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9800000025

第25章 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4)

然而物极必反,如果过分迷醉于像法,往往是导致日后大举灭佛的原因,这可以说是以佛灭佛。武则天耗竭府库,大造佛塔佛像,就曾经受到臣下的劝阻。唐武宗的灭佛,不能不说跟佛门自身的毛病有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唐初的均田制规定,僧尼由国家给田,又有免除兵役、劳役和赋税的特权,如果管理不善,容易导致寺院经济的泛滥,危害到国计民生。在方外一寺一庙的富丽雄奇相当于人间帝王一宫一殿的时候,在“天下十分之财、佛有七八”的时候,朝上朝下都会感到头痛,大叫惜哉。

于是在玄宗(712~742)末年,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开始规定僧人传戒收费以充军饷,后来成为永制。而在842年到845年,更有唐武宗借助道教接连灭佛,拆掉大寺院4600所,僧尼还俗26万多人;拆毁其他中小僧坊(招提、兰若之类)4万余所,没收良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15万人。这就是著名的“会昌法难”,发生在武宗会昌年间,是中国佛教史上“三武一宗之厄”的第三厄。佛教典籍损失惨重,特别是华严和法华等经的章疏大量流失,使天台、华严等宗派很快衰落下去。

到了五代十国,北方苦于战乱,赋役沉重,给佛教以巨大冲击;加上俗人大量流入佛门,给朝廷的兵源和赋税造成威胁,终于酿成周世宗柴荣在显德2年(955)的大举灭佛,所存寺院2694所,废除30336所,僧尼系籍者61000人。这就是“三武一宗之厄”的最后一厄,文化和佛教随之纷纷南下。禅宗五家有四家创立在南方,在北方创立的临济宗最后也移往南方以求发展。

在连续的重大打击下,到8世纪中叶,佛教经济出现了像马祖道一这样的革命性禅师,在江西湖南一带实行农禅结合,自谋生路;后来又有道一的弟子百丈怀海建立起中国佛教独特的丛林制度,虽然在当时被许多正统教徒骂为破戒比丘,可是由于丛林制度让僧尼从事集体生产,不依赖政府和社会的布施,得以自食其力,使佛教有了自己的经济基础;又由于这个制度配合着修持的改进和戒律的本土化,使佛教的中国化走到一个革命时代,那是印度佛教从来没有梦见过的。后来,这个制度扩展到海外,为许多国家的佛教界所仿效和改进。当然,法久则弊,这种制度也会随着革命家和伟大导师的去世,随着其他种种因素的改变而变质。有时候,这种制度不免变得完全的世俗化,跟纯粹的世俗地主经济没有什么不同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几乎任何一种东西都可能在一种人的手中变成珍宝,而在另一种人的手中化为渣滓,这也是因缘生的法,其性本来空,不容细说短长了。

大唐究竟是中华民族气吞山河的一页,在佛教界也是极尽浓墨重彩,大笔写意,绚烂至极。经过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蜿蜒流淌和急潮险滩,如来法流终于按捺不住、一路奔涌,冲到大唐盛世的万丈悬崖边,纵身一跃,扑落成壮丽的瀑布。一代宗师从天而降,无数弟子从地涌出。除了隋代出现的三论宗、天台宗之外,法相宗、华严宗、净土宗、律宗、禅宗、密宗、藏传佛教等纷纷登台,以上妙莲花,随意装点我中华国土锦绣河山。玄奘、窥基、法藏、善导、道宣、慧能、神秀、善无畏、金刚智、不空、松赞干布、莲花生等佛门大师高视阔步,如狮子王,游行天下;以金口玉牙,敷陈如来微妙经典;以甚深禅定,自在旋转大千法轮。他们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谁能割断我佛菩萨和这一方热土的那段“姻缘”呢,即使经过武宗的灭佛,中国佛教还是通过最善于吸收民族精华、最考虑民族需要、最深人民族精神和骨髓的禅宗和净土宗,得以代代相传,并且改造着本土道教和儒教的内在品格和外在风貌。晚唐继往开来的大道士吕洞宾,是明显地借如来的法水洗过脑了;而他之前的道家隐士孙思邈,除了一身道骨仙风,也颇有几分菩萨法相;此外,道教的五戒、八戒、十戒,也都跟佛戒大同小异,难分彼此了。

