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8800000030

第30章 固原回族语言习俗(3)

(一)忌说猪固原回族的言语中讳直言“猪”,对“猪”有各种讳饰的说法。常见的有用“狠贼尔”(也写作“狠宰拉”)来代替“猪”(“狠贼尔”一词是阿语Hencir的音译);也有叫“胡凯”、“黑牲口”的(“胡凯”借自波斯语,而“黑牲口”则是回族自造的词语)。因对猪的忌讳,也产生了一些与之相关的语言禁忌,如忌“肥”,用“壮”。固原很多回族聚居区的回族所吃的肉是讳言“肥肉”,而说“壮肉”的。“肉很肥”,只能说成“肉很壮”。这是因为回族把“猪肉”讳称为“肥肉”,所以在他们的意识中“肥”是和猪肉有关的。如固原有一篇回族民间故事说:

老龙变做一个七尺大汉,乐滋滋地来接受贡品。它在东村大口吃肥肉,……然后又摇头晃脑地来到西村,一看桌上的供品,不高兴地说:“你们为什么不摆些肥肉?”

领头上供的李郎,……他见老龙挑剔,上前解释说:“我们回民不动肥肉,望你看顾我们的风俗习惯。”

(《回族民间故事集·李郎降龙》,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2月版。)

这里的“肥肉”指的就是“猪肉”。从词汇学来看,“壮”和“肥”有相近之处:“壮”指肌肉健壮,“肥”则多指脂肪多。在固原回族语言中使用这两个词有严格的规范:回族语言中只用“壮”表示带脂肪的牛羊肉及一切可食动物的肉,十分禁忌用“肥”表示这个概念。和回族禁食猪肉一样,回族语言中禁忌用“肥”来表示牛羊肉,这自然出于宗教的、伦理的、心理的、卫生的等各方面的因素。从宗教伦理上看,回族禁食猪肉,为了从心理上严格区别牛羊肉与猪肉的界限,就忌用“肥”字。从人文心理上看,“肥”总给人以某种不适的感受。《古兰经》中把禁食猪肉解释为因为不洁。这个不洁,即包括卫生意义上的不洁,也包括宗教意义上的不洁。在宁夏民间流传有“大肉”一词,似乎也是出于回族忌讳说“猪肉”而产生的。将“猪肉”称之为“大肉”,或许是相对于羊来说,猪的体态比较大的缘故。不仅是固原,宁夏地区的汉族还是回族,都有把猪肉叫做“大肉”的语言习俗。一说起“大肉”,人们都心照不宣,知道是特指猪肉。然而,宁夏回族人有时会忘了“大肉”这一词汇的特定使用环境,到外地用餐时,有时会产生语言上的误会。比如,宁夏回族人在就餐前,都会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诉人家不能吃“大肉”,有的则说要吃“清真菜”。而对方的接待人员及厨师由于不太了解回族的饮食习俗,往往会理解成客人不想吃“大块的肉”,而且要吃“清蒸的”。于是,会耐心地将猪肉切成小块精心烹调或“清蒸”后端了上来,令人啼笑皆非,造成误会。

(二)忌说杀固原回族还忌说“杀鸡”、“杀羊”等,这种禁忌语也是源自宗教上的一种饮食禁忌。伊斯兰教禁止吃未按宗教仪式屠宰的自死物,回族人食用的畜禽肉,是要按照特定的宗教仪式屠宰的,屠宰时大多要请阿訇动手并要念经。回族人把这种仪式叫“宰牲”。自死的畜禽或者没有经过这种宗教仪式屠宰的畜禽回族人是绝对禁止食用的。因此为了区别汉人的杀牲,回族忌说杀鸡、杀羊、杀牛,他们不用“杀”,而用“宰”或者“下刀”、“赶刀”。个别地区,即便使把西瓜切开,也忌用“杀西瓜”,这都是由于避讳心理而形成的语言禁忌。如:

打这以后,儿子、儿媳一个比一个孝顺。这家宰鸡宰羊,那家煮蛋煎鱼;……吴寡妇的日子越过越舒坦。

(《回族民间故事集·五花石》,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2月版。)

