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9800000010

第10章 现当代黑非洲文学再探(4)

1955年,桑托斯发表了著名长诗《山嘉纳之歌》。它是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渴望自由的呐喊。山嘉纳是居住在莫桑比克南部的一个部族的名称,但在这首诗里,作者将山嘉纳作为被压迫黑人的总称。山嘉纳这个名字,在班图族黑人中间非常流行。所以诗人用山嘉纳代指被压迫的黑人民族。整首诗写山嘉纳乘独木舟在大河上漂游的所见、所闻及其所感,表达了他对自己的祖国的大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殖民压迫的愤恨。他的祖国本来是美丽富饶的地方。但在凶残的殖民剥削下,山川田野已经改变了颜色,那里的人民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早日结束受欺压、遭蹂躏的生活。山嘉纳的歌声正是自由的呼唤,它激起人民的愤怒,它鼓舞人民去战斗,它还将把无数人的歌声统一起来,形成歌的海洋,传遍四面八方。在诗歌的结尾,诗人对祖国获得自由解放充满必胜的信心。《山嘉纳之歌》成为桑托斯诗歌的代表作。桑托斯的诗歌体现了典型的黑非洲民歌风格,语言以平易质朴取胜,不以华丽铺饰见长,而且常用反复重叠的民谣手法,反复咏叹,富于音乐性与节奏感。同时,还更多运用民歌中比喻、联想、象征、对照等手法。

马蒂普·丹尼斯·布鲁特斯(1924—)是南非共和国卓越的诗人,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警笛、拶子、长靴》(1963)、《致玛莎的信及其他》(1968)、《执著的希望》(1975)等。他的诗对南非共和国白人种族政权执行的种族歧视政策做了生动而形象的描绘。

大卫·狄奥普(1927—1960)是塞内加尔最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以愤怒的笔触揭露了残酷的殖民统治下黑人的痛苦生活。他于1960年因飞机失事不幸早逝,生前只发表过一部诗集《槌击集》(1956)。

契开亚·乌·塔姆西(1931—)是刚果人民共和国著名的诗人,他从19岁起发表诗歌,主要诗集有《坏种》(1955)、《林火》(1957)、《骗心术》(1960)、《历史概要》(1962)、《饱腹》(1964)和《弯弯的竖琴》(1970)等。

科菲·阿翁纳(1935—)是加纳著名的诗人,他的主要诗集有《重新发现》(1964)、《流血的夜晚》(1971)、《驾驭我吧,记忆》(1973)、《海边别墅》(1978)等。

奥考特·普比泰克(1931—1982)是乌干达著名的诗人,用英语和罗语写作。他发表的诗集有《拉维诺之歌》(1966)、《奥考利之歌》(1970)、《囚徒之歌》(1971)、《两首歌:囚徒之歌与玛拉娅之歌》(1971)等。

戏剧创作现代非洲文学中的戏剧创作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产生,四五十年代得到发展,到60年代趋向繁荣。它的发展与非洲传统的民间戏剧有着密切的关系。

雅克·拉贝马南雅拉不仅是马达加斯加的著名诗人,他在戏剧创作上也很有成就,他的三部浪漫主义剧本《马尔加什的神仙》(1947)、《黎明的航海家》(1956)和《神宴》(1962),在他的作品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贝尔纳·达季耶是个多才多艺的作家,他不仅仅创作诗歌,根据民间传说编写的故事,并且也写下了一系列的戏剧作品,如《托戈·格尼尼先生》(1970)、《风声》(1970)、《刚果的比阿特丽兹》(1971)、《风雨岛》(1973)等。达季耶创作的朴实风格使他成为现代非洲最优秀的戏剧家之一。

艾芙亚·特奥多拉·萨瑟兰(1924—)是加纳著名的女诗人和作家,她在1961年和加纳其他剧作家成立戏剧社,并从日常生活中汲取情节创作剧本,她最著名的剧本是《埃都法》(1964),此外还著有剧本《福洛娃》和《奥巴萨尼》等。