至于儒家,由于汉末以来经学的江河日下和目睹道家和佛家的迅猛崛起,只好长久地练习和恭行孔门“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伟大儒训,在礼貌和优雅地保持自己的君子风度的同时,悄悄地咀嚼和品味着佛道两家玄之又玄、妙而又妙、扑朔迷离而又目不暇给的形而上学概念,以弥补自己天生的不足。与此同时,我们雍容大度的唐代儒者也乐得从旁观看和欣赏佛道两家的教派之争,不动声色地聚积着自己的精力,时而因势利导地左右着朝代的局势。比如儒者陆德明在静观三家论辩之后,随圆就方,一言九鼎,收拾残局;又有直儒韩退之(768~824),即使后来结交了大颠禅师这样的方外好友,开头却也是不忍于佛家的流弊,以至于奋不顾身,拍案而起,疾呼焚书,企图将佛学一举退尽;而柳宗元(773~819)、刘禹锡(772~842)等通儒则主张以儒为主,融会佛老,建立儒家的性命之学,推陈出新。于是,在时来运转的时候,就有一代硕儒在宋代和明代接连出世,导致了中国儒学的一次空前的新生——宋明理学。

我们欣赏唐代,并不是流连于过去,以弥补今天的精神空虚。不是这样。我们欣赏唐代,同样也将以满腔的热忱,最高的平静,注视着自己在后来朝代中的步步下沉。

一个不再惧怕衰落的民族,也将不再担心崛起。

玄门四神足,解脱一片天(玄奘与法相宗)

如今的中国,正处在有史以来最深广久远的一次留学大潮中。出国留学人数之多史无前例,留学时间之长也将史无前例,留学所学科目之多史无前例,翻译介绍的外国思想之多史无前例,所去国家之多史无前例……唐朝最优秀最声名显赫的留学生玄奘要是看到这些,该会仰天长叹生不逢时吧?

不过,现代这么多留学生中,竟然没有一位能像玄奘那样在中国家喻户晓、在世界也大名远扬的人物,实在是我们当代留学生很值得替我们古人高兴的一件事情。至于我们自己嘛,那,当然也没有必要不好意思啦。

此一时,彼一时也。

比如说,玄奘自己虽然不会打广告,可是靠了一位不赚稿费、可能也不考虑知识产权的文学奇才吴承恩,才得以如此风光。一部《西游记》,我们至今还在无所顾忌地印刷着、编着小人书、.演着电影电视,而无需考虑版权问题。吴承恩承玄奘的恩,我们承玄奘和吴承恩的恩。吴承恩呀,承蒙你的大恩大德,明年这《西游记》我再印三万。

不好意思的也许倒是玄奘自己呢。他想:在佛教界,慧能比我的能耐大,他的禅宗无所不在,而我,我的法相宗呢?

让世人忘掉我吧,可是这吴承恩却偏偏让人们记住。当初我要是把《大唐西域记》改编成《西游记》,那该多棒。也是东土众生根机浅啊,一本《成唯识论》,看把他们吓的。偏说我的法门估屈聱牙,说唯识论、阿赖耶识不好懂,因明太深奥,唉,下辈子改学禅宗,方便度人啊。该以白丁身得度者,则现白丁身,而为说法。大字不识一个,更不必外国留学,就可以当佛祖。不过世道公平,当初不学,现在也得补课。因明逻辑、唯识式的概念推理,靠近现代尖端科学,再不学,真的要亡国了。当初不学,留下后遗症,外国人打进来,就抵挡不住。君子不二过,这次改了吧。大家且注意,电脑里面可尽是逻辑呀。

就古代文明来说,希腊、印度、中国都厉害。可是中国有一点不厉害,那就是逻辑。一个墨子搞点逻辑,人们就把他给忘了。只记住孔孙老庄。这些人,都老实巴交,推理一长,就皱眉头,嫌罗嗦,说:“你看你看,又来了吧。”不让往下说。说是秦人好简,佛祖来了也砍三刀,嫌他的袈裟太长。我从西天带回佛经657部,只译了75部,只占八分之一多一点。其余的我敢译吗?是啊,简单性原则,科学的第一定则,爱因斯坦也说过。可是,简单性要是不从复杂性里面提炼出来,而是急急忙忙一步登天,除了少数天才,恐怕其他人就简单得不知所云了。还好,佛祖虽然被砍了几刀,总算在中国露了一手。他的逻辑无与伦比,中国人眼界大开,从此就有了比较像样的形而上学。超言绝虑呀,老子和佛祖都这么说。中国人就以为此物中国本来就有,无足惊怪。其实老子的超言绝虑,和我佛的超言绝虑,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老子》五千言,佛经华严恒本无穷无尽,什么超言绝虑?《心经》只有几百字,那才叫超言绝虑?不对不对,超言绝虑不是这个意思。这个就不争论了,佛家和道家都懂。

——谢天谢地,玄奘不会说上面那些。不必替古人担忧,我们还是来看看玄奘的故事吧。

一、稀世之奇才,不解此疑难

玄奘(600~664),本来叫陈祎,河南洛州人。玄奘的曾祖、祖父都是官僚,到了父亲陈惠,就专攻儒学。父亲身高八尺,眉清目秀,曾经也做过江陵令,隋朝大业之年弃官退隐了。

