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8800000022

第22章 萨尔浒之战(3)

努尔哈赤是战场上混出来的,当然明白这样做虽然很好,可是万一在哪一路被缠住了回不来怎么办?不就连老窝都被端了?

李永芳接着说:大汗你不用担心,我们的探子说,杜松受了刺激,部队走得很快,会最早到,马林其次,刘綎在长白山兜圈子,我们派点人骚扰他一下,差不多也能缓个一两天。李如柏和大汗你关系那么好,就让他迟两天过来。这样,我们先灭了杜松,再灭马林,然后快速地往东走,干掉刘綎,如果李如柏识相的话,就投降我们,不然一起干掉。咱们六万人一起上,他们每一路的人最多不过三万,我们下死命令,一天消灭一路应该没有问题。

努尔哈赤很高兴,汉奸的智商一般都比较高。

这个计划就是后来常被用到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以至于后来还有一套教学辅导书叫做“各个击破”,笔者也是受害者之一。

我们来对比一下双方相对军队人数。按照作战过程如下:

1.杜松部

杜松部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萨尔浒,两万明军对阵努尔哈赤亲率的四万五千旗兵。

2万<4万5千,明军败。

(2)界藩城,一万杜松直属兵团对阵皇太极两旗一万五千旗兵。杜松的一万军队曾一度打得皇太极丢盔卸甲。

1万>1万5千,明军胜。

(3)后来消灭了萨尔浒的努尔哈赤包围了杜松。杜松还是一万军队,后金是八旗六万军队。

1万<6万,明军败。杜松身亡。

虽败犹荣,杜松在相同人数甚至人数不足的情况下,尚且能够击败后金,此人值得夸奖。

2.马林部

马林部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1)尚间崖,一万明军对阵后金六万军队。

1万<6万,明军败。马林逃跑。

(2)斐芬山,一万明军对阵后金六万军队。

1万<6万,明军败。潘宗颜身亡。

3.刘綎部

刘綎部依然分成两个部分。

(1)阿布达里岗,一万明军对阵后金六万军队。

1万<6万,明军败。刘綎战死。

(2)富察,一万朝鲜军队对阵后金六万军队。

1万<6万,朝鲜军队投降。

4.李如柏部。

李如柏逃跑,无法比较。

总结

明军和后金先后交战8次,杜松所部小胜过一场,其他均失利。

1<7。明朝惨败。

有人会说,你把后金的军队重复计算了8次。的确,后金正是利用了时间差,使得自己军队始终保持在局部上的巨大优势,形成了歼灭战。

因此,明军的军队人数优势不成立。即使明朝九万人的军队同时投入战场,可是战场就那么大,明朝又没有空军,士兵全都在地上,人多,战场不够大,士兵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这其实和十几个人围殴一个人的意思一样,大家围一个圈,能够打到围住的那个人的不过五六个人,其他人要站在外面,想打没得打,没有地方下手啊。

兵贵精而不贵多,如果一定要拿绝对人数当成理由,这只能是无理取闹。

后勤——有钱买不到东西

首先是明朝。

这个时候的明朝已经非常的困顿,财政赤字极高,前文已经提到,皇帝拿出私房钱,太仆寺拿出养马的钱来准备军费。

不仅如此,明朝还下达了一项命令来筹集军费,这就是“辽饷”。

明朝末年,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镇压各地的私人军队,被迫增加新税。比较著名的有“三饷加派”,分别是练饷、剿饷和辽饷。

辽饷就是这个时候新增的,每年“辽饷”银五百二十万两。

钱是有了,可是有钱又能怎么样?现在我们可以在中国各个地方花钱买到东西,可那个时候不行,你想买,要有人卖才行啊。

明朝的经济中心在江南,东北原本就落后,加上当时政治败坏,商业在北方仅供维持首都的需要。

况且由于征收重税,银两全部汇集到东北,而商品却堆积在江南。

这就形成了很奇怪的现象——东北,士兵们有银子,可是没有东西买;江南,商人们有商品,可是没有钱买。

结果东北物价飞涨,江南通货紧缩。

继杨镐之后成为经略使的熊廷弼巡视的时候,亲眼看到辽东士兵盔甲下赤裸着的身体。

熊廷弼很奇怪,还以为当地官员克扣军饷,后来才知道,士兵们都有钱,可是买不到布匹,也买不到衣服。

与此相同的是,粮食的供应也是一个大问题。那时候没有卡车,也没有火车,粮食从产区的江南运到东北,路途损耗极大,十斤粮食到了目的地,光损耗就得四斤。

而且明朝的体制很特殊,它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理这些粮食,直到萨尔浒战役前才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辽东饷司。但是已经为时晚矣。

