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8200000002

第2章 梁惠王章句上(1)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③。

万乘之国④,弑其君者⑤,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⑥,不夺不餍⑦。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⑧。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

①梁惠王:即魏惠王,公元前369-前319年在位,惠是他死(前334年)后的谥号。公元前362年,魏国将都城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因而也被称为梁。

②叟(sǒu):对老人的尊称。孟子见梁惠王时已63岁,故惠王称孟子为叟。

③交征:据朱熹《集注》云:“征,取也。上取乎下,下取乎上,故曰交征。”

④万乘(shènɡ)之国:古时一车四马叫乘,万乘之国是指能出兵车一万的国家。其下千乘、百乘以此类推。按古制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有万乘,诸侯享有千乘、百乘不等。

⑤弑(shì):古代臣杀君、子女杀父母叫弑。

⑥苟为:如果真是。

⑦夺:篡夺。餍(yàn):满足。

⑧后:据朱熹《集注》云,“不急也。”意思为不照顾。

[译文]

孟子参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是有什么高见将使我国获利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何必讲利呢?只要有仁义也就够了。大王说,‘怎样使我国获利?’大夫们说,‘怎样使我家获利?’百姓们说,‘怎样使我自身获利?’在上位的人和在下位的人互相求使自己获利,那么,国家可就危险了。”

能出兵车一万的国家里,谋杀他们的君主的,必然是能出兵车一千的大夫;能出兵车一千的国家,谋杀他们的君主的,必然是能出兵车一百的大夫。由此看来,万中拥有千,千中拥有百,不能说不多了。如果真是轻义而重利,不篡夺国君的地位是不会满足的。相反,重仁德的人从来不会遗弃他的亲族,重义理的人从来不会不顾他的君主。大王您也只要讲仁义就够了,何必讲利呢?

[延伸阅读]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大家一开口都是说“利”。

孔子有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人处世是这样,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孟子大力提倡的亦是君子不言利。

撰写《史记》的司马迁说自己读孟子见梁惠王,常常感叹不已,更是明确指出忘利是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啊!

不过,朱熹说得实在是好:“君子不言利并不是完全不想利,只不过不唯利是图而已。孟子之所以说得那么坚决,是因为当时的人唯利是图不知世上有‘仁义’二字,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此圣贤之心也。”

对于当今社会而言,言利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正所谓利义齐飞,君子已不羞于言利,我们应该既说利也说义。用孔圣人的话总结就是“见得思义”。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①,顾鸿雁、麋鹿②,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③:‘经始灵台④,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⑤,庶民子来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⑦,麀鹿濯濯⑧,白鸟鹤鹤⑨。王在灵沼,於牣鱼跃⑩。’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11):‘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

①沼(zhǎo):水池。

②鸿雁、麋鹿:朱熹《集注》云:“鸿,雁之大者;麋,鹿之大者。”

③《诗》云:此处十二句诗引自《诗经·大雅·灵台》中的第一、二章。这是一首歌颂周文王德行的诗歌。

④灵台:台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西北、鄠县以东。相传为周文王时所造,由于百姓的协力操作,很快落成,如有神灵相助,所以叫灵台。

⑤勿亟:是说文王不加督促。

⑥子来:是说百姓就如同子女来为父母出力一样。

⑦麀(yōu):雌鹿。攸伏:是说母鹿安于它原来所在的地方,没有被惊动。

⑧濯濯(zhuó):肥大而毛有光泽的样子。

⑨鹤鹤:形容洁白的样子。

⑩牣(rèn):充满。

(11)《汤誓》:《尚书》里的篇名。是伊尹辅佐商汤王讨伐夏桀王时的誓师词。

(12)时:是,这个。害:读hé,《尚书》原文作“曷”,何时。丧:灭亡。据《尚书大传》说,夏桀暴虐无道,大臣劝谏,他居然无耻地说:“上天有太阳,如同我拥有天下,太阳会灭亡吗?太阳毁灭了,我才会灭亡呢。”于是老百姓就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要是它会毁灭,那我们即使跟它一块灭亡也在所不惜。”比喻民众对夏桀的暴虐怨恨到了极点。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站在水池边上,望着那些飞雁、驯鹿,问孟子道:“贤德的人也喜欢享受这些东西吗?”

