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03600000008

第8章 一字能点出全文的境界

【原文】

“红杏枝头春意闹”①,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②,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注释】

①“红杏枝头春意闹”:出自宋祁的《玉楼春·春景》。

②“云破月来花弄影”:出自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译文】

宋祁的《玉楼春·春景》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仅仅是使用了一个“闹”字,整首词的境界就全都出来了。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句子,仅仅是使用了一个“弄”字,整首词的境界也就全都出来了。

【评析】

以名句的句眼为例,说明境界呈出之情形。王国维从读者对作品的感悟角度来说明“句眼”的作用和意义。有如此功用明显的“句眼”,作品之境界不需细思而自然呈现出来。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闹”字是句眼,因为宋祁“浮生长恨欢娱少”,又适逢“绿杨烟外晓寒轻”,所以对于枝头红杏的喧闹,才会特别敏感。句中的“闹”是闹腾和喧闹的意思,大概枝头红杏密集,似乎彼此在争抢有利位置而挤挤挨挨,互不相让;又似乎经历了一冬的沉寂,所以面对春天,红杏争相表达着激动欣喜之情。原本是一句写景之作,因为“闹”字的点缀,景物中所包含的情感一下子洋溢出来。

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也有类似之妙。月儿照花,花儿留影,也是常见之静景,自有一种静谧的情调。但张先缀一“弄”字,将静景变得流动起来,在静谧之外,更增添一分悠闲的动态之美。这里“弄”是摆弄、赏玩的意思,而且这一“弄”与“云破”也有一种逻辑上的关系,都表明了当时风力的存在。盖风吹方能云破,风动花枝才能使花影随之摆动,“弄”字的拟人意味颇值得玩味。

两处“句眼”虽然都是以动词带出境界,但意味各有不同。宋祁的“闹”只是一种感觉中的动态,并无喧闹之实际情形,兼有听觉的吵闹与视觉的拥挤两层意思;张先的“弄”则是对一种实际动作的描摹,侧重在视觉的描写——虽然其中也包含作者内心的赏玩之意,但“弄”的动作是客观存在的。

就这两处“句眼”在篇中的意义而言,两者也有差异:宋祁由大自然春意之“闹”而感慨自己欢娱太少,红杏的“闹”从反面触发了他内心的寂寞,是先景后情;张先则是先有了愁情笼罩,然后将愁情转移到花儿弄影的景象之中,是先情后景。刘熙载的《艺概》将“句眼”看作是全篇或全句的“神光所聚”,与王国维此则讲到的语境堪称英雄所见略同。

【参阅作品】

玉楼春

(北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①迎客棹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③长恨欢娱少,肯爱④千金轻一笑⑤。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

①縠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纹。縠(hú)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

②棹:船桨,此指船。

③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④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

⑤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鉴赏提示】

据洪迈的《容斋随笔》记载,王安石作《泊船瓜洲》时,“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原作“到”,圈去后改为“过”,又改为“入”“满”,换了十多字,才改定为“绿”,诗因此“绿”字而成名句。王安石一字之改而让此诗扬名古今。而事实上,宋朝词人宋祁也有类似的绝妙之作——《玉楼春·春景》。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作者“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红杏枝头春意闹”是点睛之笔,说是词人心中绽开的感情花朵。“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正因为如此,王国维才特别提到:“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同类推荐
  • 劫中得书记

    劫中得书记

    《劫中得书记》乃郑振铎先生在抗战烽火劫难中搜求古书之记录,其间种种为之欢喜为之愁之行状,为灾难中的祖国保存文化薪火之情思,无不怦然动人。这是一幅真正的爱书人的绝美的自画像。
  • 易经 尚书

    易经 尚书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姬昌编著的《易经尚书》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追述了酿酒的发展历史,中卷和下卷介绍了酿酒的具体技艺。《北山酒经》虽为酿酒技艺的专著,实则却渗透着酒文化的浓重缩影,为饮而酿,酿则必饮,可谓关乎酒之品质的重要著作。
  • 庄子

