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1600000010

第10章 剧本小说(1)

电影文学剧本

石嘴山恋

曾养民

月光朦胧,夜色如梦。

白雪皑皑。

整个世界都处在一片灰白之中。

一个男人踩着积雪迎着观众走来。

他是纳实在。

他身体干瘦,走在乡间大道上。他走的十分缓慢,脚下发出不住的咯吱声,步伐深沉而又有节奏。

茫茫雪野。

他充满感情的走着。

黑夜之中,偶尔传来几声狗的狂吠,打破了黑夜的幽静,但也是稍纵即逝,整个世界依旧又恢复了沉寂。

纳实在伫立桥头,凭栏四望。

淡淡的朔风,卷着雪花掠过镜头。

倏地,响起了甜润且充满感情的女声花儿,声调是那么悠扬婉转,仿佛来自遥远的天际。

纳实在侧耳聆听着。

歌词:

金山银山八宝山

檀香木刻下的地板

若要咱们的姻缘散呀——

十二道黄河的水枯干!

歌声之中,一位妇女——丁玉莲笑脸盈盈地向观众走来,但随即消失了。

纳实在听着这熟悉而又亲热的声音,他四下极力搜寻着。

四周除了一片白茫茫以外,什么声息也没有,万籁俱寂的旷野之中,只有他孑然一身立在沟坎之上。

夜,寂静寒冷,白雪皑皑的冬夜。

朔风四旋,雪花飞扬。

纳实在摘下眼镜拭着有点湿润的眼睛。

良久,他拽了下衣襟,折身向回走来。

雪地之中,他那有节奏的脚步声在的黑夜之中显得是那么响亮,震撼人心。

[纳实在稍带沙哑的四川方言男中音。

“半个世纪即将过去。往事如烟,在宁夏石嘴山度过一段艰辛生活的我,怎么也不能忘怀。因为在这里我才真正认识到生活的美好,丁玉莲、郝队长、买大喜,在这些普通人灵魂中的闪光点,包括这里的一切已经融进我的血液之中,成了我变成一种新的人的因素……”]

夜,静如梦幻的雪夜。

纳实在迎着镜头走来,口中不住地呼着气,那气结成雾顿时充斥了银幕。

石嘴山市大武口十里朝阳长街悬挂着巨幅标语:热烈庆祝石嘴山市建市五十周年。

整个城市满是喜庆色彩。

纳实在正在擦眼泪。

[屏幕上闪现着石嘴山市的建设图片:

水天一色的星海湖。

波光粼粼的沙湖。

绿意盎然的星光大道。

黑石卯岩画。

小西峰沟岩画。

小枣沟西夏石刻塔。

气势恢宏的北武当寿佛禅寺。

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生机勃勃的工业园区。]

舞台上熊汝霖和阿宝声情并茂地演唱《石嘴山恋》:

黑鹰那个恋山峦哟

悍马那个恋草原哟

喝黄河水长大的儿女哟

生生死死恋着石嘴子山

……

[纳实在的男中音:

我因为为右派老父亲说了几句话,也被打成右派。也是在这样多雪的冬天来到宁夏劳动改造,最后辗转来到了惠农劳改农场;也是在这样多雪的冬天,我告别生活了十四年的劳改农场,到农场附近的生产队落户……]

字幕:一九七二年深冬

1.惠农监狱食堂门口清晨。

纳实在匆匆走着,差点和正往门外走的一位戴眼镜的汉子撞个满怀。

戴眼镜的汉子脚下一滑,饭盒差点从手中滑下。

戴眼镜的汉子:“噫,慌个啥!听说你今天要走了?”

纳实在一怔:“是的,吃完饭就走。”

戴眼镜的汉子拍着纳实在的肩,用一种颇有同感的目光注视着纳实在,意味深长地说:“总算熬出来了。”

纳实在不无感叹地握住戴眼镜的汉子的手:“是啊,熬一熬太阳就出来了!”

戴眼镜的汉子望着纳实在一副皮包骨头,弱不禁风的样子,又一次握住纳实在的手:“你还年轻,要走的路还长着呢!到哪都要注意身体啊!”

纳实在不住地点着头。

一只鸡爪似的手伸进食堂窗口。

“等着”。

一个年纪稍大点的炊事员擦着湿漉漉的手,从窗口探出脑袋来端详着纳实在:“你狗日的就是从人堆里爬出来的那一个吧?!”