孟子回答说:“正因为是贤德的人才能享受到这些东西,不贤德的人,尽管拥有这些东西也无法享受。《诗经》里面说:‘开始筹建灵台时,忙于测量和经营,百姓齐来建造它,没有几天便竣工。文王劝说不要急,百姓建台更积极。文王偶来游灵囿,母鹿安卧自悠然,母鹿长得肥又美,瑞鹤洁白羽毛丰。文王来到灵沼旁,满池鱼儿蹦得欢!’文王用百姓的劳力建台开沼,百姓却欢欢喜喜,称他的台为灵台,称他的沼为灵沼,为他能享受到有禽兽鱼鳖而感到高兴。古时的贤德者能够与民同乐,所以能够感到快乐。《尚书》里的《汤誓》说:‘这太阳何时陨落?我们和你一起灭亡!’民众诅咒暴君夏桀,情愿与他一起灭亡,那桀即使有高台池沼,飞禽走兽,难道说他能独自感到快乐么?”

[延伸阅读]

与民同乐是孟子仁政思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他认为与民同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并主张仁慈的政治领导人要与民同乐。相反,残暴专制独裁者穷奢极欲,不顾老百姓的死活,结果自己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纵观历史,夏桀王自然没有好下场,后世的殷纣王造酒池肉林、秦始皇建阿房宫、隋炀帝修迷楼、宋徽宗筑艮岳、慈禧太后建颐和园等,也一样没有好的结局。他们大兴土木,原本都是为了享受快乐,但由于贪婪残暴,不顾人民死活,结果是民怨鼎沸,自然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也没有一个享受到了真正的舒心和快乐。这些都足以表明,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无可辩驳的正确性和事实根据。

实际上,各级领导人都需要与民同乐。比如说,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人,是一心想中饱私囊,捞他一把,还是想致力于改善广大职工的福利,走大家共同富裕的道路,这的确是一块试金石。而实际情况是,往往那些只顾自己,不惜铤而走险的人,虽然可能在短时间内满足了自己的欲望,真的捞上了一把。然而,欲壑难填,最终结果多半是以身试法,最后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从根本上来说,乐的本质是一个精神问题,而非一个物质问题。尽管物质条件和环境的好坏可以影响精神和心理,然而它毕竟不是决定因素。快乐与否,其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所以,如果精神方面出了问题,就会如孟子举出的夏桀的例子那样,老百姓恨不得与你同归于尽。生活中,每个人都愿意与人分享快乐,并且也只有与人分享时,你才会真正感到快乐。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①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②!河内③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④,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⑤,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⑥,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⑦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⑧,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⑨,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⑩。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11),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1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注释]

①寡人:古代王侯自我的谦称。

②焉耳矣:三个语气词叠用,意在加重语气,表示恳挚的感情。

③河内:魏地,相当于今河南境内的黄河以北地区。

④填然:鼓声咚咚直响的样子。鼓:击鼓,名词作动词用。

⑤曳(yè)兵:拖着兵器。走:跑。

⑥数(cù):密。罟(ɡǔ):网。洿(wū):低洼的地方。

⑦斤:砍刀,古代常斤、斧连称。

⑧豚(tún):小猪。彘(zhì):猪。畜:牲畜。

⑨庠序:古代的乡学,商朝叫序,周朝叫庠。谨:认真办好。《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⑩颁(bān)白:同“斑白”,花白头发的老人。

(11)王(wànɡ):拥有天下称王称帝,名词作动词用。

(12)莩(piǎo):同“殍”,饿死的人。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治理国家,很尽心竭力了吧!河内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河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当河东发生灾荒时,我也是这样做。看看邻国的君主办理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爱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住了脚。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而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多啦。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使老百姓能供养活人、安葬死者,不至感到有什么不遗憾。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便是王道的开端。”

“在五亩宅的田地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有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的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饥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用再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肉鱼,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天下的是决不可能的。”

“现在,猪狗吃着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了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却说‘与我无关,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是能够不归罪于荒年凶岁,普天下的老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

[延伸阅读]

孟子认为梁惠王的治国之道并非一无是处,只是没有从根本问题上着力。梁惠王关注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才能使更多的百姓归顺他,孟子便用“五十步笑百步”的例子来做比喻,因势利导的讲述了“王道”的政治、经济措施。孟子认为,要想称王,首先一定要得到民众的拥护,而做到这一点的起码条件是民众能够安居乐业,这就是文中所说的“生、死没有缺憾,是王道的开端”。孟子在此所规划的施政措施,概括起来共有两条:第一,使百姓富庶;第二,要对他们进行伦理道德教育。这两点其实是对孔子“富之”(先使民众富庶)、“教之”(然后要对他们进行教育)的观点的继承和发扬。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①。”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②,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③,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④。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⑤?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⑥!’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注释]

①安:安心,乐意。承:接受。

②梃(tǐnɡ):木棍棒。刃:刀剑。

③庖(páo):厨房。厩(jiù):马棚。

④率:率领,驱赶。朱熹《集注》云:“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

⑤恶(wū)在:何在。

⑥仲尼:孔子,字仲尼。俑:古代用于殉葬的偶人。后:后裔。

[译文]

