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1500000018

第18章 石嘴山古诗文(1)

1.法海笔下的平罗风光

李洪图1990.6.27

“长堤一带柳毵毵,永字题桥闸有三。若说良田无限好,风光谁亚小江南。”清代雍正年间,在今平罗地方修昌润渠。工竣渠成之时,诸多官员吟诗记事。此诗是其中之一,作者是法海。

法海的这首诗与其他主诗大有不同。它不但是当时诸多诗作中唯一的七言绝句,而且不似其它诗作那样讴歌皇恩,颂扬朝廷,只是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昌润渠的长堤绿柳,渠桥水闸,赞美塞上良田的江南风光。

法海曾任兵部尚书。在皇室的权力争斗中,被视为“阿附允禵,极力钻营”而获罪。雍正五年,诸五大臣又参奏他“擅自回京,行为狂妄,应按法律拟斩。”后雍正帝下旨将其“从宽免死”,“发经查汉托辉(即今平罗县黄河西岸的滩地)交与通智、单畴书管辖,在水利处效力行走。”这样,他便以获罪之身,被发配来宁夏参与渠工。雍正帝在圣旨中还特别强调不许他干预任何事宜,“如仍不实心效力,狂妄虚诈,著通智、单畴书即行参奏。”获罪官员的诗作自然与仕途通达者有异。但也正因为如此,法海的这首诗免去了陈词滥调,以简练朴实的语言描绘了昌润渠成之后,平罗地方的美好风光。

2.切忌讳灾须直陈

——乾隆皇帝关于赈济平罗灾民的诗

李洪图1990.4.14

清代吏治腐败,官吏们贪污花样甚多。虚报灾情贪污救灾钱粮是常有的事。乾隆皇帝曾下旨查办过甘肃省管理的这类贪污行为。但此后又出现了官吏们怕涉嫌贪污,有灾不报的情况。乾隆皇帝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降旨“加赈甘肃四县被灾贫民”时,曾赋诗一首,以志其事。诗曰:“向来甘肃每加赈,墨吏侵之弗逮民。墨吏抵罪民何罪?因噎废食谕谆谆。去岁报灾者四县,前弊尽去兹应真。轻者借种重加赈,惠兹地瘠与民贫。申谕大吏体予意,切忌讳灾须直陈。”

所谓甘肃四县系指平罗、宁朔、宁夏、陇西。其中有三县均在今宁夏境内。这四县在前一年因“河水泛滥,秋水被灾”已“照例给赈”。次年春“青黄不接”时,乾隆皇帝又下旨再予赈济。诗的大意是:朝廷历来对甘肃加以赈济,但贪官污吏从中侵吞,使平民百姓未得到实惠。贪官污吏犯罪应予查办,但百姓无罪。不能因噎废食,怕有贪污嫌疑而不赈济百姓。先前虚报灾情的弊病消除后,次年所报四县灾情应当是真实的。受灾轻的要借给籽种,受灾重的要加以救济,是穷困地区的贫民得到实惠。封疆大吏应当理解我的旨意,切不可讳言灾情而应当据实陈报。

从艺术的角度看,乾隆皇帝此诗是无艺术性可言的。但诗中关于惩治贪官污吏,救济受灾贫民,特别是要求官员据实际报灾情的主张,应当承认是正确的。然而,封建社会的官吏们绝不会因为皇帝的旨意而变得清廉起来,他们还会变着法贪污。大清王朝最终未能逃脱覆亡,自然也与腐败密切相关。

3.叶叶风帆塞上行

——关于黄河水运的清诗

李洪图2000.8.2

石嘴山地处水陆交通要冲,市境内黄河水流平缓,可通船运,事故石嘴山曾以水旱码头著称。旧时此地水运可上至兰州下至包头。每年春回大地,黄河解冻之时,舟船扬帆行于河上,其情其景,颇具江南韵味。

石嘴山为宁蒙交界处,黄河由石嘴山流入内蒙古。于是清代诗人有诗云:“华夷两地共长川,来往遥通宾客船。河水悠悠流不尽,未知辛苦到何年?”内蒙古是汉代王昭君远嫁匈奴单于的居住地。王昭君死后葬于今呼和浩特附近,据说塞外草色皆白唯昭君墓草绿,故称青冢。诗人们便由沿河而下的行船想到王昭君,写下了怀古之句:“曾闻青冢在津头,过客杨帆触旧愁。魂逐桃花三月浪,朝东犹望汉宫流。”然而,更多的诗人则由黄河春帆触发思乡之情,想起自己的故乡。郭鸿熙是安徽人,他见黄河春帆而思家乡之赭湖,为诗曰:“春生磴口绿波多,为挂轻帆一夜过。回忆赭湖风景好,水云乡里听渔歌。”磴口今属内蒙古,清代为平罗县的地方。塞上风光能令诗人忆及江南水乡,足见黄河春帆颇具江南风景之诗意。“黄河百害,惟富一套。”河南人张梯面对宁夏黄河之利,想到的是黄河在河南造成的灾害,其诗云:“塞门波浪涌苍烟,远送征帆近灌田。流到豫州休汛滥,万家今已叹滔天。”在宁夏可供灌田可以水运的黄河,给河南带来的是水患。