沃列·索因卡(1934—)是享誉世界剧坛的尼日利亚著名剧作家也是当代非洲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用英语写作,由于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独创性,特别是在戏剧创作上做出的重大贡献,成为非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索因卡出生于尼日利亚西部約鲁巴族世代居住的阿贝奥库塔城,父母都是约鲁巴人,信奉基督教,18岁时考入当时是尼日利亚的最高学府伊巴丹大学。索因卡在大学学习期间即已开始了他的诗歌创作。1954年他前往英国进入利兹大学英文系深造,在英国学习期间,他不仅参加学生剧团,还发奋攻读各国文学名著。当时在利兹大学讲授世界戏剧课和易卜生戏剧课的著名戏剧评论家和莎士比亚戏剧演员乔治·威尔逊对他的影响很大,这一段学生生活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后,便开始自己的戏剧创作。1958年,他到伦敦皇家宫廷剧院编写剧本和担任审读。索因卡得以大量接触英美及欧洲各国的戏剧,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1960年,尼日利亚独立后,索因卡回到祖国。他周游全国,研究民间文艺,致力于把西方的戏剧艺术和非洲传统的音乐、舞蹈、哑剧等艺术形式进行有机的融合,开创了富有非洲乡土气息的西非现代戏剧。早在英国伦敦皇家宫廷剧院工作期间,索因卡创作的剧本《新发明》和《沼泽地居民》在伦敦上演就引起了“波动”,而当他回到尼日利亚,《沼泽地居民》和《雄狮和宝石》在伊巴丹上演,也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评论界的好评,从而确定了他剧作家的地位。此后,索因卡创作了大量的剧本、小说、诗歌和散文,撰写了许多评论文章,对独立后非洲民族戏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60年代末,在尼日利亚内战期间,他不顾个人安危,奔走在交战双方之间,呼吁停火和谈,被独裁军政府逮捕,囚禁达两年之久。获释之后不久,他去加纳和欧洲流亡6年。1976年,他回到尼日利亚,在伊巴丹大学戏剧学院、拉各斯大学和伊费大学任教,同时从事戏剧研究。他曾担任非洲作家协会秘书长。作为英国剑桥大学和舍费尔德大学的英语客座教授,他还定期前往欧洲。他同时也是美国耶鲁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客座教授。1985年,他被任命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戏剧学院院长。1986年9月被选入全美文学艺术院,成为该院聘请的第三位非洲人院士。1986年10月,瑞典文学院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首次授予了作为非洲作家的索因卡,为表彰其文学业绩,尼日利亚政府授予他民族勋章,巴班吉达总统还授予他尼日利亚最高荣誉称号“联邦共和国司令”。

索因卡是具有多方面艺术才华的作家,文学创作涉及各种体裁和多种题材,已有20多部剧本、小说和诗集问世。

索因卡的最大成就是戏剧创作,主要剧作有《新发明》(1958)、《沼泽地居民》(1958)、《雄狮和宝石》(1959)、《裘罗教士的磨难》(1960)、《森林舞蹈》(1960)、《强种》(1963)、《孔其的收获》(1965)、《路》、《疯子和专家》(1971)、《死神与国王的马弁》(1975)、《失去控制的大米》(1981)、《歌剧文尧西》(1981)、《未来学家的安魂曲》(1983)《巨头们》(1984)等。

两幕剧《森林舞蹈》(1960)是索因卡的代表作之一。这个剧本是为了庆祝1960年10月1日尼日利亚民族独立日而作的,并在独立日庆祝活动期间由他亲自创建的伊巴丹大学剧团公演,获得很大成功,引起热烈反响。《森林舞蹈》不仅寓意深刻,哲理性强,而且在艺术上也有所创新。作者将西方现代戏剧的精巧结构和非洲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的种种因素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将热情洋溢的现代派诗歌和含意丰富的约鲁巴谚语自然地糅合在一起,从而显示出独特的风格。

除戏剧创作外,索因卡的诗歌创作也很引人注目,他的诗歌和戏剧一样,风格多样,现实针对性很强。主要诗集有《伊达纳及其他》(1967)、《狱中诗抄》(1969)和《地穴之梭》(1972),叙事长诗《阿比比曼大神》(1976)等。

索因卡也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同戏剧一样,往往也采用象征寓意的手法反映现实,表现理想。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解释者》(1965,中文译名《痴心与浊水》),《暗无天日的岁月》(1973),自传体作品《阿凯——童年记事》(1982)等。

