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2200000010

第10章 季羡林东西文化观与东南亚文学研究(2)

越南以外,中国文化和文学对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影响更多是借助于定居当地的华人。他们是中国文化和文学的传播者,也是两国文化交融的积极推动者。随着移民人数的激增,华人越来越关注双方的文化交流和融合。19世纪以后,中国的古典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便开始被华人译介过去而大行于世。最早翻译介绍《三国演义》的国家是泰国,泰文小说《三国》一面世便大受欢迎,并由此而创立独具一格的“三国文体”,开泰国白话散文体小说之先河。19世纪下半叶,在东南亚的其他国家,特别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那里的华人用通俗马来语大量翻译改写中国的古典演义小说和民间故事。他们不仅把中国古典文学介绍到马来语国家,而且还用马来语直接进行创作,从而开创别具一格的华裔马来语文学,把中国文化融入到本土文化之中,对促进所在国文学向近代化和现代化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印度文化的影响

印度与东南亚早在公元前就有了交往,但印度自己的古文献很少提到东南亚。大约在公元1世纪,印度的宗教势力开始进入东南亚地区。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向印度东南部扩张势力,战争迫使大批南印度人逃往东南亚,其中有婆罗门僧侣和刹帝利贵族,他们利用宗教和婚姻关系与当地新兴的奴隶主阶级相结合,建立印度式的小王朝。据考古发现和中国史书记载,早期影响东南亚的印度宗教主要是婆罗门教。后来,佛教在马来群岛也曾一度兴盛,7世纪在苏门答腊兴起印度尼西亚历史上最大的佛教王朝室利佛逝,9世纪在爪哇的夏连特拉王朝则建造了举世闻名的婆罗浮屠大佛塔,说明佛教在那里曾经盛极一时。但上述王朝后来被印度教王朝和伊斯兰王朝所取代,佛教势力在马来群岛一带便没落了。马来群岛以外,佛教大约在3世纪已从斯里兰卡传入缅甸,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下缅甸,北传大乘佛教传入缅甸北部。11世纪以前,佛教的南传与北传两大教派以及婆罗门教在缅甸境内是同时并存的。1044年阿奴律陀统一缅甸和建立蒲甘王朝之后,才把上座部佛教定为国教。泰国于13世纪建立的素可泰王朝也以上座部佛教为国教。11世纪以后,佛教便在东南亚的北半部占了统治地位,主要是在缅甸、老挝、柬埔寨和泰国;印度教则在东南亚的南半部占统治地位,主要是在爪哇和巴厘。

佛教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其文化无疑要受印度佛教文化的直接影响,其中以缅甸和泰国最为典型。拿文学来说,缅甸在蒲甘王朝建立之后,才有见诸文字的作品,那就是著名的蒲甘碑铭文学,大部分为佛事记录。而对缅甸文学影响最深的是《本生经》故事,缅甸人认为“缅甸小说始自550佛本生故事”。佛本生故事在缅甸还被改写成散文小说和戏剧等,成了缅甸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泰国佛教文化的发展也同缅甸有些相似。1257年素可泰王朝建立后,佛教被定为国教,这时泰国才开始有见诸文字的作品,其中以《兰甘亨碑文》最为闻名。碑文主要记述兰甘亨王的生平事迹和从事的各种佛事活动。后来素可泰王朝五世立泰王根据30部佛典编写了著名的《三界经》。这部以弘扬佛教为宗旨的作品,反映了素可泰王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对泰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几世纪以来,佛教文化已成了上述国家非常突出的文化特色。

在东南亚的南半部,佛教也曾兴旺一时,但10世纪以后佛教衰落,印度教在爪哇和巴厘占了统治地位。东爪哇王朝的崛起,是以印度教为精神支柱,从那以后直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取代之前,为印度教服务的宗教文化文学一直主导爪哇文化文学的发展,历史上称之为“爪哇印度教时期”。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10世纪末11世纪初便基本上全译改成古爪哇文了。11世纪初恩蒲·甘瓦创作的《阿周那的姻缘》开创了爪哇宫廷作家自己创作的印度史诗故事,把印度史诗爪哇化,借用印度史诗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来为本朝帝王歌功颂德,对印度尼西亚的各种艺术形式如戏曲、舞蹈、绘画、雕刻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几个世纪以来,印度宗教文化,特别是两大史诗,一直影响着爪哇文化的发展。13世纪末建立的麻喏巴歇王朝是印度尼西亚最大也是最后一个封建的印度教王朝,随着它的没落和崩溃,印度宗教文化影响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便步入尾声,逐渐为后来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所取代。

