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2200000012

第12章 季羡林先生的治学精神

黄宝生

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属于自己时代的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是中国20世纪的学术大师之一,那么,我们怎样为季先生的学术成就定位?我在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大师治学精神学录》撰写的《季羡林》一文中,称季先生为“东方学大师”,并在结语中说:“中国东方学有季羡林这样一位大师,实为中国东方学之福祉”。

东方学,顾名思义是研究东方文化的学科。东方指亚洲和非洲。东方学的分支学科包括汉学(Sinology)、印度学(Indology)和埃及学(Egyptology)等等。季先生学术生涯的起点是印度学,主要研究佛典语言。此后,他的研究范围不断延伸扩展,包括中印文化交流史、印度古代文学、印度佛教史和中国佛教史等等。同时,季先生于1946年从德国回国,受聘于北京大学,组建东方语文系,为中国现代东方学学科的创立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国内常称季先生为“国学大师”,据说有些学者对此持有异议。其实,我们应该注意到,季先生的学术出身是印度学,但他并非单纯地研究印度文化,而是始终与中国文化的研究紧密结合。诸如中印(或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和中国佛教史研究本身就属于国学范围。譬如,季先生主持的《〈大唐西域记〉校注》和撰写的《糖史》都属于国学研究课题。尤其是对中国新疆出土的吐火罗文A(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的释读,堪称国学中的“绝学”。因此,称季羡林先生为“印度学大师”或“国学大师”都是可以的,当之无愧的。而我更愿意称季先生为“东方学大师”。因为他的治学范围和学术成就包含印度学和国学两个方面,而他又是中国现代东方学学科的创建者和组织者,称为“东方学大师”更能体现他的学术特色。

我们今天庆祝季先生95华诞,皆在表彰季先生的学术成就,学习季先生的治学精神。治学精神可以说是每位学术大师的学术之魂。学术大师往往学识渊博,治学范围相对广阔,但仍然都会有自己的学术专长和研究重点。我们学习季先生,并不要求都像季先生那样掌握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即使掌握了这些语言,也并不一定要求我们都从事与季先生相同的研究课题。然而,我们都应该自觉地学习季先生的治学精神。因为季先生的治学精神对我们从事的各种学术门类具有普遍意义。我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编选过《季羡林文集》。在“编者的话”中,将季先生的治学精神归纳为三点:一、坚持学术贵在创造的信条;二、重视考证;三、追求“彻底性”。在这里我想对这三点作一些具体的阐释。

一、坚持学术贵在创造的信条

季先生牢记德国导师瓦尔德斯米特在指导他写作博士论文时,要求他删去一切陈言的训示,在学术研究中要求自己凡写论文必有学术新意,或提出新见解,或提供新材料,以填补学术空白、攻克学术难点为己任,以重复前人劳动(炒冷饭)为学术研究大忌。

佛典语言是季先生的学术专长,而通过佛典语言比较研究探索佛教的起源、发展和传播,却是季先生的独创。他确认中世纪印度西北方言的一个重要语法特点是“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而中世纪印度东部方言的一个语法特点是“多用不定过去时”,再结合其他一些语法特点,便成为判断一些佛典产生的时间和地区的重要依据。譬如,《论梵文〈妙法莲花经〉》一文依据不同梵文原本中残留的俗语语法特点,判断这部佛经最早用印度东部方言写成,后来传到印度西北部,其间经过梵文化过程由印度西北部传入中亚,由中亚传到中国。《论梵文本〈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一文依据这部佛经使用的混合梵语具有印度西北方言的语法特点,即语尾am变成o或u,说明它虽然是一部早出的大乘般若经,但还不是原始般若经。由此,季先生提出一个重要的新见解,即大乘佛教分成原始大乘和古典大乘两个阶段,而原始大乘起源于印度东部,而非神话传说化(中)的印度南方。又如,《浮屠与佛》和《再谈浮屠与佛》通过Buddha(佛陀)一词的汉语音译,追溯出佛教传入中国的两条途径:先从大夏(大肢)传入,后从中亚新疆小国传入。《论梵文td的音译》则阐明依据汉译佛经中梵文td的音译情况,可以将汉译佛经分为汉至南北朝、南北朝至隋和隋以后三个时期。前期汉译佛经的原文大半不是梵文,而是俗语和混合梵文;中期的原文也有很多是俗语和混合梵文,但梵文化程度有所进步;后期的原文是纯粹的梵文。季先生的这些学术见解在中国乃至国际的佛教研究史上都是空前的和开创性的。