“嗯,嗯。”纳实在晃着脑袋。

“你真他妈的不容易。”

老成的炊事员转身从笼屉中拿出两个棒子面馍递了出来:“嗯!拿去吧!”

纳实在伸出鸡爪般的手接过馍,弯下腰来,鸡叨米似的不住地点着头:“谢谢,太谢谢你了……”

“啪”的一声,炊事员却放下了黑糊糊的窗挡板。

2.土路上三匹瘦马拉着一辆胶轮车急悠悠走来。

马打着响鼻儿,吭哧着呼着白气,东倒西歪地拽着套。车上堆满行李。

车把式买大喜——一个四十岁上下的粗壮汉子端坐车辕,挥着长鞭。

荒凉的小道上行人极少,零星地点着几株柳树,光秃的树枝上蹲着一伙乌鸦,嘎嘎鸣叫着。

大车扬起缕缕尘土,纳实在等几个男人气喘吁吁,东张西望地跟随在大车后。

田野上,白色的盐碱地连成一片。

旷野里零星的点缀着沙枣树。

贺兰山山脚下,一片雾霭,山峦灰白,蓝色的苍穹覆盖着一望无垠的原野。

太阳高挂正空,光芒四射。

极远处,天地连成一片,迷蒙多姿。

3.一座破烂不堪的木桥,马蹄却四蹄蹿劲立住了,任凭买大喜怎么喊,土桥上马都往回退缩着。

渠畔上的芨芨草迎风摇曳着。

桥下渠底干涸,板结卷起层层泥皮。

桥上黄土掩盖不住的苇草胡乱戮在外面。

买大喜吆喝了半天,那马纹丝不动,他生气地从车辕上站了起来,嘴中喊着:“噫——喔——得球。”手中长鞭猛地一甩在空中打了个响鞭。

牲口一惊,使劲一拽,踏上木桥。

大车颠簸着压过木桥。

4.土路上车依旧不紧不慢地走着。

纳实在忍不住向前跨了几步和马车并列走着:“买师傅,离家还远么?”

买大喜却端坐车辕,目视前方,一言不发。

他只是无动于衷地甩了个响鞭,算是作了回答。

空中炊烟缕缕,麻雀飞翔,树上喜鹊喳喳。

马车从一处稀落的村庄前走过。

5.丁字路口。

大车拐了个弯,走上一条车辙满布的土路。

纳实在跟在车后走着,忽然意识到什么似的回头一看。

其他人都不见了。

他极力寻找着,眼睛猛地一亮。

几个人正在远处的一块田中低头搜寻着什么。

纳实在忍不住一阵狂喜,赶紧分开面前枯败的芦苇。

他跨沟越坎尽最大的力气向前奔去。

6.田中。

一个身体微胖的中年汉子,正鼻涕涟涟的用一把小刀小心地刮着黄萝卜上的泥星。

他见纳实在向这边跑来,故意把手一仰,将萝卜塞到嘴中,装作特别香甜的样子咬了一下,津津有味地吃了两下,随即大嘴一张哼唧道:“萝卜上了街,药店没买卖。好东西啊!”

纳实在有点羡慕地望了一眼,机械地咽了下口水。

7.在路上。

回车轮轧轧滚着。

大车也不住地摇晃着。

马蹄和车轮碾轧着寂寥的土路,扬起尘土。

跟在车后的人默默无闻地走着,走着……

8.贺兰山下。

贺兰山山脚下,一股龙卷风卷起黄色的砂粒挺立着,一动也不动,像一根顶天立地的铜柱。

天空中雄鹰借风的浮力展翅盘旋着。

哎——啪,半空中——

鞭稍一声炸响,打破了空气的沉闷。

买大喜甩了个响鞭,张嘴唱了起来。

打马的响鞭啊闪断了呦噻,

阿哥的肉呦,

走马的脚步啊乱了,

二阿哥出门哟三天了呀,

一天赶一天远呀——了!

买大喜有点陕北话的歌声声调悠扬而高亢,音调忧伤而颤动,旋律不住地变换着。

无精打采地走在后边的人震惊地抬起了耷拉着的脑袋向前望着。

哎——

扑灯的蛾儿上了天呦噢,

阿哥的肉呦,

蛤蟆入了个地了,

前半夜想你睡不着呀,

后半夜想你个天呀亮——了!