索因卡作为非洲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以多才多艺和最富有创新精神闻名。他的创作主要是以剧本为主,他的戏剧创作丰富多彩,有喜剧、笑剧和悲剧以及富有辛辣意味的社会讽刺剧与政治讽刺剧,还有荒诞离奇的哲理剧等。剧本充满象征和比喻,语言犀利,剧情曲折生动,富有哲理性。他虽然用英语写作,但他的创作却深深地植根于非洲沃土,因此他的剧本的最重要的主题是;表现急剧变化的非洲大陆上新与旧的斗争,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反思非洲文化和欧洲文化各自的价值,试图为非洲寻找出路。他的剧本包含着有力的社会批评,而且这些批评是以对人的本性的深刻理解为基础的。他的戏剧创作对当代尼日利亚以及非洲戏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约翰·克拉尔克(1935—)是尼日利亚著名的诗人和剧作家,他的主要剧作有《山羊之歌》(1960)、《假面舞会》(1964)、《奥兹迪》(1966)等。

阿索尔·富加德(1932—)是南非共和国著名的剧作家,他创作的主要剧本有反映南非共和国黑人及有色人痛苦生活的《血结》(1963)、《博斯曼与列娜》(1969)、《无用的星期五》(1974),描写南非共和国贫穷白人不幸遭遇的《哈罗和再见》(1966),此外,他还发表过《诺戈戈》(1974)、《西兹韦·班西死了》(1974)、《这个岛》(1974)和《迪米托斯》(1977)等剧本。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1940—),南非著名作家,科学家。200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库切1940年出生在南非的开普敦市。上个世纪60年代他移居英国。在英国他最初的职位是一名计算机程序员。库切于1969年在得克萨斯大学获得英语和语言学博士学位。在1983年以前,他曾在布法罗的纽约州立大学教书。1984年他任南非开普敦大学英语文学教授。库切是芝加哥大学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成员。该委员会主要培养学生获得文学、哲学、历史、神学、艺术或者政治学博士学位。据称,库切已在该大学任教数年,最初是作为访问教授在校任教的。2002年他移居澳大利亚,并同时在阿德莱德大学教书。此前曾在数所美国著名大学任教,包括哈佛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库切同时还发表过各种翻译作品,并曾经担任过《纽约书评》的文学评论家。但库切本人平常却不大喜欢抛头露面。在他第二次获得英国布克奖时,他自己当时拒绝前往伦敦领奖。

库切曾经分别于1983年与1999年两度以《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和《耻》获得英国布克文学奖。

库切和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戈迪默被视为南非当代文坛的双子星座。

瑞典皇家文学院表示,库切的数部小说“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他的作品《耻》、《等待野蛮人》和《国家中心》是这一风格的典范。这几部作品“构思纤美精巧、文白韵味深刻、分析精辟入微”,是难得一见的闪光之作。此外,库切在批判西方文明的理性主义和伪道德方面也“笔锋犀利、入木三分”。但库切的小说也存在“是非不清的观点,尤其是在一些泾渭分明的问题上”。瑞典皇家颁奖委员会在其颁奖辞中,指出库切的获奖理由为:“在人类反对野蛮愚昧的历史中,库切通过写作表达了对脆弱个人斗争经验的坚定支持。”

库切的代表作长篇小说《耻》一书是非常严肃、深刻的一部作品。“整个故事所反映的是殖民主义消退后所造成的影响。这个影响,已经不单单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殖民者给被殖民者造成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上的损害,这些损害也作用于殖民者身上。当殖民主义势力消退后,殖民者的后裔为他们的父辈所做的事情要承担后果。小说反映了很复杂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库切的最新作品《伊莉莎白·考斯特罗:八个教训》(2003)是集杂文和小说于一体的著作,是库切获奖前两个月新出版的一部小说。

2008年再稿于银川

同类推荐
  •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提起唐诗,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在唐诗里,你会看到秀美的河山,你会闻到清新的花香,你会听到离人的哀怨……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的唐诗选本。然而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以“温柔敦厚”的中庸之道来选择诗文,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都没有入选,如《石壕吏》、《卖炭翁》等等。为了惠顾广大读者,我们继承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的精华,又参照多种唐诗编本,精选出了三百首唐诗,编成了这本唐诗大全集。目的在于为中学生、大学生、社会青年以及爱好唐诗的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普及型读物,为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做出绵薄之力。
  • 解密中国大案2006

    解密中国大案2006

    《解密中国大案2006》精选了2006年度全国法院审理的部分大案要案,通过纪实文学的方式,展开了他讲述的案件故事和审判故事。这《解密中国大案2006》中所收集的案件都曾经在国内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所有的纪实文章都是丁一鹤亲自采访案犯或是案件当事人后写成的,这些文章也都经过了案件的承办法官或审判长的审阅,确保事实的准确无误。因为是真实的,也就保证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同步,呈现着非常实在的生活面貌。
  • 马丁·菲耶罗(世界英雄史诗译丛)