季先生在佛典语言研究方面,另一项重要的创造性成果是《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早在留学德国期间,季先生跟随西克教授学会吐火罗文后,就利用《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多种汉译异文与吐火罗文本进行比较研究,以解决一些吐火罗词汇的语义问题,令西克教授“大喜过望”,对季先生“奖誉有加”。而从1982年开始,季先生从事中国新疆博物馆所藏的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的译释,也是采取平行异本比较研究的方法,尤其是利用回鹘文本,前后历时五六年,完成了全部译释工作。这项研究成果也译成英文出版,可以说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吐火罗文作品的英译本,使国际吐火罗文研究这门学科提升了一个台阶。

二、重视考证

提出新见解不是靠主观臆想,而要以材料为依据,观点出自材料。有一份材料说一句话。因此,在搜集材料方面,要有“竭泽而渔”的气魄,而在辨析材料方面,又要有“如剥春笋”的精神。

季先生于1944年发表的《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变为o和u的现象》,依据大量语言材料,诸如阿育王铭文、新疆尼雅俗语文书、和阗俗语残卷、混合梵语佛典乃至阿波布朗舍语、于阗塞种语、窣里语和吐火罗文B(龟兹文)资料,揭示了中世印度西北方言的一个重要语法特点。后来,国外有些学者对季先生的这个观点提出不同意见。然而,这些学者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下够工夫,以致立论轻率,论证粗疏。季先生在回应不同意见时,则坚持摆事实,讲道理,用材料说话。他不仅利用旧材料,还不断发掘新材料,充实自己的论点。

重视考证的另一个典范例子是糖史研究。早在1978年,季先生撰写的《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前言中,就已经提出中印两国在制糖上互相交流的过程。1981年,季先生考释一张有关印度制糖法传入中国的敦煌残卷。这张残卷记载了中国工匠制造砂糖和煞割令(即Sarkara,梵语中的“糖”字)的方法,需要考释的问题涉及甘蔗的种类、糖的种类、砂糖和煞割令的区别等等。这激起季先生全面深入研究糖史的兴趣。此后,他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最终于1996年完成了一部近80万字的皇皇巨著《糖史》,前后历时10多年。从《糖史》中,我们看到书中的大量引证取自中国古代正史、农书、医书、科技书、地理书、游记、方志、类书、笔记、杂著、诗文集以及外国人的游记和著作,举凡与糖史有关的材料,几乎网罗殆尽。面对这部巨著,再想到它是季先生在耄耋之年独立完成的,任何人都会肃然起敬。

三、追求“彻底性”

许多学术问题不是靠一两篇论文就能彻底解决,而是需要不断发掘新材料,加以验证、修订、充实和完善。以“彻底解决”为理想目标,对有些学术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势必会终生抓住不放。

早在1947年,季先生的《浮屠与佛》纠正长期以来认为佛是梵语Buddha(佛陀)一词的音译略称的错误看法,指出佛的译音源自吐火罗语。然而,汉语和吐火罗语的“佛”字固然都是单音节,但“佛”字的汉语古音是浊音,吐火罗语却是清音。这个问题一直留存在季先生的心中。直至1989年,也就是事过40多年后,季先生又利用新发现的材料,写了《再谈浮屠和佛》修正了佛的译音源自吐火罗语的看法,而确认源自中亚新疆小国的语言,如回鹘文“佛”的发音就是浊音。这样,中国古代将Buddha(佛陀)译为佛的缘由也就得到了满意的解释。

