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3000000033

第33章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3)

江门之学受佛学的影响很深,这也可从其诗作中表现出来。如“天涯放逐浑闲事,消得《金刚》一部经。”“无奈华胥留不得,起坐凭香读《楞严》。”“干休千处明,一了一切妙。”等等。在那“言不合朱子,率鸣鼓而攻”的时代,像他这样富于独立思考精神的学者是很难及第的。他曾慨叹:“眼前朋友可与论学者,皆失于不知觉悟,而只是对朱学盲目崇信。”于是,他借取了陆九渊“贵疑”的精神,认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在当时的情况下,通过静坐明心来启发学者的主体性和怀疑精神,似乎是惟一而且最好的办法。所以,他极力强调静坐的重要性。他说:“如伊川先生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此一静字,自濂溪先生‘主静’发源,后来程门诸公递相传授,至于延年二先生,尤专提此教人,学者亦以此得力,晦庵恐人差人禅去,故少说静,只说敬,如伊川晚年立训,此是防微虑远之道。然在学者须自量度如何,若不至为禅所诱,仍多静方有入处。”

《明史》本传说:“献章之学,以静为主。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到了晚年,他的思想风貌更为洒脱潇然,论者以为有“鸢飞鱼跃之乐”。他每每逍遥于自然之中,以养其浩然自得之性。“或浩歌长林,或孤啸绝岛,或弄艇投竿于溪涯海曲。”曾说:“此理干涉至大,无内外,无终始。无一处不到,无一息不运,此则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矣。”

陈献章认为,为学当求诸心。“求之书籍而弗得,反而求之吾心而道存焉,则求之吾心可也。”他说,“学者荀不但求之予书而求诸心,察动静有无之机,致养其在我者,而勿以闻见乱之,去耳目支离之用,全虚圆不测之神,一开卷尽得之矣。非得之书也,得自我者也。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以我观书和以书博我,可谓理学与心学的根本区别。他还说:“夫养善端于静坐,求义理于书册,则书册有时而可废,而善端不可不涵养也。诗、文章、末习、著述等路头一齐塞断,一齐扫去,毋令半点介蒂于我胸中,夫然后善端可养,静可能也。”

在宋明诸儒中,周敦颐、程颢和心学家为洒脱派,而程颐和朱熹则为敬畏派,前者求孔颜曾点之乐,求洒落胸次,后者则主张敬畏恐惧,求整齐严肃。陈献章认为,如果戒慎恐惧伤害了心境的自得与和乐,反而不美,所以他追求洒脱派的境界。

他说:“夫学,有由积累而至者,有不由积累而至者,有可以言传者,有不可以言传者。夫道,至无而动,至近而神,故藏而后发,形斯存焉。

大抵由积累而至者可以言传也,不由积累而至者不可以言传也。义理之融液,未易言也;操存之洒落,未易言也。夫动,已形者也,形斯实矣。其未形者,虚而已。虚,其本也,致虚之所以立本也。戒慎恐惧,所以闲之而非以为害也;然而世之学者不得其说,而用心失之者多矣。斯理也,宋儒言之备矣,吾尝恶其太严,使著于见闻者不睹其真,而徒与我哓哓也。”

他强调学者须自得,以自然为宗:“自得者,不累于外,不累于耳目,不累于一切,鸢飞鱼跃在我,知此者谓之善,不知此者虽学无益也。人与天地同体,四时以行,百物以生。若滞在一处,安能为造化之主耶?古之善学者,常令此心在无物处,便运用得转耳。学者以自然为宗,不可不著意理会。”如果以自然为宗,则曾点之乐、鸢飞鱼跃的活泼境界、尧舜事业如浮云过月的上蔡精神,皆可自得。

他认为,曾点只讲了乐,而没有讲功夫,孟子则把功夫也讲了,那就是要用勿忘勿助的方法去养浩然之气。如果只讲曾点之乐而不讲孟子的功夫,则所谓曾点之乐如同说梦。只有有了养气的功夫,才能无处而不自得,达到“不著一事”的尧舜气象。其和杨龟山诗说:“圣学信非难,要在用心藏。善端日培养,庶免物欲戕。道德乃膏腴,文章固秕糠。俯仰天地间,此身何茂昂!”