当时在地方上没有专门的机构,于是,各个地方以县为单位,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辽东饷司要同时接待全国赶来的成百上千的部门送来的粮食,自然手忙脚乱。

况且,粮食在路上有百分之四十的损耗,本来征调的粮食足够,可是在路上这种无谓的损耗,到了目的地就不够了。

当时东北下雪,路途艰难,行军任务紧急,粮食远远地落在后面。当刘綎进军的时候,那群朝鲜人就曾经以没有粮食为由不走了。

努尔哈赤还很狡猾,他在攻打抚顺和清河的时候,烧毁了这块地方的所有东西,结果明朝军队在当地得不到补充,连睡觉的地方都找不到。天寒地冻的,还有人因此冻死。

再来看后金。

后金不存在后勤问题,这里本来就是后金的老窝,努尔哈赤经营了这么多年,早就准备好了一切。攻占抚顺和清河的战斗给努尔哈赤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和大量的粮食以及牲畜。

而且,这里都是女真人,随时随地可以找到补充。

总结,在后勤上,明朝<后金,明朝败。

军队未动,粮草先行。明朝军队后勤出现问题,士气也会下降。

军队装备

明朝

明朝的军队已经很多年不打仗了,放在仓库里的盔甲、刀剑都已经破旧不堪。

杜松的死亡原因是因为头盔被箭支射入,一个统兵大将的头盔,想必应该很结实,至少不应该被一支箭给射穿了,射箭的人又不是李广。

可是偏偏这支普通的箭射穿了杜松的头盔,杜松死亡,由此可见,杜松头盔的质量如何了,这是生锈腐坏的结果。

统帅的盔甲尚且如此,手下一帮小兵的装备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明朝有一种特殊的武器——火器,有大炮和火枪。这是努尔哈赤最为忌惮的武器。但是在萨尔浒,这种武器的威力没有发挥出来。

火器几乎都在杜松手里,因为他是主力。但是杜松跑得快,就把火炮等重武器丢在了屁股后面,只带了几千朝鲜的火枪手。等到杜松前去攻打界藩城的时候,火炮还没有越过浑河。

当时的火枪是很原始的,无论是射击速度、射击精度,还是火药的保存都无法和现在相比。所以这东西防守有用,敌人一堆冲上来,火枪手就算闭着眼发射,也会打死人。可是杜松率领的这群火枪手是攻城去的,敌人躲在城墙和树林里面,火枪就没多大用了。

而且火药不好保管,装填也很慢,射击一次以后要隔很长时间才能再发射一次。所以杜松曾一度击败皇太极的部队,那是沾了火枪手的光。一轮齐射,皇太极自然很吃亏。

可是一旦射击完成,重新装火药的时候,这群火枪手就危险了。如果是阵地战还好说,有保护不至于太危险,可是杜松与皇太极打的是一场遭遇战,毫无保护的火枪手遭遇到了骑兵,下场自然很惨。杜松手下的火枪手最先全军覆灭。

有些观点没有仔细分析火器的优缺点,一上来就判定明朝军队多么无能,这是很可笑的。

第一,明军不是全部武装火器,只是很少一部分。第二,这种火器不是现在的半自动甚至全自动步枪,能够一枪致命,而且连续发射。第三,当时火炮没有参与战斗,而且原始火炮不能用于野战,只能用于阵地战。第四,武器不是决定战斗结果的唯一因素,小米加步枪也能击败坦克大炮。

可见,武器不是决定一场战争的决定因素,何况还是这种原始的武器,最早的计算器的运算速度还不如算盘,这又能怎么解释?