关于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和东北方言的语法特点也是季先生一生抓住不放的学术问题。除了40年代在德国发表的几篇论文外,回国后继续发表的论文有1958年的《再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984年的《三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和《中世印度雅利安语言二题》、1988年的《论梵文本〈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1990年的《新疆古代民族语言中语尾am>u的现象》等。

中印文化交流史也是贯穿季先生学术生涯的研究课题。糖史研究是如此,对中国纸和造纸法以及蚕丝传入印度问题的研究也是如此。季先生于1954年写了《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1955年写了《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1957年又写了《中国纸和造纸法最初是否由海路传入到印度去的?》。“文化大革命”之后,季先生继续关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状况,又写了《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问题的补遗》(1979)和《对“丝”、“纸”两篇文章的补正》等。

以上对于季先生治学精神的认识,只是我长期追随季先生从事印度学研究,亲身感受较深的三点,主要偏重于治学思想和方法。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天才和勤奋、考证和义理以及文化理念等视角总结季先生的治学精神,对于21世纪中国东方学的发展和学术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无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同类推荐
  •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一部《中国哲学简史》,足以让“冯友兰”这三个字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冯先生所说的哲学,就是本书所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世苍茫,能看清者又有几何?冯友兰先生辗转其中,沉醉于人间烟火,勾勒着关于人生理想的美丽图景。他的人生或许不完美,然后他的理想至今余响不断,让无数后人追之随之。
  •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如果有人问:阴历和阳历是怎么来的?篮球队中为什么没有1、2、3号队员?手术服为什么是绿色的?秋天的枫叶为何会变红?为什么日食发生在初一而不是十五?为什么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武则天吗?如果不是,那是谁?诸如此类的问题您能答得出来吗?也许您已经发现,这些都是常识性的问题,您所说的每一句话里都包含着文化。本书内容广泛,涵盖文学艺术、科举教育、官政典制、科技发明、风俗礼仪、衣食起居、节日节气、天文历法、宗教哲学、体育娱乐、医疗保健、建筑园林、考古文物、自然生物、地理景观、历史军事、政治经济等文化的各个层面,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一本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 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古往今来;多少故事都已尘封,多少城邦都已漂灭,从源远流传说故事到充满争议的古老文明兴起与崩解,那些失落在时间与历史之间的人类文明渐渐演化成了一个个神秘的不解之谜。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真实档案文献,配合大量精彩图片,重读消失的文明。
  • 古代玻璃器

    古代玻璃器

    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战国初。这个时期的玻璃器数量少,品种单一,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剑格上的小块玻璃。《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玻璃器》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玻璃器的有关内容。具体有: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分类、中国古代玻璃器史、中国古代著名玻璃器、玻璃器的保养等。
  • 末世·2012

    末世·2012

    人类发展的历史,也就是对未知世界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殷谦的《末世·2012》不可能全面了解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但本书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尝试,包括研究和分析,将为我们关注玛雅文明以及地球人类和宇宙未知世界的话题,提供全新的、独特的、有力的参考。公平的知识之树结出智慧的果实,滋养孕育着全人类。知识之树繁茂地生长在一切能生根发芽的地方——这本书中所有的探索与思考、假说和数据、交流和评价,都反映出作者智慧的结晶,于是就有了《末世·2012》。
热门推荐
  • 订讹杂录

    订讹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空间农女之一品夫人

    空间农女之一品夫人

    一朝穿越到农家,身体原主生活悲催。有个极品后娘,懦弱老爹,仗势欺人的弟弟妹妹!压榨劳动力的恶婆婆,死板脸的老公公,妯娌之间的明争暗斗!好吧!当我忍耐到了极限时就是我发威的时候!恶整极品后娘,婆子,叔嫂!看我如何发家致富奔小康!
  • 方相氏博物馆