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伊斯兰教是晚来的宗教,一般认为,13世纪以后,随着前来的阿拉伯、波斯和印度穆斯林商人日益增多,在马来群岛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伊斯兰教已经取得了立足点,并逐渐向四周扩展势力。伊斯兰教作为后来者能打入这个地区,固然得力于那些穆斯林商人和伊斯兰教传教士的积极传教,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适应了那些沿海新兴的商业地主阶级的需要。他们与内地的印度教中央王朝麻喏巴歇的利益冲突日益尖锐,为了摆脱麻喏巴歇王朝的控制和限制,他们很需要有一个新的精神武器来同印度教王朝相抗衡,而伊斯兰教正好符合了他们的这一需要。

伊斯兰教首先在离麻喏巴歇朝廷较远的苏门答腊北部沿海地区取得进展,可能于13、14世纪已出现最早的伊斯兰王朝──须文答剌·巴赛。15世纪,在马来半岛南部兴起的满剌加(马六甲)王朝成为当时东南亚最强盛的伊斯兰王朝。16世纪,满剌加王朝为葡萄牙所灭,苏门答腊北端的亚齐王朝取而代之,成为抗拒西方殖民入侵的伊斯兰教堡垒。关于伊斯兰教势力同印度教势力的较量,我们多少可以从马来古典名著《马来纪年》和《杭·杜亚传》看到其艺术的反映。当麻喏巴歇王朝的内部矛盾和冲突加剧时,伊斯兰教在爪哇商业比较发达的北部沿海地区也日益得势。16世纪初叶,爪哇第一个伊斯兰王朝淡目的兴起,标志着几世纪以来印度教王朝统治的结束,从此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等马来民族地区占了主导地位。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宗教文化,和印度的宗教文化一样,它的最初传入是通过传教的途径。所以最先传进来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学作品大部分与传教活动有关,首先是大力宣扬伊斯兰教先知和英雄们光辉业绩的传记故事,接着是有关伊斯兰教教义教规之类的典籍。之后,随着伊斯兰教势力的扩张和商业的发达,阿拉伯、波斯的神话故事和传奇小说也因越来越受到新兴市民阶层的欢迎而流行起来。

当新兴的马来王朝统治者把伊斯兰教作为精神支柱时,必然也要利用文学作为有效的宣传手段,一面弘扬伊斯兰教,一面歌颂新统治者。所以马来伊斯兰王朝一建立,便开始建立宫廷文学,并把创作的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写王朝的历史演变,把马来王族的世系与马来王朝的兴盛同伊斯兰教直接联系起来,以示来历不凡,第一部马来王族的历史传记《巴赛列王传》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另一方面写有关伊斯兰教教义教规的论著,如《众王冠》和《御花苑》,向人们灌输伊斯兰教精神,用伊斯兰教规范人们的言行,使社会生活伊斯兰化。正当伊斯兰教在马来地区逐渐占统治地位的时候,从16世纪起,西方殖民主义者把魔爪伸进来了,首先是最大的马来伊斯兰王朝──马六加王朝为葡萄牙所灭,接着荷兰、英国等殖民主义者也纷纷前来争夺殖民地。伊斯兰教势力还没有来得及在东南亚建立起较大的、统一的伊斯兰王朝,便已面临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瓜分了。在这种情势下,伊斯兰教也就从作为反对印度教王朝的精神武器转变成为反抗西方殖民入侵的精神堡垒。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出现现代民族觉醒之前,反对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大都以伊斯兰教作为旗帜,而且往往由伊斯兰教的领袖出来领导。所以,伊斯兰教在那些国家的历史上是有反殖民主义传统的。在反殖斗争中,伊斯兰文化常被当作维护马来民族正统文化的盾牌,以抵御西方文化的侵蚀,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

四、西方文化的影响

西方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是伴随着西方的殖民入侵而开始的。为西方殖民入侵打头阵的是葡萄牙,于1511年灭马六甲王朝。随后西班牙也于1570年占领了菲律宾,1901年美国又把菲律宾变为它的殖民地。17世纪起,荷兰开始染指印度尼西亚,把整个印度尼西亚逐步变成其直属殖民地。英国也逐步侵吞缅甸、马来西亚和北加里曼丹,而法国则最后霸占了印度支那。到19世纪下半叶,整个东南亚,除泰国作为缓冲国外,都已沦为西方的殖民地了。

