学家、哲学家的著作,在这一方面不应该有什么怀疑。

追求方程式的美

我们回到现实中间,我们应怎样理解这正、反、合三个字呢?世界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这个世界即有它的空间,又有它的时间,这个空间和时间组成了一个世界。《金刚经》上称为“一合相”,这个“一合相”又正好与那个“合”相应。这个“合”是由“正”和“反”组成的,这就是《易经》思维——阴和阳,什么东西它都是对称的。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管是广义相对论还是狭义相对论,都是从那一种思维出发的。他认为物质世界是对称的,因为对称才成其为类,他认为物质世界是美的,而且每一个方程式都追求一种美,如果他所思辨出来的方程式不美的话,他马上就将它否定掉,连实验都不做了,他知道这是不会成功的,不能成立的;他看一种方程式是美的,就进入实验。他的这种出发点就是认为世界是对称的。阴和阳,正和反,不能讲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势不两立的东西,其实不是,它们即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没有正就没有反,没有反就没有正。

从“为学日益”的角度来讲,我们是从正面去认识世界,去观察世界,去解释世界。为学阶段基本上是这样,很少给你一个怀疑的机会,因为在为学阶段只能在小的问题上提一些怀疑,但那时你还没有大的资本去怀疑,但到了“为道日损”的阶段,必须持一个怀疑的态度,科学的基本精神就是怀疑,就是批判。

第四部分为道的哲学命题之为道的反题——否定

亚里士多德的批判

后人的发展就是对前人的批判,就是对前人的东西的否定。你不能说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东西否定了,批判了,是不是就把他的老师柏拉图打倒了?不是。他是在批评的同时去发展前进,在继承中去批判,如果不继承,就等于连怀疑的对像也没有,那怎么去批判呢?正是因为那是值得怀疑的东西,值得批判的东西,亚里士多德才发现他的另外一面;柏拉图提出了理念是第一的东西,他对柏拉图的这个东西表示怀疑,但当时这个东西却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亚里士多德发现了与他相反的东西,他从批判的角度去纠正它,去批判它。但他并没有一巴掌把前面的东西拍下去,他是在继承中去发展的。

我们再往回看,应这样去思考,柏拉图当时提出“理念是第一性的”东西,甚至认为我们可感觉到的物质世界是理念的影子。例如一个杯子,这是一个事实存在的东西,他讲这是理念世界的东西。我们接受了几十年的教育,也很难去接受这一句话。难道我讲不存在,这个杯子就不存在了吗?这很明显是一种唯心的,马克思对唯心的东西一直是批判的,我们所接受的就是这些东西。那么柏拉图的东西是不能接受的。从20世纪以来,物理学界对这些东西也是难以接受的,只承认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

主体和客体

我们能不能这样想,柏拉图以后,从亚里士多德排起,都是持否定态度的,一直到现在都是去否定它,已有两千多年了。那么人类的思维还会不会又回到原来的那个点上呢?如果从正、反、合的这个规律来看,是不是可以回到那个原点上?马克思说了,什么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体就是人的主观上的东西。那客体呢?就是事物。这么一个杯子是客体,那么我来观察它,我们来使用它,我们就是主体。我们爱使用就使用,爱买它就买它。这就说明我们是主体,它是客体。黑格尔也认为人是主体,以人为本,外部事物、客观事物是客体。

马克思讲:“必须在实践中的人才能成为主体。”离开了人类的实践活动的话,人就不能成为主体了。如某一个物体,虽然客观是存在的,但我们人还在家里,还没见过,我们之间哪来的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呢?我想应该不存在的,如果讲存在的话,那是很荒唐的。又如一个很偏远的山村里的村民,他没有见过城铁,但城里有城铁呀!能讲城铁与村民之间是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吗?这就更不存在了。因为他与城铁没在实践活动中间发生关系。如果那个村民在城里正在观察这辆城铁,或正在乘坐它,那么可以讲这位村民是主体,城铁是客体。这里人是观察、乘坐的主体,城铁是被观察、被乘坐的客体,这样主、客体就存在了。

我认为,柏拉图的理论并没有否定这个物质世界,他只不过是强调以人为主,以人的理念为主。他认为人的理念是作为第一性的。他没有讲存在不存在的问题,从存在的角度看,如果我们的理念没有产生,这个杯子还是存在的。所以这个仅仅是讲存在。

