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本佳句出自宋代陈亮的词《水龙吟·春恨》上阕:“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其大意是:高楼在竞相开放的繁花深处,楼上彩帘半卷、春风轻拂。春天回到翠绿的田野,平铺的莎草一片嫩青,飘垂的杨柳泛出淡淡的浅黄色。悠长的日光催开花朵,淡薄的云层促使微雨暂停,天气不寒不暖。多么遗憾,这花香草绿的美好风光,游人还没有欣赏,就都给了莺莺燕燕。此阕抒发了眼前春景美好所引发的无限遗恨,末四句隐含着作者对失去北方国土的痛惜和怀念之情。
1.无奈美好的事物流逝而过。
2.本属于自己的世界被别人侵占去。
3.可惜美好的事物不为人们所欣赏。
张乐平在《才子与佳人》一文中,认为才子与佳人是天作之合,但却总不能美满。他分析其原因时说:
然而,才子却一误再误,只能“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因为才子载负太过,天地父母,道德良心,还有社会责任和宏图大志,已是站立不稳,踉踉跄跄,哪还有多少空闲和心思去勾搭佳人……或许,才子在心底倒是羡慕浪子的,羡慕他一身轻松,不怕鬼神,不管爹娘,不辨是非,无心无肺。而佳人则高品深味,宁缺勿滥,到头来往往是红颜易老,美人迟暮。
评点:作者感叹才子佳人当圆满而不能圆满,所引佳句形象地概括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统统被错过这一现象,颇有诙谐之趣,也颇多感慨。
青书刚刚回到西安,就发现自己在北京买的一批书不见了。他非常郁闷,在日记中说:
闭目想想,这些日子在北京,无论是香山的红叶,还是八达岭的长城,无论是世界公园的丰富还是颐和园的沉重,都留给我许多回忆,可最令我感慨的还是北京的买书环境竟如此之好。而这次北京之行,我也是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四处买书上。买的那么多的书,不敢托运,自己随身带着,一路上受了多少辛苦啊!可没想到,都到了西安了,却在打车回家时把书丢在了出租车上,而且从此没有了下落。真是“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可怜我那苦苦搜来的书啊……
评点:一个爱书的人,突然丢了心爱的书,那种心情的确非经历过不可与言,作者借所引佳句表达了自己丢失藏书后的痛惜与怅然。
巨笔办了一次画展,他在博客中写道:
“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我现在才真正感觉到这句话的况味!我费尽了心机,花费了无数的精力,东奔西跑,终于如愿在我的母校办了一个个人画展,为期十天。但十天来,却是观者寥寥,这对我打击太大了。
我在画展的入口处整整呆了十天,每进来一个人,我就登记一下。结果是,每天只有十多人,每人平均在画展内停留不超过十分钟!这就是我辛辛苦苦积累了十余年所希望看到的情景吗?难道是我的画太差吗?但是为什么在中国美术馆的画展上,我的画受到了一致好评呢?难道因为那是国家办的,而这是我个人办的,所以有附骥之嫌?我不知道。
有朋友告诉我,我办画展的时间不对,这时正是母校期末考试,所有的人都没空,都准备考试的事了。我想也许是吧。但,不管怎样,我决不放弃,我还要努力地画下去,我还要在母校举办我的画展。
评点:画展的萧条使作者兴味索然,所以,他引此佳句来调侃自己,同时也透露出些许悲哀。
哲理思辨
生活俗事
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本佳句出自元代李寿卿的杂剧《月明和尚度柳翠》楔子中柳翠妈妈的道白诗:“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大意是:早先让你当家主事你不千,等到非当家不可了,什么都乱得一团糟。每日早晨起来首先必须考虑七件事,这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日常生活平凡而琐碎。
黄美芬在《女人呀!女人》一文中对女人的命运颇多感叹:
只要你稍留意,不难听到身边已婚女性的感叹:“我老公呀!以前追求我的时候好浪漫,又是烛光晚餐又是送花。唉!婚后现在什么都没了,真是一点情趣也没有,叫人泄气!”
