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1500000013

第13章 石嘴山——名胜古迹(9)

通智其人对于石嘴山市境的水利建设,农业开发功不可没。在文化方面也不无贡献。他撰写的《惠农渠碑记》、《昌润渠碑记》、《石嘴山土神祠记》,皆有存史、资治、教化作用,为研究石嘴山地区历史的翔实史料。惠农渠、昌润渠竣工后,通智写了《昌润渠工竣恭纪七律》一诗:“黄河别派六羊通,石闸巍然跨彩虹。激起众流增浪力,引开曲水灌田功。川辉原润千村聚,野缘禾青一望同。从此遐荒欢鼓腹,群歌大有慰宸衷”。此诗实乃昌润渠工程及工程效益的写实之作。参与工程的其他官员及宁夏地方官员纷纷唱和,其中除歌颂皇恩之陈辞外,亦不乏写景状物之清辞丽句。法海的七绝即其中之一。其诗云:“长堤一带柳毵毵,通字题桥闸有三。见说田园无限好,风光谁亚小江南”。有关水利工程的唱和,无异于一次诗会,所创作的诗歌数量甚多,不但是石嘴山地区最早的文学作品,而且对此后的文学创作不无影响。

至于市境内陶乐县的垦荒耕种,亦与黄河相关。清乾隆五十年,黄河改道。河西之地变为河东,两岸为地界争执,清政府在河东设蒙汉界碑,即五碑子,亦称五堆子。界内属平罗县,河西农民陆续至河东垦荒,河东垦植区渐成。

三、叶叶风帆塞上行

——历史悠久的黄河水运河段

黄河之利,还表现在水运。宁夏黄河水运历史悠久。市境内的黄河是宁夏乃至黄河上游水运的河段之一,同样历史悠久。

据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禹贡》载:当时黄河水运已“浮于积石,止于龙门西河”。可见早在二三千年以前,黄河上游自青海积石山以下就已通航。

黄河大规模水运始于北魏。公元446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下诏书,命令薄骨律镇(今吴忠市西南)镇将刁雍,将河西(今宁夏黄河以西地区)屯谷五十万石运往沃野(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北),以备军需。并且指定由统万(今陕西靖边附近)、安定(今甘肃镇原西南)、高平(今固原)及薄骨律镇调牛车五千辆为运输工具。然而,刁雍经过计算认为如此运粮耗时费力不如水运。这个账是这样算的:从河西的进青铜峡、永宁一带,到沃野,计程八百里,牛车每辆一年可运两趟,每年每车载粮二十石,五千辆牛车一年运二十万石,五十万石粮需三年才能运完。三年内上万劳力上万头牛调去运粮,必“大废生民耕垦之业”。因此刁雍上表恳求将陆运改为水运。魏太武帝诏准。当年冬,刁雍指挥工匠赶造木船二百艘,每艘可载粮一千石(合26吨多)。次年三月至九月,即将五十万石粮全部运完。三年之事,两季而成。魏太武帝不但大加表扬,而且令刁雍将水运之法“永以为式”。

自北魏开创黄河大规模水运以来,历代兴盛不衰。

唐代的朔方军镇设在灵州,其所需军粮多由北都(今太原)购买,然后溯河而上,以船运送。唐高宗李渊为防御突厥,曾下令在灵州置舟师(即水军),派大将于筠召江南船工来此,“大发卒治战舰”。唐代的朔方军还设有六城水运使,专门管理宁夏、内蒙古的水运。设在今平罗姚伏的定远城即为六城之一。

元代的大水利家郭守敬在修复水利的同时,建议宁夏黄河通漕运。元世祖忽必烈采纳其建议,下令建立了由应理州(今中卫)到内蒙古托克托的水驿,沿途设驿站十个,驿船六十八艘。

清代,黄河水运也很发达。1688年,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派左都御史于成龙在宁夏调运军粮,并征集船只一百零三艘。康熙及其随从由陆路来宁,返程时走水路,其船队船只达百余艘,其中还有“楼船”。康熙此行由横城上船,顺河而下,途径市境的姚伏、流穆河、哨马营、石嘴子,均曾停船过夜。