在写黄河水运的诗作中,蒋廷禄的诗写得最为形象生动。其诗云:“叶叶风帆塞上行,黄河渡口认归程。分明春水江南岸,天际咿呀一橹声。”舟船扬帆,橹声咿呀,竟使塞上黄河给人以春水江南之感。

黄河水运已随宝兰铁路的通车而终止,“叶叶风帆塞上行”的景致已不复见,但从这些诗篇中仍可领略当年黄河风帆之景色,黄河水运之发达。

4.天然隧洞此中开

——清人关于白虎洞的诗

李洪图2000.7.14

在距石嘴山区约二十里处的贺兰山山腰上,有个巨大的洞穴,名为白虎洞。每当雨过天晴之时,浮云便向洞口飞去,清人称之为“虎洞归云”,并以此为题写过一些诗篇。

白虎洞位于山腰,且远离城镇,即使是当今,涉足其地者也未必多,更何况交通不便的古代!所以当时诗人之作,大抵是遥望山洞,观看流云,在“虎”与“云”上生发出来的,亦即是借洞名生义再与山间白云相联写成的。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玉诏曾颁白帝宫,为霖来奏雨师功。功成又召嘘风虎,吹送残云入洞中。”诗中说雨师奉西方之神白帝之命行雨,为人间降下甘霖。功成之后又召嘘风虎将残云吹回洞中。全诗句句皆神话,并无实际内容。

还有的诗着意于借景抒情,表达个人感情。“天然隧洞此中开,云锦谁家幅幅裁。我已无心空山岫,何年彭泽赋归来。”隧者,深也。隧洞即深洞。诗人望着山上那天然深洞,看着一朵朵如锦帛的白云,有出仕后无所作为之感,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彭泽令陶渊明自况,欲归隐田园。诗中表达的是一种消极情绪。同是借景抒情,同是以云出岫为喻,张梯写的诗则高明得多。其诗云:“山川一代放新晴,润物功能顷刻成。愧我不同云出岫,遍施霖雨慰苍生。”诗人看到白云出岫为雨,顷刻成就润物之功,自愧不如出岫之云,未能遍施霖雨,抚慰百姓。这种心系苍生,兼济天下的思想情怀是积极可取的。张梯的这首诗当时清代诗人关于白虎洞的诗作中出色的一首。

其实,白虎洞乃是石嘴山市境内的冰雹发源处之一。夏秋之际,源起于此的冰雹,经简泉农场,再至平罗县城方向,移动所经地域内,往往形成雹灾。是故地方百姓大抵视白虎洞为凶险之处,不祥之地。也许清代诗人还未认识这一点,在他们的诗中对此全无表现。

5.风光谁亚小江南

李洪图2000.4.28

清代雍正四年(1726年)通智奉旨来宁修建水利工程,历时两年建成了惠农渠和昌润渠,初步解决了今平罗、惠农两县大部分地区的农田灌溉问题。昌润渠是改黄河支流六羊河为渠,长一百一十余里,渠上建正闸一座、退水闸两座、通水闸三座,各闸之上均有桥。昌润渠连成后,通智、当时的官员及参与工程的有关人员赋诗纪事,以示庆贺。

通智的《昌润渠工峻恭纪七律》是这样写的:“黄河别派六羊通,石闸巍然跨彩虹。激起众流增浪力,引开曲水灌天功。川辉原润千村聚,野绿禾青一望同。从此遐荒欢鼓腹,群歌大有慰宸衷。”诗的前四句描绘了昌润渠工程设施。诗的后四句描述了昌润渠建成后的效益。全诗大意是,疏通黄河支流六羊河,改河为渠,连闸设桥,引水灌田。人民将荒野开垦为农田,聚众而居,形成千村万落,得到灌溉的田野,极目所见,一片青绿。从此这边远荒僻之地的百姓可以获得丰收,衣食无虑。