她所感受的,基本上许多女人都能体验到。
回头看看我们的生活吧!“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婚前不管你是多么地偏向唯关,多么地讲究浪漫,多么地会营造气氛情调;婚后不管你接不接受,愿不愿意,许多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马上向你迎面扑来。尚未定下神,日子已如斯飞逝,加上夫妻委实有太多事情要面对和适应。于是浪漫在时间里淡化,激情在日子里渐退,继而代之的是家庭责任的经营,夫妻感情的维系。浪漫和激情,只能暂时化成微粒,埋藏在心坎的一角,然后等待机会,捧出微粒,逐颗逐颗地数,舒缓紧张的生活压力.及时找个空间享受浪漫.挥霍激情.
评点:生活是平凡而又琐碎的,所有的浪漫都会被这种平凡与琐碎所淹没。作者以所引佳句概括了女人婚后生活的大体内容。
于新磊是从山东大学到厦门大学交流的学生,他在《感恩——写在厦大》一文中,谈到辛苦持家的妈妈时说:
在我们哑哑学语时,最先会叫的是一声“妈妈”。自从那一刻起仿佛已经注定母亲会把一生的精力全部倾注到我们身上。母亲是山,她有山的坚毅。
“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母亲日复一日地操劳着繁杂的家务。
沉重的担子压着她弱小的身躯。然而,母亲不叫苦,苦水只往肚子里咽;不叫累,有累只让自己来承担。
评点:繁杂的家务被母亲当做她的责任,作者以所引佳句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与伟大。
病后体虚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本佳句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词《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簟”,竹席。“咄咄”,叹词,表示惊诧或感叹。东晋殷浩在兵败罢官后,终日于空中手书“咄咄怪事”四个字。“休休”,退隐。唐末司空图隐居中条山,筑亭题名为“休休”。“一丘一壑”,指山水幽深的处所,隐居的地方。词作大意是:(我)在水边的亭子里枕着竹席休息,天气清冷得好似秋天一样;飘浮在水面的片片烟云,渐渐消散二于二黄昏暮色。红艳艳的莲花互相倚靠,简直像喝醉了酒的美人:羽毛雪白的水鸟静默无语,一定是在独自发愁。何必终日书写“咄咄怪事”?姑且安享闲居的清福吧,隐居山林也是很高雅的。不知道我的体力衰减了多少,只觉得近来懒得登楼了。作品中描写了词人罢官后的隐居生活,表面上自得其乐,实际却心情悲凉。最后两句似乎是在说病愈后体质虚弱,里面却饱含着壮志成空的悲愤和英雄老矣的叹息。
1.病后体质虚弱,精神不振。
2.劳累过度而使身心疲惫。
年近七十岁的温老先生是位儒雅的商人。一天,后辈来访,他谈到自己前些日子曾偶感风寒,说:
本来是小病,不过倒是很缠人的,连吃药带静养,前前后后闹了有三四个星期。上个星期病是好了,可身体却软软的。“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或许,人这一老,抵抗力就降下来了,真是不服老不行了。
评点:老年人体质本来就弱,病愈后身体自然更虚了。这一层意思原本很平常,但引此宋词佳句来表达却显得十分生动。
周六就是重阳节了,赵伟收到大学同窗发来的电子邮件,诚邀一聚。
他十分激动,可思量好久,还是在回信中这样写道:
我也很想念你,还有原来的同学们。得到来信,我惊喜不已,恨不得立刻驱车赶赴你所在的B市,好和当年好友欢聚一堂,然后同去攀登我心仪已久的泰山。不过,今年6月份我因为一场病,在医院的病床上躺了快两个月.出院后一直在家里休养,至今还没有去单位报到上班呢。这几个月被病魔这么一折腾,就过去了。病愈后,“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人也待得懒散了,连到院子里转转都累得气喘吁吁。那辆车从住院后就再没有开过,一想要坐车,心里就发怵,更别提爬山了。所以这次聚会,我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评点:大病初愈身体虚弱、精神不振,自然是不宜长途旅行的。赵伟引此宋词佳句,既婉转又含蓄地表达了不能赴约的意思。
名律师陈宇琛在接手一桩人命要案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忙于搜寻资料、实地调查、分析研究,搞得心力交瘁。一日路遇老友杜宏,杜宏吃惊地问他最近是怎么了。陈宇琛说:
