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31300000020

第20章

答德王

承問身性之異者。雖則常所知。實非常所盡證。非不證也。葢以自背。故謂之迷。豈其皆無而修得之也。貧道即以現前指出。可使日用親證焉。身猶萬象。性猶虗空。萬象去來生滅不停。皆為虗空之所容受。而虗空亘古亘今。凝然不變也。身之動靜生滅。莫不皆現自性之中。而自性能知去來動靜生滅。寧不如虗空亘古亘今不受生死者乎。若能一念不生。身心當下無有處所。何處見有生死來。所以貧道勸人常住無念。自然前後泯淨。即此無念。頓入大光明藏。總法界都是個自己法性。從上佛祖都向此中安住。何必臨終求驗也。昔者有鬼逼禪師。橋上打坐。隱聞眾鬼相語云。今日有替代來也。他鬼問曰。替代者何人。曰戴銕帽者即替身也。至晚天雨。岸上人頂銕鍋入河濯足。禪師急止之。語其故。其人即回。鬼嗔曰。何等禿物敗吾好事。我當報之。繇是鬼皆圍遶欲害僧。僧即斂念不動。鬼曰。好一座塔。人從那裏去了。少時鬼散。僧作念云。鬼去也。鬼復聚云。來也來也。僧復斂念。鬼云又不見了。如是者三。豁然大悟。時人號為鬼逼禪師。當其念動。鬼得以見之。此即生死宛然。念斂則鬼尚不見。更何能害之。鬼所得見者。皆繇我心生滅故。或有或無。然我自性。若存若滅。若去若來。皆現知中。湛然常住。更求方所。似差一著也。敢問大王此中用力已久。亦有片時入寂不。倘亦有入寂時。還見有身心不。若有身心。不名禪寂。若有禪寂。畢竟沒有身心。既無身心。寧有方所歸乎。此時無身可得。無心可起。臨終有何異焉。若無異者。何不當下使其無心。而乃俟臨終求驗耶。

答方眉子(法名大瀛。歙縣人)

足下所述。甚有來歷。但學道之人。一人所在也要到。半人所在也要到。此語雖淺近。於今時極有好處。何也。葢此事最細。佛出世時。莫大聖流。尚懷畏怯。而佛猶秘之。四十餘年。末後拈花。始露消息。是知非易易言者矣。故如來於一乘。而開作三乘。展轉調護。苟得開悟者。世出世間。宗乘教乘。廣大差別。悉皆通達。辯才如海。問一知十。承當此事。可謂如水注一瓶水。更無少欠。非惟人信。抑且自許者也。邇來諸方大有不然。於教乘中。一無所據。但於古人機緣暗地湊插。或下一轉語。或作一偈頌。以當平生。直恐爛泥裏有刺。極須簡點。予觀足下偈頌。極有相應。但不知足下。於三乘十二分教。展卷釋然無惑不。祖師機緣。一一識其來處意不。行住坐臥之間。得坦然無罣礙不。觸境逢緣。一一自在不。所謂自在者。非謂於善惡不動為自在。要即惡以成利益。始名自在也。若不得恁麼地。極須仔細。不得草草。若得恁麼地。而足下云人嘉禾恐熟識踪跡之。即為有礙矣。故古人云。一切處不明。面前有物。是光不透脫。此亦是病。大丈夫漢。頂天立地。直須竪起金剛脊。放下鐵面皮。初無畏怯。始稱得無礙道人也。山僧一無所知。以足下問及。故以實語相覆。惟足下一一自己評勘。是非皎然。如欲深造。將如來了義大乘。頓在目前。如臨寶鏡。妍醜自彰。切不可以古人語為病。棄置佛語而一味弄無義味話頭。是棄其師而重其徒。諸方病患皆在於此。當時藥山大溈百丈諸大老。凡所出言。與修多羅合。皆繇宗教兼暢。故得光垂萬古而不泯也。今足下真正要擔當此事。所謂一人所在也要到。半人所在也要到。當盡心焉。

答李借假居士(名化龍。粵東南海人)