    马丁·菲耶罗(世界英雄史诗译丛)

    博尔赫斯曾说:“假如阿根廷有文学,那就是《马丁·菲耶罗》。”《马丁·菲耶罗》是阿根廷民族史诗,拉丁美洲家喻户晓的文学典范,被誉为“高乔人的《圣经》”。著名西班牙语诗歌翻译家赵振江译本,真正呈现原汁原味的阿根廷经典巨著。
  • 马语:六十年风雨

    马语:六十年风雨

    这是六位马年出生的老人在60岁来临之际为自己送上的一份特别的礼物。六位老人都曾参加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如今人到暮年,欲以文字的方式来梳理过去六十年人生的悲欢离合。书中内容多为对青年时代的追忆,对故土故人的怀恋,充满了人生的沧桑,也蕴含着对生命印记的深层思考。
  • 爱真的很近么

    爱真的很近么

    当年在农村上初中时,放学回家就得去放牛。其实放牛也就是把牛拉到村头的河堤上,将牛绳子的一端插在地里就可以了。我一边看书一边照看着牛。教室里的谈论声惊天动地,大家都在为下节课的演讲做准备。我也忙得停不了口。尽管这样忙,我心里还是想着秋。这丫头,一个星期没个好心情了。在那个角落,我发现了她。众人在热血沸腾,她怎么能那样安静?
热门推荐
  • 武定方圆

    武定方圆

    一个没有身世的孤儿,一次偶然的机遇,他看到了这个世界原本的面目......他似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是棋子?是武器?还是钥匙?都不得而知......但他不愿屈从,无关身外,只想在这天地间以武定方圆。
  • 午夜兰桂坊

    午夜兰桂坊

    旅美女作家吕红的新书《午夜兰桂坊》日前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午夜兰桂坊》、《怨与缘》、《微朦的光影》等中篇小说。吕红的小说书写中国人在美国的寻梦经历,尤其是情感和内心价值观历经的冲击。在故事的背后,不只是中西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还有中国文革后的社会变动在这代人身上留下的深刻烙印,表现了跨时空、跨视域的爱情与人性纠葛,涵盖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以及不同社会背景下人性的深刻透视。除了小说之外,本书也收录了其它文体作品,展现她多方面的才情。
  • 梦难长

    梦难长

    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情深,三分浅土,半壁斜阳。是故事编织了梦,还是梦编织了故事呢……唉,我也说不清了……但是,都很美吧。
  • 重生:暗夜蔷薇魅之殇

    重生:暗夜蔷薇魅之殇

    关山飞渡,踏江而来。她开启重生之门,只为一报当年之仇。只是没想到,她林姝月纵使再能干,也始终逃不过一个情字。“南濮墨,你该知道,我是来报仇的”“我知道,我会帮你的,我发誓”她没想到,她以为自己这一辈子只能生活在无边无际的暗夜里,可是一遇到他,自己的人生,就已经被彻底改观。
  • 九星变

    九星变

    繁衍千年的僰族,为何突然消失?神秘的僰人悬棺,究竟有何秘密?凶残的星魔星兽,还有谁能抵挡?传说的未知大地,谁才是真霸主?看我混世魔王如何玩转九星,法术?我不需修炼;天赋?我不用遗传;神通?我不必传承。有我移花接木神诀,一切皆可抢夺!
  • 我心柔软,自有力量

    我心柔软,自有力量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人都认为柔软、敏感等特质是人身上的弱点,以为背上坚硬的外壳,就能变得强大。殊不知,把那颗柔软的心隐藏起来,戴着盔甲负重前行,才真正让人疲惫不堪。本书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人们,我们要正视柔软、敏感等特质,它们其实对我们有极大的帮助和正面意义:敏感的神经让我们洞察更多美好的存在;感性是对理性的最好补充;懂得感恩,生命中的美好就会扑面而来;自己简单,世界就不会复杂……因此,每个人都要有接纳自己、省视内心的勇气,这样才能唤醒内心深处的纯真与美好,更真实自在地迎向新的人生旅程。
  • 巫者有灵

    巫者有灵

    原本以为被救出荒原,她就会获得自由,却不想只是落入另一个“监牢”里罢了。——就这样被囚禁一生?——不可能!
  • 翼庵禅师语录

    翼庵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莲邦消息

    莲邦消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95后

    重生95后

    命运让李朗重回那段困苦岁月,却也补偿了他更珍贵的东西:青春。新书《回忆1988》,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