甭提了,老杜!如今我手中的这份案子很是难办,偏偏上头抓得又特别紧,一回又一回地催促,我这做律师的只好天天加班加点拼命干。哎,这一阵子,真是“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我自觉也憔悴了不少,每次都是坐电梯直接上来,连一层楼都懒得去爬了。
评点:陈律师过度劳累,身体状况明显下降,但这只是主观感觉,他并没有去医院作检查。通过以“懒上楼”作比喻,这种感觉一下子变得形象、具体了,此佳句引用得很巧妙。
谢酒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本佳句出自五代前蜀韦庄的词《菩萨蛮》之四:“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春漏”,即春夜计时用的更漏。作品大意是:劝您今晚定要一醉方休,酒杯前不要说明天的事。感谢主人的深情厚意,酒喝多了友情也是深厚的。愁的应该是春夜过得太快,而不要埋怨杯中酒斟得太满。逢上饮酒就尽欢畅饮,人生能有多长呢!作品表现了旷达的人生态度,三、四两句是客人对主人盛情的答谢之词。
饮酒时的感谢语。
中洋公司李总请赵龙等员工吃饭。席间,赵龙端起酒杯向李总敬酒,并说道:
李总不仅对我有知遇之恩,而且给了我很多指点和帮助,使刚出校门的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本来我不喝白酒,但,有道是“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今天,我破例敬您一杯白酒,感谢您这一年来对我的照顾与提携,并祝您健康顺意!
评点:本来,酒场上的应酬司空见惯,没有什么新意,但赵龙以所引佳句来过渡说话的语气,并以此向对方表示感谢,还是十分贴切文雅的。
悲欢离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本佳句出自宋代苏轼的词《水调歌头》下阕(见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它是诗人在孤独苦闷中的自我安慰之词。
1.人间的悲欢离合。
2.事物的兴衰变化。
某中学的校刊发表了《给全校师生的一封公开信》,信上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初三(1)班杨殊同学的父亲因病去世。消息传到学校,初三(1)班班主任肖国、语文老师龚恋梅、英语老师许清,马上凝聚成了一个爱心集体,协助杨殊母亲用最妥善的方式告诉杨殊这一不幸消息。为了让杨殊尽快摆脱悲伤,在她父亲下葬后,三位老师又利用休息时间亲自到她家安慰她,特别是激励她化悲痛为力量,从今往后,用自立的姿态、健康的身心来告慰九泉之下的父亲。这一行动让杨殊同学感到了极大的关爱和鼓舞,她决心今后一定要坚强、健康地成长。
评点:生老病死是困扰人类的一个大问题。杨殊的父亲去世,公开信借此佳句来引出此事,极为贴切,也不乏安慰杨殊的意思。
王星桥在看过一篇文章后评论说:
以前曾经在报上看到一篇《学会放弃》的短文,读后颇有感慨,如今想来,更具现实意义。人的一生要面对许多事情,但能满是自已心愿的却不多,总有很多不能如愿以偿的事,这也合乎事物的发展规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嘛。身处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主观意识的局限,一个人力不能及的事太多了。一厢情愿的感情追求,一帆风顺的政治仕途,拥有千万财富的富是生活等,对于一个常人来说,大多只是一种奢望,总有或多或少可望而不可及的遗憾。然而,从古至今许多人就是不能明白这一道理,有的人甚至穷其一生的光阴去苦苦追求,最后往往是枉费心机,一场空。其实,何不去尝试另一种心态——学会放弃呢?
放弃那些不适合自己、束缚自己发展的目标,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抓住美好时光,去开辟另外一番天地。学会放弃,也只有舍得放弃,才能登高望远、视野开阔,才能以轻松、健康的心态去成就事业。
评点:事物的兴衰变化都是有其客观规律的,王星桥从《学会放弃》中看到了这种规律,并用所引佳句来概括它,形象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