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9800000003

第3章 天上天下,惟我独尊(2)

5.弥曼差派。弥曼差就是考察研究。专门指研究婆罗门教义,考察吠陀思想。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上,提出声常住论,认为声是本来就有并且常住不灭的,只是待缘而显;而《吠陀》是天启文字,是当然的真理,一字一声都有神秘的力量和至高的权威——这一点启发了后起的佛教密宗对于咒语的重视。可是待缘而显,却遭到正理派的反驳,正理派认为凡属造作者都属于无常,因为真的是常的话就无需待缘。弥曼差派固守古典婆罗门思想,反对佛教的非形式主义,可是没有建立起神学理论,虽然看上去是地地道道的信神论,却具有无神论倾向。虽然主张祭祀万能,但是果报却全凭祭祀的业力所得,属于法尔必然的事情,与神本身的意志没有什么关系。这就启发了吠檀多派来弥补这个缺陷。

6.吠檀多派。本派依据的经典是《奥义书》,也叫作《吠檀多》,意思是“吠陀的终了”,是最终极最深奥的真理。这一派立起一个最高的惟一梵天。梵天派生我和万物;梵天和我本质一致,形式不同,叫做不一不异。

异端外道

也有六家

与正统婆罗门的六派学说大体同时的,就是各种沙门思想。除佛教外,还有奢那教、顺世派,并称“异宗三派”。

它们在反对婆罗门教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可是具体的主张又各不相同。佛家则把自身以外的沙门集团统称为六师外道——

1.顺世派。在印度古代,这一派是最有特色的。因为其余一切派别,不论正统与否,都具有出世精神,顺世派却否定一切宗教权威,猛烈抨击婆罗门教的三大纲领,只相信自己的感觉。他们主张彻底的唯物论,认为世界纯粹是物质的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组成,连人的意识也是四大和合所生;人死了以后,四大分散,意识消灭,并没有永恒的灵魂,没有轮回。

也没有天堂,没有地狱,没有解脱。万物自然而生,自然而灭,没有超自然的主宰,惟其元因,所以无果,没有业果报应,这叫做自然无因论。主张人只能相信自己现实的感觉,在现世追求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反对苦行和禁欲。有人认为,这种想法在人类的矛盾心理中是永恒而普遍地存在的,而且很有力量。这也是耐人寻味的。当时这一派的先驱者有阿奢多·翅舍钦婆罗。

2.奢那教。从现有资料看,除了这一派还留下一些文献可查外,其余各派大都只有一鳞半爪了。创始人为尼乾子·若提子,和释迦牟尼同时代,被奢那教尊为大雄。据说出生在吠舍厘王族(刹帝利)家庭。长大后结婚生子,28岁(一说30岁)出家修道。修行12年后自认为大彻大悟,以后30年中,组织奢那教团,到处传道,足迹遍于摩揭陀国和吠舍厘国等地。72岁死在摩揭陀的波婆村。死后不久,弟子分为白衣派和裸形派(天体派)。奢那教赞成苦行,承认四种姓,有的教法也和婆罗门教一样;但是排斥吠陀经典,禁止祭祀,戒除杀生,这又跟佛教相同。其基本主张大体是二元论:命,非命。命的本质是绝对精神,也分两种,一种是命的本原,不受物质的束缚,无限圆满,无比清净,不生不灭,永享妙乐;一种是在三界中轮回的命,是个体的灵魂,受物质的束缚。非命的本质是物质,有一种极细微的物质叫做业,会掩盖个体灵魂,使之丧失本来的光明,这样的生命就是业身,业渗透到生命里去,就叫做漏。有漏的灵魂处在轮回之中,这就是缚。只有多修苦行,严守奢那教的戒律,特别是戒杀生,才能超脱轮回,得到解脱。

3.不死矫乱论。或称怀疑论,代表人物为删阁夜·毗罗梨子。当时争论的许多重大问题,他都不置可否,比如:有没有它世;有没有化生的众生;有没有善恶业的异熟果;如来死后存在不存在?他都认为不可断言。又认为道不需修,“八万劫满,自然得道”。

