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1600000003

第3章 古今诗词(1)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

(唐)卢如弼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报,一时齐保贺兰山。

卢如弼,又作卢弼,字子谐,唐范阳(北京)人,晚唐诗人。唐景福进士,官礼部员外郎,知制诰。后依李克用,表为节度使。

送卢藩尚书之灵武

(唐)韦蟾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骑铁衣鸣。

心源落落堪为将,胆气堂堂合用兵。

却使六藩诸子弟,马前不信是书生。

韦蟾,字隐珪,下杜人。唐大中年间进士,官至尚书左丞。

塞上

(五代)谈用之

秋风汉北雁飞天,单骑哪堪绕贺兰。

碛暗更无岩树影,地平时有野烧瘢。

貂披寒色和衣冷,剑佩胡霜隔匣寒。

早晚横戈似飞尉,拥旄深入异田单。

谈用之,字藏用,五代时人,擅作诗。

杨德章监宪贺兰山图

(元)贡师泰

太阴为峰雪为瀑,万里西来一方玉。

使君坐对兰山图,不数江南众山绿。

贡师泰(1989~1362年),字泰甫,宣城人。元代文学家。官至礼部、户部尚书。以诗文擅名,著有《玩斋集》。

河西歌效长吉体

(元)马祖常

贺兰山下河西地,女郎十八梳高髻。

茜根染衣光如霞,却召矍昙作夫婿。

紫驼载锦凉州西,换得黄金铸马蹄。

沙羊冰脂蜜脾白,筒中饮酒声澌澌。

马祖常(1279~1338年),字伯庸,世为雍古部(蒙古族部落)人,随父徒家光州(今河南)。元仁宗延祐初年,应科举考试,拜监察御史,官至礼部尚书。诗文均有特色,著有《石田集》。长吉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字,其诗以瑰丽著称,人称“长吉体”。矍昙,古代天竺(今印度)人的姓,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俗称。诗中指信佛的人。

过田州城

(明)胡琏

漠漠寒沙雨浥平,青山淡淡野云轻。

孤城近日鸣笳鼓,流水长年起稻粳。

春暖灏风消冻路,夜深磷火照荒营。

题诗欲吊英雄骨,把笔无言恨转生。

胡琏,字重器,明宁夏府(今银川市)人。博涉群书,累科不第。后依其子胡汝砺推封为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著作有《槐堂礼俗》三卷、《耕隐录》五卷。

晚入平虏城

(明)杨守礼

黄风吹远塞,暝色下荒城。

门掩钟初度,人喧鸡乱鸣。

胡笳如在耳,军饷倍关情。

惆怅浑无寐,隔帘山月明。

杨守礼,字秉节,号南涧子,山西蒲州(今永济县)人。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进士,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以右副都御使巡抚宁夏,尽心边务,不惮艰险。嘉靖十八年十二月,晋升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使,总督陕西三边军务。长于诗文,《嘉靖宁夏新志》收录诗18首,文数篇。

蒲草沟之捷

(明)王越

兵事驱入老未闲,衔枚夜读几重关。

地空虎穴藏劾掠,天运神机破大奸。

杀气平吞四海水,威名高压贺兰山。

凯歌齐唱红旗舞,报道元戎得胜还。

王越,字世昌,浚县(今河南浚县)人。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进士,历官至兵部尚书。后因三次出塞收复河套有功,进封威宁伯,卒于甘州(今甘肃张掖市)。他的诗流露性情,不做雕饰。蒲草沟在贺兰山后,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总制,都御使王越率兵出贺兰山后,至蒲草沟获胜凯旋。

打碨口之捷

(明)唐龙

月明胡骑遁沙场,诸路交驰羽檄忙。

共有肤功腾幕府,喜将三捷献明光。

帐前鹤唳榆阴碧,碨上鹰飞草色黄。

闻道虏中饥食马,人人惊说汉兵强。

蜂窝山之捷

十万胡雏敢鼓行,嫖姚诸将按西营。

提刀直砍阴山虎,奋戟横穿瀚海鲸。

三路捷声飞羽檄,九秋胜气蓊霓旌。

腐儒尚觅干城策,愿得沙场长罢兵。

唐龙,浙江兰陵县人。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以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至花马池,振扬威武,累成大捷。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敌数犯镇远关。总兵官王效,延绥副总兵梁震,游击将军郑时、彭槭,会兵追击,逾柳门至蜂窝山,获胜凯旋,唐龙闻捷报题此诗。

入打碨口

(明)杨守礼

打碨古塞黄尘合,匹马登临亦壮哉。

云逗旌旗春草淡,风清鼓吹野烟开。

山川设险何年度?文武提兵今日来。

收拾边疆归一统,惭无韩范济世才。

打碨口,今大武口,因沟内打造碾磨而得名。碨,方言念磨。打碨口旧有三关,自正德五年以后渐至废弃不守。

登南门楼

(明)萧如薰

再过艰危地,风尘二十年。

闾阎曾不改,斥堠至今传。

对雪岚光近,瞻云树影连。

主恩何以报,登眺竟茫然。

萧如薰,字季馨,延安(今陕西延安市)人,曾任宁夏参将。明万历年间,因守平虏城有功,钦赐“抗逆孤忠”匾,立牌坊于平虏城南大街(今新华书店前)。后因战功卓著,升任宁夏总兵,尽统延安、绥德、甘肃、固原诸军。这首诗是在平叛二十年后回平虏城时所作。