清代,宁夏至包头段的河道上,不但有木帆船千余只,而且有大量皮筏。甘肃、青海、陕北、阿拉善的皮毛及土特产多经宁夏水运输出,返航时则载回各种日用手工艺品。道光年间,“磴口春帆”成了“平罗八景”之一。其时磴口属平罗县辖地,石嘴山(现惠农区)至磴口的河道,在春日开河之后,千帆竞发,蔚为壮观。

近代,石嘴山渐成黄河岸边的水旱码头。1880年前后,英、德商人陆续在石嘴山设洋行,号称“八大洋行”,最盛时有十家之多,亦称“十大洋行”。这些洋行在甘、宁、青均设有分行,专门收购皮毛,以木船皮筏运至石嘴山。在石嘴山梳理打包后再装船运往包头转口。民国初年,石嘴山仅输出羊毛一项即年达3000万斤,外商在此雇用的运皮毛木船即达千余只。其水运之盛,可想而知。

石嘴山段的黄河河道上,还曾试航过机动船。清光绪年间,比利时人罗比尔吉拟成立轮船公司,开辟南门托克托河口镇至兰州航线。他打造了钢制小型轮船“巨龙号”,在宣统三年秋从托克托河口镇逆水而上,经宁夏抵达甘肃靖远。此为黄河河道行驶轮船之始。1918年,甘肃商人陈润生、蔡质夫成立甘绥轮船公司,购买“巨龙号”营运,自托克托河口镇至横城行驶两次,终因该船客位少,入不敷出,被迫停办。甘肃省长张广建与宁夏护军使马福祥也曾合伙创办轮船公司。他们请上海技术人员制造长15米、宽3米、吃水0.7米的轮船,名为“探源号”,于1919年夏,从包头南海子逆水而上试航。历时五天半抵达石嘴山,又顺水而下,历时两天半抵包头。上水时速10公里,下水时速达25公里。后因战乱,有关计划废弃。合伙上的几次机动船航运皆有始无终,草草收场。通行于河上的还有木船、皮筏。皮筏有牛皮筏、羊皮筏,制作简易,成本甚低,使用方便,实为西北人民的一大创造。明诗云:“不用轻舟与短棹,混脱飞渡只须臾”。混脱即皮筏,可见皮筏之轻便快捷。

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水运亦曾兴盛一时。包兰铁路通车前,石嘴山煤矿建设所需设备,因汽车无法装载,本船吨位太小,亦曾用皮筏运送。古老的皮筏为石嘴山的现代化建设是立过功的。

六十年代后,合伙上游青铜峡等处筑坝,包兰铁路也已通车,合伙水运停运,合伙行船成为历史。但在各处渡口,仍有船只摆渡。渡口的木船,也渐次变为渡轮。而随着合伙大桥的建成,古老的石嘴山渡口也已另迁新址。

黄河的灌溉之利,水运之功,促进了市境经济发展。大规模招民垦荒,水旱码头的形成使各地移民迁居于此。于是在这里农业文化、游牧文化、中原文化、边塞文化,各个民族的文化、各个地域的文化,汇聚碰撞交融,从而使市境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特色。古老而深远的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独一无二的西夏文化,丰富多彩的移民文化,沉郁粗犷的边塞文化,共聚于这片土地,成为丰富的人文资源。

四、凌云健笔有遗篇

——名人制作中的石嘴山

石嘴山位于交通要冲,成为水旱码头后,更是宁夏至包头必经之要道。民国以来,大批革命志士、军政要员、社会闻人、文人学者往来途径于此,涉足市境。有的还在他们的著作中对市境的山河风貌、政治经济、风土人情,有过翔实的记述,生动描写。其中最著名的有宣侠父的《西北远征记》、冯玉祥的《我的生活》、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