三復來書。知老居士宿承願力。來此末世。現宰官身。求出世道。為眾生作軌範也。不則妙年何能不為富貴所沈。而知有此事耶。相似知解。或者有之。何能決然長齋。若曰非再來人。吾必不信矣。蒙示依疏論淨土話頭等語。皆是途徑之說。可信不可執。何以故。無真實立故。徒使人終日取捨勞心費力無益也。公何不體取六祖之言。不思善。不思惡。只恁麼參。自然心入無生。湛然常寂。此語何等徑直。遠離途徑。直下自信。所謂成佛。無尚於此矣。貧道自慚無德。空為海內所知。荷蒙玉翰遙頒。下情愧汗。不敢以繁詞穢耳。僅以所知錄呈。若能擔當。則一念相應。即一念佛。百念千念亦復如是。切勿墮隨言執見。說有禪可參。便作禪解見。說有淨土。便作淨土解。說有經論。便作經論。解。說有戒律。便作戒律解。如是等皆是隨言作計。被他所轉。迷背自心。終無了日。如云未悟者。公初不知有出世事緣。經論乃知。知即悟也。若云不能修行。此一念長齋已是修行。若推以廣之。則萬德萬行。作福方便。皆從此一念發起也。若云未明大事。但看不思善。不思惡。兩頭坐斷。中間自虗。此祖師之言。公能不信乎。若信則大事已明。不須更明。貧道所知。如是而已。

答推府王橋海

來翰云。悟了還同未悟。實如所論。但此事非懸料可了。必須實到這個田地始得。如某昔讀茘枝賦。時中遙想滋味。或人問之。亦與彊說。終不得無疑。前歲雖則已嘗。猶未知其深趣。茲者備悉種類。滋味盡嘗。較前看書與略得滋味時。豈不天淵乎。是故若能真正向這裏歇心。自然無邊差別。一念頓斷。更要覓個疑處。了不可得。諒居士已到這個境界。非下情所知。今且問父母未生前。阿那個是居士本來面目。乞通個消息。

問。儒釋不壞權實者。凡有施為。皆不出權。將謂實者離一切施為也。三乘人所見皆如此。惟大乘人所見不同。斬猫刈蛇。皆是滿盤托出。非常境界。全體昭然。但人不能解耳。雖然。未到這箇田地。切不可妄擬。昔玉泉皓禪師。甞製犢鼻裩。書歷代祖師名字。乃云。惟有文殊普賢。略較些子。且書於帶上。故叢林目為皓布裩。有鄉僧亦效之。師見而詬曰。汝具何道理。敢以為戲事。嘔血無及也。其僧竟如所記。故吾謂不可妄擬。昔者丹霞燒木佛。院主呵之而鬚眉墮落。所以不識此境界。斥之亦不可。故曰。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以是故知南泉歸宗之輩。高提祖印。直示向上機關。非撥無也。若不是他說破。沒世之人。安知有這箇時節。惟居士明知此事。假興諸問。作末世法眼。奈某智短。不副所問為慚耳。

居士垂問二段。直如銀山銕壁。山僧不知所措。苟非日用真正留心個中。安能造詣如是之細也。然欲通其難。不外自己。捨己而別求。是不得其計矣。何則。佛說如幻。六祖云。不思善惡。皆所謂撥塵見佛。譬如有人流浪他鄉。知識教其回家。必曰路中不可游蕩。莫管是非。一直到家。既到家已。不妨治生產業。皆要用。幻與非幻。不必言矣。如此則在路不顧閒非。實為歸家之正法。何無記之有。到家自有分外消息。不必預防無記而生疑也。又極樂人壽無量。佛壽亦無量。云何彌陀觀音有泥洹。此有二義。一者佛對眾生說。不對佛說。故曰眾生病故。菩薩亦病。若眾生病愈。菩薩亦愈。二者佛有二身。一者法身不屬生滅。二者報身修因報得。眾生之壽無量者。對此方百年之說。如玄門稱千萬年為長生者。對短說長。故報身之無量。非同法身之無量也。要而言之。佛為度眾生故。示生三界。既有所度之機。機盡則應亡。是為泥洹。夫泥洹者。不生不滅之謂。非永滅不生也。又娑婆與極樂無垢短長較量者。此皆約報境而言。非真境也。境既屬報。其長短自不能同矣。吾以義推之。娑婆之名堪忍。以能忍苦故。極樂反此。總名對待。而不若無垢者。以其苦樂兩忘故也。又云。勢至不泥洹者。彼大菩薩願力持故。若云彌陀滅後。觀音勢至相次紹位。亦未有不般泥洹之說。但後後耳。所言彌陀化身多者。亦眾生心數。念念出生。有何數量。如此。則三十六萬億。猶是對機之數。況藏中無文。故雲棲大師斥之。吾謂但恐不能實悟耳。如能真悟。則佛及眾生。大小數量。此界他方。皆是迷頑妄想安立。若悟菩提本無所有。故曰。但有言說。都無實義。管見如此。諒居士有格外之識。非下情所知爾。

