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17200000024

第24章 脉色类(6)

(素问经脉别论)太阳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当俱泻,取之下俞。(此言脏气不和而有一脏太过者,气必独至,诸证不同,针治亦异也。太阳者,膀胱经也,太阳独至,则为厥逆,为喘气,为虚气冲逆于上。盖膀胱与肾为表里,皆水脏也。以水脏而阳气独至,则阳有余、阴不足矣。当于二经,取其下俞,膀胱下俞名束骨,肾经之俞名太溪,肾阴不足而亦泻之,以阳邪俱盛也,故必表里兼泻,而后可遏其势。)阳明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当泻阳补阴,取之下俞。(阳明者,足阳明胃经也。阳明为十二经脉之海,而行气于三阳。若其独至,则阳气因邪而重并于本脏,故当泻胃之阳,补脾之阴,而取之下俞也。阳明之俞名陷谷,太阴之俞名太白。)少阳脏独至,是厥气也,跷前卒大,取之下俞。(少阳者,足少阳胆经也。胆经之病连于肝,其气善逆,故少阳独至者,是厥气也。然厥气必始于足下,故于跷前察之。跷,阳跷也,属足太阳经之申脉。阳跷之前,乃少阳之经。少阳气盛则跷前卒大,故当取少阳之下俞,穴名临泣。卒,猝同。

跷有五音∶跷、皎、乔、脚,又极虐切。)少阳独至者,一阳之过也。(此释独至之义,为一脏之太过。举少阳而言,则太阳阳明之独至者,其为三阳二阳之太过可知矣。一阳,少阳也。六经次序,详疾病类七。)太阴脏搏者,用心省真,五脉气少,胃气不平,三阴也,宜治其下俞,补阳泻阴。(太阴者,足太阴脾经也。搏,坚强之谓,即下文所谓伏鼓也。太阴脾脉,本贵和缓,今见鼓搏,类乎真脏,若真脏果见,不可治也,故当用心省察其真。今太阴脏搏,即太阴之独至,太阴独至,则五脏之脉气俱少,而胃气亦不平矣,是为三阴之太过也。故宜治其下俞,补足阳明之陷谷,泻足太阴之太白。)一阳独啸,少阳厥也,阳并于上,四脉争张,气归于肾,宜治其经络,泻阳补阴。(一阳当作二阴,少阳当作少阴。

详此上明三阳,下明三阴;今此复言少阳而不及少阴,新校正疑其误者是。盖此前言太阴,后言厥阴,本节言气归于肾,末节复有二阴搏至之文,又按全元起本亦云为少阴厥,以四者合之,则其为二阴少阴之误无疑。二阴者,足少阴肾经也。

独啸,独炽之谓。盖啸为阳气所发,阳出阴中,相火上炎,则为少阴热厥而阳并于上,故心肝脾肺四脉为之争张,而其气则归于肾,故曰独啸。宜治其表里之经络,而泻足太阳、补足少阴也。太阳经穴名昆仑,络穴名飞阳。少阴经穴名复溜,络穴名大钟。)一阴至,厥阴之治也,真虚 心,厥气留薄,发为白汗,调食和药,治在下俞。(一阴者,足厥阴肝经也。至,即独至之义。治,主也。肝邪独至,真气必虚,木火相干,故心为 痛。厥气,逆气也。逆气不散,则留薄于经。气虚不固,则表为白汗。调和药食,欲其得宜,用针治之,乃在下俞。厥阴之俞,名曰太冲。愚按∶此篇何以知其皆言足经?盖以下俞二字为可知也,亦如热论篇伤寒言足不言手之义。又如诸经皆言补泻,而惟少阳一阴不言者,以少阳承三阳而言,一阴承三阴而言,因前贯后,义实相同,虚补实泻,皆可理会也。至若一阴调食和药一句,盖亦总结上文而言,不独一经为然。古经多略,当会其意。 音渊,酸疼也。)帝曰∶太阳藏何象?岐伯曰∶象三阳而浮也。帝曰∶少阳藏何象?岐伯曰∶象一阳也,一阳藏者,滑而不实也。帝曰∶阳明藏何象?岐伯曰∶象太浮也。(此下复明六经独至之脉象也。太阳之象三阳者,阳行于表,阳之极也,故脉浮于外。少阳之象一阳者,少阳为阳之里,阴之表,所谓半表半里,阳之微也,故虽滑不实。阳明虽太阳之里,而实少阳之表,比之滑而不实者,则大而浮矣。仲景曰∶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义当参会。)太阴脏搏,言伏鼓也。(此即释上文太阴脏搏之义。伏鼓者,沉伏而鼓击,即坚搏之谓。仲景曰∶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二阴搏至,肾沉不浮也。(二阴,少阴肾经也。二阴搏而独至者,言肾但沉而不浮也。详此明言二阴之脉,而前无二阴之至,前有一阴之至,而此无一阴之脉,信为古经之脱简,而上文一阳少阳之误,即此节也。仲景曰∶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