    庄子

    《庄子》应该于先秦时期就已成书,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三十三篇本《庄子》,是经西晋郭象删订并流传下来的。汉代《庄子》有五十二篇十馀万字,这种五十二篇本到魏晋时期仍然可以见到。魏晋时玄风盛行,庄学渐起,为《庄子》作注者多达数十家,但这些注《庄子》者往往根据自身对庄子的理解和个人喜好,对《庄子》一书的篇目做了一定的删改,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庄子》版本。郭象以前,主要的《庄子》版本有崔譔本、向秀本、司马彪本。其中崔谟、向秀本为二十七篇(向秀本一作二十六篇,一作二十八篇),司马彪本五十二篇。现在人们所看到的郭象三十三篇本,是郭象在五十二篇本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尤其是向秀庄子学成果之后删订的,是郭象对司马彪五十二篇本“以意去取”,并删去其中“十分有三”之后的结果。经过郭象删订的《庄子》,无论从篇章还是字句方面,都更为精纯。由于他吸收和借鉴了向秀及当时各家之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颇富改造性的独特诠释,故为历代所推崇,逐渐成为定本,流传至今。
  • 中庸大全集

    中庸大全集

    《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朱熹曾如此高度赞誉《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只要按照《中庸》的精义修身立业、为人处世、齐家治国,必定能达到天地万物各得其所的太平和合境界。可见,在古人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中庸》的作用多么巨大。可是,这部治国经典,对于早已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还有什么样的意义呢?现代人一谈起《中庸》,总觉得它要么高深莫测,要么不合时宜。其实,《中庸》所谈的道理是朴素的,也是永恒的。
热门推荐
  • 心魔相公

    心魔相公

    这是一部作者君停笔一段时间之后为回归而作的试笔之作。请大家见谅,这本书,作者君在写前一百万字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实际上,一百万字之后,作者君才找到灵感。百万字前,女主经历心魔劫,百万字之后,才是剧情的开端。因为是试笔之作,还请大家见谅。
  • 星空三国志

    星空三国志

    在人类开拓宇宙殖民的未来时代,一个叫做林岩的少年,突然获得了来自异位面的奇特三国系统。缺少军师?不存在的,有虚拟人格参谋!缺少人才?不存在的,系统帮你登用!缺少武器?不存在的,做任务拿武器碎片可以加持!
  • 三世入灯

    三世入灯

    我是九天神殿,曾一度以为自己是个什么都没有的神仙,无牵无挂,潇洒度日。直到有一天,那个叫九卿的男人给了我一盏灯,他说,他欠了我三世情。我问:“为什么?”九卿简单的说了两个字:“点灯。”灯燃,忆回:第一世,九卿负我;第二世,九卿骗我;第三世,九卿他,说他爱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九爷的宠妻日常

    红九爷的宠妻日常

    红九爷一脸傲气的指着远处青丘方向:“那里的狐狸都归我管,唯独你这只小狐狸,我想让你管,你要不要试试。”某只狐狸内心哀嚎:这高高在上的红九爷是什么意思?他想让我管什么?管他的吃喝拉撒睡?给他端茶倒水,洗衣做饭?还是不要了吧,他好像不缺属下来着……
  • 懒妃倾城

    懒妃倾城

    是懒惰痴傻还是看穿一切不予计较?世人皆以为她是无用的草包,是个大笑话,但,这样的她在他心中却是无比的纯净与美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愿为你揽月摘星

    愿为你揽月摘星

    【甜宠+商战+探案】星月购物商场,景画的新上司明阳,是密室离奇身亡的、董事长的独子。竟然,也是她,苦苦寻找的救命恩人!而他,居然压根儿,就不认识她!一场烽烟弥漫的商战探案,一段天下无双的甜宠爱恋。并肩战风起云涌,愿为你揽月摘星。
  • 天庭卖乖日常

    天庭卖乖日常

    十七是一只单纯可爱的小狐狸,在妖界过着没心没肺、无忧无虑的美好日子,直到有一天……突然就飞升成仙了?为什么天帝的态度这么古怪?初见时要打要杀,再见时关切备至,再后来……妈呀,他是个神经病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The Phoenix and the Carpet

    The Phoenix and the Carp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不好绝望,但也不可乱希望

    人不好绝望,但也不可乱希望

    《一绿色之候鸟》是陈映真小说中高度难解的一篇,它在隐晦的寓言形式中包含着政治与思想的批判性。“一绿色之候鸟”不只是泛泛的希望,而有一个更具历史性的所指。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代表了1960年代台湾知识分子的三种可能的主体状态和面对“未来”的方式。关于赵公的勾勒隐藏着对国民党统治的批判以及对知识分子精神与人格状态的悲叹;年轻的陈老师缺少主体性,一心只想生活在远方来日,是作者批判的对象;低调的季公是小说的核心角色,承载了作者关于出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