通智赋诗后,唱和之作甚多。这些诗作,是官场文人雅集的产物。内容大抵与通智制作雷同,艺术上也大抵无甚新奇。唯有法海的一首,写的清新明快,较有诗意。其诗云:“长堤一带柳毵毵,永字题桥闸有三。若说良田无限好,风光谁亚小江南。”渠堤上柳树成行,柳枝如丝随风摆动。渠上的三座逼水闸桥,分别以永字冠名,名为永慧桥、永润桥、永屏桥。田园风光无限美好,不亚于江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实,后两句比喻,高度概括了农田水利工程完工后,灌区犹如江南般富饶美丽。从这些诗作中,是可以窥见当年平罗、惠农一代的乡野风光的。

6.边城画阁最称雄

——清代平罗地方文人岳钟仙的诗

李洪图2000.3.31

平罗是“古朔方用兵之地”,民风尚武轻文。“以文字登科目者鲜,而武林较盛。”古代为数不多的土生土长的平罗地方文人,有作品存留者甚少。岳钟仙是仅有的一位。

岳钟仙是清代平罗贡生,未出仕。为人正直,性情高傲。其生平事迹无从考查,留存的作品有诗一首赋两篇,均见于《平罗纪略·艺文志》。《平罗纪略》的编修者徐保字认为岳钟仙的“诗赋摩唐格而典瞻未足”,但代表了当时平罗文人的文字水平,所以选取了他的这三篇作品,录入县志“以见斯邑文风”。

以今之眼光来看,岳钟仙题为《河津雁字赋》和《春耕赋》的两篇赋,内容空泛,似不足取。他题为《登文昌阁》的诗,虽难称佳妙,但还可读。其诗云:“边城画阁最称雄,渠向西流客向东。乍扫松花开酒瓮,还翻麦浪索诗筒。檐牙鸟度双生曲,殿角铃敲四面风。乘兴归来情不尽,一鞍斜趁夕阳红。”

文昌阁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址在平罗城东南,早已不存。但当年此阁是平罗的重要建筑,曾被冠以“杰阁层阴”之名列入“平罗八景”。岳钟仙等临高阁,望渠水行人,绿树麦浪;听檐牙鸟鸣,殿角铃响,饮酒吟诗,流连终日,日暮归去,兴犹未尽。从诗中既可以看出清代平落文人的生活情趣,亦可看出文昌阁的景致,最主要的是,这首诗显示着当时平罗文人的文学创作水平。一部县志在《艺文》中仅有当地一名作者三篇作品入录且并非佳作,可见当时平罗文化之落后,文学创作之冷清。

7.难忘济物心

——清人徐保字在平罗的诗作

李洪图2000.3.24

徐保字,字阮邻,浙江归安(今浙江湖州市)人。他以“名孝廉出宰秦中”,在清道光四年(1824年)、道光八年(1828年)两次出任平罗县知事。他在任时多有善政,并编纂了石嘴山市境内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平罗纪略》。徐保字善诗文,“诗尤长于七律”。他在平罗任职时多有歌吟,写了许多诗篇。他将自己在平罗的诗作选录了八题十一首,收入《平罗纪略·艺文志》中。可以说徐保字是我国古代亲临平罗吟诗留存诗歌最多的诗人。

徐保字的诗写景状物,抒情言志,多有佳句。他在诗中时时表达着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他的诗为后世留下了一幅幅当年平罗县境内山河风光、乡村景色的剪影,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一定的思想性。他在《通润桥散步》中写道:“公暇揽幽胜,渠水跨土梁。水田飞白鸟,野庙矗青杨。小市人声散,空街夜色凉。萧然尘外意,一曲在沧浪。”通润桥即黄渠桥,从诗中可以看到当年黄渠桥的风貌。他在《昌润渠梢晚行》中写道:“戍鼓已沉沉,沙堤向晚临,溪声流暗洞,灯影出遥林。讵有均田法,难忘济物心。独行风露里,不觉此宵深。”昌润渠梢在今惠农县礼和乡。诗中不仅描绘了这一带的景色,且表达了诗人的救世济物情怀。他在《夜宿枯蒿梁》一诗中更是生动传神的描述了贺兰山下的一个小村庄的夜色。诗是这样写的:“一片贺兰雪,照人冻裂肤。边云寒欲落,塞月淡疑无。曲突薪稀焰,荒村酒罢沽。山窗不成寐,时有夜禽呼。”至于他的《由灵沙至庙台堡》和《初冬石嘴子作》两诗,更是近年来人们时常引用的诗作,前诗描写了今惠农县庙台乡因“苦旱”而“极目断炊烟”的情景,后诗因“碱滩双落晴沙白,煤洞云开野火红”一联而成为古代的“煤炭诗歌”。人们引用前诗以说明当年这一带地方的荒凉贫困与民生艰难,引用后诗来说明当年石嘴山已有采煤业且存在煤炭自然现象。