陆九渊为心学奠基

陆九渊(1139~1192)字子静,号存斋,又称象山先生,南宋江西抚州金溪县青田人。其八世祖曾任唐昭宗之宰相,六世祖于五代末避乱徙居,遂成金溪陆氏。从此,他们家族聚居,到陆九渊时,已成一九世共炊、人口逾百的大家庭。

陆氏的家教极严,如果弟子有了过失,家长要召集全族人口,当众批评教育;若不改过,当众责打;仍不悔改,则或交官府处置,或流放远方。由于家道整肃,州里闻名,被宋孝宗称赞为“满门孝悌”。陆九渊的父亲陆贺,赠宣教郎,以“究心典籍,见于躬行”著称。陆贺生有六子,老大陆九思,总理家务;老二陆九叙,经营药铺;老三陆九皋,设家塾讲学。弟兄三人以此增补家用。老四陆九韶,字子美,号梭山;老五陆九龄,字子寿,号复斋;老六陆九渊。三人名高一时,人称江西三陆。梭山宽和凝重,复斋深沉周谨,象山光明俊伟。关于陆氏心学,全祖望说:“梭山启之,复斋昌之,象山成之。”

陆九渊自幼颖悟,性若天成。三四岁时,经常服侍父亲,极善发问。

一日,忽然问道:“天地何所穷际?”其父笑而不答,他则“深思至忘寝食”。其父呵之,便姑置不想,而胸中疑团不散。五岁读书,六岁受《礼经》,八岁读《论语》、《孟子》,尤善察辨。闻人诵程颐语录,便说:“伊川之言,奚为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从此对程颐的理学发生怀疑。

十一岁时,常于夜间起来秉烛检书,其读书不荀简,而勤考索。十三岁时,与复斋共读《论语》,忽发议论说:“夫子之言简易,有子之言支离。”一日,复斋(时年二十)于窗下读《伊川易传》,读到《艮》卦,对程颐的解释反复诵读,适逢陆九渊经过,便问:“汝看程正叔此段如何?”陆九渊答道:“终是不直截明白。‘艮其背,不获其身’:无我。‘行其庭,不见其人’:无物。”

又一日,读书至古人对“宇宙”二字的注解:“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时,恍然大悟道:“原来无穷!人与天地万物,皆在无穷中者也。”终于解开了十年前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于是,他进一步开阐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至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此理,亦莫不同也。”陆氏心学之大端,于此尽显无遗。后来,门人詹阜民问:“先生之学亦有所受乎?”陆九渊说:“因读《孟子》而自得之。”这正是陆九渊与理学家的不同之处。

陆九渊十五、六岁时,读三国六朝史,见夷狄乱华,便“一切剪了指甲,学弓马”,欲习武复仇。他后来回忆说:“曾读《春秋》,知中国夷狄之变,二圣之仇,岂可不复?今吾人高居无事,优游以食,亦可为耻,乃怀安,而怀义也。”陆九渊少年即善赋诗,气魄尤其宏大:“从来胆大胸膈宽。虎豹亿万虬龙千,从头收拾一口吞;有时此辈未妥贴,哮吼大嚼无毫全。”这或许是表白他读书兼收并蓄、敢于藐视前人的胸襟。

陆九渊二十四岁参加乡试,以《周礼》中举。曾说“吾自应举,未尝以得失为念。场屋之文,只是直写胸襟。”主考官则说他:“毫发无遗恨,波澜独老成。”三十三岁再入乡试,又以《易经》中举。次年春试南宫,吕祖谦任考官,以慧眼“识先生之文于数千人之中”,赞道:“超绝有学问者,必是江西陆子静之文,此人断不可失也。”遂中选。五月庭对,赐同进士出身。四十岁授建宁府崇安县主簿。四十三岁除国子正,赴国学,讲《春秋》,享明堂,为分献官,次年迁敕令所删定官。四十七岁转宣义郎,主管台州崇道观;同年回乡讲学,乡曲长老亦俯首听诲。每诣城邑,环坐率二三百人,至不能容。县官为设讲席于学宫,听者贵贱老少,溢塞途巷。

