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9300000011

第11章 关于道德情感——序李建华教授《道德情感论》

情感在人类道德生活中的重要与复杂当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如果我们追问情感究竟是如何在人类道德生活中表现其重要而复杂之特性的,恐怕就会遇到一连串值得正视的问题:诸如,人的普通情感是如何演化为具有特殊价值意义之道德情感的?从爱欲(eroa)到爱(love)乃至博爱(universal fratemity),从冲动到激情到豪迈,从欲望到占有到憎恨或者怨恨,以及高尚与卑下之间,热烈与冷漠之间,自傲与自豪之间……其间又经历了多少惊心动魄、魂牵梦绕?有多少复杂而微妙的中介往返和交织嬗变?也许大多是非亲身感受者所难以全然体会得来的。还有,现代人的道德情感与古代人的道德情感是否已经发生了某些值得注意的改变?若否,是否意味着人类道德情感本身有着某种恒定不变的内在因素?若是,又是什么原因使其发生这种改变的?更耐人寻味的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是否依然如同我们的古代先辈们那样持守着“通情达理”、以“情”为“惊”(荀子)、情理交融的道德心态和伦理情怀呢?现代的道德学家是否还能像他们的古代贤哲那样认真而耐心地观照人之情理、德之心性而不至于执理忘情、甚或唯物无情呢?

凡此种种,恐难作出简单且十分肯定的解答,原因在于:现代的我们都或多或少有些心虚,少了几分真情实意,多了点孤感和冷漠。

或许惟其如此,才使得有关道德情感的当代研究凸显其非比寻常的意义。

我所以作如是观,是由于我自己很长时间以来逐渐积荷着抑或是纯然主观偏执的价值判断和学术判断:从价值学的角度来看,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正在失去或者说在很大程度上已然失却了对人类道德情感生活的本真理解。二十世纪最深刻的道德危机之一,是超强工具理性和商业功利主义对人类真实情感生活的挤压和侵蚀,所谓人的异化、物化或商品化,正是这种工具主义和商业性帝国主义殖民的后果。人被无比强大的市场力量所驱使,不得不殚精竭虑地使自身市场化、商品化,人的价值不再取决于道德人格的力量,因为后者无法进入普遍的市场交换(出卖人格的事实仍然缺乏必然而普遍的现实可能性:即便人格的出卖者愿意,其人格买卖交易的实现还有赖于收买人格行为的普遍化,但实际上后者的产生只能是偶然的)。很明显,出卖者的人格并非对所有人都具有交换价值。易言之,由于收买人格不能成为普遍的商品交易行为——对于绝大多数无人格消费需求的人来说,道德人格很可能真的是一文不值,更何况道德人格本身并不能真正市场价格化,它的买卖只能暗码标价——所以,它只对那些恰巧在某时某地某情形下需要某种特殊人格的收买者才有市场意义。比如说,只有在国共两党紧张对峙和决战的时候(不同于孙中山执政时期),只有对自身确实掌握重庆地下共产党重要分子名单且愿意出卖其党性人格的甫志高来说,他的出卖行为才能找到买主。

以市场的方式理解人的道德情感肯定不行,故在市场需求与人的道德情感之间,现代社会和现代人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适应前者、放弃后者。这是二十世纪著名的道德心理学家弗罗姆所揭示的现代生活和心理的基本事实。同样,由于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盛行,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对待情感的方式总体上已不是或很少是道德伦理的方式,而是工具理性和技术实用理性的方式。当现代人把同居当做是性欲之相互满足(所谓“性伴侣”)时,当人们把许多伦理交往和道德伦理关系仅仅视为相互利用的交易过程时,这种道德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就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现象。现代人日益强烈地感觉到了人们真情的稀罕。