买大喜又甩了一个响鞭,歌调一下变得轻快,明朗起来。

哎——

黑猫儿卧到锅台上了呦噢,

阿哥的肉呀,

尾巴儿搭到阳台上了,

二阿哥怀里妹躺上呀,

你把巧嘴嘴贴到脸上呀——了!

歌声中展现的画面:

空旷无际的田野,

半空盘旋着的鹰,

远山含黛,斜阳正在一片云中闪现。

大地一片灰黄。

纳实在有点动情地揉着眼睛。

歌声在这粗犷寂寥的旷野上渐渐地消失。

大车拐了个弯向前方一个村庄驶去。

9.村头水泥桥上。

几个老头正懒洋洋地借夕阳的余晖取暖。

大车从他们面前驶过时,他们竟然连头也没抬,其中有一个老头只是懒气的喊了声:“喜喜子回来了!”

10.生产队的饲养场。

车拐来拐去,拐到最后——

一排土房子前——这是生产队的饲养场。

买大喜猛地“吁”了一声紧拉马缰,呵住牲口。

一只脚蹬下了车底盘下的三角支架支住车。

他三下五除二卸了套,二话没说,顾自牵马离去。

11.院中。

这排土房子看上去要比其他房子低。

纳实在几个沮丧地呆立院中。

中年汉子探头探脑地趴在窗户上看了半天,回过头来嚷嚷道:“我说伙计们,咱们肯定是要睡在这了。你们看看,这就是我们的窝了,连劳改队都不如,劳改队好歹还有他妈的个热炕哩!”

其余几个人一听急忙凑上窗户。

室内,墙上泥土斑驳,光线昏暗。

地上杂乱无章地扔着一地干草。

中年汉子(不住地咂着嘴):“唉!我一看就知道这是个穷地方,跟我去过的定西农村一个样,啥也别指望喽。”

一个五大三粗的男子(牢骚地说):“好地方能轮到你我,这还不是从十八层地狱到了十七层呢。”

一个头发花白的人(操着浓重的上海方言息事宁人地):“算了吧,大家还是少说两句不好么。既来之则安之,反正谁也呆不长,能忍就忍吧。”

[纳实在男中音:

他们迟早反正是要离开这儿的,而我却是赤条条的,无牵无挂,也没资格和他们畅谈美景,只能听天由命,了此残生了。]

天色渐暗。

太阳无力地平射在墙上,给大地涂上一层灰黄的光彩。

村外田野上。

农工们扛着铁锹向庄上走来。

12.土屋

一个瘸腿的中年汉子从墙角过来。

瘸腿汉子:“来啦。”

他吼了一声后,径直走到屋门口,掏出一串钥匙打开门,一扭屁股正要离去。

中年汉子在背后叫道:“喂,队长呢。”

瘸子头也没回地抛下一句:“队长一会儿就来。”

纳实在一听来了神,他一骨碌慌忙爬上大车,把放在车上边的网套取下来,夹在胳膊下。

他跳下车来,三两步奔进门,用脚把干草往墙边拢了拢,将网套扔在上边,一屁股坐了下去。

中年汉子扛着自己的铺盖进屋后,地盘早已被瓜分一空,他见状,顿时气急败坏地吼道:“喂,你们这是干啥,队长还没分铺呢。”

冬天的太阳在西南方放射着余晖。

农家的小土屋的烟囱口冒着淡淡的炊烟。

13.很小的厨房里。

瘸子正向炊事员耳语着什么。

纳实在边走眼睛边不住地向四下扫视着,忽然他的目光猛地在笼屉布上停住了——原来那上边沾满了馍渣。

炊事员给老上海一个棒面馍,尔后又给他舀了一勺咸菜汤。

纳实在在后边磨蹭着,炊事员递给他一个馍,他用手一挡:“我不要馍,你让我收拾笼屉布,好吗?”

炊事员望了望笼屉布,诧异地递给纳实在一把铲:“行,你爱收拾就收拾吧!”

14.土房子。

黑暗中几个人正在闲谝。

忽然,一个人推门走了进来。

他手中提着盏昏暗的马灯,一进门就粗声大气地喊道:“咳,你们大家都来咧,来了就好,来了就好!”

说着,他一屁股坐到草铺上,盘腿介绍起来:“本人姓郝,这儿的队长就是我,以后大家有事嘛可以找我。”

中年汉子不住地拍着草铺:“咱们就这么随便睡呀,队长?”