要吃快咽气的牲灵,快到寺里赶刀。(回族谚语)

(三)忌说死死是令人恐怖的事情,恐怕一切民族的语言中都把“死”作为禁忌语,都有一些用来讳饰的代用词语。前文已有论述,此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与死有关的一些事物在回族社会中也是讳饰的。在回族语言中,人们往往用阿语音译词来进行讳饰。这些词如“卡凡”(阿语kafan音译,裹尸布)、“塔布提”(阿语Tabut音译,盛尸体的担架或木匣子)、“盖布尔”(阿语Gabur音译,坟墓)、“埋体”(阿语Mayyt音译,遗体),等等。

(四)忌说油饼固原回族群众把汉族称为“油饼”的食物称作“油香”。这种食物在西北地区回、汉族生活中都很常见,但在回族语言中,忌称“油饼”,特别是在宗教节日和宗教活动中更加禁忌“油饼”的称谓,只能说“油香”。回族面食中有一种烫面薄饼,又薄又软,再抹上一层蜂蜜,吃起来香甜可口。汉族人往往不自觉地称之为“烫面饼”。但是,在场的回族人则会称之为“烫面油香”。

(五)忌说许愿表示从事某项活动的心愿,并请求“外物”接受或赐予,汉族表达这种意义的词是“许愿”。但在固原回族宗教活动中,忌用“许愿”之类的词而要用“举意”一词。“举意”或称“立意”,就是回族表示从事某项活动的心愿,并请求真主接受或回赐。

(六)忌说烧香固原回族忌讳“烧香”一词,而常常用“点香”一词。这是由于这一行为主要是回族在过“尔曼力”、“圣纪节”等活动中给先人先贤上坟时的宗教仪式。之所以不把“点香”称作“烧香”,自然是因为“烧香”、“香火”等都是佛教术语。“点香”的运用,正是为了有别于“烧香”。可见,正是出于对“烧香”的禁忌,固原回族才代之以“点香”。

此外,按伊斯兰教规定,女性除了手和脸以外身体的所有的其他部分都是必须遮盖的“羞体”。因此,在涉及女性身体的事情及一些生理现象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禁忌语。如男的做大净,就直接了当说“冲洗”或曰“有水”;而女的则要委婉地用“冲头”或“洗头”来借指“大净”。在女性生理方面,固原回族除了汉语那些通用的婉词外,还常常用阿语借词来讳饰,如用“合尔阻”表示“月经”等。

二、体态语与行为禁忌习俗

体态语(态势语)是指由人的面部表情以及动作姿态、体位变化而构成的一种特殊交际工具。在体态语方面,固原回族也有自己的一些禁忌之处。

(一)忌用右手食指指人或他物在固原回族中,忌用右手食指指人或其他事物,这是因在回族宗教生活中,食指代表着信仰之意。因此,是不能随便指其他事物的。

(二)忌朝西方大小便固原回族在日常生活中,严禁做出朝西方大小便等一些与宗教、与教法相违背的举动。

(三)忌取水前不洗手固原回族在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同时,回族要求在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舀水、舀饭均不得往外舀。

(四)忌抽烟喝酒固原回族禁止烟酒,长辈对晚辈、妇对夫都常常进行劝导教育。如回族民间有一首歌谣就是妇劝丈夫不要抽鸦片:

你不要抽洋烟,抽上洋烟光花钱,到老受艰难,一时发了痛,浑身乏瘫困,走在人前短精神,说话无人听。

(五)忌求签与玩赌固原回族禁止求签、玩赌和崇拜偶像。自古至今,男女老少均不让阴阳、算命先生给自己算命,也不去给别人算命。在日常生活中,回族不揣骨相面,不信风水阴宅,不求仙方神药,不搞驱鬼治病,等等。回族群众认为求签、算命等一切行为都是不正当的污秽行为。这是由于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回族认为人的命运是真主安排的,人的一切都由真主前定,故不搞其他迷信活动。固原回族也严禁玩赌,认为玩赌对己对人都不利,玩赌所赚之钱不劳而获,为不义之财而使不得。