4.婆浮陀·迦旃那的“七士身说”。七士身又叫七争身,主张世界的本原是地、水、火、风、苦、乐、寿命(灵魂)七种元素。它们永远各自独立存在,互不接触,互不作用,互不干扰。一切东西都由七种元素堆砌而成,要是用刀剑杀人,也不算害人性命,因为刀剑只是穿过七元素之间的孔隙。这样也就没有什么受害者,没有死者,没有果报。

5.末伽梨·拘舍罗的“宿命论”。据说他出生在牛栏里,是奴隶的儿子。主张12元素组成万物,按照必然规律运行,一切都是注定的,个人意志毫无作用。无论行善作恶,不管聪明愚痴,经过840万大劫,都可以得到解脱。

6.富兰那·迦叶,持“无因无缘论”,认为善恶没有固定的标准,只是一种习惯的名称。怀疑和否定一切宗教和社会道德,行善不会有福报,作恶不会有罪过,人死之后,一切皆空。

关于六师外道,还有其他说法,各种说法有时也相互混淆。但是他们都极力反对婆罗门教,跟佛教一样属于异端。

不立文字,现身说法——佛陀生平

王子降世

悟人生苦

在群雄纷起,学派林立的时代,释迦牟尼应运而生。

传说佛祖出生在今天尼泊尔境内,当时属于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他的父亲是净饭王,姓乔达摩;母亲是摩耶夫人,属于刹帝利种姓,都是释迦族人。净饭王施行仁政,国富民安。公元前566年,摩耶夫人按照当时的习俗回娘家生产,途中为春光陶醉,下车踏春,在国都城外的蓝毗尼一棵无忧树下生下一个太子。当时最有名的一个婆罗门阿私陀深入禅定,知道圣人降生,就自动前来祝贺。他对净饭王说:“我看太子具足32相,80种好,要是在家的话,29岁就要做转轮圣王;要是出家,可以成就一切种智,惠济群生。我看太子必定会修大道,证正觉,转法轮,救天人。既然这样,应当取名为悉达多。”

悉达多,意思是“终成正果”,也有“吉财”的含义。后来的佛教徒又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这一段经历,在佛典中有这样的记载:佛祖住在兜率天上,看见时机已经成熟,就降临人间;乘六牙白象,托胎于摩耶夫人;于4月8日从摩耶夫人右肋出生;才出生时,便周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环顾四方,做狮子吼日:“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这个“我”,是指每个人本来具备的真我、大我,或者类似于中国人所谓天人合一的我。在佛家也叫自性如来或佛性,并不是平常世俗的我。

相反,“俗我”在佛家被视为假我,是佛家人士不遗余力加以破除的。

可以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乃是整个佛教教义最核心的精神。

释迦牟尼应世说法,就是为的这一件事情:唤醒众生自身最光明的本性,激发人人本具的无限潜能,恢复真我的至尊王位。为了做到这一点,悉达多不惜抛弃世俗的王位,出家修道,寻求真理。

太子出生后,摩耶夫人因为野外生子,邪风人体,到第7天就病故了。

姨母摩诃婆阇波提抚养了太子。悉达多从7岁起,在王宫里接受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广泛学习五明:声明,即语言文字学;工巧明,即世间工艺技术;医方明,即医疗药方之学;因明,即逻辑学;内明,即宗教教义,也就是吠陀经典。7年之后,各种学问了然于胸,还能操29般武艺,据说能用一只手举起大象掷出城外,立即又用手接住,轻轻放在地上,随意摆布。

太子文武双全,可以继承王位了,净饭王很高兴,准备为他举行灌顶授职大典。可是,天资聪颖的悉达多目睹列国纷争,种姓歧视,眼见人间生老病死,天地众生弱肉强食,苦不堪言,常常心生忧虑,独自静坐,思考人生宇宙的真谛。他对世间的王位不感兴趣,对宫廷内的荣华富贵漠然置之。净饭王担心阿私陀的预言成真,为了阻止太子出家修道,他给太子挑了两位美人作妃子,一位就是拘利国国王善觉王的大公主耶输陀罗。父王还给他修造春夏秋三时宫殿,让他每一季换个住处,因为中印度只有三季。可是悉达多看到的却是世事无常:美人总会人老珠黄;王者也会得病死去。究竟有没有谁做得了生命的主宰?有没有谁能够做得了诸法之王?

