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1500000010

第10章 石嘴山——名胜古迹(6)

28.母亲河哺育石嘴山

李洁2006.10.27

石嘴山市现辖大武口、惠农两区和平罗县。贺兰山北段绵亘于市境西侧,黄河南北贯流于市境东南侧。上世纪60年代初,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这里因煤立市。但是在贺兰山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前,影响这里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是黄河。

黄河在石嘴山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农业发展上。黄河为宁夏提供了农田水利灌溉之便,使银川平原享有发展农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石嘴山地区是银川平原上开发较迟的地区。清代以前,这里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险要的地形,成为军事重地。经济则是畜牧业、农业兼有。然而,因地处汉渠、唐渠末梢,水利灌溉不便,大片滩地尚未开垦,农业还没有较大发展。清初,采取疏浚渠道和移民屯垦的措施,对这一地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开发。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宁夏水利同知王全臣主持开凿了大清渠,并组织移民到查汉托护(平罗县黄河西岸的大片滩地)屯垦。雍正初年,川陕总督年羹尧视察宁夏河渠后,朝廷又先后派出户部侍郎单畴书、右布政使史在甲、兵部侍郎通智等人,到平罗经营查汉托护地方,主持修建水利工程。从雍正四年(1726年)四月开工,至雍正七年(1729年)五月竣工,历时三年,建成了惠农渠和昌润渠。大清渠长72里,惠农渠长262里,昌润渠长136里,这三大干渠的建成,解决了石嘴山地区的灌溉问题,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惠农渠、昌润渠建成后,朝廷“颁帑银十五万两,以为招徕户口恒产耕种之资”,从宁夏、宁朔、灵州、中卫、固原等地移民屯垦,开垦出“查汉托护地数百里”,“辟田万顷,安户万余家”。在新垦区内,建立屯堡40多个。为管理新垦区还增设了新渠县和宝丰县。乾隆三年十月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大地震后,新渠、宝丰两县废除。然而,乾隆八年,朝廷又重修了被震毁的昌润渠,并“招徕三千五百余户,垦熟田凡三千一百六十七顷。”使这一地区在经历重大灾害后再度复兴。

清代雍正年间对今石嘴山地区的开发,为这一地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此,石嘴山地区经济开发全面转向了农业。清代雍正、乾隆年间,这一地区耕地面积迅速扩大,人口急剧增加。这一时期,平罗新开耕地4070顷,数量居宁夏府之首。新开耕地占全县耕地总数的62%。百余年间,平罗耕地翻了一番。与此同时,人口也数十倍增加。明代万历年间,平罗地区设平虏守御千户所,仅有1090户,2287人,清代乾隆年间,平罗地区已有16490户,158360人。户数增长14倍,人口增长68倍。兴修水利,引黄灌溉,使石嘴山地区农业得到空前发展,出现了“察汗弃壤通理疆,绣畦北尽省嵬旁”的兴旺景象。

在兴建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石嘴山地区的采矿、烧瓷诸业,也得到了发展。开凿惠农渠、昌润渠,修建新渠、宝丰县时,需用大量铁、石、煤炭。如从外地采运,费工费时,运输不便,价格亦高。通智等人即在石嘴山就地取材。据通智《石嘴山土神祠记》载,当时在石嘴山“采石十万余丈,铁五十余万斤,煤炭不下十万车”。这次为新建水利工程而进行的大规模采矿,无疑是石嘴山地区采煤和冶铁工业之始。《石嘴山土神祠记》中还说:石嘴山“铁石煤炭取之不尽;更出干泥,烧造瓷窑,以资民用。”据此可知,在清代雍正四年(1726年),石嘴山地区即已开始采煤、烧瓷。采煤、烧瓷诸业因引黄灌溉水利工程而兴,当然不能说与黄河无关。此后,随着石嘴山地区居民的增加,人们当然需要用煤用瓷,采煤、烧瓷业自然也是世代相传。

黄河与石嘴山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还体现在水运上。石嘴山地区的黄河水运历史悠久。北魏薄骨律镇将刁雍水上转运军粮;唐代朔方六城水运;元代的黄河水驿;清代的水上运粮线,皆包括石嘴山地区黄河河道在内。