    方相氏博物馆

    H省曲城市埂子县去年中秋建了个私人博物馆——方相氏博物馆,几瞬间成了县里的稀罕物。方相氏是嫫母之后,旧时民间普遍信仰的神祗,为驱疫避邪的神。馆长东灵晔,与天地同生的冥界大祭司,一个活了两千年的……不对,是在人间过了两千年的嫫母传承人。活得年头久了,越发清贵冷淡,里里外外透着看破世俗红尘的淡然,可偏偏这一世非有人逼着她破功。我的王,最后一世了,咱消停会儿成不?怎么时间越长还越难伺候了呢?褚察堃,京城百年权贵褚家二爷,从小顺风顺水,都说他命格极好,好透顶了的那种。既然命好,那就绝对不能浪费,人生一定要过的多姿多彩,二爷心血来潮就想收拾包袱一个人跑山里挖土寻宝去。谁成想,刚下火车就被一丫头片子给忽悠走了。“东灵晔,你给爷听着!”二爷气得手指直颤,横鼻子竖眼冲着她喊,“爷我这不辞辛苦的,放着清福不享跑来跟你挖土,你居然……居然……”越说,二爷越觉得委屈,想当初还是你先撩他的,凭啥撩到手就不管他了,凭啥又去跟那小白脸花前月下数星星!灵晔:二爷,我那是学术探讨,交流思想。二爷:我也有思想,咋地不见你跟我交流?灵晔果断转身离去。二爷心里难受,可怜巴巴的晚上守着大门口,死活不回家吃饭。吃饭也行,不过你得来哄他。否则,爷就…爷就饿肚子,心疼死你!东灵晔无奈扶额,冥王啊冥王,你看在她照顾你近两千年的份上,最后一世你能不能善待她一下,让她自己也找个姻缘?别介回头您拍拍屁股回冥界左拥右抱,她忙活两千年却还是一个人瞎晃悠。二爷娇羞:不跟别人左拥右抱,只与灵晔卿卿我我。灵晔嫌弃:吾王,您请自重!世间皆有天道命法,逆天而为终将折天命受罚。那日,冥界大祭司绝望倒于梵天树下,满目泪痕附着丑陋容颜,她痛苦极致:你不要我魂飞魄散,就要舍我于冥界孤独万年渐渐一人老去吗!
  • 冷情逃妃难再逑

    冷情逃妃难再逑

    他对她一往情深,视她如命似魂,却被她恨之入骨,敬而远之。为了逃离,她假意与他重修旧好,几次突入险境,他不惜以命换命……直到那把期待已久的匕首终于刺向他,她才惊觉,自己居然会如此心痛……但,为时已晚,再次睁眼,已身在别国。他为她不惜血染苍生,四国开战,她因他家破人亡,痛失所爱。“尉止君,我就是死,也不会嫁给你!”“只要能得到你,朕会不惜一切代价,哪怕要天下人的性命,又何妨?”
  • 天朝风月之离歌

    天朝风月之离歌

    第一次见面,红绣艺惊满座。第一次牵手,月下花间漫游。第一次爱……也有意外……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小小骂道:真是麻烦,还要写这么多东西,我指头都出老茧了,哭啊~~~~~~~~)各位读者:从风雪之颠开始看!
  • 血色誓言之岚画时光

    血色誓言之岚画时光

    如果我们没有爱过,就不会有太多羁绊如果我们没有爱过,就不会有太多人因我们而亡我累了,愿下一世我们是陌生人但我依旧爱你
  • 美国悲剧(套装共2册)

    美国悲剧(套装共2册)

    《美国悲剧》描写一个穷教士的儿子克莱德·格里菲斯为追逐金钱财势堕落为杀人犯的故事,刻画了20世纪一个美国青年悲剧的一生。出身穷困的主人公克莱德步入社会后,崇拜金钱,追求情欲,为了高攀富家女,跻身上流社会,不惜谋杀原来的情人,堕落为杀人犯。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绝代风华之美人谋

    绝代风华之美人谋

    李唐之后,五代十国,战乱纷飞的年代。她一生遇到过很多男人,无一例外皆是豺狼虎豹,揣着颗谨慎的心游走于这些野兽之间,她原以为这世上不存在好男人了。直到有一个人的出现。又直到另外又一个人的出现。她方知老天待她不薄,只是好男人一个就好,两个却多,这可是比生存更难选择的选择题!
  • 沄心结

    沄心结

    《浮生3·沄心结》:魂穿,追寻上一世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