总之,人间之王没有什么意思。尤其在两次出游之后,亲见生老病死,更觉人生无常,增加了他的求道之心。净饭王于是下令把他软禁在夏宫,再也不许出游了,可是这反而更加坚定了太子的决心。悉达多终于向父王提出出家求道的要求,父王只好说:“等你跟妃子耶输陀罗有了身孕,再说吧。”据说悉达多当即用手朝耶输陀罗腹部一指,妃子就怀上了身孕。

逃出王宫

遍习外道

悉达多尽了孝道、夫道、父道之后,下定决心,在一天半夜里唤醒几个随从,让他们备好车马,即刻出城。车夫知道他的意思,就极力劝阻,最后弄到拼命去扯马尾。太子看到这副样子,也不好去开城门,干脆连人带马,一跃而起,飞出王城。出了北城,直奔东方苦行林而来。到了苦行林,天已经亮了。

这一年,悉达多29岁(一说19岁)。

他吩咐车夫回家报信,自己则拔剑剃发,换上袈裟,起誓说:“不了脱生死,我誓不回宫;不成就佛道,决不回见父王;不断尽恩爱,决不再见姨母和二妃。”车夫听后,当场晕倒。

太子开始入山访道。他首先见到跋伽仙人所修的苦行:穿草衣,吃花果,节食;或者拜水火,敬日月;或者卧淤泥,睡荆棘。他问跋伽仙人:“修这些苦行,有什么用?”跋伽仙人说:“苦修可以升天享福。”释迦牟尼对这个答复不满意,因为升天仍然在轮回之中,不了生死,不是无上大法。所以他住了一夜,第二天就离开了跋伽仙人。

后来又去修习禅定。先是学了“无想定”,能够做到无思无虑。这是色界第四禅天,是一种非心非物的定境,有外道以为这是真正的涅槃。释迦牟尼对此并不满意。他又转而去阿罗暹仙人那里学习“非想非非想定”。

这是无色界最高处的定境,也是三界的极顶,得此定者,即生此天,所以又叫有顶天。所谓非想,说的是无粗想;所谓非非想,指的是“并非没有细想”。要是完全没有细想,就成呆子了。阿罗暹仙人认为这是最高境界,悉达多却问:这个定境,是有我还是无我?如果是无我,那就不该说非想非非想;假如是有我,就还没有解脱,因为有我就有苦,有烦恼。

释迦牟尼精通了当时所有的外道邪法,仍然不得解脱。世无明师,只好独自修悟大道。他自修苦行,希望以此发现真理。他减少饮食,直到一天只吃一粒米,甚至七天才吃一顿。他穿鹿皮,睡牛粪,满头乱发犹如草莽,招来喜鹊做窝,以为那是草堆。最后累得皮包骨头,筋疲力尽,终于悟到苦行不能得解脱智慧。这时候他已是衰弱至极,几乎要死的人了。

顿悟成佛

初转法轮

正当悉达多潜心修道的期间,净饭王派人打听到他的行踪,派出王师大臣来劝他回宫。劝说不成,就留下侨陈如等五位公子作为随从,一起修道,保护太子。他们陪伴太子离开苦行林,来到尼连禅河边。太子一个人慢慢步人河里,洗净全身的污垢,上岸以后,由于虚弱不堪,没走几步,一阵头晕,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这时候,一位叫难陀波罗的牧女,头顶牛奶,走了过来。她看见地上躺着的这个人像一位苦行者,就起了恭敬之心,于是把头上的牛奶罐放下来,小心地给太子喂了一些牛奶。

太子吃了牛奶,慢慢恢复了体力。侨陈如等五名随从见太子去河边久久不归,就到河边来找太子,刚巧发现太子和少女在一起,以为太子退了道心,一气之下,五人竞悄悄地不辞而别,往达波罗奈国的鹿野苑修苦行去了。

这时候的太子却完全不同了,他正面临一个决定性的转变。他来到离尼连禅河大约十里地的一棵毕波罗树下面,铺好吉祥草座,双足结跏趺坐,发下宏愿:“我如果不证菩提,就绝不起座!”

