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10600000040

第40章

这就是用芒绳突然将牛鼻子穿上了,如果它还不驯服的话,就用鞭子狠狠地抽。大家可以想像,这么一头顽劣的牛,突然将鼻了穿上,它能服从你吗?这是不可能的,它肯定会抗争的。牛的这种劣性肯定是难以调制的,还是由牧牛童尽力地拉着,尽全力与野性难调的牛抗衡。

比喻初学的人、初修行的人,一种妄念难除,俗习难改。在这种情况下,或是自己痛下决心,或是挨教师的鞭子,必须有严格的纪律约束他。这个时候必须强行地克制他,去管制他。这个时候还必须是严格的,要强行地克制才行。

第三首《受制》:

渐调渐伏自奔驰,渡水牵云步步随。

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

那头野牛慢慢地开始驯服了,这是一个渐调、渐伏的过程。这个时候牛也没有办法,只有被山童牵着在山边上、溪水边,你牵到哪里它跟到哪里,只有到处跟随。这就说明这头牛已不再反抗挣扎,不再狂奔乱跑了。你看,牧童仍不敢有所松懈,他手里的绳子稍稍放松一点都不敢,要牵得紧紧的。”牧童终日自忘疲”。没有办法,尽管很疲劳,但还是不敢放松,因为它的野性还没改过来呀!

比喻有的人本来犯了错误,通过强制性的教育,他的错误是改了,可一旦放松,他的毛病又复发了。学习修养本身是一个很深的功夫。有时候,人的一些恶习、劣根性、野性、妄念是有些收敛了,但此时的教育还不能放松,弄不好他就燥动不安。这个时候虽然燥动平伏了些,但容易反弹。我们再来看看第四首。

第六部分为道与牧牛之牧牛图颂(2)

第四首《回首》:

日久功深始转头,颠狂心力渐调柔。

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

这里的“日久功深始转头”,说明自己也下了功夫,也通过了多种方式来管制它,这种功夫很深,是慢慢地有好转了。”颠狂心力渐调柔”,牛的野性和“我”的调教方法都渐渐变得柔了,这就不简单了。”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虽然它被调得柔顺了,但是山童还是不能完全相信它,这个绳子还是要牵着,系着。

这里的“转头”指的是回头是岸,我认为这牛的本性应该是柔顺的、善良的,只是因为长期没有调教,随它这么野性惯了,无拘无束中放任身心。结果怎样?那就是野性、狂心都有了。那么现在通过制服,通过用芒绳穿鼻子,然后还天天拉着、牵着,随着功夫的加深,它慢慢地也变柔顺了,好像是本性的一种回归。虽然它的本性有一种回归,山童还是不敢相信它。

比喻求学、自学和修行也是一种回归。”人之初,性本善”,但以后染上了些不良的习气,有了许多的杂念与妄念,离原来的本性越来越远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启蒙教育,甚至于一种强制性的教育,通过种种手段以后,回头了,原来那个本善又回来了。但是这个时候只是刚开始往回走呀!你还不能认为他真的回头了。真的是大踏步往回走吗?这就不一定了。他真的弃恶从善了吗?真的是“浪子回头”了吗?还不能完全地相信他,教育还要加紧,他的自我修养也还要加紧。我们再看第五首。

第五首《驯伏》:

绿杨荫下古溪边,放去牧来得自然。

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归去不须牵。

这里就有意思了,你们看,“绿杨荫下古溪边”,这时牛已经习惯了这种新的环境了,在绿杨的树荫下,在古溪的旁边,来来去去都很自然。一旦到了太阳下山了,碧云芳草,夕阳西下,多么美妙的情景中,这个牧童与牛一起回去。不像以前了,以前要牵着,这里已不用再牵了,而是牧童在前头走,牛在后面跟着。你看已是一种进步,而且已经进步不小了。

比喻求学、自学和修行的人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而且可以讲他已经知道自己该怎么学了,该怎么去修养自己了,已经到了一种很自觉的程度,有了自觉性,来去也自由了,这是一种境界。特别是后面一句“不须牵”,不需要牵就能跟在后面往回走,这样慢慢就得到一种自在了。

第六首《无碍》:

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劳鞭策永无拘。

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

看,这又上一层了,此时的牛经过制伏、驯服的阶段后,达到了一种理想的境界了。与牧童的关系已经达到无挂无碍的境界,已到了随心所欲但不超出规矩,有方有圆。以前牧童老是惦记着它,现在是你睡你的觉,我吹我的升平曲,二者都无拘无束。

比喻求学、自学、修行的人浮燥的心态完全克服了,能安心专一地学习、治学,已经到了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了。