玄奘的二兄陈素,早年出家,作了长捷法师,容貌堂堂,住在洛阳净土寺,讲经说法。玄奘小时候穷困潦倒,就由哥哥带到寺院,一边生活,一边学习经书论著。11岁就能熟读《维摩经》和《法华经》。从此卓然梗正,日夜苦读,很少休息。看见其他沙门在玩笑闲扯,他看不惯,说:“经上不是说,出家人为无为法,岂能老是这么视同儿戏呢?可以说是徒耗百年生命啊。”

13岁时,洛阳度僧,玄奘破格入选。隋炀帝大业末年,兵荒马乱,就和哥哥跟随沙门道基到达长安,住在庄严寺。又听说当时名僧都聚集蜀地,于是同奔成都,在那里学《阿毗昙论》,一听就记住了,比久学之士还强;而且条分缕析,也比别人高出一筹。后来学习《摄论》、《杂心论》,都能穷究底蕴,理清脉络。那时侯,这些经论流传中国,抄本繁杂,各不相同,计有数十种。可是玄奘都能通达无碍,得意忘言,得鱼忘筌,说起话来,引经据典,不打折扣。大家都惊异于他的记忆力如此卓绝,叹为终古少有。道基法师深有感触,评论道:“我从小游历讲堂,可谓多矣,没见过少年神悟能像他这样的。”旁边的听众,都夸为英雄。不久就升座复述《摄论》,他往往是听一遍就记录不忘,上座复述,不再看书,就能随意引用。当时适逢乱世,人来马往,名声就传出去了。这样有3、5年光景。到唐高祖武德5年(622),21岁,受了具足戒。又为沙门讲解《心论》,根本不看讲稿,文思涌注,犹如喷泉,不可穷竭。众人都认为是神人:“不是神人,怎么能这样呢!”

后来跟老兄去到益南空慧寺,心里想:“学问贵在经久,道理贵在通达,只钻研一家一派,这不行。听说道深大士专攻《成实论》,深有体悟,在赵州统领一方,可以去拜访求学。”于是告别兄长长捷法师,再度开始了遍访名僧、多方参学的历程。624年离开成都,先到荆州天皇寺,开讲《摄论》、《杂心》,淮海一带的名僧风闻而至。然后转道赵州,跟道深学习《成实论》。又去扬州,听慧休讲《杂心》、《摄论》。慧休见玄奘神明慧悟,不禁叹道:“真乃稀世之才也!”

贞观元年(627),玄奘回到长安,参学多人。他跟从僧坛领袖道岳学过《俱舍论》。又师从法常,连发十问,举座皆惊,叹未曾有,于是声震长安。穷通了当时各家学说、主要是涅槃经和瑜珈行派及小乘有部诸论后,玄奘深感问题越来越多,求学无门,问经无言,于是生发西行求法、解决疑难的决心。特别是流行的《摄论》和《地论》关于法相的说法、关于心性和佛性的争论,自从佛法东传以来,凡数百年间,相互冲突,疑惑丛生,无人能决。比如,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这个南北地论师都同意。

可是,这个佛性,是指众生将来成佛的可能性,还是指现在就已经具有佛性功德,只是没有显现出来?两种说法,分成“当常”和“现常”两派,莫衷一是。常,指的是佛性;当,指当来、将来;现,指现在。北道地论师是当常派,南道地论师是现常派。彼此相持不下。后来又演变成摄论师和地论师之争,摄论师的看法比较靠近北道地论师,主张当常。玄奘百思不得其解,终于在29岁那一年,婉言谢绝仆射萧裂奏请他住居庄严寺的美意,定下西去求法的决心。

二、西天取真经,佛国称英雄

当时出国并不容易,管得很严,玄奘的出国申请没有批准。他只好从京都消失,到各个藩域学习语言,据说很快就学会了。于是面向西方,诚心诚意等待时机。机会终于来了,正“好”那年北方闹饥荒,皇上准许人们四处求食。玄奘“趁火打劫”,偷越国境,去求“法食”。当下直奔姑臧(甘肃武威)而来,到达凉州(兰州一带)时,受人之请,登堂讲解《涅槃》等经论,四方胡人汉民,都来听讲,盛况空前。事后奔赴敦煌,道路堵塞,艰险非常。玄奘背着行囊饭袋,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举目远望,前途一片渺茫,满目平沙,荒无人烟。不禁黯然神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玄奘也无心幻想那些美景了。

同类推荐
  •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先介绍推理,后介绍论证,系统论述了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在推理部分,先考察演绎推理再考祭归纳推理,先考察简单句的推理,再考察复合句的推理,最后是考察如何推出结论的一些重要方法。在论证部分,先考察对论证的削弱、加强和假设,后考察解释和评价,最后考察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