秋征

(明)萧如薰

新秋呈霁色,塞草正丰茸。

杞树珊瑚果,兰山翡翠峰。

出郊分虎旅,乘障息狼烽。

坐乏纾筹策,天威下九重。

贺兰山大雪歌

(明)朱栴

北风吹沙天际吼,雪花纷纷大如手。

青山顷刻头尽白,平地须臾盈尺厚。

胡马迎风向北嘶,越客对此情凄凄。

寒凝毡帐貂裘薄,一色皑皑四望迷。

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

丈夫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

君不见,

牧羝持节汉中郎,啮毡和雪为朝粮。

节毛落尽志不改,男儿当途须自强。

朱栴(1378~1438年),字凝真,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庆王,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就藩宁夏。死后谥“靖”,故又称“庆靖王”。他天性好学有文,学问博洽,长于诗文。就藩宁夏期间,写了许多具有一定地方色彩的诗词,备受后人欣赏。著用有《宁夏志》二卷、《凝真稿》十八卷、集句《闺情》一卷。

出郊观猎至贺兰山

(明)金幼孜

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

断峰迤逦烟云阔,古塞微茫紫翠莲。

野旷旌旗明晓日,风高鹰隼下长川。

昔年僭伪俱为土,犹有荒阡在目前。

金幼孜,名善,明新淦(今江西新干县人)。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进士。文思敏捷,官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为明成祖朱棣的主要侍臣之一,常随朱棣出塞,巡查边防。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曾持节出使宁夏,遍历幽胜,多题咏。

贺兰晴雪

(明)朱邃琠

贺兰西望矗长空,天界华夷势更雄。

岩际云开青益显,峰头寒重雪难融。

清光绚玉冲虚白,秀色拖岚映夕红。

胜概朔方真第一,徘徊把酒兴无穷。

朱邃琠,字嘉斋,庆靖王之孙好诗文。封弘农王,谥安僖。

贺兰山

(明)王崇文

山名旧熟史编中,胜览分明五岳同。

遥岭蜿蜒通紫塞,秀峰斗艳倚苍穹。

地宜耕牧神明卫,渠沮羌戎道路穷。

半醉偶然成独笑,太平无用勒奇功。

王崇文,明山东曹县人都御使王珣之子。曾任户部主事。

贺兰山

(明)冯清

险设名山志贺兰,华夷界限势巑岏。

千里西北屏帏转,万代东南衽席安。

炫目睛光天染碧,入帘清气坐生寒。

乾坤有意开图画,一度乘闲一笑看。

冯清,明顺天府(今北京市)籍,浙江余姚县人。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以右金都御史巡抚宁夏。优于边略,锄恶植良,北方蒙福。长于诗词,《嘉靖宁夏新志》收录诗词共17首。

黄河

(明)朱秩炅

百折洪波万里秋,天潢婉转是同俦。

青青烟草汀州合,滚滚鱼龙日夜浮。

嘉瑞已为当代应,浊流还带昔人愁。

澄清本亦吾徒事,便欲昆仑顶上游。

朱秩炅(1426~1473年),字樗斋。庆王朱栴第四子,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封安塞王。通五经,擅长诗文。著作有《樗斋随笔录》二十卷、《沧州愚隐录》六卷。

同类推荐
  • 论语读人

    论语读人

    江苏名师黄厚江经过长期的教学研究,对《论语》进行了极有见地的诠释和解读,为阅读《论语》这部经典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和全新的解读方式。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圣人本心。以常人的眼光,从九个不同具体角度解读孔子,圣人既不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伟人形象,又具有常人的可亲可爱之处。第二辑:十哲风德。尽显孔门弟子十位最为杰出者的风范德行。第三辑:贤人俊采。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展示孔门“七十二贤”中代表人物的风采气度。二十一个人物,音容犹在,个性鲜明。作者把《论语》读成传记,把文化经典读成故事。全书选取《论语》经典篇章,准确译注,合理描写;既有学术价值,又无学究气味;既轻松有趣,又耐人寻味。
  •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

    《山东竹枝词》借用竹枝词这一古老民歌的形式,创作一部真实记录山东当代风俗史的作品,展现了山东的地域特色、人物风采、风景名胜等,作者在深入各地采风和考察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了地域文化这条主线,突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引领作用。如济南的泉水文化,济宁的孔孟文化,淄博的齐文化,临沂的红色文化,聊城的水城文化,泰安的泰山文化,莱芜的钢城文化,潍坊的风筝文化,东营的黄河口文化,青岛、日照的港口文化,烟台的海洋文化,威海的渔乡文化,荷泽的牡丹文化其中如泉水诗、渔家诗等还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即使地域文化特点并不突出的德州、滨州等地,由于选取从枣乡文化和退海之地的沧桑巨变等角度入手,同样写出了特点和情趣。
  • 传统的味道