西方的殖民入侵始于16世纪,但西方文化的影响一般要到19世纪的下半叶才凸显出来,并逐步取代东方三大文化的地位。这里所说的西方文化首先是指西方反封建和提倡人文主义的近代文化。这样的文化当然不会被东南亚的封建阶级所接受,相反,只有遭到他们的反对和抵制。即使有人有机会接触到西方文化并受其影响而开始萌发反封建的意识,那也只是个别的超前现象,例如近代马来启蒙作家阿卜杜拉·蒙希,在他写的《阿卜杜拉传》里第一个公开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和批判本族封建文化的落后性,但并没能形成一股社会的新潮流。在现代的新知识分子阶层产生之前,西方文化在东南亚是难以发挥其主导影响的。

19世纪下半叶,西方资本主义已发展到更高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业已形成。这时,东南亚的殖民统治者不得不放弃以直接经济掠夺和贸易垄断为特点的旧殖民政策,改为采取向世界资本主义开放的新殖民政策,把东南亚变成西方资本输出的场所,廉价原料和劳动力的来源以及商品倾销的市场。这样,整个东南亚经济便从封建割据的自然经济逐步地被推向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变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附属部分。在这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西方殖民统治者十分需要从原住民中培养出一批能掌握现代文化知识、能满足现代行政管理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于是,他们开始兴办现代学校,开展西式教育,从原住民中培养所需的拥有现代知识的人才。东南亚现代的新知识分子阶层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西方殖民统治者本来是想用西方文化进行奴役,培养出为他们服务的洋奴人才,然而这些受西式教育的人,一旦接触了西方文化中的先进思想,却变成了最早的民族觉醒者,后来成为西方殖民主义的掘墓人,可以说是西方殖民统治者所始料不及的。

从封建割据的自然经济向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势必导致整个东南亚殖民地社会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殖民地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他们从西方文化所提倡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文主义思想中受到启迪和鼓舞,开始用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重新审视自己民族的命运和出路,从而萌发了现代的民族意识,后来成为民族运动的先驱者和中坚力量。菲律宾的黎萨尔是东南亚民族觉醒的先锋,也是觉醒文学的开拓者。20世纪兴起的东南亚现代文学是整个民族觉醒和民族运动的产物和组成部分,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成了整个文学的主旋律。作品的主题,一是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束缚和包办婚姻;一是要求民族独立,反对殖民统治。后来,有一部分人受到宗主国无产阶级革命思潮的影响,与本国的无产阶级运动相结合,成了民族运动中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革命派。从此影响东南亚的西方文化便形成两大思潮,即西方的资产阶级文化思潮和西方的无产阶级文化思潮。在东南亚国家的现代文化和文学运动中,往往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思想倾向同时出现,一种是倾向于本民族的资产阶级,一种是倾向于本民族的无产阶级,但二者都属于殖民地民族民主革命的范畴。

二次大战后,东南亚殖民体系总崩溃,被长期殖民统治的民族纷纷宣告独立。但独立后的东南亚国家,在建设民族新文学的过程中,仍然受世界两大对立文艺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在冷战时期,西方资产阶级文艺路线与无产阶级文艺路线的对抗和斗争也影响了东南亚许多国家当代文学的发展。如今在全球化的时代,东南亚文学又面临着新的挑战,那就是在世界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保持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文学的特性而不至于被融化和淹没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已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这对东南亚国家来说也不能例外,只有不断努力去提高自己民族的精神产品质量,把“拿来主义”和“送去主义”结合起来,才能使东南亚文学在继承与创新中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成为世界文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今天,在庆祝季羡林教授95华诞时,我想献给他老人家最好的寿礼,莫过于努力把他所开创的东方学事业不断加以发扬光大,使之越来越兴旺。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同类推荐
  • 消夏集

    消夏集

    《品尚书系:消夏集》为作者谢有顺近年的散文、随笔精选,也是作者在学术研究之余的感性心语。一部分为生活记趣,或回忆,或写实,或在行旅中信笔写来,文字端庄而不失机智,多为温润之作;另一部分为精神沉思录,以读书觉悟人生,与先贤对话,从个体心灵中透视现代人的生存处境,多为有感而发的锐利之思。文字优美而有闲趣,且不乏深刻,读之可以消夏,也可清心。这种义理方正而言辞讲究的学人笔墨,提供的是一种新的阅读体验。
  • 民间实用婚俗礼仪通书

    民间实用婚俗礼仪通书

    本书从现存的我国各民族的婚俗习惯出发,力求客观地加以介绍,使读者能粗略地了解、掌握我国婚姻有史以来的发展、变化,并根据表现出的差异判断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趋势,以便于使我国婚俗礼仪向更简捷、更健康、更经济、更文明、更具民族特色的方面发展和确立。
  • 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