郝队长眯缝着双眼回复着:“嗯,随便睡,大家觉得怎么舒服就怎么来吧。”

中年汉子一听丧气地垂下头。

旋即他又转话题:“队长,这居住条件能改善一下吗?”

五大三粗的汉子:“对,这么几个人睡这么大的房子,而且连个炕也没有。”

郝队长一听顿时有点不悦了。

他微皱了下眉头:“家嘛,在人收拾,这三间房子还算可以,大家先凑合着住吧,想睡热炕还得脱炕面子。这大冬天的也脱不成,开春再说吧。”

老上海顿时吸了一口冷气:“队长……嗯,队长。”

中年汉子有点急不可耐的:“是啊,队长,迁户口是在啥地方?”

郝队长听着听着,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他二话没说,把目光扫向了墙角。

墙角纳实在正在阴暗的灯光下发愣。

郝队长从口袋中摸出一片纸来扫视了半天,尔后点了点头,他审视地望着纳实在。

郝队长:“尕娃子,你叫啥名字啊?”

郝队长摆了摆头,借灯光吃力地看着手中的纸:“你家是四川的,今年你才三十五岁呀。”

郝队长:“你也想回去吗?”

纳实在:“不!我已经无家可归了。”

郝队长(和蔼地):“其实这儿也不坏哩,到年底还要发钱的。”

室内的人冷冷地听着,昏暗的灯光照着他们那毫无表情的脸。

郝队长起身拍着屁股上的草屑:“以后,你们就是这个队上的人了。记住每天早上九点吃饭,十点上工,下午四点收工。其实这大冬天的也没啥营生干,我说你们明天就出工吧!”

中年汉子哀求道:“队长,砌个炉子行不行,这房子真冻死个人呢。”

郝队长抄着袖子,也不住地吸着鼻涕:“嗯,炉子是得砌上一个。其实砌炉子有几块土坯就成了,就是没有煤。”

说着,他拧了把鼻涕甩在地上,在鞋后跟上擦了把手又道:“还有窗子也要糊一下,明早你们去个人到办公室领点报纸,然后再打点糨子。”

纳实在(自告奋勇地):“队长,炉子我会砌哩。”

郝队长望着纳实在:“哦。跟你名字一个样,一看就是个实在人。这样吧,明天你就留在家中,还有嗯,你们还差个组长哩,我看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了,我看就有你干上吧。”

15.夜。土房子内夜。

静谧的有点让人忘却自己的冬夜。

土房子中,鼾声阵阵。

纳实在手拿两个棒子面馍馍嗅着。

良久,他用毛巾珍爱地包好馍压在了墙角的草下。

鱼肚白终于在天际泛起。

缕缕晨光从百孔千疮的窗户射进屋内。

纳实在面靠墙睡着。

墙角草上扔着被老鼠咬过的毛巾。

老鼠还在咬着馍。

纳实在被惊醒了。

他睁眼一看,眼前情形,将身体和网套滚着向墙角滚去。

老鼠一惊而四散逃窜。

大家默默无声地吃着早饭。

门外一阵哨子过后,传来了郝队长的声音:“出工喽,出工喽。”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改治、教育、习俗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十五个方面入手,选择人们喜闻乐见,又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主题,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化一本通》涉及的知识面广,是读者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实用案头必备书。
  • 国学知识全知道

    国学知识全知道

    “国学”一说,最早见于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顾名思义,“国学”就是中国之学,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国学堪称中国人的性命之学,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是增加传统文化素养的学问。已故有名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曾提出“大国学”的概念,他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广义的“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中华各民族很好传统文化学术思想的总称。国学汇通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仪民俗,蕴含国脉、国魂、国本,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尊严所在。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学热再次兴起,如今方兴未艾。
  • 辞旧迎新:除夕

    辞旧迎新:除夕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讲可谓最为重要的节日,似乎每一个中国人对它都十分了解,但是我们真的了解春节,了解除夕吗?你熟知除夕的历史来源吗?除夕之夜压岁钱放鞭炮又是出于何时何种典故?南方北方及个少数民族在除夕之夜所备食物又有何差异?本书就对关于中国传统节日——除夕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解析。
  • 以孝树人:孝与古代教育(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树人:孝与古代教育(中国孝文化丛书)