他以前学过各种禅定,功力十分深厚,这一坐,就是七七四十九天,进入了各种禅定的奇境,一心要彻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第48天的时候,各种内外魔境纷至沓来。所谓魔军、魔女、生死恐怖、金银财宝,一一出现,要破坏悉达多的定力。此时如果把持不好,就会前功尽弃。古来圣人修道,总要通过降服魔军这一关,否则不能成道,比如耶稣就是这样。降魔靠的是慧剑,就是明白道理,不为邪念妄境所动。释迦牟尼的慧剑,就是悟到了万物缘起缘灭的道理。既然是缘起缘灭,就不再执著于眼前的幻境,一心不动;而又能起心动念,生起无穷妙法,普渡众生。这样,释迦牟尼深入禅定,逐步证得了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在12月8日那天早上,他抬起头来,看到旭日东升,突然心中一亮,豁然大悟,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

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禁慨然叹道——

“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像,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说完,非常庄重地从菩提树下站起来。这时正好有两个商人路过,他们得知佛陀49天没吃东西,却如此神采奕奕、仪态万方,便拿出自己所带的美食供养如来。

后来,12月8日就被佛教徒定为“成道节”,中国佛教徒还逐步形成了吃“腊八粥”的习惯,流传民间;毕波罗树则被称为菩提树;佛祖成道的那棵菩提树所在的伽耶城被尊崇为菩提伽耶,成为佛教圣地之一,跟佛祖诞生地蓝毗尼一样受人朝拜。

同类推荐
  • 孟子与万章

    孟子与万章

    《孟子》的《万章》上下两篇,是孟子与弟子万章讨论有关古圣往哲的历史传说所存在的疑点,以及君子如何决定用舍行藏等重大问题的记载。此书是南怀瑾先生专门讲解这两篇文字的著述。本书之功,一在解惑,二在授业,三在传道。南先生以浅近的白话对文本逐段加以解释,探讨师生对话发生的背景和双方的心理,成一家之言,令众多疑难豁然而解;他以具体的实例,教人当读书、读活书、如何避免读书而愈懵懂;在讲书的同时,南先生又表达自己对于人生诸多问题的看法,传授持身立世之道,间或以佛教的故事、道理相譬喻,润物无声,化人无形。
  • 尼采读本

    尼采读本

    本书是周国平十多年间的散文精华结集,融入了他对世界的智慧思考,围绕人类最关心的幸福话题展开了一系列的阐述。人非常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幸福无法强求,也跟物质的多寡没有必然联系,而是需要一颗随缘自在的心。诗意的生活一定是物质上简单的生活,这在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诗人、哲人、圣人身上都可以得到印证。幸福不能刻意追求,一切自有安排。
  • 中国伦理思想简史

    中国伦理思想简史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自先秦至近代中国伦理思想的演变,着重对每个人物的经历及其道德思想、实践予以叙述与分析,特别注重对伦理概念的解析。本书体例恰当,观点中道,行文流畅,界定清晰,适合大学生学习参考和伦理学爱好者乃至思想教育工作者阅读。
  •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儒家的处世之术早已成为世人可循的经验,千百年来,《论语》《孟子》更成为世人的必读经典。本书概括了儒学中众多精华的内容,分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贫而乐,富而好礼”“德不孤,必有邻”等章节。这些穿越时空的真知灼见,对我们的人生规划和为人处世都有着极其实用的指导意义。若能认真阅读,仔细参悟,当可为自己的修身立命找到一个可靠的解决途径。
  •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旨在针对当代人的精神境遇,有侧重地选择思想大师孔子的言论,阐释他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人文思想。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余生我只想要你

    余生我只想要你

    “喂,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你们会想我吗?”一个不经意间的玩笑,没想到居然变成了真的。当她变成了她,便是王者崛起之时。校园里多了一个学神,音乐界多了一个鬼才,金融界多了一个大佬……没错,说的都是本姑娘。咳咳,低调低调。前面自恋的那姑娘,你归我管了,某帅哥喊话了。凭什么啊?某帅哥高调拿出两个红本本来向全世界宣布这个女人是我的。
  • 乡间拾遗