《西北远征记》是革命烈士宣侠父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宣侠父在1925年至1929年间曾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从事政治工作。1925年他随西北军刘郁芬部,从张家口长途行军至兰州。《西北远征记》记述的是此次行军的经历。书中有他途径石嘴山、惠农、平罗的见闻。他在石嘴山看到的市场上“只有哈德门香烟是比较近代的商品”;他在惠农下营子耳闻了乡民“只知有前朝武举人周绅士,而不知有官府”的奇闻;他在平罗县城目睹了“县太爷的前朝威仪”。其时,经过辛亥革命清朝皇帝早已垮台十多年,而平罗县官员仍使用前清仪仗;“忽然一辆精美的骡车驰过,前呼后拥着十多个壮勇。这些壮勇,一色都是清朝打扮,他们穿着大袖的黑色短卦,短卦的前后,缀着红布剪成的‘亲兵’二字”。作者文笔伟神,为我们留下了当年的生动剪影。

《我的生活》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自传。冯玉祥1926年“五原誓师”后,率部入甘援陕时,曾途经石嘴山地区。他在《我的生活》一书中记述了途经石嘴山时的有关情况,描述了在石嘴山富商郑海峰家受到热情招待,以及郑氏经营致富的情况,并对郑氏经营煤矿、盐池、碱湖等开发地资源之举多有褒扬。书中还记述了他途经平罗时,发现县衙内有年轻女眷,询问得知乃是县长新纳之妾。因此生疑,查出该县长确有劣迹,将其撤职之事。

《中国的西北角》是著名记者范长江的通讯集。1935年7月,时年仅26岁的范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名义,从四川成都出发,开始他著名的西北旅行。他此行撰写的通讯陆续发表于《大公报》,此后结集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书中第五篇是“贺兰山的西边”,皆是关于宁夏的通讯。该篇中的“平罗南北”、“石嘴山外”则是写平罗、石嘴山的篇章。他将沿途所见所闻所感详加记述,多有生动的描写、精辟的议论、科学的分析、真挚的抒情,堪称通讯之佳作,并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名人关于石嘴山是著作与文章,不仅是了解昔日石嘴山的珍贵资料,而且给石嘴山地区增添了文化色彩,是市境人文资源的组成部分。多年来,笔者致力于发掘当地人文资源,写了大量文章。这些文章散见于宁夏及石嘴山报刊,其中有57篇被《宁夏地方文献目录》收为著录。

同类推荐
  • 独具特色的欧美奇迹

    独具特色的欧美奇迹

    从庄严古典的科隆大教堂到地理名城格林威治古城,从自由象征自由女神像到沙漠隔壁的纳斯卡巨画,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涌现出了数不尽的文化奇迹。
  • 说孟子

    说孟子

    《说孟子》是许仁图先生论述孟子学的深入发挥之作。《说孟子》全书探究孟子学说,重视孟子的好辩。许仁图先生认为,要贴近孟子思维,就不需要把孟子捧得高高在上,应该学孟子,好好跟孟子辩说,才能体悟孟子哲学的要义。
  •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文化之美)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文化之美)

    我国的当铺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千年以前的汉代,典当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了,到了宋代,由唐代的专营与兼营并立,逐渐向专营发展,正式成为了一种行业。这是中国典当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大变化,虽然它们曾经备受争议,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它们以超前的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最终促进了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 渭河传

    渭河传

    面对几乎承载了公元10世纪初期以前中国历史和文化经历太多精神和情感的渭河来说,她的古老与悠长、她的复杂与曲折,尤其是她所负担的华夏文明光芒实在是过于丰富厚重、波澜壮阔了!而且发生在渭河沿岸的许多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入和事,读者都耳熟能详。
  • 北京:四九城里的风流岁月

    北京:四九城里的风流岁月

    本书为“城市映像”系列之一。本书精选关于北京的散文50篇,收录了梁实秋、朱自清、老舍、朱湘、汪曾祺、邓云乡、张中行等名家经典之作,从北京的风景、风俗、吃食、人物和对北京难以割舍的情感方面,展示百年间都城京华的盛景与风情。
热门推荐
  • 姑苏食话