    本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前沿,在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关于人的属性、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与主体问性、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与义务、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主、平等、公正等重要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形成、发展、内涵、特质、方法论原则、社会意义等内容进行了全面阐释。
  • 哲学常识1000问

    哲学常识1000问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展示充满智慧的中外哲学大家、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绵延不绝的哲学斗争、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和令人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让读者轻松领略哲学的魅力与智慧。
  • 论语诠解

    论语诠解

    《论语诠解》立论高远、体例新颖,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对《论语》二十篇进行了十分有洞见的解读。本书立足学术前沿,谨遵学术规范,结合新近出土文献进行深入研究,补充了孔子和早期儒学研究的不足,并对一些《论语》误读提出了新见,有助于广大读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同时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以及教育原则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主要从原文、注释、译文、解说四大方面进行精练的解读。同时适当穿插孔子门人故事,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孔子及孔子所处的时代。"
热门推荐
  • 神诋传承

    神诋传承

    雷雨之天,龙昊天奇迹穿越,这不是真正的穿越,而是来到了另外一个空间,在这一个空间里面,龙昊天,作为时间空间异能的掌控者,不断的修行,甚至达到那最为高深的境界虚空之圣主宰境界,战天道,破混沌。天地万物,皆臣服于他,他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奇迹,千万年的魔圣大战,以个人之力单挑三大魔帝,英勇无比,名垂天下。
  • 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

    本书从“君子之道、君子经文、君子德行、君子古典名篇、君子经文荟萃”五部分,立意创新、深入浅出地详细解读了中国文化中君子的内涵,如何做君子,君子的人格特征等。本书是世上首次将散布于《周易》《论语》《大学》《中庸》等中国古典著作对君子的论述进行了全面梳理,汇集出300余条经文,并对111条经文作了生动通俗的详解,其新颖亲民的形式对弘扬和传承国学十分有益。本书内容丰富,内涵深厚,老少皆宜,特别适合年翩翩少年和成功人士阅读。
  • 坟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BOSS凶猛:试爱999夜

    BOSS凶猛:试爱999夜

    为救他,她丑闻缠身,被男友抛弃,被学校强退,甚至还气死了唯一疼爱她的亲人。他权倾夏城,纵横商界,对谁都无情冷酷,却唯独疼她上天,宠她入地。一晚错情,简烨琛暗不见底的眸间写满了餍足,他问她:“1月1日和1月31日,你更喜欢哪一个?”她一脸懵逼,他却告诉她:“我喜欢1月31‘日’。”“……”他有多宠她,最后刺向她的刀就有多锋利。简悦明白,她把所有的爱全都用在了简烨琛身上,这辈子,再也爱不了其它人。简烨琛也明白,简悦是毒,上了瘾,戒都戒不掉!有些爱,哪怕是罪爱孽缘,却不经意还是在心中埋下深种。岁月的浇灌下生根发芽,当连根拔起时,一整颗心都空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可能是只假猫

    我可能是只假猫

    本准备当一只普通的猫,没想到竟慢慢变成反派大魔王......“我真的只想当一只人畜无害的小猫咪!但可不要惹我......”主角精致如妖的脸颊没有一丝表情。(无敌+妖怪+单女主+宠妹狂魔)
  • 日本访书志

    日本访书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战栗

    战栗

    余华的经验使他写作可以不断地去唤醒其记忆,他相信这样的记忆不仅属于我个人,这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世界在某一个人心灵深处的烙印,那是无法愈合的疤痕……《战栗》便是他其中一个小说集。《战栗》中收入了余华的三篇中篇小说,中国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品。《偶然事件》揭示的是命运的偶然性与重复性;《一个地主的死》展示的是走向不归途的命运;而《战栗》中,一个被命运捉弄的诗人,无奈地用痛苦的方式表达欢乐……这些关于命运的故事,既有现实的,也有内心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白居易集

    白居易集

    《读张籍古乐府》约作于元和九年(814)前后。张籍(768?~830?)字文昌,祖籍吴郡(郡治江苏苏州),后徙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十五年进士,授太常寺太祝,历官秘书郎、国子博士,后升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官终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因家境困苦、官职低微,了解下层疾苦,故其诗多写当时社会现实。长于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诗集》传世。同“元白”、李绅、王建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反映民生疾苦,白居易对其乐府诗评价很高。多相互赠和之作。“乐府”本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职掌搜集整理民间及文人诗歌,配以乐谱,供朝廷祭祀或宴会唱奏。
  • 酷酷总裁迷糊蛋

    酷酷总裁迷糊蛋

    一个是豪门贵公子,一个是普通俏女孩,一场宴会上的相遇,让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人不但成为了邻居还最终成了恋人,迷糊可爱又有点聪慧的上官霓和又酷又帅又多金的宫希瑞演绎一场轻松、活泼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