十六、寸口尺脉诊诸病

(素问平人气象论)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气口也。详见藏象类十一。短为阳不及,阳不及则阴凑之,故头痛。一曰短者,短于下也。脉短于下则邪并于上,故头痛。中,去声,下同。)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长为阴不足,阴不足则阳凑之,故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痛。(脉来急促而上部击手者,阳邪盛于上也,故为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沉为在里,坚为阴实,故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浮为在表,盛为阳强,故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沉为阳虚,弱为阴虚,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故为寒热也。然沉弱之脉,多阴少阳,阴寒在下,故为疝为瘕,为少腹痛。下文曰∶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当与此参看。

瘕,积聚也。疝音山,又去声。瘕音加,又去声。)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横,急数也。沉主在内,横主有积,故胁腹有积而疝。仲景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喘,急促也。脉沉而喘,热在内也。热在内而为寒热,即诸禁鼓栗皆属于火之谓。)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阳脉而坚,故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阴脉而坚,故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小弱者气虚,涩者血少,气虚血少,病久而然。)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滑而浮者,脉之阳也。阳脉而疾,邪之盛也。邪盛势张,是为新病。)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弦急者,阴邪盛,故为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滑脉流利,阳也。风性动。亦阳也。故脉滑曰风。)脉涩曰痹。(涩为阴脉,血不足也,故当病痹。)缓而滑曰热中。(缓因胃热,滑以阳强,故病热中。

启玄子曰∶缓为纵缓之状,非动之迟缓也。)盛而紧曰胀。(盛则中气滞,紧则邪有余,故为胀也。)臂多青脉曰脱血。(血脱则气去,气去则寒凝,凝泣则青黑,故臂见青色。言臂则他可知矣,即诊尺之义。)尺脉缓涩,谓之解 。(尺主阴分,缓为气衰,涩为血少,故当病解 。解 者,困倦难状之名也。 音迹。)安卧脉盛,谓之脱血。(凡脉盛者邪必盛,邪盛者卧必不安。今脉盛而卧安,知非气分阳邪,而为阴虚脱血也。此亦承上文尺脉而言,凡尺脉盛者多阴虚,故当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谓尺肤涩而尺脉滑也,尺肤涩者,营血少也。尺脉滑者,阴火盛也。阳盛阴虚,故为多汗。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尺肤寒者,脾之阳衰,以脾主肌肉四肢也。尺脉细者,肾之阳衰,以肾主二阴下部也。脾肾虚寒,故为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尺粗为真阴不足,常热为阴火有余,故谓之热中也。)

十七、三诊六变与尺相应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之,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余愿闻见而知之,按而得之,问而极之,为之奈何?(见色者,望其容貌之五色也。按脉者,切其寸口之阴阳也。问病者,问其所病之缘因也。知是三者,则曰明曰神曰工,而诊法尽矣。六十一难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是为神圣工巧,盖本诸此。)岐伯答曰∶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故根死则叶枯矣。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此言色脉形肉,皆当详察。在色可望,在脉可按,其于形肉,则当验于尺之皮肤。盖以尺之皮肤,诊时必见,验于此而形肉之盛衰,概可知矣。夫有诸中必形诸外,故色之与脉,脉之与形肉,亦犹桴鼓影响之相应,本末根叶之候,不相失也。三者皆当参合,故知三则神且明矣。桴,击鼓槌也。桴,孚、浮二音。)黄帝曰∶愿卒闻之。岐伯答曰∶色青者其脉弦也,赤者其脉钩也,黄者其脉代也,白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肝主木,其色青,其脉弦。心主火,其色赤,其脉钩。脾主土,其色黄,其脉代。肺主金,其色白,其脉毛。肾主水,其色黑,其脉石。五脉义见前十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不得其脉,言不得其合色之正脉也。相胜之脉,如青色得毛脉,以金克木之类是也。相生之脉,如青色得石脉,以水生木之类是也。)黄帝问于岐伯曰∶五脏之所生,变化之病形何如?岐伯答曰∶先定其五色五脉之应,其病乃可别也。黄帝曰∶色脉已定,别之奈何?岐伯曰∶调其脉之缓急小大滑涩,而病变定矣。(缓急,以至数言。小大滑涩,以形体言。滑,不涩也,往来流利,如盘走珠。涩,不滑也,虚细而迟,往来觉难,如雨沾沙,如刀刮竹。六者相为对待,调此六者,则病变可以定矣。愚按∶此节以缓急大小滑涩而定病变,谓可总诸脉之纲领也。然五脏生成论则曰小大滑涩浮沉。及后世之有不同者,如难经则曰∶浮沉长短滑涩。仲景则曰∶脉有弦紧浮沉滑涩,此六者名为残贼,能为诸脉作病也。滑伯仁曰∶大抵提纲之要,不出浮沉迟数滑涩之六脉也。