    姑苏食话

    江南兴胜,吴郡繁华。土沃田腴,山温水暖。苏州更是自古富庶繁华,环境美好,有“人家天堂”之誉。自然物产丰饶,加之苏州民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形成了姑苏美食精工巧做、文艺雅致的风格。本书作者王稼句,久居苏州,研吴地史料,是地方文化专家;好美食美酒,是饮馔通人。他在书中写道:“苏州饮食,实在是一个丰厚博大的文化形态,细细道来,当是长篇巨制,本书只是浅近地作点介绍和描述,有时还稍稍延伸开去,让读者从饮食的角度,更多地知道一点苏州文化史上的往事。
  • 影后重生:陆少的心尖宠

    影后重生:陆少的心尖宠

    娱乐圈多年,她是不可多得的金牌经纪人。一朝风生水起,却被一手捧红的清纯女神与未婚夫联手迫害致死。凶手仇人逍遥法外,夺走了她所拥有的一切;意外重生成豪门千金,她决定扭转悲剧,定要这些人血债血偿!豪门斗法,她获巨额财富,小三野种如狼亲戚惨不忍睹!
  • 一朵花的奇幻之旅

    一朵花的奇幻之旅

    叶樟背诗:一花一叶一世界,生生世世独一人。鹦鹉扑腾着翅膀:主人主人,你还有我呢,我。一只白猫懒懒的舔着爪子:傻鸟一边去,樟儿我陪你生生世世。某人:樟儿别叹气,本王陪你上九天揽月,下黄泉捉鳖。某某人:江山不及你一笑,天下不及你一语,要么,都给你。……叶樟气的肝疼:附庸风雅的后果,真酸爽。
  • 地铁诡事

    地铁诡事

    京城地铁中经常会出现灵异新闻:雍和宫车站隧道里抬轿子的人;半夜十一点半不开灯的地铁末班车;莫名其妙卧轨身亡的乘客,在看到他最后的监控录像时,却发现他是被一双无形的手推下站台……这些传言究竟是谣传?还是真实存在的?我最开始也是不相信的,但是直到有一次我半夜不小心钻进了地铁之中,亲眼看到了一些灵异的事情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这些事情并不是鬼故事,而是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身边……
  • 天谴者游戏

    天谴者游戏

    HAPPYAPOCALYPSEGAME!(天谴者游戏)沈淼:妈的,让我知道谁整出来的这个破玩意儿,姐让他断子绝孙!简艾捂紧裤裆:为了淼淼的终身幸福,我选择变个哑巴。男女主刚开始相爱相杀,小虐,最后甜甜甜,亲妈绝对he。
  • 地狱第一百层

    地狱第一百层

    动荡之年。虚拟游戏世界中一群学生都被劫持,被迫按照幕后黑手的要求彼此厮杀。胜者的意识得以继续存在于虚拟现实之中,继续接下来无休无止的竞争,败者被踢出虚拟现实之外,肉体因为失败变成植物人。一切的一切,只为达成最终唯一胜利者的残酷命运。最终的优胜者可以得到掌控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灵子计算机,成为创造出理想新世界的神。这是最混乱的游戏,斗智与烧脑无处不在,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棋盘上的胜者究竟是谁。鬼畜遍地走,好人不如狗。在未知命运来临之际,一位没有任何记忆的少年与杀伐果断的少女一起踏上了未知的旅途。
  • 她无所不在

    她无所不在

    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一直跟着他,大概是因为他长得好看吧!面容清俊,穿着白衬衫,如同夏夜里的一阵凉风,让人着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很大风等

    很大风等

    阿进的鼻子上蚂蚁卵一样的汗珠。阿进刚接到客户的电话,他们要飞过来签合同,阿进很着急,想在最短的时间里制造出一间他“自己的设计公司”。阿进打电话说:像样儿的写字楼,有没有?房屋中介回答他:写字楼、住宅都有,要多大面积?阿进说:我用两天,急用,最好明天。
  • 僖公

    僖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