后金

后金装备也不好,至少不会比明朝好,他们更没有火器,只有马刀和弓箭。

总结

装备,明朝>后金,明朝胜,但这是险胜。

军队类型

明朝

明朝的军队是步兵加部分火枪兵和火炮兵。

后金

后金的军队是八旗,全部是骑兵。

翻山越岭的,到底是骑兵快还是步兵快?

正面对抗,没有障碍物阻挡,到底是骑兵占便宜还是步兵占便宜?

所以,努尔哈赤可以迅速地在战场上移动,利用时间差各个击破,如果努尔哈赤的军队是步兵,他根本来不及。

总结

军队类型,明朝<后金,明朝败。

地上跑的追不上天上飞的,11路汽车(人)也追不上1111路汽车(马)。除了干瞪眼,明军还能怎么样?

意志力(士气)

意志力这个词,说的深沉点,指的是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抵抗力。说得通俗点,就是大家愿不愿意豁出性命去打仗。

这就是人和。这一点极其关键。

明朝的军队来自全国各地,大同、甘肃、贵州土司、浙江、四川等等。平时大家相隔十万八千里的,谁也不认识谁,这次为了一个遥远的目标凑到一起,各地的方言汇集,说不定彼此之间都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浙江话“你好”和四川话“你好”就相差十万八千里。

造成这样的局面是有原因的,明朝也不愿意从各地招兵。但是,明朝军事制度是卫所,每个卫是专门的军事单位,打仗这些卫出人,为了平衡各地势力,这些卫都不大,而且各地都有,一旦战争规模比较大,各个卫之间互相推卸责任,不打就输了。当年倭寇侵犯江南的时候,那些卫不堪一击,幸亏有戚继光先生培训出一帮职业兵,才把倭寇赶走。

所以当这些各地来的兵聚集到东北之后,问题就多了。

不但沟通有问题,而且配合也有问题。有的地方经常打仗,比如甘肃等地;有的地方不打仗,比如湖北等地。军队里讲究资历,打仗的看不起没打过仗的,老兵欺负新兵。

大家彼此之间本来没有关系,可是跑到这里来,都归一个人管,肯定有不服气的,肯定有捣蛋的。你一个浙江的将军,凭什么管我四川的兵?

不了解,不熟悉,不服气,配合自然会出问题,所以四路进军萨尔浒,每个部队到达的时间都不一样。

同类推荐
  • 西北军人物志

    西北军人物志

    本书介绍了西北军从第十六混成旅时期到国民党撤出中国大陆以前1100多位知名人物的经历及事迹,收录照片440多幅。许多资料首次面世,弥足珍贵,对西北军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旅店大王希尔顿

    旅店大王希尔顿

    人,都在奋斗,奋斗的目标则是成功。这一点上,不分职业所属、地位所处、性格所向,只要是人,都是这样。每个人都要树立一个理想,以它作为前进的动力,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走向成功。然而,成功又是什么呢?这本书从心怀梦想、苦涩的成长、踏入政界、危机四伏、永无止境、空活的艺术等几个方面讲了旅店大王希尔顿走向成功的几个人生经历。
  • 毛泽东与斯大林

    毛泽东与斯大林

    这是一部有丰富内容的好书,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教科书。毛泽东和斯大林,是众所周知的两位伟大人物,是中国和苏联一代革命人民的领袖。我与毛泽东和斯大林都见过面,谈过话,有过接触,并在他们指导下做过一些工作。后来,党组织分配我任毛泽东的俄文翻译,先后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十七年。1948年,斯大林派米高扬秘密访华,和毛泽东会谈,我任翻译。1949年,毛泽东派刘少奇访苏,和斯大林会谈,我仍任翻译。1949年12月至1950年春,毛泽东、周恩来访苏和斯大林及苏联领导人会谈,我仍然任翻译。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毛泽东与斯大林》这部书编得基本上是真实的,实事求是的。
  •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畅销近10年,是季羡林生前亲自授权、审定的版本。当代中国出版社为了表达对季羡林先生的纪念,隆重推出双色精编典藏本。《季羡林自传(典藏本)》是作者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记述了他九十多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世界。
  • 历史选择:中共传奇人物档案