陆九渊为官清廉,归来时囊中空空,由同僚赠于财物。后来修整贵溪应天山(后改称象山)书院,孺人捐奁中物助之。五十岁开讲于象山,名讲堂为精舍,又于山间设方丈,四方学者云集。他常居方丈,清晨于精舍鸣鼓,后升讲座,容色粹然,精神炯然。他讲学首诲以收敛精神,涵养德性,虚心听讲,诸生皆俯首拱听。非徒讲经,每启发人之本心。有时,他也举经语为证,吐音清响,听者无不感动兴起。初见面者,或欲质疑,或欲争辩,或以学自高自负,及闻诲之后,多自屈复,不敢复发。平时,他或观书,或抚琴。佳天气,则徐步观瀑,至高诵经训,歌楚辞,及古诗文,雍容自适。虽盛暑,衣冠必整肃,望之如神。诸生登方丈请诲,和气可掬,随其人有所开发,或教以涵养,或晓以读书之方,未尝及闲话,亦未尝令看先儒语录。他居山五年,来见者逾数千人。

五十三岁时,奉旨守荆门军,此处乃古今争战之所,宋金边界重地,素无城壁。早有人欲意修筑,却惮费重不敢轻举。陆九渊仔细研究后,只用三万即告完成。平日他常常检阅士卒习射,中者受赏,郡民亦可参与。

料理一年,兵容大振,周丞相称赞说:“荆门之政,可以验躬行之效。”充分肯定了心学的修身应事之功。冬十二月得疾,从容告僚属道:“吾将告终。”十数日后病危,仍与同僚议论政事如常,终卒于任所,享年五十四岁。吏民号哭致奠,充塞途道有日。

陆九渊认为:“人心非血气,非形体,广大无际,变通无方。倏焉而视,倏焉而听,倏焉而言,又倏焉而动,倏焉而至千里之外,又倏焉而穷九霄之上。‘不疾而速,不行而至’,非神乎!不与天地同乎?”“心,只是一个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载圣贤之心,下而千百载复有一圣贤,其心亦如此。心之体甚大,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所以,当他看到“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这句古文时,便不禁要发出感慨:原来无穷!天地无穷,我心亦无穷。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所以,他要人“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不崇拜古人,不迷信先儒,作顶天立地的超人。

陆九渊所谓的“心”,当首启于孟子“知性知天”之说,亦是对佛家“本心”、“真心”之说的吸收利用。孟子有“万物皆备于我”的主体认识论观点,以为人与宇宙同源同构,只要穷尽了自我的心性本源,也就穷尽了宇宙万物的本源。佛家以本心或真心为宇宙本体,万事万物皆此心之作用。程颢以仁者之心浑然与物同体,则有把本体之心与认识之心合而为一的倾向。陆九渊所说的心,正是本体之心与认识心的统一体。“心之体甚大”,是指本体之心。此心虚而无形,无所不在,至灵至妙,其用不穷。

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这个欲穷尽本心的主体,则是指后天的认识之心,是本心的流行和发用。本心流行发用,产生了依附于人体的认识之心,认识心反身而诚,自穷其源,则本心显露,算是恢复本来面目。本心与“末心”乃一体之两端,一而二,二而一,密不可分。

他说:“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又说:“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此处所谓理,乃借程朱之说,指客观的宇宙本体。在陆九渊看来,人与宇宙万物同源同构,只能有一个本原和本体,人之本在其心,心之本在其性;既然宇宙万物以理为本,则人亦以理为本,人与万物岂能有两个不同的本原和本体?显然,心性与理必为一体,心即理,理即性,不容有二。同样一个本体,在人为本心,在物为性理,说法不同,其实则一。从主体认识论的角度讲,与其称之为理,不若称之为心。

人之有认识,以其有主客体之分。客体须是客观实在的,飘忽不定、扑朔迷离、若有若无的东西不可能成为认识的客体。只有相对于主体具有可观察、可认识的稳定性的东西,才能成为特定主体的认识客体。主体之要求客体为客观实在,是因为主体本身是客观实在的。一个连自身的存在都无法确定的东西不可能成为认识的主体。“我思故我在”,我的认识心可以随意起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思考,这是主体的客观实在性。有了主体的客观实在性,才能要求客体的客观实在性,特定主体要求与自己同样客观实在的客体。所以,客体的客观实在性,首先是指相对于特定主体的稳定性,某存在之所以被特定主体确定为客体,是因为它与此主体具有同在性、同构性、同质性。是主体以自己的质和性选择了客体,脱离了特定主体的存在永远不是客体,它不能和主体发生联系,只是无。