黄河水运对石嘴山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在清末明初之时。今石嘴山市的惠农区,是宁夏平原与内蒙古戈壁草原的天然分界,是甘肃、宁夏进入内蒙古的第一道关口。由此沿河北上河道畅通无阻,故而此地是黄河上游天然交通要冲。清光绪六年(1880年),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深入,外商纷纷在石嘴山地区开设洋行,收购转运羊毛。先后在这里设行的有十家,资本雄厚的有六家。他们利用黄河水运之便,通过水运将羊毛运至包头,再转天津出口。从而使石嘴山成为西北羊毛集散市场,空前兴盛的水旱码头。

黄河水运之便使石嘴山成为西北羊毛集散市场后,这里的水运空前繁荣。当时,石嘴山有民船200余只。其中小船100只左右,进行短途运输,主要运输粮、菜之类。大船100多只,承担运输羊毛业务,每船船工2~3人,逆水返船时还需雇用纤夫6~8人;载重量为10500公斤,可装羊毛150捆包。从石嘴山顺水而下至包头600公里,需用5天时间。可见当时石嘴山从事水运的船工至少也有300~400人左右。

石嘴山羊毛集散市场的繁荣,是帝国主义经济侵略造成的畸形发展。据统计,1912年全国诸港出口羊毛290.163担,其中天津港252.545担;1913年全国诸港出口羊毛280.055担,其中天津港221.513担;1914年全国诸港口出口羊毛309.478担,其中天津港246.897担;1915年全国诸港出口羊毛404.463担,其中天津港301.661担。天津港出口羊毛数量占全国出口量的80%左右,而天津港出口的羊毛基本上来自西北地区,是在石嘴山聚集的。这些羊毛从甘肃、青海、宁夏、阿拉善、额济纳、鄂尔多斯等产毛地,用牛车、马车、骆驼运至石嘴山,这无形中促进了陆上运输业。羊毛运至石嘴山后,还需洗涤、去沙、晾晒、打包,当然也就有了羊毛加工、打包业。陆上、水上运输,羊毛加工、打包,汇聚了众多的工人,使石嘴山这一偏僻小镇空前繁荣,旅馆、饭馆之类的服务业也随之兴盛起来。石嘴山因黄河水运之利,成为西北一个繁荣的水旱码头。

石嘴山作为西北羊毛集散市场,在1926年外商撤行之后而衰败。但黄河水运依然存在,直至包兰铁路通车才终止。

29.叶叶风帆塞上行

江鸟2006.4.14

宁夏黄河水运历史悠久。我市境内的黄河是宁夏乃至黄河上游水运的河段之一,历史悠久。

黄河大规模水运始于北魏。公元446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下诏书,命令薄骨律镇(今吴忠市西南)镇将刁雍,将河西(今宁夏黄河以西地区)屯谷五十万石运往沃野(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北),以备军需。并且指定由统万(今陕西靖边附近)、安定(今甘肃镇原西南)、高平(今固原)及薄骨律镇调牛车五千辆为运输工具。然而,刁雍经过计算认为如此运粮耗时费力不如水运。这个账是这样算的:从河西的进青铜峡、永宁一带,到沃野,计程八百里,牛车每辆一年可运两趟,每年每车载粮二十石,五千辆牛车一年运二十万石,五十万石粮需三年才能运完。三年内上万劳力上万头牛调去运粮,必“大废生民耕垦之业”。因此刁雍上表恳求将陆运改为水运。魏太武帝诏准。当年冬,刁雍指挥工匠赶造木船二百艘,每艘可载粮一千石(合26吨多)。次年三月至九月,即将五十万石粮全部运完。三年之事,两季而成。魏太武帝不但大加表扬,而且令刁雍将水运之法“永以为式”。

唐代的朔方军镇设在灵州,其所需军粮多由北都(今太原)购买,然后溯河而上,以船运送。唐高宗李渊为防御突厥,曾下令在灵州置舟师(即水军),派大将于筠召江南船工来此,“大发卒治战舰”。唐代的朔方军还设有六城水运使,专门管理宁夏、内蒙古的水运。设在今平罗姚伏的定远城即为六城之一。