    中国古代孝教育包括国家对于孝的教育、学校对于孝的教育、家庭对于孝的教育、文学作品中关于孝的教育。本书也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其中在国家对于孝的教育中,重点论述了古代统治者为了提倡孝道而作出的表率和不同历史时期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有关孝的政策措施。
  • 山海经(全集)

    山海经(全集)

    《山海经》与《周易》《黄帝内经》并称我国“上古三大奇书”,其内容从天文、地理、动物、矿产,到民族、神话、巫术等,天南海北,包罗万象,堪称我国古籍中唯一自成体系者。书中详细记载了500多座山系的地理走向,300多条河流的源出流向,40多个“国度”以及“民族”的风物习俗,涉及100多个神话人物,100多种药用动植物,400多种神异怪兽,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同时,它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开启了我国志怪古籍编著传统之先河。为使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山海经》,本书提供了全面的解读和翔实的译注。在译文方面,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力求与原文风格统一,以流畅的现代白话文再现《山海经》中的神奇世界。
热门推荐
  • 狐妖之天道无极

    狐妖之天道无极

    一个从异界而来的少年,从混沌空间之中,意外跌落进狐妖世界,想要追回以前的力量,成就天道之上的不灭真神,在狐妖世界的历史上,成为不可磨灭的一笔。
  • 穿越三千世界只因你

    穿越三千世界只因你

    本文为架空文,一切与现实无关,请勿带入本文男强女强,女宠男
  • 佛说八吉祥经

    佛说八吉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铭记于心的青春

    我铭记于心的青春

    不多不少,刚刚好……在青春中,有多少难以忘记的事实,又有多少,真正把你放心上的人……
  • 江湖神侠

    江湖神侠

    江湖传闻,凤阳城现一天大机缘,有缘者得之,成龙成凤引领江湖豪杰群起夺之,然官道之上,一个小和尚,带着一把发光小剑,一言不合,埋葬了所有豪杰,随后一笑了之!而这个时候,一名叫做柳随风的小小剑客,离开无名村庄。一人,一剑,一枯藤葫芦,欲书写江湖一代神侠传说
  • 珠圆玉润,将军嫡女不出嫁

    珠圆玉润,将军嫡女不出嫁

    她一个考古界的学生,因为一个项链上的黑珍珠便穿越了。穿谁不行!一觉醒来她居然上了那个幼年女尸的身体,不知道这是什么朝代,也不知道这个人的身份,可偏偏这个人还长了一张祸水的脸。刚来就见死尸,上街就被调戏,被卖还差点被劫色......莫名其妙还杀了人......终于遇到帅哥,可她自己家里还有一堆对帅哥虎视耽耽的母老虎。远离帅哥,珍爱生命......就在她下定决心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时。帅哥画风突变,夜黑风高,倪卉哆嗦着:“这位帅哥,你你你......你进错房门了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呼伦贝尔记忆

    呼伦贝尔记忆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少将军衔,一级文学创作。著有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长篇报告文学《大王魂》、散文集《大河遗梦》《最后的野象谷》《飘逝的绝唱》《绿色天书》等。其小说译有英、美、法、日、俄等国外文版本。作品曾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等。电影文学剧本《高山下的花环》获全国第五届电影金鸡奖及最佳编剧奖,《百年老屋》获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等。人类的记忆常是文化的记忆,人类的历史也靠文化的链环得以衔接和赓续。
  • 三千痴怨:相门贵后

    三千痴怨:相门贵后

    “从前的那些可有过半分的真心?”“从来没有!自始至终,朕心里只有芸儿一人”一字一句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似得掷地有声。她眼泪也随之决堤而下。罗芸依,罗芸依……她一生都无法取代的,罗芸依!她笑了,笑得大颗眼泪随着绝美的脸滑落呵!终是用不到我了!她朝那个面无表情的男人盈盈一拜,“叩谢陛下不杀之恩”看到这样的她!他眼里闪过一丝错愕,不过转眼即逝!
  • 重生之仙路青杨

    重生之仙路青杨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曾经,她顶着天才之名,冷傲孤清,沾沾自喜,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发现她的人生只是一场笑话,而结局,已早早注定;一朝坠落,她泯然众生,方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一步,她稳稳行来;沿途风光,她细细赏玩。仙路通衝,谁可与我同行?不过是抬眼一笑,道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