主体的本质在其能动性,心灵的自由发用和映现功能使它成为认识的主体。与我心不具有同质同构关系的存在不可能被我心反映,它是无。我心的质与性,决定了认识的可能性空间。我心为自己选择了客体世界。陆九渊的弟子杨简说:“天地;我之天地;变化,我之变化。无他物也。’,“天者,吾性中之象;地者,吾性中之形。故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同类推荐
  • 孝道

    孝道

    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人生的九项修炼

    人生的九项修炼

    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修炼。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由此可见,无论是谁,要想实现梦想,改变命运,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修炼。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努力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从而站在时代潮头,走在时代前列。“不但要在艰苦的、困难的以至失败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在顺利的、成功的、胜利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时时、事事、处处修炼自己,才能获取创新的灵感,赢得成功的自信,把握人生的命运。
  • 林语堂的半半哲学

    林语堂的半半哲学

    林语堂先生的过人之处,就是他一直对人文精神的高度关切,并且由此总结出了许多动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存智慧。他的“半半哲学”秉承的是这样的信仰:工作,并且快乐;劳动,并且幸福着。人生也有缺憾,如果能从中超脱,做个平常而又受人欢迎和尊重的人,也是人的一大成就。倡导中庸的生存,肯定刚柔并济的处世,奉行豁达随性的生活,活得天真、简朴、自然、中道、幽默,这在纷乱繁杂、生活快节奏的今天,无疑是往寂寂的水潭中投进了一粒粒圆润美丽的鹅卵石,激荡起迷人的涟漪,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 哲学其实很有趣:超有用超好看的哲学故事

    哲学其实很有趣:超有用超好看的哲学故事

    哲学是启迪人生智慧的学科。人在一生中是否受到哲学的熏陶,智慧是否开启,结果大不一样。哲学在人生中的作用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其实至大无比。有智慧的人,心是明白、欢欣、宁静的;没有智慧的人,心是糊涂、烦恼、躁动的。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一是很好,二是幸福,而这二者都离不开智慧。开启智慧,才会懂得如何做人,从而成为人性意义上真正很好的人。也唯有这样,才能分辨人生中各种价值的主次,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从而真正获得和感受到幸福。
热门推荐
  • 职兰欲树

    职兰欲树

    身为服装设计公司的第一设计师,洛湘湘在一场风光的模特秀上大放光彩后便转身离开一手捧红自己的公司,一时之间,媒体争相报道,人人骂她忘恩负义,在服设届前辈半封杀的时候,由前东家一手捧红,现在事业鼎盛却甩了前东家。没有人在乎她在公司内斗之中的伤心,没有人知道,她只想设计世界上最好的衣服,根本不在乎名利。讲述一个从小跳级的女生在读博期间与前男友恋爱,不幸坠河,而导致前男友母亲服设界大佬半封杀女主,后来女主帮助小公司成为业界第二后,面对成长后的公司与内斗的董事会之间的矛盾,以及利益纷争,不得不背负忘恩负义骂名,面对前男友妹妹的各种阻挠,努力前进,坚守梦想,最后遇到伯乐,一同破除万难,成为整个服装设计界的神话的故事。描述情感,描述利益,描述付出,描述梦想,描述暗规则,描述追梦者面临的一些阻挠,描述人生的困惑,描述拥有坚定梦想的人本身的巨大力量,描述内斗,描述不同理念的人最后的不同结局。(简介渣,看正文。)
  • 九霄:云起仙途

    九霄:云起仙途

    往古万年之战,徒生悲怆神死魂消,传承断流千古一朝玉损于墓,再降异世女魂七陆、五门、三派,盘亘交错福瑞、泥黎、暗眼,纠缠万古谜团七杀七灭转世轮回一人五珠十二兽众且看危末时代,群雄四起,颠覆岁月长河却终不过三叹——苍天无情,生死不由命
  • 宣锦华

    宣锦华

    当初都特别嫩稚,在分别的雨季。我们彼此心里都有说不完的话堵塞在胸口。现在再次遇见我只想永远陪着你永远永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会打拳的皮皮猴(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会打拳的皮皮猴(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顽皮的皮皮猴上山拜猩猩迪克学了拳术,自恃会几招拳脚功夫,总是欺负人。他挑战大象、欺负小兔子、拳打乌龟、PK穿山甲等,当然吃了不少亏,后来成了斗眼镜蛇的英雄。书中介绍了一些医学小常识和简单的治疗方法。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祟祟平安