元代的大水利家郭守敬在修复水利的同时,建议宁夏黄河通漕运。元世祖忽必烈采纳其建议,下令建立了由应理州(今中卫)到内蒙古托克托的水驿,沿途设驿站十个,驿船六十八艘。

清代,黄河水运也很发达。1688年,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派左都御史于成龙在宁夏调运军粮,并征集船只一百零三艘。康熙及其随从由陆路来宁,返程时走水路,其船队船只达百余艘,其中还有“楼船”。康熙此行由横城上船,顺河而下,途径市境的姚伏、流穆河、哨马营、石嘴子,均曾停船过夜。

清代,宁夏至包头段的河道上,不但有木帆船千余只,而且有大量皮筏。甘肃、青海、陕北、阿拉善的皮毛及土特产多经宁夏水运输出,返航时则载回各种日用手工艺品。道光年间,“磴口春帆”成了“平罗八景”之一。其时磴口属平罗县辖地,石嘴山(现惠农区)至磴口的河道,在春日开河之后,千帆竞发,蔚为壮观。

近代,石嘴山渐成黄河岸边的水旱码头。1880年前后,英、德商人陆续在石嘴山设洋行,号称“八大洋行”,最盛时有十家之多,亦称“十大洋行”。这些洋行在甘、宁、青均设有分行,专门收购皮毛,以木船皮筏运至石嘴山。在石嘴山梳理打包后再装船运往包头转口。民国初年,石嘴山仅输出羊毛一项即年达3000万斤,外商在此雇用的运皮毛木船即达千余只。其水运之盛,可想而知。

石嘴山段的黄河河道上,还曾试航过机动船。清光绪年间,比利时人罗比尔吉拟成立轮船公司,开辟南门托克托河口镇至兰州航线。他打造了钢制小型轮船“巨龙号”,在宣统三年秋从托克托河口镇逆水而上,经宁夏抵达甘肃靖远。此为黄河河道行驶轮船之始。1918年,甘肃商人陈润生、蔡质夫成立甘绥轮船公司,购买“巨龙号”营运,自托克托河口镇至横城行驶两次,终因该船客位少,入不敷出,被迫停办。甘肃省长张广建与宁夏护军使马福祥也曾合伙创办轮船公司。他们请上海技术人员制造长15米、宽3米、吃水0.7米的轮船,名为“探源号”,于1919年夏,从包头南海子逆水而上试航。历时五天半抵达石嘴山,又顺水而下,历时两天半抵包头。上水时速10公里,下水时速达25公里。后因战乱,有关计划废弃。合伙上的几次机动船航运皆有始无终,草草收场。通行于河上的还有木船、皮筏。皮筏有牛皮筏、羊皮筏,制作简易,成本甚低,使用方便,实为西北人民的一大创造。

新中国成立后,合伙水运兴盛一时。包兰铁路通车前,石嘴山煤矿建设所需设备,因汽车无法装载,本船吨位太小,都曾用皮筏运送。

上世纪60年代后,合伙上游青铜峡等处筑坝,包兰铁路也已通车,合伙水运停运,合伙行船成为历史。但在各处渡口,仍有船只摆渡。渡口的木船,也渐次变为渡轮。而随着合伙大桥的建成,古老的石嘴山渡口也已另迁新址。

30.烽燧遍地古边塞

——石嘴山市境内的古城障与长城

李洪图2002.6.5

今石嘴山市境位于宁夏北端。尤其是石嘴山区负山面水,处于山水之交,为战略要地。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多在市境内设亭障,筑关隘,建城池,驻军卒。明代更是大役兵丁民夫,修筑长城。历代所建城障大都已不复存在,但明代长城遗迹犹存,有些段落尚较为完好。成为市境的一大景观。