    历史选择:中共传奇人物档案

    本书是《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十年采访、发表过的作品精选,是在研究大量史料后,与这些著名人物的家属、子女、亲友、部下、同事在访谈中回忆出来的故事和细节,独家解密他们沉淀在历史岁月中的那些刻骨铭心的人生往事和生命印记,让读者全方位地感受中共传奇人物的家国情怀,了解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热门推荐
  • 巨力女神,受我一拜

    巨力女神,受我一拜

    星际30光纪,入驻银河系的新人类正式启动古文化探寻计划。星际人民皆知,星际有两大魔王,有一个暴力女魔王,长得五大三粗,面目狰狞,力大无比,是个超级破坏狂。还有一个暗黑魔王,长得丑陋无比,凶神恶煞,阴险狠辣,是个穷凶恶极的暴徒。两大知名全星际的魔王齐聚组团到古地球刷任务,新人类拍手称赞,终于可以让备受摧残的星际人民缓口气了……
  • 我有超神麒麟臂

    我有超神麒麟臂

    【免费新书,创意爽文】穿越异界,楚玄获得麒麟臂系统,左手采集万物,右手附魔天地。龙魂+1、灵剑+1、灭世之心+1组合起来,竟然打造出绝世仙器‘灭世龙魂剑’!黑暗+1、智力+1、哈士奇+1组合起来,竟然打造出腹黑又鸡贼的‘二哈大魔王’!生命元素+1、时间元素+1、天地元素+1组合起来,竟然打造出一个世界,自己做创世神!
  • 妖中狐

    妖中狐

    前世情,今生还。一边是荣华富贵,一边是儿女情长,又该如何选择?到底该爱还是恨……是错付又或是不够爱……
  • 天骄之逆天行

    天骄之逆天行

    三百年前我饮恨自裁是因为我斗不过这天,三百年后我卷土重来是要将这诸天烟消云散……
  • 沙乡年鉴(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系)

    沙乡年鉴(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系)

    《沙乡年鉴》是“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代表作,与《瓦尔登湖》并誉的自然文学典范。它描述土地和人类的关系,被称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全书涵盖众多学科知识,语言清新优美,是让孩子走向野外、培养环保及生态意识的传世经典。
  • 流年仙缘

    流年仙缘

    那一世流年,那一段仙缘。那一念枯寂,那一剑断天。
  • 哪一年的夏天

    哪一年的夏天

    一个喜欢发呆的女孩子,忧伤而又快乐。因为大学时的一段恋爱,从此结下了无法痊愈的心结。她爱好旅游却又爱好宅女生活,28岁那年,因为一次旅游结识了青年才俊林朗,深情的男子,俊郎的外表,体贴的性格。他对她一见钟情,可她却避之莫深。两年的时间,林朗用了两年的时间见识到了这个女孩子的与众不同,也意识到了自己爱的不可自拨。为了让她爱上他,他努力挤进她的生活,用心去体验她的心,体验她的挣扎,还好老天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他让这个女子也爱上了他,虽然没有自己爱的深,可是那已经够了,他喜欢自己爱他多一点,喜欢看她偶尔内疚时可爱的表现,这一年的夏天,终于不再是心伤的!
  • 重生和珅怎么办

    重生和珅怎么办

    是什么让一个小人物慢慢的走向时代巨商,富可敌国,权倾朝野?为什么堂堂皇子竟然放言:“我可以放弃争夺皇位,但是不管谁登上宝座后,一定要办和珅将和府赏赐给我”和珅在与皇子的交往中,发现苗头不对,他试图通过赠送美女和珍宝来改善关系,可是皇子们礼物照收,敌意却还进一步加深了,八面玲珑深得乾隆喜爱的和珅做了什么?为什么会招皇子们如此对待?乾隆死后和珅就被令家中自尽,第二天就草草结案,避免事件扩大化,民间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短短十几天,新皇如何拿证据,杀和珅?他又为何会束手就擒?乾隆在期间扮演着什么样得角色?
  • 杂事

    杂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邹韬奋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邹韬奋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