第七首《任运》:

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烟芳草绿茸茸。

饥餐渴饮随时过,石上山童睡正浓。

你们看,这里牛醒了人睡了,与上面的牛睡人醒是不同的。上面是牛在睡人在那里吹曲,吹曲吹困了的时候就睡着了;而这时牛又醒了,这是一种多美的情境呀!他们在春波的夕照中享受那种绿茸茸的芳草。这时的牛饿了就去吃,渴了就去喝水,再也不用人去过问了,它自己随心所欲。这时得道了,完全不用山童去管它了,它自己管自己了,任运自如了。这时的牛与人都领略了大自然的美,都融入到了大自然之中,人与牛和谐相处,人、牛与自然也和谐相处了。当然此时的人与牛是不是为芒绳所系呢?没有。不为芒绳所系,这二者之间都是心心相系,这里别看牧童在睡,但他不是在家里睡,还不敢完全离开牛呀!还是在野外睡呀!

比喻求学、治学和修行的人已经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这种境界的人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已经得到了一种得道的享受。

第六部分为道与牧牛之牧牛图颂(3)

第八首《相忘》:

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牧童与牛之间,以前那种制服与被制服、牵与被牵、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关系已经完全没有了。不是改变了,而是完全没了。黑牛变成了白牛,并与白云、明月溶为一体了,完全回到了大自然之中了。诗中五个“白”字,说明人、牛已与自然浑然一色了。

比喻求学、治学、修养的人这时已经有了一颗纯净明洁的心境。白牛、明月、白云三者都是白的,这时如人有目,日光明照啊!这种“明”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智慧、从内心发出来的,已经得道了。再也分不开自己是学者还是教育者,分不出牛是被牵者还是牵制者。现在都平等了,已经平等到哪个程度呢?平等到“人自无心牛亦同”。人不像以前老惦记着,老是不放心;而牛也不需要惦记,他们从芒绳相系到心心相系,再到心的系念都没有了,完全平等了,与白云、与明月溶为一体了。

第九首《独照》:

牛儿无处牧童闲,一片孤云碧嶂间。

拍牛高歌明月下,归来犹有一重关。

牛不见了,为什么呢?“牛儿无处牧童闲”。你看,一种无牛的景象(无相)。牧童独自观照自己。这首诗题为《独照》,照谁呢?就是独照自己。他发现牛相是没有了,可“我”相还有啊!以前看牛是那么狰狞,那么野性十足,因此老是对它不放心,而且用绳子将它牵着。因为那时有牛相哪!它是头野牛,后来慢慢地变为乖牛,再变成一头“白牛”,再变成朋友。那时还有牛相,但现在连牛相都没有了,它已经溶入大自然了,他自己认为这牛已对他无心了,因为他们平等了,牛相没有了。但独自一观照自己,发现“我”相还有啊,发现“归来犹有一重关”,还有一重关没有突破。

到了这一步就有意思了,比喻人求学、治学、修行时学问做好了,可回头一看,唉呀!我做人怎么样呢?我自身的修养怎么样呢?我的境界应该是同步的呀,而且学问越高,那么做人的要求也就越高越难呀!“为道”就是独自观照。

第十首《双泯》:

人牛不见杳地踪,明月光含万像空。

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

这里已是无牛相,无我相了,而且也无万物相了,四大皆空了,已达到了人我偕忘,无我无物的理想境界。这个时候只有明月光照别无他物,万像全空了。这个时候,自身的智慧之光已与自然界的光华溶为一色,相映生辉了。你们看这种意境,如果不是用无我相、无牛相来解释,我想还真不好理解,这样一解释,我认为太妙了。”人牛不见杳无踪”,这就是人相、牛相都放下了。你看诗中有明月、野花、芳草,这都是自然的,他们那里去了呢?哪里来的就回哪里去,就是人与牛都回到了自然中间。

我们求学、治学、修行,学来学去,到最后学了什么东西?你研究来研究去,研究到了什么东西?不还是大自然吗?你学的、研究的还是大自然,还是大自然的本来面目。

今天讲的牧牛图,讲了寻牛、牧牛、忘牛。开始是去寻找牛,找到后就开始牧牛。这个牧的过程很艰难。就像我们自己要回头来看一看,我们自己即是牛,自己还要做自己的牧童,我们目前还要将自己鼻子上的绳子拴得牢牢的,但是千万别将绳子老是交给他人,还是自己牵着吧!我何时该紧我就紧一点,何时该松我就松一点。早上大好时光,我紧一点。早一点起床,起来洒扫庭院,迎接日出。

第六部分为道与牧牛之牧牛图颂(4)