一、山川设险何年废

市境内大都长城皆系明代所建。明以前的历代王朝虽未在此修筑长城,但先后建过一些关隘城障。这些关隘、城障的设置与废弃,大抵因军事需要而定。经过历史风云,岁月沧桑之后,当年的雄关铁塞大多已荡然无存。其中较著名者有:

浑怀障

浑怀障是石嘴山市境内最早的城障建筑,也是中原王朝在市境内设立的第一个军事要塞。其故址在今陶乐县西南的浑怀东岸。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将蒙恬北逐匈奴,收河南地(今浑怀河套西北部地区),设44县,筑长城及亭障以域匈奴。浑怀障即其时所设亭障之一。

浑怀障是“城河上为塞”建筑的军事据点,其具体形制未详。清代吕调阳的《汉书地理志祥释四卷》称:“浑怀障在河东长城外,库尔格河流潴为科尔格大湖,又南入边,仍屈而北出注河,象怀物园露也”。显然这一军事据点因建在河流之状“象怀物园露”处,故名“浑怀”。

史书称浑怀障为蒙恬所筑,意为其是蒙恬主持修筑的“城河上为塞”的军事据点之一,蒙恬其人则未必亲临其地,亲躬其事。

浑怀障在汉代为浑怀都尉治所。北周、隋、唐又先后为郡县所治。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因郡县迁治而废弃,曾存在八百余年。

老关疙瘩

所谓疙瘩是高大的土石堆。老关疙瘩位于石嘴山北正义关口外,在封扼沟口处,有南北对峙的人工堆砌的巨大的土石堆两座。北面的一座高约三米,周长九十米;南面的一座高约二米,周长五十米。周围散落着有大量汉代瓦片、陶片,显系汉代建筑遗址。从其所处位置来看,当是因军事防御需要而建的军事设施。

该建筑遗址既称老关疙瘩,足可以说明此处曾设关隘。同时相对于老关而言,应另有新关。此处关隘系新关设立后废弃的旧关。这一点对于研究明代镇远关的位置很有参考价值。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

    本书是梁晓声先生深度解剖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国民性的最新重磅力作。作者以一如继往的冷峻而智慧的笔调、渗及骨髓的透视深度,以及充满人文理性的文字,对当代的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状况,普通人人生的尴尬,以及关于中国的文化与文化人,给出了自己的观察与评述,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中国社会人文现状的“田野调查”,也是一部深度的社会观察笔记。在本书中,作者直视人性的软弱,颂扬人性的闪光与良知的自省,由此,我们才能获得改变与进步的勇气,并期许与拥抱光辉的未来。
  • 知堂两梦抄(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知堂两梦抄(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个选本和坊间流行的其他选本所选篇目,几乎无一篇同者。周作人在传统中找到了他所称的“中国思想界之三盏灯火”——汉代王充,明代李贽,清代俞正燮,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疾虚妄、爱真实”,并由此上溯到墨子、颜回、大禹,梳理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系统。本书清晰地呈现了这个思想体系。
  •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黄龙自然保护区,因黄龙沟内有一条蜿蜒的形似黄龙的钙华体隆起而得名,历来被誉为“人间瑶池”与“人间天堂”。彩池、雪山、峡谷和森林谓之黄龙“四绝”。黄龙奇、绝、秀、幽的自然风光蜚声中外,藏族、羌族和回族的民族风情也令人心驰神往。看罢此书,赞叹的不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 永康民俗

    永康民俗

    《永康民俗》是继《永康百工》后推出的第二本反映浙江金华永康市地方特色的系列图书之一,是对永康民俗文化横纵交织、古今汇总、图文并茂的全面反映。既有对各种民俗渊源的追溯,也有对当今变迁的描述;尤其是作者通过手中的相机,永久地记录下了反映永康民俗文化的场景,使其意义更加深远。该书的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照片多。作者是永康本地人,又是著名民俗摄影专家。本书为永康人写永康事,永康人拍永康照,将永康民俗用最家乡的视角、最永康的语言进行了描绘。该书对于永康、金华市及至周边省市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这是一本以少数民族故事为主的书籍,作者将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家乡各种民间传说和故事汇聚成书,在保持原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基础上加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之更为生动有趣,也更加适合小学阶段的儿童阅读理解,希望通过这本书将家乡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热门推荐
  • 漫仙路:魔法禁忌书