如果仅仅是讲存在,那么爱因斯坦的那句话又该如何解释呢?他讲:“人们能观察到的世界不是世界。”所以真正真实的东西,我们没法去观察。那怎么办?我想,我们还是守住自己的理念吧!我认为这个不也有它合理的一面吗?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难道当初柏拉图这么一个伟大的哲学家的思辨就那样一塌糊涂、不堪一击吗?我想不是。他有他的出发点,他肯定有他合理的一面。他观察问题、思辨问题的那一种角度和那一种方式,可能是后人没法理解到的,难道我们今天就这样一巴掌把将它拍到底吗?我想不会的。

第四部分为道的哲学命题之为道的反题—否定(2)

废纸篓里捡“宝”

齐白石作画,刚刚画好时一看不行,就揉成一团往废纸篓一扔。这样扔出去以后,有许多人天天去候着那废纸篓,为什么呢?原来他们都是为了捡齐白石扔的那些画,然后都收藏起来。到后来齐白石成大名了,他的那些废品就都成了正品。这样我们能不能将柏拉图的“理念是第一性的”这个理论,从历史的废纸篓中捡出来,再看看他有什么新的东西呢?是不是这其中还有含金的东西呢?我认为有。我们的思维不要太偏激了。方向盘转过去了还是要打回来的,不打过来肯定不行,老朝一个方向不行。这是思维,我认为他没有否定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他只不过是从他的思维角度来看的。他已经发现这个世界,你怎么去观察也观察不到它的全部和真实,这个时候理念就是第一性的。本来物质世界是存在的,但你无法找到它的全部和真实,那不是物质世界本身出了问题,而是人的理念出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理念便上升为第一性。

我们抓住我们的理念,从理念上去作文章,开拓我们的理念吧,把我们的理念开拓出来了,我们这个真实的世界,它的全部我们就能观察到,就能感觉到。这个与那本来的世界是没有关系的,我们为什么要将它放在第一性呢?既然我们是主体,那就还是要把人的理念放在第一性。是不是能这么去思维呢?当然我只能提出我自己的看法。我不能将我这个东西看作完全是对的,而把前面的东西都推翻了。我认为我的思考绝对没有这样的力量,但也不能否定我这种思维完全是错的,应该有它可启发和可借鉴的一面。

思维与“万有引力”

我的这个思维从哪里来呢?是从正、反、合中来的。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一正一反的东西,都是对称的东西,但最后它又是统一的东西。这正、反、合本身就是理念呐!我们用这个理念一下子就把这个世界看透了。这个世界到底什么样才是真实世界?就用这三个字去概括它。无论什么事物,不管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是空间还是时间,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都是有它正的一面又有它反的一面。这正与反看起来相差很远,矛盾尖锐,但实际上它们又是一个整体,中间并没有一个什么大的距离,这既是“二”,又是“一”。我们这么去看,这不就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吗?

同类推荐
  • Okewood of the Secret Service

    Okewood of the Secret Servi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台湾旅行记

    台湾旅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续原教论

    续原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Chinese Nightingale and Other Poems

    The Chinese Nightingale and Other Po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与君携手不负君

    与君携手不负君

    因为一件事让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师傅~徒儿怕黑。”“师傅~徒儿要抱抱。”“清儿,想为夫了么?”“清儿,你说我们的孩子叫什么?”对此清陌暗自愤慨,她明明是教君墨寒温柔阳光,而不是腹黑邪魁的![甜宠文就多想了,后期两人分开虐。滑稽]琵琶骨被刺,四肢被锁,众叛亲离,清陌再也承受不住,她声音颤抖的对君墨寒道:“从今以后,我们就是路人了……”接二连三的祸事不断降临,记忆被封存,被推上风口浪尖。“殿下。”君墨寒步步逼近清陌,伸出手轻抚她的脸庞,道:“你当真是让人难舍难离,我真想……吃了你。”“殿下,我永远忠于您。”“殿下,为何不能转过身来看看我?”当尘封的记忆被打开,两人会何去何从?“娘亲,渊儿想你了。”“清儿,回来吧。”经历万千猛然回头,那人依旧在原地等着你,他依旧笑着说:“欢迎回来,夫人。”是啊,兜兜转转,我们终会在一起,从今往后,我们永不再分离。
  • 胭脂稻传奇