所谓不出乎六者,以其足统夫表里阴阳、虚实冷热、风寒湿燥、脏腑血气之病也。浮为阳为表,诊为风为虚;沉为阴为里,诊为湿为实。迟为在脏,为寒为冷;数为在腑,为热为燥。滑为血有余,涩为气独滞。此诸说者,词虽稍异,义实相通。若以愚见言之,盖总不出乎表里寒热虚实六者之辨而已。如其浮为在表,则散大而芤可类也;沉为在里,则细小而伏可类也;迟者为寒,则徐缓涩结之属可类也;数者为热,则洪滑疾促之属可类也;虚者为不足,则短濡微弱之属可类也;实者为有余,则弦紧动革之属可类也。此其大概,皆亦人所易知者;然即此六者之中,而复有大相悬绝之要,则人多不能识也。夫浮为表矣,而凡阴虚者,脉必浮而无力,是浮不可以概言表,可升散乎?沉为里矣,而凡表邪初感之甚者,阴寒束于皮毛,阳气不能外达,则脉必先见沉紧,是沉不可以概言里,可攻内乎?迟为寒矣,而伤寒初退,余热未清,脉多迟滑,是迟不可以概言寒,可温中乎?数为热矣,而凡虚损之候,阴阳俱亏,气血败乱者,脉必急数,愈数者愈虚,愈虚者愈数,是数不可以概言热,可寒凉乎?微细类虚矣,而痛极壅闭者,脉多伏匿,是伏不可以概言虚,可骤补乎?洪弦类实矣,而真阴大亏者,必关格倍常,是强不可以概言实,可消伐乎?夫如是者,是于纲领之中,而复有大纲领者存焉。设不能以四诊相参,而欲孟浪任意,则未有不覆人于反掌间者,此脉道之所以难言,毫厘不可不辨也。)黄帝曰∶调之奈何?岐伯答曰∶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凡此变者,有微有甚。(调,察也。此正言脉之与尺,若桴鼓影响之相应,而其为变,则有微有甚,盖甚则病深,微则病浅也。论疾诊尺篇曰∶审其尺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义与此同。见下章。贲,忿、奔二音,大也,沸起也。)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为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为下工,下工十全六。(此正本末根叶之义也。以尺寸言,则尺为根本,寸为枝叶。以脉色言,则脉为根本,色为枝叶。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也。然必能参合三者而兼行之,更为本末皆得,而万无一失,斯足称为上工而十可全其九;若知二知一者,不过中下之材,故所全者亦惟六七而已。然曰六曰七者,轻易者在前也;曰八曰九者,最难者在后也。易者何难之有,难者岂易言哉!此其等差,虽分上下,而成败之贤不肖,其相去也天壤矣。)

十八、诊尺论疾

同类推荐
  • 三事忠告

    三事忠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代割地谈

    清代割地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Our Androcentric Culture

    Our Androcentric Cultu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略法华三昧补助仪

    略法华三昧补助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轻重戊

    轻重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中华文化书系)

    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中华文化书系)

    本书主要包括: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都是好的,善良的,只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影响,使得性情、习惯上产生了差异。
  • 马云的说话艺术

    马云的说话艺术

    本书囊括马云创业20多年来的在创业论坛、公司年会、互联网大会、媒体访问等地方的演讲与演说。这些演讲与演说能激励灵魂,看似简单朴素却又暗含深意,最终带领阿里巴巴从小到大,最终成功在美国上市。
  • 太白阴经

    太白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教你学同义词反义词(下)(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教你学同义词反义词(下)(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打锡匠

    打锡匠

    自人类发现锡以来,用锡打造很多方便人类的器具,同时也为人类的进步添了一瓦。本篇讲述了一个锡匠行走江湖的风闻趣事。
  • 人鱼娇妃要抱抱

    人鱼娇妃要抱抱

    新书《娇娇女被九叔宠野了》已发,求支持!王妃打人了,王爷笑了。王妃把府里的猫宠都丢掉了,王爷不为所动。王妃叫王爷去修炼,某人暗喜,瞬间赶往后院。二十一世纪强大美人鱼少女,一朝修炼人形,竟然穿越成不受宠的侯府嫡女,还被一根鱼钩钓上岸,从此开启了卖萌撒娇求修炼的日子。更可恶的是,夏蓝汐在现代见过撸猫撸狗的,本以为抱上了夫君金主的大腿,未曾想到这个主竟然是撸美人鱼狂魔。
  • 西楚聊斋

    西楚聊斋

    《西楚聊斋》是一部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西楚野史故事集。西楚因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而名扬天下。这里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汉文化的重要策源地、历代兵家必争的古战场。西楚人多负雄杰之气,在历史长河中屡屡掀起巨波大澜,留下说不完的荡气回肠的故事。作者经十年春秋,阅读千百部野史稗乘和笔记小说,溯源探流,钩沉索隐,以白描的手法,朴实的文风,简洁的文字,从古代典籍中选材,撰写出365个短篇,揭示出西楚地区厚重而多样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了历代西楚人民的精神风貌,对发掘的民族文化遗产,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了解西楚历史、促进民族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具有重要启迪和借鉴意义。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千秋献

    千秋献

    从今往后,她只有一个名字——肃千秋。从高贵冷傲目中无人到懂得伏低做小审时度势,谁能理解这个值得怜惜的女子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变化?忽然有一天,他喊出一声“小熙”将她扯入不堪回首的往事。他说,“平生所悔,是那晚灯火阑珊,我却留给你腥风血雨。”千秋大业,献之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