答張少尹

承示。未有佛時。先有某甲。此言雖則近理。恐未盡善。不見道聖名凡號。總是虗聲。殊相劣形皆為幻色。又云。用棒用喝時。皆是以無情劒。斬斷是非。似則也似。是則未是。不可背地裏說兵書也。且如現前尊夫人有病。而足下便云累不能脫。此豈不是德山棒。臨濟喝耶。正恁麼時。不知作麼生斬。況日用縱橫。是非關鎻。總是個德山臨濟。大須著眼。不可說了便休。至囑至囑。

答陳麓亭居士

接手書。知足下用心。非泛泛者比。但此事極易。日用現前。舉心動念。便覺雲山萬里。苟非真得一回汗出。要脫生死恐未能耳。何也。葢此乃不思議境界。略涉思惟則已不是了也。其過在乎當人。不貴妙悟。祇欲將文字湊合。容易明白。不知這個容易。却是大病。若真正發明。一切差別因緣。當念氷消。更無疑滯。猶演若之得頭。狂怖頓除。何處更容疑惑。如欲更問于人是我頭耶。非我頭耶。其狂未省耳。繇是而推。敢問足下。只此一偈之外。一切差別公案。得釋然無疑否。於生死分上。得脫然否。如或未能。則此偈未必然矣。愚末無知。敢爾直言。諒居士個中人必不我罪。

佛事

雪夜為達觀大師茶毗

達大師。達大師。生前好惡相半。滅後是非兩忘。天人已失依怙。四眾永沒舟航。大地一時變白。松濤徹夜顛狂。吹散許多障礙。竪起無上法幢。大師來也。在什麼處。却在山僧筆尖頭上放光。那知音的搥胸呌屈。那不知音的徒自悲傷。偈曰。石火光中著脚。電光影裏翻身。當場燒却皮袋。踏碎毗盧頂[寧*頁]。露出本來面目。千聖莫有知名。只解自問自諾。休言無臭無聲。

為瀾日華侍者舉火

祇望曾參養曾晢。誰知顏路泣顏淵。他日音書報慈母。哭聲兒子呌聲天。華侍者。聽我宣。若欲脚下承當。須悟父母生前。大眾。父母生前即且置。只如四大敗壞後。你一靈真性向什麼處安身立命。還會麼。若也不會。須得山僧痛下毒手。與汝槌拶。不比臨濟棒。德山喝。直下要與諸方別。提起一把無明火。燒得髑髏頂門裂。頂門裂。露出當先那一著。擲火把云。猶如大夢獲醒時。心縱精明向誰說。

為信侍者封關

揭却拄杖頭。封却布袋口。分付主人公。心猿莫外走。信侍者。還肯麼。匙鑰在山僧手裏。繇不得汝也。直教一千日後。與汝相見。封竟乃云。鎻則鎻矣。封則封矣。未審還有人解得轉身通氣句也無。若無。山僧自道去也。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

妙峰和尚舉龕

寶棺說法。特為末世不孝兒孫。金槨雙趺。示彼將來可信之法。世尊一片婆心。現此未曾有事。爭似我今日先師大和尚。放下身心。一切不管。懨此大眾喧繁忻彼青山空寂。所謂此處不安身。自有安身處。