据说曾国藩的祖父一生游手好闲,到36岁的时候还是不务正业。有一天,他骑着马到很远的地方去玩,正与朋友一起喝酒时,他的一位远房亲戚正好遇上。他请这位亲戚入席,但是这位亲戚一看反而火冒三丈,将桌子掀翻,对他一顿大骂。这么一骂把他骂醒了。他才发现,哦,我现在才认识到自我了。于是他回家不骑马了,而是牵着马回家。从第二天早上起,他就真正修行了,开始堂堂正正地做人了。他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洒扫庭院。他认为以前是太阳升起三丈高,我还在睡懒觉,他想他对不住太阳。现在他就趁太阳未出来之前,将家里的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将门打开,迎接太阳的升起。一天有了美好的开始,这一天也一定是勤勤恳恳的一天,心情舒畅的一天,也一定成功和有获得的一天。如果天天有这样的开头,那么他的一生也一定很充实,一定很辉煌。

后来,洒扫庭院成为了曾氏家族世世代代的家训。从他手上传到曾国藩,从曾国藩一直传到现在。现在,他们曾氏是一个很大的家族,在曾氏子孙中有许多科学家、学者、教授,人才辈出,但无论是海内还是海外,无论是什么身份,一直都延续着这个传统的家训——洒扫庭院,迎接日出。

我们好学、为道,不但自己做牛,也要做牧童;这个拴鼻子的芒绳不是让别人牵着,而是自己牵着。当松则松,当紧则紧,这是一种境界。什么境界呢?那就是自我把握。那么,到了忘牛阶段,人牛偕忘,这是很高的一个境界。如我们现在的阶段不能忘,一忘就完了。我们应随缘而忘。

我们今天所讲的题目。我想了好久,牧牛图有好几种,但我认为只有寻牛、牧牛与忘牛与这十首诗,最能体现老子“为道”这个大的主题,我们也可以从这里面得出一个结论,什么叫做道,什么叫为道。

有智慧的人,他会自己管理自己,他绝对不会将芒绳交给他人,他用自己的智慧来观照自己,这就是智慧,这就是在为道,“为道”没有智慧是不行的。自知者明,明就是智慧之光。我认为寻牛、牧牛、忘牛的过程,就是一种在智慧中为道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格跨越的过程。

附:廓庵禅师《牧牛图颂》:

(一)寻牛

茫茫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

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婵吟。

(二)见迹

水边林下迹偏多,芒草离披见也么。

纵是深山更深处,撩天鼻孔怎藏他。

(三)见牛

黄莺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

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四)得牛

竭尽精神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

有时绕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五)牧牛

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

(六)骑牛归家

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

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七)忘牛存人

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八)人牛俱忘

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辽阔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九)返本还源

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十)人廛重手

露胸跌足人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第六部分为道“三见”之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只是山、不是山、还是山,这是禅宗的三种境界。原句是,第一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第二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第三境界:“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三句话中的“见”和“山”“水”是同本;而“只是”、“不是”、“还是”则是异象。下面就分别讲一下。

“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里的“见”是指观察,不仅仅是用眼去观察,同时用眼、耳、鼻、舌、身,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去感触。用手去摸,看它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是热的还是凉的,这也是观察。这种直觉观察,就是“见”的直接的意思。那么,这个“山”和“水”也是一种代表,它代表了物质世界的所有万事万物。

同类推荐
  • 净土生无生论

    净土生无生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良论四

    明良论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乘轺

    乘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Lamplighter

    The Lampligh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有时差的初恋

    有时差的初恋

    五年可以改变一个人,但可以忘记一个人吗?五年前沈知夏爱他成痴,而他视而不见。五年后她霸气回归,势必让他后悔一辈子,让当初欺负她的人,活在脚下。可事实,却不像沈知夏想的那么简单,一步步走下去,知道的就越多。原来,你路亦阳也有害怕的时候。。。。剧场一记者“沈小姐,请问当初路先生怎么向你求婚的呢?”沈知夏叹了口气,摇摇头。记者见样,以为沈知夏不想讲“听说,当初路先生,包了整个岛屿,满岛的鲜花向你求婚”沈知夏点点头“好像是”记者“那可以,给我们讲下详情吗?”见记者朋友期待的眼神,沈知夏只是淡淡的说了“他说,如果我不答应,就把我一个人留着这个孤岛”一想到这,沈知夏就来气。。。。剧场二沈知夏悠闲的走到沈母身边坐下“妈,你再生一个吧!”“还嫌家里不够乱”沈知夏下意识的看向厨房“我哥炒菜,我弟洗碗,再来一个摆盘”沈母充满了嫌弃“明明就没有进过厨房,永远再吃”沈母满脸同情的看着在厨房忙的两个儿子(也太宠沈知夏了吧!)
  • Twenty Years After(I) 达尔达尼央浪漫曲之二:二十年后(上)(英文版)