酒醉之后不仅头痛,而且心痛。情感的孤独成为了现代人普遍的心理症候,感通与真实的道德感情则是现代人人格所普遍缺乏的。

从学术的角度看,现代的伦理学家们似乎比普通人患有更重的情感缺乏症和感通领悟的冷漠综合症。他们(包括我自己)或可用学术理性的专业要求来为自己辩解,但学理地处理人类道德情感问题是一回事,而是否真心关注和正视这一问题则是另一码事。现代盛极一时的西方元伦理学(meta—ethics)大概是把这两码事合而为一了,以至于他们为了确保伦理学知识的科学合法性和知识纯洁性,不惜把道德情感问题当做无法科学地证明的玄题而束之高阁了。他们甚至以为,有关道德情感的问题应当交予心理学家去料理,仿佛心理学就不是科学知识似的。而我则以为,这既暴露了某些现代伦理学家的傲慢心态,也暴露了他们心虚和不负责任的思想缺陷。

与元伦理学家们殊途同归的,是那些近乎偏执的理性主义伦理学家,他们热衷于构筑普遍实用理性的道德规范,很少去关注或者有意识地躲避个人的道德情感问题。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包括其道德情感总是特殊而歧异的,它们不能作为普遍道德规范的基础和依据,甚至不能作为一种必要的伦理学知识来考量。然而,他们(当然还包括我本人)似乎忘记也往往易于忘记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对于一个缺乏足够或者说完全缺乏道德情感的人来说,其对普遍道德规范的认可是否真实?他履行普遍道德规范的行为是否具有真实的道德动机和持续有效的连贯性与自觉意愿?如果普遍道德规范并没有获得人们的自觉认同,那么它对于人们道德行为的约束力是否仅仅具有一种强制的意味呢?因为对道德的自觉认同需要足够的道德理性或道德推理能力,也需要且首先需要足够的道德情感和意志的力量。如果道德约束仅仅是一种强制,即现代道德与现代法律的文化界限又在哪里?在此,我们不能不承认,就关注人类道德情感的理论姿态和方式而言,现代理性主义伦理学家还真不及他们的批评对象叔本华、尼采、柏格森、海德格尔、萨特等思想家那般坦诚和真挚,虽然上述这些思想家对人类道德情感的探究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确乎值得诟病的弱点。

我的价值判断和学术判断或许带有我主观上“无所不用其极”的激烈色彩,但道德情感课题研究的现代贫乏应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正是在此意义上,我对于任何相关探究的尝试都抱有积极的赞赏和热切的期待。所以,当学友李建华教授告知我其新作《道德情感论》即将杀青时,我便禁不住为之击掌鸣锣。我知道,建华君的这部新著是在他以前的博士学位论文之基础上缮作而成的。作为其学位论文,我曾有幸以评阅人的身份先睹为快,对其许多真知灼见有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他关于道德情感的心理发生机制以及道德情感在人的道德生活中的原发性基础地位与作用等问题的探讨,让我殊感清新,有久别重逢的快悦。此次付诸刊印,建华君又作了许多修缮补充,其中汲收了不少论文评阅人和参加论文答辩会的专家的意见,乃至在行文表述等技术层面上也有相当改进。

我一向怯于对国内同道的作品发表评论,一则是因为自己才疏学浅,心虚而致虚心;二则是因为我个人的研究兴趣过于偏狭,对他们的许多研究课题缺乏足够的知识,除了虚心学习外,不敢有些微学术造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不想因为我个人的肤浅了解而影响广大读者的独立解读。我多次说过,读者而非专家才是伦理学作品的最终评判者,而事实上就伦理学这门特殊的学科而言,我以为决不可能有真正的专家——除那些已被历史所证明和承认的伟大道学家或道德圣贤之外,只有真正的学者——道德是每一个真正的人所必须永远追求的境界,作为知识,它关乎人的终生,需要用心体会,用情感通,用理判别,用意(志)践行。

鉴于上述的一贯信念,我在此仍不能对建华君的新作有过多的评头品足,惟一能表达的是为之欢喜、为之和唱的心情。我必须坦率地说,建华君嘱我为之一序,实有些为难于我了,作为同辈学者,无论是学识,还是资历,我都不堪此重负。然,“于情”总是优先于“于理”,建华君的再三恳求使我无法坚辞,这种迁情避理的做法想必也有我渴望早日见到弥补现代伦理学研究中“性情”维度之缺失的心态作用罢。