    乡间拾遗

    我只是乡间一个小道士,并非天生异命。 却在修道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奇遇,最终致使我放弃了修道。 而我想在这一切忘记之前,把它们写作故事,记录下来。 世间的事,亦如大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成功者的枕边书口才篇

    成功者的枕边书口才篇

    想说,而不敢说,因为你缺乏自信!想说,而不会说,因为你缺乏自信!从内心深处诊断自我的要害,找到口语传播的障碍,你就会信心倍增,妙语连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则。人类社会同样如此,适应是现实生活中用来维持一种良好的生存状态与发展状态的手段,是欲成大事的人迈向成功的前提与基础。
  • 泣雨如歌

    泣雨如歌

    (重生文)作为降魔人的她,注定要与魔同生,与魔同亡。世间唯有玉萼符玦可以将她与魔的牵绊斩断,而拥有玉萼符玦的他,直到她死,也没有将玉萼符玦带来.........她,就这样含恨而死。在死之前她已经没有了任何感觉,只有无尽的黑暗和痛苦,死前一念之中,只感觉有水落到了面颊,是雨吗?然而,她再没有机会知道,落到她脸上的并不是雨,而是他的泪!就在这恨与痛苦中,她度过了五百年黑暗的岁月,五百年后她居然从黑暗中醒来,然而,难道是命运的捉弄吗?她竟然遇到了他的转世......然,百年之后才知晓所谓命运,根本就是刻意的人为,自己拼命要挣脱的不过是步步为营的算计吧了。
  • 慕先生请温柔

    慕先生请温柔

    苏市著名律师顾璨,因一纸从小就定下来的婚约和苏市一手遮天的大人物慕廷奕走向婚姻殿堂,婚后“今天你睡床上还是睡隔壁?”“是时候履行一下夫妻义务了吧?”
  • 快穿之鹿灵攻略反派手册

    快穿之鹿灵攻略反派手册

    鹿灵飞升成仙却遭遇意外,魂魄散落在三千小世界中。为了收集遗失在外的魂魄,从此踏上了攻略反派之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山河碎:素手复乾坤

    山河碎:素手复乾坤

    新书《九州棋》连载中,古风仙侠,欢迎阅读~她是卫国的嫡公主,张扬不羁,洒脱狂傲,曾笑意明媚如阳光。…他是申国的落魄世子,城府极深,善用谋略,曾为了保住岌岌可危的世子之位,亲自去往卫国求亲。…其后风云翻覆,强大的卫国迅速衰败,凭借卫国的帮助成功登上君位的申国世子羽巧施手段得到一纸退婚书,并最终联合别国攻进了卫国。…当山河破碎,她又将如何用一双纤纤素水,再复立乾坤?…当国仇家恨阴郁了那夜如水的月光,她也许再不会记得云雾节时的巧遇,他们成了命定有缘之人,那时月光和灯火交织起来,照亮了他一身白衣纤尘不染,身姿挺拔翩然而立,恍若谪仙一般。…她也再不会承认,只是那一眼,便悄悄沉沦的心。
  • 我爱你的漫长岁月

    我爱你的漫长岁月

    未婚夫为了白莲花姐姐,逼得她家破人亡,她在最狼狈的时候,被他捡回去,暧昧的灯光下,他对她说:“做我的女人,我保你所有心思都得偿所愿。”她挺直了背脊,从容自在的微笑:“如果我拒绝呢?”“你会知道什么叫到了地狱。”他笑的温柔和煦。自此,他疼他宠她,如珠如宝。而她沉沦在他的温柔里,以为这会是她最好的结局,却不想一场大火,他抱着纵火凶手,她的白莲花姐姐,眼睁睁的看着她的外公葬身火海。后来坊间传言,落魄千金慕深夏夜夜流连于一个又一个男人身边,烟视媚行。只是那些男人里,唯独没有一个,名叫陆忍冬……世上总有那么一个人,你遇见了,从此其他的人都变得将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