徐保字的诗连同他编修的志书《平罗纪略》,是他留给他任职的这片土地的一份文化财富。他的名字后世不会忘记,他的诗作值得今人一读。

8.荆关图卷今何在

李洪图2000.6.30

在今惠农县下营子乡五渠村附近原有一座古代兵营,称为哨马营。当年站在哨马营向北望去,贺兰山上树木葱郁,景色甚美,成为清代平罗地方的一大景观,名为“马营远树”。当时诗人留下了一些描绘此景的诗作。

蒋廷录的诗是全景描述。其诗云:“深林掩映北山崖,一面河流一面沙。绝好荆关图卷在,绿云天外白云家。”北山崖树木茂盛,崖下一面是大河流水一面是沙滩,绿树犹如绿色的云,绿云深处飘着白云,是一幅绝妙的景观图卷。春秋时称楚国为荆,楚国地处江南,荆关图卷意即江南画卷。

王以晋的诗则侧重写哨马营。其诗云:“难辨唐家与宋家,旧时壁垒为黄沙。不知多少英雄血,散入长林化晚霞。”旧时营垒已倒塌在黄沙中,分不清是何朝何代的了。为保卫这片土地而征战的英雄的鲜血,已化作了北山林带上空的晚霞。诗中废垒黄沙,长林如带,晚霞似血。整首诗写景抒情,悲壮沉郁,颇具艺术价值。

同类推荐
  •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尼采以及他的人生哲学,遭到了一些人的歪曲和误解,为了让现代读者摒弃错误的观念,更好地了解尼采,我们重新编译了这本论文集,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先哲意在改变人类思想面貌的人生哲学与审美观,重塑一个美丽的,而非面目狰狞的尼采。就像他的思想一样,他的一生是其作品的最好注释,很少有人能潜心参悟他的作品,但大多数人都非常欣赏他的近似癫狂的酒神精神。人生难免有不得意的时候,人生无法回避悲剧的冲击,只有那些富于激情的表现,才是美丽动人的东西。
  • 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

    本书是“中华传统价值观丛书”之一种。该丛书以人为本,以立人为宗旨,以个人为轴心,辐射出个人与自我、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三个探讨的领域板块,主题分别是个人与家庭、师友、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讨论的话题。本书《尊师重教》主题是知识与师道。从先秦至清代有影响的典籍中筛选出主题名篇,逐篇予以解题、注释。
  • 烈焰瓷都

    烈焰瓷都

    通过追寻改变景德镇的都昌人的足迹,记录了鄱阳湖上一个特殊群体在景德镇明清以来五百年的创业史,追溯时代的变迁,书写背负土地的农民在民族手工业大潮中的蜕变,再现丝绸之路上世界瓷都的千年辉煌,在哲理思辨中搜寻余味无穷的人生经验,在融入“一带一路”中寻求生活普遍的文化意义。
  • 古文观止(精粹)

    古文观止(精粹)

    《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极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该书是由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所选编,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所选文章注重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一些应用文。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骈文和韵文,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本书是在《古文观止》原著的基础上,精心选文一百余篇而成。本书将原文、注释、译文融为一体,附以简明扼要的题解和评析,全面地诠释了作品的思想内涵,方便读者阅读,可从中领略古代文言散文的丰采,了解古文发展的源流和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
  •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代文明探索之旅系列丛书发现古老的文明,探寻逝去的记忆,掀开古 代世界神秘的面纱,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展示各大 文明的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辉煌,带你领略几千年前古代人类的风采 ,充分了解人类无穷的智慧和叹为观止的成就……  拨开历史的层层迷 雾,人类文明之谜向你娓娓道来!
热门推荐
  • 当代女马可波罗日记(意大利文)

    当代女马可波罗日记(意大利文)

    《当代女“马可·波罗”的中国日志》,《当代女[马可.波罗]的中国日志》记录作者唐云,意大利人,在中国生活工作20多年,她热爱中国文化、中国艺术,《当代女[马可.波罗]的中国日志》中记录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 新诗美学