(六)忌崇拜偶像回族聚居的村庄一般不塑造人头或人体雕塑像,家里忌摆各种人物和动物塑像,墙上也不愿挂人头画像,只挂山水风景画。有的回族家虽挂了人物或动物画像,但在礼拜时常常在画像的眼睛上盖一张白纸。因为回族只信真主不信其他一切神灵,也不去崇拜一切偶像,养成了在家里不摆偶像的习惯。

除上面这些态势语和行为禁忌外,固原回族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禁忌习俗。包括语言在内的这些回族禁忌习俗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其他民俗一样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而反映出来的人们日常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具有明显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第四节固原回族的习惯用语

回族是在中国土壤上,经由境内外多个族群不断区分、认同、涵化、整合而成的一个特殊的民族,回族先民的成分有自中亚细亚、波斯、阿拉伯等地的穆斯林,亦有中国境内的汉、维、蒙古等族群。多种来源的回族人最初使用的语言也很复杂。中国境内的回鹘语、蒙古语、汉语,以及中亚一些民族的语言,还有波斯语、阿拉伯语,他们曾经同时使用过。随着回回愈来愈分散杂居在汉族之中,特别是回汉通婚而使汉人成分在回回中增多和回回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明代后期汉语已成为回族的共同语言,同时在回族人民的日常交往中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并形成了回族特有的一些习惯用语。

一、固原回族特有的常用词汇

由于经堂教育在固原地区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再加之广大回族群众每年过节、过“尔曼力”都要听阿訇用经堂语讲解“卧尔兹”。这样代代相传,至今在回族口语中仍保留着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惯用语汇。例如,安拉(真主)、色俩目(吉祥如意)、伊不利斯(魔鬼)、依玛尼(信仰)等都是阿拉伯语;多斯提(朋友)、杜什曼(敌人)等都是波斯语;而无常(去世)、大净(穆斯林的全身沐浴)、小净(穆斯林礼拜前需洗脸、手、足、及下部)等都是一些回族群众专用的汉语词汇。此外,过去阿訇们常使用阿拉伯文字母来拼写各自的汉语方言,这种记录汉语的阿拉伯文字母叫做“小儿锦”。这种文字基本上是对汉语词汇的拼写,其中也有一些阿拉伯或波斯语词汇,有时还夹杂着一些汉字,这也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经堂语言。

在固原特色回族词汇中,一般可分为外来语和有特定含义的汉语两类。其中,外来语主要阿拉伯、波斯语等外来词汇。

(一)阿拉伯、波斯语等外来词汇固原回族在日常口语及宗教生活中使用着大量的阿拉伯、波斯语等外来词汇,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语言特色。例如伊斯兰教规规定每天要定时礼拜五次,固原回族便称“晨礼”为“榜布达”(波斯语)或“发吉勒”(阿语),称“响礼”为“撇申”(波斯语)或“祖呼勒”(阿语),称“晡礼”为“底盖勒”(波斯语)或“阿苏勒”(阿语),称“昏礼”为“沙母”(波斯语)或“阿沙衣”(阿语)。同时,回族也在日常生活用语中大量使用阿语、波斯语语汇。如称“朋友”为“朵斯梯”,称仇敌为“杜土曼”,把做礼拜称做“乃玛孜”,把星期五聚礼日称为“主麻日”,把星期一称“杜什把”,星期四称“盘什把”,星期二称“谢闪拜”;把知识多、懂经文的人多称为“尔林”,等等。例见“花儿”中的阿拉伯语词汇:

金山银山我不稀罕,

顿亚上,

好不过阿哥的心眼;

你家虽穷者妹不嫌,

跟上你,

心里一千个情愿。

“顿亚”,阿拉伯语[Dunyā],现世、尘世之意。在这首歌里,一句“顿亚”就道明了回族女子的身份,也充分说明了在固原回族口语中使用着大量的阿拉伯、波斯语等外来词汇的事实。下面再举一些具体的例子。

“阿訇”(波斯语音译,又译做“阿洪”、“阿衡”,意为教师、老师):如“马阿訇德高望重,很受大家的爱戴”。

“阿兰”(阿拉伯语音译,意为“世界”,固原回族人引申为“胸怀”、“气度”):如“我们的阿兰要宽呢。”

“阿米乃”(阿拉伯语音译,又译做“阿敏”,意为“请主承领”、“求主恩准”):如“主啊,答应我们的阿米乃吧!”