    祟祟平安

    【永不断更】刚从破庙来到城市,妹妹就卷入了正、邪、妖、魔各组织无尽的纷争,晁千神不禁疑惑:美貌到底是馈赠还是负累?窥探天机,五弊三缺,阴阳运转着看似合理的规则,这真的,公平吗?捡来的瘟神、不着调的天师、心魔少女、科学狂人……这群作祟的“妖魔鬼怪”还要让世界陷入怎样的深渊?去他娘的世界和平!晁千神费尽心力,只想打破妹妹身上作祟的“美貌”!特注:本书基本不包含传统意义上的“好人”,望坚持三观,正确看待。一切宗教相关内容纯属娱乐,如有冒犯,呵呵呵呵。
  • 帝国第一宠之君少有点甜!

    帝国第一宠之君少有点甜!

    “总裁,夫人把50个亿的合同撕了!”“让她撕,不够,再多给几个给她”“总裁,夫人被人欺负了!”“把欺负夫人的人抓起来,让夫人好好玩玩!”…………重生前,她,慕初晴,本是慕家最受宠的千金大小姐,识人不清,被渣男抛弃,被妹妹陷害,重生后,她狂妄,要欺负她之人付出惨痛的代价,嫁总裁,虐渣渣,只为能够报仇雪恨!
  • 闪婚萌妻,征服亿万总裁!

    闪婚萌妻,征服亿万总裁!

    一场意外而荒唐的午夜缠绵,她却从不知那晚的男人竟然是……*黎皓远,34岁,香江最炙手可热的钻石单身权贵,名下产业数以亿万计。家族企业濒临破产,安妮无计可施不得已利用了一下高冷矜贵的黎大公子。却被他暧昧地抵进女洗手间,“一回生二回熟,我很期待你今晚的表现。”躲开男人灼烫的气息,她心虚不已,“黎总,我很抱歉造成您家人的误会——”可是黎先生说,“我需要一个妻子。”而年仅22岁就被迫扛起沉重家业的唐安妮,更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支撑。*各取所需的婚姻。她选择埋葬掉那段楔入骨髓的青春疼痛,努力扮演好黎太太的角色。直至那晚,他解开腰间的皮带,冷笑着拍上她的小脸,“小丫子片子,我还不信治不了你了!”她大惊失色,“黎皓远,你别乱来!婚内强……也是犯罪!”男人凉薄的唇却将她最后的一丝抵抗也狠狠碾压掉,“你以为我还有退路吗?对你,我早已经罪孽深重……”*全香江都知道,黎皓远的心里住了一个女人。一个让他甘愿放逐自己,十年空窗仍相思刻骨的心尖宠。可是,最后他却出人意料地将唐安妮纳入了他殷厚的胸膛里,不但许了唐氏一个辉煌前程,也许了她万千宠爱。
  • 明日归途

    明日归途

    我于预言之中,看到了未来,看到了万物的陨灭。所有的选择,所有的可能性,最终,都指向了唯一的结果……夸张吗?那你知道“必然”是什么吗?2071年末人类联盟动用“净化协议”对保护者公司发动无差别打击,被波及者不计其数。德洛斯率先发难夺回了被安吉拉联盟侵占已久的工业区及周边领土。本就动荡的局势进一步发酵,全面战争,近在咫尺,一切都无法挽回。2072年初已然做大的北方联合于战场上取得主动权,斩断了安吉拉联盟伸向北方的爪子。被重创的安吉拉联盟已然式微,损失大量领土后,于天使之都外围苟延残喘。腾出手来的德洛斯,调转枪口指向人类联盟,庞然大物间的战争蓄势待发。2072年中胶着的战事没有好转,更多的年轻人被送上前线。德洛斯迎来漫漫长夜。这些都是必然,哪怕没人推动,也会自然而然的沿着这个大方向走下去。我尝试阻止,可天不遂人愿。回过神来,已经身处另一个世界。这是什么情况,我也很懵。“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战争,哪里都不会消停!”带着这样的感叹,拖着残破的身躯再一次踏上征程。迷茫……纠葛……恩怨……未知……这个地狱都容不下的男人又会完成怎样的壮举,未来又是否会因他而改变……“暴风雨要来了,你们准备好了吗!”