    新诗美学

    本书是一部论述新诗审美原理的学术专著。作者从“诗是一个意象符号系统”的本体论观念出发,论述了诗歌的存在状态与内在结构;从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理念出发,提出“诗的最高境界即宇宙形式与生命形式”的诗学命题,并以此展开对诗美的产生、诗美的呈现、诗美的形态的系统而深入的阐述与论证。提出了诗美的构成为“过程美”与“整体美”的审美统一观,及建构诗的“情感空间”的设想与路径。全书理论视野开阔,放眼古今,吸纳中外,锐意独创,注重出新,重在颠覆传统诗歌解读方式,努力构建自身全新诗学体系,将理论思辨的概括提升与诗歌文本的结构分析有机融合,是一部具有较大理论开拓性与实践指导性应用性的诗学专著。
  • 打工妹逆袭记

    打工妹逆袭记

    本文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男女主角!讲述了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下,来自农村的白萍和赵俊霖等人南下广州追逐梦想的故事。有一天,农村出身,老实本份的白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行事风格变得越来越像赵俊霖那个无赖了……白萍大惊,完了完了,这是中毒已深的节奏哇!只是,不知道现在抽身,是否还来得及?
  • 这真不是小说

    这真不是小说

    简介?不存在的!大纲?不存在的!设定?不存在的!修改文章?不存在的!作者就是个巨坑,除了脑洞之外一无所有,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好吧,虽然巨坑,还是要稍微的简单介绍一下的吧……那就借一句话吧……死亡,并不是终结……或许,这是一切的开端……
  • 披荆斩棘遇见你

    披荆斩棘遇见你

    “你确定要跟我走?”看着面前带着清澈笑意的少年,扎着麻花辫的小姑娘坚定的点头,决绝的离开了生活八年的小山村。她以他为目标,不断奋斗,披荆斩棘,哪怕遍体鳞伤,也从未放弃。可是当所有真相都揭开时,她才发现自己的多年追逐成了一场笑话。“许墨白,你喜欢的人,一直都是我的姐姐时墨璇吗?”“是,我一直把你当做她的替身而已。”替身啊,连她自己都不知道是替了谁的身。她无法告诉许墨白,时家从来就只有一个小姐,那就是她时墨染。当他幡然醒悟的时候,却发现那个曾经为他披荆斩棘的小姑娘早已走失在人海。他经常会在路边向旁人打听,“你见过我的小姑娘没……”
  • 雪影剑

    雪影剑

    他,冷漠如斯,却有温柔的一面。他,身手非凡,就宛如地狱的曼珠少年,他,淡定睿智,众女生为他迷追随他一生。他,本想淡定生活,却不料就此开辟新的世界。雪非雪.雾非雾,情之剑,非正非邪.非神非魔.神魔妖裳,无情却情无意却意神魔之冠,破六道,斩九界,只为知自好友和红颜半神半魔王者之剑九界之主创世新作品《魔剑士与猎美王座》http://m.pgsk.com/bk/qh/m.pgsk.com读者前来支持啊
  • 风神仙客

    风神仙客

    郭家有男初长成,直破长空斗苍穹!郭念,一个默默无闻的混小子,只因遇对神人,获对法宝,从此拳打九州妖魔,脚踏四方蛮夷!他更生得一副七巧簧舌,将好妹子哄得服服帖帖!可惜前有姿色动人大小姐,后有颇通心意的小姑娘!被奇女子逼迫谈婚论嫁,郭念再高的功夫也犯了难……
  • 书荒大神

    书荒大神

    “天道茫茫,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丈,始于混沌,没入九霄,望无止境。不知几何,一旦上下位面开阖,拓开玄幻之疆土,日复一日而绵延千万里,浩浩汤汤,如天外天,不知所穷。玄、幻者,谓之众域之名;如四维空间,忘乎年岁。千百年来,日月生辉,天地通灵气,乾坤容有万物。能人借气精修,后者追前者步,悟玄道,入仙途,寻天机,以求遨游无穷苍宇……”这是最古老的典籍中记载的一个神奇的玄幻世界。故事也将从这里开始——
  • 先生真乃神人也

    先生真乃神人也

    穿入《神探狄仁杰》的世界里,得拜狄公为师,又身具高宗血脉。真是一手好牌啊,陈南觉得自己也许可以玩波大的!陈南:“我如果造反,兄长们觉得如何?”虎敬晖:“这事儿我有经验,准成!”元芳:“虎兄说的对!”
  •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央视少儿频道是全国少儿频道的“领军人物”,是专业化的“绿色频道”,她的品牌化建设与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有其内在规律和成功经验。《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进行个案研究,从电视研究微观入手,以小见大,以真实个案展示整体全局。以品牌栏目为关注点,以精品节目为切入点,从电视实务的角度,探讨频道从定位、理念、改版、构成体系、管理手段、节目设计和编排以及核心竞争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展示了央视少儿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