    胭脂稻传奇

    关仁山,满族,1963年2月生于河北唐山丰南市,1981年河北昌黎师范学校毕业后当过教师、乡文化长和县政府秘书。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与著名作家何申、谈歌被文坛誉为河北“三驾马车”。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风暴湖》《福镇》等五部,中短篇小说集《小雪无乡》《关仁山小说选》《野秧子》等九部,以及中短篇小说《大雪无乡》《九月还乡》《落魂天》《苦雪》等,约计五百余万字。作品多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转载。两次获《人民文学》优秀小说奖,获第六届《十月》文学奖,小说《船祭》香港《亚洲周刊》第二届世界华文小说比赛冠军奖,小说集《关仁山小说选》获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等。部分作品翻译成英、法、日文字。作品多次被改编拍摄成影视作品或话剧等。
  • 平成假面骑士时间

    平成假面骑士时间

    什么是命运?什么又是命中注定,骑士可能会被人遗忘,可他们也会用尽全力在最终之时旋转!骑士,存在于名为记忆的时间之中!林云,只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假面骑士粉,却被迫和朋友卷上了属于时间的旋转的假面骑士之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冷宫弃后:皇上,滚下榻

    冷宫弃后:皇上,滚下榻

    她,姬九梦来自异世界的灵魂,没想到有一天她也会像古人一样听父母之命,嫁给一个连面都没见过的人。她与他,是缘,是孽?他是一国之君,因为先皇的遗言娶她为后。洞房花烛他冷漠的离去,成亲的第二天,他便纳妃羞辱她。对她厌恶至极,第三天把她丢弃到冷宫不闻不问。在这场没有爱的纠葛中,她失了身又失了心。最后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化成一缕银丝……“九九,这辈子你休想离开本皇!”“没有本皇的命令你不准死!本皇命令你醒过来!九九!”谁许她一世繁华,却给她一片霜华。
  • BOSS的菜鸟养成记

    BOSS的菜鸟养成记

    纪欢承认自己是游戏小菜鸟,可菜鸟也是有尊严的。有怨报怨,有仇报仇,召唤好友一起蹲点、埋伏、偷袭之,却惨遭团灭。“你战力这么低,我带你吧!”那人高高在上的说道。阴差阳错,仇人变师徒。陆子宸在游戏世界里带人装逼带人飞,现实生活中也不忘撩一撩新入职的实习小助理。“对不起老板,我有喜欢的人了!”“可我记得你说过,你喜欢我,现在想说话不算?”可是可是……那不一样,再说我师父怎么办?纪欢内心纠结。然而,当实力宠徒大神无缺公子等于国际著名偶像摄影师陆子宸,纪欢不淡定了——师父我宣你!偶像我宣你!陆子宸我宣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26岁女总裁

    我的26岁女总裁

    公司小职员张天被安排送醉酒的女老总回家,从此开始,境遇大变,和野蛮霸道的女老总之间一切变得微妙而不可言喻,这一切都在不言中。一切又该何去何从……
  • 丝路情殇

    丝路情殇

    2000年前的古丝绸之路的要塞国“车师国”中有位美丽的公主,她平易近人,乐善好施,热爱臣民,由于精通医术,经常在城中为普通百姓免费行医治病,解除病痛。9至14世纪由于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在一次战争中,公主救下一位邻国的勇士。勇士对其念念不忘并发誓要回来找公主,若干年后已成为国王的勇士又回到车师国,寻找公主,却发现公主已经死去了。他四处打听公主的死因,可是全城的人都避之不谈,国王悲痛欲绝,终日在车师国借酒消愁,不理国事。后来寺庙一位受过公主救治小和尚偷偷告知国王公主的死因。国王为了向公主吐露自己的心声,邀全国高僧念经,召回已经轮回千年的公主魂魄,以解相思之苦,妄想再续前世之缘。
  • 电影世界的侦探情侣

    电影世界的侦探情侣

    朱迪“我预感此地必有命案发生!”尼克“朱迪何出此言?”朱迪“把脚抬一抬,你踩到受害人骨头了”尼克“……”PS:案件太过曲折离奇,内容极度舒适,建议收藏订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