“艾玛乃提”(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忠诚”、“信任”,固原回族常把人生在世对社会和家庭所承担的责任也称之为“艾玛乃提”):如“给儿女们成家是父母的艾玛乃提。”

“艾米尔”(阿拉伯语音译,意为“领导者”、“官员”):如“他是我们的艾米尔,他领导我们勤劳致富。”

“主麻”(波斯语音译,星期五):如“下一个主麻日马穆萨结婚。”

“阿布代斯”(波斯语音译,小净):如“洗个阿布代斯去礼拜。”

“斜闪白”(波斯语音译,星期二):如“斜闪白不要办喜事。”

“彻勒闪白”(波斯语音译,星期三):如“昨天是不是彻勒闪白?”

其他还如:

“塔布提”:阿拉伯语Tabutm的音译,意为盛亡人尸体的担架或匣子(有木制的,有金属制的,过去藤编的),此匣子供运载亡人遗体至墓地进行土葬之用。用完后,送回清真寺殡仪地点以备下次再用。

“舍牺德”:阿拉伯语Shehid的音译,意为牺牲,指为捍卫伊斯兰教、维护主道而献出生命,引申为殉道者的称谓。在抗敌御侮战争中冲锋陷阵、奋不顾身的精神,对出生入死的行动,常常用汉阿混合的动宾词组,称为讨“舍牺德”。

“胡劣尔”:阿拉伯语Hule'a的音译,原意为脱离亲属关系,固原回族习惯专指脱离夫妻关系,胡劣尔侧重女方提出离异,俗称“讨休”,妻子休弃丈夫,则与“推俩格”(休妻)正相反。

“尼卡哈”:阿拉伯语句Iijab的音译,意为确认、责成、誓言或协议。固原回族穆斯林在习惯上专指“婚约”或“婚姻议定”。阿訇写“结婚证明书”谓之写“尼卡哈”。

同类推荐
  • 民间信仰史话(中国史话·思想学术系列)

    民间信仰史话(中国史话·思想学术系列)

    中国民间信仰是一个奇特而玄妙的世界,要想揭开千百年来遮盖在她上面的层层面纱,惟有步入民众的心灵世界,展开永不停歇的探索与发现之旅。于是,您就会发现,这里不仅有万物有灵的观念,而且还有世代沿袭的祖先崇拜,乐生恶死的生活态度,受神秘心理驱动的各式禳解,更有女神崇拜、多神信仰等色彩斑斓的内容。您在不知不觉中,也会改变中国人缺乏宗教信仰的传统认知,增进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民间信仰的了解。为此,本书资料翔实,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论从史出,寓学术性于通俗性之中。
  • 回族谚语:回族智慧结晶(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回族谚语:回族智慧结晶(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谚语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人类经验的总结,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共收集了广泛流传在回族民间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色彩的一千余条谚语,内容丰富翔实,涉猎面广,寓意深刻,充分体现了广大回族群众驾驭语言的能力,以及生活实践赋予他们的高超的艺术天才。其中有些谚语看起来似乎和其他民族的相同,这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同一省、市、区往往聚居着好几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彼此影响、互相渗透,于是出现了这一情况。
  • 兵典:《孙子兵法》新考