    Twenty Years After(I) 达尔达尼央浪漫曲之二:二十年后(上)(英文版)

    Twenty Years After is a novel by Alexandre Dumas. A book of The d'Artagnan Romances, it is a sequel to The Three Musketeers and precedes The Vicomte de Bragelonne (which includes the sub-plot Man in the Iron Mask). The fantastic adventures of the Three Musketeers continue - starting with an intrigue surrounding D'Artagnan who has, for twenty years, remained a lieutenant. The novel follows events in France during the Fronde, during the childhood reign of Louis XIV, and in England near the end of the English Civil War, leading up to the victory of Oliver Cromwell and the execution of King Charles I. Through the word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particularly Athos, Dumas comes out on the side of the monarchy in general, or at least the text often praises the idea of benevolent royalty. His musketeers are valiant and just in their efforts to protect young Louis XIV and the doomed Charles I from their attackers.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倒插门

    倒插门

    他相亲的第一眼就看差了。第一眼见她,就像他家里那只洋瓷盆上的洋美人,在水中晃悠,晃起他眼光深处的几分暧昧。他有些晕。资产阶级小姐原来真是这样的,这一趟来对了,我!他脸上的疙瘩红辣辣的。那个洋瓷盆儿是祁红家的,拿到学校当资产阶级批判。盆底画着的女人,素花绸旗袍,粉红脸儿,粉红胳膊腿,他看得心惊肉跳,跳到最后,竟然做了一件天大的事。资产阶级小姐敢情都会在水里飘悠。老姨介绍这个对象时说:成分高点,听村里人叫她家资本家。
  • 历史非常档案

    历史非常档案

    《历史非常档》所辑录的文章中,有些是历史事件知情者、亲历者的回忆,把僵硬的历史还原为一个鲜活的生命,变得有血有肉,呼之欲出;有些是把被有意回避或语焉不详的历史,经过调查和探索,使其重见天日:有些是根据逐渐解密的档案或史料,把尘封多年因而被长期误读的历史赋予崭新的生命和意义;有些是对历史上某些事件、人物的说法、评价甚至是“定论”,根据研究和发现,建构起迥异的命题和意蕴;有些则是把被歪曲、篡改甚至颠倒的历史,还其本真或重新颠倒过来……
  • 你的九世轮回,我来守

    你的九世轮回,我来守

    身为一代天狐帝尊的她,为了突破桎梏,更加强大,带着几个得力大将,探索未知的神秘天地,却不料遭到危险,险些陨落。多亏麾下战王金虎圣王的拼死相救,以陨落为代价,为她开启空间隧道,传送到了陌生的天华国。邂逅美男,智斗各方神魔,破阴谋,拆诡计,乱风云,又将鹿死谁手?当揭开面纱,又将是何等陷阱?“守你九世无恙,便是我最大的荣幸。”斗来斗去,才惊觉……原来,有一人护了她九世。
  • 都市修仙极品高手

    都市修仙极品高手

    昔日徐家商业天才,从修仙世界重返前世,弥补前世遗憾,从都市崛起。“我失去的,要统统拿回来!”——徐川
  • 绝世神女惊天下

    绝世神女惊天下

    ★双强,一对一★她,对过去一无所知的杀手,浑噩活着,心性冷漠。偶然间,来自异世界的神秘银发少女,救赎了她。为了自己,亦为了那个‘约定’,少女踏上修仙之途。某位高贵的神祗,为了她舍弃所有,只为韶华不负。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冥冥中的因与果,在既定的命轮流转。这次,又是否可以打破枷锁,谱写新的篇章?那不为人知的‘真实’,是否能真正看清?
  • 创原

    创原

    宇宙原力尽散,众神陨落,宇宙揭开了新的篇章,科技主导着星河,但无论处于怎样的时代,人们对于神的向往,从未泯灭!一名少年生活在一颗不起眼的星球上,在父母的疼爱下健康成长,过着普通的生活,品尝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然而,这一切真如眼前这般平静吗?
  • 黑与白的世界和红与黑的人生

    黑与白的世界和红与黑的人生

    你对现在的生活是否满意,对另一半是否依然有爱情。如果,上天再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那么你会不会感到欣慰。还是继续现在的生活。上天把你送到你梦中所想的环境之中。过上衣食无忧红楼梦里面太太小姐般的生活,你是否接受,还是怀念你现在忙碌而苦逼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