    传统的味道

    本书为作者深入“非遗”发源地,实地探访一个个乡村,与传承人交谈,欣赏他们的技艺,听他们讲故事,用通俗的视角,生动可感的语言文字,去记录、展现和揭示,那些蕴藏在山东大地上的深厚坚实而又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阐发出齐鲁文化的当代意义和恒久价值,留住民族记忆背影,构建和谐精神家园。
  • 青山依旧在:明清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青山依旧在:明清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本套书稿是一部按朝代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梳理的历史类普及读物,分为春秋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共4卷。本书是本套书中的一卷,内容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全书体例规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套中国古代文化入门级的读物,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 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修订版)

    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修订版)

    在新农村建设、乡村城镇化过程之中,“社区营造”之理念也随之回流中国。在文化保护的问题上,强调空间、呼吁居民享有知情权甚或参与权的社区(community)保护观念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正如人文区位学(Human Ecology)强调的那样,空间、人口和文化是一个社区的三个基本要素。
热门推荐
  • 相府嫡女重生要逆天

    相府嫡女重生要逆天

    现代外科医生柳怀若因一次意外到了古代,还成了京城里的丑女一个,还被迫嫁给了残疾多年的断腿王爷,不过好在老天有眼,给了她一个金手指
  • 萌妃上门:王爷劫个财

    萌妃上门:王爷劫个财

    这世上,不管是人是妖,只要真心相爱,什么都是浮云,丁妖妖人生信条:睡觉睡到自然醒,吃饭吃到被窝里,帅哥送上门,却没想到,因为一只猫,她无奈穿越,命运中一个个重要的人接连出现,可是她居然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有阴谋的,好吧,既然如此,那么,她也绝不认命!
  • 穿越之风华灼灼

    穿越之风华灼灼

    女主步步高升,看她契约兽,撩男主,一路曲折,化险为夷……
  • 水清漫纱

    水清漫纱

    普天之下,十六大国,上有天宫,既有街市非凡,有腐朽魔兽关于其间;下有东海龙宫,虾兵虾将,层出不穷;中陆人间,愁苦离别,死生契阔。
  • 大明朝(1368—1644):从洪武到崇祯的权力变局

    大明朝(1368—1644):从洪武到崇祯的权力变局

    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废除了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用铁腕扫除开国功臣,严令后宫和宦官不可干政,将皇权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后来的继任者没有先祖的雄才大略和治国热情,于是宦官开始出现在帝国的权力系统中。同时,内阁逐渐形成,票拟制度应运而生。帝国的权力逐渐从皇帝流向宦官和阁臣。在科举制度下,文官集团极易出现党派争权。宦官与皇帝的亲密关系使其拥有染指最高权力的便利。因此,强势的宦官或者强势的阁臣,就充当了弱势皇帝的权力代理人。而文官与宦官的矛盾虽然不可调和,但二者也有联合的时候。就这样,三者之间错综复杂、不断变化的关系,将大明王朝这部政权机器逐渐拖垮,最终走向不可避免的灭亡命运。
  • 霸王少爷高冷女友求抱抱

    霸王少爷高冷女友求抱抱

    顾允沫的生活一直以来都非常平淡,可自从转学之后,一个男人的出现让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三五刺杀,二四六是狙击,星期日是事故,而当顾允沫明白一切的时候,却万万没想到是他。有一天,某男说:“我是霸王,你是我的虞姬。”某女笑了笑:“那你要霸王别姬吗?”某男回答:“不,在我的故事里,霸王虞姬会一直好好的生活在楚宫里。”
  • 太清逆

    太清逆

    “你在寻找永恒吗?”,“一念即永恒”,神说。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陆,“太清之上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个少年,正向大陆走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诗歌读本:32首诗

    诗歌读本:32首诗

    这本书是两个人合作的产物。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写完后就往往不去管它了。我常说:诗歌一旦写出,就与作者没有关系,诗歌有自己的命运。确实,我一些诗歌的命运经常让我惊讶。比如为5·12大地震所写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新华社、《印度教徒报》的报道,一周之内竟传遍全世界。而且报道的标题本身也像一首沉痛的诗,新华社是“借助诗歌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坚强”,《印度教徒报》是“中国人借助诗歌克服悲伤”;还比如《流水》,曾引起轩然大波,在网上几天仅天涯社区点击率就高达二十多万,成为天涯社区一周冠军,随后被广为转贴,中国移动也将之制作为专门的手机短信供下载转发,关于它的评论也数不胜数。
  • 最强纵横家

    最强纵横家

    当诸子百家历代先贤都齐聚在一个系统当中,已无需独尊儒术,可任凭百家各自绽放光芒。李暮要做的,便是在这异界大陆成为最强的纵横家,人挡杀人,神挡杀神!纵横捭阖,打造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