    兵典:《孙子兵法》新考

    何新是名振中外的著名学者,其在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早已素为人知。他在中华古典方面的研究,更为独树一帜。“何新国学经典新解”收入近二十年来,何新研究古学的全部重要著作。何新认为:中华乃是“日华”贵胃。惊世之论,石破天惊,欲寻民族文化之根者,不可不读这一套千古奇书!
  • 格萨尔王传:藏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格萨尔王传:藏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历史悠久,气势磅礴,流传广泛,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本译本以华甲同志的青海贵德分章本为底本,分为在天国里、投生下界、纳妃称王、降伏妖魔和征服霍尔五章,语言简练优美,富有生命力。
  • 天地正气

    天地正气

    本书为“中华传统价值观丛书”之一,全书精选先秦至近代诗文词曲体现浩然正大之气的作品近二百篇(首),大体为正气歌、正气说、正气谱三部分。正气歌,是历代先贤所写天地正气的咏歌;正气说,是前贤有关天地正气的传说;正气谱,是历代体现天地正气先贤的传记。或慷慨赴难,或从容就义,或孤介自守,或时穷节现,或孤弱抗争,或守正不阿,或挫中奋起……三类作品将呈献给读者不同风貌的勃勃正气。
热门推荐
  • 我有个游戏商城

    我有个游戏商城

    一天晚上李诚在家里睡觉,天边一道白光飞了过来,直接飞进了李诚的身体里面。突然在李诚的脑海里面响起了一个声音“游戏商城开始绑定。。。99%、100%,绑定成功开启游戏商城”,李诚从梦中醒了过来。。。。
  • 吞天进化

    吞天进化

    天之灵气,地之破晓。地球被一群神明改造成游戏场所,之后陨石坠落,天地巨变。将正在婚礼的徐荒彻底打乱了,跌入河中,醒来时发现自己觉醒了吞噬的能力,同时也发现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总之,这是一部被作者弄错分类的小说……各位看官谅解谅解!)
  • 末世之人类再进化

    末世之人类再进化

    一场突入起来的灾难降临,人类发生了异变…“自然科技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是属于生命进化的…”“不…生命进化是个骗局,生命进化的终点…是灭亡啊!”
  • 曾国藩智谋全书(新家庭书架升级版)

    曾国藩智谋全书(新家庭书架升级版)

    曾国藩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封建士大夫的高追求。且不论曾国藩本人在历史评定上的功过是非,单就其避免空谈而注重实践的处世绝学来讲,这些经典著述是其在亲自实践之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经验、智慧的总结。曾国藩的独到处世理论和智谋心得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中依然具有可借鉴价值。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约翰·克利斯朵夫(下)

    约翰·克利斯朵夫(下)

    主人公克利斯朵夫6岁就在乐坛上崭露头角,11岁担任宫廷乐师,并成为引人注目的青年音乐家。他正直、勇于反抗。这使他的音乐生涯充满了坎坷和不幸。世俗的偏见、权势的压迫、舆论的抨击,使他成为孤独的反叛者。在异国他乡,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以勇敢和乐观的态度面对逆境和挫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狼君有点娘

    狼君有点娘

    南虞国定国侯府的小姐肖鲳鱼性情寡淡冷漠,高傲无比,十年不笑,坦言:“京都贵胄三千,我一个都瞧不上。”自此,定国侯府再无人上门提亲。绝世容颜为谁高傲?明月之心为谁坚守?当心定之人的真实身份现于眼前,她的心又该何去何从?
  • 我的战舰不可能这么萌

    我的战舰不可能这么萌

    走过漫长的岁月,你我终于再次相见,我是德意志科技的结晶俾斯麦,请铭记于心.......欢迎加入陨落的铁十字书友群,群号码:601655508
  • 名门骗婚:男神,请小心

    名门骗婚:男神,请小心

    新书《甜蜜计划:新晋老公,宠我吧》已发,宠爱文,求支持……他说:“当初我将自己借给你,现在你要用身子来还。”她说:“我不再爱你。”他说:“就算是不爱,照样可以做,爱,做了才会有感觉。”她的梦想就是能成为他的女人,一直都努力为达到目的而努力着。当经过重重磨难步入婚姻之路才发现原来一切并不是那么简单,一场阴谋在暗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