记得建华君在其同名博士学位论文的“导言”前曾题引过俄国思想家别林斯基的一句名言,其日:“感情是先于知识的,谁没有道德的情感,谁就不懂得道德。”这一定是建华君多年来躬身于道德心理情感课题的心意与立场的真实表达。既入此门,当启灵光。愿建华君一路前行,直抵西天。

二零零零年夏

急就于北京西郊蓝旗营悠斋

(李建华著:《道德情感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文章标题系新加。)

同类推荐
  • 隐公元年:一部另类的中国思想史

    隐公元年:一部另类的中国思想史

    《春秋》对于古人来讲,长期都被尊为政治哲学的圣典,并被认为是所有儒学经典中一部孔子亲手编撰的作品,因此而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其地位长期凌驾于儒家所有经典之上。但《春秋》同时又是费解的,甚至连遍注群经的朱熹都退避三合,孔子的微言大义在历代经学家的解读之下变得越来越芜杂,越来越让人看不清楚。我们若想从《论语》、《春秋》等经典的字面本身来了解儒家思想,这几乎就是一种缘木求鱼式的努力,因为真正在中国历史上发生巨大影响的那些所谓儒家思想、孔子真义,其实和孔子本人并没有太大关系,和我们所熟知的“四书五经”、“十三经”本身也没有太大关系,而真正发生巨大影响的却是何休版孔子、杜预版孔子、郑玄版孔子、孔颖达版孔子、朱熹版孔子、王阳明版孔子……这是一个人们不断地赋予经典以意义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给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赋予意义的过程,这些被人们所赋予的意义反过来又深刻影响着人们自身。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对经典的种种所谓正解与误读不断地冲突、互补、融合、灭亡、新生,许多由不靠谱的考据引申出来的“大义”真实地在现实社会政治思想中发挥着巨大影响,又不断衍生出新的义理与新的政治思想。
  •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研究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研究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从中国传统哲学的“两个世界”出发,提出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三重形态”,并分别论述了这三重本体论的内涵、特点和意义,又考察了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中的具体表达、象征言说和终极关怀,并对此作出了创新性阐释。
  •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第一次在太湖大学堂的演讲辑录。本书对如何修证佛法,尽快在修证之路上取得成就,有诸多独到的个人观点,更有诸多具体实证修行的办法,是南先生很重要的著作。南先生还站在现代生命科学的角度,考察了西藏密宗、禅宗、净土等修行法门,其中有些内容,南先生更以密宗上师身份,亲述自己修证之路上的传奇,和诸多实证感受,澄清了修证者在前进之路上的歧途,可谓“掏心”之作,是志于佛学、修身的读者的福音。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 复兴孔子 继往开来:你所需要的哲学思维与修炼

    复兴孔子 继往开来:你所需要的哲学思维与修炼

    本书致力于说明“孔子哲学传统”作为基础哲学,乃是人性之根、社会之本。“仁者,人也”,“人能弘道”是作者确立的孔子哲学的核心。作者尝试脱离中国与西方二分、中体与西用二分的思维方式,摆脱近世以来自西方传入的意识形态纠结,不落入历史限制中来考虑人类走向现代化之前景,而转而依据扎根于人的理性之本性的哲学,以确立道德的预告的人类史,并以之揭示一种向公义及永久和平而趋的现代化之原型。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其弊端也在不断显现,金融风暴、核能威胁、环境污染、资源争夺、恐怖活动……奠基于“纯然个体主义”、“放于利而行”的错误原则之上的思想,时至今日显见已百孔千疮。
热门推荐
  • 阿黑不是警犬

    阿黑不是警犬

    阿黑不是警犬,说它是家犬,我也勉强接受,只是你千万别叫它狗,叫它狗我会跟你急的。怎么说阿黑也是生长在警犬基地,它父亲黑子还是辉煌一时的功勋犬,算是名门之后吧。最关键的,你叫它狗就是掉了它的份儿,掉了它的份儿也就是掉了它的主人——我和青哥的份儿,不光是我,连青哥也会背地里念叨你祖宗的。至于说阿黑为什么不是警犬,很简单,阿黑没有编制。为什么没有编制?很简单,我们级别低,尽管谁也没规定县级公安局不许有警犬基地,可我们的条件……对,说到条件,就在点子上了,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钱字。
  • 神医倾染倾天下