    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

    本书研究游戏在人类进化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者赫伊津哈强调,游戏是文化本质的、固有的、不可或缺的、绝非偶然的成分。作者是荷兰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化学家。他旗帜鲜明地断言:文明在游戏中诞生,并且以游戏的面目出现。
  • 桂学元研究

    桂学元研究

    《桂学元研究》以“桂学”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研究视角评述桂学研究发展状况及其研究现状,阐发“桂学”概念内涵、外延及其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与文脉精神,辨析桂学作为广西地方学学科性质、特征与定位及其与百越文化、骆越文化、岭南文化、粤西文化、八桂文化、广西民族文化等关系,确立桂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学理依据,夯实桂学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为桂学学科发展及其桂学研究提供学科基础、文献资源与理论支撑。
  • 毓老师说易经(第1卷)

    毓老师说易经(第1卷)

    《毓老师说易经》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的智慧,把人生问题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师说易经》告诉我们,要懂用脑,读完一篇,真得其好处。以一公式,可以推演很多。多读书,存肥料。读书,懂用道理简单,做到可难。
热门推荐
  • 大负翁

    大负翁

    房产、信贷、保险、股票、证券——可以透支!爱情、友情、事业、道德、人性——可能负数!作为都市人,他们身上套着各式各样的契约,串在一起就像一条脆弱的链条,一场突如其来的小变故,也会令他们的资产出现负数。成为负数的不仅仅是他们的钱夹,还有他们的生活……
  • 朝花夕拾(天津人民出版社)

    朝花夕拾(天津人民出版社)

    鲁迅作品,历来总是强调其战斗的一面,而忽略他文学中闲适的一面,优美的一面,甚至游戏的一面。新版《朝花夕拾》精选鲁迅先生48篇优美有趣的散文,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朝花夕拾》,儿时美好记忆牵挂一生;第二部分,选取鲁迅先生随手拈来美文小品,余闲时,赏玩风筝、秋叶、江南雪;第三部分,看先生风趣妙谈古今历史;第四部分,记忆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在先生笔端随波荡漾,静谧安好。请阅读这些鲜活的文字,认识一位活生生的鲁迅,欣赏他的好玩,丰富,优美,温柔。
  • 生死博弈(连载二)

    生死博弈(连载二)

    察微辨疑真凶隐现向海从包养叶碧云时起,就要周旋于老婆郑玲和情妇黄锦华及叶碧云三个女人之间,难免顾此失彼,时间一长,生性风流活泼的叶碧云便耐不住寂寞,常常出入歌舞厅消遣打发无聊的时光,终于被一名叫肖大星的小白脸勾搭上手。这个小白脸是个无业人员,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专门在歌舞厅娱乐场所勾搭富姐富婆靠吃软饭为生。肖大星从此专门陪同叶碧云吃喝玩乐睡。一天深夜,向海突然来到叶碧云的住处过夜,将正在床上的叶碧云和肖大星抓个正着。向海怒气冲天,当场把肖大星打得皮开肉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三界邪皇

    三界邪皇

    傲视邪功独霸乾坤,无双艳遇俘获美女芳心!貌似废柴的天才男孩,带着一只丑到爆棚的妖宠,竟然被天下闻名的玄月宗看中收入旗下?经过非人的训练,和严苛的要求,以及匪夷所思的机遇,当年的孱弱小子终于成长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人物,叱咤三界,唯谁独尊?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成为你的点点星光

    成为你的点点星光

    五年前,她是他圈养的宠物,五年后,她化身战地狂花强势归来。他是她的心魔,也是她的救赎。唯有在对他的执念里,五年前的那个她不愿死去。她是他的梦魇,也是他心中唯一的光。当他亲手把唯一能够救赎他的光丢弃,他成了来自地狱的撒旦。到底要怎样才能融化万年的冰川?当妖艳的美杜莎遭遇冷酷的撒旦,孰胜孰负?
  • 高效能人士的九种办事方式

    高效能人士的九种办事方式

    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普通员工,无论你是机关领导还是一般职员,都渴望高效能的办事方式辅助你在事业上一帆风顺。本书从高效能人士成功的经历中总结出了九种办事方式。告诉你“高效能”不再是一个美丽的梦想,“高效能人士”也并不具有特殊天赋。只要通过努力都能成为别人眼中的“高效能人士”。
  • 垂听神明低语

    垂听神明低语

    世说不详的孤儿继承神秘消失父母留下的破旧侦探事务所杂物间中唯一的一个不倒翁倒下了哦,那神明传来低语“你们啊...来陪我玩吧。”但是,我.....们?
  •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和孟浩然都是不可多得的诗人。王维的诗歌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融入自然的喜悦,读来清新自然;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朴质感人。他们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了下来,深得大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