梁惠王说:“我愿高兴地接受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道:“杀人,用木棍和刀剑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道:“用刀剑和政治手段杀害人,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同类推荐
  •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对中国社会涌现出来的各种与社会活力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探讨了社会活力发展的逻辑必然性,并且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及日常生活五个向度深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活力的现实境遇,探讨建构社会活力的目标及路径选择。尤其结合中国城镇化的现实境遇,对城市空间及其演进的动力机制—城市活力作了深入探讨。
  • 和南怀瑾一起读《孟子》

    和南怀瑾一起读《孟子》

    孟子的智慧始终激励着人们去做一个大丈夫,秉持浩然正气,挺立于人世间!他勉励人们忍受艰苦的磨练,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中前进;他为人们树立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榜样;他积极传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崇高理念。本书采撷南怀瑾先生的智慧,对《孟子》一书中最深刻、最独特的思想进行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解读,带领读者走进孟子的世界,品味经典的魅力,进行一次心灵和思想的洗礼。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开心国学

    开心国学

    本书以儒家、道家及诸子百家思想为立足点,从《论语》、《孟子》、《中庸》等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中,选取其关于学习、立志方面的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提供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树立坚定、自信的信念,从小奋发图强;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作品中,精选出帮助青少年加强自我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的内容,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人生,提高思想觉悟,激发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和塑造独立自主,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人格和价值取向;从《孙子兵法》、《墨子》、《韩非子》等诸子名家作品中,选取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处理日常生存问题,提供指导和借鉴。
  • 哲学的故事

    哲学的故事

    本书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哲学知识。近50个精彩故事独立成篇,连缀起来又共同组成一幅精彩的哲学画卷,清晰地呈现出哲学发展的脉络。此外,还增设了“哲学辞典”、“哲学家小传”、“名人名言”、“名人评说”、“著作列表”等辅助栏目,以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热门推荐
  • 不死战帝

    不死战帝

    灵源国中,每座城都建有战灵殿,一名身份卑微的贱民少年,因为无意中融入了一枚蕴含天地造化的神秘玉佩,从此鲤鱼跃龙门,武道崛起,征服三千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塑南唐

    重塑南唐

    一千多年前的保大四年,秋。 一位南唐的少年官员应邀前去古刹鸡鸣寺赴约,他所赴约的对象是还处于豆蔻少女时代的大周后周娥皇。牛车轱辘滚滚向鸡鸣寺方向而去,卷起了一地秋叶黄。
  • 今天秦小姐糊了吗

    今天秦小姐糊了吗

    臻晞本来是圈里的小透明,不知道怎么就火出了圈,虽然是靠着被全民嘲讽德不配位演技稀碎才被人所知,臻晞看完微博话题#秦小姐什么时候糊#微微松口气,糊!马上就糊!
  • 我的第一本怀孕书

    我的第一本怀孕书

    怀孕不完全是一段浪漫温馨的旅程,如果你想要的是一本甜蜜但不切实际的孕育指南,本书绝对不是你的首选!但它却会将九个月孕育和艰辛,以及孕期诸多生理及心理变公为你一一道来。从生理变化到孕期饮食,从B超扫描到孕期性事,从妊娠疾病到最终分娩……本书将像闺中密友窃窃私语地向你提供最直接最朴实的建议,回答所有你想知道但却羞于请教他人的问题。
  • 心魔

    心魔

    青山翠林之间镶嵌着一汪湖水,湖面上偶有几只水鸟掠过,激起层层涟漪。微波荡起的水面映衬着湖边小亭子的尖顶,日出的阳光从山的那边倾泻过来,连同湖边五彩斑斓的花丛一并染上绚丽的美色。岸边,淡粉色的雏菊随着风儿摇曳,映衬着花丛中纤细的脚踝更加白皙。长发的女孩儿站在湖边的护栏跟前,一动不动地望着凌波湖面,仿佛一尊雕塑,成了彩色中的一抹纯白。旅馆门前,时骏满不在乎地看着前方千米之外那宁静的湖水,和湖边的女孩儿。前阵子霍钢在破获一起连环杀人案中受了伤,上级为了嘉奖刑警队特别拨下一笔奖金和十来天的假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沙娜拉之剑(全集)

    沙娜拉之剑(全集)

    比肩《魔戒》、《冰与火之歌》的史诗奇幻经典,全球畅销三十余年,系列作品累计销量超过2100万册。故事发生在人类文明毁灭数千年之后的“新人类世界”中,主要讲述了三代沙娜拉之子先后在德鲁伊亚拉侬的协助下,与威胁世界的各种邪恶势力斗争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四大名石故事

    四大名石故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四大名石故事》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有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