    神医倾染倾天下

    她本是华夏古武惊才艳艳的丹药师,却穿越成容颜丑陋的废物小姐。废物?无能?抱歉!她要手握绝顶武器,炼顶级丹药,契神级灵宠……强灭狠毒魔帝,搅得天地风云色变,让人甘拜下风,顶礼膜拜!他宫驭宸,是受众人敬仰,睥睨天下的邪帝大人!他与仇敌情花老婆子被困乾坤戒,成为她的‘猎物’!却不想,他却被她蛊惑,奉上真心,情根深种。
  • 谜宝藏三部曲

    谜宝藏三部曲

    青河三道海子石堆墓与神秘的麦田圈居然拥有同样的图案。世界上真的存在所谓‘轴心时代’吗?在阿尔泰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受到了空前挑战。鹿石上刻绘了鹿腾空飞翔的图案,有人说那是斯基泰人的信仰,也有人说:那是鹿遭到猎杀时的真实写照,那么,谁是真正的猎鹿人。斯基泰人,这个崇拜黄金的民族在‘国王谷’里埋藏着怎样的秘密?世界上真的有“独目人”吗?这个传说中的远古种族为何会出现在大量的史前岩画中?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传说中:独目人生活在新疆极北的阿尔泰山系,可是为什么,刻有独目人形象的古老岩画会出现在神秘的罗布泊?
  • 老舍旧体诗

    老舍旧体诗

    老舍作为小说家,众人皆知,他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长篇小说蜚声海内外;老舍作为剧作家,有口皆碑,他的《茶馆》等剧本誉满全球。然而,如果把老舍说成是一位诗人,那就不一定为广大读者所熟悉了,而本书就是为了向广大读者展示老舍先生深厚的诗词功底,书中收录了大量先生所作的优秀旧体诗,其斟词酌句可见一斑。
  • 请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请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生下来都有自己的命运,而他们的命运又都有不同,或幸福,或悲惨。有顺风顺水,有挫折不断,而且有的人承受不住命运的不公而放弃希望,每个人都正在承受痛苦。这本书是献给世界上所有正在遭受痛苦的人而写,希望你们,千万不要放弃生活下去希望。学会忍让和默默承受一切是成长必经的路牌。
  • 全生指迷方

    全生指迷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只唱给你听

    只唱给你听

    通过一群大学生追逐梦想的坎坷经历,了解“草根”一步步到“明星”、“偶像”的成长史和辛酸史,让读者对追星有更加理性、客观的认知,从而让大众对追星不再抱有过多偏见,传扬年青人励志拼搏、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 假如你是丑八怪

    假如你是丑八怪

    “喜欢你,用打字很容易,用写的也很容易,别人说的也很容易,可是为什么当着你的面,我就是说不出来……”有人说,爱情里的一见钟情不过是见色起意。第一印象的确给人加分,但长久的接触之后,性格细节更能打动人心。但是对柳冬黎来说,一见钟情是他们缘分,距离却是他们阻碍。他们之间能否演预出一场动人的童话?
  • 草莓香蕉冰淇淋

    草莓香蕉冰淇淋

    她,苏家二小姐,嫡母是一品诰命夫人,生父是皇帝唯一的丞相.遇见了一个小女孩,小女孩竟然是从2025年穿越过来的,这样的一个先进时代的女孩,长大后竟然帮她解决了许多大麻烦.他,皇家的三殿下,皇帝最讨厌的儿子,母亲虽为贵妃,但却受尽冷落,至今生死未卜.就这样家世,境遇完全不相同的两个人,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最终平定天下,使百姓丰衣足食.本该当上皇帝的他,登基后却选择退位,和朋友一起,种了一座百草园,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
  • 客间

    客间

    在这个修行世界,宗门强盛,修者强大。武林沉落,江湖被遗忘,沈夜降临,这个世界如晴空霹雳,从梦中惊醒,带领武林崛起。世道坍塌,天道诛灭,大国将起,沈夜踏破天道,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