    漫仙路:魔法禁忌书

    女主唐沁是来自西幻界面的傀儡操控师,她擅长操控亲手雕刻的木偶为手下。她偷走深藏在光明教廷之中的魔法禁书,在与圣女对战时的魔法元素撞击产生了空间扭曲,然后她被带进修真世界。本文的立场没有善与恶之分,只取决于他(她)做某件事的当下。注:本书框架采用了沧海灵荒世界的设定阅读指南:本文YY向,小白向,适量种田,酌量搞笑,不过就是图一乐呵的修真日常吐槽文,请不要对本文抱有太高期望,不适者请绕行,谢谢合作。
  • 秦羽凉生

    秦羽凉生

    全书记叙了女主秦沐晗从初中毕业到高三结束的生活,以秦沐晗的高中三年为时间线,叙写了秦沐晗的个人成长和与父亲从敌视到理解的态度转变。意在激发人们对青少年教育问题和原生家庭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 中国高中生作文年选(2017版)

    中国高中生作文年选(2017版)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青春有梦”“心灵之旅”“情感天空”“文化长廊”“社会聚焦”,书中作文可谓文如其人,见字如面。每一篇文章都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情感,每一个文字都是同学们思想的流露,读者透过文字,看到的是一个个有生命、有灵性、有思想的人。在书中每一篇文章的推选理由中,我们不仅看到是这篇文章的水平,更看重的是作者文字背后的人。此作文年度精选主编为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为学杯”组织负责人,对作文教学研究多年,举办赛事多年且具影响力,由其所编2016年度中国高中生作文年选可谓质量上乘,实可期待。
  • 种出个神豪

    种出个神豪

    这是一个靠种田成为世界首富的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画继补遗

    画继补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之大神,我只是过路的

    网游之大神,我只是过路的

    【新文,徒儿再上:师父,你有毒】某天,游戏中——某大神:你轮了我的神兽?打算怎么补偿?瑶姑娘:给,这是神兽掉落的物品。某大神:还少了一样。瑶姑娘:神马?某大神:你。瑶姑娘:额……大神,我只是过路的啊……第一次见面,姚瑶觉得大神很无耻;第二次见面,她被迫成了大神夫人;第三次见面,她被当做赌局,卖给了大神……而在某天,瑶姑娘发现自己的心居然在不自不觉中沦陷了。于是瑶姑娘奋起反击,开始走上了反勾搭的路程。某天,瑶姑娘对某人说起反勾搭这件事的时候,某大神直接搂着自家娘子,在唇边香了一口道:“娘子,其实只要你说一声,我会主动献身的。”“大神,你能不能不这么无耻?”“当然,而且这辈子我只对你一人无耻。
  • 巫师有棵天赋树

    巫师有棵天赋树

    一个很萌的少年(大雾),伴随游戏中的神器穿越,拥有了通过进食掠夺天赋的能力。这是一个嘤雄的传奇故事(再次大雾)。
  • 今天又要小惊喜

    今天又要小惊喜

    你想拥有一颗神奇的药吗?带你装逼带你飞的那种,带能带你体验不同人生。
  •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本书是当代高等教育研究前沿论丛之一,由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我国历来是一个非常稀缺的社会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加之,社会诚信制度和监管制度尚未完善,导致在获取教育机会方面存在腐败行为,并越来越严重地侵蚀着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具体体现为高考过程中的集体舞弊行为以及招生腐败行为,特别是在招生过程中获取“保送生”资格和“机动指标”方面。高校内部存在着的“行业性福利”,以及掌握资源的特权阶层通过“隐性”排斥,获取这一部分高等教育机会,加剧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和差异。
  • 异地恋,静待花开

    异地恋,静待花开

    高中时期的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高一男友的叛变,高二短暂的快乐,高三好友的背叛,幸好,在我最后的那段时间,有你的陪伴,我不喜欢对着手机恋爱,不喜欢异地,但我喜欢你,等我,往后余生,我会陪你,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