為松巢林上座舉火

萬里神光頂後相。著眼看時看不見。若教火內翻身後。打破虗空無兩樣。林上座還會麼。須領略。放四大莫把捉。你須證。你須覺。忽然踏著來時路。始信從前都是錯。須知淨土有蓮胎。不戀娘生這軀殼。這軀殼。與燒却。若也會得。當下安樂。其或不信。老僧與你下個毒手毒脚。全憑一把無明火。燒得大千無好惡。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做一个懂教育有方法的好家长

    做一个懂教育有方法的好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个性、品德、爱好、才能等。但很多家长都说这个“老师”太难当,教育孩子不容易!
  •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 凶兽世界里的武者

    凶兽世界里的武者

    一年一度的魂师大赛开始了,众多选手摩拳擦掌,准备派出他们的凶兽,而陆宇这时走上擂台,一拳打死对方凶兽抱起奖杯就跑。............................这是一个穿越到武者没落,凶兽横行的世界里肉搏凶兽的故事。陆宇:“没有什么凶兽是一拳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拳!”
  • 盛世养娇

    盛世养娇

    作为南国第一位残暴女帝,寒九姝死了,她是寿终正寝,老死的!她格外惜命,先是熬死了她的夫君太子殿下,直接夺权当了皇帝,后来又熬死了那少年将军,最后熬死了南国丞相,活该,谁让他们看自己不顺眼!!谁知道一睁眼,寒九姝回到了19岁,她还是那个被堂妹夺了未婚夫,至今未嫁出的老姑娘。当什么皇帝,做了小农民不好吗,大把大把的银子往兜里塞!于是这一辈子,寒九姝先回来成个亲,入赘了隔壁那可怜的娃,终老一生。可谁曾想,她这辈子是没做成皇帝,但她成了皇帝他老婆!!
  • 日向乱入少女

    日向乱入少女

    一个异世界的灵魂穿越到火影世界,成为了一个分家的女孩。那一年她遇到了他。第一年,他对着她说你是我的了。第三年,她对他说你这个家伙。第五年,他又对她说你在也走不掉了。直到某一天........
  • 快穿网红系统

    快穿网红系统

    网红怎么了?超高人气甩你一脸。网剧怎么了?真实特效甩你一脸。宿主,是否选择直播?害,直播不好玩,我要拍网剧。请宿主选择剧本。。。。正在传送中。龟速更新ing第一卷:惜晨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被拐卖婚迁妇女访谈实录(妇女/性别研究资料丛书)

    被拐卖婚迁妇女访谈实录(妇女/性别研究资料丛书)

    她们原本住在云南或广西,未成年或成年不久就被拐卖、拐骗到山东、浙江、江苏、安徽成婚,成为异乡人。作为国内第一部被拐卖、拐骗妇女口述访谈实录,本书较全面、深入地呈现了拐卖人口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进一步了解国内跨地区被拐卖拐骗人口,深化相关研究,推进“反拐”行动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基础性资料。
  • 时空位面穿越

    时空位面穿越

    《新书无限制穿越万界》杨聪,一个孤儿。上课睡觉时偶然获得了一个系统的认可,而系统带着杨聪穿越在无数个位面中完成任务。电影世界,电视剧世界,小说世界,动漫世界,空想世界....都可以穿越。欢迎加入时空位面穿越读者群,群号码:537211363
  • 中国新理念:五大发展

    中国新理念:五大发展

    中国国家决策咨询智库专家、著名中国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新的力作!本书作者作为著名智库专家,主要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新理念进行专题研究。作者自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学术研究、跟踪研究、长期研究,至少花了20多年的时间。基本线索还是比较清楚的,就是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入全面研究,我们研究中国国情就是研究1949年以来的中国发展之路,主要从发展与自然环境、发展与人力资源、发展与创新、发展与公平协调、发展与全球化的关系,围绕着“五大发展”的五个方面展开,与党中央形成了理论互动、思想互动、观点互动。作者对“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评价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的“五大发展”新理念,是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创新,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五大发展”源于世界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发展实践;第二,“五大发展”总结了以往的五年规划之创新和精髓;第三,“五大发展”的提出成为五年规划设计中的重大突破,成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途径;第四,“五大发展”是全面科学发展观的组成部分;第五,中国的发展理念必将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认为,“五大发展”既是中国版的发展经济学的新理论成果,更是当代世界发展经济学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